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4

返回文章

自然覺醒農場

自然覺醒農場

自然覺醒農場

自然覺醒農場

自然覺醒農場

自然覺醒農場

自然覺醒農場

自然覺醒農場

自然覺醒農場

自然覺醒農場

自然覺醒農場

自然覺醒農場

自然覺醒農場

自然覺醒農場

自然覺醒農場

自然覺醒農場

自然覺醒農場

自然覺醒農場

自然覺醒農場

自然覺醒農場

自然覺醒農場

自然覺醒農場

自然覺醒農場

自然覺醒農場

龍洞灣岬角

龍洞灣岬角

龍洞灣岬角

龍洞灣岬角

返回文章

返回文章

從田埂到餐桌 貢寮小農場拉近人地關係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一腳踏入自然覺醒農場,感覺來到鄉下阿嫲家的菜園子,左一片皇宮菜,右一片珠蔥田,泉水就沿著山壁落下,灌溉著這一片面積不大卻種滿各式不同作物的田地,涉水爬上高起的小山坡上,一小排椴木長滿小朵黑木耳,後方遮棚小院中,還有整群的黃色小雞繞著圈籠跑跳。整座農場便如主人蕭言橦一樣,看似隨性種植的作物之中,其實自有一套與自然調和與愛惜土地的堅持

 

本業為廚師的蕭言橦,三年前從台北市回到貢寮山中老家,自己開始經營以椴木香菇為主要產品的自然覺醒農場。因為田地中完全不灑任何農藥,白天必須親手一一挑害蟲,半夜起床趕山豬、松鼠,以免辛苦栽種作物都被吃光。他也決定不搭設較能夠控制環境變因讓收成較為穩定的溫室棚架,只為讓作物吸收自然的養分如露水、寒氣等,種出口感、清脆、甜度較佳的蔬菜。當其他農夫直接買苗種植,可以收成到一株珠碩大菜葉,他寧願從灑種子開始種起,以避免種出因幼苗產地不明或者受到農藥污染的作物。

 

如此近乎傻氣的執著,就是為了要讓顧客可以吃到真正新鮮的食物,並拉近人與土地、作物的距離。平時除了接香菇訂單,蕭言橦還會到新北市農夫市集擺攤,常見顧客指著地瓜葉,問他這是什麼蔬菜的情形,讓他發現多數人對於農作的認識甚少。所以每一次擺攤,除了販賣農作物,他也給自己設下目標,要讓更多人可以認識自己所吃的是什麼?怎麼種出來的?該如何料理才能使其美味完全發揮?

 

「香菇怎麼會長白點?是壞掉了嗎?」「那是尚未長大的胞子。」「珠蔥為什麼那麼貴?」「珠蔥是由紅蔥頭長成,對水土品質相當挑剔,比較難種。」「你賣的山藥怎麼那麼小支?」「山藥是一年一年逐漸變粗,先採收較細嫩,後採收較粗實,且多撒農藥並不會刺激成長速度。」蕭言橦的「田埂的食到餐桌的食」小農授業學堂擺攤,或許還要花上極長的時間讓許多小農常識成為普遍顧客採買的常識,但從顧客逐漸從排斥、接受到傳遞的回饋中,他知道這件對的事要繼續做下去。

 

在蕭言橦的腦中,這場小農革命不只要從自然覺醒農場做起,未來將會以餐廳的形式貫徹自己的想法。現代小農風潮正興,許多餐廳想要和小農合作供應食材,但因栽種面積小,受天候影響因素大,無法長期穩定供應,原料成本也壓不低。因此,蕭言橦希望未來能夠運用自己小農和廚師的雙重身份,開設自己種植、自己料理的無菜單料理餐廳,在餐廳旁就有自己的農田,當天有什麼農產收成,就出什麼菜,將食物里程降至近乎零的程度。期待未來的那一天,這土地上生活的人們,都能認識食材真正的模樣,安心地享用每一口食物。

 

Text / YaChen Chen

Photo / 張藝霖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