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密最有奧斯卡得獎運的品牌!看傳奇設計師如何以Armani訂製禮服奠定紅毯時尚

想贏得奧斯卡秘辛?套上Armani訂製禮服 傳奇設計師如何奠定好萊塢紅毯時尚

「當你不知道要穿什麼的時候,穿上Aramni就對了!」這是時尚圈廣為人知的一句名言,確實,締造超過40年時尚傳奇的義大利設計師Giorgio Armani,摩登流線又不失個人特色的設計風格,加上他本身源源不絕的活力,其掌管的旗下眾品牌無疑是好萊塢名流與造型師的紅毯首選,而套上Armani戰袍出征的影星們,得獎運似乎也特別好,像是今年以《茱蒂》(Judy)奪下奧斯卡影后的芮妮齊薇格(Renée Zellweger ),單肩不對稱白色亮片訂製禮服即是出自Armani Privé;無獨有偶,以《婚姻故事》(Marriage Story)拿下最佳女配角的蘿拉鄧恩(Laura Dern) ,粉色禮服配上流蘇裝飾同樣為Armani Privé 。

84155244_2525918150995971_7014950183960138408_n

83373207_2483072625342125_6796694340716013872_n

多年來屢次成為紅毯上最佳時尚品牌贏家的Armani先生,創業之初即將目光放遠到好萊塢,他無非是開創奧斯卡紅毯與頂尖名牌密切合作的先河,專研時尚歷史的學者Clare Sauro就表示在Armanic尚未投入紅毯事業前,奧斯卡的紅毯堪比荒蠻西部場景,各式奇裝異服應有盡有,絲毫沒有美與時尚感存在,為此曾任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服裝館館長Harold Koda則稱:「Armani專業化了整個紅毯生態,就時尚歷史觀點來說,他為女演員們精心策劃並創造了華麗耀眼的魅力。」。

armani-van-hollywood-2019-lede

當然,要成就如此輝煌的紅毯事業,不單單只靠Armani先生一人,儘管他曾在1978年替該屆影后黛安基頓(Diane Keaton)打理典禮造型,但談起與好萊塢紅毯的淵源則要一直至1988年,當時他聘請Wanda McDaniel出任品牌內專打理明星事務的職位,一個McDaniel過去從未耳聞的職缺,她形容「那時候設計師們從沒想過要將目標投至紅毯上,這正是當時奧斯卡紅毯上時尚始終不到位的原因。」,接下任務後她開始鎖定那些在紅毯上慘遭滑鐵盧或是獨具風格的明星做為合作目標,而最有名的例子即是茱蒂佛斯特(Jodie Foster)與蜜雪兒菲佛(Michelle Pfeiffer)。

▼ 歷屆奧斯卡影后黛安基頓(Diane Keaton ,1978)、潔西卡·坦迪 (Jessica Tandy ,1990)皆穿著Armani服裝領獎

cad1e54b2775fd4014be33e041c5ad86

dresses-of-oscar-winners-in-years-they-won-today-inline3-190222_2baa8259773733a4515fc668caf01313.fit-560w

在1989年以《控訴》(The Accused)奪下影后殊榮的茱蒂佛斯特,當時身上所穿的那件宛若高中畢業舞會的慘烈水藍緞面小洋裝,不僅讓她看來十分彆扭,更被媒體揶揄服裝是場「世紀災難」,而嗅到機會的Armani先生與Wanda McDaniel隨即向茱蒂發出邀約,要將隔年預計頒獎的茱蒂打造為時尚影星,果不其然,茱蒂隔年重返典禮紅毯時身穿的黑色訂製禮服,除貼近並符合她散發的中性特質外,更增添了幾分端莊時尚氣息,McDaniel也笑說「從那天起,茱蒂總會打給我們說『快告訴我要穿什麼?』」,雙方因這次合作建立起友好情誼。而在1992年獲頒第二座影后獎座的茱蒂,當時更是二度穿上Armani訂製西裝出席奧斯卡。

jodie_foster_oscars_today_170202_29ab742f029209e670a40dde78c98782.fit-560w

gettyimages-81713453-1558675874

1990年鋒芒正露的蜜雪兒菲佛,靠著《一曲相思情未了》(The Fabulous Baker Boys)首度角逐奧斯卡影后,在典禮前遍尋不著合適禮服的她,也接到了邀約合作電話,不過最初她只納悶說著「我想我可以自己打理服裝,我根本沒聽過Giorgio Armani這個人?」,好在她終究被說服並未做出錯誤的決定,因為身穿海軍藍連身禮服的她,不僅被評為最佳穿著,時尚媒體權威WWD更將她與穿著自己設計禮服的金貝辛格Kim Basinger大做比較,以「痛苦與狂喜」(The Agony and The Ecstasy)戲謔稱兩人天差地遠的時尚品味。

▼ 1990年奧斯卡紅毯上,金貝辛格與蜜雪兒菲佛的造型被媒體戲稱為「痛苦與狂喜」。
 


 

在2014年以《藍色茉莉》(Blue Jasmine)登頂封后的凱特布蘭琪(Cate Blanchett),以金色立體綴花禮服亮相,增添影后氣勢。

cate_blanchett_press_room_oscars

fugs-oscars-cate-blanchett-nocrop-w1800-h1330

2017年以《因為愛你》(Carol)角逐第二座影后獎座的凱特布蘭琪,同樣以一襲Armani Prive淺青綠立體綴花禮服豔冠群芳,更成功替Armani增加媒體曝光度。

02_img_885_590

身為長期與Armani合作無間對象的凱特布蘭琪,其身上所散發的優雅女王韻味,正是讓她受設計大師青睞的主因,Armani先生接受訪問時曾表示「凱特與生俱來的自然優雅氣質,並非一般人所擁有,在我的美學理念中,我對於美的定義即是這種渾然天成的優雅。」;至於凱特心中的Armani先生,她則如此描述「我從很久以前就很仰慕他,當我第一次真的與他相遇時,是在Armani Privé高訂秀的後台,我記得那似乎是Privé第一場秀,他讓我放下緊張情緒,並親自為我量身,他沒有讓其他人來做這件事,而是親力而為,在那一刻你真的會感覺自己是最重要的人,並讓我深感他是位慷慨又大方的人。」。

83977731_121056316106910_2155060842188505088_o

成功將時尚與紅毯文化串聯的Giorgio Armani,在設計紅毯禮服上並非全聽客戶使喚,他本身有幾個原則是外人絕對無法撼動的,品牌專家Mark Tungate就表示Armani先生對於那些要穿上自己品牌衣服的明星十分挑剔,「有個點會讓他大為光火,他非常厭惡明星總喜歡在正式定裝前,嘗試不同設計師的禮服,他表明『我的衣服無須試鏡』」,其實他和眾星與造型師們想得並無不同,要的都只是那所謂的「獨家」。Wanda McDaniel則表示許多品牌在見識到了Armani成功開啟紅毯事業後,皆紛紛跟上腳步要來搶拾這塊大餅,「過去沒有所謂世界級的造型師,如今卻隨時上演著各類搶奪遊戲。」。

 

83903478_121051426107399_6559687011261743104_o

眼看這擁有無限商機的紅毯文化競爭越發激烈,各個品牌為搶曝光爭版面,無所不用其極,為此Armani先生則說道:「要花上一整個禮拜到飯店前苦苦要求找客戶?不可能,我從未那樣做過,如果大明星想穿Armani,是他們要打電話洽詢。」,至於禮服本身設計,他說「最少我在整體設計上會做些調整改變,像是細節或者顏色,但我不是裁縫師,就像某些設計師會說『告訴我你想要什麼,我通通做給你』,這絕不是我處事的風格。」。 

▼李奧納多狄卡皮歐以《神鬼獵人》拿下久等多時的影帝時,身上穿得正是Armani訂製西裝。

leonardo-dicaprio_8c841f1a-fde6-11e8-8cc1-c9b34ba72f01

當然在選擇合作對象時,Armani先生必然得事前先篩選一番,「漸漸地,我看到越來越多充滿悲劇式設計的禮服,有的實在太過太滿,那都是設計師自己在玩弄自己的作品。然而現在有許多女星不太在乎,她們甚至分不清高雅與低俗間的差異,這也是我為何只想與那些了解其中差別的影星合作。」,他接著表示「為名人設計服裝最讓我感到滿意的是,那些服裝穿在它們身穿能夠顯得自然,他們不會壓住光彩,而是伴隨與提升他們的氣勢。這正是我何以與茱蒂佛斯特和其他我曾裝扮的明星們合作的理由,當然這也是所有女性熱愛我所打造出時尚風格的原因。」。 

文字:lU

資料來源:WWD、NY Post、Bazaar

延伸閱讀

RECOMMEND

Vivienne Westwood x 川久保玲「合體」亮相墨爾本!從秀場到展場,4大主題以龐克為始、140件展品回顧時尚教母之路

Vivienne Westwood x 川久保玲「合體」亮相墨爾本!從秀場到展場,4大主題以龐克為始、140件展品回顧時尚教母之路

即便女裝是重中之重,時尚品牌執掌者仍始終以男性為多。然東西方各一位「教母級」女性設計師,卻用所謂的叛逆語言,改寫了(那些被強加於女性的)著裝規範。如今得叫一聲「最酷奶奶」的川久保玲,和3年前與世長辭的Vivienne Westwood,將在墨爾本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合體」施展她們相通80年的前衛力量,再度給世人帶來震懾。只不過這次,秀場換作展場——國際展覽《Westwood | Kawakubo》今年底揭幕。

彷彿已經隔空聽見時尚迷們的熱情尖叫!澳洲墨爾本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of Victoria,簡稱NGV)規劃於2025年12月7日至2026年4月19日推出聚焦Vivienne Westwood、川久保玲(Rei Kawakubo)兩位近代時尚史上最具影響力女性時裝設計師的聯合展覽《Westwood | Kawakubo》,並列展示西太后同名品牌和Comme des Garçons作品。

▼ 預告影片搶先看:由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館長Tony Ellwood、時尚策展人Katie Somerville及Danielle Whitfield引言

共計超過140件展品中,除有40餘件來自Comme des Garçons的捐贈外,亦集結維多利亞國立美術館館藏、海外美術館及私人收藏的精選作品,以4大主題架構:「Punk and Provocation(龐克與挑釁)」「Rupture(撕裂)」「Reinvention(重塑)」「The Body and The Power of Clothes(身體與服裝力量)」呈現兩位設計師的重要系列和她們所關注的議題,在突顯兩者間共鳴與分歧的同時,進一步探討她們如何藉由各自方式改寫時尚規則。整體策展內容包括服裝本體、平面攝影、典藏檔案及伸展台影片,更將帶來一部重要出版物。

Vivienne Westwood經典作品。左為1993/94秋冬系列“Anglomania”第49套造型,由超模Kate Moss演繹標誌性格紋(圖片來源:NGV © firstVIEW);右為1992/93秋冬系列“Always on camera”。(圖片來源:NGV)
Vivienne Westwood經典作品。左為1993/94秋冬系列“Anglomania”第49套造型,由超模Kate Moss演繹標誌性格紋(圖片來源:NGV © firstVIEW);右為1992/93秋冬系列“Always on camera”。(圖片來源:NGV)
川久保玲Comme des Garçons經典作品。左為2020/21秋冬系列“Retro Future”;右為2025/26秋冬系列“Smaller is Stronger”。(圖片來源:NGV)
川久保玲Comme des Garçons經典作品。左為2020/21秋冬系列“Retro Future”;右為2025/26秋冬系列“Smaller is Stronger”。(圖片來源:NGV)

川久保玲,在解構與重構間抗爭

提起這位自成一派的日本當代設計師,大家腦中首先浮現的,八九不離十是那顆長著眼睛的大紅愛心?以自創服飾品牌Comme des Garçons翻轉時尚數十年,業界對川久保玲的論述基本可歸結為兩大項:第一,她是日本知名設計師中少數「沒有」主修過服裝設計的特殊存在。(隨意舉例,如Yohji Yamamoto山本耀司、Undercover高橋盾皆畢業於文化服裝學院);第二,其作品展現了日本文化中極為獨特的殘缺美學,憑藉反叛性和某種憤怒情緒被奉為「前衛」代表,但從不按規則解構與重構服裝的創作手段也使爭議始終相隨。如今已82歲高齡的她,依舊是那個衣不驚人不甘休、時裝秀一票難求的時尚教母。

Comme des Garçons時裝秀,由左至右依序為2012/13秋冬系列“2 Dimensions”、2016/17秋冬系列“18th-century Punk”、2024春夏系列“Break Free”。(圖片來源:NGV © Comme des Garçons)
Comme des Garçons時裝秀,由左至右依序為2012/13秋冬系列“2 Dimensions”、2016/17秋冬系列“18th-century Punk”、2024春夏系列“Break Free”。(圖片來源:NGV © Comme des Garçons)
左為2014春夏系列“Not Making Clothing”;右為2015春夏系列“Blood and Roses”。(圖片來源:NGV © Comme des Garçons)
左為2014春夏系列“Not Making Clothing”;右為2015春夏系列“Blood and Roses”。(圖片來源:NGV © Comme des Garçons)

Vivienne Westwood,土星上建起西太后帝國

而地球彼端,同名品牌已故創辦人Vivienne Westwood則擁「龐克教母」頭銜。同樣未就讀過專業服裝學校,僅靠自學便展露極具獨創性、甚至革命性的創作量能;透過顛覆既有秩序,於所謂「傳統」之外另起無法輕易規整的新頁——她沒有教科書,她就是教科書本身。1970年間深受龐克文化影響,1981年推出首個、也是其中一個最為大眾熟知的「海盜(Pirate)」系列時裝作品;隨後,繞環的土星(The Orb)誕生,在這目不暇給的時尚史上僅作為品牌Logo便已足夠受到粉絲們的長情追捧,冥冥之中更彷彿具象化了Vivienne Westwood自80年代一路逆起的時尚旋風,時至她於2022年辭世,龐克美學宗系永遠少不了「西太后」一席高位。

左即為上述之1981/82秋冬系列“Pirate”作品(圖片來源:NGV),右則為設計師本人親自穿上此系列服飾。(圖片來源:NGV © Robyn Beeche)
左即為上述之1981/82秋冬系列“Pirate”作品(圖片來源:NGV),右則為設計師本人親自穿上此系列服飾。(圖片來源:NGV © Robyn Beeche)

而此次《Westwood | Kawakubo》國際展覽,為Vivienne Westwood的服裝設計睽違逾20年再於澳洲進行大規模展出,亦是她逝世後舊作首度登上同一美術館,別具意義。

時尚新規則=無規則?

不同文化養成下,1941年生於英國的Vivienne Westwood和1942年生於日本的川久保玲,正好都在1970年代開始職業生涯。作為獨立實踐者相互照見,兩人共通性在於絕不屈從的原創精神——根植於對個人自由、自主,對美學,乃至對整體社會風氣變革的渴望。不僅用創作(包含服裝和服裝秀)強而有力地挑戰她們所處時代相對封閉的品味、性別與美的觀念,重新定義服裝的形態與功能、服裝與身體的交互關係;最重要是,極大程度改變了人們看待和思考時尚的方式。

Vivienne Westwood與川久保玲即將在《Westwood | Kawakubo》國際展覽中「跨時空合體」。(圖片來源:NGV)
Vivienne Westwood與川久保玲即將在《Westwood | Kawakubo》國際展覽中「跨時空合體」。(圖片來源:NGV)

《Westwood | Kawakubo》Vivienne Westwood x 川久保玲國際展覽

  • 時間:2025年12月7日至2026年4月19日
  • 地點:澳洲墨爾本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

>> 最新消息可至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官網專頁查看。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新「黑勢力」襲向巴黎世家?Pierpaolo Piccioli接棒Demna成創意總監:不是宿命論信徒,但我第一張IG照就是Balenciaga

新「黑勢力」襲向巴黎世家?Pierpaolo Piccioli接棒Demna成創意總監:不是宿命論信徒,但我第一張IG照就是Balenciaga

過去一年,時尚圈所謂的震撼彈已經快不震撼了。原來只是行內人之間打趣奢牌創意總監換位之快速的「大風吹」說法,也越演越像市場脈動導致產業「急進」現況的縮影——或許恰能套用Balenciaga方才任命的新總監Pierpaolo Piccioli入主宣言:「每一個新故事,都與帶領我們走到這裡的路、我們如今是什麼樣的人,以及我們曾經歷過的事息息相關。」PP與Balenciaga將共同譜寫的章節現正開啟,一起回顧這位義大利設計師20餘年的豐厚履歷,及其預備面臨的大環境挑戰。

王者挾光歸來!

(圖片來源:Instagram @pppiccioli)
(圖片來源:Instagram @pppiccioli)

前情提要:奢侈品銷售乏力,換帥、換血是積極創新還是過度躁進?

「時尚圈大風吹」作為描述產業現況的新興關鍵詞,指的不外乎是各大奢侈品牌集中於這一兩年的大換血,真就如大風吹遊戲般上演「人才搶奪戰」(畢竟在大師和新進之間必定存在落差,而品牌一季掐一季的緊湊日程也難以費時等待、扶持新設計師)。列舉短期內幾個受矚案例,包括冉冉新星Matthieu Blazy自Bottega Veneta「跳級」登上Chanel大位、Jonathan Anderson搬出長居10年之久的Loewe時裝屋至Dior任男裝總監、原Balenciaga創意總監Demna入主Gucci重振旗鼓,皆屬在原職戰績太好、即被近年表現相對疲軟的精品老牌挖角一類。

然另一頭,倒也有數起不能直接導因於殘酷業績壓力的無預警卸任案例,從手握漂亮數字的Hedi Slimane突宣布離開Celine、時尚鬼才John Galliano剛祭出驚世之作就將Maison Margiela交棒年輕一輩,到英國設計師Kim Jones執掌的Fendi女裝工坊返還Fendi家族,都和時尚設計本身的快速更替更有關係。不難推斷,「換新、煥新」勢必帶來更多意想不到;而正是這種意想不到,最為產業所需要。

至於本次Pierpaolo Piccioli的異動可說與前後者都沾上邊,離開Valentino自然歸換新因素較多,加入Balenciaga則主要還是因為Demna被挖去Gucci救火了。

(圖片來源:Instagram @pppiccioli)
(圖片來源:Instagram @pppiccioli)

時尚頭條:Pierpaolo Piccioli接手Demna,7月10日正式就任創意總監

從Valentino到Balenciaga,活在永恆的當下

2024年3月22日,Pierpaolo Piccioli(以下簡稱PP)告別共奉獻25年歲月、總監任期亦長達16年的前東家Valentino。一句真情流露的離職信開場白仍歷歷在目:「不是所有故事都有開始與結束,有些活在永恆的當下,閃耀著強烈的光芒,強大到不留一絲陰影。(Non tutte le storie hanno un inizio ed una fine, alcune vivono una specie di eterno presente che brilla di una luce intensa, così forte da non lasciare ombre.)」2025年5月20日,逾一年後來到Balenciaga再續新篇,似讓此話得到無形的見證。

(圖片來源:Instagram @pppiccioli)
(圖片來源:Instagram @pppiccioli)

25年設計生涯,「PP粉」、「PP黑」全寫進時尚教科書

入行之初,PP曾與Maria Grazia Chiuri(現任Dior女裝總監)在Fendi共事,1999年一起被Valentino創辦人Valentino Garavani相中加入品牌配件部門,2007年Garavani退休(由Alessandra Facchinetti接任),兩人同晉升為配件總監,並於2008年接替Facchinetti成為聯合創意總監。2016年,隨Chiuri前去他牌就職,PP開啟了獨當一面的Valentino時代;除秀場上的精彩演繹外,亦為蕾哈娜(Rihanna)、千黛亞(Zendaya)等多位指標性人物打造過Met Gala和奧斯卡造型。冠以其姓名縮寫的「PP粉」(超高飽和的螢光桃紅)、「PP黑」(各種質地與光感的黑)更無疑創作出時尚教科書上的全新色彩語彙。

左為PP與品牌創辦人Valentino Garavani,右為2008至2016年間共同執掌Valentino的搭檔Maria Grazia Chiuri。(圖片來源:Instagram @pppiccioli, Valentino官方網站)
左為PP與品牌創辦人Valentino Garavani,右為2008至2016年間共同執掌Valentino的搭檔Maria Grazia Chiuri。(圖片來源:Instagram @pppiccioli, Valentino官方網站)
將「PP黑」、「PP粉」極致呈現的Valentino 2024秋冬、2022秋冬系列。(圖片來源:Instagram @pppiccioli)
將「PP黑」、「PP粉」極致呈現的Valentino 2024秋冬、2022秋冬系列。(圖片來源:Instagram @pppiccioli)
▼ 蕾哈娜2023年的Met Gala造型由PP帶領的Valentino所打造,禮服裙總長14.5公尺,共含31朵山茶花裝飾(帽上30朵,裙上1朵)。

首秀2026春夏時裝週登場,今年秋季就能在巴黎看到

Demna在Balenciaga的最後一舞將為接下來的高訂大秀,品牌官方並宣布PP於2025年7月10日正式領銜設計團隊,其首秀則訂於10月份巴黎時裝週登場(順帶補充,Demna的Gucci首作同在該季米蘭時裝週發表,還有前面提到的Matthieu Blazy首場香奈兒大秀也是巴黎見)。在Demna「沒要讓你看懂」的怪誕暗黑美學瘋狂了10年之後,基於「黑色」這個共通點,PP又將如何用浪漫柔化怪誕、用怪誕坐實浪漫,滿足全球買手、秀評乃至所有時尚迷們等他出招的雙眼?

(圖片來源:Instagram @pppiccioli)
(圖片來源:Instagram @pppiccioli)

東家會換,真性情不變——還是那個浪漫極了的義大利男人

Pierpaolo Piccioli加入Balenciaga聲明全文:

每一個新故事,都與帶領我們走到這裡的路、我們如今是什麼樣的人,以及我們曾經歷過的事息息相關。

我並不是宿命論的忠實信徒,但當我在瀏覽自己的IG主頁時,我突然發現,我上傳的第一張照片,是Cristóbal Balenciaga所設計的1967年婚禮造型。我不知道是否該把這視作一種徵兆,但我知道,現在我能看見更宏觀的藍圖。

今天能站在這裡,為一個一直以創造為文化、創新為科學的品牌編織新的故事,讓我感到光榮與自豪,也讓我得以延續那些在我之前,早以尊重而果敢的觀點說出這個故事的人所開始的傳承。Balenciaga之所以能成為今天的樣子,是因為那些鋪路的人,Cristóbal、Nicolas、Alex、Demna。在各個階段中,即使不斷演進和改變,它從未偏離品牌的美學價值。Cristóbal Balenciaga的遺產與典藏,可以說是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時尚宣言之一。他在所有人之前做到了所有事,他幾乎發明了創意這項文化,他將高級訂製的理念注入職涯的每個面向,也透過他的作品展現了進化與創新的力量。

我今天所接手的,是一個充滿可能性的品牌,令人無比著迷。首先,我必須感謝Demna,我一直很敬佩他的才華與遠見,我難再求得比這更好的交棒。他用自己的方式向Cristóbal致敬,分享了他的觀點,同時也維持著品牌的核心識別。這讓我有機會形塑一個全新版本,為這個故事添加另一章。我所寫下的,Balenciaga的一章。

我很感謝François-Henri、Francesca和Gianfranco對我的信任。我們從一開始就毫不費力地相契合,那正是開始新事物最好的方式。工作是由人完成的,而人於工作中所感,是唯一重要的事。我很好,很幸運、感激和榮幸此刻能在這裡。

文中提及的第1/1025則貼文,發布於2018年5月8日:

面對大環境持續性的低迷氣氛,各品牌無不指望新總監一來就能炸舞台。可與此同時,質與量、叫好和叫座,始終是創意產業的掙扎,人們也都了然於心。Pierpaolo Piccioli至今近30年職業生涯中以強勁設計凝塑的「黑勢力」,或許將從Balenciaga 2026春夏大秀再次向時尚界攻城掠地?

(圖片來源:Instagram @pppiccioli)
(圖片來源:Instagram @pppiccioli)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