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年度設計盛事!第一座高山博物館、嘻哈樂主題區 2018臺灣文博會「從身體創造」華山館五大展區亮點

藝文界的年度盛事登場!繼去年於華山文創園區打造「我們在文化裡爆炸」主題展館大獲好評後,身為策展團隊格式設計當家負責人的「格子」王耀邦,今年二度接下華山概念館總策展人重任,然而要如何讓去年深受感動的人們今年再次重拾那份觸動,從硬體到軟體規劃,視覺到主題設定,以及該邀請哪些創作人齊來共襄盛舉,著實考驗著他

 

企圖打破過往博覽會的單純交易調性,在2018臺灣文博會上更能嗅出這樣的氛圍,今年以「從身體創造Body Knowledge」為題,透過特定空間和條件的設定,打造出一場具有思考性的展覽。在今年策展主軸中,從近年社會上對於設計探討的主旋律「設計如何改善生活」,更進一步的思考「在文化思考路徑中尋找設計創作的可能」,而「身體」這個重要議題,成為貫串全場域的重要宣言。

 

展覽從身體的自我性出發,回到人類基本感官的本質尋找創造力的線索,藉由展區中包覆性的展覽議題,探討從「本體感受」(proprioception),一種內在的感覺能力出發,反芻出對於原創、美學與文化的重新理解。本體感受提供了身體內裡的「知識」,透過進入身體 / 自然 、身體 / 視覺、身體 / 節奏 、身體 / 工藝、身體 / 時尚、身體 / 社會等展覽佈局,讓體驗文化回歸官能性的經驗。身體是產生原創能力的重要渠道,在歷經過緊張、探索、好奇的過程後,開啟感官,才有機會窺視尋常事物中隱藏的真理。

 

在此次華山概念館展區中,一共有「一座高山博物館」、「身體視文化」、「手造工藝」、「嘻哈囝」和「時尚的日常」等五個主題展覽場域,分別藉由不同的新視角與觀點,重新反思這些生活議題,窺探那些藏在細節中的微渺美好。

 

一座高山博物館 Body Knowing|山岳與文明,重新思考的起點

協同策展人|詹偉雄

 

台灣分佈超過275座海拔三千公尺以上的山岳,密集程度可謂世界之冠,然而,大多數人對於台灣高山與自然的想像卻接近扁平,為此策展人王耀邦與社會觀察家詹偉雄策劃,拋開純然科普與地形學的表現形式,打造一座帶領民眾探索身體與知性的博物館。

 

2018年華山文化概念館裡,則首度出現台灣第一座高山博物館,當穿入瀰漫著如同雪煙般的走廊空間後,微亮的暖黃燈光照耀著一排排被木箱材質溫柔包圍的山系展覽資料,整個展區既神聖又讓人感到無比靜謐。現場除有以台灣雪山東雞攀爬過程的主軸脈絡紀錄外,還有體感坡、40公尺大投影或VR實境眼鏡等裝置,讓大家看見臺灣珍貴自然景象的同時,也重新思考山與文明、身體與創造。

 

身體視文化 Body Imaging|前進一座山,用身體設計

協同策展人|方序中

 

視覺語言是這個世代的溝通重點,展區透過文字與圖像所組成的視覺,由設計師將「身體感受」轉化為海報圖面。海報設計猶如社會上的共通語言,在我們迎接未知之前,它就是提供想像的重要風向球。此企劃將邀集平面設計師、攝影師、藝術家,以具體的身體經驗切入設計,聚焦出文博年度主題的思想性視覺。並挑戰傳統的海報觀看方式,凝聚空間尺度藉以提高專注性,傳遞本次主題Body Knowledge的重要意涵,也傳遞創意之於社會的美好想像。

 

策展人方序中聯合小子、Sydney Sie、李君慈、陳青琳、黃家賢、彭冠傑、3cm林永政共八位平面設計師與影像創作者,在攀爬上合歡山後,所帶來的一系列海報創作,展區中刻意顛覆傳統平面設計的展出空間,想看設計師們的精彩作品,得先彎腰進入如保護罩的方形黑框空間,彷彿隔絕外在紛擾,能夠細細地品嚐設計師所想傳遞的箇中道理。

 

手造工藝 Body making

協同策展人|徐景亭

 

由東海醫院設計工作室徐景亭設計師為策展人,以手造工藝區、技術應用區及匠師實際展演等重現人與工藝、人與材料及工藝與時間的互動關係,透過工藝進程了解匠師心意與挑戰。另外,松菸展區同樣延續此概念,嚴選12家臺灣優良工藝品廠家共同展出,想了解與近距離接觸臺灣精湛工藝的朋友別錯過。

 

嘻哈囝 TAIWAN HIP HOP KIDS|衝撞現狀的嘻哈勢力

總統籌|張逸聖(迪拉胖)

 

從地下次文化到如今的顯學音樂,嘻哈勢力早已不可忽視,今年臺灣文博會特地將嘻哈音樂獨立出來做展覽,盼望藉由不同時代的年輕人用說唱的方式或抒情或批判,勾勒出屬於這個社會的好與壞。展區協同顏社音樂創辦人張逸聖共同策劃,入場後會先經過一場重低頻裝置的聽覺洗禮,而後是一系列關於饒舌歌手的影像、音樂、紀錄片、歌詞文本、私藏物件等內容。

 

主展區後方也有一道介紹「臺灣嘻哈專輯一百選」的牆面,引領觀者認識臺灣自90年代起建構與累積的饒舌音樂文化能量。除了顏色音樂外,展區還包括人人有功練、本色音樂、混血兒娛樂等新舊吸哈饒舌歌手廠牌,對喜愛音樂的朋友來說,這裡無疑是文博會有史以來最棒的音樂舞池。

 

時尚的日常 Body Defining|攪動設計的庶民文化

協同策展人|齊振涵

 

時尚並不單只能發表於伸展台上,也可以很日常的展現文化態度,「時尚的日常」展區共邀集十個臺灣時尚品牌設計師,為十個職業別工作者設計服裝,Shao Yen-漁民、iF&n-茶藝師、Just in case-紋身穿洞師、Envol Avec Ning-服裝樣品師、fu yue甫月-理髮師、oqliq-清潔人員、chiehms-保姆、wisdom-快遞員、OVK LAB-雕塑家、PRAXES-麵包師傅。每位設計師分別設計三套服飾:第一套是職人制服、第二套是從職人元素延伸設計出2018最新一紀的概念服、第三套則是將設計師原本2018春夏S/S系列與職人概念做一個MIX。

 

展區入口會有許多垂降的白襯衫組成的裝置,藉此呼應「如何界定職業別」的藝術性意念,並看這些時尚好手如何以當代美學與拿手剪裁再次定義日常角色,讓工作者的身體勞作結合更適宜的服裝機能與線條美。

 

今年展會計有23國、559個單位參與,會內展出內容涵蓋文化概念、設計品牌及圖像授權3大主軸,這次在華山1914文創園區首次全區策展,期待透過深度策展的方式引領國民反思,以對話方式開啟想像與討論文化的空間;此外,2018文博會更首次邀請各領域10位專家名人,規劃出10條主題式文化路徑,再搭配13個縣市政府響應推出的深度體驗路徑,邀請全臺民眾共同走透透,體驗臺灣最具特色的文化觀光。

 

Info | 2018臺灣文博會 從身體創造

 

地點:華山1914文創園區-文化概念

時間:4/18-4/22 10:00~20:00開放一般民眾免費入場※ 東2館延展至4/29

 

地點:松山文創園區-設計品牌、花博公園爭艷館-圖像授權

時間:4/18~4/21 10:00~18:00、4/22 10:00~17:00 

 

via 臺灣文博會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從《鬼地方》到《社頭三姐妹》,專訪作家陳思宏——最好是活成一隻(健康的)鬼

從《鬼地方》到《社頭三姐妹》,專訪作家陳思宏——最好是活成一隻(健康的)鬼

自從《鬼地方》2019年出版,隔年賣出英文版權、入選《紐約時報》書單、至今陸續被翻譯成13國語言,陳思宏持續以近乎每年15萬字的節奏說故事。這次帶來長篇小說新作《社頭三姊妹》,他捎來什麼訊息?寫作和生活都在遠方和鄉土之間往返,心境此刻又走到哪裡?

陳思宏穿著花襯衫來。

這次為了新作,回台一個月出頭,每天都要簽書、受訪或演講,他在臉書貼文哭哭,「這次帶回來的,都穿過了啦!哎喲。」不知從何時起,或許是呼應他筆下世界的繽紛,又或是符合在台上發光時的幽默能量,人們開始期待看見他一次次披著不重樣的鮮豔花色出場。

他倒也欣然接受。陳思宏是雙魚座,不曾測過MBTI,但只要見過他的人都知道,要E能量,他絕對給好給滿。5月初的台北場新書發表會,近百讀者塞滿松菸誠品,問答踴躍,面對每個提問,他除了一五一十回答,還都忍不住隨口掏出至少一則趣事附贈。

(攝影:KRIS KANG)
(攝影:KRIS KANG)

站遠了看,總以為作家和他動不動就能高八度的聲腔一樣瘋,坐下來聊,才知道其實他的日常毫不脫序,被秩序填滿了在運轉。

他常近乎澄清地強調,「我真的是很無聊的人喔!」並且他喜歡。

在柏林,每天5點24分的鬧鐘(單純因為整點會更無聊),不用伸展,一杯咖啡就能進入狀態,一路寫作到中午,煮飯、午覺。從不拖稿,最怕遲到。盡可能每天上一堂運動團課,出國也總會找尋當地的健身房,「讓身體在一個生動活潑的狀態。」說著並非刻意為健美或保養,只是從小就嗜睡又好動,但是更深層的是,他清楚,「一個健康而穩定的人,才可以開心地寫不、健、康的事。」

遠方的召喚

陳思宏已寫作20多年,出版8本小說,3本散文。近年的《鬼地方》寫甩不掉的原鄉「鬼魂」、《佛羅里達變形記》是青春的崩毀、《樓上的好人》有女性視角望出去的傷痕與心結、《第六十七隻穿山甲》談父權的擠壓——本本形狀花式綻放,但都不離家庭與性別,惡意和逃離,傷痕及療癒。

最新作《社頭三姊妹》,與寫家鄉永靖的《鬼地方》、員林的《樓上的好人》,合稱「彰化三部曲」,故事同樣發生在一點也不純樸的小地方。這回的主角是來自乩童世家的三姊妹,還有羊駝、戴勝,以及瘋子、沒瘋但瘋狂的「正常」人們⋯⋯,在連續的5天上演一場喧嘩鬧劇。這是陳思宏第一次嘗試黑色喜劇,過程比預想的順利,奔放行文間藏不住寫者的過癮。

(圖片提供:鏡文學)
(圖片提供:鏡文學)

荒謬一直是他寫作的美學,甚至是追求的目標。為什麼呢?「因為我們來自一個不允許我們荒謬的體系啊!要四四方方,規規矩矩,成為一個乖巧的人,在我們台灣文化裡是太重要的事情。」

陳思宏也是這樣長大。直到當年拿到人生第一筆文學獎獎金,想著要揮霍,要去遠方,剛好同學送來一張唱片,樂團來自德國。抵達的當晚,柏林就大方迎客,他被帶入陌生人家的party,欣賞頂樓一整片綠油油的(當時尚未合法的)大麻田;往後還會在地鐵上遇見全裸男子牽著有穿衣服的狗狗,但整節車廂的柏林人沒有多看一眼⋯⋯。荒謬事蹟數不完,柏林的瘋狂衝擊人心,陳思宏第一次懂,「你可以完全不在那個盒子裡,只要不干擾別人,都沒問題,可以很自在地活出自己的樣子。」

(攝影:KRIS KANG)
(攝影:KRIS KANG)

不想再乖了的人受到召喚,2004年,他正式搬去柏林。以為來自島嶼中部小鎮的同志,終於搬進自由和迷幻?

又是抵達的第一晚。時差睡不著,陳思宏去散步,一大群放學芭蕾女伶的蓬蓬裙在他身旁聚合又四散,從台北總統大選喧鬧的街頭,瞬間走到歐洲極度冷靜的黑夜,「天啊,第一次感到這麼巨大又具體的寂寞。我好快樂。」來自有9個小孩的傳統農家、乖乖念書去到以為更寬廣的首都,城市好擠,朋友好多,人情好暖,從來沒有一個人的空間和時間。「可是我是一個寫作者,如果不寂寞、不孤獨,要怎麼寫作?」

這次《社頭三姊妹》的扉頁,摘錄來自法國作家 Paul Valéry 的文句,「我將這個萬物生機勃勃的封閉系統命名為:孤獨。」他寫熱鬧的故事,住熱鬧的城市,「但再怎麼瘋狂,喧鬧,大家要承認自己是孤獨的。」這也是作家真實的人生選擇。

從「我」出發,再縮小自己

從個人經歷談進小說作品,這件事在陳思宏身上並非禁忌。

他的寫作建立在真誠和體感,只會也只敢寫看過、聞過、吃過的東西,寫真的去過、混過的地方。好比,他常寫女性,「因為從小有8個女人(媽媽加7個姊姊)在管我,所以很多時候確實寫女人比寫男人要順手。」也常寫黏膩到逼人發瘋的炎夏,就是自己「要夠討厭才可以寫呀!」現在他絕不在夏天回台,鏡文學發書也都默契避掉這一檔期。

塑造角色時亦然,陳思宏筆下的人物繁多,但面貌從不模糊。每本小說都有一個專屬筆記本,用來做人物卡,布局角色輪廓,這是以前戲劇訓練要寫角色日記所留下的基本功。這次創造三姊妹時,她們分別用哪一牌的洗髮精、什麼顏色的床單、會去哪一間廟拜拜⋯⋯,他都想得清清楚楚,「有時是不必要的細,但我要跟這些人變熟——有點太熟了,才有辦法動筆,不然我會很虛。」

(攝影:KRIS KANG)
(攝影:KRIS KANG)

虛實緊密交織的寫作方式,尤其是在面對家鄉時,會不會有壓力?「沒有!」陳思宏穩穩搖頭,「我昨天才去社頭唯一的獨立書店簽書,來的讀者沒有一個知道這裡的存在,但是他們可能知道社頭最好吃的臭豆腐在哪裡。那,到底什麼叫做真正認識一個地方?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視野。」

擁有清晰的界限,也要多虧了柏林。它不只示範了不體面規整也不要緊,陳思宏也在異鄉從頭開始認識自己,「煮什麼吃不會殺死自己?什麼讓我憤怒,又讓我開心?」長達十多年的時間,寫作之外,他更翻譯、主持、演戲,打各種工,過程中服侍他人、遇過混蛋、被無禮對待,實際活一遍寫作象牙塔之外的人生百態。

於是現在的他不擺一點姿態,最常說的話是「我盡力配合!」形容辦活動是服務業,出場時,總是不忘周到謝過每個夥伴。即便5年來《鬼地方》的活動已講過800場,考慮到台下的人是第一次聽,他還是每次都將能量拉到上限,「我會想,人家阿妹都可以一直唱『三天三夜』了。」

雖然有戲劇底子,這些要不了陳思宏的命,但總是耗能的——他始終沒習慣被叫「老師」,拍形象照要化濃妝,幾次頂著粉底被讀者認出都讓他尷尬癌末期。身為作家,能不用一直露臉,在他眼中其實是一種特權,「我們還是要靠作品,」他手指書本,「還是要回到這個最基本的單位。」即便他早已習慣交稿當天就和無論多熟的角色們澈底道別,作品出版後就是身外之物、絕不重讀,陳思宏自認活到這個年紀,已經沒什麼害怕的,「但的確會怕對不起別人。」想到出版社要賣書、在國際上代表台灣作家的形象⋯⋯,「寫作之外的事沒有辦法控制,只能做一件事,就是全力以赴嘍!」

乍看表演慾十足,原來每次「文學明星」的閃亮出場,都實則是把「我」縮到最小後的展演。 

(攝影:KRIS KANG)
(攝影:KRIS KANG)

亂七八糟的花

陳思宏的筆下世界,塞滿各種魔幻和脫序。然而,《社頭三姊妹》出版後,其中鄉公所再再拼錯英文的情節,巧妙對應近日的雙北時事;還在納悶書中的社頭怎麼會有羊駝?不久 Threads 上也有人拍到,一隻羊駝在鳳山街頭閒晃點鬆餅。網友和新聞讚他是「先知」,但在小說家眼中,自己寫的根本是寫實主義,「現實人生是更荒謬的,很多時候小說家只是在提筆追趕。」人們總問他,是不是特別容易遇到荒謬事,「其實我覺得,只是因為我頻道打很開。歡迎各種人事物在我周遭出現——不讓故事接近,是保險的生活狀態,但身為創作者,這個頻道要打開。」

所以陳思宏喜歡慢,比起發問 ChatGPT 更常去圖書館,愛散步,最愛的車速是區間車,《社頭三姊妹》的倒數第二章就是在上面搖晃著寫完。搭車時,陳思宏總是在觀察,「以前都會被發現,現在我可以盡情看人類!每個人都把感官關掉,待在手機裡。」這次他設定「三姊妹」各有視覺、嗅覺、聽覺上的超能力,正是暗示大家,「這是我們都有的能力。」

三姊妹共同的,還有「痟」,對此作者給予的定義是:不符合父權期待,在體制裡盡力衝撞的。透過這本書,他想呼籲大家一起瘋。那他做過最痟的事又是什麼?「就是去柏林啊!我拋下了這邊的一切欸。」代價是,花了好大力氣改變穿著、抹去口音,如今到社頭田調,哪怕回到永靖踩著拖鞋幫姊姊買貢丸,他都會被當作外地人,「沒辦法,我的臉和氣都離開那裡了。」

(攝影:KRIS KANG)
(攝影:KRIS KANG)

好在,完成了彰化三部曲,他已完成寫作和生命中最大的誠實,「面對自己其實就是個鄉巴佬。」很多人說,現象級的《鬼地方》已是他的高峰,他看得從容,「那不就是爬完玉山了?最難寫的家人跟家鄉寫完了,最大的鬼也見過了。」

訪談隔週,陳思宏就要逃回德國的日常,緊接著飛去希臘小島度假,期待把自己曬成龍蝦,更迫不及待「回到是 nobody 的狀態。」脫離人群,褪去花襯衫——更精準地說,「平時也會穿,但就可以亂七八糟的花。」不過文學可還不願離開他。寫作者也甘願於這件最本份的事,已忍不住確認過海邊會有 wi-fi,要開始寫下一本從未嘗試過的愛情小說,結局已經躺好在腦海。

在6月底前往首爾書展再度閃耀登台之前,是他們絕對神聖的 me-time。

陳思宏

彰化縣永靖鄉八德巷出生,農家第九個孩子。住在柏林。輔仁大學英文系、國立臺灣大學戲劇 學研究所畢業。曾獲臺灣文學金典獎年度百萬大獎、文化部金鼎獎、林榮三文學獎小說獎首獎、九歌年度小說獎、讀墨年度人氣作家、金石堂十大影響力好書。出版小說《鬼地方》、《佛羅里達變形記》、《樓上的好人》、《第六十七隻穿山甲》、《指甲長花的世代》、《營火鬼道》、《態度》、《去過敏的三種方法》;散文《叛逆柏林》、《柏林繼續叛逆》、《第九個身體》。

文|李尤 攝影|KRIS KANG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La Vie 2025/6月號《2025大阪世博設計攻略》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台中絕美皮拉提斯場館「Joshua Pilates」:和身心靈對話,在都市中尋找內在寧靜

台中絕美皮拉提斯場館「Joshua Pilates」:和身心靈對話,在都市中尋找內在寧靜

台中最美的皮拉提斯教室開幕!充滿知性、優雅力量的「Joshua Pilates」引進全台最完整Balanced Body實木核心床,結合精緻的課程設計與專業指導,為學員帶來全面提升個人體態、生活質感與健康美學意識的新型態皮拉提斯體驗,並藉此尋找屬於自己的內在和諧與力量。

皮拉提斯結合「約書亞樹」療癒能量

Joshua Pilates創辦人Annie在美國學習皮拉提斯多年,深刻體會到這項運動對身心靈的調和作用。在一次加州旅行中,她與友人造訪了一處滿是約書亞樹(Joshua Tree)的地方,其外型獨特,彷彿手臂一般向外延展,如同暗夜中的燈塔,為人們指引方向。Annie被當地的寧靜氛圍與療癒能量深深觸動,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和諧平靜。

台中絕美皮拉提斯場館「Joshua Pilates」:和身心靈對話,在都市中尋找內在寧靜
Joshua Pilates一樓空間(圖片提供:Joshua Pilates)
台中絕美皮拉提斯場館「Joshua Pilates」:和身心靈對話,在都市中尋找內在寧靜
Joshua Pilates二樓空間(圖片提供:Joshua Pilates)

Annie相信,皮拉提斯是身體、思想和精神的完整協調。回到臺中後,面對都市的喧囂與快速節奏,他決心打造一處能讓身心靈回歸平衡的空間,於是與友人共同創立了Joshua Pilates,誠摯邀請大家用好玩的方式,找到生活的美好平衡。

台中絕美皮拉提斯場館「Joshua Pilates」:和身心靈對話,在都市中尋找內在寧靜
Annie決心打造一處能讓身心靈回歸平衡的空間,於是與友人共同創立了Joshua Pilates(圖片提供:Joshua Pilates)
台中絕美皮拉提斯場館「Joshua Pilates」:和身心靈對話,在都市中尋找內在寧靜
Joshua Pilates一樓空間(圖片提供:Joshua Pilates)

覺察身體狀態,內化為生活方式

皮拉提斯是一種訓練肌群力量的運動,透過動作指導與身體自主意識的引導,在每個動作中保持對身體的感知,逐漸讓身體回到自然、正確的位姿,避免因長期不良姿勢所引發的肌肉不平衡、緊張或痠痛。

台中絕美皮拉提斯場館「Joshua Pilates」:和身心靈對話,在都市中尋找內在寧靜
皮拉提斯透過動作指導與身體自主意識的引導,在每個動作中保持對身體的感知,逐漸讓身體回到自然、正確的位姿(圖片提供:Joshua Pilates)

Joshua Pilates堅信,真正的健康不僅是體能上的鍛鍊,更關乎心靈的平衡與力量。透過覺察自身身體狀態,逐步矯正姿勢,學員們將重新認識自己的身體,並將這樣的觀念與感受內化為日常生活習慣,讓身體自發性地保持最佳狀態。

台中絕美皮拉提斯場館「Joshua Pilates」:和身心靈對話,在都市中尋找內在寧靜
Joshua Pilates堅信,真正的健康不僅是體能上的鍛鍊,更關乎心靈的平衡與力量(圖片提供:Joshua Pilates)

重新定義「健康」,推廣身心靈深層連結

為了讓追求身心靈和諧的都市人享受質感與專業兼具的頂級訓練體驗,Joshua Pilates配備全台最多台的Balanced Body實木器械,可供團體課程學員同時使用;私人教練空間也配備全系列器械,包含少見的Springboard壁掛彈簧板,以及專為團課打造的塔架設備,提供學員更豐富且多元的課程選擇。

台中絕美皮拉提斯場館「Joshua Pilates」:和身心靈對話,在都市中尋找內在寧靜
Joshua Pilates配備全台最多台的Balanced Body實木器械,可供團體課程學員同時使用(圖片提供:Joshua Pilates)
台中絕美皮拉提斯場館「Joshua Pilates」:和身心靈對話,在都市中尋找內在寧靜
一般教室少見的Springboard壁掛彈簧板(圖片提供:Joshua Pilates)

Joshua Pilates期望以知性、優雅且充滿力量的品牌精神,帶來全面提升個人體態、生活質感與健康美學意識的新型態皮拉提斯體驗,為現代人重新定義「健康」,推廣以自主健康為核心的運動理念,讓身體、思想與心靈達到真正的連結,進而建立全方位的健康意識,並打造積極推廣健康意識的在地社群。

台中絕美皮拉提斯場館「Joshua Pilates」:和身心靈對話,在都市中尋找內在寧靜
Joshua Pilates二樓教室空間(圖片提供:Joshua Pilates)

Joshua Pilates

地址|台中市南屯區河南路四段188號
官網|www.joshuapilates.com
Instagram|@joshuapilates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