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博物館「鴿子和黃金便便」新識別!Uncommon幽默轉譯倫敦與野鴿的愛恨情仇

倫敦博物館換上「鴿子和黃金便便」新識別!Uncommon幽默轉譯倫敦與野鴿的愛恨情仇

2022年,倫敦博物館宣布遷址,將離開待了近50年的巴比肯(Barbican),搬遷至史密斯菲爾德(Smithfield),新館預計於2026年開放。這四年間,倫敦博物館也沒閒著,先是變更館名,接著公布了全新品牌識別,其以「鴿子搭配黃金便便」的圖像引起討論,一起來看新奇設計背後的概念。

倫敦博物館換上「鴿子和黃金便便」新識別!Uncommon幽默轉譯倫敦與野鴿的愛恨情仇
(圖片來源:London Museum)
倫敦博物館換上「鴿子和黃金便便」新識別!Uncommon幽默轉譯倫敦與野鴿的愛恨情仇
(圖片來源:London Museum)

倫敦博物館,紀錄倫敦千年發展歷史

以「社會歷史博物館」為定位,倫敦博物館集結來自倫敦33個行政區、超過700萬件藏品,講述倫敦從史前時代至今跨越45萬年的發展故事,展示不同時代倫敦人的生活。放眼世界,目前沒有另一座以「單一城市」為核心的博物館,規模能超越倫敦博物館。不過,隨著博物館的角色循時代變遷,館方也持續擴張當代藝術收藏,關注時代的脈動。

倫敦博物館換上「鴿子和黃金便便」新識別!Uncommon幽默轉譯倫敦與野鴿的愛恨情仇
(圖片來源:London Museum)
倫敦博物館換上「鴿子和黃金便便」新識別!Uncommon幽默轉譯倫敦與野鴿的愛恨情仇
倫敦碼頭區博物館Family Galleries。(圖片來源:London Museum)

2024重新出發,正式變更館名、換上全新品牌識別

聊品牌重塑之前,必須先梳理一下館史。1976年,倫敦博物館(The Museum of London)由倫敦市政廳博物館(City of London’s Guildhall Museum)、原倫敦博物館(London Museum)合併而成,在倫敦牆(London Wall)開張,近半世紀以來持續在城中拓點,目前已有4個據點。不過在2022年底,館方宣布將離開倫敦牆,搬遷至史密斯菲爾德(Smithfield)。這次搬家,變的不只有館址,連館名也變了,從「The Museum of London」變更為「London Musuem」(翻譯為華語應不造成影響),同時展開品牌識別重塑。

倫敦博物館換上「鴿子和黃金便便」新識別!Uncommon幽默轉譯倫敦與野鴿的愛恨情仇
倫敦博物館新館預計於2026年開幕,此為渲染圖。(圖片來源:London Museum)
倫敦博物館換上「鴿子和黃金便便」新識別!Uncommon幽默轉譯倫敦與野鴿的愛恨情仇
倫敦博物館新館預計於2026年開幕,此為渲染圖。(圖片來源:London Museum)

倫敦人現身說法,參與設計過程

作為紀錄倫敦發展歷史的機構,倫敦博物館在重塑品牌時,第一要務是找到足以代表倫敦、且能引起倫敦人共鳴的符號。館方與風格詼諧、總是不按牌理出牌的英國創意單位Uncommon Creative Studio合作,先是策劃500名在地人、遊客組成的焦點小組,並招募來自倫敦各行政區、擁有不同生活背景的33位市民,包含博物館管理員、刺青師、DJ、廚師、兒童節目製作人、拳擊手等,了解他們對倫敦博物館原識別的看法、對新識別的期待,也對焦看待倫敦這座城市的認知。最終,鴿子和他的便便成為全新識別的主角。

倫敦博物館換上「鴿子和黃金便便」新識別!Uncommon幽默轉譯倫敦與野鴿的愛恨情仇
倫敦博物館品牌識別:2008版/2024版。(圖片來源:London Museum/製圖:Izzie Pang)

白鴿與黃金便便成新識別,標準字源自古老字體鑄造廠

在新識別中,「倫敦博物館的鴿子」形象並非平面,而是以倫敦黏土製成的小雕像,即使顯現在數位螢幕上,也能清楚看出材料質地、凹與凸處的明暗對比,鴿子的眼睛、羽翼、爪子等細節都相當立體。當你以為鴿子作為博物館識別已經夠新奇,馬上又會被鴿子身後的「黃金便便」刷新認知,這坨便便被覆上像是亮粉的質地,呈現出閃閃發光的視覺效果。

倫敦博物館換上「鴿子和黃金便便」新識別!Uncommon幽默轉譯倫敦與野鴿的愛恨情仇
倫敦博物館2024新版品牌識別,以鴿子為主角。(圖片來源:London Museum)

值得一提的是,官網上的鴿子會不定時換上新設計,隨倫敦時下的熱門議題做變換,像是最近配合2024巴黎奧運,鴿子就戴上英國國旗摺成的小領巾說著:「Allez, Allez Team GB!」,可以想像成Google塗鴉(Google Doodle)的操作模式。另外,隨著倫敦博物館更名,當然需要一套新的「London Museum」標準字,新版的無襯線字體靈感可追溯至19世紀,源自曾於倫敦營運200多年的古老字體鑄造廠Caslon Foundry

倫敦博物館換上「鴿子和黃金便便」新識別!Uncommon幽默轉譯倫敦與野鴿的愛恨情仇
倫敦博物館官網上為2024巴黎奧運變裝的鴿子。(圖片來源:London Museum/製圖:Izzie Pang)
倫敦博物館換上「鴿子和黃金便便」新識別!Uncommon幽默轉譯倫敦與野鴿的愛恨情仇
停駐在官網底部的鴿子。(圖片來源:London Museum)

動物當識別的傳統,在英國流傳已久

話說回來,為什麼是鴿子?最直觀來說,如果有去過倫敦,不難發現鴿子無處不在。倫敦博物館則解釋,回望英國歷史,動物不停被用來象徵品牌、組織和地方,比如倫敦市徽中就有龍的形象;與皇室淵源極深的時裝屋Burberry,近年復興了「戰馬」徽標,形象照也有狐狸、天鵝出鏡;駿懋銀行(Lloyds)以黑馬彰顯實力;連鎖唱片行HMV的商標是一隻小狗聽著留聲機。如今,倫敦博物館則有鴿子坐鎮。

倫敦博物館換上「鴿子和黃金便便」新識別!Uncommon幽默轉譯倫敦與野鴿的愛恨情仇
Burberry由Daniel Lee接任創意總監後,召回經典的「戰馬」徽標作為品牌識別。(圖片來源:Burberry)
倫敦博物館換上「鴿子和黃金便便」新識別!Uncommon幽默轉譯倫敦與野鴿的愛恨情仇
英國連鎖唱片行HMV。(圖片來源:Unsplash © Rajas Chitnis)

鴿子與倫敦的愛恨情仇

館方將鴿子形容為「倫敦生活中公正、謙虛地觀察者」,更在官網上寫了篇長文,以一千年前為起點,細細爬梳鴿子與倫敦的親密關係,從早期市政廳和特拉法加廣場(Trafalgar Square)的餵鴿熱潮、野鴿「沒孩子」的都市傳說、賽鴿化身空氣污染監察員,寫到博物館藏及藝術品中的鴿子身影——從羅馬雕像、維多利亞時代的情人節卡片,再到肯辛頓荷蘭公園(Holland Park)裡藝術家Jacob Epstein的鴿子雕塑等等,超級詳細,目的是為了解釋鴿子作為倫敦博物館識別的適切性。

倫敦博物館換上「鴿子和黃金便便」新識別!Uncommon幽默轉譯倫敦與野鴿的愛恨情仇
Hungry Pidgeons, Henry Grant. © Henry Grant Collection, Courtesy of London Museum
倫敦博物館換上「鴿子和黃金便便」新識別!Uncommon幽默轉譯倫敦與野鴿的愛恨情仇
Jacon Epstein "The Doves" © Henry Grant Collection, Courtesy of London Museum

公布全新形象之際,倫敦博物館寫道:「數百年以來,鴿子見證了這座城市的生活,不管你是愛是恨,鴿子早已是倫敦的一部份。」館長Sharon Ament也解釋,倫敦歷史悠久,如今的樣貌充滿二元性,「是座堅毅(grit)與光彩(glitter)並存的城市,」或許可延伸理解為傳統與當代、經典與新潮等特質兼蓄,而新識別幽默轉譯了倫敦的複雜性。

另一方面,Uncommon Creative Studio的聯合創辦人Nils Leonard則說:「我們不僅想為博物館提供新的形象,也想替倫敦本身找到一個新的標誌,一個誠實、奇異的象徵。」鴿子正好符合了這項需求,且無論個人喜歡與否,牠的確與倫敦脫不了關係。

鴿子真能象徵倫敦博物館和倫敦嗎?

最後,讓我們繞回倫敦博物館和Uncommon Creative Studio前期舉辦的市場調查,當時焦點小組表示,倫敦博物館在2008年啟用的識別,「現在已不受歡迎,不能代表我們的身份(identity)和渴望達成的目標(aspirations)。」

那新版的鴿子識別,是否真能反映倫敦?網友的反應兩極:支持者認為鴿子與倫敦的關係能直觀感受,融入識別是點睛之筆,設計具當代感又幽默;反對派則吐槽這是愚人節玩笑嗎?鴿子只會製造混亂、傳染疾病,並不是正面的象徵,甚至對日常生活帶來困擾。你認為呢?

倫敦博物館換上「鴿子和黃金便便」新識別!Uncommon幽默轉譯倫敦與野鴿的愛恨情仇
倫敦博物館鴿子相關周邊。(圖片來源:London Museum)

2025國慶主視覺正式揭曉!同步盤點2016~2024年雙十主視覺設計

2025國慶主視覺正式揭曉!同步盤點2016~2024年雙十主視覺設計

2025年國慶主視覺設計揭曉,其以雙十圖樣為基礎,下方中央結合主題與國旗元素,展現出融合創新元素與傳統雙十意象,主色則取自國旗的青天、白日、滿地紅。而不論你是否喜歡今年的設計,都先跟著我們一起回顧2016~2024年國慶主視覺。

歷年國慶主視覺一次看

2025年

國慶籌備委員會分享,今年主視覺設計主要依主任委員韓國瑜所訂主題延伸創作,由一群充滿熱情與創意的年輕設計師共同完成,融合創新元素與傳統雙十意象,展現新一世代的想像力與設計語彙,同時延續過往國慶日家家戶戶懸掛國旗、喜迎國家生日的傳統情。

主視覺整體圖像以雙十圖樣為基礎,下方中央結合主題與國旗元素,筆觸自由奔放、揮灑有力,象徵臺灣人民直率、熱情與堅韌,主色取自青天、白日、滿地紅,則象徵中華民國的榮耀與堅定;設計核心理念為「以筆為刃,刻劃歷史;以筆為翼,書寫未來」,透過濃淡變化與動態筆勢,呈現旗幟飄揚的新樣貌,也展現創造未來的力量。

2025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國慶籌備委員會)
2025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國慶籌備委員會)

2024年

國慶籌備委員會指出,113年國慶主題為「中華民國 生日快樂」,主視覺設計為雙十形狀和梅花組合,強調團結和共榮的理念,著以紅、藍2色,並特別在線條裡融合文化傳承的梅花與現代感圖形,凸顯在尊重歷史與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創新與發展,追求更美好的未來。結合主題語句「A Beautiful Taiwan Today, A Better Taiwan Tomorrow」,傳遞出對臺灣土地的讚美與對未來的希望。另外,國慶籌備委員會說明,此次主視覺是由一群年輕設計師所共同創作,而他們選擇以匿名方式支持國慶活動。

2024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24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23年

2023年國慶主視覺設計,由以《八歌浪Pakelang》專輯奪下葛萊美獎最佳唱片包裝設計獎的李政瀚、于薇操刀,其以紅藍白「國旗三原色」為主,搭配代表海納百川的「海水藍」,加上廟宇的「磚牆紅」,以及傳統野台戲常見的「戲台紅」,象徵臺灣文化的深度與美學。整體色彩搭配與造型,呈現出「國旗在空中飄揚」時的反光效果與自信感,當國旗隨風飄揚時,隨著光影產生了不同深淺的色彩,象徵熱情多元、團結一致。

2023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23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23國慶主視覺出爐!葛萊美獲獎設計師李政瀚、于薇操刀,以國旗三原色展現「民主台灣 堅韌永續」

2022年

2022年國慶主視覺設計由大象設計操刀,其藉由平面構成的方式表現出立體視覺面相,多色凝聚的線段,代表臺灣人民多元的族群與來自各地的不同聲音,並在線段中隱含箭頭向內集中的意象,營造出你我同行的穿梭力道感。用色上,主視覺使用的「大地綠」與「海洋藍」,代表臺灣美麗的土地及我們所珍視的家園,「暖陽黃」與「天幕青」則表現並肩同行、無所畏懼,一起守護臺灣、捍衛民主,綻放璀璨的自由未來。

2022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22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22國慶主視覺亮相!向中心匯聚的多色線段,展現同行、前進的意象

2021年

由IF OFFICE創辦人馮宇操刀的2021國慶主視覺,以「金陽雙十」為設計核心,運用交織紐結的六條繩線做為呈現,既象徵著民主、自由、平等、人權、希望、和平6個元素,也展現出臺灣人民團結的緊密力量。色調上,馮宇以「陽光金」為主色,代表不放棄終會迎來的耀眼陽光;並以象徵熱情的「桃紅色」與自由的「明亮綠」為輔色,致敬每一位在動盪中仍努力不懈、堅守崗位的臺灣人。

2021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21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21國慶馮宇操刀主視覺!「金陽雙十」以6條繩線交織紐結搭配3種色彩設計

2020年

2020年國慶主視覺由「一件設計工作室」設計師曾國展操刀,其以「多元聲音」貫穿設計理念,象徵台灣大眾多元的聲音,都可以自由地表達,並且被聽見。色調上,主色以榮耀金和溫暖橘為主,展現臺灣這片土地民主榮耀,以及臺灣人熱情親切;輔色的湖水綠與優雅紫,則分別代表冷靜理性與沉穩高貴。

2020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20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20國慶主視覺設計!4種色彩、聲波線條設計象徵台灣多元聲音

2019年

由「O.OO工作室」設計師Pip、小肆設計的2019年國慶主視覺,特別將雙十的符號設計成如箭頭般往右上前進,象徵台灣追求進步的腳步不曾停歇,並以「大地綠搭配熱情紫」為主色調,繽紛的藍、靛、黃、橘等輔色,則意味著「就如同這片孕育我們的土地,包容多元聲音,造就無限可能。」

2019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19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19雙十國慶主視覺出爐!「台灣耀飛」大地綠搭配熱情紫、箭頭般雙十符號象徵不斷進步

2018年

由設計師葉忠宜負責的2018年國慶主視覺,以雙十字作為設計背景骨架,透過點的匯合,傳遞「台灣共好」團結意象。特別的是,葉忠宜也以電玩為發想打造動態視覺圖,他借鏡導演史蒂芬史匹柏在《一級玩家》裡所闡述「遊戲的真諦在於攜手共存,不在爭奪輸贏;在於合作分享,不在單打獨鬥」,葉忠宜將這樣的意涵,濃縮至電子般的動態logo裡,不同顏色的同心圓,象徵不同族群的集合體,一起突破當下,創造未來。

2018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18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18雙十國慶Logo主視覺曝光!透過點的匯合傳遞「台灣共好,Taiwan together」團結意象

2017年

2017年國慶主視覺由設計師鄭司維擔任藝術總監,紅、藍、綠三色編織交錯的色彩不僅看來熟悉,更滿溢濃濃「台味」,而其設計概念正源自於最能體現台灣在地精神的「茄芷袋」,盼望藉由這份交織、編織凝聚於一塊的意念,一同編織出美好台灣的想像。

2017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17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17雙十國慶主視覺台味十足!台灣在地「茄芷袋」為靈感用編織象徵團結

2016年

2016國慶大會主題為「台灣有你真好」,由設計師賴柏燁操刀,LOGO設計以繽紛華麗的顏色,象徵多元族群的人民,不同顏色緊密交疊,則象徵台灣人的和諧包容。

2016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16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延伸閱讀

RECOMMEND

FOCASA馬戲團全新識別!Bito融入走鋼索、疊高等馬戲元素,訂製動態識別系統及互動工具

FOCASA馬戲團全新識別亮相!Bito融走鋼索、疊高等馬戲元素,訂製動態識別系統

馬戲團的形象怎麼做?FOCASA從品牌識別就是一場表演!FOCASA馬戲團成立15週年之際,邀請曾獲英國D&AD黃鉛筆殊榮的設計團隊Bito,打造一套屬於馬戲的動態識別系統,其以動態設計串連馬戲帳篷、肢體表演動作等馬戲意象,讓這套新識別如同FOCASA的表演與品牌精神,自由、活潑、總是予人無限歡快。

FOCASA馬戲團全新識別亮相!Bito融走鋼索、疊高等馬戲元素,訂製動態識別系統
(圖片來源:Bito)
FOCASA馬戲團全新識別亮相!Bito融走鋼索、疊高等馬戲元素,訂製動態識別系統
(圖片來源:Bito)

新形象宣告FOCASA週年慶典正式揭幕

近年,BitoTAIWAN台灣觀光、金馬獎重塑品牌識別系統,從觀光品牌到影視頒獎典禮,皆打破既定的靜態呈現,融入動態思維,讓動態表現為品牌說故事,在觀眾心中留下強而有力的印象。此次BitoFOCASA馬戲團操刀之作,亦延續團隊擅長的動態設計(motion design),並巧妙將馬戲表演動作濃縮其中。這套全新識別將隨10/2揭幕的第二屆「FOCASA馬戲藝術節」首次亮相,期待藉由設計與表演藝術的結合,宣告FOCASA十五週年慶典正式揭幕,長期則讓台灣馬戲在品牌形象上與國際接軌。

3大關鍵馬戲元素:丟球、走鋼索、疊高

Bito團隊眼中,FOCASA像是一座能自由伸縮與變形的馬戲帳篷,在城市與人群之間自在伸展;不僅是集結特技、雜耍、舞蹈、武術、戲劇等各方好手的馬戲團,更是個充滿歡笑與想像的場域。

FOCASA馬戲團全新識別亮相!Bito融走鋼索、疊高等馬戲元素,訂製動態識別系統
(圖片來源:FOCASA)
FOCASA馬戲團全新識別亮相!Bito融走鋼索、疊高等馬戲元素,訂製動態識別系統
(圖片來源:Bito)

欣賞過多次馬戲表演後,Bito選擇以馬戲人熟悉的丟球、走鋼索及疊高為概念,創造一套屬於馬戲團的動態系統(motion system)——當字母一字排開,如同演員們各就各位,好戲準備上演!有趣的是,新識別中特別選用兩種寫法的字母「a」,分別代表觀眾(audience)與表演者(artist)在同一頂帳篷內交會。

FOCASA馬戲團全新識別亮相!Bito融走鋼索、疊高等馬戲元素,訂製動態識別系統
(圖片來源:Bito)
FOCASA馬戲團全新識別亮相!Bito融走鋼索、疊高等馬戲元素,訂製動態識別系統
(圖片來源:Bito)
FOCASA馬戲團全新識別亮相!Bito融走鋼索、疊高等馬戲元素,訂製動態識別系統
(圖片來源:Bito)

跟文字一起「玩」場馬戲

更好玩的來了!Bito也從這次的識別動態(Dynamic logo)延伸設計出一套專屬於馬戲的互動式工具(generative tool)。使用者只要輸入文字,字母們就會即時出現在帳篷內表演丟球、疊高、走鋼索等動作,還能透過聲音大小的變換,與字母們互動。這套工具將能運用在手機、螢幕、展演空間等跨媒體載體,靈活配合各式活動體驗及宣傳。

FOCASA馬戲團全新識別亮相!Bito融走鋼索、疊高等馬戲元素,訂製動態識別系統
(圖片來源:Bito)
FOCASA馬戲團全新識別亮相!Bito融走鋼索、疊高等馬戲元素,訂製動態識別系統
(圖片來源:Bito)

3個子品牌開啟下個15年:馬戲、慶典、教育

在下一個15年,FOCASA將透過3個子品牌:「Circus 馬戲」、「Festival 慶典」及「Education 教育」,持續帶給觀眾在馬戲表演、《Do Circus》馬戲專門刊物以外,更豐富多彩的內容。在3個品牌的設計上,Bito將「Circus」以馬戲團的帳篷與表演布簾呈現;「Festival」透過連接的攤位與現場的巨篷表現;「Education」則以共同成長的階梯和平台為意象。從一頂臨時帳篷到馬戲之家,FOCASA帶著家的重量,用快樂與夢想連結人心,期待每一位觀眾都能感受到馬戲的溫度與無限的可能。

FOCASA馬戲團全新識別亮相!Bito融走鋼索、疊高等馬戲元素,訂製動態識別系統
(圖片來源:Bito)
FOCASA馬戲團全新識別亮相!Bito融走鋼索、疊高等馬戲元素,訂製動態識別系統
(圖片來源:Bito)

2025 FOCASA馬戲藝術節在高雄,十月登場!

第二屆「FOCASA馬戲藝術節」即將登場,10/310/12於高雄展覽館輕軌旁大草地舉行,現場將首度搭建3頂巨型馬戲帳篷,打造沈浸式的「馬戲水手村」,匯聚來自世界各地的馬戲藝術家,帶來百餘場國際級演出,讓港都在秋日海風中交織笑聲與驚嘆。若想到現場感受馬戲氛圍,活動門票現正販售中,有興趣可點此了解更多。

FOCASA馬戲團全新識別亮相!Bito融走鋼索、疊高等馬戲元素,訂製動態識別系統
(圖片來源:FOCASA)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