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中有字,字中有畫,從山水看見街頭感——TAO ART王加加個展《biáng》將東西美學揉於一室

TAO ART王加加個展《biáng》

台北藝廊TAO ART用一場名為《biáng》的展覽,收束了中國藝術家王加加不同階段的創作心境,從年輕時「眼睛」系列拼貼出的張狂;近年「森林」系列探索自身根源,揉合東方筆觸、西方意象的繪畫語言;再到超越時序、直指內心柔軟的「鴨子」系列,讓人看見一位藝術家不停向外探索、也向內自省,擁抱未來、同時不忘傳統的創作旅程。

TAO ART王加加個展《biáng》
TAO ART舉辦王加加個展《biáng》©ANPIS FOTO 王世邦, courtesy of TAO ART
TAO ART王加加個展《biáng》
王加加〈乘風破浪〉©ANPIS FOTO 王世邦, courtesy of TAO ART

「眼睛」揭露強烈的表現欲望

一雙雙的「眼睛」,是許多藏家、藝術買手、觀眾看見王加加的起點。2020年啟動的「眼睛」系列是王加加目前發展得最為成熟的作品,其帶有強烈的拼貼風格,融合了數位圖像、抽象繪畫、絲網印刷,集結濃烈的色彩、鮮明的符號。王加加在數位輸出的影像上,用顏料層層堆疊直到畫中只留下「靈魂之窗」,表達出直接、深刻的情緒,同時讓眼睛成為觀者欣賞作品的引導——當虛擬(畫中)與現實(觀者)的眼睛對視,便一起墜入新的維度。

TAO ART王加加個展《biáng》
王加加「眼睛」系列展間 ©ANPIS FOTO 王世邦, courtesy of TAO ART
TAO ART王加加個展《biáng》
王加加「眼睛」系列。(攝影:izzie pang)

超現實「森林」由東西背景滋養

如果說「眼睛」系列強烈的取樣、拼貼,反映了王加加毫不掩飾、力求吸人眼球的表達欲望,那2022年起連載的「森林」系列,則可見他透過繪畫語言「尋根」的嘗試。王加加雖然三歲就隨家人移居英國,從小在倫敦長大,但因出生於中國畫世家,小時候就被父母訓練以線條畫樹、畫風景,表達對周遭環境的觀察,藝術路上仍深受中國文化影響,從「森林」系列作品最能看出端倪。

TAO ART王加加個展《biáng》
王加加「森林」系列展間 ©ANPIS FOTO 王世邦, courtesy of TAO ART

「森林」系列像是超現實版的山水,繽紛而瘋狂;畫的是自然,卻有都會的摩登和動感。其中一幅長、寬超過兩公尺的巨幅繪畫〈Roots〉,畫中筆觸像是書法中的狂草,極度奔放、洋溢著想破框而出的生命力;看著它,就能感受到活生生的、激烈的有機能量。

TAO ART王加加個展《biáng》
Wang Jiajia 王加加, Roots, 2023, Spray paint & oil on canvas, 200 x 300 cm © Eva Dixon, courtesy of Wang Jiajia Studio

有趣的是,王加加在數不清的繪畫線條之間,特別藏了彩蛋——必須很仔細找(還可能找不到)的英文和中文字,讓觀者看畫看出尋寶的樂趣,也讓文字、線條與色彩相互搭配之下,仿若一件大尺幅的街頭塗鴉,隱約透露著英國蓬勃的街頭文化對他的影響。如果仔細觀察,更會發現畫中西方油畫顏料所刻劃出的線條,仍帶有中國畫的氣韻,這反映了王加加向內探尋,試著將傳承自家族的中國畫底蘊轉譯成西方油畫媒介的成果。

TAO ART王加加個展《biáng》
王加加「森林」系列展間 ©ANPIS FOTO 王世邦, courtesy of TAO ART

一起化身「鴨子」,回歸最真實的自我

展間中精巧、色彩恬淡的「鴨子」系列,就像是一片王加加創作倦怠時依賴的舒適區(comfort zone),在這裡他不必想太多,只管享受即興的樂趣,回歸作畫能夠不假思索、只為記錄當下情感的初心。畫中的鴨子個個像人,他們成對一起抽菸、或獨自釣魚,就像人類生活困頓、心煩時尋求出口一般,只想暫時放鬆、放空、放飛自我。不妨將「鴨子」系列視為王加加遞出的邀請,一起成為畫中的鴨子,回到最本真的自我。

TAO ART王加加個展《biáng》
王加加「鴨子」系列展間 ©ANPIS FOTO 王世邦, courtesy of TAO ART
TAO ART王加加個展《biáng》
王加加「鴨子」系列。(攝影:izzie pang)

獨家彩蛋!王加加現地創作壁畫訴說心境

這次王加加也特別在TAO ART留下現地創作,黑白壁畫盤根錯節的線條中藏了些字,其中 “FOMO NO MORE” 最能體現他的心情。「FOMO」是fear of missing out的縮寫,代表著人們因不在場、未能參與而生的焦慮和恐懼,不過,王加加為何焦慮?這得說回2020年,當年TAO ART首次邀請王加加舉辦個展,可惜當時礙於疫情,他沒辦法親自到場佈展,因只能遠端連線而感到焦慮;時隔4年,疫情平復,TAO ART正好再次拋出邀請,終於能親自飛來台灣佈展的他,因而在現場留下FOMO NO MORE的興奮心情。

TAO ART王加加個展《biáng》
王加加「鴨子」系列展間及現地創作壁畫 ©ANPIS FOTO 王世邦, courtesy of TAO ART

為什麼以《biáng》命名?

話說回展名《biáng》(讀作ㄅㄧㄤˋ)。讀到「biáng」音,大多台灣人最先聯想到的或許是稱讚他人好棒、好優秀的「ㄅㄧㄤˋ」,不過王加加的命名靈感是來自中國西安傳統麵食「biáng biáng 麵」,其實「biáng」可以寫作中文字,只是電腦算不出來,不妨從展覽主視覺看看它的樣子:

TAO ART王加加個展《biáng》
王加加個展《biáng》主視覺。(圖片提供:TAO ART)

寫起來極其複雜、筆畫能排進中文字前十多的「biáng」,一個字就包含了言、八、長、馬、心、月等字,甚至有首專屬歌謠提醒人們它該怎麼寫:

「一點上了天,黃河兩道彎,八字大張口,言字往進走,你一扭我一扭,你一長我一長,當中加個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個鈎搭掛麻糖,坐着車車逛咸陽。」

繁複的筆畫讓王加加聯想到自己畫中那些神秘難解的線條,所以決定為個展取名為《biáng》;英文展名《You Twist, I Twist Too》靈感則來自歌謠其中一句歌詞:「你一扭我一扭」,呼應著畫中有機不受限、彎曲蔓延的筆觸。

TAO ART王加加個展《biáng》
王加加。(圖片提供:TAO ART)

TAO ART 王加加個展《You Twist, I Twist Too》

展期|2024年3月16日-4月27日

地點|TAO ART(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79-1號8樓)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六,11:00-19:00

日本藝術家宮島達男個展《眾生共命》台中亞美館登場!走進安藤忠雄打造的清水模美術館,感受作品與建築空間的對話

日本藝術家宮島達男個展《眾生共命》台中亞美館登場!走進安藤忠雄打造的清水模美術館,感受作品與建築空間的對話

以LED數字裝置聞名國際的日本藝術家宮島達男,在台首次美術館個展《眾生共命:宮島達男》於台中的亞洲大學附屬現代美術館(亞美館)登場,歡迎人們走進由安藤忠雄打造的清水模美術館建築中,感受作品與空間的對話。本展展期至2026年5月10日。

幼時體弱多病的宮島達男,親眼見證病友的離世,這也讓他對於生命有深刻的體悟,創作中也發展出對於生命的核心關懷,並以數字與倒數作為作品的主要元素。宮島達男的創作中,貫徹著3大理念——「不斷變化(Keep Changing)」、「萬物相連(Connect with Everything)」、「永遠持續(Continue Forever)」。

1988 年宮島達男於威尼斯雙年展嶄露頭角;1999 年威尼斯雙年展更成為日本館的代表藝術家,是少數在 40 歲便登上國際舞台的藝術家之一。(攝影:Adela Cheng)
1988 年宮島達男於威尼斯雙年展嶄露頭角;1999 年威尼斯雙年展更成為日本館的代表藝術家,是少數在 40 歲便登上國際舞台的藝術家之一。(攝影:Adela Cheng)

以數字書寫生命的永恆循環

在他的作品中,當數字在發光時,代表「生」;當它暗下時,則象徵「死」。 數字從1到9之間循環變化,有時持續閃爍、有時靈機出現;而當「0」出現時,則保持沉默不語,呈現出消滅、餘白的狀態,這也展現出生命的無常,以及萬物之間相互的關聯。基於這樣的創作理念,從事藝術創作近40年的宮島達男,除了LED數字裝置,也創作過錄像、行為藝術、攝影等作品,在本次個展,觀者也能一探究竟。

〈變化地景 變化美術館〉(Changing Landscape  Changing Museum)(圖片提供:亞美館)
〈變化地景 變化美術館〉(Changing Landscape Changing Museum)(圖片提供:亞美館)
〈時間瀑布〉(Time Waterfall)(圖片提供:亞美館)
〈時間瀑布〉(Time Waterfall)(圖片提供:亞美館)

在共命連結中互為依存

《眾生共命:宮島達男》以「生命之間緊密的連結」與「所有個體在世上有著共同命運」為核心理念,探討人與人之間互為依存的關係。自1990年起,宮島達男推動多項公民與兒童參與的藝術計畫,提出「Art in You.」(眾生皆有藝性)的觀念,他強調:「藝術存在於與人的互動當中,作品唯有在觀眾在場時,才真正成為藝術。」也因此,本次展覽他邀請了台灣民眾、原住民族語教師、亞洲大學學生,以及霧峰地區的長者與小學生,共同完成5件創作。

「非定性時間」系列(Unstable Time series)(圖片提供:亞美館)
「非定性時間」系列(Unstable Time series)(圖片提供:亞美館)
〈 計數之膚(眾色)〉Counter Skin (colors) (圖片提供:亞美館)
〈 計數之膚(眾色)〉Counter Skin (colors) (圖片提供:亞美館)

與台灣民眾共創作品

宮島達男分享,能在亞洲大學附屬現代美術館這樣的一個場域舉辦展覽,非常有意義。他期待有更多年輕人來到展場,他們不一定要認真地理解創作背景或藝術家的意圖,而是可以更直觀的方式來享受展覽。這也是他為什麼這次選擇與學生一起「共創」作品,因為年輕人或許一開始不理解,但參與整個過程後,就會開始理解到這是與自身相關的事。

「計數之膚」系列(Counter Skin series)(圖片提供:亞美館)
「計數之膚」系列(Counter Skin series)(圖片提供:亞美館)

宮島達男個展6件作品一次看

本次展覽呈現宮島達男的13組作品,其中包含2件全新創作,以及5件與台灣民眾共同完成的作品。以下也精選6件作品。

〈變化地景 變化美術館〉(Changing Landscape  Changing Museum)(圖片提供:亞美館)
〈變化地景 變化美術館〉(Changing Landscape Changing Museum)(圖片提供:亞美館)

〈變化地景/變化美術館〉

宮島達男特別為亞美館這個空間量身創作的作品,以「光影」為主題,並結合「數字」元素,打造出〈變化地景/變化美術館〉。他邀請館員及學生從輪盤隨機轉出數字,再於窗面貼上這些象徵著「偶發性」與「時光流轉」的數字。不同時間、天氣前來,作品都會呈現出不一樣的表情,歡迎人們靜下心來感受光影與時間的變化。

〈變化地景 變化美術館〉(Changing Landscape  Changing Museum)(攝影:Adela Cheng)
〈變化地景 變化美術館〉(Changing Landscape Changing Museum)(攝影:Adela Cheng)
〈變化地景 變化美術館〉(Changing Landscape  Changing Museum)(攝影:Adela Cheng)
〈變化地景 變化美術館〉(Changing Landscape Changing Museum)(攝影:Adela Cheng)

〈變動之畫〉

此次展出編號000 是〈變動之畫〉系列的第一件作品,同時也是規模最大的系列作品。當觀眾擲出骰子後,牆上的數字會隨之轉換成擲出的結果。這件作品也顛覆了「繪畫只是牆上永恆不變的物件」的概念,展現出其實所有的物件都會稍縱即逝、並非恆常,而這樣一種充滿不確定性、轉瞬即逝的片刻,也呼應了「活在當下」的理念。另外,展出期間這件參與式作品將有12次更換機會,詳情可關注亞美館社群平台。特別一提的是,目前觀眾看到的數字「8」則是由李玉玲館長親手擲出的結果。

〈變動之畫〉(PAINTING OF CHANGE-000)(攝影:Adela Cheng)
〈變動之畫〉(PAINTING OF CHANGE-000)(攝影:Adela Cheng)

〈無量數〉

這件宮島達男與亞洲大學3位學生共創的作品,呈現出無數的由1到9隨機排列的數字;空白的部分則象徵0。而這些數字排列有些像波浪,有些像直線,這也是他交由學生們自由發揮、以自身方式去表達的成果。

〈無量數〉(Innumerable Counts)(攝影:Adela Cheng)
〈無量數〉(Innumerable Counts)(攝影:Adela Cheng)

〈十界互具〉

這件宮島達男全新創作的場域限定裝置,以佛教「十界互具」思想為靈感,展現生命狀態間的交織。直徑5.4公尺的裝置中,216顆的LED以不同節奏與色彩閃爍,象徵生命無盡的變化。

〈十界互具〉(Mutual Ten Worlds)(圖片提供:亞美館)
〈十界互具〉(Mutual Ten Worlds)(圖片提供:亞美館)
〈十界互具〉(Mutual Ten Worlds)(圖片提供:亞美館)
〈十界互具〉(Mutual Ten Worlds)(圖片提供:亞美館)

〈無限計數之珠〉

同樣為呼應建築空間的這件裝置作品,正懸掛於亞美館的三角形天窗之下,透過一串數字珠形成的不斷倒數,呈現出生與死的無限輪迴,也邀請觀者反思生命的無常。

〈無限計數之珠〉(Infinite Counting Beads)(圖片提供:亞美館)
〈無限計數之珠〉(Infinite Counting Beads)(圖片提供:亞美館)
〈無限計數之珠〉(Infinite Counting Beads)(圖片提供:亞美館)
〈無限計數之珠〉(Infinite Counting Beads)(圖片提供:亞美館)

〈計數之聲網絡〉

〈計數之聲網絡〉為宮島達男長年的系列計畫,此次他為亞美館3樓的迴廊中,打造全新場域限定作品〈計數之聲網絡-台灣〉。以「台灣聲音」為核心,邀集不同族群與語言背景的參與者錄製母語倒數,包括原文會特別協助邀請的15族族語老師的計數聲音,展現島嶼文化的多元共生。

〈計數之聲網絡──台灣〉(Counter Voice Network – Taiwan)(圖片提供:亞美館)
〈計數之聲網絡──台灣〉(Counter Voice Network – Taiwan)(圖片提供:亞美館)

另外,在第4展間牆上的紙杯,則是〈計數之聲網絡〉系列另一組作品,這些紙杯由霧峰的長者以及桐林國小的孩童和老師共同繪製。紙杯裡有來自世界各地的48個倒數聲音,透過共鳴與振動形成獨特的聲音節奏,也與〈計數語言網絡〉相呼應。

(攝影:Adela Cheng)
(攝影:Adela Cheng)

《眾生共命:宮島達男》展覽票價

全票為250元,另外還有團體及優待票、家庭票等票種,完整資訊可點擊下方亞美館IG資訊。

《眾生共命:宮島達男》
展覽日期|2025.11.08-2026.05.10,週一休館
展覽地點|亞洲大學附屬現代美術館(台中市霧峰區柳豐路500號)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東京都美術館迎來開館百年!吉岡德仁設計100週年紀念Logo,2026年展覽亮點搶先公開

東京都美術館迎來開館百年!吉岡德仁設計100週年紀念Logo,2026年展覽亮點搶先公開

東京都美術館將於2026年迎來開館100週年,特別邀請設計師吉岡德仁打造100週年紀念Logo,並率先公開2026年的展覽陣容,其中包含大英博物館日本美術收藏展、奧賽美術館典藏展、藝術家Andrew Wyeth展等精彩企劃!

日本首座公立美術館邁入百年新章

作為日本第一座公立美術館的東京都美術館,自1926年開館以來,不僅是提供藝術家發表作品的舞台、與世界及日本名作相遇的場所,也是讓人們透過藝術與彼此交流的空間。而在即將迎來開館100週年的這個特別時刻,東京都美術館除了舉辦特別展與企劃展之外,還將展開各式各樣的紀念活動。

東京都美術館將於2026年迎來開館100週年。(圖片來源:東京都美術館)
東京都美術館將於2026年迎來開館100週年。(圖片來源:東京都美術館)

設計師吉岡德仁操刀紀念Logo

活躍於設計、建築、現代藝術等領域的設計師吉岡德仁,2011年時替東京都美術館設計識別標誌,他從前川國男於1975年設計的美術館立方體建築汲取靈感,並以「淺顯易懂、平易近人」、「具象徵性的意象」、「融合歷史與未來」、「展現日本形象」等關鍵字為基礎,設計出兩款版本,既展現出美術館近百年歷史所蘊含的厚重感,同時傳遞出面向未來無限可能所帶來的輕盈感。而在代表美術館本身時,使用帶有顏色的立方體Logo;代表各項事業時,則使用以線條描繪、具透明感的版本。

這次,吉岡德仁再度受邀設計Logo,他以獨特的美學視角,從「100」字樣延伸出簡潔流暢的線條,打造出兼具洗練質感與紀念意義的標誌。館方除以此為核心展開一系列慶祝活動外,也同步推出特設網站,並搶先公開2026年展覽的精彩陣容。以下將介紹其中4檔展覽,完整內容可至100週年紀念官網查看。

100週年紀念Logo由活躍於世界舞台的設計師吉岡徳仁設計。(圖片來源:東京都美術館)
100週年紀念Logo由活躍於世界舞台的設計師吉岡徳仁設計。(圖片來源:東京都美術館)

東京都美術館2026年展覽4選!

特別展「東京都美術館開館100周年記念 スウェーデン絵画北欧の光、日常のかがやき」

展期:2026年1月27日~4月12日

在瑞典國立美術館的協助下,本展將透過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瑞典美術黃金時期的迷人繪畫,深入探討北歐特有的與自然共生、豐饒生活的獨特感性。

特別展「東京都美術館開館100周年記念 スウェーデン絵画北欧の光、日常のかがやき」主視覺(圖片來源:東京都美術館)
特別展「東京都美術館開館100周年記念 スウェーデン絵画北欧の光、日常のかがやき」主視覺(圖片來源:東京都美術館)

特別展「東京都美術館開館100周年記念 アンドリュー・ワイエス展」

展期:2026年4月28日~7月5日

本展為20世紀美國畫家安德魯・魏斯(Andrew Wyeth, 1917–2009)的回顧展。魏斯直至91歲逝世為止,持續描繪身邊的人與風景,其作品中常見窗戶、門等意象,象徵所處世界與彼岸之間的界線。本展將以這些主題為核心,探索魏斯筆下的世界。

特別展「東京都美術館開館100周年記念 アンドリュー・ワイエス展」主視覺(圖片來源:東京都美術館)
特別展「東京都美術館開館100周年記念 アンドリュー・ワイエス展」主視覺(圖片來源:東京都美術館)

特別展「東京都美術館開館100周年記念 大英博物館日本美術コレクション 百花繚乱~海を越えた江戸絵画」

展期:2026年7月25日~10月18日

本展將從大英博物館約4萬件的日本美術收藏中,精選江戶時代的屏風、掛軸、繪卷,以及喜多川歌麿、東洲齋寫樂、葛飾北齋、歌川廣重等8位代表性浮世繪師的版畫佳作。此外,展覽也將聚焦近年的調查成果和收藏的背景,探討該館在日本美術的收藏、研究與保存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特別展「東京都美術館開館100周年記念 大英博物館日本美術コレクション 百花繚乱~海を越えた江戸絵画」主視覺(圖片來源:東京都美術館)
特別展「東京都美術館開館100周年記念 大英博物館日本美術コレクション 百花繚乱~海を越えた江戸絵画」主視覺(圖片來源:東京都美術館)

特別展「東京都美術館開館100周年記念 オルセー美術館所蔵 いまを生きる歓び」

展期:2026年11月14日~2027年3月28日

被譽為「印象派殿堂」的奧賽美術館將以「活在當下的喜悅」為主題,展出繪畫、雕塑、工藝、攝影等約110件作品。其中包含米勒《拾穗者》、雷諾瓦、莫內、梵谷等人的名作,將帶領人們感受多樣的「喜悅」形式。

特別展「東京都美術館開館100周年記念 オルセー美術館所蔵 いまを生きる歓び」主視覺(圖片來源:東京都美術館)
特別展「東京都美術館開館100周年記念 オルセー美術館所蔵 いまを生きる歓び」主視覺(圖片來源:東京都美術館)

資料來源|東京都歴史文化財団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