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飾北齋、日本代謝派建築、1095組手工木偶!揭開《犬之島》充滿浮世繪風格的定格動畫製作秘辛

以寵物貓狗為主題的影視作品不下少數,溫馨、搞笑甚至是復仇風格應有盡有,不過與其找來上百隻狗兒同台飆戲(想看狗狗齊奔跑的朋友推薦看零特效電影《忠犬追殺令》),對以獨特置中美學著稱的美國鬼才導演魏斯安德森(Wes Anderson)來說,用純手工不走視覺特效的拍攝手法,拍出一部藝術與娛樂風格兼具的停格動畫電影,大概是最符合他腦中所架構出近未來世界的方式了吧!

 

對美學十分講究,甚至可說是有些強迫症的魏斯安德森,其作品中色彩搶眼、絢麗讓人過目不忘的場景,讓觀賞他的電影就像是在翻玩萬花筒般,總是有著出奇的驚喜,隨著9年前那驚艷眾人的定格動畫電影《超級狐狸先生》(Fantastic Mr. Fox)後,他再度帶來以未來日本為故事背景的《犬之島》(Isle of Dogs),在有了前一次的經驗後,這回《犬之島》裡所描述的場面與製作也更為龐大,像是為了如實表現故事主人翁小林中的喜怒哀樂情緒,在純手工雕刻的前提下,前後共製作了多達30款不同的面部表情,著實耗工。

 

《犬之島》作為自己第二部定格動畫作品,魏斯安德森同樣用動物視角,並以人類最好的朋友-狗作為主角,用滿溢黑色幽默的表現方式緩緩道出這部宛若暗黑童話的奇幻故事。故事描述20年後的日本,12歲少年小林中受貪腐巨崎市市長小林的監護。依循行政命令,巨崎市所有犬類寵物都得流放到一片巨大的垃圾場,小林中便獨自駕著螺旋輕型機啟程,飛到垃圾島去尋找他最忠心的小狗——斑點(Spot)。在一群剛認識的狗狗雜牌軍協助下,展開一趟將決定整個巨崎市未來命運的驚人旅程。

 

 

故事致敬名導黑澤明

反烏托邦的劇情搭配上處處是細節的電影場景,《犬之島》就像是一件製作精良的高級訂製時裝,在每個角落都能見著足以令人驚呼地巧思。不過一位美式風格導演是如何構築出一部濃厚日式風格的電影,則有兩個關鍵因素-名島黑澤明與浮世繪藝術。端就故事情節來看,《犬之島》內容深受敘事傳奇黑澤明以及定格動畫歷史的影響,魏斯安德森表示從電影劇本開始就如黑澤明一樣,由一組編劇團隊共同在編劇室裡從無到有,發想出鉅細靡遺的故事情節,內容更受到黑澤明的《酩酊天使》、《野良犬》、《天國與地獄》以及《惡漢甜夢》等這些以真實的犯罪與貪腐內容所啟發,他盼望透過真摯而富人性的小狗角色,帶出現代世界中深藏的黑暗面。

 

充滿浮世繪藝術風的垃圾島

而另一個幫助《犬之島》的重要關鍵元素則是來自19世紀江戶時期的木版畫大師-歌川廣重與葛飾北齋,兩位浮世繪大師的畫作,無論是顏色、線條、構圖都深深影響著本片美術架構。兩人的浮世繪作品捕捉了自然景觀、遠行之旅、花卉、動物、藝妓、歌舞伎演員等各式主題,在籌備拍片的四年間,魏斯安德森便蒐集了大量木版畫作品圖片,負責分鏡腳本的工作人員也在倫敦的V&A博物館中蒐羅大量藏品的資料,在這樣的耳濡目染下,日本民俗繪法風格逐漸浮現在充滿手作質感的定格動畫中。

 

影片中最能體現浮世繪風格的則是狗兒們被流放的垃圾島,由好幾個群島體連在一塊的垃圾島,每個區域都各自有特色,有的是堆滿生鏽的車體,有的則是閃著白光的紙類垃圾,貧脊氛圍和充滿未來感的巨崎市對比甚距,「它有點像是後工業時代下的日本。1950年代後工業時期的日本掀起了一陣混凝土建築的建設熱潮,但不久後工業產物過剩,逐漸無人問津,這構成了垃圾島的背景。」動畫總監Paul Harrod說道。當然,電影中這些廢棄物確實也是真實存在的「有機垃圾」,舉凡家裡常見的塑膠、金屬、紙碎等,通通在美術團隊努力打造下,成了具「藝術美」的垃圾島。

 

 

在巨崎市看見日本代謝派建築風格

有別於荒廢的垃圾島萎靡破敗,高樓大廈林立的巨崎市,則同時有著日本傳統文化和未來主義風格,特別是日本「代謝派」普立茲克建築獎大師丹下健三的建築風格,每幢房屋都能在相同架購下重組、再生,如生物般有代謝功能的有機建築。

 

雖然時間軸定在20年後的日本,但Paul Harrod強調「這並非是從我們的時空往後推20年,它比較像是在1963年時地日本,試著去想像20年後城市的樣貌。」。因此,除了有象徵未來的代謝派感建物,坐落於巨崎市中心位置,也為重要場景的小林市長宅邸,則是借鑒了美國傳奇建築大師法蘭克洛伊萊特(Frank Lloyd)在1923年所設計的東京帝國酒店,「雖然有著傳統日式建築風格屋頂是取用江戶時期的設計,但結構本身是磚石結構,而非木質結構。」,巧妙融合傳統日式和20世紀現代主義風格。

 

 

 

驚人的製作數字解密

有了明確的動畫風格後,接著要執行的則是最難的定格拍攝部分,有先前製作《超級狐狸先生》的經驗,魏斯安德森很清楚自己接下來將需要無比耐心、精湛手藝,並且精確掌握工作流程。該片製作為期兩年半,動員超過670名團隊成員,當中包含動畫偶部門中超過70位人員,以及動畫部門也有38位人員,透過14萬4千幀照片連結創造出擬真的動作。即使動員人力龐大,但一天最多也只能拍出幾秒的電影畫面。而片中出現的生魚片壽司料理畫面,短短45秒的鏡頭,卻拍攝了長達8個月之久。

 

 

至於片中栩栩如生的人物角色,在堅持不使用特效下,團隊手工製作了多達1097組動畫木偶,包括約莫500隻狗和500個人類。每個角色都有五種尺寸:超大型、大型、中型、小型、超小型。每一主要或「主角」的動畫偶製作,則皆要耗費16週時間製作,而為了更真實傳達出狗狗們的習性及動作,戲偶團隊找來許多小狗,在工作室裡觀察這些牠們,同時也讓現場氣氛在狗兒們的陪伴下更加愉悅及真實。另一個浩大的工程就在於場景的製作,《犬之島》創造了240組、44個吸睛的舞台場景,從漆紅色的市立體育場,到單色的實驗室,再到垃圾島和島上的空中垃圾軌道車所在的灰白廢墟等,即使只有出現短短幾秒的場景,完全都不得馬虎。

 

 

照片提供:福斯影業

延伸閱讀

RECOMMEND

走進電影公園 感受耳目一新的視覺感觀

位於西門後街的臺北市電影主題公園是一個24小時充滿活力的青年活動聚集地,除了是西門町商店街裡一處重要的公園綠地外,場域中央的「Showcase都市藝術方塊」周末假日則是周遭鄰里及年輕學子聚集的露天電影院。這裡匯聚著潮流街舞派對、跑酷空間互動、滑板體驗、塗鴉創作及街頭風潮,是臺北市後街文化重要的孕育之地。

潮流匯聚的西區

1930年代起,時髦的銀幕娛樂傳入臺北,西區成為重要的電影娛樂區。6070年代的西門町是臺北市電影院匯聚之地,而鄰近臺北市電影主題公園的武昌街可以說是臺北電影院密度最高的一條街,街道兩旁匯聚了多家電影院,樂聲、豪華、日新、獅子林、國王、皇后等戲院,都設在此。從留存的過往影像中,可以看到穿著時髦的年輕人擠滿臺北西區街道景象。然而隨著商區的轉移和民眾觀賞電影的習慣改變,電影街也隨之沒落,取而代之的是青年後街文化。

地表下文史背景的發掘與再保護

如此的景象,很難想像在後街文化如此盛行的公園地表下埋藏著1934年日治時期設立的「臺灣瓦斯株式會社」。公園內的高聳煙囪正訴說著這片土地上的歷史故事,臺灣瓦斯株式會社是日治時期位於臺北市的瓦斯公司,從事燃料瓦斯的製造、供給和販售,於1910年由日本在臺事業家秋山義一等人設立,主要供應臺北城內外的機關和居民。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材料及修繕費用驟增,營運困難。爾後歷經經營不易被收購,改為官方經營;新光集團收購後改名為「大台北區瓦斯公司」;又因不敵天然氣競爭,長期閒置。

隨著時間的推移,2005年當時已停用的大台北區瓦斯公司,經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規劃設計,將既有舊時煤氣公司之歷史遺構予以保存,並結合西門町特有之電影文化與青少年活動特色,打造成臺北市第一個以電影為主題的休憩綠地。爾後於2009年轉由「台北市文化基金會西門紅樓」接管。

全新視覺宣告邁向全齡共享的電影主題公園

15年前臺北多元藝術空間青少年發展促進會當時受邀進駐電影主題公園,創辦人鄭子靖回憶起當時的想像「如果在西門町有個公園裡面可以有很多跳舞的人、很多的塗鴉,假日的時候會有家長帶小朋友來這裡野餐那多好。 」歷經15年經營後,電影主題公園於2024年開始進行一連串的”RENEW”,期望透過視覺與硬體更新,為公園「溫古知新」的文化深度帶來更多的新氣象。

首先是全新主視覺,運用現下流行的抽象符號,將公園內的都市藝術方塊與煤氣煙囪虛實空間疊合,並導入明亮色彩以詮釋電影主題公園所帶來的活力、動態與自由的元素,帶來耳目一新的青春活力感。

臺北電影主題公園

其次是進行公園中央處「Showcase 都市藝術方塊」的修整與主題特展,一方面處理展示空間硬體因時間產生的時代痕跡,同時將地表下曾經在這個場域發生過的歷史過往呈現 於觀眾面前,提供前來電影主題公園的民眾有更舒適更安全的參觀體驗。

臺北電影主題公園

Showcase都市藝術方塊」被視為一座大型的裝置藝術,將其定位為公園的視覺焦點,並邀請熟悉後街文化的社團法人臺灣多元藝術空間青年發展聯合會以「公園的24小時」為題進行創作,讓「Showcase都市藝術方塊」 的形象年輕化,符合周邊鄰里街頭風格透出的感覺,也回應青年聚集場域的活力感。

臺北電影主題公園
臺北電影主題公園

而展覽主題「逐格現影:走進電影公園」則呼應公園內歷史地景的保存,梳理了臺灣瓦斯株式會社的過往,並藉由回顧西門町輝煌的電影娛樂,說明電影主題公園周邊區域與青年潮流文化的密切關係。此外,也對周遭鄰里進行訪談,走進展間你可以聽到有關於西門町電影街的起源、電影街的興起與進程、公園與鄰里店家、宮廟的相互相關等等,藉由聲音述說電影主題公園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相互串聯。

臺北電影主題公園
臺北電影主題公園
臺北電影主題公園

邀請民眾走進主題公園   體驗後街文化匯聚新樣貌

臺北市電影主題公園所乘載的能量不單只是電影本身,青年的潮流文化正是當下臺北市電影主題公園夜間與周末的生命力來源。台北市文化基金會西門紅樓接管「臺北市電影主題公園」15年來舉辦了「街頭放聲」、「戶外電影院」、「公共藝術展覽」等活動,提供塗鴉、原創音樂等青少年文化一個創作及表演的舞台,也醞釀出本區的青年後街文化特色。

現在的電影主題公園成為珍貴的城市綠地,透過後街文化推廣和電影放送,持續與周邊鄰里拉近關係,成為全齡共享的電影主題公園,誠如in89豪華影城執行長蔡政宏訪談時提到「電影公園是一個讓遊逛西門町的人,可以歇腳休息片刻的地方,在西門町很難找到有這樣的地方。」此次的展覽邀請民眾走進RENEW後的電影主題公園  ,感受在地文化與耳目一新的視覺感觀!

臺北電影主題公園

《霍爾的移動城堡》重返大銀幕!宮﨑駿經典之作,獨家電影紀念票卡同步登場

《霍爾的移動城堡》重返大銀幕!宮﨑駿經典之作,獨家電影紀念票卡同步登場

日本動畫大師宮﨑駿所執導的經典鉅作《霍爾的移動城堡》今(2024)年屆滿20週年,台灣獨家發行片商甲上娛樂宣布定檔於8月22日在台上映。另外,片商也與Pinkoi合作推出《霍爾的移動城堡》全球獨家雙人電影套票。

《霍爾的移動城堡》上映20週年

《霍爾的移動城堡》電影描述18歲少女蘇菲在父親遺留下來的帽子店工作,有天平淡的生活出現改變,不僅在街上遇到帶著她飛上天的神祕魔法師霍爾,還遭荒野女巫下咒,瞬間變成90歲的老婆婆。變老的蘇菲迫於無奈遠走他鄉,卻誤打誤撞住進霍爾的移動城堡,與霍爾相處的過程中漸漸尋回自我的價值,勇敢活出生命的意義。

日本動畫大師宮﨑駿經典不敗鉅作《霍爾的移動城堡》即將重返大銀幕。(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日本動畫大師宮﨑駿經典不敗鉅作《霍爾的移動城堡》即將重返大銀幕。(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木村拓哉配音靈魂人物霍爾

其中,有著百變美男造型、迷人嗓音和強大魔法的霍爾,由木村拓哉配音加持,透過18歲少女蘇菲一夕之間變90歲老婆婆的奇幻冒險情節,傳遞著勇敢活出自己喜歡的樣子,並珍惜眼前幸福的真締。電影在日本上映時狂賣196億日圓,全球席捲近80億台幣驚人票房,僅次於《神隱少女》成為全世界最賣座的吉卜力電影亞軍,並榮獲第7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長片提名,國際知名影評網站「爛番茄」觀眾滿意度高達93%,20年來口碑居高不下,不少觀眾直呼每一次觀賞都會從中獲得新的感受、解讀與感動、治癒。

有著百變美男造型、迷人嗓音和強大魔法的霍爾,由木村拓哉配音加持。(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有著百變美男造型、迷人嗓音和強大魔法的霍爾,由木村拓哉配音加持。(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與《蒼鷺與少年》暗藏巧妙連結

事實上,身為宮﨑駿粉絲的木村拓哉,當年毛遂自薦,表示兩個女兒非常喜愛吉卜力動畫,家裡的《龍貓》DVD已反覆看到刮傷、需要再買一張的程度。宮﨑駿和鈴木敏夫得知木村拓哉非常擅長表現男人的不拘小節,與霍爾的人設不謀而合,因而雀屏中選。正式配音時,木村開口第一句就讓宮﨑駿心服口服地說「就是這樣」,更令人驚豔的是,木村竟然不需要劇本,因為他已經將全部台詞都背下來了,展現身為演員的專業氣場。

有趣的是,後來《蒼鷺與少年》在挑選配音人選時,第一個定下的人選就是木村拓哉;而經吉卜力工作室製作總監鈴木敏夫證實,魔法師霍爾與這《蒼鷺與少年》男主角真人的父親勝一兩個角色其實是同一人,這項人物設定彩蛋也令不少吉卜力迷津津樂道。

《霍爾的移動城堡》片中靈魂人物霍爾由木村拓哉擔綱配音。(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霍爾的移動城堡》片中靈魂人物霍爾由木村拓哉擔綱配音。(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霍爾的移動城堡》× Pinkoi雙人電影套票

另外,為慶祝《霍爾的移動城堡》上映20週年,片商和Pinkoi合作推出全球獨家雙人電影套票,只要購買電影票就贈「限量復古書卡2張」「限量透明書籤3張」,紀念票卡場景特別精選女主角蘇菲與霍爾的心動時刻經典畫面,8月5日前購買復古書卡款再加贈早鳥禮,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霍爾的移動城堡》復古書卡收藏雙人電影套票(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霍爾的移動城堡》復古書卡收藏雙人電影套票(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霍爾的移動城堡》透明書籤雙人電影套票(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霍爾的移動城堡》透明書籤雙人電影套票(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資料提供|甲上娛樂
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