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國泰特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自2025年5月1日起至10月19日推出韓國藝術家徐道獲的大型個展,透過繽紛布料搭建而成的等比例住宅建築模型,邀請觀眾走入藝術家曾經的居所,思考關於家、記憶、身份,以及建築與個體、個體與群體的關係。
韓國藝術家徐道獲(Do Ho Suh)為抽象水墨畫家徐世鈺之子,學生時代於首爾大學主修韓國畫,後於羅德島設計學院(RISD)取得繪畫學士學位,再於耶魯大學獲得雕塑碩士學位。徐道獲擅長以裝置作品探索文化認同,曾於世界各地指標場館舉辦個展,亦曾於2001年代表韓國出展第49屆威尼斯雙年展。

「空間」是物理的場域,也是心靈的存在
展名《Walk the House》源於韓國傳統住宅「Hanok」(韓屋)。徐道獲觀察,在拆解、搬遷並重組韓屋的過程中,房子就像是在「行走」一般,而這樣的概念也體現於藝術家的作品之中。徐道獲藉由大型沉浸式裝置深入建築、個體與記憶的關係,以及曾居住過的家園如何隨著生命歷程持續前行。對藝術家而言,「空間」是包羅萬象的概念,除了物理的場域外,也代表著一種無形的心理性存在。
這場展覽邀請觀眾將身心一同注入其中,走進徐道獲精心編織而成、1:1等比例複製出過往的居所和工作場域。

穿越城市之間的居所《Nest/s 2024》首度亮相
於展場入口迎接觀眾的,是由數萬張肖像照組成壁紙的作品《Who Am We? 2000》,以徐道獲早期對於「個體與群體身份」的關係探索,為展覽掀開序幕。

本次展覽中,全新作品《Nest/s 2024》為首度亮相,串連首爾、紐約、倫敦與柏林的房間、走廊與玄關,以繽紛色彩交織出一座彷彿綿延不絕的建築,是本次展覽的一大看點;另一新作《Perfect Home: London, Horsham, New York, Berlin, Providence, Seoul 2024》則描繪徐道獲現居倫敦的家,並在牆面縫製門把、插座、電燈開關等物件,而這些物件皆來自於藝術家曾經的住所。



展覽也呈現《Rubbing/Loving: Seoul Home 2013–22》等重要作品,以鉛筆或彩色筆拓印於建築表面,傳遞藝術家個人與集體記憶;而重新佈置的《Rubbing/Loving: Company Housing of Gwangju Theater 2012》則以同樣手法回應1980年韓國光州民主化運動的創傷歷史,探問空間如何承載被官方歷史所忽略的記憶。

平面與錄像作品同步展出
除此之外,展覽也彙集徐道獲的紙上作品與錄像作品,例如平面樓梯模型《Staircase 2016》、探索無常與時間循環性的繡線畫,以及紀錄即將拆除的老宅建築的影片《Robin Hood Gardens 2018》、《Dong In Apartments 2022》,凸顯建築與「家」之間的關係,與城市發展帶來的急遽變遷。

展覽最終以《Home Within Home 2025》作結,在這件作品中,藝術家運用建築建模軟體與3D列印技術,融合自身過去在美國與韓國的兩處住所,探討文化差異與遷徙經驗。

The Genesis Exhibition: Do Ho Suh: Walk the House
展覽日期|2025.05.01–2025.10.19
展覽地點|Tate Modern
開放時間|每日10: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