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神話祕密:從動物看文化信仰,重生、死亡與自然的寓意

你所不知道的神話祕密:從動物看文化信仰,重生、死亡與自然的寓意

為什麼神話中總有動物出現?也許是因為在遠古的生活裡,動物是我們最熟悉、也最敬畏的存在。從會重生的不死鳥,到能造雷的雷鳥,再到聰明的烏鴉,牠們不只是角色,而是象徵人類對生命、自然與未知世界的探索與敬畏。

神話 Mythology

當我們探討神話學中的象徵或符號時,我們指的通常不是象形文字或表意符號,而是這些符號所代表的概念。例如,不死鳥(又稱為「長生鳥」或「菲尼克斯」;是一種出自埃及神話學的鳥)代表的概念是轉世化身或復活。據說這種鳥會在一日結束時燒成灰燼,然後再從灰燼中重生。有關不死鳥的故事有很多版本,但相關的畫像通常身在一團火焰中,或有燃燒中的羽毛。在希臘、中國(稱為鳳凰)和美國原住民(稱為雷鳥)的神話中也有相應的版本。據說看到鳳凰預示將有新帝王誕生;雷鳥是一種怪物般的鳥,振翅便能造雷,並將雨水帶到沙漠。

復活、重生和重新開始的概念在大部分的神話故事中很常見。埃及人曾精心策劃各種儀式來保存屍體(特別是法老與貴族的),因為他們相信在下一個世界重生時,還是會使用這些相同的肉體。

Photo by The New York Public Library on Unsplash
Photo by The New York Public Library on Unsplash

在印度教中,對「重生」的理解是屬於靈性層面的。依據其信仰,當一個人死亡後,靈魂會離開肉體並轉移到另一個新的身體中,這種過程稱為「轉世」(transmigration)。印度教徒相信,靈魂在每次轉世中會逐步朝向更高的境界,最終達到「解脫」(moksha)。

另一方面,佛教則教導連續的死-生-重生,是一個「輪迴」的概念,然後在過程中我們會不斷嘗試以悟得大智慧,最終達到涅槃的境界,即超脫一切,與萬物合為一體。在佛教中,並沒有個人的精神或靈魂。所以,神話學究竟是什麼?神話學是眾多神話的統稱,這些神話故事通常屬於一個特定的文化或宗教傳統。同義詞包括神話、民俗、傳說、傳統和民間故事等。

Photo by Nicholas Ng on Unsplash
Photo by Nicholas Ng on Unsplash

動物

在所有神話故事中,動物形象是最鮮明的象徵。這並不令人意外,因為在早期,人類的食物、衣物、棲身之所,甚至生存本身,全都仰賴自然。現代社會中,我們與野生動植物的距離愈來愈遠,取而代之的是與曾被視為神祇的動物(如今多半成了寵物或家畜)一同安穩生活。我們不再需要為了每天的食物拿著弓箭四處覓獵,離開家在野外待上數週;如今只要走進超市,甚至點點手機,食物就會送上門。而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神話中那些令人難忘的動物吧。

這種動物(或牠的表親「土狼」)曾受到人們敬畏,認為牠們是掠食者和群落合作的模範。蒙古人相信狼是他們的祖先,在歐洲某些地方,人們非常怕狼,以至於將牠們與巫婆和惡魔等邪惡不潔之人聯想在一起,並編出人狼混血會把人撕爛,並使其靈魂墮入地獄等故事。

Photo by Andrew Ly on Unsplash
Photo by Andrew Ly on Unsplash

根據最新的基因研究,馬最早被馴化的時間與地點為6,000年前左右的中東(今哈薩克)廣闊草原。馬讓人類可以用比以前快很多的速度,旅行非常長的距離,因此帶來了「征服」與「帝國建立」。馬在舊石器時代的洞穴壁畫中,是最常見的動物,牠曾出現在距今超過15,000年前的法國拉斯科(Lascaux)洞穴,以及其他年代遠至西元前30000年的地方。馬因為非常尊貴,因此在一些文明(如埃及和凱爾特)中,會將馬匹與亡者合葬。神話裡的馬有好幾種。

Photo by Annika Treial on Unsplash
Photo by Annika Treial on Unsplash

鳥類是神話中最常見的動物。除了鳳凰及牠的同類外,全球各地不同文化中,還有數百種鳥。鳥類是具有飛行能力、有著明亮但稀奇羽毛的生物,因此常被奉為神明。

烏鴉

在幾個不同的亞洲神話中,烏鴉是太陽神鳥。在中國,牠是「三足烏」;在韓國被稱為「삼족오」;在日本則稱之為「八咫烏」。在上述神話中,牠都被描繪成有三隻腳的烏鴉,住在太陽上,且(至少在「八咫烏」的故事中)能引路。

Photo by Semyon Borisov on Unsplash
Photo by Semyon Borisov on Unsplash

在美洲原住民文化中,烏鴉(有時會和體型較大的渡鴉[raven]區分開來)是非常聰明的生物,常被相信具有逃離世界災難的特質,並把火帶來給人類。把烏鴉和死亡聯想在一起,是相對近代的習俗,在歐洲較為常見,其源頭可能是因為「大瘟疫」(約西元1346–1353年),當時死亡人數激增,導致整個歐洲、北非和西亞共有多達兩億人喪命。由於烏鴉會啄食屍體,而那段期間死者遠多於生者,烏鴉的出現也變得格外頻繁,於是逐漸被視為死亡的象徵。

至於美洲原住民,他們相信烏鴉具有逃離世界災難的能力,這或許暗示,在某種程度上(至少對「新世界」的居民而言),他們早在哥倫布抵達之前一百多年,就已察覺地球另一端正發生某些變故。

Photo by Jacob Mejicanos on Unsplash
Photo by Jacob Mejicanos on Unsplash

本文內容節錄自La Vie出版書籍《看懂世界的1001個符號:解析標誌、神祕象徵、文化密碼與視覺隱喻的圖像指南》

出版日期|2025/07/19

作者|D.R. 麥克羅伊(D.R. McElroy)

我們每天都在使用符號,卻不一定真正讀懂它們的語言。從古代象形文字到現代政治和次文化符號,跨越宗教、歷史、神祕學、藝術與設計領域,本書收錄了超過千種象徵符號,從古文明的圖騰與印記,到當代流行的表情符號與品牌標誌,帶你看見圖像背後的世界觀與文化密碼。

✹ 更多新書資訊 ⭢ La Vie 圖書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啟點行銷再創新!以盲包潮流玩出浮世繪新風格

從策展延伸至商品開發 讓藝術收藏成為生活日常

啟點行銷多年深耕文化策展領域,今年首度跨足文化商品開發,透過國立故宮博物院合作開發模式在故宮通路上架《浮世繪系列小卡盲包》與《明信片套組》,以嶄新形式詮釋經典藝術之美。此次商品創意源自故宮南院特展【江戶浮世之美】,以及啟點行銷連續第七年參與的【2025 夏日親子藝術月-浮世藝想曲】,透過設計與創意,將展品意象化為可收藏、可互動的文化卡牌。

團隊從歌川廣重、喜多川歌磨、鈴木春信等浮世繪大師的作品中汲取靈感,設計出兼具藝術性與趣味性的六款盲包小卡與六款明信片,讓觀眾在開封的瞬間與藝術「不期而遇」,體驗「抽卡驚喜 × 收藏樂趣」的文化互動。

商品自即日起於故宮南北院現場商店及故宮精品網路商城正式開售,邀請民眾將「展覽中的經典」帶回日常生活,收藏屬於自己的江戶印象。

GooGon
《浮世繪系列明信片套組》以歌川廣重、喜多川歌磨、鈴木春信等浮世繪大師作品為靈感,將江戶風情轉化為可收藏、可寄出的藝術日常。

啟點行銷表示:「這次在故宮合作開發的商品,不僅是展覽內容的延伸,更是一場文化內容再創造的實踐。我們希望讓藝術不再只是被觀賞,而能被收藏、被分享,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啟點行銷總經理郝柏涵進一步指出:「文化行銷的價值在於如何延長觀眾與藝術的互動時間,讓每一次展覽不僅是一場活動,而是一段可被持續體驗的文化記憶。」

啟點行銷長期致力於文化內容再製與體驗創新,從策展、品牌活動到文創商品開發,持續探索「如何讓藝術被玩進生活」的可能。未來,公司將持續與各文化機構攜手合作,讓藝術不僅被欣賞,更能被收藏與傳遞。

Via / 啟點行銷

路易十三推出2026新年與農曆馬年限量版本 光輝十月上市

路易十三經典瓶 70cl 系列:歲末緞帶禮盒(配貨制) / 馬年特製禮盒 (配貨制)

路易十三自2024龍年開始推出生肖與新年版本包裝,今年在光輝的十月,提前推出年節限量版本,以嶄新的面貌,為即將到來的節慶。路易十三工坊將禮盒變成了視覺豐盛的畫布,以獨特的藝術風格捕捉了節慶的精神。每件禮盒皆完全由手工打造,體現了路易十三對於工藝的堅定承諾。金箔的細緻應用需要極高的精密度,與盒裝的經典造型完美融合。持久光芒的設計,體現了路易十三的傳統及其對創造永恆體驗的奉獻精神。

路易十三歲末緞帶禮盒

隆重介紹精美的路易十三歲末禮盒,為節慶時刻加分昇溫。禮盒繪有法式優雅的浪漫緞帶圖案,與此刻的歡樂能量相互輝映,同時為涓滴珍貴,如同迷人的香氣交響樂的路易十三揭幕。

LIX

路易十三馬年特製禮盒

此外,迎接農曆新年,路易十三亦推出了慶祝馬年的限量版禮盒。此款獨特的設計以盛開的百合花的設計,東方駿馬與西方的皇家元素,為路易十三增光添彩,融入了傳統壓印藝術,與瓶內生命之水的優雅和多元面向相呼應。

LIX

直售通路限定/貴賓專線:0800 889 813

- 敬請理性飲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