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台東光祭《沐光泉》知本登場!12組燈光裝置重現溫泉自然能量及部落記憶

2025台東光祭《沐光泉》知本登場!12組燈光裝置重現溫泉自然能量及部落記憶

2025台東光祭《沐光泉》即日起至727日展出,點亮知本夏夜。《沐光泉》邀集12組台灣及國際藝術家,以水為靈感、光為媒材,在山林與溫泉水霧交織的知本,創作12組燈光藝術裝置,演繹在地自然景觀及人文風貌。

2025台東光祭《沐光泉》知本登場!12組燈光裝置重現溫泉自然能量及部落記憶
李蕢至《氣鏡之門》。(圖片提供:台東光祭)

《沐光泉》分為3大展區:「泉湧」呼應知本溫泉的自然能量、「光現」聚焦感官與光的交會、「永續」探討社區的記憶與未來,織就一場以光為引、跨越時間的探索旅程。今年台東光祭也特別規劃「回溫・知本」微型展,交織歷史照片與居民故事,回顧知本從部落秘境轉變為溫泉觀光勝地的過程,訴說土地與居民之間的情感記憶。

2025台東光祭《沐光泉》知本登場!12組燈光裝置重現溫泉自然能量及部落記憶
(圖片提供:台東光祭)

現實 vs. 虛擬,兩種截然不同的「光橋」體驗

由胡縉祥、郭彥宏、韓承燁共創的《光湧·界》,以「水」與「光」為創作語彙,藉橋為載體,揉合自然流動與數位光影,將知本溫泉蘊藏的生命能量,轉化為一場動態展演。置身橋下,沐浴在瀑流之中,身心逐漸被水氣與光粒喚醒,與自然展開對話。

2025台東光祭《沐光泉》知本登場!12組燈光裝置重現溫泉自然能量及部落記憶
胡縉祥、郭彥宏、韓承燁《光湧·界》。(圖片提供:台東光祭)

與《光湧·界》以現實世界中的「橋」為展場相對,大岩奧斯卡的《光之橋》是一座看得見、摸不著的虛擬橋樑,藝術家利用光線串起河岸兩側,寓意超越功能性、精神及情感層面上的團結與交流。

2025台東光祭《沐光泉》知本登場!12組燈光裝置重現溫泉自然能量及部落記憶
大岩奧斯卡《光之橋》。(圖片提供:台東光祭)

用光視覺化溫泉能量

詹維欣《地脈》從一棟閒置的屋房牆壁長出,透過垂直延伸、微微彎曲的線條,呼應知本地熱溫泉自地底向上流動的能量。無獨有偶,陳豪毅《噴發temapesi’》靈感同樣來自地熱能量,藝術家讓彎曲的藤條由地面「竄出」,象徵地底水分子的活動與能量釋放。

2025台東光祭《沐光泉》知本登場!12組燈光裝置重現溫泉自然能量及部落記憶
詹維欣《地脈》。(圖片提供:台東光祭)
2025台東光祭《沐光泉》知本登場!12組燈光裝置重現溫泉自然能量及部落記憶
陳豪毅《噴發temapesi’》。(圖片提供:台東光祭)

與自然親密無間的沈思之境

路瓦・里維拉的《沐光耀》靜謐懸浮於天然溫泉上方的棕櫚樹之間,場景十分夢幻——藝術家從溫泉旁的礦石色澤汲取靈感,利用金屬和透明織物,編織出一塊塊青綠色的「漂浮玉石」,邀觀者在玉石下的小徑感知大地節奏。

2025台東光祭《沐光泉》知本登場!12組燈光裝置重現溫泉自然能量及部落記憶
峇岦嵐偲・旮札涅灆《似水的記憶》。(圖片提供:台東光祭)

另一邊的臨山之境,李蕢至《氣鏡之門》以竹材交疊出山峰意象,藉中央圓窗框出遠方山脈,邀觀者步如其中,在光影與霧氣繚繞之間,感受「雙層自然」。

2025台東光祭《沐光泉》知本登場!12組燈光裝置重現溫泉自然能量及部落記憶
李蕢至《氣鏡之門》。(圖片提供:台東光祭)

取材在地記憶,水、山豬、花環……融入療癒之作

排灣族藝術家峇岦嵐偲旮札涅灆以「水」之於部落的意義為靈感,利用樹皮、竹片等自然材質與光交織,創作出《似水的記憶》。排灣族人稱水為「Zaljum」,常藉水形容人事物、包裹生命哲思。藝術家分享部落長者常說:「水會記得祂曾經走過的路。」遭逢天災時則言:「是我們佔了水的路,不是自然的錯。」此外,水也在族人出生與死亡之時,扮演重要角色——出生時藉水讓族人記住家中味道,死亡時用水替族人送塵——象徵著生命循環。

2025台東光祭《沐光泉》知本登場!12組燈光裝置重現溫泉自然能量及部落記憶
峇岦嵐偲・旮札涅灆《似水的記憶》。(圖片提供:台東光祭)

出自吉井宏的《野豬寶寶爬上來了》呈現小野豬泡在溫泉中的可愛形象,靈感來自他與在地居民交流過程中聽到的山豬趣聞。國吉滿《花憩所》則融入卑南族的花環文化,以菊花與在地植物構築花環造型的泡腳空間,邀人們在此歇息,同時感受卑南族花環傳遞的祝福寓意。

2025台東光祭《沐光泉》知本登場!12組燈光裝置重現溫泉自然能量及部落記憶
吉井宏《野豬寶寶爬上來了》。(圖片提供:台東光祭)
2025台東光祭《沐光泉》知本登場!12組燈光裝置重現溫泉自然能量及部落記憶
國吉滿《花憩所》。(圖片提供:台東光祭)

夏天的知本這樣玩!溫泉延長開放,光雕秀、市集接連登場

台東光祭也規劃一系列特別活動,邀人們體驗夏季的知本,像是每晚於勇男橋上演的光雕秀、每週六傍晚的音樂及舞蹈表演,每週日則有親子工作坊、市集登場,7/267/27還將迎來盛大的「沐光市集」,匯聚台東在地美食與手作選品。另外,來到知本怎能錯過溫泉?為響應光祭,知本多處溫泉設施延長開放時間,邀旅客賞燈後泡湯放鬆身心。

2025台東光祭《沐光泉》知本登場!12組燈光裝置重現溫泉自然能量及部落記憶
峇岦嵐偲・旮札涅灆《似水的記憶》。(圖片提供:台東光祭)

2025台東光祭《沐光泉》

展出期間|2025.06.13-07.27

亮燈時間|17:3022:00

南美館「皮膚と內臓-自己、世界、時間」開展:攜手策展人秋元雄史策畫,從10位日本女藝術家的工藝之作感受生命流動

南美館「皮膚と內臓-自己、世界、時間」開展:攜手策展人秋元雄史策畫,從10位日本女藝術家的工藝之作感受生命流動

臺南市美術館自開館以來,持續策劃當代工藝展覽與論壇,自2021年起舉辦「工藝協奏曲:臺灣X金澤工藝交流展」、2022年「逍.遙.遊當代工藝合創展」,及2024年「臺南X金澤雙城論壇:工藝與藝術的碰撞」,不僅呼應臺南作為工藝創作者聚居地,也建構出產、官、學的交流網絡,在各界引發廣大迴響。

南美館延續工藝推展的歷史脈絡,在今年秋季,邀請到日本GO FOR KOGEI 2025 總監、當代藝術領域的前金澤21世紀美術館館長、直島藝術計畫推手秋元雄史擔任策展人,策劃「皮膚と內臓-自己、世界、時間」展覽,藉由其專業視野拓展並深化台日雙方於工藝、設計與當代藝術之間的交流與對話。

臺南市美術館推出「皮膚と內臓-自己、世界、時間」展,大廳放置著藝術家山下茜里《渴望光明》。(圖片提供:南美館)
臺南市美術館推出「皮膚と內臓-自己、世界、時間」展,大廳放置著藝術家山下茜里《渴望光明》。(圖片提供:南美館)

集結10位日本當代女性藝術家

展覽從皮膚與內臟的感知為起點,試圖將自我、世界與時間組織起來。展覽從身體接觸和感官經驗中,所產生的既神秘又具象徵性的表現,以探求自我在現代的存在方式,及如何面對世界的方法。展覽由10位日本當代女性藝術家共同參與,作品涵蓋玻璃、漆藝、陶藝、織品、纖維等多元媒材,藝術家透過創作展現對生命、感官與存在的探問,每件作品都是對自我、世界與時間的深度思考。觀眾不僅能欣賞工藝的精緻,也能獲得個人感官啟發。

草間彌生在自傳《無限之網》中曾寫道:「不應該受到舊道德的束縛,要做自己喜歡的事」,這種在自由中求生存的精神也深深影響了這群藝術家的創作。

臺南市美術館推出「皮膚と內臓-自己、世界、時間」展(圖片提供:南美館)
臺南市美術館推出「皮膚と內臓-自己、世界、時間」展。(圖片提供:南美館)

動漫《葬送的芙莉蓮》啟發的感官隱喻

展覽以動漫《葬送的芙莉蓮》中主角打敗魔王後的旅程故事為隱喻,觀者可透過作品審視自我,重新建構與他者及「來世」的關係。展覽也藉此引導觀眾從過去與幻想中追憶與懷舊、體會靜謐與內在情感,並啟發想像力。觀者透過感官體驗,感受自我與世界的連結,探索存在的意義。

藝術家宮田彩加〈核磁共振 SM20110908〉系列作品(圖片提供:南美館)
藝術家宮田彩加〈核磁共振 SM20110908〉系列作品(圖片提供:南美館)

透過工藝之作感受生命流動

展覽分為4大子題,探討人類生命的經驗累積、身分認同、對話與交流,以及心靈與身體的連結。透過工藝作品,引導觀眾逐步延伸至設計與當代藝術領域,探索文化意涵與創作魅力,也促進台日文化在美學觀點與創作思維上的深層對話。

藝術家山下茜里的蠟染作品《超越肌膚》。(圖片提供:南美館)
藝術家山下茜里的蠟染作品《超越肌膚》(圖片提供:南美館)

展覽首先從「記憶與情感:過去與幻想」展開,介紹牟田陽日小林萬里子綿結3位藝術家。牟田將陶瓷傳統圖像結合個人想像,投射自然觀;小林以「生命的循環」跨越人類與動植物的界線;綿結透過原始技法,追尋超越時代與地域的根源之美。

藝術家牟田陽日《某時某地 一對一》(圖片提供:南美館)
藝術家牟田陽日《某時某地 一對一》(圖片提供:南美館)
藝術家小林万里子的作品《無盡的喜悅》(圖片提供:南美館)
藝術家小林万里子的作品《無盡的喜悅》(圖片提供:南美館)

第二子題「旅程:探索超越界限」關注旅程與他者的相遇,成為藝術家靈感泉源。佐佐木類透過植物採集展開《植物的記憶》系列,直面土地與旅行的感受,重新發現自我。

藝術家佐々木類透過旅行中採集到的職務,將其封印在玻璃中進行燒製的特殊技法作品。(圖片提供:南美館)
藝術家佐々木類透過旅行中採集到的職務,將其封印在玻璃中進行燒製的特殊技法作品。(圖片提供:南美館)
不同來源或成分的玻璃,也會形成不同效果,這件系列作品的玻璃帶了些許綠色感,即是使用回收玻璃而呈現出來的作品。(圖片提供:南美館)
不同來源或成分的玻璃,也會形成不同效果,這件系列作品的玻璃帶了些許綠色感,即是使用回收玻璃而呈現出來的作品。(圖片提供:南美館)

而在「邂逅:與他人的共鳴」中,藝術家三嶋律恵則與義大利穆拉諾島的工匠合作,在玻璃工藝中引入新表現,使作品隨光線展現不同姿態。中田真裕以時間沉澱記憶,透過色層堆疊留下製作過程的軌跡;佐合道子則在觀察與造形之間探問生命本質。留守玲則從日常素材挖掘並顯現其新質地與特性。

展覽室C第三子題「邂逅:與他人的共鳴」陳列了四位藝術家的作品。(圖片提供:南美館)
展覽室C第三子題「邂逅:與他人的共鳴」陳列了四位藝術家的作品。(圖片提供:南美館)
三嶋りつ惠在玻璃燒製過程中運用不同的方式來創造出作品的多樣性。(圖片提供:南美館)
三嶋りつ惠在玻璃燒製過程中運用不同的方式來創造出作品的多樣性。(圖片提供:南美館)
藝術家中田真裕的漆器作品《漂浮》。(圖片提供:南美館)
藝術家中田真裕的漆器作品《漂浮》。(圖片提供:南美館)
藝術家留守玲用金屬熔接與熔斷技法進行創作。(圖片提供:南美館)
藝術家留守玲用金屬熔接與熔斷技法進行創作。(圖片提供:南美館)
藝術家佐合道子用瓷土創作(圖片提供:南美館)
藝術家佐合道子用瓷土創作(圖片提供:南美館)

最後「生與死:生命的律動與心理」回到「生命本質的追尋」,山下茜里剝除皮膚的表象,以鮮烈色彩描繪人類的身體,探問「人」的本質;宮田彩佳將MRI影像轉化為藝術,將原本帶有死亡預兆的影像,化為面對身體不確定性的心理回應。

藝術家山下茜里的蠟染作品《超越肌膚》。(圖片提供:南美館)
藝術家山下茜里的蠟染作品《超越肌膚》。(圖片提供:南美館)
藝術家宮田彩加本次展示的創作靈感源自於自身在醫院檢查所進行的MRI核磁共振檢驗報告圖片。(圖片提供:南美館)
藝術家宮田彩加本次展示的創作靈感源自於自身在醫院檢查所進行的MRI核磁共振檢驗報告圖片。(圖片提供:南美館)

皮膚と內臓-自己、世界、時間
展出時間:2025年10月3日至2026年1月18日
展覽地點:臺南市美術館2館 展覽室 A-D
更多資訊可至展覽官網查詢

資料提供|臺南市美術館、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台北當代藝術館「宇宙寫生—豪華朗機工個展」開展:以經典舊作與全新創作,建構深刻的感官體驗

台北當代藝術館「宇宙寫生—豪華朗機工個展」開展:以經典舊作與全新創作,建構深刻的感官體驗

台北當代藝術館(以下簡稱當代館)將於10月4日至2026年1月11日推出年度壓軸大展,邀請成軍15週年的豪華朗機工帶來個展「宇宙寫生」,集結14件重新詮釋的舊作與1件全新創作,以「萬物皆連結 It's all connected」為核心,透過沉浸空間、跨媒體裝置和運算式技術建構深刻的感官體驗,希望喚起觀眾對於環境的珍視,並觸發對未來的幻想。

豪華朗機工由藝術家張耿豪、張耿華、陳乂及林昆穎組成,以跨界協作為標誌性手法,將音樂、科技、文本、影像與裝置融合為獨特的創作語彙,他們在自然與生活經驗中汲取靈感,並持續透過創作回應公共與社會議題,15年來,以連結和共創為核心,不斷在實驗與實踐之間推進,形成其獨特的群體創作方式。

豪華朗機工表示,「15年的創作旅程裡,每一次合作、挑戰與轉變都成為養分,讓我們在創作中,加入更多真實的體悟。這次的個展不只是回望,也是前行,舊作重生、新作誕生,就像生命持續朝向陽光的流動。我們希望觀眾也能在『宇宙寫生』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記憶與共鳴。」

「宇宙寫生」展覽現場(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宇宙寫生」展覽現場(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宇宙寫生—豪華朗機工個展」從三個層次相互連結呈現,橫跨裝置、繪畫、雕塑與錄像等多樣媒材,在「連結的生命」中,看見人與環境如何互為依存;「記憶的物件」呈現時間與物質所留下的痕跡;而「凝視的宇宙」則以新作裝置開啟對未來的探索。

光影與自然的交響,展現生命共生的律動

位於入口形象區的裝置作品《四合》,以緩慢律動的光影迎接觀者進入,彼此獨立的燈管在明暗之間相互牽引,如同豪華朗機工四位成員,各自擁有不同的節奏與聲音,最終能在同一個框架中找到平衡,展現合作中微妙而和諧的能量。《游泳》透過白光燈管的波浪起伏,喚起人們對生命循環的感知。《風場II》將風的數據,轉化為機械與光影模擬自然律動,細長的發光體化為一片人工風林,在展場裡靜靜呼吸。

《四合》(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四合》(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游泳》(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游泳》(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風場II》(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風場II》(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在屾》使用鋼筋廢料重新構築出山的形象,反思自然災害的影響,也回應人為過度開發的問題。《雨霾II》以藝術家親手撿拾的海廢構築出海面景象,隨裝置律動上下起伏,物件相互撞擊,化為如午後陣雨般的聲響,喚起屬於臺灣人共同的感官記憶。《冷凝》將冷氣銅管與羽毛並置,展現氣候變遷下冰冷與柔軟的對話。

《在屾》(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在屾》(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雨霾II》(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雨霾II》(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冷凝》(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冷凝》(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在記憶的光影裡,勾勒情感與時間的軌跡

《15年工作室》以繪畫與投影構築3個曾經的工作場域,這些熟悉的場景被轉化為略帶疏離的幻想,隨著畫作中光球的遊動,邀請觀者在凝視中穿越,沉澱於豪華朗機工15年的創作記憶。

《15年工作室》(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15年工作室》(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展示於展場3個樓梯間的「照顧計畫」系列,靈感源自2006年張耿豪、張耿華在當代館展出的《啄木鳥》,延續鳥與樹木互惠共生的意象,作品以影像與訪談呈現,由3個段落組成,是展覽中唯一「現身說法」的篇章。

《15年工作室》(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15年工作室》(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2010年誕生的《日光域》,隨豪華朗機工走訪各地,藉由回收燈具重新聚合光源,化為物質與環境的詩意對話,作品一路迭代至今,於當代館推出全新版本《日光域XI—台北當代藝術館》。新版作品以回收平板電腦作為光的載體,映照當代人們被網路、社群與演算法環繞的處境,數位藍光宛如日光,再次引導觀眾在凝視中思索。

《日光域XI—台北當代藝術館》(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日光域XI—台北當代藝術館》(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2019年跨界力作《很難很難》攜手音樂人魏如萱、鳳小岳與音樂總監陳建騏共同創作,於當代館再度原地重現。作品以光與音樂交織,回應生命中誕生與離別的對比經驗,讓光點在日常場景間緩緩游移,成為觸發記憶的媒介。它不追求外在震撼,而像是一場私密的對話,引領觀眾在重溫回憶的同時,感受從失落到新生的力量。

《很難很難》(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很難很難》(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天氣好不好我們都要飛》始於15年前,豪華朗機工與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共同企劃,以空白鳥圖紙邀請全臺37,200位孩童描繪心中飛翔的夢想,2025年,藝術家再次打開圖紙,重組天氣鳥,穿越教室飛進眾人的天空,這件大型集合創作再次展翅,象徵自由與勇氣不因時代而停歇,無論天氣如何,都要勇往直前飛,現場也邀請觀眾加入「天氣團」,一起為小鳥繪製彩色翅膀。

《天氣好不好我們都要飛》(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天氣好不好我們都要飛》(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第15件作品—「宇宙寫生」的終章

展覽尾聲在二樓最大的展間以《宇宙201》作為能量聚合點,結合《生光》《物林》《手識》3件相互連動的核心作品,構築出一個會呼吸的宇宙場域,每一部分獨立閃耀,卻在同一片宇宙中運行。《生光》將聲音與光編織成一個可以被包覆的宇宙,邀請觀眾開啟全身的感知,跟聲音的頻率與光的震動一起呼吸;《物林》由漂流木打造而成,圍繞而彼此聯結的森林,而在林間深處,《手識》運作著聯想生命的手勢,仿若熟悉的身影,與《生光》的多重光場互相牽引,象徵人類的意識,將人與自然、宇宙連結。這3件作品所組成的《宇宙201》,是豪華朗機工對「宇宙寫生」的深層思考,在思念耿豪的手感當中繪製完成。作品以詩意的現實幻境,使觀者意識到科技之中的溫度與靈性,生命與記憶在此延伸,化為展覽中最為深沉的心跳。

《宇宙201》(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宇宙201》(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宇宙201》(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宇宙201》(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另外,展覽期間也將舉辦豐富多元的教育活動,包括涵蓋科技藝術、詩性美學、團隊共創與文化共生等主題的系列講座;以身體和感官為主的工作坊、親子手作活動,以及邀請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進行導覽,讓觀眾在展覽之外延伸更多想像。活動詳情與報名請參見當代館官方網站公告。

「宇宙寫生—豪華朗機工個展」周邊商品 藝術商店現場(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宇宙寫生—豪華朗機工個展」周邊商品 藝術商店現場(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宇宙寫生—豪華朗機工個展
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
展期|2025 / 10 / 4 Sat. – 2026 / 1 / 11 Sun.

更多資訊可至官網查詢

資料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