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巧克力的台灣味

文/郭慧  

攝影/黃少柔

圖片提供/畬室法式巧克力甜點創作、可可法朋

 

2017年6月底,世界巧克力大賽(International Chocolate Awards)亞太區結果出爐,「畬室法式巧克力甜點創作」、「可可法朋」、「福灣莊園」、Formosa Chocolate 及「莊式手工巧克力」奪下7金11銀6銅,讓台灣巧克力在世界舞台上大放異彩。異域可可豆深埋在產業厚土之中,要靠職人澆灌才能破土而出。本月La Vie 特別專訪「畬室」主廚鄭畬軒和「可可法朋」主廚李依錫,分享他們持續耕耘台灣精品巧克力市場的精彩經驗。

 

精品巧克力在台灣

巧克力在十六世紀左右從中南美洲傳入歐洲,至今已成為國際食材。然而,巧克力卻從七○年代才由本土品牌開始在台推廣。到了八○年代,則在費列羅(Ferrero)等外國大廠強力行銷下,徹底融入台灣人生活,不僅是平日零嘴,更是西洋節日普及後的佳節送禮首選。

 

然而,此時的巧克力,距離「精品巧克力」仍有一段距離。鄭畬軒表示,自己的學藝過程,恰巧見證台灣精品巧克力的發展。他從2007年開始接觸巧克力,當時台灣精品巧克力市場仍在萌芽階段,人們對巧克力的價格也有既定印象,即便是精品巧克力,價格仍落在30∼50元左右,使用的原料也相對受限。隨著法、日甜點風行、國際品牌進駐、飲食觀念改變與原料精緻化,巧克力市場也往高端發展,精品巧克力、巧克力專賣店逐漸受到注意;大眾對於巧克力的理解,也慢慢跳脫兒時甜膩的「巧克力糖果」。而到了2015年初畬室開張時,源於法國葡萄酒界的「風土」(terroir)概念已然在台灣巧克力界發酵。饕客對巧克力的理解,不再止於黑巧克力、牛奶巧克力與白巧克力的分類,或是65%與75%的糾結,而開始探索產地、豆種、製作技術交織出的大千世界。

 

這幾年台灣加入精品巧克力界的bean to bar(意指從可可豆到巧克力塊均在同一間店裡完成)風潮。這股潮流從美國開始,延燒歐日,恰巧原先受限於加工技術的台灣可可業,也在技術上有了突破性發展,嘗試朝精緻、具風土特色的莊園級可可豆發展。在此情況下,台灣也開始有人嘗試以小規模種植、保留完整可可脂的屏東可可,製作100% MIT的精品巧克力,不僅提升台味巧克力的國際能見度,也讓巧克力帶有更濃厚的本土風味。

 

巧克力究極之路 畬室主廚鄭畬軒

近年「在地飲食」正當紅,風潮也延燒到精品巧克力。「在法國時,其實想過要回來台灣或留在巴黎,後來我決定回台。這是我唯一一次有意識地『在地化』。」以老梅、桂圓等台灣食材,創作「一翦梅」、「雪莉桂圓」等在地口味巧克力受到國際肯定後,鄭畬軒這麼說道。

「當初決定回台,就是希望能長時間接觸家鄉土地,讓自己接地氣。但回台之後,我沒有刻意搜索在地食材。」鄭畬軒解釋,「我不希望以『開發台灣口味』為出發點。這樣的話,我就會直接去找芒果。但是我們從小吃芒果吃到大,會從既定印象出發,在創作之初就有了框架;相反地,如果我試了很多不同的元素,讓它們在味覺記憶中流動,時間一久,不同元素碰撞在一起時,就會發現,『咦,我怎麼從沒想過這種可能性?』」

 

「其實每次品嚐都是一種探索。而我是個味覺記憶很強的人,當我嚐到某種東西、被它觸動的時候,就會將當下的狀態刻進腦海,等到創作時再去搜索記憶庫。」鄭畬軒這麼描述創作過程,「這其實相當耗時,因為靈感需要時間醞釀,跟選定素材、強力突破的作法截然不同。但正因為是自然發生,才會出現難以想像的組合。假設今天碰撞在一起的,有一個是台灣元素,另一個卻是截然不同的世界元素,那麼你不但做到了在地化,也能和世界飲食語言對話。」

 

帶著消費者探索未知的味覺領域

寧可在味覺汪洋裡自由探索,也不願在單一航道中畫地自限,這是鄭畬軒對創作純度的執著。同樣的特質也反映在菜單上:不是創新口味,就是經典轉譯,卻沒有趕流行的作品。「一個東西賣得好不好、能不能被市場接受,是它商業上的價值。當巧克力在台灣相對不被了解時,巧克力師傅應該帶領消費者嘗試未知領域。」鄭畬軒進一步解釋道,「如果我推出爆漿巧克力蛋糕,市場一定會喜歡,但這是大家知道的東西,沒有開拓性。當我們決定做一個東西時,肯定是因為它可以為消費者帶來新的想法和味覺體驗。即便一開始無法被接受,但我們願意讓它繼續存在,也願意花時間去溝通、讓人們去品嚐、了解。」

 

也因此,與其說鄭畬軒是一位巧克力師傅,倒不如說他更像是一位傳道士:對外,他讓世界認識台灣巧克力,像在倫敦巧克力秀(The Chocolate Show)大獲好評,展覽尚未結束便已售罄;對內,他則帶領消費者探索巧克力的複雜奧秘。除了實體講座、巧克力評鑑課程外,工作夥伴也是傳遞知識的得力助手。「當然,實體講座、評鑑課程時間更長、內容更深入,但每一場容納的人數有限。而一個月面對的客人,卻是數百到數千位。」鄭畬軒解釋道。

不帶預設立場、沒有複雜計算,鄭畬軒以極盡本然的姿態追求巧克力之道。透過飽含風土滋味的巧克力,相信每位顧客都能嚐到無雜質的究極之心。

 

巧克力配酒,這樣最對味

「總體來講,干邑白蘭地搭黑巧克力永遠不會失準。如果是威士忌的話,雪莉桶類,或者比較帶黑色、莓果、煙燻調性,比較甜的威士忌也很適合。」鄭畬軒分析道,「雪莉桶威士忌通常會帶有煙燻,或是香草、焦糖、甜的水果味,而這些味道跟巧克力是共享的。干邑則有煙燻、香草、焦糖、巧克力等味道,天生就要跟巧克力在一起。」當然,鄭畬軒也表示,巧克力和酒的種類多如天上繁星,除了以上的大方向可供參考,細節滋味還是要靠自己的味蕾多多品味。

 

INFO/畬室法式巧克力甜點創作

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四段112巷3弄10號

02-2701-0792

www.yuchocolatier.com

 

 

可可法朋主廚李依錫 初心製作的台灣好滋味

同樣結合台灣風土的,還有從16歲入行的飯店名廚李依錫。2012年時,他離開飯店體系,創立「法朋烘焙甜點坊」大獲好評;2014年開設的可可法朋更備受國際肯定,經典的「台灣六味」在東京巧克力沙龍(Salon du Chocolat)短短5天內賣了3000顆,收服日本人的挑剔味蕾。身為台灣巧克力大師級人物,李依錫卻意外親切。眼睛瞇成彎月、笑意蔓延整臉,走出廚房的李依錫,溫暖笑容讓人想到鄰里間熱絡招呼的麵包師傅,而不是世界巧克力大賽金牌主廚。主廚的個性會影響作品。可可法朋的巧克力,在品質上無疑是精品,卻不像珠寶般遙不可及,反而給人熟悉感與親切感。醬油、香菜、芝麻等本土食材,以精緻和諧的結構重生。

 

「這其實受到日本的影響。」李依錫說道,「我在熊本的甜點店實習時,看到他們使用在地食材,一來讓自己有別於其他甜點店,二來帶動地方產、經、銷,讓大家把這一連串事情做好。地方農家作物賣得掉、可以投注更多心力種植,我們就可以拿到品質更好的農產。」也因此,不在廚房時,李依錫便四處拜訪農友。台南的檸檬園、無花果園,都有金牌主廚的身影。「挑選食材時,我也會考慮原創性與安全性,是不是原生種、台灣能不能種出來、有沒有未來性,和農家對待作物的態度。」李依錫說道。

 

說來簡單,實際操作卻難關重重,「其實很多在地食材比進口貨貴,而且有產季問題,容易斷貨。即便用契作確保來源還是免不了,像最近龍眼就斷貨了。」成本與來源不穩,都是對廚師的考驗。「現在很多人說自己用在地、有機食材,其實只有10%有機,剩下的混入其他原料。」李依錫說道,「所以我覺得『堅持』和『貫徹』很重要,要記得初心。」

 

 

腦海中的排列組合

而在食材之外,創作也是挑戰,想讓「在地化」不只是行銷口號,需要用心轉譯。「我品嚐過很多食材,所以創作時會先想像味道,在腦中組合,接著試作,慢慢接近想像中的味道。」李依錫描述他的創作過程,「舉例來說,當我想到鹹味時,會想到很多相關食材,像是鹽巴、玫瑰鹽、醬油、味噌等;我也吃過很多巧克力,可以找出一些,在腦海中跟不同的鹹味搭配,再去試做。」結束腦海中的排列組合,還有廚房裡的千挑萬撿。光是一款醬油巧克力,李依錫就挑了一百罐醬油和三四百種巧克力。「巧克力的味道比甜點更難捉摸,因為每一款巧克力有自己本身的味道,要找到對味的食材,就像在一串鑰匙中試到契合的那款。」李依錫解釋。

 

此外,李依錫也想嘗試使用屏東可可豆,「屏東可可的果酸、花香明顯,可能會搭配烏梅之類的食材。當然現在台灣種植、研磨、發酵技術還有成長空間。所以我們做bean to bar只能少量,希望可以開發出有台灣個性的巧克力。」儘管耗時費力,李依錫認為,巧克力是跟世界溝通的國際語言。「它就像一個載體,你把台灣食材放進去,就可以透過載體溝通。」

 

經過反覆試練,李依錫的作品,成為台灣給世界最甜蜜的見面禮。嚐一口「台灣六味」,那就是李依錫在鄉野與廚房練就的人生百味。

 

巧克力的專屬時刻

心情憂鬱:蘇格蘭威士忌巧克力、香檳巧克力(用酒精讓自己放鬆一下)

和朋友一起品嚐:台灣六味(和朋友討論你吃到的神祕美味)

和情人一起品嚐:台灣花系列(迷人花香,適合浪漫愛情)

和家人一起品嚐:柳橙伯爵巧克力(茶口味老少咸宜)

 

INFO/可可法朋

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四段122巷24號

02-2700-8656

Le Ruban Chocolat 可可法朋

 

【完整內容請見《LaVie》2017年9月號】

 

 

 

律師?魚販?職人書寫下的人性與魅力!專訪《八尺門的辯護人》作者暨導演唐福睿、《偽魚販指南》作者林楷倫

律師?魚販?職人書寫下的人性與魅力!專訪《八尺門的辯護人》作者暨導演唐福睿、《偽魚販指南》作者林楷倫

2019年,林楷倫擦乾賣魚的手開始寫作,2020年即拿下各大文學獎,並出版了蔚為討論的《偽魚販指南》;曾執業5年的律師唐福睿創作與執導電影《童話.世界》後今年以《八尺門的辯護人》一舉拿下各大文學獎,並拍成備受歡迎的同名電視影集。當魚販與律師都成為文壇炙手可熱的新星,既專業又「不務正業」的職人書寫能帶給我們什麼樣的視角與魅力?

1 (1)
唐福睿(左)與林楷倫(右)為近年文壇備受矚目的新星,其創作分別拿下各大文學獎。 (攝影:林科呈)

清晨人聲鼎沸的魚市流動著人情與黑話、法律高牆背後的人性與脆弱——我們得以擁有截然不同的視角與內幕,讓既定印象與眼界被層層打開,跨越所謂階級與主流非主流的隔閡,都虧了近年職人書寫風潮,讓陽光照進各行各業陰暗中炯炯有神的眼眸。

11
(攝影:林科呈)

當拿過各大文學獎、斜槓魚販與作家身份的林楷倫,以及擁有律師、編劇、作家與導演身份的唐福睿聚在一塊,初次見面卻從市區暢談到漁港,話匣子停不下來,《偽魚販指南》與《八尺門的辯護人》有個巧妙的交集是漁港,有漁港的地方有人群與聚落、市集與買賣,有人的地方便有人情與紛爭,他們講職業、寫人性、聊生活,職業如此不同,生活與感受卻沒有什麼不同,都是作家同理與認識這個世界的方式而已。

2 (1)
唐福睿先是學編劇才試著寫小說,他認為編劇思維對寫小說幫助很大。 (攝影:林科呈)

Q:不是每個創作者都願意寫自己的故事,為什麼你們願意、選擇這個題材?

唐福睿:雖然說《八尺門的辯護人》裡面有很多自己的經驗,比如說處理法律案件的經驗,或者是在司法圈看到、聽到的一些人事物,但是我覺得那和我自己是有一點距離的,雖然寫這些東西會有自己的感受、情緒放在裡面,但比較不像是對讀者揭露特定自己的東西,所以我覺得我跟楷倫不大一樣。我是先確定自己想要講什麼,私心覺得要挑戰一下法律人的聖盃——死刑,所以死刑決定後接下來都是找資料慢慢累積,像是跟原住民、移工、漁工有關的情節,其實都是慢慢透過閱讀資料然後才把它湊到一起,所以不是一開始就要寫這個,全部都是這麼巧,都可以排在一起。

7 (1)
唐福睿執導《八尺門的辯護人》時的工作過程。 (圖片提供:鏡文學)

林楷倫:其實在《偽魚販指南》之前,我也是在保持一種距離。最主要就是要跟讀者講一件事情——你想像的魚販不是這樣子喔!大家都會覺得魚販要嘛是底層階級或怎樣,但不管怎樣實際上都跟你想的有點不一樣。我現在測試下來,很異男的都會愛第一篇章,然後第二篇章其實是寫給女性的,寫到了一些愛情、心理測驗。

唐福睿:心機很重。我跟你講,我唯一看兩次的就是那篇,完了,我內心住了一個小女孩。

林楷倫:跟我一樣。然後,第三篇章就是非常純文學、傳統文學的脈絡。其實很簡單,第一件事情我就是要介紹魚販這個職業,但與很多職人書寫最大的不同在於,我沒有帶很大的批判寫,因為身為漁販我真的不懂我對這個世界能有什麼不滿,或是有什麼我必須要去抗爭,身為一個社會系的人我居然想不出這件事,那就不要寫了,就去介紹一個人的生活世界,這很重要。所以第二個就是介紹魚販這種特殊工作時間下的日常生活,例如我每天睡午覺,但是睡午覺的時候可以幹嘛?可以曬曬魚乾。然後第三部分就回到我自己本人身上,只有這一塊是在很完整地揭露一些髒的東西,但那也還好。

唐福睿:但你不會覺得說有些過於私人然後會傷害到身邊的人?

林楷倫:我寫的時候本來就打算要跟以前傷害過我的人講我的內心在想什麼,有些人會顧忌,但我覺得他傷害你的時候也沒有隱忍啊。其實就是很簡單的在職業上讓大眾能夠同理,這個職業跟其他職業沒有什麼大差別,像「尿尿樹」其實就像公司的茶水間,大家會在那邊聊天、交換情報。這本書做到一個簡單的小任務,就是讓大家覺得原來魚販這個職業的生活也跟我滿像的。

4 (1)
(攝影:林科呈)

Q:書寫上是否有需要小心處理的議題,或擔心同業有意見的情況?

唐福睿:寫《八尺門》的過程沒有害怕過,會有很大的壓力沒錯,但若我能夠好好做調查、好好地對待這裡面的人物,我不覺得會有什麼問題。所有裡面發生的事情都是有原型的,當然我已經去識別化了,姑且不要說它是一個創作者倫理,其實更是在保護你自己的故事,因為如果有爭議的話,故事與討論就會失焦,當初想要傳達的東西大家甚至都忘記了。不害怕同業會有聲音是因為事情都是確實發生過的,只是我把它轉化,所以假如真的是很司法圈的人,他們看完《八尺門》會知道這是哪個事件。另外一個不用擔心的原因是因為即使素材都有原型,我使用的也都是公開的資料、新聞事件,不會特定去挖掘某個人的祕密。

5 (1)
(圖片提供:鏡文學)

林楷倫:而且業內通常都是會專注在細節,其實不太會在意劇情被怎麼寫,他會說你這裡好像搞錯了。像我寫魚也是會很緊張,例如這個魚段對不對,但是有人來挑戰,我就會跟他互相嗆聲。而且,以年紀來講,我很常會被挑錯,在你那圈子算是阿弟仔,對不對?

唐福睿:已經算是中階了,中生代。

林楷倫:像我在這個圈子,你知道嗎,我現在還是阿弟仔,因為都已經老化了、沒有新的人了,所以永遠最年輕的就是我這一輩。所以我會常被挑戰:你到底懂不懂?但我第一件事情是裝傻,我看你要說什麼然後再嗆爆你。本來就是你對自己的職業能了解多少就講多少話,所以就會在面對職業細節的時候特別注重。

6 (1)
林楷倫以不帶批判的文筆書寫,目的就是要讓大家了解魚販這個職業,進而產生共鳴。(攝影:賴小路)

Q:以自身職業出發的作品如何和大眾產生共鳴?

林楷倫:找出大家共有的想法就好了,例如魚販這個職業的辛苦,就把疲憊寫得很準確,像是當人累到一個極限,臉就會開始反潮紅、開始興奮,然後就會超級累。像這樣把身體的感覺寫得清楚、一天的行程是怎樣,他就會非常理解這個工作。

10 (1)
林楷倫表示在魚販這個圈子他還是阿弟仔,因為年紀所以常被挑戰懂不懂魚、甚至被讀者質疑,「但本來就是你對職業能了解多少就講多少話,所以對職業細節會特別注重。」 (攝影:賴小路)

唐福睿:我覺得作品當然要有一些職業的細節,但你要講這個人物絕對不能夠脫離他的生活。譬如說,我們知道公設辯護人的職業是做什麼的,但你要跟這個人感同身受,還是必須要看著他遇到什麼困難、怎麼解決,透過這些事件、行動,觀眾才有辦法找到跟這個角色共鳴的切入點,例如我們都一樣鄙視權勢、討厭權力,讓角色更像個人。

林楷倫:因為職業跟生活是交融的,但交融的過程當中我們如何展現具體想要的職業感?所以不管我在寫散文或是小說,都會寫很多食物,他吃什麼其實就代表當下他是過著某種生活。又或是工作講的幹話跟回到家講的話完全不一樣,職業生活跟日常生活的區隔我覺得很有趣,會增加讀者的可信度。

9 (1)
唐福睿執導《八尺門的辯護人》時的工作過程。 (圖片提供:鏡文學)

Q:怎麼看待近年的職人文學風潮?

唐福睿:生命經驗對創作很重要,像是在美國法學院的制度為學士後的學位(想要進入法學院必須先擁有學士學位),這滿好理解的,因為法律不可能只處理一種問題,要處理醫療、工程⋯⋯,基本上隔行如隔山,其他東西都要從頭理解。所以我很能夠體會職人創作跟一般作者是非常不同的,看待世界的觀點也不一樣,現在要我寫一個不太思考法律的故事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法律不是黑白分明也不是三言兩語,這就是我看待世界的方式,基本上有各種不同觀點進來是好的。

林楷倫:雖然說職人,但部分台灣的職人創作是不被尊重的,就是那個職業本身就不被尊重,作者要怎樣去書寫變成很大的問題,因為如果面向的是銷售而不是職業被理解這件事情,寫起來就會變成很刻板印象或獵奇。獵奇是會勾起興趣,但這是最重要的事情嗎?應該不是吧。像是很多會寫職業很辛苦但不會說賺多少錢,這個職業就被誤導成階級很低。要不要來賣魚啊?月入很多喔,但這就是一個落差,應該要去面對這件事情。台灣不是把很多東西都當成專業,我們能做的就是讓它變成專業、去污名化。

3 (1)
唐福睿與林楷倫作品的巧妙交集便是漁港,兩人都擅長刻畫職業與人情下的生活。(攝影:林科呈)

Q:創作途中如何再次面對、整理自我?

唐福睿:書寫過程整理人物、情節的時候,我覺得是不斷提醒自己為什麼當初要寫這個故事。對我來說有一個很重要的情緒是憤怒,就是我覺得這東西應該要被講出來、要被改變。創作一個故事最一開始的憤怒是很重要的,就算有時候會迷失,過程中也會再度提醒你當初對什麼生氣。

林楷倫:寫作對我來講,會讓自己了解對這個世界的理解程度到哪裡,一方面是對自己能力的挑戰,但另外一方面其實是我們怎麼樣去學習在小說裡面同理別人。

12
從市區到漁港,唐福睿與林楷倫兩人初次見面即聊了4小時停不下來。(攝影:林科呈)

Profile/

林楷倫

1986年生,想像朋友寫作會的魚販、作家,交大研究所肄業,2020年開始在台灣文學界嶄露頭角。曾獲林榮三文學獎2020年短篇小說首獎、2021年三獎,時報文學獎2021年二獎、台北文學獎和台中文學獎等。2022年出版首部著作《偽魚販指南》。人生的愛片是周星馳跟李力持導演的《喜劇之王》,若自己能有張栢芝的泛淚眼珠那就太好了。

唐福睿

律師、編劇、作家與導演。首部編導作品《童話.世界》曾入圍多項台北電影獎獎項,個人長篇小說《八尺門的辯護人》於2021年獲第二屆「鏡文學百萬影視小說大獎」首獎,同年改編成同名電視影集,更一舉拿下2022年台灣文學獎蓓蕾獎、金鼎獎文學圖書獎、2023年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小說獎首獎。

文|馮興妍 攝影|林科呈、賴小路 圖片提供|林楷倫、鏡文學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La Vie 2023/12月號台灣創意力100《Human Identity》

延伸閱讀

RECOMMEND

什麼是台灣創意產業的重要能量?2023台灣創意力100評審點評

什麼是台灣創意產業的重要能量?2023台灣創意力100評審點評

2023台灣創意力100大獎共分為3階段評選,初選由La Vie編輯部提名,複選由評審投票選出各類別10大獲獎者,決選召開評審討論會,共同討論出首獎得主。本屆評審邀請到陽明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教授龔書章、臺灣美術基金會執行長林平、樹冠影響力投資執行長楊家彥、Bito創辦人暨創意總監劉耕名、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簡妙如,在建築、藝術、創投、設計、流行文化等背景下為評選帶入更全面的視野。

96dpi100_室內投影1920x1080_300

時間持續與規模擴張,成就社會實踐影響力

在社會實踐的討論有幾個重點:首先為「時間」,當然並非實踐時間愈長就等於愈好,但就影響力來說是重要依據;再來是該項社會實踐,是單純一個人或一個單位所從事,還是有辦法在地理上、文化上、社會上等層面達到規模的擴張;此外「階級考量」也被提及,入圍者皆有良善立意,但能否真正被大眾所觸及、抑或排除了某些可能性,都是該類目精神需要思考的。其中,Story Wear時尚感與國際性兼具、史汀實驗室把科普教育做到系統性、洋嘎以織品連結寮國與台灣,以及苑裡掀海風共同創辦人劉育育於2022年以素人之姿當選苑裡鎮鎮長,標的出團隊累積的力量也迎來更大的倡議力,均獲評審肯定。

96dpi洋嘎提供
洋嘎以織品連結寮國與台灣,並持續與藝術家共創。(圖片提供:洋嘎)

而「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為政府主導,是否還能稱為社會實踐亦被提出討論。最終入選在於該計畫希望用設計驅動教育系統變革,這是相當難的命題,因為設計很容易先解決表淺層的外觀,而多數校園改造案確實如此;但至今持續4屆的計畫從改善公共空間到教室、再進到教學,每年均有少數案例真的讓老師因為空間改造,而嘗試不同的教學方法。

96dpi02_機能環境|高雄光武國小x暁房子創意設計-設研院提供
高雄光武國小改造。(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首獎「目目非營利」獲評審一致肯定,楊家彥分析,眼動技術已問世一段時間,過去較少應用於重症身障者身上,他們多為意識清楚但無法表達,眼動科技等於為他們打開和外界溝通的窗,解決生活問題甚至能不放棄社會參與。他接著補充,目目非營利的商業模式值得關注,最初為科技公司「森思眼動」,開發眼動技術應用於廣告,後探索應用於漸凍人生活議題的過程中,發現需要整合社福領域資源,再成立「目目非營利」負責資源整合與推廣,讓科技公司退到後場做技術支持。林平也說,許多社會實踐會採完全非營利、相對脆弱的組織來進行,容易面臨持久的挑戰,但「目目非營利」的發展懂得適時轉型,從營利轉變為非營利的過程值得學習。

96dpi眼動課×心輔犬課程|心輔犬訓練師在講台前,問台下三位小學員:「今天陪你上課的狗老師叫什麼名字呢?」小朋友在眼動老師的輔助下透過雙眼選擇畫面中的「波堤」或「阿目」圖卡回答-目目非營利
目目非營利的「眼動課×心輔犬課程」,小朋友在眼動老師的輔助下透過雙眼選擇畫面中圖卡回答。(圖片提供:目目非營利)

場域與平台,都要有內核持續推動創意

綜觀創意場域的名單,劉耕名點出量體級別差異的問題,從公部門場館到創作者獨立經營,彼此資源與規模完全不同。對此龔書章提出,並非場域規模大就占足優勢,量體愈大的案子,就得克服愈大的商業機制與系統機制,反之小規模相對能貫徹理念,這些要素都得一同納入評選。林平則表示,既然類目為「創意」場域,就不僅只在外觀,必須要有能動內核,才能推動創意持續發生。

96dpi溫室展 - 1 - photo by 春室 , photography by 林祐任
春室Glass Studio + The POOL《溫室展》。( 攝影:林祐任)

因此首獎討論落在「恆成紙業」、「春室Glass Studio + The POOL」,兩者分別與紙業和玻璃產業連結又產生質變,做到品味、空間的重新定義。最後恆成紙業勝出在於,該場域即為辦公室,而非為了策展而另蓋新館,以「這是我的公司、我的行業,同時加了展場進來」的斜槓態度,創造出新時代的場域想像。簡妙如也補充,傳統企業轉型一直是當代課題,不過很多轉型會採「迎合」年輕人的形式,但像是恆成紙業和立方計劃空間共同舉辦的展演《聲波薩滿》,一方面接軌新世代群眾,一方面支持較前衛、具實驗性質的藝術創作,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色彩。

96dpi聲波蕯滿_恆成紙業提供
恆成紙業和立方計劃空間共同舉辦《聲波薩滿》。(圖片提供:恆成紙業)

創意平台獲獎者都有鮮明主題性,甚至建構出一個產業平台,像是ARTOGO之於線上觀展、嘻哈龍虎門之於嘻哈音樂等等。首獎則聚焦於「Giloo紀實影音」、「GagaOOLala」兩個影視平台,評審認可兩者在Netflix、Disney+等國際平台下,找出自己的發展方向,前者以紀錄片切入,後者主打LGBTQ+內容。最終首獎頒給Giloo,因其善用紀錄片的特性,跟緊社會議題策劃多檔線上線下策展,這樣「策展」的能力正是現今平台所需要的,「消費者其實需要被引領,這個引領的動作,才能夠讓平台逐漸深化與深刻。」林平表示。簡妙如說,紀錄片在影視類型上本就較為弱勢,Giloo成立紀錄片影音平台的方式,其實很有圖書館的功能,具有保護價值,且背後經營者之一為紀錄片文創組織「CNEX」創辦人蔣顯斌,本就在培育、資助紀錄片創作者,Giloo等於是階段性的變化與升級。但評審均肯定GagaOOLala的發展潛力與商機,因為酷兒議題將會愈來愈重要,這也是台灣很特別的影視題材,畢竟並非所有國家對此議題的態度都能如此開放。

96dpi2022_白晝之夜_夜夢電影院
Giloo紀實影音不只經營線上平台,也舉辦線下策展。(圖片提供:Giloo紀實影音)

類型差距極大,展會和品牌首獎熱烈討論

本屆也出現了雙首獎,創意展會由2023倫敦設計雙年展台灣館《Visible Shop 人人材料行》、2022 Mattauw大地藝術季《曾文溪的一千個名字》並列。龔書章讚許前者策展手法「聰明、一步到位」,以五金行為題讓在地與國際都有感;後者則是歷經3年田野調查,在研究團隊與在地社群的動員與扎根做到深入,且展期結束後仍有計畫持續發酵,甚至建立起「萬物會議」的概念,表態在推進世界前進的過程中人類不應自居萬物之首,林平說:「和觀光性質的大地藝術季不同,它真正做到了大地藝術季的概念。」這兩個展會也分別獲2023倫敦設計雙年展最佳設計獎、日本優良設計獎「GOOD DESIGN AWARD 2023」金獎,輕巧聰明遇上厚實扎根,完全不同類型難以比較,值得各自肯定。

96dpi倫敦設計展台灣館 偶然設計提供
2023倫敦設計展台灣館以五金行為概念。(圖片提供:偶然設計)

96dpi2022Mattauw大地藝術季_林韋言〈漫遊-曾文水庫洩洪〉-臺南市文化局、宜東文化提供
2022Mattauw大地藝術季,林韋言作品〈漫遊-曾文水庫洩洪〉。(圖片提供:臺南市文化局、宜東文化)

而疫情後展會也回歸實體,榜單上《夕陽小鎮 SUNSET TOWN》是唯一的線上展演,亦有評審提出「之後仍需要虛擬展會嗎?」的疑問。對此簡妙如解釋,中國因幅員廣大現今正積極發展線上演唱會,「現場固然無法取代,但線上的可能性在於突破地理侷限,兩者不衝突。」台灣音樂產業其實一直存在「自我受限於華語市場」的問題,但落日飛車主理的夕陽音樂對品牌的想像就是國際化,唱英語歌的他們擁有眾多海外聽眾,投入線上展演開發不全然因應疫情,背後是有策略與前瞻的思維。

96dpiStreet舞台-夕陽小鎮-夕陽音樂提供
《夕陽小鎮 SUNSET TOWN》將音樂展演結合遊戲體驗。(圖片提供:夕陽音樂)

創意品牌首獎則是「大慕影藝」與「薩泰爾娛樂」的激烈討論,薩泰爾娛樂率先投入台灣尚未興起的喜劇文化,成功做出品牌甚至形成商業模式,《炎上BURN》更締造出圈效應,以品牌面向審視實為全面,一度底定獲選首獎。但簡妙如指出大慕影藝「翻轉台灣影視產業既有型態」的價值,現今觀眾已因國際串流平台養成新的觀看節奏與美學品味,台劇需要新的導演與製作團隊,才能迎戰這樣的時代;從《我們與惡的距離》、《做工的人》到今年的《人選之人-造浪者》,題材雖然很「政治正確」,但一間公司的作品要能檔檔都達到市場與口碑實為不易,代表團隊的眼光準確與水準堅持。當「出圈」遇上「翻轉台灣影視產業」,評審再次討論後肯定後者對未來的影響力,將首獎頒予大慕影藝。

96dpi大慕影藝提供
大慕影藝2023年推出第三號作品《人選之人-造浪者》。(圖片提供:大慕影藝)

96dpi薩泰爾娛樂
薩泰爾娛樂的《炎上BURN》締造出圈效應。(圖片提供:薩泰爾娛樂)

無法被AI取代、技術升級的創作創新

在風格創意人物上,由於每個人的領域皆不一樣,評選落在近兩年較有突出表現者,最後在陳芯宜、張徐展間抉擇首獎。在國際能量上,陳芯宜達成了諸多成就,《無法離開的人》獲第79屆威尼斯影展沉浸式內容單元「最佳體驗大獎」、法國最大XR影展「新影像藝術節」主競賽單元「攝影特別提及獎」,今年也獲邀擔任威尼斯影展沉浸式內容競賽單元評審團主席。林平提及,「陳芯宜的作品題材具有相當程度的時代意義,但張徐展也擁有這個特質。」

96dpi希望影視行銷提供:《無法離開的人》劇照,許時豪拍攝時因劇情需要被吊起來
陳芯宜VR電影《無法離開的人》,許時豪拍攝時因劇情需要被吊起來。(圖片提供:希望影視行銷)

張徐展出身紙紮世家,翻轉紙紮為殯葬業服務的印象,再轉化為動畫的獨特質地,《熱帶複眼》不僅奪下第59屆金馬獎最佳動畫短片獎,國際獲獎紀錄也持續遞增中,包括韓國富川BIAF短片最大獎Grand Prize、薩格勒布國際動畫影展(Animafest Zagreb)評審特別推薦等等。劉耕名也給予肯定,「動畫產業的價值一直受到AI挑戰,但張徐展在做的事、作品裡的情感,是無法被取代的,把動畫拉到藝術層次,處理議題的角度非常特別。」就創新性與國際發展潛力而言,張徐展深受評審認可與期待而獲頒首獎。

96dpi《熱帶複眼》 單頻道錄像動畫、4K、彩色、有聲,2020 - 2022 ,16分鐘  《Compound Eyes of Tropical 》Single channel video, color, sound, Year 2020 - 2022 ,16 mins_ credit by ZHANGXUzhan_22
張徐展動畫作品《熱帶複眼》持續獲得國際大獎。(圖片提供:張徐展)

風格創意團隊則是本屆新增的類目,因La Vie編輯部在蒐集初選名單時,發現不同於過往創作者主打個人,愈來愈多創作者以團隊名義發表作品。劉耕名分析,MixCode在動態影像的表現、白輻射影像繳出諸多典禮視覺統籌案、Local Remote用新創公司邏輯經營設計公司,以及黑川互動媒體藝術、Blob Club分別在互動設計和裝幀設計上的功力等等,均值得肯定。

96dpiMixCode
MixCode在動態影像領域耕耘許久。(圖片提供:MixCode)

首獎由「ROSO 機器人建造實驗室」獲一致青睞出線,龔書章分析ROSO目前在做的事可以分為3類:首先研究機器手臂如何建造構造物;再來透過互動程式的開發,讓這些構造物彼此智慧連結,也就是建造過程不需人工,能做到完全機械手工;最後則是研究3D列印的材料。目前已經能把這些新技術與材料和產業結合,唯一在建築界的技術門檻是,這些3D列印材料無法作為建築結構,因此ROSO的作品目前多應用在裝置、內裝、舞台等等,「技術的升級是台灣設計產業很重要的能量,ROSO擁有獨特且能在台灣自行研發的技術,我會很期待之後更多創作者能以技術優勢進攻國際。」

96dpi圳廳-Roso機器人建造實驗室
ROSO機器人建造實驗室作品〈圳廳〉。(圖片提供:ROSO機器人建造實驗室)

文|張以潔 圖片提供|各單位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La Vie 2023 / 12月號雜誌2023台灣創意力100《Human Ident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