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田ユニ × 聶永真獨家對談專訪:比起瞬間結果,更想珍惜的是創作過程!

吉田ユニ × 聶永真獨家對談專訪:比起瞬間結果,更想珍惜的是創作過程!

當現實成為超現實,這是日本藝術總監吉田ユニ以全實物拍攝、打造奇幻視覺的創作風格,也是La Vie於2023年末邀請到她來台的寫照。在這場由設計師聶永真主持的講座台前幕後,我們捕捉了兩位創意人的交流與好奇——為什麼要花時間做純創作?怎麼判斷客戶是否合適?提案會被修改嗎?做過也看過太多好設計的兩人,現在還會被什麼視覺吸引?

一襲深黑色衣裝,吉田ユニ的靜謐氣質由內而外顯露,笑著亮出此次在台灣購入的槍枝造型手機殼,有股慧黠奇思在瞬間閃過。從渡邊直美、星野源、PerfumeTWICE成員MOMO等明星,到迪士尼、UNIQLOLaforet百貨等流行產業,吉田ユニ的全實拍縝密布局,在鏡框下演繹為超寫實,融合又違和的視覺,是讓人難以轉睛的致命吸引。而她也從大學時期開始,就保持這樣獨特的自我風格,原因說來直覺,「只是剛剛好,我想要表達的視覺,適合用這樣子的手法來呈現。」

吉田ユニ於2023台灣創意力100典禮擔任嘉賓,在臺北市立美術館留影。(攝影:蔡耀徵)
吉田ユニ於2023台灣創意力100典禮擔任嘉賓,在臺北市立美術館留影。(攝影:蔡耀徵)

愈到交稿期限,靈感愈旺盛

在講座上,聶永真也以設計師身分提問,更能從細節理解吉田ユニ的創作脈絡。像是創作者最常被問及的靈感來源,以吉田ユニ操刀的飾品品牌「e.m.25週年視覺為例,模特兒雙手托在胸前的姿勢和飾品垂掛的角度,恰巧構成品牌經典的戒指形狀。不過發想過程並不順遂,「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都想不到什麼好點子。當時日本疫情還沒完全結束,很多咖啡廳都設有透明壓克力板,我就在座位前擺了跟模特兒一樣的姿勢,從壓克力板反射看到自己的樣子,才有了這個靈感。」她接著說,「大家可能會很意外,我是很遵守交稿期限的人,愈到交稿期限,我的靈感會愈旺盛。」

吉田ユニ操刀飾品品牌「e.m.」25週年視覺。(圖片提供: Yuni Yoshida)
吉田ユニ操刀飾品品牌「e.m.」25週年視覺。(圖片提供: Yuni Yoshida)
吉田ユニ操刀飾品品牌「e.m.」25週年視覺。(圖片提供: Yuni Yoshida)
吉田ユニ操刀飾品品牌「e.m.」25週年視覺。(圖片提供: Yuni Yoshida)

比起reference,更傾向以手稿提案

吉田ユニ確實有一本筆記本,用來記錄想到的點子,但她還是傾向案子上門後再做發想。「有些想法也許是不錯的點子,可是它在我心裡面已經太久了,對我來講就失去了新鮮度。面對每一個客戶,我都希望盡量能做比較新的嘗試。」面對客戶提案,許多設計師都會採用reference(參考畫面)溝通,她卻有不同想法,「通常我都用自己畫的手稿提案。」她說,reference確實能讓客戶更容易想像,但「設計師的想像空間」和「客戶的想像空間」是不同的,給了reference反而可能造成「為什麼打光和reference不同?」等疑問與要求,「我不想在這麼早的階段,就限縮了客戶的想像力,儘管客戶看到手稿,沒辦法完全想像我要做的是什麼,可是會讓我們後續的作業相對自由,也給他多一點留白。」

渡邊直美《NAOMI TAKES AMERICAーThe Podcast Liveー》海報視覺,緞帶為手繪而成。(圖片提供: Yuni Yoshida)
渡邊直美《NAOMI TAKES AMERICAーThe Podcast Liveー》海報視覺,緞帶為手繪而成。(圖片提供: Yuni Yoshida)

並非完全辦不到的艱難視覺任務

一件好的作品,不僅在於創意靈光的乍現,將腦中所想落實為眼前所見的執行度亦同等重要。日本音樂人「ぼくのりりっくのぼうよみ」(我念歌詞呆呆的)專輯《人間》封面,她在模特兒後腦勺做出骷髏頭編髮,意味「人的背後可能存在另一張臉」。腦洞大開的造型並非天馬行空,「這位編髮師和我合作很久,他和我說過,『妳每次都丟給我一些非常難的問題,但不會丟給我完全辦不到的事情。』」不過這樣全實拍的方式,是否需要事前演練或電腦模擬?她說,發想視覺的同時,執行方法也同步成形,只有在心裡模擬後還有疑慮時,才會先在家裡實驗。

(圖片提供: Yuni Yoshida)
日本音樂人「ぼくのりりっくのぼうよみ」專輯《人間》封面。(圖片提供: Yuni Yoshida)

Vaundy單曲《赤裸的勇者》裝幀正反兩面,分別為草莓果肉切割而成的刀與盾,就是直接在現場操作。她解釋,刀有握柄,因此選擇的水果必須要有蒂頭,候選包括草莓、番茄、茄子,番茄的外皮和果肉顏色對比差異太小先被刪除,草莓則中選在於果肉的光澤感。

(圖片提供: Yuni Yoshida)
Vaundy單曲《赤裸的勇者》裝幀,正面為刀、反面為盾。(圖片提供: Yuni Yoshida)

用有生命的物件賦予平面溫度

笑稱「不會下廚但很會切東西」的她,有著一系列以水果為素材的個人創作,最近因韓國展覽創作的全新系列,親自將水果削皮營造「蠟筆沒有水、乾燥、出不了顏色」的質地。此外花卉也是作品常客,對此她自剖,水果或花都是有生命的物件,可以賦予靜止的平面溫度,且每顆水果和每朵花都是獨一無二,這種「現在看到的就只有這麼一個」的感覺令她非常喜歡。

因為水果會氧化,吉田ユニ創作時的動作得非常迅速。(圖片提供: Yuni Yoshida)
因為水果會氧化,吉田ユニ創作時的動作得非常迅速。(圖片提供: Yuni Yoshida)
此系列作品皆為吉田ユニ親自削皮。(圖片提供: Yuni Yoshida)
此系列作品皆為吉田ユニ親自削皮。(圖片提供: Yuni Yoshida)
吉田ユニ在講座上分享,可以塗檸檬汁減緩水果氧化的速度。(圖片提供: Yuni Yoshida)
吉田ユニ在講座上分享,可以塗檸檬汁減緩水果氧化的速度。(圖片提供: Yuni Yoshida)

至今仍維持一人工作室

龐大的案量與拍攝陣仗,吉田ユニ至今仍維持一人工作室,甚至作品上的標準字、排版,或是專輯歌詞本的編排,都是親自負責;廣告視覺常有不同尺寸的延伸應用需求,她也堅持自己resize(調整尺寸)。「我的生活真的是,除了工作就是工作。」她笑說,拍攝時見到夥伴、家裡養了隻狗,就是和社會聯繫並取得平衡的途徑;常常想要休息,但不曾想要放棄。

吉田ユニ於雜誌《装苑》的創作連載單元PLAY A SENSATION作品。(圖片提供: Yuni Yoshida)
吉田ユニ於雜誌《装苑》的創作連載單元PLAY A SENSATION作品。(圖片提供: Yuni Yoshida)

對於未來想從事設計的人,她建議勇於挑戰別人沒有做過、還沒看過的東西,並找到一套專屬於自己的作法。「我們常常會想要去問人家:你是怎麼找到靈感?可是每一個設計師發想靈感的方法都不一樣,不見得別人的方法適合你,怎麼從眾多方法當中找到最適合的,我覺得非常重要。」但要是找不到呢?她笑了笑,「那就放棄吧。」創作者之所以能做出動人作品,或許就在於這分率真與誠實。

星野源專輯《POP VIRUS》,吉田ユニ因歌詞提及心臟跳動,聯想到花的根部向下生長的姿態宛若血管,便用花作為視覺。(圖片提供: Yuni Yoshida)
星野源專輯《POP VIRUS》,吉田ユニ因歌詞提及心臟跳動,聯想到花的根部向下生長的姿態宛若血管,便用花作為視覺。(圖片提供: Yuni Yoshida)

而這場創意交流在後台也同步上演,我們記錄了吉田ユニ和聶永真的對談,聊純創作也聊商業接案,從彼此作品的最初印象,開展到迎向未來的AI科技。

吉田ユニ(左)於2023年末受La Vie邀請來台演講,講座由聶永真擔任主持人。(攝影:蔡耀徵)
吉田ユニ(左)於2023年末受La Vie邀請來台演講,講座由聶永真擔任主持人。(攝影:蔡耀徵)

Q:請先分享對彼此作品的印象。

吉田ユニ:不太記得第一次是在什麼樣的地方看到,很自然就進到了平常會看的內容範圍裡。我覺得永真設計的東西看起來非常簡單,可是訊息性非常強,也就是說,他的視覺不只有表象,是經過很多思考才呈現出來的。

聶永真:有那麼誇張!?對吉田作品的印象,是好幾年前去日本的時候,在Laforet百貨和地鐵的廣告有看到,那時候沒有連結作者是誰;後來看到一系列渡邊直美相關的視覺,剛好在網路上有12篇她的報導,才全部兜起來。我覺得她的作品非常厲害,重點是整個畫面的品味構成非常強,反而不是第一時間去猜「是用實體拍出來還是合成」。

永真急制從田中央工作群的精神出發,讓《田中央作品集 Fieldoffice Incomplete Works, 1994-》的設計充滿詩意與流動。(圖片提供:永真急制)
永真急制從田中央工作群的精神出發,讓《田中央作品集 Fieldoffice Incomplete Works, 1994-》的設計充滿詩意與流動。(圖片提供:永真急制)
《田中央作品集 Fieldoffice Incomplete Works, 1994-》內頁設計。(圖片提供:永真急制)
《田中央作品集 Fieldoffice Incomplete Works, 1994-》內頁設計。(圖片提供:永真急制)

Q:兩位的商業案大眾都非常熟悉,但也花了不少時間投入個人創作,要如何在工作中持續創作?

吉田ユニ:平常一直接商業案,其實時間真的很不夠用。所以如果接到展覽邀請,就會利用做個展的時候,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作品。平常做廣告案的時候,除了業主要的東西,我會有一些其他想法,但業主不見得喜歡或接受,但我會把這些自己很喜歡的想法留下來,有機會的時候就拿出來創作。

吉田ユニ純創作作品〈flower fruits〉,將花朵倒置或翻轉成不同角度,使其看起來像水果與蔬菜。(圖片提供: Yuni Yoshida)
吉田ユニ純創作作品〈flower fruits〉,將花朵倒置或翻轉成不同角度,使其看起來像水果與蔬菜。(圖片提供: Yuni Yoshida)
吉田ユニ純創作作品〈flower fruits〉。(圖片提供: Yuni Yoshida)
吉田ユニ純創作作品〈flower fruits〉。(圖片提供: Yuni Yoshida)

聶永真:還是會很焦慮,做很多商業案但沒有自己的東西,心理上會不舒服。所以在Instagram發表的一系列coding創作,有點像是在比較不忙的時候,想去玩的東西。因為我想讓人家知道,我雖然做很多商業案,但我自己也有很多很個人偏好的東西,即便它可能沒辦法運用到商業。

吉田ユニ:我非常懂這個焦慮,我覺得自己像是一方面做客戶委託,一方面做自己想要的東西,才可以真正達到平衡。大家可能看我完成的客戶委託作品,會覺得我好像非常自由,其實不盡然,裡面一定包含了客戶的想法、商業案想傳達的訊息。這是必要的沒有錯,可是也一定會犧牲我真正想要做的東西,所以會累積一些壓力。

和Hello Kitty等經典IP合作時,吉田ユニ認為最大的前提是,自己必須要像粉絲一樣真正喜愛這個角色,才有辦法做出好作品。(圖片提供: Yuni Yoshida)
和Hello Kitty等經典IP合作時,吉田ユニ認為最大的前提是,自己必須要像粉絲一樣真正喜愛這個角色,才有辦法做出好作品。(圖片提供: Yuni Yoshida)

聶永真:但妳的作品需要很大的陣仗共同完成,所以做純創作的時候也是發動所有人?還是在做商業作品時一起做掉?

吉田ユニ:當我有想做的作品的時候,就會去問心中屬意的製作團隊,像是攝影師、造型師等等,一個一個詢問行程,喬出可以幫我做作品的時間,當然也是自己付錢。其實展覽也不一定有製作費,可是展覽可以賣商品、周邊,那就會是我的收入。

Q:你們都是所謂的知名設計師,在提案時是一次過關,還是也會被修改?

吉田ユニ:大約10年前有些客戶不是很了解我,確實會有比較多、反覆的修正和磨合。但是最近這幾年,大部分都是已經知道我的風格,然後來邀請我,所以現在比較不會被改。其實我也有反省,現在比較知道要去挑選跟自己頻率比較合的客人,以前不知道怎麼挑選,或者是一開始感覺到「我跟他相處上好像不是非常合」,卻還是勉強接下,通常開頭是這樣,後面也不會太順利。

吉田ユニ和渡邊直美多次合作,她提到諧星出身的渡邊直美,相當喜歡嘗試各種奇怪衣服或打扮,對工作上來說幫助很大。(圖片提供: Yuni Yoshida)
吉田ユニ和渡邊直美多次合作,她提到諧星出身的渡邊直美,相當喜歡嘗試各種奇怪衣服或打扮,對工作上來說幫助很大。(圖片提供: Yuni Yoshida)

聶永真:好像滿多設計師,包括我自己都有這個經歷。不知道妳會不會覺得,現在比較知名,客戶會因為妳有某種權威性,自動比較有分寸?

吉田ユニ:會。

聶永真:我也一樣。這10年之間,一來客戶真的很明確知道他們要什麼,二來和吉田的狀況一樣,客戶需要我們的名字,所以在創作上會更接受我們的說服。老實講,我們不可能會亂做,即便做很多純創作,但我們知道放在商業的案子上面,要給出什麼樣的訊息才是正確的,一直都以「對自己負責」的態度給客戶提案。

2023高雄國際鋼雕藝術節主視覺,永真急制以安全背心色彩、金屬產業餘料作為發想。(圖片提供:永真急制)
2023高雄國際鋼雕藝術節主視覺,永真急制以安全背心色彩、金屬產業餘料作為發想。(圖片提供:永真急制)

Q:如何判斷客戶和自己是否適合?有什麼接案標準嗎?

吉田ユニ如果我和客戶的目標一致,之後的合作就會很順利。所謂目標指的是,我們想要怎麼賣這個商品,對於怎麼販賣、介紹商品最後的目標一致。

聶永真:妳應該一天到晚都會收到很多詢問信,怎麼決定要婉拒或接受?看信就可以判斷嗎?

吉田ユニ:如果某個業種的工作已經接了很多,就盡量不要再多接。還有一種客人是,他其實不是很了解你的作品,他只是覺得你有名,所以想委託你。所以很重要的是,你到底是因為想做好的作品,然後你覺得我的風格可以達到這個目的來找我,還是你只是覺得我是吉田ユニ來找我,其實看來信就可以感覺到。

吉田ユニ為ettusais 2023春季系列打造視覺。(圖片提供: Yuni Yoshida)
吉田ユニ為ettusais 2023春季系列打造視覺。(圖片提供: Yuni Yoshida)
吉田ユニ為ettusais 2023春季系列打造視覺。(圖片提供: Yuni Yoshida)
吉田ユニ為ettusais 2023春季系列打造視覺。(圖片提供: Yuni Yoshida)
吉田ユニ為ettusais 2023春季系列打造視覺。(圖片提供: Yuni Yoshida)
吉田ユニ為ettusais 2023春季系列打造視覺。(圖片提供: Yuni Yoshida)

聶永真:不過有時候信太囉唆,我也是會怕(笑)。太有誠意的話,相對會有一些壓力,因為他們可能有錯誤的期待。我評判的標準,以商品改造案來說,如果改造前後能創造出很大的反差,就會非常有興趣。還有,我相信作為設計師,看人家寫信都可以很敏感地感覺到,對方是不是可以做事的人。有些人來信會寫「我們要做logo請報價謝謝」,這種就完全不會回。

《超出建築——田中央+七位藝術家聯展》,永真急制將平面紙張疊起營造「假建築」。(圖片提供:永真急制)
《超出建築——田中央+七位藝術家聯展》,永真急制將平面紙張疊起營造「假建築」。(圖片提供:永真急制)
2022台灣設計展永真急制「假平面」展間,抽離作品中的視覺符號,再現於不同媒介與尺度上。(圖片提供:永真急制)
2022台灣設計展永真急制「假平面」展間,抽離作品中的視覺符號,再現於不同媒介與尺度上。(圖片提供:永真急制)

Q:現在什麼樣的視覺會吸引到你們?

吉田ユニ:必須要非常新、以前沒看過的。不過單純基於興趣看的東西,跟做功課看的東西,會是很不一樣的。以電影來說,我喜歡黑幫電影,裡面完全沒有任何可以在工作上參考的地方(笑)。

聶永真:我私底下也偏愛比較暗黑、有點可怕的,很喜歡看恐怖片。因為看過太多很好的設計了,現在反而很酷的醜設計,會讓我多看幾眼。像是在草率季就很容易看到很多新一代的醜設計,我覺得那個醜有一種特別的味道,我知道我自己做不到,就算要去模仿也很難。可能要離自己比較遠的東西,才會看得比較久。

吉田ユニ:如果去看一些跟自己光譜比較接近的東西,一定會進入工作模式,就沒有辦法完全當成興趣來享受。

2019年聶永真赴倫敦大學金匠學院(Goldsmiths)學習計算藝術,許多作品的創造方式因而有了改變,圖為BreezeVerse NFT。(圖片提供:聶永真)
2019年聶永真赴倫敦大學金匠學院(Goldsmiths)學習計算藝術,許多作品的創造方式因而有了改變,圖為BreezeVerse NFT。(圖片提供:聶永真)

Q:近期各界熱議AI是否會威脅人類創作,兩位怎麼看?

吉田ユニ:我們現在在講AI,都會覺得AI是對所有創意人的威脅。但你回頭看看,以前電腦剛出現的時候,大家也是會講:你看電腦很簡單就可以做圖了,你們這些會畫畫的人都慘了!現在AI出來,又有更多的一批人,好像職業生涯受到威脅。可是我自己其實不太想要去在意,我就是不斷在職涯當中,去追求新的創作。很多人會說我在做很類比、很原始的手法,可是我的目的不是說:你看,我都沒有用合成,很厲害吧?我只是單純把想要做的東西,用我想要的手法呈現出來。

因為對我來講,AI可以瞬間給你答案,但我的手法你才可以看到過程,我想呈現給大家看、想去珍惜的是創作的過程。因為在過程當中,你會有感動、你會有新的感覺,甚至還有可能得到一些新的想法,這個想法會帶給你下一次機會、下一個靈感,我覺得重要的是過程,而不是出現一個結果就好。當然不是否定AI,如果AI也可以給我一些刺激、在過程中給我新的想法,我當然也很希望進步。我覺得用什麼樣的手法其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做出一些新的東西。

聶永真問及在平面設計師、視覺藝術家、廣告創意人、藝術總監之間,吉田ユニ會如何定義自己的身分,吉田ユニ認為還是「藝術總監」最為貼切。(攝影:蔡耀徵)
聶永真問及在平面設計師、視覺藝術家、廣告創意人、藝術總監之間,吉田ユニ會如何定義自己的身分,吉田ユニ認為還是「藝術總監」最為貼切。(攝影:蔡耀徵)

聶永真:就像我在做唱片設計,從以前到現在都會被問:串流時代會不會對唱片設計帶來挑戰?或者電子書出現後,一樣也會被問:實體書裝幀會面臨什麼挑戰?我從來都沒有覺得它是一個威脅的條件,因為時代在變,所以整個媒介都在變,我會覺得我們應該要興奮啊!因為我們換了其他媒介來做出新的設計,這是很棒的一件事情。我完全覺得AI就是未來的東西,而對於設計師來講,最重要的核心價值是創造力,其他的東西都是武器或工具。

聶永真不斷在設計上做出創新,最近也創作不少搭配techno音樂的coding作品。(攝影:蔡耀徵)
聶永真不斷在設計上做出創新,最近也創作不少搭配techno音樂的coding作品。(攝影:蔡耀徵)

吉田ユニ(Yuni Yoshida

日本藝術總監。女子美術大學畢業後歷經大貫設計事務所、宇宙country事務所後,於2007年獨立。曾獲東京ADC賞、每日設計獎等。2016年起於時裝雜誌《装苑》發表創作連載單元PLAY A SENSATION至今。2018年入選國際平面設計聯盟(AGI)。2019年日本個展《Dinalog》創下17天展期36千人次進場的紀錄。2023年個展包括韓國首爾美術館《Alchemy》、日本原宿Laforet MuseumPLAYING CARDS》。IGyuni_yoshida

聶永真

永真急制Workshop負責人。第212526屆金曲獎最佳專輯設計、德國紅點、iF傳達設計獎得主。作品獲德國Hesign編集全球百間《Small Studios》、APDAsia Pacific Design)和東京TDCType Director Club)收錄。2012年入選國際平面設計聯盟(AGI)。曾任德國紅點傳達設計獎國際評審。著有《永真急制》、《Re_沒有代表作》、《FW永真急制》、《不妥》。IGaaronnieh

拍照時,聶永真(左)問起吉田ユニ在工作狀態時是什麼樣的人,吉田ユニ笑說和現在差不多,但會保持這個狀態做出嚴厲的指示。(攝影:蔡耀徵)
拍照時,聶永真(左)問起吉田ユニ在工作狀態時是什麼樣的人,吉田ユニ笑說和現在差不多,但會保持這個狀態做出嚴厲的指示。(攝影:蔡耀徵)

文、採訪整理|張以潔

口譯|詹慕如 攝影|蔡耀徵

圖片提供|Yuni Yoshida、聶永真、永真急制

場地協力|忠泰集團、臺北市立美術館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La Vie 2024/1月號《給下個世代的藝術靈光》

好設計的起點,從共識開始:設計師為什麼該從專案初期就參與內容發想?

左圖:KOJI本鋪/ DOLLY WINK / 海報。右圖:KOJI本鋪/ DOLLY WINK / 包裝設計。(圖片來源:《企業主管必修的設計課》)

過去我遇到過一些商業人士,他們會擔心「對自己的品味沒信心」,也有人說「自己不懂設計」。但其實,關鍵不在於設計的品味,而在於是否能與設計師分享想要傳達的內容。如果能準確地與設計師分享這些內容,專業的設計師自然會提供顏色和形狀的方向。

「設計就是有特殊能力的人憑藉天才的靈光一現所想出來的東西」這恐怕是許多人對設計的認知。在商業領域中,設計無法得到有效利用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它很難用理論解釋,從而難以形成多數人的共識。

但事實上,在某種程度上,設計是可以用理論來解釋的。例如,以色彩為例,「如果想表現出冷靜且聰明的印象可以使用藍色系」;「如果想表現充滿熱情的印象可以選擇紅色系」;「若想傳達正面積極的印象則可以選擇黃色系」等,有一套能將希望傳達的印象轉換成色彩的公式。再舉形狀為例:「如果想給人柔和的感覺可以使用圓形」;「若想打造穩定感可以使用正方形」;「想要營造尖銳的印象時則可以使用三角形」。

我們設計師正是利用這些公式的組合來將「想要傳達的內容」轉換為色彩和形狀。換言之,設計就是一門將「想要傳達的內容」視覺化的技術。用比較專業的詞彙來說,視覺設計有時也被稱為「視覺語言」。就像把日文翻譯成英文一樣,設計師則是將日文翻譯成視覺語言,這樣想或許會比較容易理解。意即,只要與設計師之間就「想要傳達的內容」達成共識,就不會出現太大的落差。

圖說:電通/ DENTSU RECRUIT 2020 / 手冊。(圖片來源:《企業主管必修的設計課》)
圖說:電通/ DENTSU RECRUIT 2020 / 手冊。(圖片來源:《企業主管必修的設計課》)

過去我遇到過一些商業人士,他們會擔心「對自己的品味沒信心」,也有人說「自己不懂設計」。但其實,關鍵不在於設計的品味,而在於是否能與設計師分享想要傳達的內容。如果能準確地與設計師分享這些內容,專業的設計師自然會提供顏色和形狀的方向。

那麼,該如何找出這些想要傳達的內容呢?

事實上,找出想要傳達的內容的過程這件事本身也是設計師的重要工作之一。如果只是簡單地在說明會中告知設計師「這就是我們想傳達的內容,那就拜託你做出好設計了」,往往會讓設計師感到很苦惱。這是因為若說明會內容並未建立於最終成果的想像之上,通常很難將其轉化為具體的色彩或形狀。

設計是一項視覺化的技術,因此必須和設計師一起去找出「能夠轉換為色彩和形狀、並創造出獨特性的元素」。

圖說:多摩市.UR都市機構 / 多摩新市鎮 / 網路概念短片。(圖片來源:《企業主管必修的設計課》)
圖說:多摩市.UR都市機構 / 多摩新市鎮 / 網路概念短片。(圖片來源:《企業主管必修的設計課》)

為了發掘這些能夠創造獨特性的元素,經手案件時,我會盡可能地從專案初期就參與其中。即使沒有正式的說明會也沒關係。反而,我認為不要「等到內容整理完畢後才諮詢設計師」,才更容易讓專案成功。為了創造更好的設計,必須獲取包括品牌所處的環境、品牌領導人的想法以及競爭對手的情況等多方面的資訊。

我常聽到一些人抱怨「我們已經向設計師提供了詳細的說明,但設計師還是沒搞懂」或者「雖然指派了優秀的設計師,成果卻不甚理想」,這些失敗大多是因為設計師參與專案的時間點不對,或者是失敗的說明會所導致的。

舉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有些說明會只是單純將參考資料提供給設計師,並要求「請做出跟這個類似的東西」,這樣最終只會成為其他產品的仿製品,無法創造品牌的獨特性。我希望閱讀本書的商業人士能盡力讓設計師從尋找想要傳達的內容這個階段開始就參與專案。只要能做到這一點,根本不需要害怕設計。只要能找到屬於品牌獨特的資產,設計師就會將其轉化成有魅力的設計。

Kracie葵緹亞 / ICHIKAMI天然和草系列 / 交通廣告。(圖片來源:《企業主管必修的設計課》)
Kracie葵緹亞 / ICHIKAMI天然和草系列 / 交通廣告。(圖片來源:《企業主管必修的設計課》)

本文內容節錄自La Vie出版書籍《企業主管必修的設計課:從賣產品到創造粉絲,設計如何協助企業打造受歡迎的品牌?》

出版日期|2025/05/10

作者|八木彩

本書詳細分享品牌設計的過程與案例,希望能擔任商業活動與設計的橋梁,讓企業了解設計不僅是單純的裝飾,而是一種有意義的投資。如果能巧妙地將設計融入商業活動中,便能將企業文化、產品魅力以及管理者的心意等看不見的價值傳達給客戶,有助於建立品牌形象及情感連結,成為消費者心中「獨一無二的存在」。

✹ 更多新書資訊 ⭢ La Vie 圖書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專訪Marimekko創意總監:《花間藝境》巡迴展登陸台北,Rebekka Bay親解9大提問、25款全新印花躍上限定商品

專訪Marimekko創意總監:《花間藝境》巡迴展登陸台北,Rebekka Bay親解9大提問、25款全新印花躍上限定商品

襯墊著盛夏背景,Marimekko歷久彌新的印花藝術隨《Field of Flowers 花間藝境》亞洲巡迴概念展降臨台北。呼應「花朵解剖學」年度主題,品牌攜手5位藝術家打造的25款全新圖騰於托特包、抱枕套、馬克杯、花型盤等展期限定商品上熱情綻放。同時,La Vie更在展前和品牌創意總監Rebekka Bay進行了一場對談,本文將一併帶來專訪內容、展覽資訊、藝術家介紹及限定商品盤點——我是今日導覽員,歡迎來到Marimekko的繽紛花朵樂園!

芬蘭服飾與生活風格設計品牌Marimekko即日起至2025年7月14日於台北新光三越A11開設《Field of Flowers 花間藝境》概念展暨期間限定店,呼應2025年度主題「花朵解剖學(The Anatomy of Flowers)」,展覽共匯聚4位赫爾辛基在地藝術家Antti Kekki、Eija Vehviläinen、Aino-Maija Metsola、Erja Hirvi及1位日本藝術家Masaru Suzuki,創作共25款全新花卉印花,並以多樣形式展現於現場空間布置及限定單品上。

Marimekko《Field of Flowers 花間藝境》概念展暨期間限定店。(圖片提供:Marimekko)
Marimekko《Field of Flowers 花間藝境》概念展暨期間限定店。(圖片提供:Marimekko)
現場空間布置大面積展示由5位藝術家創作的全新印花。(圖片提供:Marimekko)
現場空間布置大面積展示由5位藝術家創作的全新印花。(圖片提供:Marimekko)

創立於1951年的Marimekko,70餘年來憑藉開創性的印花設計與色彩美學為大眾所熟知,多元產品類型更囊括時裝、包款、配件,以及從紡織品到杯盤餐具的家居系列,可謂為具備全方位生活風格營造實力的北歐品牌。其旗下170家門店遍及全球、於38個國家提供線上購物服務,而亞洲作為僅次於北歐發源地的主要市場之一,2025年更受選為《Field of Flowers》期間限定展覽路線,3月初從日本大阪啟動,依序落地曼谷、吉隆坡和香港後,第5站在7月盛夏來到台北,8月則將再回到日本東京並接續前進越南胡志明市,共聯繫7座城市呈獻為期一年的花卉主題巡迴展。

以全新印花為設計的口金包、抱枕套、馬克杯等單品於展期內限定販售。(圖片提供:Marimekko)
以全新印花為設計的口金包、抱枕套、馬克杯等單品於展期內限定販售。(圖片提供:Marimekko)

經典Unikko印花60周年,25款藝術圖騰續寫新篇

在Marimekko的世界裡,花卉圖案象徵自由奔放的喜悅和永恆之美,不僅是品牌印花藝術中極具辨識度的視覺核心,更為新一代印花設計師的靈感源泉。2024年,為慶祝標誌性Unikko印花誕生60周年,品牌全年於全球各地舉辦一系列創意活動;邁進2025年,隨即再啟一場包含多元形態花卉圖樣的歡快盛典,將經典與新創合而為下一篇章。

為此,品牌邀集5位藝術家活用本身特有的創作印記和技法,捕捉Marimekko樂觀愉悅精髓,分別打造5款新圖騰,延續品牌至今超過3,500款印花的藝術傳承。Marimekko創意總監Rebekka Bay表示:「我們很高興能與這5位極具才華的印花藝術家合作,延續品牌對花卉主題的探索與創作的傳統。這些新設計各自以獨特的語彙詮釋Marimekko所展現的愉快與樂觀生活的品牌精神。」

Marimekko圖騰布料印刷過程。(圖片提供:Marimekko)
Marimekko圖騰布料印刷過程。(圖片提供:Marimekko)
5位藝術家捕捉Marimekko樂觀愉悅精髓,分別打造5款新圖騰。(圖片提供:Marimekko)
5位藝術家捕捉Marimekko樂觀愉悅精髓,分別打造5款新圖騰。(圖片提供:Marimekko)

創意總監Rebekka Bay親解9大提問

從COS、Uniqlo「由簡入繁」的Marimekko現任創意總監Rebekka Bay,於2020年入主至今約已5年時間。此次總監雖無法在展覽期間親臨台灣,但我們仍透過電郵與她進行了一場別具啟發性的訪談,以下一起來聽聽她心目中的品牌定位、設計理念、大家尤為感興趣的北歐美學詮釋,乃至對(還未有機會造訪但表示非常想造訪的)「台北」的第一印象,並以此想像出發,從25款全新印花中為這座城市選出代表印花。

Marimekko創意總監Rebekka Bay。(圖片提供:Marimekko)
Marimekko創意總監Rebekka Bay。(圖片提供:Marimekko)

Q1:您曾於本次巡迴展吉隆坡站的訪問中說過,更願意稱自己為「生活方式品牌」而非「時尚品牌」。那麼在您心中,Marimekko本身所呈現、並且希望帶給受眾的,是一種什麼樣的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何以令人嚮往?

Marimekko始終走在時尚、藝術、設計與建築的交界帶。

我最喜歡的其中一句我們創辦人Armi Ratia的名言這麼說,「Marimekko可以是任何模樣——一個花鋪、一間冰淇淋店,甚或一場現代爵士樂演出。」對我而言,這讓我們得以沉浸任何領域、提出任何想法,只要它能為日常帶來欣喜。Marimekko歡快而樂觀的生活哲學,無非是透過大膽的印花、色彩及對印花藝術的頌揚,將愉悅感傳達給人們。Marimekko的設計語言和我們的生活方式是相當可以被普遍理解的。

Marimekko可為花鋪、冰淇淋店,甚或一場現代爵士樂演出。(圖片提供:Marimekko)
Marimekko可為花鋪、冰淇淋店,甚或一場現代爵士樂演出。(圖片提供:Marimekko)

Q2:Marimekko和您過往領銜的COS、Uniqlo等調性簡約收斂的品牌其實底蘊上大有不同,不知道接手至今5年間,是如何續寫這既傳承品牌歷史、又揉合您個人設計長項的創新一頁?

我總認為好的設計可以讓人們的生活更美好,也堅信好的設計應該要能為大多數人所取得。一如COS和Uniqlo,Marimekko亦著眼於打造高質感且永不過時的設計;無論所謂的風格,是像在我們品牌這樣作為乘載藝術的畫布,抑或需要自成創作主體,它都必須選用最好的材質,搭配上最取悅人的剪裁、最漂亮的做工,以及歷久彌新的品質。

「風格」之於Marimekko而言是乘載藝術的畫布,但總監認為,暫且不論風格,任何單品都必須擁有好的材質和做工才能歷久彌新。*圖為曼谷、吉隆坡展場。(圖片提供:Marimekko)
「風格」之於Marimekko而言是乘載藝術的畫布,但總監認為,暫且不論風格,任何單品都必須擁有好的材質和做工才能歷久彌新。*圖為曼谷、吉隆坡展場。(圖片提供:Marimekko)

Q3:本次展覽選址亞洲數座城市,而台北最初讓您列入考量的原因是什麼?或者您對台北有什麼特別的感受和記憶嗎?

我很遺憾至今還未去過台北,但非常希望今年的後半年能成行。我最近讀到一篇訪談,它描述了台北與其他亞洲城市(我曾為許多場合到訪東京、首爾、香港與上海)之間的差異,包括低矮的建築、熱情洋溢的市場和美食。我已經迫不及待要嚐嚐刈包了。

Q4:承上題,您會在這次25款全新印花中選擇哪一款來描繪台北?為什麼?

我想像台北充滿新奇且別具風味的熱帶水果,因此我腦中有畫面選以Eija Vehviläinen設計的Utakka或Versoa印花,並拉高為更明亮鮮豔的色調來呈現台北。

總監選擇Eija Vehviläinen所設計的Utakka(左)、Versoa(右)印花來描繪台北。(圖片提供:Marimekko)
總監選擇Eija Vehviläinen所設計的Utakka(左)、Versoa(右)印花來描繪台北。(圖片提供:Marimekko)

Q5:將於展覽販售的限定商品中,有沒有什麼單品讓您第一眼看到就覺得「天啊,我絕對得擁有它!」?

要我從這系列中選出一款最愛的印花或商品簡直太難了,但如果非得給個答案不可的話,我會回答那款出自Erja Hirvi之手、融會Kukasta kukkaan圖騰元素的立體餐具,它著實為任何餐桌擺設都增添了一抹歡樂。

總監說很難選,但還是選了!大家快去搜刮它們吧。(圖片提供:Marimekko)
總監說很難選,但還是選了!大家快去搜刮它們吧。(圖片提供:Marimekko)

Q6:很好奇Marimekko作為芬蘭代表性品牌,會如何詮釋「北歐美學」,甚至運用於設計之中?

在Marimekko,北歐美學正是通過我們對高品質雋永設計的堅持被體現。我們始終感興趣於建築與自然之間的碰撞,並從中獲得啟發。Marimekko的設計美學向來標識著那些人文印記裡「完美的不完美性」、交疊的色彩與幸福的反差。而2025年,我們探索了「花朵解剖學」這一大題——呼應我們對於「抽象花卉」作為品牌印花藝術核心,那一份不斷進化的迷戀。

Q7:承上題,那麼您身為這樣一個始終堅持獨特自我風格的品牌的主導者,又是看待和應對如今流行快速汰換的「快時尚」趨勢?

Marimekko的設計理念一直都奠基於創作不退流行的單品,在從今往後悠長的時光裡給人們帶去喜悅。我們希望打造出無論就設計感或耐用性而言,都能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商品。我們的許多標誌性圖騰,好比最受喜愛的Unikko印花,便憑藉60多年來的風靡充分證明其不衰魅力。我們也一季季地與新設計師合作,就為創造出未來的現象級經典之作,續寫Marimekko的藝術傳奇。

總監談及Marimekko與新設計師的合作,正為再造未來經典,續寫品牌傳奇。*右圖為曼谷展場。(圖片提供:Marimekko)
總監談及Marimekko與新設計師的合作,正為再造未來經典,續寫品牌傳奇。*右圖為曼谷展場。(圖片提供:Marimekko)

Q8:最後我們再回到本次巡迴展的籌辦,您最希望透過這個展覽傳達給大家什麼?未來這類藝術跨域合作也會是您計劃持續著力的方向嗎?

我們當然希望這段經驗能夠激發所有觀者,將自身生命活得哪怕更多一點點的歡快和樂觀;同時也能夠欣賞「花」這個意象,可兼被拿做具象和抽象主題以進行的多重詮釋。

Q9:請用3個單詞或短句向大家推薦這個展覽吧。

一片大膽而充滿歡樂的Marimekko花間藝境。

總監越洋邀請各位走進「一片大膽而充滿歡樂的Marimekko花間藝境」!(圖片提供:Marimekko)
總監越洋邀請各位走進「一片大膽而充滿歡樂的Marimekko花間藝境」!(圖片提供:Marimekko)

5位藝術家生平&印花風格介紹

  • Antti Kekki

Antti Kekki是一位居住於赫爾辛基的設計師,懷有對手工技藝的深厚喜愛,特長包含大膽用色和即興創作力。結合繪畫與雕塑概念,這位藝術家擅用簡單的拼貼技術將紙片裁剪成形再重新組合,勾勒出別具趣味性的構圖。他與Marimekko的合作關係始自2019年,品牌多款備受歡迎的單品皆可見其經典又摩登的作品;透過巧妙融會傳統與現代的直覺性創作,Antti Kekki持續為印花設計領域鑿刻印記。

藝術家Antti Kekki及其創作筆記。(圖片提供:Marimekko)
藝術家Antti Kekki及其創作筆記。(圖片提供:Marimekko)
Antti Kekki為此次展覽設計的其中兩款印花,左側名為Mariposa,展現蝴蝶振翅意象;右側名為Lossi,描繪花朵於夜間綻放的景象。(圖片提供:Marimekko)
Antti Kekki為此次展覽設計的其中兩款印花,左側名為Mariposa,展現蝴蝶振翅意象;右側名為Lossi,描繪花朵於夜間綻放的景象。(圖片提供:Marimekko)
  • Masaru Suzuki

日本紡織藝術家兼設計師Masaru Suzuki,以精湛的色彩運用能力聞名,尤擅透過趣味方式詮釋周遭自然元素。Masaru Suzuki畢業於日本多摩美術大學染織設計專業,現兼為東京造型大學教授、Marimekko長期合作的印花設計師,亦經營自己的布料品牌。出自其手的印花色彩鮮明、富感染力,看似隨興的構圖實則都經深思熟慮。除了不斷探索紡織品外在視覺和內在情感上的無限可能,他也為家具創作圖案、為建築進行空間設計。此次展覽呈現了他以節慶胸花和帽飾為靈感繪製的圖騰,與其他設計師作品微妙地流瀉著截然不同的文化氣息。

藝術家Masaru Suzuki及其創作筆記。(圖片提供:Marimekko)
藝術家Masaru Suzuki及其創作筆記。(圖片提供:Marimekko)
並置25款印花,Masaru Suzuki作品尤突顯出別具一格的鄉村風日式美學。(圖片提供:Marimekko)
並置25款印花,Masaru Suzuki作品尤突顯出別具一格的鄉村風日式美學。(圖片提供:Marimekko)
  • Eija Vehviläinen

芬蘭插畫家兼設計師Eija Vehviläinen多由周圍環境擷取設計靈感,藉由「扭曲比例」方式展現創新視角;其多樣化作品不僅以大膽造型、獨特配色和趣味構圖見長,更同時為視覺藝術帶來愉悅感和深思觀點。此次展覽是Marimekko與Eija Vehviläinen的首次合作,他通過「對稱鏡像」手法,僅憑少量元素即傳達出強烈的視覺衝擊。不限於花卉,植物的根莖亦為其畫布上的重要角色。

藝術家Eija Vehviläinen及其創作筆記。(圖片提供:Marimekko)
藝術家Eija Vehviläinen及其創作筆記。(圖片提供:Marimekko)
他的印花設計以變形比例和鏡像反射為強烈視覺識別。(圖片提供:Marimekko)
他的印花設計以變形比例和鏡像反射為強烈視覺識別。(圖片提供:Marimekko)
  • Aino-Maija Metsola

同為芬蘭插畫家兼設計師,Aino-Maija Metsola喜將圖案和插畫創作揮灑於紡織品、服飾、餐具、文具及書籍等各異素材上,並搭配運用水彩、拼貼、麥克筆等多樣技法堆疊出獨特筆觸和濃淡不一的層次感;伴隨對直覺式繪畫的好奇,自然風景和日常觀察都是他的重要靈感來源,圖騰所具備的抽象「律動感」也常被穿插於創作中。畢業於赫爾辛基藝術與設計大學的Aino-Maija Metsola,自2006年起與Marimekko展開合作,此次則以自家花園植物為發想,帶來色彩繽紛的5款作品。

藝術家Aino-Maija Metsola及其創作筆記。(圖片提供:Marimekko)
藝術家Aino-Maija Metsola及其創作筆記。(圖片提供:Marimekko)
鮮明的筆觸為Aino-Maija Metsola作品一大特色。(圖片提供:Marimekko)
鮮明的筆觸為Aino-Maija Metsola作品一大特色。(圖片提供:Marimekko)
  • Erja Hirvi

紡織與印花設計師Erja Hirvi,尚在赫爾辛基藝術與設計大學就讀時便已開始從事印花設計,並自1995年起成為Marimekko長期合作的設計師。他富想像力的創作風格賦予印花布料全新觀點,在芬蘭及國際間備受肯定,2021年受芬蘭紡織藝術家協會評選為「年度紡織品設計師」。Erja Hirvi多從都市環境、大自然與旅行中汲取靈感,且善將日常生活與豐富想像力結合,以鮮明飽滿的視覺表達凝聚出引人入勝的故事。

藝術家Erja Hirvi及其創作筆記。(圖片提供:Marimekko)
藝術家Erja Hirvi及其創作筆記。(圖片提供:Marimekko)
右側印花名為Kukasta Kukkaan——總監欽點「能為任何餐桌增添歡樂」的必買印花!(圖片提供:Marimekko)
右側印花名為Kukasta Kukkaan——總監欽點「能為任何餐桌增添歡樂」的必買印花!(圖片提供:Marimekko)

展覽限定商品一次看

精選印花呈現於多用途口金包、托特包、抱枕套、馬克杯、方形/花型盤和筷架等Marimekko熱賣商品上,與收藏價值的海報和明信片皆在展覽現場限量販售(官網則將在2025年7月10日起開放選購)。

【Antti Kekki】Mariposa馬克杯 NT$1,190、Popkorni托特包(大) NT$1,790、多用途口金包(中) NT$1,190、多用途口金包(小) NT$1,090。(圖片提供:Marimekko)
【Antti Kekki】Mariposa馬克杯 NT$1,190、Popkorni托特包(大) NT$1,790、多用途口金包(中) NT$1,190、多用途口金包(小) NT$1,090。(圖片提供:Marimekko)
【Masaru Suzuki】Peltokukka馬克杯 NT$1,190、Corsage托特包(大) NT$1,790、多用途口金包(大) NT$1,590。(圖片提供:Marimekko)
【Masaru Suzuki】Peltokukka馬克杯 NT$1,190、Corsage托特包(大) NT$1,790、多用途口金包(大) NT$1,590。(圖片提供:Marimekko)
【Eija Vehviläinen】Utakka馬克杯 NT$1,190、50*50cm抱枕套(不含枕芯) NT$2,090、Vinkkeli托特包(大) NT$1,790、多用途口金包(中) NT$1,190。(圖片提供:Marimekko)
【Eija Vehviläinen】Utakka馬克杯 NT$1,190、50*50cm抱枕套(不含枕芯) NT$2,090、Vinkkeli托特包(大) NT$1,790、多用途口金包(中) NT$1,190。(圖片提供:Marimekko)
【Aino-Maija Metsola】Purpuri馬克杯 NT$1,190、50*50cm抱枕套(不含枕芯) NT$2,090、Nurmilintu托特包 NT$1,790。(圖片提供:Marimekko)
【Aino-Maija Metsola】Purpuri馬克杯 NT$1,190、50*50cm抱枕套(不含枕芯) NT$2,090、Nurmilintu托特包 NT$1,790。(圖片提供:Marimekko)
【Erja Hirvi】Kukasta Kukkaan馬克杯 NT$1,190、花形盤 NT$1,690、筷架(2入) NT$1,190、Ensikukat托特包(大) NT$1,790、多用途口金包(中) NT$1,190、多用途口金包(小) NT$1,090。(圖片提供:Marimekko)
【Erja Hirvi】Kukasta Kukkaan馬克杯 NT$1,190、花形盤 NT$1,690、筷架(2入) NT$1,190、Ensikukat托特包(大) NT$1,790、多用途口金包(中) NT$1,190、多用途口金包(小) NT$1,090。(圖片提供:Marimekko)
《Field of Flowers 花間藝境》明信片組(10入) NT$1,290。(圖片提供:Marimekko)
《Field of Flowers 花間藝境》明信片組(10入) NT$1,290。(圖片提供:Marimekko)

Marimekko《Field of Flowers 花間藝境》概念展暨期間限定店

  • 時間:即日起至2025年7月14日11:00-21:00
  • 地點:新光三越台北信義新天地A11館1樓
  • 入場方式:免費入場,於Marimekko官方Line帳號預約可依時段優先入場,預約時段額滿即關閉。
  • 特別禮贈:

1. 凡於Line官方帳號預約參觀場次成功,即可於現場報到時兌換展覽限定印花貼紙乙組(樣式每日隨機提供,一人限取一份)。

2. 展覽期間於IG限時動態公開打卡於展場所拍攝的照片,並標註@marimekko_taiwan與#花間藝境即可參加品牌精選商品抽獎(帳號需設定公開並留存動態截圖,以作為領獎憑證)。

  • 滿額活動:

1. 展覽現場消費滿NT$6,000即可獲得展覽限定圖騰托特包乙個,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2. 展覽期間購買展場限定商品,2025年7月31日前憑購物銷售單(不限定同日消費),享全台Marimekko專門店單筆結帳滿NT$3,800現抵NT$500乙次(僅可與Icard會員優惠併用,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展覽現場消費滿額贈展覽限定圖騰托特包。(圖片提供:Marimekko)
展覽現場消費滿額贈展覽限定圖騰托特包。(圖片提供:Marimekko)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