從 2023 「臺北設計獎」視覺傳達設計類得獎名單,看見設計如何舉重若輕地提煉本質、滾動價值

從 2023 「臺北設計獎」視覺傳達設計類得獎名單,看見設計如何舉重若輕地提煉本質、滾動價值

好的視覺傳達設計絕不只是「好看」而已,更得在兼具美學的前提下,精準犀利地傳遞訊息,滾動出更多的想像力或可能性。甫公布的2023臺北設計獎「視覺傳達設計類」得獎作品,便以恰到好處的設計,奪得國內外評審一致肯定!

不只將資訊精準傳遞,也滾動出更多意義

「2023臺北設計獎」視覺傳達設計類評審團,由7位來自國內外的重量級專家擔任,包含得獎無數的瑞士平面設計師Erich Brechbühl、 RP Digital Type Foundry 創辦人Radim Peško、曾為Adidas、Apple、Sony等國際品牌執行設計的Verena Panholzer、台灣邁肯行銷傳播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張志浩、頑石文創開發顧問創意總監程湘如、英國「Rose Design」創辦人Simon Elliott,以及胡是創作執行創作總監胡發祥等,經由他們精準的眼光,在眾多作品中挑出「視覺傳達設計類」金、銀、銅獎及ICoD特別獎、評審團推薦獎得主。而從得獎作品中也不難看出,以設計精準回應需求,並創造更多層次的意義,是得獎作品裡難以被忽略的特質。

以妥貼的視覺設計,好好傳遞訊息並創造可能性

舉例而言,由中國設計團隊張怡、溫月華及顏梅英等人推出的「Shenzhen's Eastern seawall reconstruction signage systems & experiential graphic design」導視系統,便奪得金獎肯定。而此設計源於一次嚴重颶風災害後,深圳岸線遭到破壞,當地政府展開海堤重建計畫,在此過程中,設計團隊以新穎方式幫助到訪者閱讀空間,更以模組化結構靈活應對不同需求,並產生令人驚嘆的城市景觀。

4559bf1d-eaa2-4474-83a9-44c8c333fdc4
Shenzhen's Eastern seawall reconstruction signage systems & experiential graphic design

至於銀獎得主則為手心設計事務所的徐志揚等人,以「高雄師範大學指標系統設計 NKNU Wayfinding Design」獲此殊榮。其設計以「點」為核心,呈現研究大樓「創造無限可能」的概念主軸,並透過線的串連傳達研究大樓「研究、創新、跨域」三大核心精神。不只如此,團隊打造的應用方式也悉心考量觀者需求,透過色彩、文字、編排等層級簡化資訊,以不著痕跡的方式傳遞精神與資訊。

83197f7e-b604-4195-8ed4-33f0f535e56b
高雄師範大學指標系統設計 NKNU Wayfinding Design

透過精準的設計,牽引出在地認同與環境永續

到了銅獎則由香港 Nous 的張少寶等人設計的「香港理工大學物料資源中心 | Material Resource Centre of Poly U Design」拿下,其為香港理工大學物料資源中心(MRC)創造新的形象識別系統,以從細至粗、窄至寬的「M」字組成,代表材質(Material)的多元,也象徵MRC成為充滿活力且彈性的平台,探索各種材料的多元可能。

8837033c-b3e9-48ae-881b-17785300f8d0
香港理工大學物料資源中心 | Material Resource Centre of PolyU Design

而ICoD特別獎則獎落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系的新銳設計師江梓瑄。他在作品「The Taiwan Streetscape Shirt」中將日常可見的台灣街景轉譯為花紋,藉由「臺灣俗景衫」翻轉民眾對於日常街景的想像,也喚醒對於臺灣這片土地的認同。

a3dbd67f-a549-4d0a-a38f-f2af2bbf4bf5
The Taiwan Streetscape Shirt

最後,評審團推薦獎則由西安三足鳥品牌策劃有限公司的石寶玲奪得,其作品「熊貓蜂蜜」以野生大熊貓與蜂農為靈感,透過擬人化包裝凸顯蜂蜜來自秦嶺山脈,常有野生大熊貓時來品嘗的特色,並以在地生產的玻璃瓶、環保牛皮紙吊牌、以當地廢棄麥稈手工編織成的草帽等為包裝素材,讓人看見設計如何貼近產品本質又兼顧永續,也讓人看見好設計如何將資訊優雅傳遞,更在過程中包裹進更多美好的可能性。

4c174fd0-3fcf-465a-b7a2-2915a17678b3
熊猫蜂蜜

更多精彩作品介紹,可至「臺北設計獎」官方網站查詢:https://www.taipeidaward.taipei/Category/3131

2023作品QRCODE

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廣告

文字 | 郭慧  圖片提供 | 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

英鎊紙鈔設計大變革!打破50年傳統「君主 X 歷史人物」樣式,納入建築地標、自然風光等6大主題

英鎊紙鈔設計大變革!打破「君主+歷史人物」慣用樣式,納入建築地標、自然風光等6大主題

將歷史人物印上紙鈔,是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慣習,但隨著時代變遷,人民的聲音變得更加有力,「偉人」該如何定義又由誰定義?國家形象真的只有「人」能作為代表嗎?近日英格蘭銀行(Bank of England)宣布將重新設計英鎊鈔票,打破50年來慣用的「君主+歷史人物」紙鈔樣式,納入歷史事件、自然、建築地標等6大主題,邀英國人民一同構思更能代表英國的英鎊新貌。

英鎊紙鈔設計大變革!打破「君主+歷史人物」慣用樣式,納入建築地標、自然風光等6大主題
(圖片來源:Bank of England)

現在英鎊紙鈔上是哪些人?

1970年代,莎士比亞肖像躍上英鎊紙鈔背面,與英王各據一側,開啟英格蘭銀行將歷史人物印上紙幣的傳統,並延續至今。目前流通的「G系列」紙鈔自2016年起陸續發行,面額從5102050英鎊,分別印上英國前首相邱吉爾、《傲慢與偏見》作者珍・奧斯汀、電影《模仿遊戲》致敬的科學家圖靈,及被譽爲「英國最偉大畫家」的威廉透納,四位人選由英國人民參與提名選出,相較以往更能體現鈔票上人物在大眾心中的影響力和代表性。

英鎊紙鈔設計大變革!打破「君主+歷史人物」慣用樣式,納入建築地標、自然風光等6大主題
英格蘭銀行於1970年發行的「D系列」紙鈔,20元面額上歷史人物為莎士比亞。(圖片來源:Bank of England)
英鎊紙鈔設計大變革!打破「君主+歷史人物」慣用樣式,納入建築地標、自然風光等6大主題
英格蘭銀行於2016年發行的「G系列」紙鈔,歷史人物分別為邱爾爾、珍・奧斯汀、圖靈及威廉・透納。(圖片來源:Bank of England)

新鈔圖樣選擇擴大至自然、建築等6大主題

睽違50年,英格蘭銀行宣布將重塑紙鈔設計,並公開徵求人民意見,對此英格蘭銀行出納總管Victoria Cleland表示:「紙鈔不僅是一種重要的支付工具,更是集體民族認同的象徵,也是頌揚英國的契機,我渴望知道人們希望以哪些主題代表英國。」新鈔正面將持續保留君主肖像,另一面則擴張至6大主題:歷史人物、建築與地標、藝文和體育、影響英國至深的歷史事件、創新、自然風光,也歡迎人民在20257月底前投稿提供更多主題靈感。

英鎊紙鈔設計大變革!打破「君主+歷史人物」慣用樣式,納入建築地標、自然風光等6大主題
新版英鎊紙鈔將納入歷史人物、建築與地標、藝文和體育、歷史事件、創新、自然風光等6大主題。(圖片來源:Bank of England)
英鎊紙鈔設計大變革!打破「君主+歷史人物」慣用樣式,納入建築地標、自然風光等6大主題
英格蘭銀行邀英國人民一同構思紙鈔新貌,2025年7月底前皆可投稿。(圖片來源:Bank of England)

英鎊紙鈔長年以人像為主角,搭配幾何圖案、獅子等圖樣,相較於歐元融入各地建築風格、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印上當地地標和野生動物等,顯得較為平淡制式,因此這次改版不只是希望凝聚人民對英國的共識,也企圖透過更多元的面向傳達英國形象。然而,紙幣設計與發行的過程非常複雜,或許得數年後才能看見結果。在那之前,不妨也想想,說到英國你會想到什麼?若新台幣要改版,你覺得哪些元素必須出現在紙鈔上呢?

資料來源|BBCBank of England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好設計的起點,從共識開始:設計師為什麼該從專案初期就參與內容發想?

左圖:KOJI本鋪/ DOLLY WINK / 海報。右圖:KOJI本鋪/ DOLLY WINK / 包裝設計。(圖片來源:《企業主管必修的設計課》)

過去我遇到過一些商業人士,他們會擔心「對自己的品味沒信心」,也有人說「自己不懂設計」。但其實,關鍵不在於設計的品味,而在於是否能與設計師分享想要傳達的內容。如果能準確地與設計師分享這些內容,專業的設計師自然會提供顏色和形狀的方向。

「設計就是有特殊能力的人憑藉天才的靈光一現所想出來的東西」這恐怕是許多人對設計的認知。在商業領域中,設計無法得到有效利用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它很難用理論解釋,從而難以形成多數人的共識。

但事實上,在某種程度上,設計是可以用理論來解釋的。例如,以色彩為例,「如果想表現出冷靜且聰明的印象可以使用藍色系」;「如果想表現充滿熱情的印象可以選擇紅色系」;「若想傳達正面積極的印象則可以選擇黃色系」等,有一套能將希望傳達的印象轉換成色彩的公式。再舉形狀為例:「如果想給人柔和的感覺可以使用圓形」;「若想打造穩定感可以使用正方形」;「想要營造尖銳的印象時則可以使用三角形」。

我們設計師正是利用這些公式的組合來將「想要傳達的內容」轉換為色彩和形狀。換言之,設計就是一門將「想要傳達的內容」視覺化的技術。用比較專業的詞彙來說,視覺設計有時也被稱為「視覺語言」。就像把日文翻譯成英文一樣,設計師則是將日文翻譯成視覺語言,這樣想或許會比較容易理解。意即,只要與設計師之間就「想要傳達的內容」達成共識,就不會出現太大的落差。

圖說:電通/ DENTSU RECRUIT 2020 / 手冊。(圖片來源:《企業主管必修的設計課》)
圖說:電通/ DENTSU RECRUIT 2020 / 手冊。(圖片來源:《企業主管必修的設計課》)

過去我遇到過一些商業人士,他們會擔心「對自己的品味沒信心」,也有人說「自己不懂設計」。但其實,關鍵不在於設計的品味,而在於是否能與設計師分享想要傳達的內容。如果能準確地與設計師分享這些內容,專業的設計師自然會提供顏色和形狀的方向。

那麼,該如何找出這些想要傳達的內容呢?

事實上,找出想要傳達的內容的過程這件事本身也是設計師的重要工作之一。如果只是簡單地在說明會中告知設計師「這就是我們想傳達的內容,那就拜託你做出好設計了」,往往會讓設計師感到很苦惱。這是因為若說明會內容並未建立於最終成果的想像之上,通常很難將其轉化為具體的色彩或形狀。

設計是一項視覺化的技術,因此必須和設計師一起去找出「能夠轉換為色彩和形狀、並創造出獨特性的元素」。

圖說:多摩市.UR都市機構 / 多摩新市鎮 / 網路概念短片。(圖片來源:《企業主管必修的設計課》)
圖說:多摩市.UR都市機構 / 多摩新市鎮 / 網路概念短片。(圖片來源:《企業主管必修的設計課》)

為了發掘這些能夠創造獨特性的元素,經手案件時,我會盡可能地從專案初期就參與其中。即使沒有正式的說明會也沒關係。反而,我認為不要「等到內容整理完畢後才諮詢設計師」,才更容易讓專案成功。為了創造更好的設計,必須獲取包括品牌所處的環境、品牌領導人的想法以及競爭對手的情況等多方面的資訊。

我常聽到一些人抱怨「我們已經向設計師提供了詳細的說明,但設計師還是沒搞懂」或者「雖然指派了優秀的設計師,成果卻不甚理想」,這些失敗大多是因為設計師參與專案的時間點不對,或者是失敗的說明會所導致的。

舉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有些說明會只是單純將參考資料提供給設計師,並要求「請做出跟這個類似的東西」,這樣最終只會成為其他產品的仿製品,無法創造品牌的獨特性。我希望閱讀本書的商業人士能盡力讓設計師從尋找想要傳達的內容這個階段開始就參與專案。只要能做到這一點,根本不需要害怕設計。只要能找到屬於品牌獨特的資產,設計師就會將其轉化成有魅力的設計。

Kracie葵緹亞 / ICHIKAMI天然和草系列 / 交通廣告。(圖片來源:《企業主管必修的設計課》)
Kracie葵緹亞 / ICHIKAMI天然和草系列 / 交通廣告。(圖片來源:《企業主管必修的設計課》)

本文內容節錄自La Vie出版書籍《企業主管必修的設計課:從賣產品到創造粉絲,設計如何協助企業打造受歡迎的品牌?》

出版日期|2025/05/10

作者|八木彩

本書詳細分享品牌設計的過程與案例,希望能擔任商業活動與設計的橋梁,讓企業了解設計不僅是單純的裝飾,而是一種有意義的投資。如果能巧妙地將設計融入商業活動中,便能將企業文化、產品魅力以及管理者的心意等看不見的價值傳達給客戶,有助於建立品牌形象及情感連結,成為消費者心中「獨一無二的存在」。

✹ 更多新書資訊 ⭢ La Vie 圖書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