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海洋,一場藝術的洗禮─瀨戶內國際藝術祭

面向海洋,一場藝術的洗禮─瀨戶內國際藝術祭

航向淨土的種子船──林舜龍

孩子的嘴角抿著笑,眼睛輕閉,像期待些什麼。他的眼型似亞洲人,高挺的鼻來自西方,豐厚的嘴唇則如深色皮膚的民族。稚嫩的身軀讓人分不太出性別。他是全世界孩子的化身。

 

「世界的難民潮讓很多小孩掉到海裡淹死了,看了誰不痛心?台灣這幾年又有殺童,或父母虐待孩子的新聞。我覺得,人類是在把自己的希望扼殺掉。」林舜龍一邊感慨地說,一邊望向橫放桌上,他親手做出的幼童雕塑──即將以銅重新鑄造,站上他的種子船作品〈跨越國境.海〉。

 

「現在世界依政治權力分割成很多國家。我們做藝術的人,對國家不是那麼care,反而希望用文化串聯,構成一張生命地圖。因為大家都活在這個星球上,應該尊重彼此的多樣性。」

 

「跨越」的本意

算起來今年已是第三次了,林舜龍受邀參與日本馳名海外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繼上一屆2013年讓種子船登陸瀨戶內海的豊島後,今年受主辦單位邀請,這件高達九尺的裝置在春天再度復活於人潮最多的小豆島,而且是永久設置。

 

提到「跨越」的想法,林舜龍說,這最早萌發於2000年回台首度舉辦個展《無明飛行》的時候,有一系列作品用嬰兒出生前,於母體內浮游的狀態為比喻,描述那即將誕生、邁向下一階段的感受。「跨越有幾種層面,一是土地的跨越,還有一種是超越自己,因為生命本身就是冒險的旅程。」

 

從內省到面向群眾

從小生長在鄉下三合院,由阿公阿嬤照顧,最甜美的回憶就是踩在暖暖的泥巴田裡,看著彩虹發呆。但這一切卻在上台北求學後變了樣,父親日式的嚴厲管教,都市生活的擁擠和汙濁,都讓林舜龍不斷想逃離。放假就直奔鄉下,收假則一直哭著向北。他回憶,當時繪畫宛如秘密基地,躲進去就與外界隔絕。即便後來旅居日、法,畫中的主題卻始終圍繞風景,而不見人煙。

 

1996年從法國歸來,開始從事兒童美術教育和創作公共藝術品,才逐漸有所改變。「以前一直在聽自己的聲音,現在學習如何聆聽別人。街上每個人在走,其實都帶著一串故事在後面。」經過這樣的心路轉變,加上這十幾年間世界變得更動盪不安,在《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捎來邀約時,他想到援用航海的概念,搭造以海漂植物棋盤腳為造型的巨大種子船。「棋盤腳的漂移和人類遷徙的路徑一致,而且每株只乘載一顆果實,就像人永遠都是獨自航行。」

 

依循直覺動手做

比起2013年坐落海水拍打的沙岸,今年現地製作的區域位於都會地段,附近皆為人造建築,種子船的出現就像遠古傳說與現代寓言的對話。其主要由木頭和鐵件構成,在台灣先做雛形,到日本再重新組裝。這次為增加耐久度,基地台較高,通往內部的斜坡道也長了許多,門口又小,需彎身通過;然而一旦踏入,空間倏地展開,像一個渾圓自足的宇宙,最多可容納80人。入口處懸吊的鑼,遮去外部過強的光線,敲響時則鏗鏘迴盪,充滿儀式性。

 

協助搭建的工班,是8位台灣原住民朋友,手中沒有任何設計圖,全憑感覺與相互討論逐步完工。一位前來幫忙的日本藝術家非常羨慕他們這種沒有預先計劃,卻能悠遊其中的工作方式。越現代化以後,人的直覺越會喪失。小孩子不知道食物怎麼來,因為都到超市去買。跟生命離得很遠,也就不再珍惜,這在日本是滿嚴重的。他們習慣把計劃妥當安排好,因而失去本能,事情誰在控制?是大企業、大政府。藝術家想找的是生命的自由度,因為人沒有自由,絕不會有愛;沒有愛,世界怎麼會和平?」

 

友愛和包容,是台灣人的特質。他打趣說,在《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最重要的支援就是志工,為了酬謝他們的幫忙,團隊每天都煮好吃的飯菜請客。結果主辦單位很為難,因為其他藝術家不見得有備餐。最後雙方協議只要在種子船的施工圍籬內,就照台灣的規矩辦事,大家在裡面播放民謠,一邊歌唱一邊工作,非常快樂。

 

等待,並懷抱希望

即將於夏季落成的另一件作品〈跨越國境.潮〉,亦表達林舜龍博愛的思想。他以目前完成的孩童雕塑為原型,用糯米粉、石灰、黑糖、麻纖維、和當地的海沙相揉搓,塑出196尊造型相同的泥像。196是日本目前承認的世界國家總數,每一座泥像分別面向各國,並垂掛書寫該國與小豆島距離和經緯度的牌子。日曬雨淋後,表面風化,作為支撐的鐵片則露出——上面刻著各國家的名字,就像墓碑一樣。

 

「他們的衣服貼在身上像是濕了。憋著氣是因為掉進海裡,但依舊面帶微笑,表示還是相信這個世界。」唯一不會化掉的孩子,正是在種子船上以銅鑄造的那一尊。其身旁有一隻青蛙和一隻水牛,象徵與自然的連結。牠們陪伴人類航行,尋覓更美麗的境土。

 

「這一屆是這樣。但下一屆我想把他換成坐下來,因為他站三年了,可以換一個感覺面向海。」林舜龍愛惜地說。就像他小時候坐在田裡遙望彩虹,雖然未知可能帶來傷害,但內心依舊期待──因為美好的事物或許也正在不遠處。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2016》

Date/夏07.18~09.04;秋10.08~11.06

Web/setouchi-artfest.jp

 

Text/歐陽辰柔

Via/達達創意股份有限公司、王文志、竹腰耕平、松本秋則、Sou Fujimoto Architects、Benesse Art Site Naoshima、Setouchi Triennale

【更多完整專訪內容請見《LaVie》2016年6月號

五款藝術迷必收的大富翁版本:從奧賽美術館到羅浮宮,化身策展人、搶標名畫還能收購展廳

五款藝術迷必收的大富翁版本:從奧賽美術館到羅浮宮,化身策展人、搶標名畫還能收購展廳

近期,法國奧賽美術館宣布攜手大富翁推出《大富翁:奧賽美術館特別版》(Monopoly – Musée d’Orsay Special Edition),玩家不僅可以變身策展人、競標藝術品,還能飽覽眾多館藏,獲得眾多網友迴響。經典桌遊「大富翁」(Monopoly,又稱地產大亨)歷年積極推出多樣化版本與創新玩法,其中也曾與許多美術館、博物館合作,成為館內商店的熱銷商品之一。以下就帶你一起看看5個「美術館/博物館特別版」大富翁,下次造訪時不妨帶一組回家!

➊ 奧賽美術館(Musée d'Orsay)

在《大富翁:奧賽美術館特別版》遊戲中,玩家將化身策展人,除了要收購藝術品、讓館藏更豐富,還要策劃精彩的展覽,讓更多觀眾認識這些作品!遊戲過程中,玩家將出價競標、互相談判,用機智贏得比賽。收錄在遊戲內的作品包含梵谷著名的《自畫像》和龐龐的《白熊》等,邀請玩家重新探索奧賽美術館的珍寶。

五款藝術迷必收的大富翁版本:從奧賽美術館到羅浮宮,化身策展人、搶標名畫還能收購展廳
(圖片來源:Musée d'Orsay)

➋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大富翁: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特別版》將The Met的眾多館藏融入遊戲中,讓玩家逐步收購展廳、擴建場館,打造屬於自己的迷你博物館。有趣的是,遊戲中所使用的貨幣皆印有不同藝文名人的肖像,遊戲說明書中也詳細介紹每件藝術品,讓玩家徜徉橫跨五千年的藝術史。

五款藝術迷必收的大富翁版本:從奧賽美術館到羅浮宮,化身策展人、搶標名畫還能收購展廳
(圖片來源:The Met)
五款藝術迷必收的大富翁版本:從奧賽美術館到羅浮宮,化身策展人、搶標名畫還能收購展廳
(圖片來源:The Met)

➌ 羅浮宮(Musée du Louvre)

《大富翁:羅浮宮特別版》是廣受歡迎的羅浮宮周邊商品之一,其集結許多經典館藏,例如米開朗基羅《垂死的奴隸》、漢摩拉比法典石碑等。在這個版本,玩家一樣需要透過拍賣會來收購藝術品,並規劃展覽以吸引參觀人潮來贏得遊戲。

五款藝術迷必收的大富翁版本:從奧賽美術館到羅浮宮,化身策展人、搶標名畫還能收購展廳
(圖片來源:Musée du Louvre)
五款藝術迷必收的大富翁版本:從奧賽美術館到羅浮宮,化身策展人、搶標名畫還能收購展廳
(圖片來源:Musée du Louvre)

➍ 梵谷博物館(Van Gogh Museum)

梵谷一生遊歷多地,從荷蘭、比利時再到法國,而《大富翁:梵谷博物館特別版》也邀請玩家一起踏上這趟旅程,探索梵谷在三個國家創作的經典畫作。遊戲地圖以畫作《黃房子》為背景,而遊戲棋子也別具巧思,設計成顏料軟管和《在亞爾的臥室》中的床鋪造型。

五款藝術迷必收的大富翁版本:從奧賽美術館到羅浮宮,化身策展人、搶標名畫還能收購展廳
(圖片來源:Van Gogh Museum)

➎ 卡達博物館(Qatar Museums)

在這個版本中,玩家將能一次遊歷卡達多座著名博物館,包含伊斯蘭藝術博物館、卡達國家博物館,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祖巴拉古城。除了一覽卡達博物館群,遊戲中也收錄了作品如理查·塞拉的《東西/西東》、露易絲·布爾喬亞的《母親》等。

五款藝術迷必收的大富翁版本:從奧賽美術館到羅浮宮,化身策展人、搶標名畫還能收購展廳
(圖片來源:Inq Online)

延伸閱讀

RECOMMEND

不會消逝的陽光!DAMONXART光影藝術《陽顏》點亮台北東區,以永晝為發想的「數位太陽」

DAMONXART光影藝術《陽顏》點亮台北東區!以永晝為發想的「數位太陽」

梅雨季即將來臨,陰雨綿綿總讓人心情蒙上一層灰,今年不要怪天氣,試著出門「逐日」吧!座標台北敦南林蔭大道上的「敦南之森 Taipei Lumitree」,數位藝術家DAMONXART帶來全新戶外光影作品《陽顏 SUN HUE》,以數位形式重現太陽的恆常存在,為城市注入一抹暖意。

DAMONXART光影藝術《陽顏》點亮台北東區!以永晝為發想的「數位太陽」
(圖片提供:DAMONXART)

用「錯視」創造永恆全日

從太陽、花瓣、鳳凰、河畔到行星運轉的軌跡,都是DAMONXART的創作題材,其以數位語彙玩轉幾何,加上對鮮豔色彩的靈活運用、對不同材質的探索,建構富科技感、卻仍保有溫度的作品。抽象的畫面乍看陌生,其實都藏有連結生活的靈光。

《陽顏 SUN HUE》以「台北的永晝」為發想,結合時間流動與光影設計,於都市核心地帶創造出一顆不隨天氣與晝夜消逝的「數位太陽」。作品隨著實際時間推移,呈現從晨曦微光、正午烈陽到夕陽西下的色彩與情緒變化,讓觀者即便在陰雨綿綿或夜色低垂的時刻,也能感受到陽光灑落的視覺經驗與心靈慰藉。

DAMONXART光影藝術《陽顏》點亮台北東區!以永晝為發想的「數位太陽」
(圖片提供:DAMONXART)
DAMONXART光影藝術《陽顏》點亮台北東區!以永晝為發想的「數位太陽」
(圖片提供:DAMONXART)

出發!一起在梅雨季逐日

作為一場結合科技、自然與情感的公共藝術介入,《陽顏 SUN HUE》不僅重新詮釋「陽光」在城市生活中的角色,也回應人們在季節轉換與環境壓力下,對光與溫度的深層渴望。展演即日起至515日展出,每天上午8點到晚上9點於整點播放,每15分鐘輪播一次。

DAMONXART光影藝術《陽顏》點亮台北東區!以永晝為發想的「數位太陽」
(圖片提供:DAMONXART)

DAMONXART《陽顏 SUN HUE

展期|2025415日-515  

地點|敦南之森 Taipei Lumitree

地址|臺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 19   

時間|每日 08:00 – 21:00(整點播放,每15分鐘輪播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