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10位勞力士雄才偉略大獎得獎者的創建精神!40週年紀念表揚獨特貢獻

勞力士公佈全球雄才偉略大獎得獎者名單-40周年慶典在洛杉磯舉行,弘揚創建精神

勞力士雄才偉略獎一項國際慈善計劃,旨在支持為造福人類而接受重大挑戰的人士,資助他們開展新的長期計劃過往已有130人榮膺這項大獎四十年來,勞力士獎一直是全世界企業慈善的典範。

 

在勞力士獎設立四十周年之際,十位來自世界各地的創新人士摘得這一備受矚目的大獎。他們來自各界,有極地科學家、機械衣設計師、致力預防數百萬人失明的眼科專家等等。其他得獎者的計劃同樣豐富多彩,當中有遏制饑餓的科技、拯救物種及棲息地的生物保育計劃等。

 

十位勞力士雄才偉略大獎與青年雄才獎的得主,將於在洛杉磯的公開頒獎典禮上接受嘉許。來自洛杉磯、全國與海外的數百名傑出才俊、頂尖科學家、環保人士及商界名人,在荷里活著名地標,亦即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的舉辦地點杜比劇院聚首一堂,祝賀勞力士獎得主所體現的創建精神。

 

「今天很值得大家慶賀,因為對於勞力士獎歷史,以及勞力士歷史來說,這個日子意義非凡。」勞力士慈善事務總監麗蓓嘉·艾爾文(Rebecca Irvin)表示:「 四十年前,本公司創立勞力士雄才偉略大獎,藉此紀念勞力士蠔式腕錶誕生五十周年,並弘揚本公司的根基—創建精神。」她也開心說明:選擇在洛杉磯,向這種創建精神,以及十位勞力士獎得主的開創工作致敬,再也適合不過,因為洛杉磯這城市百花齊放、接納創新。

 

今年的得獎者包括六位男性與四位女性。由12位知名專家組成的國際評審團,從144個國家及地區的2,322名申請者中篩選出最終入圍名單,然後評審與入圍者一一見面,最終評選出這十位獲獎者。每位雄才偉略大獎得主與青年雄才獎得主,分別獲得10萬瑞士法郎(合計10.4萬美元)及5萬瑞士法郎(合計5.2萬美元)的獎金,以推行他們的計劃。每位得獎者更獲贈一枚勞力士腕錶,並借助勞力士的全球推廣活動宣傳他們的計劃。

 

本屆勞力士雄才偉略大獎的五位得主是:
安德魯·巴斯塔若斯(Andrew BASTAWROUS),36歲,英國
巴斯塔若斯是一名眼科醫生,他的團隊研發出以智能手機為主的手提式眼睛檢查系統Peek Vision(窺視),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及其他資源匱乏的地區的眼睛診療帶來巨大變革。教師或社區義工等非專業人士受訓後,以合作夥伴身分幫助他人篩查視力問題、失明或其他眼疾,有助準確診斷治療。巴斯塔若斯及其團隊將在肯雅基塔萊(Kitale)建立卓越中心,以便開展Peek培訓研習。


凱斯婷·福斯貝(Kerstin FORSBERG),32歲,秘魯 ─福斯貝是一位生物學家 ,致力保護巨型魔鬼魚,協助漁民將生態旅遊業發展成另一種收入來源,並教導他們與生態遊客一起收集數據,以了解巨型魔鬼魚的分佈及豐富多樣。福斯貝將與當地社區合作,運用創意結合科學與教育,推行多項推廣計劃,令人們更關注保育巨型魔鬼魚。


雲妮·豪澤曼(Vreni HÄUSSERMANN),46歲,智利/德國 ─豪澤曼勘察智利巴塔哥尼亞地區,記錄三個偏遠地區海洋深處獨有的未知生物。她將勘察與科學結合,冀以公共宣傳令大眾支持其保育工作。她亦促使群眾關注人類活動所造成的破壞,以便說服公眾及決策者建立一個以科學為基礎的海洋保護區網路。


康納爾·華許(Conor WALSH),35歲,愛爾蘭 ─華許是一位機械及生物醫學工程師,在美國哈佛大學工作。為了解決中風患者和其他行動不便者的行走問題,他研發了一種可以穿在衣服內的柔軟機械衣。行動不便者穿上這種機械衣後,可以在無人攙扶下自己行走。經過臨床試驗及監管批准後,這種「外骨骼機械衣」預計將於三年後推出市場。它將對肌肉、四肢和關節加以分析,並逐步訓練它們恢復健康的活動模式。


蘇南·旺秋(Sonam WANGCHUK),50歲,印度 ─旺秋是印度拉達克的工程師。他建造「冰佛塔」,致力解決喜馬拉雅山脈西部沙漠地帶農業缺水的問題。這些以佛教建築物命名的錐形冰丘,相當於迷你人造冰川,在農作物生長季節緩慢地釋放水分。旺秋計劃建造多達20座冰佛塔,每座高30米,可供應數百萬升水。他的長期目標是建造一所另類大學,吸引青年人保護環境。鑒於越來越多30歲以下的年輕人滿腔熱情,應對當今各種挑戰,而且成就驕人,勞力士在2010年開始推行雄才偉略大獎青年雄才獎,旨在鼓勵這些處於事業關鍵階段的年輕先鋒,並幫助他們將創新的構想變成豐碩的成果。


本屆青年雄才獎的五位得主是:
約瑟·曲克(Joseph COOK),29歲,英國 ─曲克是一位冰川微生物學家,藉著其「生命之冰」(Ice Alive)計劃,在格陵蘭冰原廣袤的「冰凍雨林」勘察極地冰層微生物,並向世人介紹這些微生物如何影響氣候、營養循環、碳循環,以及地球與生態系統的其他方面。


奧斯卡·艾普尼摩(Oscar EKPONIMO),30歲,尼日利亞 ─艾普尼摩借助雲端應用程式Chowberry,以解決貧困人口食物匱乏的問題。這個應用程式可自動監測臨近保質期的食品,並向食品零售商發送通知,零售商就可以將這些食品以折扣價出售給慈善機構,最終有助紓緩尼日利亞的饑餓問題。

 

姜吉榕(Christine KEUNG),24歲,美國 ─姜吉榕四歲時移民到美國,過往受過的教育如今已變成她從善的力量,幫助她父母家鄉──中國西北的婦女並與當地醫生和工業界攜手合作,共同減輕水污染及土壤污染的問題,促使她們肩負責任,保護環境,改變局面。


大木洵人(Junto OHKI),29歲,日本 ─大木洵人擴展眾包網上手語資料庫詞典SLinto,為世界各地的聽障人士改善溝通問題。該詞典將會拉近126種現存手語之間的距離,成為所有新舊手語的國際媒體。


莎拉·杜美(Sarah TOUMI),29歲,法國/突尼西亞 ─杜美在突尼西亞率先開展基層計劃「 全民種相思」(Acacias for All),藉此防止突尼西亞因氣候變化而變成沙漠。計劃亦鼓勵植樹造林,以及種植更適合低降雨量氣候的農作物,以紓緩農民貧困。她亦營運一個非政府組織,其宗旨是幫助婦女與青年發揮潛能。


四十年來,勞力士雄才偉略大獎得主及青年雄才獎得主發揮自己的才智和力量,使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加美好。2016年的獲獎者是勞力士雄才陣營的最新成員。11月15日,在洛杉磯舉行的四十周年慶典向他們致以敬意,他們的影響力不僅惠及當地社區,更造福社會。

 

via / 勞力士

建築巨擘Jean Nouvel操刀,與時間對話、與藝術共生的「動態建築」 昔日羅浮宮百貨化身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新館!

晨光灑落,巴黎市中心彷彿也緩緩甦醒,此時往來人們或許會察覺,在羅浮宮對面的皇家宮殿廣場上,

一幢熟悉的建築正以嶄新面貌重新面向世人。原來,長期推廣當代藝術並搭建跨領域橋樑的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繼從Montcel莊園搬遷至拉斯帕伊大道後,近期再度遷入巴黎心臟地帶,並邀請建築巨擘Jean Nouvel出手,以靈活變化的「動態建築」,展開當代藝術的全新篇章。

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

百年建築化身最靈動的「動態建築」

事實上,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新館所在建築,最初是為了1855年世界博覽會而建,也曾是羅浮宮大飯店、羅浮宮百貨公司與巴黎古董中心所在地。如今,Jean Nouvel 在外觀上保留建築原有的奧斯曼風格,內部則沿襲20世紀以來的模組化哲學,打造擁有高度適應能力的文化機構建築。「拆除所有可以拆除的,只保留必要的承重結構。整個空間必須不受阻擋,一望無際。」Jean Nouvel在計畫之初便如此說道。

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

於是,在外部設計上,Jean Nouvel延續奧斯曼風格與拱廊設計,使建築與街區保持連貫的視覺風格,並用大面積凸窗消彌室內外界線,讓巴黎皇家宮殿廣場成為展覽空間的一部分。屋頂則新設玻璃天花板,並透過百葉裝置調節明暗,讓建築能隨著季節與時光流轉,幻化出千變萬化的空間表情。而當觀眾走進館內,只見8,500平方公尺空間中,有高達6,500平方公尺為展覽區。在此,Jean Nouvel透過五座以回收鋼材與混凝土鋪設而成的可移動平台作為核心,讓空間格局可隨策展需求調整成十一種不同高度比例,創造出時而開闊,時而親密的觀展體驗。另一方面,新館也在展覽之外同步拓展其他功能,像是一樓的「La Manufacture」將作為實作課程與工作坊場地,禮堂提供表演與對談空間,書店則收藏跨領域書籍。透過多元空間規畫,基金會不僅是展覽空間,更是靈感的集散地。

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

《Exposition Générale》特展打造當代藝術百科

而在新館開幕之際,基金會也從1025日~2026823日推出《Exposition Générale》特展。展名特別以十九世紀末羅浮宮百貨公司舉辦的系列展覽為靈感,並由義大利設計工作室Formafantasma操刀,集結逾百位藝術家的近六百件作品,以「百科全書式」的博物館形式出發,回顧基金會創立四十年來的國際當代藝術歷程。

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
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

為此,展覽圍繞「Machines d'architecture」(建築機械)、「Être nature」(保持自然)、「Making Things」(物件製造)、「Un monde réel」(真實世界)四大主題,不僅打造期間限定的建築實驗室,也反思生命世界與保育理念,更運用不同材料與技術大膽實驗創意,並結合科學、科技與科幻虛構,描述未來世界願景。而在主題展區外,展覽也囊括基金會系列館藏與作品,回顧非洲當代藝術代表人物Chéri Samba、龐克教母Patti Smith、日本平面設計師橫尾忠則等多位藝術家的個人及合作創作歷程。而當光線、聲音與人流在建築流轉,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不只擁有迷人新居,也以此展開精彩的藝術對話,更邀請人們穿梭古今之間,探索更多未來藝術的可能。

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

跟小松菜奈去阿爾卑斯山度假!香奈兒2025/26 Coco Neige系列廣告公開「時尚指標」穿搭術,滑雪裝備選購靈感由此看

跟小松菜奈去阿爾卑斯山度假!香奈兒2025/26 Coco Neige系列廣告公開「時尚指標」穿搭術,滑雪裝備選購靈感由此看

近幾年以滑雪為主題的海外旅行熱潮不斷,日本幾大雪場作為亞州首選,一入冬季尤其匯聚滿滿遊客——純熟技巧必得時間來磨,但時髦裝束買對配備就成!除考慮專業滑雪用品品牌,各大精品的冬季運動系列也絕對能助你隨地留下唯美雪照;其中,每每憑藉形象廣告率先引眾矚目的Chanel Coco Neige系列,今年找來日系時尚指標小松菜奈出鏡演繹,從本文一次獲得穿搭示範與選購指南。

小松菜奈喜愛古著、擅於造型的「時尚指標」形象在演員身分之外深植人心,菅田將暉過去一番吐槽式盛讚「因為小松連去拍攝現場都穿得很好看,想著在她身邊必須時髦點,自己也不敢再穿睡衣去拍戲,會認真搭配衣服」全然印證其私下突出的時尚感。至今出任香奈兒品牌大使10年,她兼具模特兒專業和個人獨特靈氣的穿搭詮釋,從雜誌走上紅毯、從日本前進世界,從形象廣告主角升格系列靈感繆思,可謂繼千禧偶像戴文青木(Devon Aoki)的全盛年代後再將亞洲審美帶向國際,別具代表性的日本時尚代表之一。

▼ 小松菜奈為時任創意總監Virginie Viard所執掌的香奈兒2023/24秋冬女裝大秀繆思

2024年產後復出,今年不僅馬上有電影作品《8號出口》與觀眾見面,接連穿著香奈兒服裝現身影展、時裝週更用絕佳狀態躍然版面,最新公開的一系列雪地大片則正式揭開冬季滑雪潮序幕。Chanel 2025/26 Coco Neige系列形象廣告以純白無瑕的冬日景致為背景,由時尚攝影師Sean Thomas在瀰漫雪峰的奇幻氛圍中,捕捉小松菜奈獨一無二的風格魅力,進而透過彩色和黑白影像,盡展香奈兒的優雅不羈本質。

▼ 小松菜奈隨主演電影新作《8號出口》踏上2025坎城影展,帶來的兩套造型恰恰展現香奈兒優雅、不羈兩大特質

Coco Neige每年大片堪稱時尚迷的入冬驚喜?

「高山時尚」就靠它,各地It Girl玩轉無限可能

除秀場上固定發表的常規系列,香奈兒針對特殊節慶、季節活動推出的限定系列同樣備受期待,舉凡2018年登場的Coco Neige便是從冬季運動出發,巧妙融合機能性與設計美學,在滿足戶外用品講求的輕巧便攜、極致禦寒等實用前提下,賦予服裝配件科技感與高雅氣質,於城市和高山之間取得完美平衡——日常穿戴不嫌過度厚重,卻也能完美因應冷冽的山地氣候,數年來成香奈兒世界中獨樹一格的存在。

Chanel Coco Neige系列從冬季運動出發,打造極致禦寒的服裝配件。(圖片提供:Chanel/攝影:Sean Thomas)
Chanel Coco Neige系列從冬季運動出發,打造極致禦寒的服裝配件。(圖片提供:Chanel/攝影:Sean Thomas)

來自不同文化圈、活躍於不同領域的全球品牌大使Jennie(2021/22)、莉莉蘿絲戴普(2023/24)等人都曾出鏡Coco Neige形象廣告,接續為該系列注入鮮活風采。今年鏡頭聚焦日本演員小松菜奈,由其示範適於滑雪、休閒或社交等各種場合,從早到晚皆可穿著的冬季服飾。2025/26 Coco Neige系列全新單品搶先上身,小松菜奈表示:「此系列既呈現出香奈兒的品牌經典符碼又兼具功能性,但我也感受到一種不受拘束的自由氣息。我很喜歡這系列突破刻板印象的設計,無論穿梭在雪道或都市,都能自在穿著。」

本季形象廣告由日本演員暨香奈兒全球品牌大使小松菜奈出鏡。(圖片提供:Chanel/攝影:Sean Thomas)
本季形象廣告由日本演員暨香奈兒全球品牌大使小松菜奈出鏡。(圖片提供:Chanel/攝影:Sean Thomas)

自瑞士奢華度假小鎮發想,邀小松菜奈演繹滑雪運動美學

▍提取滑雪勝地精神

白雪覆蓋的壯麗山脈化作靈感泉源不在話下,香奈兒創意工作室亦自像瑞士聖莫里茲(St. Moritz)那樣的早期滑雪勝地獲得啟發,構思出2025/26 Coco Neige系列;沿襲讓嘉柏麗香奈兒(Gabrielle Chanel)為之傾心的當地精神,演繹精緻、明媚且變化無窮的滑雪運動美學,頌揚品牌經典符碼與標誌性設計。

▍交織柔和色彩與保暖面料

攝影師Sean Thomas運用柔和對比色調描繪蘊含故事感的靈動情境,使Chanel 2025/26 Coco Neige系列形象廣告在一片雪白的自然底色上,愈發突顯各款單品的別致色彩:松綠冰霜粉海軍藍,以及不可或缺的虹彩黑米白交互襯托。材質方面,冬季必備長褲、連身褲、開襟毛衣、雙排釦大衣、派克大衣與風衣,多選以羊毛和喀什米爾羊絨打造,連牛仔褲也採用喀什米爾羊絨丹寧製成,膝蓋處的雙C標誌拼貼進一步融入復古滑雪吊帶褲元素。

松綠斜紋軟呢套裝,搭配耳罩及太陽眼鏡。(圖片提供:Chanel/攝影:Sean Thomas)
松綠斜紋軟呢套裝,搭配耳罩及太陽眼鏡。(圖片提供:Chanel/攝影:Sean Thomas)

以「高山時尚」為核心,彩色大片首先變換多套造型,松綠、紫紅相間的斜紋軟呢套裝,為一眼即識的香奈兒風格變奏出鮮豔面貌;自帶微微光澤的冰霜粉塔夫綢羽絨外套備有4個口袋和寶石按釦,搭配同款工裝褲並點綴羊羔毛飛行帽,溫暖包覆全身上下;海軍藍開襟外套與深色機能長褲相映成趣,舒適而不失率性;虹彩黑羽絨外套在袖口、肩線及連帽內裡拼飾異質面料,強化穿衣者滑下雪道時的俐落身影;米白馬海毛外套散發極簡風情、喀什米爾毛衣藉黑色蝴蝶結再添優美詩意,馬海毛和喀什米爾羊絨混紡毛衣則通過山茶花和小鹿圖案的點睛之筆,忽而揚起一抹童趣。

冰霜粉塔夫綢羽絨外套,搭配同款工裝褲及羊羔毛飛行帽。(圖片提供:Chanel/攝影:Sean Thomas)
冰霜粉塔夫綢羽絨外套,搭配同款工裝褲及羊羔毛飛行帽。(圖片提供:Chanel/攝影:Sean Thomas)
虹彩黑羽絨外套,搭配耳罩及太陽眼鏡。(圖片提供:Chanel/攝影:Sean Thomas)
虹彩黑羽絨外套,搭配耳罩及太陽眼鏡。(圖片提供:Chanel/攝影:Sean Thomas)
馬海毛和喀什米爾羊絨混紡緹花毛衣,搭配暖手筒及太陽眼鏡。(圖片提供:Chanel/攝影:Sean Thomas)
馬海毛和喀什米爾羊絨混紡緹花毛衣,搭配暖手筒及太陽眼鏡。(圖片提供:Chanel/攝影:Sean Thomas)

另一頭,黑白大片呈現菱格紋毛衣與塗層長褲堆疊而成的強烈幾何感,同時綻放黑色喀什米爾羊絨大衣的閃爍效果,給人新雪初降的浪漫聯想。最後可見應用於拉鍊上衣、毛衣及包款的煙火圖騰,璀璨收束2025/26 Coco Neige系列;這股歡騰氣息且蔓延至如迪斯可燈球般耀眼的蝴蝶結,轉由立體胸針形式亮相。

喀什米爾羊絨大衣,搭配煙火圖騰包款。(圖片提供:Chanel/攝影:Sean Thomas)
喀什米爾羊絨大衣,搭配煙火圖騰包款。(圖片提供:Chanel/攝影:Sean Thomas)

不同材質的交替使用和珍貴細節的點綴裝飾,讓趣味性從每套造型中自然迸發,「我希望能結合令人眼睛一亮的單品,同時享受造型搭配的樂趣。」承小松菜奈所言,尤能表達穿搭個性的配件延續70年代懷舊風情,推出涵蓋太陽眼鏡、耳罩、連指手套、暖手筒、腰包、口蓋包,以及飾有絲絨蝴蝶結的羊羔毛短靴、人造皮草長靴和芭蕾平底鞋等各式單品,供穿衣者隨心嶄露或俏皮或成熟、或慵懶或格外有型的多樣格調。

全系列單品大至色彩和面料、小至各處細節的點綴,煥發每套造型截然不同的趣味性。(圖片提供:Chanel/攝影:Sean Thomas)
全系列單品大至色彩和面料、小至各處細節的點綴,煥發每套造型截然不同的趣味性。(圖片提供:Chanel/攝影:Sean Thomas)

整體而言,Chanel 2025/26 Coco Neige系列及其形象廣告悄然訴說無拘無束的奢華理念,更充分彰顯自然律動與行進間的優雅。「我認為優雅與舒適的共存,精準詮釋了香奈兒的精神。正如嘉柏麗香奈兒所展現的自在姿態與不受傳統束縛的生活方式,我覺得這系列傳達了在舒適與美學之間達成平衡的內在力量。嘉柏麗香奈兒所追求的這份自由,在今日依然鮮明而真實的存在。」小松菜奈的總結,無疑道出香奈兒品牌包括但不限於Coco Neige系列的迷人底蘊。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