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劇《一個美國人在巴黎》舞出黃金年代的浪漫戀曲!再現20世紀巴黎的璀璨情懷

音樂劇《一個美國人在巴黎》舞出黃金年代的浪漫戀曲 再現20世紀巴黎的璀璨情懷

巴黎,一處遠遠超越地名的存在,從文藝復興悄然萌芽,至巴黎沙龍時期百花齊放,至今仍是追求藝術、追求浪漫、追求夢想的「他方」,舉凡畢卡索、夏卡爾、馬蒂斯、伏爾泰、西蒙波娃、海明威等耳熟能詳的騷人墨客皆對巴黎懷有熱烈情感,且久久難以忘懷,一如海明威曾說過:「如果你夠幸運,在年輕時曾待過巴黎,那麼巴黎將永遠跟著你,因為巴黎是一席流動的饗宴。」

 

沙龍、咖啡館,累積巴黎豐厚的藝術底蘊

萌芽於文藝復興時期,聚集貴族、中產階級一同討論詩詞文學、藝術人文的沙龍文化,為日後法國蓬勃的藝術發展、自由的情感交流立下基礎;此後由法蘭西藝術院舉辦的「巴黎沙龍」,在那個沒有網路、沒有社群媒體的年代,巴黎沙龍提供畫家們大開眼界及嶄露頭角的機會,不僅是最重要的年度盛事之一,更將巴黎培養為藝術之都。

 

直到20世紀社會和平與二次工業革命的背景中,激發巴黎幾個世紀以來累積的藝術底蘊,吸引世界各地對藝術心有嚮往的人爭相造訪,文人雅士聚集在咖啡館裡頭碰撞思想、高談闊論,談熱情自由的夢、談理想抱負的社會、談忠貞可貴的友誼、談浪漫不羈的愛情,因而催生出無數偉大的繪畫、戲劇、文學作品,使得城市裡彌漫著輝煌與繁榮的色彩,彷彿整個宇宙中,只有巴黎閃閃發光、五彩斑斕。

 

讓藝術家流連忘返的巴黎咖啡館

特別的是,群聚在巴黎的藝術家們若不是在咖啡館,就是在前往咖啡館的途中,除了待在裡頭創作,更將咖啡館視為靈感來源,以各自的方式,記錄下每個眼神交錯的故事瞬間。據傳海明威在丁香園咖啡館完成小説《太陽照常升起》,梵谷則透過《夜間咖啡館》一畫,描繪露天咖啡館與夜色相互照映的燈火通明,無獨有偶,美國作曲家蓋希文在造訪巴黎後亦深受啟發,決心將旅程中飽滿的情感與見聞化為音樂,最終寫出交響樂詩《一個美國人在巴黎》,他曾在雙鋼琴版的草稿寫上「走進咖啡館」、「看女生」等標記,亦會在音樂會的節目單中,介紹這是有關一個美國觀光客散步在香榭麗舍大道,心想著或許會有場與女孩的邂逅,也或許會轉進咖啡館的剎那,忽然想念家鄉的故事。

 

音樂劇《一個美國人在巴黎》再現巴黎黃金年代

《一個美國人在巴黎》為歌舞電影《花都舞影》提供曼妙的故事背景,更在2014年改編為同名音樂劇《一個美國人在巴黎》,情節圍繞在三名渴望於藝術領域發光發熱的少年,同時對一位芭蕾舞者傾心的浪漫情愫。音樂劇版本採用蓋希文包含〈I Got Rhythm〉、〈Liza〉、〈’S Wonderful〉、〈But Not for Me〉在內的膾炙人口樂曲,精湛演奏出時而活潑時而慵懶的協奏曲,其巧妙致敬抽象大師蒙德里安《紅黃藍黑的構成》畫作的舞台設計,創造出復古中又帶有靡麗的現代風格,加上行雲流水的燈光與場景轉換,攜手與觀眾一同搭上時光機,重回二戰後巴黎璀璨的黃金年代。

 

此外,劇中飾演女主角的Leanne Cope與男主角Ryan Steele皆有深厚的芭蕾舞底子,Leanne Cope還曾任前英國皇家芭蕾舞團的第一女舞者。音樂劇《一個美國人在巴黎》的編舞家Christopher Wheeldon在考慮劇情推展的前提下,將演出者的舞蹈潛力發揮到極致,讓古典芭蕾、爵士舞與踢踏舞相互輝映,既顯優美亦顯輕盈,處處到位的肢體動作,頗具新意地映襯出流暢的故事情節與角色情緒,更讓此劇獲得東尼獎「最佳編舞獎」殊榮。

 

受英國《金融時報》盛評:「用跪的、用求的、用搶的,不管怎樣都要買票來看。」,《一個美國人在巴黎》結合古典巴黎與爵士協奏曲,在舞蹈與樂曲完美結合下譜出絕美的羅曼史戀曲,重現20世紀初飽含文藝氣息的巴黎勝景。

 

《一個美國人在巴黎》音樂劇演出資訊

演出地點:臺中國家歌劇院大劇院

演出場次:

2019/8/20(二)19:30 

2019/8/21(三)19:30 

2019/8/22(四)19:30 

2019/8/23(五)19:30 

2019/8/24(六)14:30、19:30

2019/8/25(日)14:30、19:30

演出票價:

600/1000/1400/2000/2400/3200/3600 (平日場-周二、周三、周四)

800/1200/2000/2800/3600/4400/5000 (假日場-周五、周六、周日)


 

文|Hannah

照片提供|臺中國家歌劇院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在極限舞動中遇見自己!跟著2025「中國信託新舞臺藝術節」釋放身心臨界點

光是做得好還不夠,明天我們必須更好。我們不能停下來,不能睡覺,不能坐下來靜靜地喝杯咖啡……奔走在工作的隙縫與時間的皺摺,每個瞬間都彷彿逼近臨界點。2025中國信託新舞臺藝術節讀懂你焦慮,以「動態臨界點」為策展主軸,規畫四部作品漸次鬆綁你的心、紓緩你壓力。

手勢舞蹈大師新作《從指尖開始》

首檔節目先用比利時「雙手製造」舞團(Made by Hands2020年創團作《從指尖開始》(Du Bout Des Doigts),以「手勢舞蹈」鬆開你對身體認知。所謂手勢舞蹈,是創作者用手指當舞者,結合微型造景與透視魔術,經由現場攝影運作投影到大型螢幕,巧妙敘說各種故事也揮發詩意美感,想像力與震撼比起完整真人演出更極致;相關創作在台首見於2021年來台深受好評的《指尖上的幸福人生》(Cold Blood)。

(圖片提供:Julien Lambert)
《從指尖開始》中不可思議的萬能手指帶著觀眾穿越時空。(圖片提供:Julien Lambert)

「雙手製造」舞團創辦人格雷戈里.格雷斯尚(Grégory Grosjean)與加布里埃拉.伊科諾(Gabriella Iacono),就正屬《指尖上的幸福人生》主要創作團隊。兩人深耕手勢舞蹈多年,創團作用手指大膽詮釋從芭蕾、迪斯可到嘻哈等不同舞種,以及從「西城故事」音樂劇到卓別林默劇等經典劇碼,「手」舞足蹈出更勝往昔的不可思議效果,首演至今巡迴近50座歐洲城市,2024年亞洲首演更驚艷烏鎮戲劇節。

這些手指幻化成的迷你舞者,還將深情訴說人類歷史:從拉斯科洞窟壁畫的人類文明起源,到阿波羅11號登陸月球,乃至回望世界大戰的傷痕與記憶……手指肢體X微型物件X即時攝影X音樂節奏,再加上劇場魔法及電影鏡頭,60分鐘的奇幻舞蹈電影劇場,將讓全年齡層觀眾從頭到尾合不攏嘴,沉浸在這齣再現歷史記憶及藝術鉅作的微型史詩。95日至7日在國家兩廳院實驗劇場演出。

把巨型跑步機搬上舞台,跟著《奔跑者》一起跳躍

在解放觀眾想像力後,新舞臺藝術節隨即奉上的是捷克著名表演團隊「夜店馬戲團」(Crik La Putyka)近年超夯作品《奔跑者》(Runners)。該團創立於2009年,致力於當代馬戲推廣與發展,早是國際重要藝術節及劇場常客,巡演超過23國;《奔跑者》更從2022年在愛丁堡藝穗節大放異彩後,就席捲各國藝術節。

該作靈感來自全球賣破300萬冊的暢銷書《天生就會跑》,書中金句「當情況最糟糕,我們跑得更多」,是全劇創作出發點。走入劇場,觀眾會看到舞台放著一座長達10米的巨型跑步機,它不但是演出主要場景,也與多元特技、運動、舞蹈、戲劇、原創現場音樂等表演者同為表演要角;而當小提琴樂手現場演奏出空靈樂聲,白衣舞者隨著跑步機速度絕美滑過,觀眾將發現跑步機舞台上展現的,正是自己人生。

(圖片提供:Lukas Biba)
《奔跑者》表演者跑步機上奔跑、跳躍,隱喻被迫不斷奔跑的現代人日。(圖片提供:Lukas Biba)

整齊劃一的群舞,彷彿訴說日復一日的生活;舞者間的爭鬥,表現人際間的摩擦。也少不了得與他人一起沒命奔跑競逐同一目標,奔跳著躲過旁人攻擊,捕捉猶如機會般滿天降下的彩紙卻總徒勞。當然,也會有相遇的心動片刻,彼此卻可能旋即被持續前行的跑步機帶往不同方向;也可能終於與氣球共舞,彷彿找到希望的出口……。這些每個直擊你內心深處的片刻,最驚人的是以不同特技展現:在跑步機上進行的自行車特技,與巨型球體的追逐奔逃,乃至時而高速旋轉、時而單手表演乃至躍上跑步機的Cyr輪特技大環演出。每一力與美的時刻,都訴說與觀眾同樣的心聲:「我們必須奔跑,因為我們沒有時間。」

該劇也結合表演者刷牙、閱讀等生活化場景,乃至分享個人故事,讓觀眾更沉浸其中,得到療癒。完美結合特技與藝術,讓《奔跑者》巡演時屢獲觀眾全體起立鼓掌,《衛報》讚譽「是杯完美調和舞蹈、音樂與馬戲的雞尾酒」。1031日至112日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球劇場演出。

與兩廳院秋天藝術節合作——《再見狗日子》

接下來的比利時編舞怪才楊.馬騰斯(Jan Martens)《再見狗日子》(THE DOG DAYS ARE OVER 2.0),也猶如向社畜致敬。前年才以《任何搞分裂的企圖都將以粉身碎骨告終》來台成話題的他,今年將在新舞臺藝術節及兩廳院秋天藝術節合作下,帶來《再見狗日子》2.0版全新製作。作品的靈感源於美國攝影師菲利普.霍斯曼一句話:「當你請一個人跳起來,他因專注於跳躍,面具會隨之脫落,真正的個體於是顯現。」該舞即邀8位舞者以不同節奏與隊形連續跳躍70分鐘,彼此沒有領舞與否等階級區分,平等在觀眾前暴露自己為精準維持的努力,以及超越身體極限後必然有的失誤與真實。

(攝影:Alwin Poiana,圖片提供:國家兩廳院提供)
《再見狗日子》舞者隨著高強度舞動,迎向身心臨界點。(攝影:Alwin Poiana,圖片提供:國家兩廳院提供)

該舞巡演以來,不少觀眾都會受到舞者感染,跟著在劇場上下跳動,彷彿體會自己同樣在秩序中前進的處境。而當最終舞者逐漸暴露自我,則有觀眾忍不住掉淚,好像看到自己堅硬外殼下的脆弱,共鳴度一流。117日至9日在台北國家戲劇院演出。

三齣國際傑作外,新舞臺藝術節公益場邀偏鄉學生和大眾親近當代藝術。本次由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把中國信託金融園區變身戶外劇場,出動大型偶戲、故事箱與趣味闖關,現場《海島頌》的演出,將有劇團與日本偶戲大師Nori SAWA共製的巨型蜈蚣戲偶─「百足大神」,以及來自上古神話的海洋神獸─「鯤」共同詮釋台灣海島神話,同時也邀新北市貢寮實驗國中、宜蘭縣萬富及利澤國小演出在地特色偶戲、鬧熱滾滾。913日下午2時至5時免費入場。

(圖片提供: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
2025年中國信託新舞臺藝術節以「動態臨界點」為主軸,四檔演出讓觀眾在劇場獲得療癒。(圖片提供: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

2025中國信託新舞臺藝術節 

◉ 比利時 雙手製造舞團《從指尖開始》09/05-09/07 國家兩廳院實驗劇場

7/24()前限時早鳥8折,7/25()後雙人套票88折,購票點此

◉ 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 公益場《海島頌》9/13中國信託金融園區

◉ 捷克 夜店馬戲團《奔跑者》10/31-11/1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球劇場

◉ 比利時 楊.馬騰斯《再見狗日子》11/7-11/9 國家戲劇院(本檔演出與兩廳院秋天藝術節合作

圖文提供|2025中國信託新舞臺藝術節

從《少年PI的奇幻漂流》到南亞「民間譚」的多重宇宙!楊雨樵以口說藝術展演人虎故事,拓展劇場之外的敘事視野

La Vie 美感俱樂部與臺中國家歌劇院首度攜手推出展演式講座,邀請跨領域敘事藝術家楊雨樵,帶來一場結合聲音表演與故事講述的劇場演前體驗!更推出講座與《少年PI的奇幻漂流》演出優惠套票,帶領觀眾穿梭於古老神話與現代劇場之間,打開劇場與聲音交錯的敘事宇宙。

今年夏天最令人期待的重量級舞台劇《少年PI的奇幻漂流》來了!改編自全球熱銷1400萬冊小說《少年PI的奇幻漂流》、2012年李安導演改編為電影,劇場版作品由編劇羅莉塔.查克拉芭蒂(Lolita Chakrabarti)操刀,今年首度登上亞洲舞台,在臺中國家歌劇院「2025 NTT 夏日放/FUN時光」系列,以劇場的形式再度重生。

印度少年PI與孟加拉虎「理查.帕克」,一人一虎在海上共存227天的奇幻旅程故事,引領著觀者深入思考,當信仰與生存交錯於浩瀚大海,不只是漂流,也是穿越真相與幻象的試煉——那隻老虎,是野性?是恐懼?還是,是他自己?

(圖片提供:臺中國家歌劇院)
(圖片提供:臺中國家歌劇院)

首次合作!La Vie美感俱樂部X臺中國家歌劇院 共同推出展演式講座

從劇場故事延伸,為了讓觀眾從多角度深入理解文本與南亞民間故事中人虎關係的豐富內涵,La Vie 美感俱樂部攜手臺中國家歌劇院推出首檔展演式講座——打開劇場的多重形象:從《少年PI的奇幻漂流》到民間譚的聲音現場。邀請跨領域敘事藝術家楊雨樵,展開一場穿越文學、聲音與劇場的敘事之旅。

講座上半場將從《少年PI的奇幻漂流》文本導讀出發,深入故事結構與角色寓意,下半場以兩則南亞的「民間譚」為鑰,透過說書與即興音樂交織出古老又當代的敘事場景,開啟潛藏於經典之下的文化原型與聲音密碼。

(圖片提供:La Vie、臺中國家歌劇院)
(圖片提供:La Vie、臺中國家歌劇院)

什麼是「民間譚」?人虎故事的古代源流

民間譚(folktale)乍聽之下有些陌生,但那些代與代之間口耳相傳、在火光邊、床沿前、在大街上被講述的故事——便是民間譚的雛形。它不屬於單一作者,而是無數講述者與聽眾以口語編織的敘事形式,是人類集體記憶的原型劇場。楊雨樵自小熱愛民間故事,成年後投身亞洲口述傳統的田野採集與語言研究,更親自翻譯 20 世紀初以標音法記錄的語料,將那些古老記錄轉化為可聆聽、可演說的現場語言。

從經典文本《少年PI的奇幻漂流》出發,走入動物民間譚的敘事結構與聲響語彙,楊雨樵通過兩則故事展演,與打擊樂、管樂等實驗性演出,引領觀眾深度的理解少年PI在救難艇上與老虎理查.帕克之間的奇異關聯,實地打開劇場說故事的多重可能。

(圖片提供:臺中國家歌劇院)
跨領域敘事藝術家與聲音藝術家楊雨樵(右)將攜手長笛家吳正宇(左)帶來動物民間譚演出。(圖片提供:臺中國家歌劇院)

虎影共聲:南亞民間譚 × 跨域聲音展演

 故事一《人虎的伎倆》
楊雨樵以單人口說與打擊樂的即興演出。在印度與周邊南亞地域相傳的古代故事中,有一種奇異的生物叫做人虎,是由人向自身施咒,變成人虎,但最後卻無法成功地變回人類,始終維持半人半虎的狀態。這則故事與台灣的《虎姑婆》,在某些地方有著相似的母題,同時也反映出少年PI文本中所暗喻的其中一個民間譚脈絡:人虎同體。

(圖片提供:臺中國家歌劇院)
(圖片提供:臺中國家歌劇院)

 故事二《虎的報恩》
由楊雨樵與長笛演奏家吳正宇共同演出,講述一名男孩偶然救下一隻受傷的老虎,老虎為了報恩,與男孩展開了各式各樣的冒險與遊歷,但故事的最後,「報恩」卻發生了戲劇性的轉變⋯⋯。這則故事版本遍佈南亞、東南亞乃至東北亞地區,也正是少年PI的另一個重要的文化脈絡:男孩與老虎的相伴。

(圖片提供:臺中國家歌劇院)
(圖片提供:臺中國家歌劇院)

民間譚不只是故事,它是文化的耳語,承載著數百年來人類集體的夢、恐懼與希望。楊雨樵以聲音藝術將古老的故事轉化為鮮活的當代展演,隨著說故事者的聲音節奏、呼吸起伏、演奏的樂聲高低,讓觀眾將再次體會聲音的原初魔力!講座展演演出後也將安排簡短QA時間,想更深入了解《少年PI的奇幻漂流》背後的文化根源、民間譚的藝術形式、楊雨樵的聲音表演的創作歷程,千萬不要錯過這場文字與聲音交織的奇幻旅程!

(圖片提供:臺中國家歌劇院)
(圖片提供:臺中國家歌劇院)

【 La Vie美感俱樂部X臺中國家歌劇院】首檔聯合展演式講座,報名中!

打開劇場的多重形象:從《少年PI的奇幻漂流》到民間譚的聲音現場

講座日期|2025.7.26(六)19:30~21:30
講座地點|臺中國家歌劇院 角落沙龍(台中市西屯區惠來路二段101號)
講座票價|票種一/$200,加贈La Vie雜誌隨機期數一本
                     票種二/$700,含《少年PI的奇幻漂流》節目票券一張,加贈La Vie雜誌隨機期數兩本
                     (節目場次資訊:2025/8/2,19:30場次,票區1000元,講座當日領取節目票券)
報名時間|2025.06.27(五)中午12:00起至額滿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