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水的千百種滋味──侍水師的水之鑑別術

文 陳岱華 

圖片提供 郭駿、吳侑諭、Aki Yamanaka

 

充滿泡泡的氣泡水,近年已成為全球飲品界的新寵,在炎熱天氣中喝下幾口,肯定能消去不少暑氣。無論是純水還是氣泡水,選擇皆相當多元,但要如何挑選好水?就讓專業的侍水師來分享其中的祕訣。

 

健康意識抬頭,相較於添加其他物質的飲品,人們開始選擇大量攝取無糖、無熱量的水,也因此促成瓶裝水的熱銷,據美國市場研究機構Zion Market Research的調查,全球瓶裝水將於2020年達到2,800億美金的市場規模,未來也將取代碳酸飲料成為第一大飲料品類。而近年深受大眾歡迎的氣泡水,因為有著碳酸飲料的口感、卻沒有任何糖分,根據AC尼爾森市場研究調查,在美國自2013年起,連續三年也呈現每年15%以上的大幅成長速度,顯見水已成為飲料市場中重要的飲品項目。

 

近年餐飲界興起的職業─侍水師,便是在飲水風潮下興起的專業,他們憑藉著敏銳的味覺,能細膩分辨水中的礦物質以及品飲風味,進而成為餐飲業的顧問,除了替餐廳設計水單,也能為餐點、茶、酒進行配水,讓餐飲中的飲水品質大大升級。

 

好的水,如同好的香水

來自香港的侍水師郭駿, 曾遠赴知名的德國啤酒釀造學院Doemens Academy取得侍水師認證。成為侍水師後,他總是會被問起「什麼是好水?」郭駿認為,好水如同好的香水,與味道、口感有關,「你喜歡這款水的口感,其他人不一定覺得好。最重要是找到自己喜歡喝的,那就是好水。」以侍水師的專業來說,要達到好水的最低標準,必須要是未經任何處理的天然水。

 

一般水的種類包含蒸餾水、礦物質水、自來水、天然水(地面和地底的水)、氣泡水(分為人工氣泡和天然氣泡)等五大類,而影響飲水口感的首要因素,就是水中的礦物質。當礦物質含量較多時,可以感覺到粗糙、厚重的口感,反之,則會有截然不同的柔滑、輕盈口感。其次影響口感的因素是溫度,一般舌頭在低溫的情況下會稍微麻痺,所以品水的過程,一定要讓水保持在常溫狀態,才可以喝出水的全部特質。

 

把水喝成專業

隨著餐飲業對於水的重視日益增加,全球也出現侍水師的認證課程,郭駿表示,國際上具有代表性的認證主要在歐洲,分別為德國的Doemens Academy和義大利的礦泉水品水協會A.D.A.M(Associazione Degustatori Acque Minerali),「德國和義大利是礦泉水消耗量數一數二的兩個國家,同時對礦泉水的種類和功效,也有相當深入的研究,因此對水的選擇相對也更加豐富。」

 

郭駿認為,義大利的品水課程,除了教授基本的礦泉水知識和品水技巧外,如同其「美食之國」的稱號,課程中也十分注重礦泉水和美食的搭配。而德國的品水課程則較為全面,不僅注重礦泉水來源、礦物質營養學、品水表達方式和用詞、瓶子材質對水質的影響,還有與茶、咖啡、酒的搭配,甚至涵蓋銷售技巧的討論。而擁有侍水師認證後,可以在飲料公司、啤酒廠或餐飲相關場所任職。「全球很多知名飲料公司會推出自家品牌的礦泉水或飲用水,他們也會聘用通過認證的侍水師為水的味道和口感把關,透過他們的專業,對品牌的行銷或推廣也有加乘幫助。」郭駿表示。

 

簡易品水小步驟

 

Step 1.大口喝水

喝水的時候不妨喝大口一點,讓水充滿口腔並讓它停留2∼3秒,吞下後若喉嚨有乾澀的感覺,很有可能是喝到品質不佳的水。

 

Step 2.感受味道

可用舌頭感受那一口水究竟留下什麼味道,除了礦物味之外,好的水不會殘留餘味,更不會因處理不慎,而在運輸過程中滲入塑膠味。

 

Step 3.喜歡的水,就是好水

最後如果這款水有令你想要再喝第二口的感覺,那就算是好水。

 

專訪侍水師 郭駿

擔任侍水師之前,您原本的職業是什麼?這樣的經驗對後來擔任侍水師,有什麼影響?

 

在考取侍水師證照之前,我是在一家五星級娛樂渡假村負責安排國內外藝人整體住宿、行程、保鑣等工作。那時我發現很多知名藝人會喝特定品牌的水,加上也有很多人開始注意飲用水的品質,於是我決定走出舒適圈,遠赴德國考取侍水師證照,這給了我很大的信心,於是決定開始往侍水師的方向發展。

 

為何選擇在德國Doemens Academy 參加侍水師培訓、取得認證?課程內容有哪些方向?

 

Doemens Academy是一家啤酒釀造學院,已有123年歷史。當地法律對

釀造啤酒有非常嚴謹的規範,像是只能使用4種最基本的原生材料:水、啤酒花、酵母和麥芽,其中水的比例就佔90%,對於啤酒的品質具有決定性的影響,於是Doemens Academy的侍水師認證課程也應運而生。課程共9天,包含感官訓練、小組討論和實地考察,通過4個筆試和2個面試後,方能取得認證。

 

課程中我們主要學習如何判斷清水裡面的甘甜,這取決於水裡面的礦物質、pH酸鹼值,以及與雜質量有關的TDS(Total Dissolved Solids,溶解於液體中的物質濃度)。另外,還有學員們非常期待的品水時間,那時我們每天都會喝20∼30種來自全球不同地區的礦泉水,並且要逐一區分它們的味道和礦物質結構。最困難的部分就是氣泡水,因為大家必須屏除氣泡的干擾,精準分辨裡頭的礦物質含量。

 

一般品水活動包含哪些項目?

品水活動時間短的一小時,長的可以到三小時。看活動內容所搭配的餐飲,而有不同的步驟調整。一般我會準備4∼5款水,一邊喝一邊進行講解,內容包含品水步驟、水杯材質、味道、水的類別、礦物質,到最後配搭餐飲的部份。

 

氣泡水和水的差別只有在氣泡嗎?是否有其它的不同之處?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必須先解釋一下氣泡水的類別。氣泡水其實細分三種:第一種是全天然氣泡水,就是泉水裡面已經含有氣泡,但這種泉水已經十分罕見。第二種是半天然的氣泡水,就是將天然的礦泉水以人工方式打入氣泡。第三種是全人工氣泡水,主要是將蒸餾水或礦物質水以人工打氣,很多市面上有味道的氣泡水大多屬於此一類型。

 

天然氣泡水因為有碳酸的關係,在流經岩層吸收礦物質的過程,會比一般水吸收來得更多,所以天然氣泡礦泉水的礦物質含量一般會比較高,口感也會偏重。

 

該用怎麼樣的水沖泡咖啡、茶,才能更加突顯飲用風味呢?

在沖泡咖啡和茶時,水只是襯托風味的配角,所以一定要選礦物質含量低的水,特別是要注意鈉含量不可過高,否則飲品就會轉而偏鹹。再來就是鈣和鎂,因為這兩種是主要突顯味道的礦物質,需要適量斟酌,以我個人經驗來說TDS值介乎40到100左右是最理想的。當然其它礦物質如碳酸氫鹽和pH酸鹼值也都會影響口感和味道,但影響風味的關鍵還是鈣和鎂。

 

可以跟我們分享水和餐點的搭配,有什麼秘訣嗎?

選對的水,在餐點的搭配上絕對有畫龍點睛的效果,當然這也關乎個人喜好。味道較重的食物配上高礦物質含量的水,味道偏淡則是配上低礦物質含量的水,這是屬於我個人的搭配小撇步。吃到紅肉類主菜的時候,不妨來一杯高礦物質含量的氣泡水,因為水裡面的礦物質,不僅能和肉的味道互相輝映,氣泡更能幫助清理味蕾,減輕油膩感,為第二口或下一道菜做好準備。其它的部分,能夠按照個人喜好逐步摸索。切記,品水就和其它活動一樣,最重要的還是享受過程,希望大家可以慢慢探索品水的樂趣。

 

亞洲侍水師出列

日本首席侍水師

山中亞希(Aki Yamanaka)過去在義大利就學,並於知名的礦泉水品水協會A.D.A.M取得侍水師認證,成為日本第一位取得證照的侍水師。有鑑於水深深影響著生活的各個層面,山中亞希在東京成立日本第一間培訓侍水師的學院AQUADEMIA,並擔任院長,開設課程包含傳授基礎水知識的Aqua Advisers課程,以及培訓專業侍水師的Aqua Maestros認證課程。目前在日本已有將近700位侍水師出自這個學院。另外,她還成立品水店面AQUA Store,舉辦各種講座、品水活動和擔任企業顧問,提供水的相關知識與資訊。山中亞希表示,擁有侍水師認證可於餐飲業擔任廚師、侍酒師和顧問等,也有助於從事礦泉水、淨水器、飲水機品牌的行銷工作。另外,也可以將專業應用於醫院、美容等注重衛生、健康的產業。「目前也有很多棒球、短跑和游泳等運動員,甚至是模特兒,也會前來AQUADEMIA學習水的專業知識。」顯見水專業在日本已有多元應用的趨勢。

 

台灣新科侍水師

目前任教於開平餐飲學校的夏豪均與吳侑諭,於去年參與德國侍水師協會的課程培訓後,獲得國際侍水師認證,成為台灣唯二的侍水師。吳侑諭(左圖)認為,目前國際餐飲界討論的話題,已從如何吃得好,轉變為如何提升餐飲的精緻度,例如餐廳音樂、礦泉水如何影響味覺等。有鑑於水是當前餐飲文化中重要的一環,於是她特地前往德國參與德國侍水師協會與DoemensAcademy合作的認證課程,右圖即為前往水品牌公司,了解水的來源。時常被問及如何挑好水,吳侑諭認為除了個人喜歡的口感之外,因每個人身體所缺乏的元素不同,「選擇身體需要的水就是好水。」目前除了在學校任教,吳侑諭也擔任餐飲企業的水顧問,並與提供各種水的平台Water Selection合作,未來開平餐飲學校也預計在明年與德國侍水師協會合作,開設侍水師認證課程,想要擁有此專業的一般民眾都可以參加。

 

【完整內容請見《LaVie》2018年6月號】

 

主講:PiliWu-Design負責人 吳孝儒 x 台灣土產搖滾樂團 拍謝少年

時間:2018/6/20(三) 19:30-21:00 (19:00開放進場)

地點:青鳥書店

參加方式:線上報名後,憑La Vie 6月號雜誌即可入場

報名點此:https://goo.gl/eLAtj1

 

 

律師?魚販?職人書寫下的人性與魅力!專訪《八尺門的辯護人》作者暨導演唐福睿、《偽魚販指南》作者林楷倫

律師?魚販?職人書寫下的人性與魅力!專訪《八尺門的辯護人》作者暨導演唐福睿、《偽魚販指南》作者林楷倫

2019年,林楷倫擦乾賣魚的手開始寫作,2020年即拿下各大文學獎,並出版了蔚為討論的《偽魚販指南》;曾執業5年的律師唐福睿創作與執導電影《童話.世界》後今年以《八尺門的辯護人》一舉拿下各大文學獎,並拍成備受歡迎的同名電視影集。當魚販與律師都成為文壇炙手可熱的新星,既專業又「不務正業」的職人書寫能帶給我們什麼樣的視角與魅力?

1 (1)
唐福睿(左)與林楷倫(右)為近年文壇備受矚目的新星,其創作分別拿下各大文學獎。 (攝影:林科呈)

清晨人聲鼎沸的魚市流動著人情與黑話、法律高牆背後的人性與脆弱——我們得以擁有截然不同的視角與內幕,讓既定印象與眼界被層層打開,跨越所謂階級與主流非主流的隔閡,都虧了近年職人書寫風潮,讓陽光照進各行各業陰暗中炯炯有神的眼眸。

11
(攝影:林科呈)

當拿過各大文學獎、斜槓魚販與作家身份的林楷倫,以及擁有律師、編劇、作家與導演身份的唐福睿聚在一塊,初次見面卻從市區暢談到漁港,話匣子停不下來,《偽魚販指南》與《八尺門的辯護人》有個巧妙的交集是漁港,有漁港的地方有人群與聚落、市集與買賣,有人的地方便有人情與紛爭,他們講職業、寫人性、聊生活,職業如此不同,生活與感受卻沒有什麼不同,都是作家同理與認識這個世界的方式而已。

2 (1)
唐福睿先是學編劇才試著寫小說,他認為編劇思維對寫小說幫助很大。 (攝影:林科呈)

Q:不是每個創作者都願意寫自己的故事,為什麼你們願意、選擇這個題材?

唐福睿:雖然說《八尺門的辯護人》裡面有很多自己的經驗,比如說處理法律案件的經驗,或者是在司法圈看到、聽到的一些人事物,但是我覺得那和我自己是有一點距離的,雖然寫這些東西會有自己的感受、情緒放在裡面,但比較不像是對讀者揭露特定自己的東西,所以我覺得我跟楷倫不大一樣。我是先確定自己想要講什麼,私心覺得要挑戰一下法律人的聖盃——死刑,所以死刑決定後接下來都是找資料慢慢累積,像是跟原住民、移工、漁工有關的情節,其實都是慢慢透過閱讀資料然後才把它湊到一起,所以不是一開始就要寫這個,全部都是這麼巧,都可以排在一起。

7 (1)
唐福睿執導《八尺門的辯護人》時的工作過程。 (圖片提供:鏡文學)

林楷倫:其實在《偽魚販指南》之前,我也是在保持一種距離。最主要就是要跟讀者講一件事情——你想像的魚販不是這樣子喔!大家都會覺得魚販要嘛是底層階級或怎樣,但不管怎樣實際上都跟你想的有點不一樣。我現在測試下來,很異男的都會愛第一篇章,然後第二篇章其實是寫給女性的,寫到了一些愛情、心理測驗。

唐福睿:心機很重。我跟你講,我唯一看兩次的就是那篇,完了,我內心住了一個小女孩。

林楷倫:跟我一樣。然後,第三篇章就是非常純文學、傳統文學的脈絡。其實很簡單,第一件事情我就是要介紹魚販這個職業,但與很多職人書寫最大的不同在於,我沒有帶很大的批判寫,因為身為漁販我真的不懂我對這個世界能有什麼不滿,或是有什麼我必須要去抗爭,身為一個社會系的人我居然想不出這件事,那就不要寫了,就去介紹一個人的生活世界,這很重要。所以第二個就是介紹魚販這種特殊工作時間下的日常生活,例如我每天睡午覺,但是睡午覺的時候可以幹嘛?可以曬曬魚乾。然後第三部分就回到我自己本人身上,只有這一塊是在很完整地揭露一些髒的東西,但那也還好。

唐福睿:但你不會覺得說有些過於私人然後會傷害到身邊的人?

林楷倫:我寫的時候本來就打算要跟以前傷害過我的人講我的內心在想什麼,有些人會顧忌,但我覺得他傷害你的時候也沒有隱忍啊。其實就是很簡單的在職業上讓大眾能夠同理,這個職業跟其他職業沒有什麼大差別,像「尿尿樹」其實就像公司的茶水間,大家會在那邊聊天、交換情報。這本書做到一個簡單的小任務,就是讓大家覺得原來魚販這個職業的生活也跟我滿像的。

4 (1)
(攝影:林科呈)

Q:書寫上是否有需要小心處理的議題,或擔心同業有意見的情況?

唐福睿:寫《八尺門》的過程沒有害怕過,會有很大的壓力沒錯,但若我能夠好好做調查、好好地對待這裡面的人物,我不覺得會有什麼問題。所有裡面發生的事情都是有原型的,當然我已經去識別化了,姑且不要說它是一個創作者倫理,其實更是在保護你自己的故事,因為如果有爭議的話,故事與討論就會失焦,當初想要傳達的東西大家甚至都忘記了。不害怕同業會有聲音是因為事情都是確實發生過的,只是我把它轉化,所以假如真的是很司法圈的人,他們看完《八尺門》會知道這是哪個事件。另外一個不用擔心的原因是因為即使素材都有原型,我使用的也都是公開的資料、新聞事件,不會特定去挖掘某個人的祕密。

5 (1)
(圖片提供:鏡文學)

林楷倫:而且業內通常都是會專注在細節,其實不太會在意劇情被怎麼寫,他會說你這裡好像搞錯了。像我寫魚也是會很緊張,例如這個魚段對不對,但是有人來挑戰,我就會跟他互相嗆聲。而且,以年紀來講,我很常會被挑錯,在你那圈子算是阿弟仔,對不對?

唐福睿:已經算是中階了,中生代。

林楷倫:像我在這個圈子,你知道嗎,我現在還是阿弟仔,因為都已經老化了、沒有新的人了,所以永遠最年輕的就是我這一輩。所以我會常被挑戰:你到底懂不懂?但我第一件事情是裝傻,我看你要說什麼然後再嗆爆你。本來就是你對自己的職業能了解多少就講多少話,所以就會在面對職業細節的時候特別注重。

6 (1)
林楷倫以不帶批判的文筆書寫,目的就是要讓大家了解魚販這個職業,進而產生共鳴。(攝影:賴小路)

Q:以自身職業出發的作品如何和大眾產生共鳴?

林楷倫:找出大家共有的想法就好了,例如魚販這個職業的辛苦,就把疲憊寫得很準確,像是當人累到一個極限,臉就會開始反潮紅、開始興奮,然後就會超級累。像這樣把身體的感覺寫得清楚、一天的行程是怎樣,他就會非常理解這個工作。

10 (1)
林楷倫表示在魚販這個圈子他還是阿弟仔,因為年紀所以常被挑戰懂不懂魚、甚至被讀者質疑,「但本來就是你對職業能了解多少就講多少話,所以對職業細節會特別注重。」 (攝影:賴小路)

唐福睿:我覺得作品當然要有一些職業的細節,但你要講這個人物絕對不能夠脫離他的生活。譬如說,我們知道公設辯護人的職業是做什麼的,但你要跟這個人感同身受,還是必須要看著他遇到什麼困難、怎麼解決,透過這些事件、行動,觀眾才有辦法找到跟這個角色共鳴的切入點,例如我們都一樣鄙視權勢、討厭權力,讓角色更像個人。

林楷倫:因為職業跟生活是交融的,但交融的過程當中我們如何展現具體想要的職業感?所以不管我在寫散文或是小說,都會寫很多食物,他吃什麼其實就代表當下他是過著某種生活。又或是工作講的幹話跟回到家講的話完全不一樣,職業生活跟日常生活的區隔我覺得很有趣,會增加讀者的可信度。

9 (1)
唐福睿執導《八尺門的辯護人》時的工作過程。 (圖片提供:鏡文學)

Q:怎麼看待近年的職人文學風潮?

唐福睿:生命經驗對創作很重要,像是在美國法學院的制度為學士後的學位(想要進入法學院必須先擁有學士學位),這滿好理解的,因為法律不可能只處理一種問題,要處理醫療、工程⋯⋯,基本上隔行如隔山,其他東西都要從頭理解。所以我很能夠體會職人創作跟一般作者是非常不同的,看待世界的觀點也不一樣,現在要我寫一個不太思考法律的故事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法律不是黑白分明也不是三言兩語,這就是我看待世界的方式,基本上有各種不同觀點進來是好的。

林楷倫:雖然說職人,但部分台灣的職人創作是不被尊重的,就是那個職業本身就不被尊重,作者要怎樣去書寫變成很大的問題,因為如果面向的是銷售而不是職業被理解這件事情,寫起來就會變成很刻板印象或獵奇。獵奇是會勾起興趣,但這是最重要的事情嗎?應該不是吧。像是很多會寫職業很辛苦但不會說賺多少錢,這個職業就被誤導成階級很低。要不要來賣魚啊?月入很多喔,但這就是一個落差,應該要去面對這件事情。台灣不是把很多東西都當成專業,我們能做的就是讓它變成專業、去污名化。

3 (1)
唐福睿與林楷倫作品的巧妙交集便是漁港,兩人都擅長刻畫職業與人情下的生活。(攝影:林科呈)

Q:創作途中如何再次面對、整理自我?

唐福睿:書寫過程整理人物、情節的時候,我覺得是不斷提醒自己為什麼當初要寫這個故事。對我來說有一個很重要的情緒是憤怒,就是我覺得這東西應該要被講出來、要被改變。創作一個故事最一開始的憤怒是很重要的,就算有時候會迷失,過程中也會再度提醒你當初對什麼生氣。

林楷倫:寫作對我來講,會讓自己了解對這個世界的理解程度到哪裡,一方面是對自己能力的挑戰,但另外一方面其實是我們怎麼樣去學習在小說裡面同理別人。

12
從市區到漁港,唐福睿與林楷倫兩人初次見面即聊了4小時停不下來。(攝影:林科呈)

Profile/

林楷倫

1986年生,想像朋友寫作會的魚販、作家,交大研究所肄業,2020年開始在台灣文學界嶄露頭角。曾獲林榮三文學獎2020年短篇小說首獎、2021年三獎,時報文學獎2021年二獎、台北文學獎和台中文學獎等。2022年出版首部著作《偽魚販指南》。人生的愛片是周星馳跟李力持導演的《喜劇之王》,若自己能有張栢芝的泛淚眼珠那就太好了。

唐福睿

律師、編劇、作家與導演。首部編導作品《童話.世界》曾入圍多項台北電影獎獎項,個人長篇小說《八尺門的辯護人》於2021年獲第二屆「鏡文學百萬影視小說大獎」首獎,同年改編成同名電視影集,更一舉拿下2022年台灣文學獎蓓蕾獎、金鼎獎文學圖書獎、2023年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小說獎首獎。

文|馮興妍 攝影|林科呈、賴小路 圖片提供|林楷倫、鏡文學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La Vie 2023/12月號台灣創意力100《Human Identity》

延伸閱讀

RECOMMEND

什麼是台灣創意產業的重要能量?2023台灣創意力100評審點評

什麼是台灣創意產業的重要能量?2023台灣創意力100評審點評

2023台灣創意力100大獎共分為3階段評選,初選由La Vie編輯部提名,複選由評審投票選出各類別10大獲獎者,決選召開評審討論會,共同討論出首獎得主。本屆評審邀請到陽明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教授龔書章、臺灣美術基金會執行長林平、樹冠影響力投資執行長楊家彥、Bito創辦人暨創意總監劉耕名、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簡妙如,在建築、藝術、創投、設計、流行文化等背景下為評選帶入更全面的視野。

96dpi100_室內投影1920x1080_300

時間持續與規模擴張,成就社會實踐影響力

在社會實踐的討論有幾個重點:首先為「時間」,當然並非實踐時間愈長就等於愈好,但就影響力來說是重要依據;再來是該項社會實踐,是單純一個人或一個單位所從事,還是有辦法在地理上、文化上、社會上等層面達到規模的擴張;此外「階級考量」也被提及,入圍者皆有良善立意,但能否真正被大眾所觸及、抑或排除了某些可能性,都是該類目精神需要思考的。其中,Story Wear時尚感與國際性兼具、史汀實驗室把科普教育做到系統性、洋嘎以織品連結寮國與台灣,以及苑裡掀海風共同創辦人劉育育於2022年以素人之姿當選苑裡鎮鎮長,標的出團隊累積的力量也迎來更大的倡議力,均獲評審肯定。

96dpi洋嘎提供
洋嘎以織品連結寮國與台灣,並持續與藝術家共創。(圖片提供:洋嘎)

而「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為政府主導,是否還能稱為社會實踐亦被提出討論。最終入選在於該計畫希望用設計驅動教育系統變革,這是相當難的命題,因為設計很容易先解決表淺層的外觀,而多數校園改造案確實如此;但至今持續4屆的計畫從改善公共空間到教室、再進到教學,每年均有少數案例真的讓老師因為空間改造,而嘗試不同的教學方法。

96dpi02_機能環境|高雄光武國小x暁房子創意設計-設研院提供
高雄光武國小改造。(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首獎「目目非營利」獲評審一致肯定,楊家彥分析,眼動技術已問世一段時間,過去較少應用於重症身障者身上,他們多為意識清楚但無法表達,眼動科技等於為他們打開和外界溝通的窗,解決生活問題甚至能不放棄社會參與。他接著補充,目目非營利的商業模式值得關注,最初為科技公司「森思眼動」,開發眼動技術應用於廣告,後探索應用於漸凍人生活議題的過程中,發現需要整合社福領域資源,再成立「目目非營利」負責資源整合與推廣,讓科技公司退到後場做技術支持。林平也說,許多社會實踐會採完全非營利、相對脆弱的組織來進行,容易面臨持久的挑戰,但「目目非營利」的發展懂得適時轉型,從營利轉變為非營利的過程值得學習。

96dpi眼動課×心輔犬課程|心輔犬訓練師在講台前,問台下三位小學員:「今天陪你上課的狗老師叫什麼名字呢?」小朋友在眼動老師的輔助下透過雙眼選擇畫面中的「波堤」或「阿目」圖卡回答-目目非營利
目目非營利的「眼動課×心輔犬課程」,小朋友在眼動老師的輔助下透過雙眼選擇畫面中圖卡回答。(圖片提供:目目非營利)

場域與平台,都要有內核持續推動創意

綜觀創意場域的名單,劉耕名點出量體級別差異的問題,從公部門場館到創作者獨立經營,彼此資源與規模完全不同。對此龔書章提出,並非場域規模大就占足優勢,量體愈大的案子,就得克服愈大的商業機制與系統機制,反之小規模相對能貫徹理念,這些要素都得一同納入評選。林平則表示,既然類目為「創意」場域,就不僅只在外觀,必須要有能動內核,才能推動創意持續發生。

96dpi溫室展 - 1 - photo by 春室 , photography by 林祐任
春室Glass Studio + The POOL《溫室展》。( 攝影:林祐任)

因此首獎討論落在「恆成紙業」、「春室Glass Studio + The POOL」,兩者分別與紙業和玻璃產業連結又產生質變,做到品味、空間的重新定義。最後恆成紙業勝出在於,該場域即為辦公室,而非為了策展而另蓋新館,以「這是我的公司、我的行業,同時加了展場進來」的斜槓態度,創造出新時代的場域想像。簡妙如也補充,傳統企業轉型一直是當代課題,不過很多轉型會採「迎合」年輕人的形式,但像是恆成紙業和立方計劃空間共同舉辦的展演《聲波薩滿》,一方面接軌新世代群眾,一方面支持較前衛、具實驗性質的藝術創作,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色彩。

96dpi聲波蕯滿_恆成紙業提供
恆成紙業和立方計劃空間共同舉辦《聲波薩滿》。(圖片提供:恆成紙業)

創意平台獲獎者都有鮮明主題性,甚至建構出一個產業平台,像是ARTOGO之於線上觀展、嘻哈龍虎門之於嘻哈音樂等等。首獎則聚焦於「Giloo紀實影音」、「GagaOOLala」兩個影視平台,評審認可兩者在Netflix、Disney+等國際平台下,找出自己的發展方向,前者以紀錄片切入,後者主打LGBTQ+內容。最終首獎頒給Giloo,因其善用紀錄片的特性,跟緊社會議題策劃多檔線上線下策展,這樣「策展」的能力正是現今平台所需要的,「消費者其實需要被引領,這個引領的動作,才能夠讓平台逐漸深化與深刻。」林平表示。簡妙如說,紀錄片在影視類型上本就較為弱勢,Giloo成立紀錄片影音平台的方式,其實很有圖書館的功能,具有保護價值,且背後經營者之一為紀錄片文創組織「CNEX」創辦人蔣顯斌,本就在培育、資助紀錄片創作者,Giloo等於是階段性的變化與升級。但評審均肯定GagaOOLala的發展潛力與商機,因為酷兒議題將會愈來愈重要,這也是台灣很特別的影視題材,畢竟並非所有國家對此議題的態度都能如此開放。

96dpi2022_白晝之夜_夜夢電影院
Giloo紀實影音不只經營線上平台,也舉辦線下策展。(圖片提供:Giloo紀實影音)

類型差距極大,展會和品牌首獎熱烈討論

本屆也出現了雙首獎,創意展會由2023倫敦設計雙年展台灣館《Visible Shop 人人材料行》、2022 Mattauw大地藝術季《曾文溪的一千個名字》並列。龔書章讚許前者策展手法「聰明、一步到位」,以五金行為題讓在地與國際都有感;後者則是歷經3年田野調查,在研究團隊與在地社群的動員與扎根做到深入,且展期結束後仍有計畫持續發酵,甚至建立起「萬物會議」的概念,表態在推進世界前進的過程中人類不應自居萬物之首,林平說:「和觀光性質的大地藝術季不同,它真正做到了大地藝術季的概念。」這兩個展會也分別獲2023倫敦設計雙年展最佳設計獎、日本優良設計獎「GOOD DESIGN AWARD 2023」金獎,輕巧聰明遇上厚實扎根,完全不同類型難以比較,值得各自肯定。

96dpi倫敦設計展台灣館 偶然設計提供
2023倫敦設計展台灣館以五金行為概念。(圖片提供:偶然設計)

96dpi2022Mattauw大地藝術季_林韋言〈漫遊-曾文水庫洩洪〉-臺南市文化局、宜東文化提供
2022Mattauw大地藝術季,林韋言作品〈漫遊-曾文水庫洩洪〉。(圖片提供:臺南市文化局、宜東文化)

而疫情後展會也回歸實體,榜單上《夕陽小鎮 SUNSET TOWN》是唯一的線上展演,亦有評審提出「之後仍需要虛擬展會嗎?」的疑問。對此簡妙如解釋,中國因幅員廣大現今正積極發展線上演唱會,「現場固然無法取代,但線上的可能性在於突破地理侷限,兩者不衝突。」台灣音樂產業其實一直存在「自我受限於華語市場」的問題,但落日飛車主理的夕陽音樂對品牌的想像就是國際化,唱英語歌的他們擁有眾多海外聽眾,投入線上展演開發不全然因應疫情,背後是有策略與前瞻的思維。

96dpiStreet舞台-夕陽小鎮-夕陽音樂提供
《夕陽小鎮 SUNSET TOWN》將音樂展演結合遊戲體驗。(圖片提供:夕陽音樂)

創意品牌首獎則是「大慕影藝」與「薩泰爾娛樂」的激烈討論,薩泰爾娛樂率先投入台灣尚未興起的喜劇文化,成功做出品牌甚至形成商業模式,《炎上BURN》更締造出圈效應,以品牌面向審視實為全面,一度底定獲選首獎。但簡妙如指出大慕影藝「翻轉台灣影視產業既有型態」的價值,現今觀眾已因國際串流平台養成新的觀看節奏與美學品味,台劇需要新的導演與製作團隊,才能迎戰這樣的時代;從《我們與惡的距離》、《做工的人》到今年的《人選之人-造浪者》,題材雖然很「政治正確」,但一間公司的作品要能檔檔都達到市場與口碑實為不易,代表團隊的眼光準確與水準堅持。當「出圈」遇上「翻轉台灣影視產業」,評審再次討論後肯定後者對未來的影響力,將首獎頒予大慕影藝。

96dpi大慕影藝提供
大慕影藝2023年推出第三號作品《人選之人-造浪者》。(圖片提供:大慕影藝)

96dpi薩泰爾娛樂
薩泰爾娛樂的《炎上BURN》締造出圈效應。(圖片提供:薩泰爾娛樂)

無法被AI取代、技術升級的創作創新

在風格創意人物上,由於每個人的領域皆不一樣,評選落在近兩年較有突出表現者,最後在陳芯宜、張徐展間抉擇首獎。在國際能量上,陳芯宜達成了諸多成就,《無法離開的人》獲第79屆威尼斯影展沉浸式內容單元「最佳體驗大獎」、法國最大XR影展「新影像藝術節」主競賽單元「攝影特別提及獎」,今年也獲邀擔任威尼斯影展沉浸式內容競賽單元評審團主席。林平提及,「陳芯宜的作品題材具有相當程度的時代意義,但張徐展也擁有這個特質。」

96dpi希望影視行銷提供:《無法離開的人》劇照,許時豪拍攝時因劇情需要被吊起來
陳芯宜VR電影《無法離開的人》,許時豪拍攝時因劇情需要被吊起來。(圖片提供:希望影視行銷)

張徐展出身紙紮世家,翻轉紙紮為殯葬業服務的印象,再轉化為動畫的獨特質地,《熱帶複眼》不僅奪下第59屆金馬獎最佳動畫短片獎,國際獲獎紀錄也持續遞增中,包括韓國富川BIAF短片最大獎Grand Prize、薩格勒布國際動畫影展(Animafest Zagreb)評審特別推薦等等。劉耕名也給予肯定,「動畫產業的價值一直受到AI挑戰,但張徐展在做的事、作品裡的情感,是無法被取代的,把動畫拉到藝術層次,處理議題的角度非常特別。」就創新性與國際發展潛力而言,張徐展深受評審認可與期待而獲頒首獎。

96dpi《熱帶複眼》 單頻道錄像動畫、4K、彩色、有聲,2020 - 2022 ,16分鐘  《Compound Eyes of Tropical 》Single channel video, color, sound, Year 2020 - 2022 ,16 mins_ credit by ZHANGXUzhan_22
張徐展動畫作品《熱帶複眼》持續獲得國際大獎。(圖片提供:張徐展)

風格創意團隊則是本屆新增的類目,因La Vie編輯部在蒐集初選名單時,發現不同於過往創作者主打個人,愈來愈多創作者以團隊名義發表作品。劉耕名分析,MixCode在動態影像的表現、白輻射影像繳出諸多典禮視覺統籌案、Local Remote用新創公司邏輯經營設計公司,以及黑川互動媒體藝術、Blob Club分別在互動設計和裝幀設計上的功力等等,均值得肯定。

96dpiMixCode
MixCode在動態影像領域耕耘許久。(圖片提供:MixCode)

首獎由「ROSO 機器人建造實驗室」獲一致青睞出線,龔書章分析ROSO目前在做的事可以分為3類:首先研究機器手臂如何建造構造物;再來透過互動程式的開發,讓這些構造物彼此智慧連結,也就是建造過程不需人工,能做到完全機械手工;最後則是研究3D列印的材料。目前已經能把這些新技術與材料和產業結合,唯一在建築界的技術門檻是,這些3D列印材料無法作為建築結構,因此ROSO的作品目前多應用在裝置、內裝、舞台等等,「技術的升級是台灣設計產業很重要的能量,ROSO擁有獨特且能在台灣自行研發的技術,我會很期待之後更多創作者能以技術優勢進攻國際。」

96dpi圳廳-Roso機器人建造實驗室
ROSO機器人建造實驗室作品〈圳廳〉。(圖片提供:ROSO機器人建造實驗室)

文|張以潔 圖片提供|各單位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La Vie 2023 / 12月號雜誌2023台灣創意力100《Human Ident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