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巴黎奧運「法國隊」戰服設計!國旗色彩成絕美漸層,力求法國生產、為運動員客製

2024巴黎奧運「法國隊」賽服設計

2024巴黎奧運(Paris 2024)尚未開幕,就被認定將是「最時髦」的一屆。地主法國隊的行頭備受矚目,其中選手們將穿上場比賽的隊服,由法國街頭服飾品牌Pigalle創辦人Stéphane Ashpool擔任藝術總監,攜手運動品牌「小公雞」Le Coq Sportif,從運動員對賽服的美學想像、性能需求出發,為參與奧運、帕奧的法國隊選手,發展出帶有法國特色的「客製化」賽服。

2024巴黎奧運「法國隊」賽服設計
2024巴黎奧運法國隊服由Stéphane Ashpool擔任藝術總監。(圖片來源:Le Coq Sportif、Stéphane Ashpool IG)
2024巴黎奧運「法國隊」賽服設計
2024巴黎奧運法國隊服:馬術/射箭。(圖片來源:Le Coq Sportif)

2021年啟程的浩大工程

為奧運國家隊做隊服,不只要替運動員設計比賽和領獎時的服裝、鞋子、配件等,還要包辦教練、後勤人員的裝備,是超、級、浩、大的工程。Stéphane Ashpool本人推算,這次Le Coq Sportif在巴黎奧運開幕之前,得交出840名選手、2,400位相關人員的隊服,服飾、配件、裝備⋯⋯林林總總加起來大約有15萬件物品,數量非常驚人。

2024巴黎奧運「法國隊」賽服設計
2024巴黎奧運法國隊服:籃球/自行車。(圖片來源:Le Coq Sportif)

這巨大工程從20211月就開始籌備,那時2020東京奧運因為COVID-19疫情延期,根本還沒開幕,三年後才要接棒的巴黎就已摩拳擦掌。

「不想當一面行走的旗幟!」

授命接下藝術總監後,Stéphane Ashpool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運動員開會,了解他們對國家隊服的想像,「運動員想要表現出新穎的形象,想要看起來很酷;當然,他們想一眼就被認出是代表法國,但不想變成一面『行走的旗幟』。」選手們也分享了不為觀眾所知的心境,「如果覺得自己看起來很不錯,在場上就會更有信心,」換句話說,一身讓選手滿意的隊服,真的能讓他們的心態更為正面。

2024巴黎奧運「法國隊」賽服設計
2024巴黎奧運法國隊服:田徑/網球。(圖片來源:Le Coq Sportif)

法國國旗色彩成絕美漸層,白色變柔和了

吸收過運動員的想法,Stéphane Ashpool開始大膽做實驗,以法國國旗的藍、白、紅色為基礎,測試了羽毛、刺繡、染料、絲綢印花……各種不同材質配上不同顏色的效果,最終決定讓「藍白紅漸層」成為隊服的主要視覺;並將運動賽服常用的純白色,調整為不那麼銳利、少了點嚴肅感的灰調奶白色。

2024巴黎奧運「法國隊」賽服設計
2024巴黎奧運法國隊服。(圖片來源:Le Coq Sportif)

為每個運動項目半客製

敲定「藍白紅漸層」的主軸後,Stéphane Ashpool根據每項運動的賽場文化、服裝性能需求等,做進一步的調整,像是藝術體操、花式滑冰等表演張力強的賽事,服裝擁有更豐富的裝飾,透膚布料上佈滿水鑽,點綴著隨著舞姿飛揚的羽毛;柔道隊員穿的賽服,史上第一次由法國梭織布製成,要這麼做,必須得到日本柔道主管機構批准,這正是「法國製造」柔道服難得的原因。此外,有些法國隊出賽選手較少的項目如滑板、Breaking等,甚至擁有接近全客製的配備。

2024巴黎奧運「法國隊」賽服設計
2024巴黎奧運法國隊服:柔道/體操。(圖片來源:Le Coq Sportif)
2024巴黎奧運「法國隊」賽服設計
2024巴黎奧運法國隊服:滑板/Breaking。(圖片來源:Le Coq Sportif)

致力實踐法國設計、法國生產

不只要「法國設計」,Stéphane Ashpool也期望服裝盡可能是「法國生產」。除了剛剛提到的柔道服,大多數的法國隊服也在Le Coq Sportif位於塞納河畔羅米利地區的工廠生產,少部分在摩洛哥、葡萄牙等鄰近國家進行組裝。雖然未能達成100% Made in France,但考量到這次還需提供自行車、擊劍、滑板、划艇、獨木舟等項目的特殊裝備,Stéphane Ashpool認為「在地生產」這環節已算達標。

2024巴黎奧運「法國隊」賽服設計
2024巴黎奧運法國隊服。(圖片來源:Le Coq Sportif)

耗時三年的討論、設計、生產成果,即將面向世界,對此Stéphane Ashpool表示,自己的設計能參與運動員自律訓練多年、終於在世界最高殿堂發光發熱的時刻,即便只有短短的時間,依然是至高無上的榮譽。

值得一提的是,法國隊的開幕式服裝同樣備受矚目,由LVMH旗下頂級男裝品牌Berluti操刀,讓2024巴黎奧運從揭幕到結束都洋溢濃厚的時尚氣息。

直擊「次世代難波駅」!日本南海電鐵終點站改裝完工:指標系統、流線立柱等3面向煥新,絕美設計寓意向未來進化

直擊「次世代難波駅」!日本南海電鐵終點站改裝完工:指標系統、流線立柱等3面向煥新,絕美設計寓意向未來進化

歷時3年規劃及施工,日本現存歷史最悠久的純民資鐵路公司「南海電鐵」難波站中央剪票口,方於2025年9月底以極具設計感的次世代風格面貌,再啟老鐵道事業新章。為將該站打造成難波的象徵性「正門」,除改裝空間本身外,亦同步推進包含更新導引系統在內的多項計畫,待未來以此為據點全面提升難波地區魅力,持續吸引人潮造訪。本文編輯將據實地採訪所見,重點解析工程3面向。

今年迎來開業140週年的日本大手私鐵「南海電鐵」(Nankai Electric Railway,全稱「南海電氣鐵道」),主營大阪府南部與和歌山縣北部鐵道業務。從最早連接大阪難波與堺市、和歌山市的南海本線,至1994年由於關西機場落成而另闢分線連接對外航空門戶,現以南海線、空港線、高野線、泉北線4大路線串起關西地區重要交通命脈,2024年度每日平均上下車人數逾22萬人。

1885年開業的南海電鐵,於1888年開通難波至和歌山市全線、1994年再開通連接關西機場的空港線;圖即為往返大阪難波與關西機場之間的特急列車Rapi:t。(圖片來源:南海電鐵)
1885年開業的南海電鐵,於1888年開通難波至和歌山市全線、1994年再開通連接關西機場的空港線;圖即為往返大阪難波與關西機場之間的特急列車Rapi:t。(圖片來源:南海電鐵)
南海電鐵現營4大路線。(圖片來源:南海電鐵)
南海電鐵現營4大路線。(圖片來源:南海電鐵)

而位於市中心的難波站,作為大阪南區玄關、同時也是南海電鐵最大起站/終站,承載著日本國內外旅客大量搭乘及轉運需求;站內導引系統的清晰與否,無疑直接影響運作流暢度——與時俱進的翻新,對日常、商務或觀光行程都必將發揮絕佳效益。

然2002年以來,其車站指標設計準則久未有過大幅調整與修正,逐漸暴露疑難雜症。如今在南海電鐵致力推動的「Greater Namba Vision(大難波願景)」城市發展方針下,難波站主要出入口之一、總面積約1,920平方米的2樓中央剪票口,終於經由導引系統進化通行空間美化的同步執行,徹底改頭換面,並已隨2025年9月27日首班列車啟用。

▼ 改裝內容囊括硬體及其背後系統更新

以下即自指標、立柱兩大重點切入,邀你一同品鑒大氣而不失細節的全新站體,文末加映供旅客得在人流中駐足,哪怕看看地圖、停留片刻都不成問題的「歇腳一隅」。

重點解析難波站新裝#01

南海電鐵攜手設計團隊GK Kyoto重整導引系統

扮演導引系統核心角色的「指標」部分,由南海電鐵攜手GK Design Group旗下以跨領域整合設計見長的GK Kyoto團隊,從課題分析、概念構思、設計製作到實際安裝一貫式共創而成。

雙方首先移去舊標牌上過於顯眼的各式形狀,於明暗度恰到好處的「燈箱型」長條面板中導入簡約線條和數字,也將此前「全大寫」的風格化英文書寫,改為正常行文中易識的「字首大寫」表記法,在與充滿未來感的次世代空間調和的同時,提升視認性可讀性。全案經難波站試行後,南海電鐵將重新整備指標設計準則,再逐步推展至沿線其他車站。

全新導引系統由南海電鐵與GK Kyoto共同打造,主要針對線條、數字和文字3部分進行重塑。(圖片來源:GK Kyoto)
全新導引系統由南海電鐵與GK Kyoto共同打造,主要針對線條、數字和文字3部分進行重塑。(圖片來源:GK Kyoto)
「燈箱型」長條面板以其內照明加強顯示。(圖片來源:南海電鐵)
「燈箱型」長條面板以其內照明加強顯示。(圖片來源:南海電鐵)

▍線條

全新設計元素「Connected Line」藉由水平和垂直線條適當分割月台、方向等指示內容,加以運用粗細變化增添韻律感,構出具幾何秩序的布局。並引入4大路線代表色:藍色(南海線)、紫色(空港線)、葉綠色(高野線)、草綠色(泉北線)勾勒標牌上方邊框,助旅客直覺辨別所需資訊。其細緻巧思更深入兼備曲角尖角的線條端部設計,圓潤曲角流露親切感,銳利尖角則象徵「今後亦將持續進化」姿態。

4色線條表示4大路線,在車站快節奏下直觀易懂。(圖片來源:GK Kyoto)
4色線條表示4大路線,在車站快節奏下直觀易懂。(圖片來源:GK Kyoto)
圓潤中藏有尖角的線條端部設計寓意難波站乃至難波地區的持續進化。(圖片來源:GK Kyoto)
圓潤中藏有尖角的線條端部設計寓意難波站乃至難波地區的持續進化。(圖片來源:GK Kyoto)

▍符號&數字

指引動線的箭頭和標記月台號碼的「Symbolic Number」皆採原創型制,與上述「Connected Line」共享統一的設計語言,於通往各月台的樓梯前放大呈現。

對應各月台的數字採原創型制,於樓梯前放大呈現。(圖片來源:GK Kyoto)
對應各月台的數字採原創型制,於樓梯前放大呈現。(圖片來源:GK Kyoto)

▍文字

指示文字選用「たづがね角ゴシック(Tazugane Gothic)」字體傳遞柔和印象,另考量難波站外籍旅客為數眾多的特點,在日文和英文的顯示比例上也進行了調整,讓英文較過往占位略大,並避免呈現繁雜內容,盡可能保持版面整潔與平衡。

雙語標示配比相較過往更為突出英字,並仍保持版面整潔。(圖片來源:GK Kyoto)
雙語標示配比相較過往更為突出英字,並仍保持版面整潔。(圖片來源:GK Kyoto)
(圖片來源:GK Kyoto)
(圖片來源:GK Kyoto)

重點解析難波站新裝#02

以流線立柱為視覺主軸,樹立包容與循環的車站形象

「Loop」在此處以「円」詮釋,而「円」在日語中既可指實體的圓形之物,亦可抽象隱喻如圓一般完整地連結、包容與循環。這回工程全面撤除原來的圓柱貼磚與地板磁磚,秉持由「Loop」概念引申而來的兩大結構「Loop Line」(涵融人與城市的多樣性並持續進化)、「White Loop」(映現大阪難波活力),打造出以多層次曲線堆疊包覆的白色立柱為亮點,明淨、洗鍊且懷有包容力的空間;宛如沿柱體與天花板「流淌」的線性照明,進一步為通道賦予靈動美感。

難波站昔日模樣,尤顯陳舊感的圓柱貼磚與地板磁磚於改裝工程中全面拆除。(圖片來源:南海電鐵)
難波站昔日模樣,尤顯陳舊感的圓柱貼磚與地板磁磚於改裝工程中全面拆除。(圖片來源:南海電鐵)
今日模樣,「Loop」造型立柱成視覺主軸。(圖片來源:南海電鐵)
今日模樣,「Loop」造型立柱成視覺主軸。(圖片來源:南海電鐵)
(圖片來源:南海電鐵)
(圖片來源:南海電鐵)

同場加映:「歇腳一隅」緩解剪票口周邊雍塞

最後,連通特急Rapi:t月台、南海本線西側區域,因多有攜帶大件行李的旅客集中通過剪票口,使周邊始終存在雍塞情形。對此,南海電鐵隨本次改裝,於通道牆邊規劃座椅、大型地圖及藝術作品,透過變相梳理旅客的通行動線改善問題;其中,造型特殊的座椅更曾於前一年度進行實驗性設置,藉以觀察、分析旅客行為傾向和停留狀況,進而根據結果調整配置,正式裝設能為空間增色的個性款式。

連通9號特急Rapi:t月台處設有座椅、大型地圖(如圖左)及藝術作品,供旅客稍作停留。(圖片提供/攝影:Ning Chi)
連通9號特急Rapi:t月台處設有座椅、大型地圖(如圖左)及藝術作品,供旅客稍作停留。(圖片提供/攝影:Ning Chi)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延續Team Taiwan奪冠的感動!Bito設計運動部新Logo,致敬12強台灣隊「胸前比框」手勢

Bito設計運動部Logo!靈感來自12強棒球賽台灣隊「胸前比框」手勢

2024年是「體育」凝聚台灣人力量與氣勢的大年,前有巴黎奧運拳擊奪金、羽球雙打衛冕冠軍等傲人成績,後有世界棒球12強賽首戰擊敗韓國,徐展元主播那句「好想贏韓國」終不再是願望而是現實,到前進東京巨蛋擊敗美、日等棒球強權,用精彩的再見雙殺奪下世界冠軍——這些感動和驕傲,深植台灣人心中。

20259月,台灣運動部由教育部體育署改制後正式成立,其全新識別系統由曾獲D&AD黃鉛筆殊榮的台灣設計團隊Bito操刀,將台灣隊在球賽中「胸前比框」的手勢轉化為Logo,延續台灣人集體記憶中的感動和熱血,將這份精神化為日後台灣體育的標誌。

Bito設計運動部Logo!靈感來自12強棒球賽台灣隊「胸前比框」手勢
(圖片提供:Bito)

胸前那個框,我們都知道要填上「台灣」

Bito團隊表示,此次運動部全新LOGO的設計靈感,來自2024世界棒球12強賽中「台灣隊長」陳傑憲擊出全壘打後,在胸前「劃框」的手勢——雖然框裡沒有字,但我們都知道那是「台灣 Taiwan」。這個簡單而有力的動作,凝聚了全體國民的認同與情感。

字母「S」與「TT」暗藏的視覺戲法

在圖像上,Bito讓外輪廓與內部留白共構成字母「S」,象徵Ministry of Sports(運動部);雙層框線則是由雙層「T」字母所組成,展開後即為Team Taiwan,將台灣人的共同意識凝聚於識別中。

Bito設計運動部Logo!靈感來自12強棒球賽台灣隊「胸前比框」手勢
(圖片提供:Bito)
Bito設計運動部Logo!靈感來自12強棒球賽台灣隊「胸前比框」手勢
(圖片提供:Bito)

動態思維融入設計

擅長動態設計(motion design)的Bito,也將動態思維融入識別,當靜態Logo圖像向左右展開,即形成呼應12強棒球賽中選手們在胸前比出的框,不僅框出台灣人的驕傲,也象徵包容與開放、容納多元運動樣貌,更乘載著屬於台灣的榮耀。

Bito設計運動部Logo!靈感來自12強棒球賽台灣隊「胸前比框」手勢
(圖片提供:Bito)
Bito設計運動部Logo!靈感來自12強棒球賽台灣隊「胸前比框」手勢
(圖片提供:Bito)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