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當代藝博怎麼逛?跟著姚謙、趙琍兩大藝術行家不藏私推薦名單!

台北當代藝博怎麼逛?跟著姚謙x趙琍的不藏私推薦名單!

2019首度舉辦的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後簡稱台北當代藝博),將於1/17正式登場!

 

來自全球各地共90家頂級畫廊參與,許多國際級一線畫廊更是首度至台灣參展,如高古軒、豪瑟沃斯、里森、佩斯畫廊等。這次不用飛到香港巴塞爾,只要買張藝博門票,在台灣就可欣賞一線畫廊之作品!

 

這次La Vie邀請到資深音樂人暨藏家的姚謙老師與誠品畫廊的執行總監趙琍,不藏私推薦台北當代藝博的亮點!早已認識二十多年的兩位,對談間你來我往、機鋒四射、老交情及對藝術的分享與熱愛不言而喻。為什麼週末不去看電影,要來逛藝博?我們在藝博中可以獲得什麼經驗?挑選藝術作品的秘訣在哪裡?又該如何逛藝博?跟著兩位藝術圈老手,一起逛台北當代藝博。

 

藝博可以讓你逸脫原來的生活,遇見日常難以相遇的作品

Q:想請兩位聊聊印象深刻的藝博會經驗?台北當代藝博又可以提供我們何種體驗?

 

姚:應該是2010或2011年,第一次去巴塞爾時吧!

 

藝博可以讓你脫離原來的生活區域!過往在原來生活中無法接觸、無緣接觸到、不熟悉的作品或藝廊,藉由藝博相遇。

 

就像我當時遇見瑞典藝術家Andreas Eriksson的作品,因為生理因素,他只能住在低電波環境,必須住在森林中。最近他滿有名的,但之前完全不認識這位藝術家,就因藝博相遇,作品打動了我,進而收藏,也是一種緣份。

 

趙:我也是對瑞士巴塞爾藝博印象深刻。2008年第一次去的原因是想帶誠品畫廊參展,後來2009年誠品畫廊就參加瑞士巴塞爾的展覽。

 

當下心中自然有一種朝聖的想法。瑞士巴塞爾藝博的高規格,其實是由歐洲長遠的藝術歷史及現代化的經營管理累積而成。印象最深的是2009年參加時,主辦方對於VIP的分眾層次非常細緻,例如第一個小時進來的是First Choice,你就是第一個選的,之後每個時段的VIP程度也都不同。整體而言,含金量非常高,號稱每4個VIP裡面,一定有一個會下手買藝術品。因此預展時,大部份作品都賣出了,因為我們是展商,所以我們會對於博覽會的主事者如何經營會很在意。

 

不用飛到香港,首度在台灣就可看見國際級畫廊作品!

Q:每年台灣其實有許多不同類型的藝博,2019年首度舉辦的台北當代藝博會對兩位來說有何不同?您最期待在台北當代藝博看到或發生什麼?

 

姚:其實我非常相信台北當代藝博總監Magnus Renfrew(任天晉,後簡稱Magnus)的能力與眼光,這次,他把很多至少需飛到香港甚至遠赴全球各地才能接觸到的國際級畫廊帶到台灣。現在我們不用飛到香港,在台灣就可以看到,這是很大的一步。

 

但我也希望這次活動避免掉學術化的姿態。因為許多大畫廊皆以此方式策展、炒作議題,例如找皇家美術館的理事長、董事來包裝博覽會。Magnus是少數幾個不看名字,直接看作品的人。

 

我覺得博覽會不僅只針對藏家,也希望能吸引非藏家一同來看展,我很鼓勵全家帶小孩一起來看台北當代藝博!

 

因為博覽會不是一個比拼名牌的地方,而是真正看藝術的地方,最近台灣很多新的、小的博覽會,培養了越來越多年輕藏家、藝術迷出現。現在我們有一個面向國際的台北當代藝博,週末假日除了看電影、看煙火之外,也可以來看台北當代藝博。因為閱讀藝術的機會,真的不多。

 

趙:對啊,你花750,就可以看見全世界各地共90家畫廊的作品、上萬件藝術作品,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姚謙x趙琍眼中的鄭君殿:從色線到光線的轉變

Q:這次誠品畫廊選擇在台北當代藝博呈現鄭君殿個展「陌生的花園」?請兩位聊聊如何欣賞、觀察鄭君殿的作品?誠品為何選擇在台北當代藝博推出其個展?

 

趙:台北當代藝博在台灣,所以我覺得誠品回到台灣這主場,有使命推薦台灣藝術家,尤其是第一屆。在我們目前畫廊藝術家的組合裡,我覺得應以40-50歲中生代藝術家為主,因為中生代崛起後,他還能繼續母雞帶小雞,引領後輩,而且是具有活力的。於是我就從中選了自己覺得最棒的鄭君殿。

 

鄭軍殿這兩年狀況非常好,不管是繪畫風格、繪畫實力,都在此時達到非常飽滿的狀態,而且題材也非常好。他最初只畫線條的抽象畫,三四年前轉變為色線畫,但那色線畫中仍有具象;兩年前他把色線隱藏,又開始畫色塊具象。色線畫對他而言,如同嚴格的體操訓練,所以這次個展,他可以透過之前的嚴格訓練,做出各種高難度動作,且游刃有餘。

 

這次他的畫更自由,光線成為畫中的靈魂。從原來優雅、乾淨、較拘謹的色線畫,演變為明亮大器的作品。這時候你就要退得很遠看他的畫,因為邊線都消失了。或許可以暫且說是「屬於鄭君殿自己的具象風格繪畫。」

 

因為博覽會時間短、人流量高、駐足攤位時間短,所以我們選擇以個展呈現。讓觀者重複看到其作品,進而留下深刻印象。所以是先決定個展形式、再決定藝術家,目前我們預期表現應該會很好!

 

姚:其實繪畫是我主要收藏,我也看過他很多次展覽,但我們一直沒有重合。這次我倒是有一點感受,雖然畫作表象是台灣自然中的植物,但我這次覺得更多是對於光的描述,是不同面向、不同層次、不同面積上的光的描述,這也是印象派很重要的主題吧! 

 

拋開所有標籤,用心去看,因為「心」不會騙你

Q:剛開始接觸藝術收藏的朋友該怎麼挑選藝術作品?

 

姚:其實收藏是一種冒險,所以參加藝博,就把它當成一種冒險,丟開成見,就只看作品,也不用太看畫廊品牌、作者名!

 

欣賞藝術就像閱讀,你心中渴望什麼,你就會在閱讀中發現吸引你之處,而且你會想帶它回家,與你一起好好生活。這十幾年我逛藝博的經驗,都是對作品有感覺時,才會問作者名、問價錢。

 

我最近買了一幅Studio of Sir Peter Paul Rubens (Siegen 1577-1640 Antwerp) 的畫(後簡稱魯本斯,為17世紀巴洛克代表藝術家,當時魯本斯擁有一個工坊,採生產線方式製作畫作,因此往往會以 Studio of Sir Peter Paul Rubens標註出處),也是因為喜歡就買了,但當時必須很有勇氣,因為這幅畫來源考證其實沒有完成,只有一半。後來,我這幅畫的修復師去東京旅行時,正好遇到魯本斯大展,發現顏料、人物是重複的,我們都很興奮。

 

坦白講,現在劉野的作品還是很打動我,但我買不起啦(哈哈哈),所以我更期待15年前,劉野的經驗會再重現。其實不管是收藏劉野的繪畫、或是賴志盛的裝置,都是一樣的,「哇!你們用藝術品敘說一件我無法用文字描述、只能感應的主題。」

 

例如當初劉野的畫,很容易被歸類為奈良美智的卡漫,但當時我就知道他不僅僅只是可愛、取悅你而已。賴志盛也是,當時他在誠品畫廊的《原寸素描》展中,提出一個看似沒有邊線,只在部分真實空間畫邊線的裝置。好的藝術家,是不停的打破我們的審美,但在打破同時,又讓你心裡服氣,認定這是我心裡想要描述卻又無法描述的事,賴志盛做到了!

 

趙:我覺得藝博會是一場藝術、視覺的盛宴,其實就是用眼睛看,把所有訊息標籤拿掉。當我去看別的畫廊時,我也變成一個收藏者,抱持著雀躍心態,而且我什麼都不要知道,就是用眼睛去看。你自己的眼睛看到的,與你的心是相連的,而他是不會騙你的,一定要相信你真心看見的。如果只關注藝術品的投資價值,就太可惜了!

 

我第一次在北京博覽會,遇見一個中南美洲畫廊介紹的女藝術家作品。藝術家在A3紙中央擠壓突起一座高峰,運用小孩子的筆法,在高峰兩側畫了兩個人,其中一人朝著高峰大聲問,你在哪裡啊?另一人的反應卻是茫然。這麼簡單的作品,其實啟發了我,人際間距離隨時都可以形成,也隨時都可以化解,因為只要用力把這張紙扯平,中間的障礙就消除了。

 

後來我在香港巴塞爾,在Galerie Krinzinger攤位遇見Angelika Krinzinger的作品,藝術家到教堂拍攝各種浮雕,再以人工上色呈現,作品可能是優雅的一雙手、可能是傷感的手、可能是充滿希望的手。我就覺得好奇妙,這手沒有五官,但我還是能真切感受到它的情緒。

 

說真的,這些作品是否有市場價值,對我而言,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每次看到這件作品,心裏會有一種躍動;每次回到家,感覺疲累時,一但看到那雙手,會有啪,突然一盞燈打開的感覺,不見得那盞燈非常亮,但它是有效的,撫慰了你。

 

收藏是另一種閱讀,不要把藝術看得很崇高,它其實很生活

Q:對兩位而言,收藏藝術的樂趣是什麼?

 

姚:我從小就很喜歡藝術,收藏對我而言如同閱讀的延伸。我有許多小畫作品,房間床腳也一直會放一些小作品,例如常玉的小畫就陪了我20幾年、莫蘭迪的畫也比較適合放房間。我最常挑戰自己的是,浴室那一張要掛什麼,現在是掛莫里斯.尤特里羅(Maurice Utrillo)的一座教堂,前一陣子我掛的是一張大陸年輕藝術家的作品,中間一張小小的培根肖像,故意做一個三維不標準的紅色空間,我覺得很有趣。

 

因為浴室很長時間是在馬桶上,我會告訴自己在這裡時就不要看手機,專心如廁,對身體比較健康,畫就掛在馬桶側邊,我就專心看著它。

 

趙:受你的薰陶(笑)。

 

姚:對啊,我還有一陣子在那裡掛過常玉的畫。當然我朋友也批評過我,這樣不尊重藝術家,哈哈!

 

趙:我覺得這些藝術品,不要把它奉為殿堂之上,你就把它當做生活的一部分。其實家裡有原作藝術品,我不是說那種很高貴的,對一個家影響很大,尤其家裡有小孩的。我覺得他從小就可以鍛鍊看到真跡及原創。

 

Q:此次台北當代藝博共規劃四主題展區,兩位最感興趣的展區是哪一區呢?

姚:我自己比較期待找到一些尚未被定義好、具有潛力的藝術家,我想看他們怎麼看世界,也想看非遠東區的人怎麼看世界,拓展閱讀。(編註:此次的新生畫廊計畫、藝術沙龍及部分的個人展藝展區,即可發掘這些尚未被定義好的潛力藝術家)

 

趙:我也是對年輕人的區域很感興趣,因為不可預期,無限的感覺。主要的畫廊部分,我們大概會知道展出的藝術家、帶來哪些作品,面貌是可以預期的。


姚謙x趙琍 台北當代藝博不藏私推薦!

Q:這次推薦的必看畫廊是? 

 

姚:這次我平常熟悉的幾家畫廊也加入了,例如誠品畫廊、亞紀、當代(當代唐人藝術中心)、常青畫廊,滿多收藏的作品都來自他們,我還滿期待這一次看他們怎麼選擇在台北當代呈現他們的作品。

 

另外一個藝廊Esther Schipper,我自己之前在巴塞爾買的藝術家之作品,就是由他們代理。我覺得藝博會就是一個探險吧,因為你不知道世界大到超出你想像,透過藝術,發現不了解之處,去拓展你的眼界;另外我也很期待白立方,因為我有一件在拍賣會收藏的作品就出自於他們,這次台北當代他們也是第一次來台灣。

 

趙:我喜歡的台灣畫廊有就在藝廊、安卓、双方藝廊,這幾個畫廊都是台灣小而美的畫廊;國外畫廊,我則推薦里森(Lisson Gallery)及義大利的常青畫廊,這兩個畫廊,是經營最多不可思議的當代藝術大師的畫廊,推薦給大家。

 

Q:此次的藝術沙龍專區,以8,000美金以下作品為主,兩位是否有特別感興趣的藝術家推薦給我們的讀者?

姚:像林亦軒,作品看似塗鴉抽象,但所談的不僅於此;吳美琪,她的攝影重新再定義審美;林彥瑋跟吳美琪有些共通性,吳美琪用攝影再定義繪畫,並呈現X世代、Y世代後的視覺、修圖後的真實世界;林彥瑋則用繪畫重新檢驗攝影。我覺得也只有在攝影、電腦出現後出生的這一代年輕人,他們才有雷達去解讀。我傾向找這種比較年輕、不同觀點的論述,解構我制式思考的藝術家。

 

Info |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日期:貴賓預展2019/1/17、公眾開放1/18 - 20
 地點:南港展覽館4樓
 贊助單位:UBS瑞銀集團 
 大會指定酒店:寒舍集團
 看更多藝博會資訊>>https://taipeidangdai.com/


文/彭永翔
 攝影/Cooper Chang
 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誠品畫廊

【2024米蘭家具展】在設計公寓探索義大利頂級工藝!「L'Appartamento」巴洛克建築與現代主義的完美融合

【2024米蘭家具展】探尋設計公寓裡的義大利頂級工藝!「L'Appartamento」巴洛克建築與現代主義的完美融合

於2024年米蘭家具展登場的「L'Appartamento」設計公寓,由頂級義大利家居電商平台Artemest策劃,邀請六組著名的室內設計團隊、分別以不同概念出發,在一棟建於20世紀初期的米蘭別墅內打造居家的各種功能空間,展現義大利工藝的美麗與精湛。

Studio Meshary AlNassar|玄關與花房

Meshary AlNassar是一位來自科威特的室內設計師,熱愛設計中的故事和情感,希望「無論誰體驗我的作品,都感覺到這個空間是為他們精心策劃的,讓他們感到受歡迎。」Meshary AlNassar所設計的玄關處,以熱情好客的形象迎接參觀者,音樂、鮮花和照明營造出溫暖的氣氛,為整棟建築定下了基調。

一旁的花房,則從超現實主義中汲取設計靈感,採用淡粉色和淡藍色等柔和色調;這個空間既是參觀者對建築的最後印象,也是與戶外的最初接觸。

【2024米蘭家具展】探尋設計公寓裡的義大利頂級工藝!「L'Appartamento」巴洛克建築與現代主義的完美融合
由Studio Meshary AlNassar設計的玄關。(圖片來源:Artemest)
【2024米蘭家具展】探尋設計公寓裡的義大利頂級工藝!「L'Appartamento」巴洛克建築與現代主義的完美融合
由Studio Meshary AlNassar設計的花房。(圖片來源:Artemest)

Rottet Studio|客廳

Rottet Studio由室內設計師Lauren Rottet創立,作為第一位被美國建築師協會和國際室內設計協會提升為院士的女性,她分享:「我喜歡把設計想像成一首樂譜,一開始先吸引人們的注意力,然後平靜而愉快地進行,逐漸增強到最歡樂的時刻。」

「L'Appartamento」的客廳是一個古典風格的空間,飾有鍍金牆壁和鑲木地板。暖色調木地板、金色的絲綢牆面裝飾、綠色的青瓷,讓整體色彩更為豐富:手工鑄造的玻璃咖啡桌、大理石壁爐檯面、不同材質的沙發和椅子反射出各種色調與質地。

【2024米蘭家具展】探尋設計公寓裡的義大利頂級工藝!「L'Appartamento」巴洛克建築與現代主義的完美融合
客廳是一個古典風格的空間,飾有鍍金牆壁和鑲木地板。(圖片來源:Artemest)
【2024米蘭家具展】探尋設計公寓裡的義大利頂級工藝!「L'Appartamento」巴洛克建築與現代主義的完美融合
手工鑄造的玻璃咖啡桌、大理石壁爐檯面、不同材質的沙發和椅子反射出各種色調與質地。(圖片來源:Artemest)
【2024米蘭家具展】探尋設計公寓裡的義大利頂級工藝!「L'Appartamento」巴洛克建築與現代主義的完美融合
由Rottet Studio設計的客廳。(圖片來源:Artemest)

Tamara Feldman Design|臥室

Tamara Feldman出生於墨西哥城,受到當地充滿活力的建築、多元文化與歷史影響。由於母親、祖母都是創意工作者,藝術對於Tamara Feldman而言是再熟悉不過的世界;在東京學習與生活的經歷,更對她的作品有著深遠啟發。

在「L'Appartamento」的臥室,設計師不僅體現了自身的墨西哥傳統,也捕捉了地方感。她使用植物、木材和天然石材向大自然致敬,同時選用義大利藝術家精心製造的家具和裝飾品;透過黃色、綠色和金色等色調的軟裝,Tamara Feldman彷彿將窗外的樹葉意象帶進房間中,與赤土牆面相得益彰。

【2024米蘭家具展】探尋設計公寓裡的義大利頂級工藝!「L'Appartamento」巴洛克建築與現代主義的完美融合
臥室的赤土牆面。(圖片來源:Artemest)
【2024米蘭家具展】探尋設計公寓裡的義大利頂級工藝!「L'Appartamento」巴洛克建築與現代主義的完美融合
透過黃色、綠色和金色等色調的軟裝,Tamara Feldman彷彿將窗外的樹葉意象帶進房間中。(圖片來源:Artemest)
【2024米蘭家具展】探尋設計公寓裡的義大利頂級工藝!「L'Appartamento」巴洛克建築與現代主義的完美融合
Tamara Feldman所設計的臥室。(圖片來源:Artemest)

VSHD Design|餐廳

VSHD Design相信設計師在改造和重新利用空間的同時,也為其注入了新的生命。「L'Appartamento」的餐廳圍繞著餐桌佈置,是一場現代主義與巴洛克美學間的對話。裝飾精美的牆壁和天花板,與時尚、線條簡潔的現代家具並存,邀請參觀者思考兩種風格間的對比與連結。

在設計過程中,VSHD Design選用以功能性和極簡風格著稱的單品,避開太過複雜的設計,使得歷史能與當代無縫融合,展現兩個時代的和諧共處。

【2024米蘭家具展】探尋設計公寓裡的義大利頂級工藝!「L'Appartamento」巴洛克建築與現代主義的完美融合
餐廳是一場現代主義與巴洛克美學間的對話。(圖片來源:Artemest)
【2024米蘭家具展】探尋設計公寓裡的義大利頂級工藝!「L'Appartamento」巴洛克建築與現代主義的完美融合
VSHD Design選用以功能性和極簡風格著稱的單品,展現兩個時代的和諧共處。(圖片來源:Artemest)
【2024米蘭家具展】探尋設計公寓裡的義大利頂級工藝!「L'Appartamento」巴洛克建築與現代主義的完美融合
VSHD Design設計的餐廳一隅。(圖片來源:Artemest)

Elicyon|酒吧

位於倫敦的設計工作室Elicyon,期許將嚴謹的建築實踐與對設計和裝飾工藝的熱情結合起來,多年來為客戶打造了許多奢華且高度客製化的室內設計。

由Elicyon團隊打造的「L'Appartamento」酒吧是一種對古典概念的現代詮釋。古老的莊園中,通常會先在餐廳前設置一個「前廳」,裡面設有裝滿冰塊的大理石盆,用以冰鎮香檳。這個概念被設計團隊用於本次的空間中,並以多種材料紋理及柔軟的筆觸,營造整體的感官氛圍。扶手椅和環繞式沙發不僅營造出舒適感,還有助於空間的音響效果;牆壁上懸掛著地毯,在手繪壁紙的襯托下,更為房間增添了層次感。

【2024米蘭家具展】探尋設計公寓裡的義大利頂級工藝!「L'Appartamento」巴洛克建築與現代主義的完美融合
Elicyon以多種材料紋理及柔軟的筆觸,營造整體的感官氛圍。(圖片來源:Artemest)
【2024米蘭家具展】探尋設計公寓裡的義大利頂級工藝!「L'Appartamento」巴洛克建築與現代主義的完美融合
牆壁上懸掛著地毯,在手繪壁紙的襯托下,更為房間增添了層次感。(圖片來源:Artemest)
【2024米蘭家具展】探尋設計公寓裡的義大利頂級工藝!「L'Appartamento」巴洛克建築與現代主義的完美融合
Elicyon團隊設計的酒吧。(圖片來源:Artemest)

GACHOT|花園

GACHOT是一家位於紐約的設計工作室,擅長融合永恆工藝與現代技術,創造出簡單、優雅、充滿細節的美感空間。

GACHOT本次負責「L'Appartamento」的花園設計,以「創造一個戶外的客廳」為概念,將舒適的室內與室外美學無縫融合。庭院中規劃了多個休息區、餐桌與吧檯,一旁鬱鬱蔥蔥的綠植和花卉,為華麗的氛圍增添了另一種風采。整個空間以柔和的棕色系、深綠色為主,酒紅色為輔,打造豐富迷人的色調,並成為室內區域的延伸。

【2024米蘭家具展】探尋設計公寓裡的義大利頂級工藝!「L'Appartamento」巴洛克建築與現代主義的完美融合
花園設計以「創造一個戶外的客廳」為概念,將舒適的室內與室外美學無縫融合。(圖片來源:Artemest)
【2024米蘭家具展】探尋設計公寓裡的義大利頂級工藝!「L'Appartamento」巴洛克建築與現代主義的完美融合
一旁鬱鬱蔥蔥的綠植和花卉,為華麗的氛圍增添了另一種風采。(圖片來源:Artemest)
【2024米蘭家具展】探尋設計公寓裡的義大利頂級工藝!「L'Appartamento」巴洛克建築與現代主義的完美融合
整個空間以柔和的棕色系、深綠色為主,酒紅色為輔。(圖片來源:Artemest)

延伸閱讀

RECOMMEND

藝術銀行邁向下一個10年,締造比合作更深刻的「夥伴關係」 多元而永續的藝術生活

由文化部推動,始於2013年,現由臺灣美術基金會擔任執行的「藝術銀行」計畫,此10年間購藏逾3,000件臺灣當代藝術作品、扶植超過1,000位藝術家,並不斷拓展租賃模式與各單位合作的可能性,為大眾創造在日常生活即能欣賞、接觸藝術的環境,是臺灣值得驕傲的重要文化活資產!談起這一路走來,藝術銀行與外部單位之間深刻的夥伴關係,執行長林平說道:「藝術銀行是由國家提供資源、中立而專業的組織,因此對於自身的定位必需非常清晰——藝術銀行在面對藝術家、社會大眾與藝術產業三大區塊時,各有不同的任務與藍圖。如同LOGO上的三條流動曲線,藝術銀行像是海浪般,讓藝術作品以更自由多變的型態進入到各式空間,藝術作品就是一種未來貨幣,我們的目標讓其能永續發展、成為一種循環經濟。」

右手扶持臺灣潛力藝術家 左手連結社會大眾與藝術創作

面對年輕潛力藝術家,藝術銀行不僅是以購藏協助其創作發展,在租賃模式之外,更進一步推廣藝術家增加其大眾認知度,執行長解釋:「在提供租賃服務時,我們時常會遇到的問題就是『作品適租性』,藝術家的創作內涵往往並不是只有正向的情感,很多源自於生命黑暗面、議題較深沈的創作也很精彩,如何將這些作品推廣出去,甚至吸引新的收藏家收購也十分重要。」藝術銀行透過多元化的主題策展與大眾接觸,像是經紀人為藝術家打亮知名度、拓展多元市場;現階段官網成立「藝術家專區」,即為見微知著的舉措。

藝術銀行
藝術銀行 2024 櫥窗新展《藏木於林》概念示意圖

面對社會大眾,藝術銀行除了服務主要租賃客戶、開發培養潛力收藏家,更需要不斷地創造新的連結,讓藝術能走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像是日前啟動的『社宅藝享』計畫,它像是另一個庫房以收藏青年藝術家成熟期的作品為主,為國家累積未來的文化資產,同時將藝術創意帶入全國各地社會住宅空間中,讓藝術的公共性以非固定的、而是成為流動性的循環經濟,實踐藝術社會化。」今年更計畫出版藝術維護手札《藝術醒世要言》,以輕鬆詼諧的方式介紹藝術品正確的親近與保存維護基本觀念,「我們想做一本像是宗教隨處可見的結緣善書,能流傳、易讀好懂,選擇與黃海欣藝術家合作,正是因為其插畫自帶幽默感、不用文本即可理解。」

藝術銀行
藝術維護手札《藝術醒世要言》(示意圖)

大型主題策展連發

藝術銀行今年就有數個精彩的主題展覽,將於臺中、臺東池上、屏東接連展出。第一個登場的是藝術銀行櫥窗10周年壓軸展,與台中李方艾美酒店合作,邀請5位生活提案家,融合總部所在地舊城區特有的生活歷史推出具有在地特色的臺中伴手禮。執行長也悄悄透露未來一年此櫥窗計畫也成為藝術家展示個人收藏的窗口,讓這個櫥窗成為了解藝術家背後能量與展現人性收藏慾念的窗口。

藝術銀行
藝術銀行 10 周年展覽計畫第 5 檔-藝術銀行櫥窗 x 李方艾美酒店
藝術銀行
李政勳作品〈250 Rectangles〉於酒店內一樓藝術廊道展出

緊接著於臺東池上穀倉藝術館3月30日開展的《如果你先我一步聽見》,是藝術銀行首次跨越中央山脈,並跨界邀請音樂藝術家王榆鈞擔任策展人合作,為展覽選件及音樂創作,以聲音為嚮導,帶領觀眾體驗不一樣的展覽形式。下半年藝術銀行將帶著藝術珍藏走入地方,與屏東文化處合作,執行長介紹道:「倘若我們以過去17~19世紀的藝術展覽分類法如靜物、肖像等方式展出當代藝術的作品,會是什麼樣子呢?」此概念將於屏東美術館上演一場老派與新藝兩種概念對話的特展,呈現「展示」的歷史樣貌與當代藝術對此一傳統型態的溢出與時代訊息的傳遞。

藝術銀行
《如果你 先我一步 聽見》展覽主視覺
藝術銀行
臺東池上穀倉藝術館《如果你先我一步聽見》特展,照片由台灣好基金會提供
藝術銀行
臺東池上穀倉藝術館《如果你先我一步聽見》特展

多元拓展,全新官網專區展示藝術家魅力

藝術銀行總是試著打破框架朝向更靈活永續、多元發展,與藝術產業之間的友善聯盟合作,像是藝博會的「MIT專區」計畫、推廣藝術作品數位圖像授權,都是讓藝術家、臺灣當代藝術作品能更普及、觸及更多媒介的方式。今年藝術銀行官網也將進行全面更新改版,好看也要好用,執行長說明:「我們要讓藝術家來到第一線,為其打造個人品牌,他們就像是在人群中,那些看起來很特別的人,官網中的『藝術家專區』以藝術家名字為搜尋分類,讓大眾能全方位解讀藝術家的人格魅力。」還有預計成立的「專業者群像」及「藝術地圖」頁面的規劃,「藝術銀行現階段即擁有3位修護師,在臺灣美術館機制都是非常少見的。如果這些幕後的專業角色不存在,藝術作品就無法妥適擁有或出現在公共領域中,希望藉由『專業者群像』讓這些專業能被更多人了解;『藝術地圖』則可以清楚看到全臺與我們合作展出的一百多個單位機構與其展出的作品樣態。」

藝術銀行化身「全臺最大藝術寶庫」,與夥伴們締造緊密的藝術網絡,帶著藝術作品深入淺出於人們生活的各種場景中,日常隨處都可以是展場,展示著藝術對生活的回應與創意的想像。

文 | 黃阡卉  圖片提供 | 藝術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