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是被人們設計出來的!荷蘭設計週「垃圾展」探索廢棄物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垃圾是被人們設計出來的!荷蘭設計週「垃圾展」用廢棄物啟發反思

設計展在我們的印象之中,總是展出美好的事物,但上月底在荷蘭設計週登場的一個展覽「垃圾:突破性的設計研究展」,將顛覆我們對設計展的想像。

「垃圾:一切固然都會成為廢棄物」於上月19日在荷蘭的範阿貝博物館(Van Abbemuseum)及城市中另外9個指定地點展出,由來自埃因霍溫設計學院(DAE, Design Academy Eindhoven)的畢業校友,共同籌劃18個關於垃圾與地緣關係的設計研究項目,探索廢棄物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垃圾展」的靈感源於2018年,埃因霍溫設計學院的師生一起組成了「GEO-DESIGN」的計畫平台,探索現代透過社會、經濟、領土和地緣政治所形塑出來的設計。第一期的計畫,師生們一起研究了阿里巴巴集團營運模式對設計領域的影響;第二期,也就是本次的展覽重點,則探討世界全球化所造成的垃圾與其影響。校友的研究擴大了範圍,地點遍及全球:加薩走廊、葡萄牙、西班牙、摩洛哥、太平洋、義大利拿坡里、尚比亞等地。

Studiolow研究了葡萄牙、西班牙和摩洛哥境內被視為「垃圾建物」的廢棄物掩埋場,由於規模過於龐大,各自誕生了生態系統,有動物在此居住。設計師以三個手作雕塑講述這裡的故事。

Tellurico團隊則揭露義大利拿坡里一處15年來不斷被非法傾倒廢棄物的街區,使其成為名符其實的垃圾城,以及背後腐敗的黑幕。

Giacomo Nanni和Julian Peschel則聯手隨著太空垃圾來到南太平洋被稱為太空飛行器公墓的尼莫點(Point Nemo),因為此處距離陸地非常遙遠,且沒有生態系統,因此長期以來一直是太空載具停用後的墜落地點,兩人以資訊設計的方式呈現他們的研究。

Lotte de Haan費時一個月在尚比亞研究從西方世界賣到非洲的二手衣物貿易,並將研究結果影片和裝置藝術以尚比亞語命名為「Salaula」,意思為「在成堆的物品中翻找」。

策展人表示Martina Muzi,垃圾不是偶然的產物,而是被設計出來的物質:「垃圾是全球貿易增長的結果、是工業產品、是收入與社經地位的指標,也是美學的痕跡。設計師與難以分解的垃圾有著無可避免的關係,所以設計師也與試圖消除或改造垃圾有著不可抹滅的連結。」

「垃圾:突破性的設計研究展」期望藉由展出,讓人們思考自身的購物行為,以及未來如何讓垃圾成為一種有效的資源。展覽的部分作品已於10月27日結束展出,博物館的主展則會一直展出至11月17日。

Text/Mei Chiu

Photos/Dezeen

延伸閱讀

RECOMMEND

藝術銀行邁向下一個10年,締造比合作更深刻的「夥伴關係」 多元而永續的藝術生活

由文化部推動,始於2013年,現由臺灣美術基金會擔任執行的「藝術銀行」計畫,此10年間購藏逾3,000件臺灣當代藝術作品、扶植超過1,000位藝術家,並不斷拓展租賃模式與各單位合作的可能性,為大眾創造在日常生活即能欣賞、接觸藝術的環境,是臺灣值得驕傲的重要文化活資產!談起這一路走來,藝術銀行與外部單位之間深刻的夥伴關係,執行長林平說道:「藝術銀行是由國家提供資源、中立而專業的組織,因此對於自身的定位必需非常清晰——藝術銀行在面對藝術家、社會大眾與藝術產業三大區塊時,各有不同的任務與藍圖。如同LOGO上的三條流動曲線,藝術銀行像是海浪般,讓藝術作品以更自由多變的型態進入到各式空間,藝術作品就是一種未來貨幣,我們的目標讓其能永續發展、成為一種循環經濟。」

右手扶持臺灣潛力藝術家 左手連結社會大眾與藝術創作

面對年輕潛力藝術家,藝術銀行不僅是以購藏協助其創作發展,在租賃模式之外,更進一步推廣藝術家增加其大眾認知度,執行長解釋:「在提供租賃服務時,我們時常會遇到的問題就是『作品適租性』,藝術家的創作內涵往往並不是只有正向的情感,很多源自於生命黑暗面、議題較深沈的創作也很精彩,如何將這些作品推廣出去,甚至吸引新的收藏家收購也十分重要。」藝術銀行透過多元化的主題策展與大眾接觸,像是經紀人為藝術家打亮知名度、拓展多元市場;現階段官網成立「藝術家專區」,即為見微知著的舉措。

藝術銀行
藝術銀行 2024 櫥窗新展《藏木於林》概念示意圖

面對社會大眾,藝術銀行除了服務主要租賃客戶、開發培養潛力收藏家,更需要不斷地創造新的連結,讓藝術能走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像是日前啟動的『社宅藝享』計畫,它像是另一個庫房以收藏青年藝術家成熟期的作品為主,為國家累積未來的文化資產,同時將藝術創意帶入全國各地社會住宅空間中,讓藝術的公共性以非固定的、而是成為流動性的循環經濟,實踐藝術社會化。」今年更計畫出版藝術維護手札《藝術醒世要言》,以輕鬆詼諧的方式介紹藝術品正確的親近與保存維護基本觀念,「我們想做一本像是宗教隨處可見的結緣善書,能流傳、易讀好懂,選擇與黃海欣藝術家合作,正是因為其插畫自帶幽默感、不用文本即可理解。」

藝術銀行
藝術維護手札《藝術醒世要言》(示意圖)

大型主題策展連發

藝術銀行今年就有數個精彩的主題展覽,將於臺中、臺東池上、屏東接連展出。第一個登場的是藝術銀行櫥窗10周年壓軸展,與台中李方艾美酒店合作,邀請5位生活提案家,融合總部所在地舊城區特有的生活歷史推出具有在地特色的臺中伴手禮。執行長也悄悄透露未來一年此櫥窗計畫也成為藝術家展示個人收藏的窗口,讓這個櫥窗成為了解藝術家背後能量與展現人性收藏慾念的窗口。

藝術銀行
藝術銀行 10 周年展覽計畫第 5 檔-藝術銀行櫥窗 x 李方艾美酒店
藝術銀行
李政勳作品〈250 Rectangles〉於酒店內一樓藝術廊道展出

緊接著於臺東池上穀倉藝術館3月30日開展的《如果你先我一步聽見》,是藝術銀行首次跨越中央山脈,並跨界邀請音樂藝術家王榆鈞擔任策展人合作,為展覽選件及音樂創作,以聲音為嚮導,帶領觀眾體驗不一樣的展覽形式。下半年藝術銀行將帶著藝術珍藏走入地方,與屏東文化處合作,執行長介紹道:「倘若我們以過去17~19世紀的藝術展覽分類法如靜物、肖像等方式展出當代藝術的作品,會是什麼樣子呢?」此概念將於屏東美術館上演一場老派與新藝兩種概念對話的特展,呈現「展示」的歷史樣貌與當代藝術對此一傳統型態的溢出與時代訊息的傳遞。

藝術銀行
《如果你 先我一步 聽見》展覽主視覺
藝術銀行
臺東池上穀倉藝術館《如果你先我一步聽見》特展,照片由台灣好基金會提供
藝術銀行
臺東池上穀倉藝術館《如果你先我一步聽見》特展

多元拓展,全新官網專區展示藝術家魅力

藝術銀行總是試著打破框架朝向更靈活永續、多元發展,與藝術產業之間的友善聯盟合作,像是藝博會的「MIT專區」計畫、推廣藝術作品數位圖像授權,都是讓藝術家、臺灣當代藝術作品能更普及、觸及更多媒介的方式。今年藝術銀行官網也將進行全面更新改版,好看也要好用,執行長說明:「我們要讓藝術家來到第一線,為其打造個人品牌,他們就像是在人群中,那些看起來很特別的人,官網中的『藝術家專區』以藝術家名字為搜尋分類,讓大眾能全方位解讀藝術家的人格魅力。」還有預計成立的「專業者群像」及「藝術地圖」頁面的規劃,「藝術銀行現階段即擁有3位修護師,在臺灣美術館機制都是非常少見的。如果這些幕後的專業角色不存在,藝術作品就無法妥適擁有或出現在公共領域中,希望藉由『專業者群像』讓這些專業能被更多人了解;『藝術地圖』則可以清楚看到全臺與我們合作展出的一百多個單位機構與其展出的作品樣態。」

藝術銀行化身「全臺最大藝術寶庫」,與夥伴們締造緊密的藝術網絡,帶著藝術作品深入淺出於人們生活的各種場景中,日常隨處都可以是展場,展示著藝術對生活的回應與創意的想像。

文 | 黃阡卉  圖片提供 | 藝術銀行

「teamLab共創!未來園」台北科教館6月開展!以10件作品打造小孩大人都能盡情沉浸的繽紛世界

「teamLab共創!未來園」台北科教館6月開展!以10件作品打造小孩大人都能盡情沉浸的絢爛世界。teamLab《光球管弦樂團》© teamLab

teamLab將日本現正於沖繩展出的作品引進台灣,打造全新「teamLab共創!未來園 台北」展覽,作品以「共創」為概念,讓小孩到大人都能重拾熾熱童心,自由打開創意腦洞、盡情玩耍。本次teamLab展覽將於6月14日至10月13日在台北科教館展出。

2024「teamLab共創!未來園 台北」共展出10件作品,透過巧妙的空間設計,打造大場域沉浸感,並透過色彩繽紛、絢麗的景緻,讓體驗者倘佯蔚藍海洋、恣意於空中翱翔,甚至化身太陽光能,以溜滑梯的形式培育水果園,極富教育與環境寓意,運用多元視角重新欣賞世界,整個作品群宛若生生不息的自然生態,不僅瞬息萬變,場景迷幻綺麗,每一次造訪都有嶄新收穫。

本次展覽由teamLab與台灣主辦方聯合數位文創再度攜手合作,以沉浸式互動的形式,讓每一位體驗者都能成為展覽的創作元素之一。(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本次展覽由teamLab與台灣主辦方聯合數位文創再度攜手合作,以沉浸式互動的形式,讓每一位體驗者都能成為展覽的創作元素之一。(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teamLab共創!未來園 台北」亮點作品搶先看

《鼓動山谷中的塗鴉自然 ── 共生的生命,年復一年, 紅色名錄》

由立體地形構成的鼓動山谷,因地面的高低落差,呈現視覺認知與身體認知被分離的概念,作品中的生物在吞食其他生物後會繁殖增生,相反的,如果沒有吞食其他生物,或是被其他生物吞食,就會死亡消逝,體驗者不僅能在此自由嬉戲玩耍、也能體驗遊走山谷的愜意感,近距離凝視萬物的繁衍,並見證生命的消逝,欣賞生物絕美的姿態與輪迴,還可在此作品裡,透過彩繪創作出獨一無二的生物,不僅是「栩栩如生」,更是真的被注入生命,生動出現在眼前。

teamLab《鼓動山谷中的塗鴉自然 ── 共生的生命,年復一年, 紅色名錄》© teamLab
teamLab《鼓動山谷中的塗鴉自然 ── 共生的生命,年復一年, 紅色名錄》© teamLab

此外,當體驗者在夏季(6月~8月)或秋季(9月~10月13日)走入這個生態之中,可以看見兩種不同季節的景色,在雙腳駐足的地方亦會有不同種類的花朵綻放,不過如果隨意來回踐踏,就會造成花朵凋零殆盡,作品以此呈現眾生物的此消彼長,甚至在特定時刻,觀者將有機會見證生物呈現百花絕美綻放的壯麗。

teamLab《鼓動山谷中的塗鴉自然 ── 共生的生命,年復一年, 紅色名錄》© teamLab
teamLab《鼓動山谷中的塗鴉自然 ── 共生的生命,年復一年, 紅色名錄》© teamLab

《點滴瀑布,小水滴也會形成大浪潮》

眾多水滴落下,會隨著地形順流而下。一顆顆水滴,單獨存在時會像球一樣彈跳,但當用整個身體接住它們時,它們會匯流成水的姿態,當匯集達到一定程度,水會彷彿浪潮一般洗滌生態,直至水滴慢慢散開,再重新表現得像球一般,不斷匯流成水又瓦解成水分子,呈現水的多種型態變化。

teamLab《點滴瀑布,小水滴也會形成大浪潮》© teamLab
teamLab《點滴瀑布,小水滴也會形成大浪潮》© teamLab

《彩繪飛翔》

體驗飛機、蝴蝶或老鷹在天空自在翱翔,鳥瞰城市的高空視角!在完成這些圖畫時,圖畫將會立體出現,並飛向體驗者面前的世界。當觸摸飛行的飛機、蝴蝶和老鷹時,它們就會加速或逃跑。在現場更是能將透過展場手機設備上,從不同角度操控自己所繪畫的飛機、蝴蝶或鷹,同時模擬其視野,如體驗蝴蝶有340度的視角,或老鷹即使向前飛也能看見地上的獵物,藉此透過不同角度感知世界。

teamLab《彩繪飛翔》© teamLab
teamLab《彩繪飛翔》© teamLab

《光球管弦樂團》

當球體滾動,顏色和聲音進而產生變化,這些發光的球體就能演奏一場管弦樂表演。滾動面前的球體,球體的顏色會產生變化還會發出聲音,體驗者們可以在同一個空間裡,用自己的身體去觸碰大小不同的球體,來讓空間發生變化,並自由地演奏音樂。

teamLab《光球管弦樂團》© teamLab
teamLab《光球管弦樂團》© teamLab
teamLab《光球管弦樂團》© teamLab
teamLab《光球管弦樂團》© teamLab

《小人兒所居住的音樂牆》

牆壁上住著許多小人兒,他們是音樂演奏家,並在牆壁裡來回奔跑,體驗者可以在牆壁上面黏附蘑菇、羊小屋、冰柱等各式各樣的圖章,與小人兒們進行互動,根據圖章種類的不同,小人兒會開始做出溜滑梯,跳高或是攀登等不同的動作。 

teamLab《小人兒所居住的音樂牆》© teamLab
teamLab《小人兒所居住的音樂牆》© teamLab

微笑的種子會從牆壁的上面掉落下來,當微笑種子打中圖章時,會根據圖章的種類,演奏出不同的音色,碰撞圖章發出的音樂還會根據牆壁的高度,產生音階上的高低變化。不過,這面牆上還有一座沉睡的火山,當開始地鳴的時候,沉睡的火山也將甦醒過來,噴發出紅色壯觀的滾滾岩漿。

teamLab《小人兒所居住的音樂牆》© teamLab
teamLab《小人兒所居住的音樂牆》© teamLab

彩繪工廠

當完成畫作後,體驗者們還可將《鼓動山谷中的塗鴉自然》或《彩繪飛翔》中將所描繪的圖案,變成獨一無二的紀念品徽章帶回家。(註:徽章為另外價格;購買時需持有當日入場券。

teamLab《彩繪工廠》© teamLab
teamLab《彩繪工廠》© teamLab

展覽於4月24日起正式於udn售票網開放預售,預售優惠單人票390元、預售雙人套票750元、預售三人套票1120元,4月30日起開放全通路預售購買,優惠僅到6月13日,更多展覽資訊敬請依展覽官方網站官方FBIG公告內容為主。

teamLab共創!未來園 台北
時間:2024年6月14日(五)~2024年10月13日(日) (8/20 星期二休)
地點: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七樓南側特展區(台北市士林區士商路189號)
更多資訊可至展覽官網查詢

資料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