紳士頂上藝術!Sculptor Barber推「山海療程」頭部養護體驗讓你在都市中感受大自然

拐進台北遠企旁的小巷,隱身於巷內老式公寓二樓的Sculptor Barber,賦予了老公寓舊軀殼嶄新的意象,創立於2014年的Sculptor Barber,由台灣知名當代藝術家周世雄先生一手打造,當推開Sculptor Barber潔淨的玻璃門,等待你的是親切的服務人員與淡雅木質調香氛,三面偌大的落地窗伴隨著耀眼陽光恣意地灑落,在這極簡明亮如藝術空間的純白理髮廳中,它融合了冷靜自持的時尚,以及每位專業理髮師對男仕理髮服務的炙熱心情。

 

在短時間即打響名號的Sculptor Barber,如同其名稱,秉持著「雕刻家」的講究與精神,讓理髮這件事不單只是洗洗剪剪那麼簡單,這「頂上功夫」可是大有學問,為了提供紳士們不一樣的理髮體驗,Sculptor Barber從日常生活情境做發想,推出一系列創新「療程」,像是幫助你舒緩酒醉狀態的「宿醉療程」、宛如貼身時尚顧問的「約會理容」,到近期推出的「山海療程」全新體驗服務,Sculptor Barber正以非傳統形式交織出一場別出心裁的理髮詩篇。

 

「我想最早的人類所看到的風景,應該就是海景。然後我又思考最早的人類意識到自我的時候,所看到的海又是怎麼樣的?這不但是追溯我個人記憶的方法,同時也重疊了全人類共同的記憶。」

 

體驗回歸原始的山海洗禮

上述這段話是日本攝影大師杉本博司曾說過的名言,去海邊看海平線,是人類共享的原始生命經驗,然而對身處在塵囂喧擾大都會的你我來說,似乎總有忙不完的事、跑不完的應酬時時刻刻追著我們,想要坐擁自然、返璞歸真反而變成一件奢侈的夢想,「如果可以把服務的空間搬到大自然裡。」這個浪漫到像是開玩笑的想法與畫面,卻成為Sculptor Barber今年秋季全新「山海療程」企劃的靈感與出發點,團隊表示此次全新體驗發想源自於某次旅行經驗,他們發現人們其實相當渴望逃離都市,然而想要放下一切瀟灑出走,對大多都市人來說卻像是最奢侈又難以達成的心願。

 

基於此信念,團隊開啟了對山海療程的研究與規劃,並在研究中發現原來人類頭皮的健康的狀態不僅關乎生理,更反映身心平衡,然而頭皮保養,卻容易被人忽略,它的毛病除了來自換季因素,更常因外在壓力造成紅腫、毛囊阻塞等,為了幫助紳士們暫時放下龐大壓力,有個能喘息放鬆的空間,團隊盼望藉由嗅覺、觸覺、聽覺與味覺多感齊放的全新頭皮養護服務,幫助每個置身於都市裡的忙碌紳士重拾「回歸原始」的美好感受,讓身心獲得療癒之餘,更有大自然隨伺在側的暢快感。

 

充滿山海氣息的療癒體驗

在這個空氣越來越渾沌的時刻,頭皮和身體其他部分皮膚一樣需要好好排毒呵護一番,正式開啟「山海療程」體驗前,會有專業理髮師一對一為你詳細介紹流程會使用到的保養系列與精油產品,並會針對你的頭皮進行檢測,讓你對自己的頭皮狀況一目了然。

 

為了讓體驗者真的有如在山海間般放鬆的感受,團隊也走訪北歐、中東、西亞、西歐、美洲等地,精選全世界以有機萃取的頭皮養護與香氛產品,像是丹麥品牌Meraki的有機堅果精油與楓木梳、採集於加州Juniper Ridge的原始野地香氣與山林洗皂等,讓整個體驗有著如遊覽全球山林海岸間的感受。在按摩方面,有別於坊間傳統頭皮按摩,彷彿一股作氣地將所有氣力施壓在身上,「山海療程」採循序漸進方式,從頭皮、肩頸淋巴一路延伸至上背部,搭配結合各式按摩手法,如中式穴位指壓、土耳其鄂圖曼式油壓、禪意的日式香道及茶道體驗,每一個步驟都用心創作山海療程兼具療癒身心與體驗禪意的雙重內涵,當按摩療程告一段落後,更貼心送上一杯台灣拉拉山的有機丹桂茶飲,還原一個人在原始的海洋與林地,所能得到的平靜與快樂,進以舒壓調整身心平衡。

 

因應不同客戶之需求,山海療程主要分為大山與大海兩種不同的療程,更能針對不同頭皮狀況客製化的更換局部之產品於流程,大山療程首重豐盈健髮,養護頭皮與髪根,對抗老化;大海療程著重在週期性清潔、淨化頭皮促進新陳代謝,遠離頭皮隱疾,使頭皮與髮根狀況保持健康。覺得身心疲累嗎?不妨親自走一趟Sculptor Barber,享受紳士級頭皮按摩體驗!

 

 

Info | Sculptor Barber

地址:台北市敦化南路二段265巷6號2樓 

電話:(02)2737-5832

山海療程依個人實際需求做建議,費用NT$3,000元起。

FB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sculptorbarber

日本人氣「人也太好了吧展」如何創造共鳴?entaku創意總監明円卓以「情感」為核心,真實捕捉微小日常

日本人氣「人也太好了吧展」如何創造話題?entaku創意總監明円卓以「情感」為核心,真實捕捉微小日常

由日本創意團隊entaku策劃的人氣展覽「人也太好了吧展(いい人すぎるよ展)」、「我感到有點煩的小事展(やだなー展)」於今年10月登台,在台灣同樣掀起熱烈迴響。而展覽為何能引起許多人的共鳴?entaku創意總監明円卓與我們分享其中的誕生故事。

以「情感」為主題,喚起大家共鳴

早在「人也太好了吧展」爆紅之前,東京原宿的「友達がやってるカフェ/バー(暫譯:朋友開的咖啡廳/酒吧)」,便因店員不使用敬語、像是在跟朋友對話的設定而在社群平台引起討論。事實上,這個企劃也出自於entaku團隊。而entaku團隊的起點,則可回溯至那時還在電通廣告公司上班的明円卓,出於個人興趣愛好,在辦公室裡做了測試性的「有點煩」展覽,沒想到獲得不少客戶的好評。他說,「我們發現以『情感』作為主題的展覽,是很有力量的,能喚起大家的共鳴。」之後,在原宿藝廊展出的人也太好了吧展,更迅速成為熱門話題,並陸續在日本各大城市展出。

日本人氣展覽《人也太好了吧展》與《我感到有點煩的小事展》雙展同步登台。展覽細膩描繪日常中那些微妙又幽默的時刻,讓人不時會心一笑。(圖片提供:明日製作所,攝影:鏡好映像)
日本人氣展覽《人也太好了吧展》與《我感到有點煩的小事展》雙展同步登台。展覽細膩描繪日常中那些微妙又幽默的時刻,讓人不時會心一笑。(圖片提供:明日製作所,攝影:鏡好映像)
2023年在東京原宿藝廊展出的「人也太好了吧展」,迅速成為社群平台上的熱門話題。(圖片提供:entaku)
2023年在東京原宿藝廊展出的「人也太好了吧展」,迅速成為社群平台上的熱門話題。(圖片提供:entaku)
(圖片提供:entaku)
(圖片提供:entaku)

展覽體現人類的多種情感

人也太好了吧展的特色之一,就是在社群媒體上擴散得非常快。明円卓認為,社群平台其實是人類情感的綜合展示,這個展正體現了人類的多種情感,像是有趣、人也太好了吧、甚至令人感動或想哭這些要素。「我們覺得這人真是好人的這一種情感,是超越了年齡與性別,所以我們在策劃展覽時,也特別考慮到不要去限制觀眾的族群或對象,這樣的情感也能夠更廣泛地傳遞出去。」正因如此,人也太好了吧展此次在亞洲的巡展,來到了上海、首爾、台北等海外城市,他們想確認這般的「好人情感」是否能跨越國界、與當地的人們產生共鳴?

人也太好了吧展在社群媒體上擴散得非常快,迅速引起話題。(圖片提供:明日製作所,攝影:鏡好映像)
人也太好了吧展在社群媒體上擴散得非常快,迅速引起話題。(圖片提供:明日製作所,攝影:鏡好映像)
本次展覽共展出約200件作品,包含文字、插畫、照片與實物等形式。(圖片提供:明日製作所,攝影:鏡好映像)
本次展覽共展出約200件作品,包含文字、插畫、照片與實物等形式。(圖片提供:明日製作所,攝影:鏡好映像)
「人也太好了吧展」、「我感到有點煩的小事展」先前曾至韓國首爾展出。(圖片提供:entaku)
「人也太好了吧展」、「我感到有點煩的小事展」先前曾至韓國首爾展出。(圖片提供:entaku)
(圖片提供:entaku)
首爾展場(圖片提供:entaku)

根據當地文化融入在地元素

人也太好了吧展約有8成與日本展覽相同,另外會根據當地文化來重新製作本土化的內容,這次也與台灣的「明日製作所」團隊一起發想點子,加入更多台灣觀眾能共感的在地元素。像是「把Ubike車籃垃圾拿去丟的人」、「不會佔用體育課的國文老師」、「台北車站的轉乘」⋯⋯,讓人們看了能會心一笑。開展當週便來到台北展場的明円卓觀察到,日本人會覺得是好人的人,在台灣也產生了很大的共鳴,這也讓他更加確信「好人情感」能超越國界與語言的隔閡。

人也太好了吧展約有8成與日本展覽相同,另外會根據當地文化來重新製作本土化的內容,這次也加入更多台灣觀眾能共感的在地元素。(圖片提供:明日製作所,攝影:鏡好映像)
人也太好了吧展約有8成與日本展覽相同,另外會根據當地文化來重新製作本土化的內容,這次也加入更多台灣觀眾能共感的在地元素。(圖片提供:明日製作所,攝影:鏡好映像)
(圖片提供:明日製作所,攝影:鏡好映像)
台北展場一隅(圖片提供:明日製作所,攝影:鏡好映像)

與記憶中的「好人」重逢

明円卓分享,人會被觸動、心動的瞬間,其實埋藏在記憶之中。他們只是把大家心裡早就有的記憶以展覽表達出來。因此,每次人也太好了吧展的介紹都會寫到這是「與記憶中的『好人』重逢」的展覽。「我們希望透過這個展覽,讓大家發覺原來身邊有這麼多好人,也從中發現自己其實也是個好人。」他補充,展覽一開始是在社群平台上爆紅,吸引很多年輕人來看展,後來因為各種媒體取材,現在有許多不同年齡段的人參與。「我們準備展覽時,有考慮到大人、年輕人的視角,雖然不一定每個年齡層都可以直接共情到所有內容,但如果他們站在長輩或年輕人的角度去想,也能產生情感的連結。」

(圖片提供:明日製作所,攝影:鏡好映像)
台北展場一隅(圖片提供:明日製作所,攝影:鏡好映像)
台北展場一隅(圖片提供:明日製作所,攝影:鏡好映像)
台北展場一隅(圖片提供:明日製作所,攝影:鏡好映像)

以作品展現「好人」與「有點煩」的瞬間

而展覽中的作品,以文字、插畫、照片、實物表現「好人」與「有點煩」的瞬間,幽默捕捉生活中的日常。明円卓說明,比較抽象的情境會以文字記錄,較為具體的則會以照片、插畫來呈現,比如拍攝「好人」時,會思考對方可能的表情、服裝等細節,塑造出讓人們很有共鳴的立體場景。但難道靈感都不會枯竭嗎?他笑說,「我們覺得『好人』的點子是無窮盡的,因為世界上有無限的好人。」他進一步分享,其實團隊在會議時,有一本隱藏絕招的小冊子,裡面列出了各式場景、人物、天氣、事件等,方便大家從不同角度發想點子。

展覽中的作品,比較抽象的情境會以文字記錄,較為具體的則會以照片、插畫來呈現。(攝影:Adela Cheng)
展覽中的作品,比較抽象的情境會以文字記錄,較為具體的則會以照片、插畫來呈現。(攝影:Adela Cheng)
展覽作品以幽默且溫暖的視角捕捉生活中「人也太好了吧!」的瞬間。(攝影:Adela Cheng)
展覽作品以幽默且溫暖的視角捕捉生活中「人也太好了吧!」的瞬間。(攝影:Adela Cheng)

另外有趣的是,展覽中還設計了互動式橋段,讓人們一秒化身「好人」或體驗「有點煩」的瞬間,這樣的設計也讓觀眾更想與他人分享,使展覽自然地在社群間擴散出去。也因此,比起說是觀賞型,他們更會形容自己是體驗型的展覽。

展覽中還設計了互動式橋段,讓人們一秒化身「好人」或體驗「有點煩」的瞬間。(圖片提供:明日製作所,攝影:鏡好映像)
展覽中還設計了互動式橋段,讓人們一秒化身「好人」或體驗「有點煩」的瞬間。(圖片提供:明日製作所,攝影:鏡好映像)

期許未來推出更多台灣本土題材

這次在台灣的展覽反應相當熱烈,開展首日便大排長龍,讓明円卓相當訝異。他希望未來還能繼續在台灣展出,比如將日本現在也很受歡迎的「そういうことじゃないんだよ展(暫譯:才不是那樣呢展)」帶來台灣,同時也想推出更多融合台灣本土題材的點子。「我們一直覺得,『只有我們才懂』的作品主題是最有趣的,這也是我們每次在做在地化作品特別重視的部分。當你仔細看展覽時,也會發現只有當地的人才懂得的『好人』與『有點煩』的瞬間。」

日本人氣展覽「人也太好了吧展」、「我感到有點煩的小事展」,在台灣同樣掀起熱烈迴響。(圖片提供:明日製作所,攝影:鏡好映像)
日本人氣展覽「人也太好了吧展」、「我感到有點煩的小事展」,在台灣同樣掀起熱烈迴響。(圖片提供:明日製作所,攝影:鏡好映像)

⭣日本現在也很受歡迎的「そういうことじゃないんだよ展(暫譯:才不是那樣呢展)」

(下圖中對話框中文意思為:明明沒有回我Line,為什麼還可以發社群貼文呢?)

明円卓透露,entaku(円卓)在日文中是「圓桌」的意思,希望大家能圍坐在圓桌,一起創造出新點子。最後,他笑著說,未來如果能將這張圓桌搬來台灣,那就太好了!

entaku創意總監明円卓希望未來還能繼續在台灣展出,也想推出更多融合台灣本土題材的點子。(圖片提供:明日製作所,攝影:鏡好映像)
entaku創意總監明円卓希望未來還能繼續在台灣展出,也想推出更多融合台灣本土題材的點子。(圖片提供:明日製作所,攝影:鏡好映像)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日本全家「哭哭貼紙」再進化!麵包、肉類、魚類、蛋糕新插畫素材上線,以情感設計減少食物浪費

日本全家「哭哭貼紙」再進化!麵包、肉類、魚類、蛋糕新插畫素材上線,以情感設計減少食物浪費

日本全家便利商店推出的「哭哭貼紙(涙目シール)」搭配「請救救我(たすけてください)」字樣,吸引消費者購買即期品,進一步解決食物浪費問題。而除了原本的飯糰版本,全家又新增麵包、肉類、魚類、蛋糕4種插畫,讓更多的日本商店與企業無償使用!

台灣人應該對於超商的「友善時光」、「i珍食」貼紙不陌生,在日本,便利商店同樣有降價貼紙,期盼藉此減少剩食問題。日本全家的永續發展目標(SDGs)之一,是在2030年前將食物浪費較2018年減少5成,不過,由於便利商店24小時營業,加上為了滿足顧客的便利性,庫存管理難度高,導致食品浪費問題難以完全消除。而日本全家在2021年7月推出的折扣貼紙雖然有效,但仍有些客人會因購買打折品而感到不好意思。

日本全家「哭哭貼紙」的計畫目的,是希望透過在降價貼紙上,不僅標示降價金額,還加上「能打動顧客內心的訊息」,與顧客一同減少食物浪費。(圖片來源:株式会社ファミリーマート)
日本全家「哭哭貼紙」的計畫目的,是希望透過在降價貼紙上,不僅標示降價金額,還加上「能打動顧客內心的訊息」,與顧客一同減少食物浪費。(圖片來源:株式会社ファミリーマート)
除了現有的設計外,日本全家在今年10月新增了麵包、肉類、魚類、蛋糕4種插畫。(圖片來源:株式会社ファミリーマート)
除了現有的設計外,日本全家在今年10月新增了麵包、肉類、魚類、蛋糕4種插畫。(圖片來源:株式会社ファミリーマート)

哭哭臉貼紙可以減少食物浪費?

2024年10月,日本全家在東京、神奈川部分門市展開為期4週的實驗,針對即將到期的飯糰、便當貼上降價的「哭哭貼紙」。貼紙上有個帶有淚眼汪汪表情的飯糰角色,搭配「請救救我」的文字,以情感化設計向顧客宣傳商品即將到期的訊息,藉此觀察這樣的設計是否會影響降價商品的銷售狀況。而實驗結果證明,哭哭貼紙讓降價商品的購買率提高了5個百分點,若將此設計推廣到日本全國門市,預計每年可減少門市約3,000噸的食物浪費。

日本全家預期,當顧客購買商品時,看到訊息和角色的表情,會聯想到食物浪費的問題。如此一來,可以期待顧客能更偏向選擇降價商品。(圖片來源:株式会社ファミリーマート)
日本全家預期,當顧客購買商品時,看到訊息和角色的表情,會聯想到食物浪費的問題。如此一來,可以期待顧客能更偏向選擇降價商品。(圖片來源:株式会社ファミリーマート)

以情感設計促進購買意願

另外,2025年4月,日本全家在東京的10家門市進行了成效檢驗,結果顯示購買率提升了4個百分點,部分門市甚至上升超過10個百分點(比較期間為2025年4月~9月與前一年同月相比)。顧客也反映「以前覺得買降價商品有點不好意思,但如果想成是在幫忙的話,就可以坦然購買」,顯示情感設計確實促進了購買意願。

日本全家也收到了顧客的好評,例如:「淚眼汪汪的插畫讓人忍不住想幫忙,所以就拿了」、「因為關注食物浪費問題,所以贊同並購買了」。(圖片來源:株式会社ファミリーマート)
日本全家也收到了顧客的好評,例如:「淚眼汪汪的插畫讓人忍不住想幫忙,所以就拿了」、「因為關注食物浪費問題,所以贊同並購買了」。(圖片來源:株式会社ファミリーマート)

結合經濟誘因與情感訴求

而哭哭貼紙的發想又是從何而來?「The Breakthrough Company GO」創意總監砥川直大在受訪影片中分享,如果消費者是為了省錢而購買折扣品,那麼這塊貼紙的空間是不是可以有更有意義的用法?這也是他們想重新設計貼紙的出發點。也就是說,「折扣」只是提供了經濟上的誘因,雖然這的確能減少食物浪費,但它並沒有回應人們「想要減少食物浪費」的心情。既然如此,乾脆透過貼紙直接對顧客說:「請為了減少食物浪費而買下它」,不是更好嗎?

相信「人性本善」創造顧客共鳴

經過多次方案測試,像是搭配「Please Rescue」、「希望被吃掉」、「馬上就要被丟掉了」、「要吃就選我」等文字,後來團隊便選定了帶有日本Emoji特色的哭哭臉,加上「請救救我」的訊息。團隊也相信「人性本善」,只要給予顧客適當的提示,人們便會願意採取善行,「幫助」這些即期食品。尤其在日本擁有1萬6千家門市的全家,本身就是最大的媒體,而商品上的貼紙則是影響顧客行為的絕佳媒介。這樣的設計,也為減少食物浪費的對策帶來了嶄新的視角。

日本全家透過一個小小的貼紙,進一步解決食品浪費問題。(圖片來源:株式会社ファミリーマート)
日本全家透過一個小小的貼紙,進一步解決食品浪費問題。(圖片來源:株式会社ファミリーマート)

哭哭貼紙免費插畫素材上線

為了將哭哭貼紙減少食物浪費的成效,擴展到整個社會,日本全家近日宣布,在2025年10月起無償提供「哭哭設計」。除了原有的設計之外,更新增了麵包、肉類、魚類、蛋糕4種插畫素材,歡迎所有販售食品的業者免費下載使用,一同減少食物浪費。(編註:哭哭貼紙僅限日本國內使用,有興趣者可點此查看相關資訊

目前,日本全家也與東京都目黑區合作,將「哭哭貼紙」應用於區公所員工餐廳、麵包店與糕餅店等場所,期盼與消費者、地方社區及整個社會攜手,創造一個沒有食物浪費的未來。

日本全家歡迎在日本販售食品的業者,都可以免費使用這個淚眼汪汪角色的插畫,用於販售即將到期的商品。(圖片來源:株式会社ファミリーマート)
日本全家歡迎在日本販售食品的業者,都可以免費使用這個淚眼汪汪角色的插畫,用於販售即將到期的商品。(圖片來源:株式会社ファミリーマート)
使用範例(圖片來源:株式会社ファミリ
使用範例(圖片來源:株式会社ファミリーマート)
哭哭貼紙插畫素材可於日本全家官網下載(圖片來源:株式会社ファミリ
哭哭貼紙插畫素材可於日本全家官網下載(圖片來源:株式会社ファミリーマート)

資料來源|株式会社ファミリーマート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