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於建築迷而言,建築師如何打造自己的房子,總是心底最好奇的問題。幸運的是,這個問題在柯比意故居重新開放後,有了精彩解答。在2016年,摩利托門租住公寓(Immeuble locatif à la porte Molitor)等17件柯比意建築作品,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後,公寓便展開為期2年的整修工程,直至2018年秋末,終於對外開放。
柯比意,其建築理論訴求建築師必須以建築本身的功能需求而設計,是功能主義建築學派的泰斗,又被尊稱為「功能主義之父」,更是啟發安藤忠雄建築原則的重要人物。若以google搜尋他的名字,隨之連結的是柯比意於1926年構想出的建築美學理論「新建築設計之五項原則要點」,有:底層架空、屋頂花園、自由平面、自由立面、橫向長窗,將建築從「主體本身」與「建築及環境的關係」這兩點分開討論,訴求建築設計自框架結構延伸。其中「底層挑空」與「屋頂花園」可說是探討建築物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從底層挑空讓建築於地面懸空,區分建築主體與環境,屋頂花園的設計原則,除了是歸還原本建築主體佔據地面的綠地環境,更是將自然景色帶入人造建築內。這五項原則真切地呈現於1929年建造的Villa Savoye薩伏伊別墅。
然而若說Villa Savoye是20世紀現代建築最重要的作品之一,那麼1934年完工的摩利托門租住公寓更是柯比意將建築五要點完整落實於自有住宅的重要建築。
這裡長期作為柯比意與太太的住家、工作室,這座公寓不僅是「功能主義之父」對於自身建築理念的具現,也是柯比意中晚年時,許多建築靈感的搖籃。240坪的空間規劃中,柯比意設計了在當時那個年代不常見的落地玻璃,拉近建築內部與外部的距離,室內環境採用簡約風格讓「自由立面」更為顯著,此外更在屋頂打造一處空中花園,落實「屋頂花園」這項論點。
走進巴黎這棟柯比意的昔日故居,認真的建築迷們可以一邊參觀,一邊對照柯比意提出的「新建築五點」(底層架空、屋頂花園、自由平面、橫向長窗、自由立面);建築初心者也不妨藉由實地觀察,以大師故居為起點,開啟自己的建築旅程!
Text/郭慧、Zoe Chen
via/FONDATION LE CORBUSIER 、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系 、arch daily 、《LaVie》2018年1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