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方序中和李君慈的動森家!設計師們這樣宅在家

共同生活的可能

任天堂新遊戲《集合吧!動物森友會》於2020年4月疫情緊繃之際,在全球造成大轟動,超越國籍地域限制,臉書、推特、IG充斥著各種動森生活照,我們從設計師方序中和李君慈兩個玩法不同的玩家身上,看他們如何在遊戲裡創作與經營各自的虛擬社交,為自己創建一個與現實相映成趣的家居空間。

共同生活的可能
方序中和他不圓的圓畫作

共同生活的可能
書櫃區是李君慈的工作室,最近她著迷到連工作也會玩動森。

李君慈一拿起Switch遊戲主機,立刻跟我們炫耀:「你們來之前,我才賣大頭菜賺了200多萬,現在已經接近財富自由了,而且我已經拿到建築師的身份,在島上得到最大的擴建權,不只是住豪宅的島主,還可以建山、挖地、開河川、設瀑布。」方序中回想起自己剛玩遊戲時,坐飛機到強者玩家HUSH(歌手陳品赫)島上摸家具,「那裡根本是另外一個世界,太豪華、太奇幻,我甚至懷疑我們是玩同一款遊戲。」如果你身邊也有正在玩這款遊戲的朋友,他們的對話裡,充滿只有玩家才懂的黑話,就算本來不認識的彼此,只要開一個小話頭,就能聊到像很久不見的老朋友。

共同生活的可能
方序中特別設計一間喝咖啡的房間,牆壁上也有最新畫作。

2020年3月20日任天堂Switch主機,新遊戲《集合吧!動物森友會》(以下簡稱為動森)開始販售,這是此系列從2001年推出以來,第一次出現中文化介面,也是第一次以造島的開放型態出現。或許正值全球疫情緊繃,每個人都可以在遊戲中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理想島,滿足對空間的想望,因而迅速成為居家防疫的必備遊戲,才開賣三天就突破Switch過去所有遊戲銷量,不到半個月就已經狂賣300萬套。方序中也說:「現在週末和連假都沒辦法出門,會在家玩動森,在線上和朋友互動。」他曾經邀請旅遊作家史丹利夫妻來島上作客,還不時坐飛機到朋友家探望,李君慈還補充:「任天堂很貼心的推出聊天App,可以邊玩遊戲邊和朋友開群組聊天室,就像坐在一起,完全沒距離。」

創造和現實一樣的虛擬生活空間

在加入動森之前他們兩個都算不上遊戲的重度使用者,李君慈說:「我本來就喜歡養成遊戲,它的遊戲自由度很高,玩之前就知道自己玩下去就會沉迷。」真的讓她忍了好幾天,最後在工作室夥伴慫恿下淪陷,才上線不到1個月,已經累積超過200小時的遊戲時間。方序中沒這麼瘋狂,但從加入遊戲以來,每天早晚都要拿出來「整理」一下,「我蠻喜歡布置家裡的,現在變成有兩個家要布置。」

共同生活的可能
方序中動森家客廳幾乎完全複製自己家的客廳,連室內燈光也調了很久。

「週末我常會坐在沙發上看著眼前的家具,替它們換位置,還不時會更換自己的作品,每一次挪動,就要搭配不一樣的花器,我每天的工作要面對這麼多設計,這就是一種layout的練習。」所以他在動森的家,一進門的客廳,真的花心思去找和他實際的家幾乎一樣的家具擺放,連光線都絲毫沒有馬虎「晚上完全是暗的,房間會剩下檯燈、壁燈和蠟燭光,這種氛圍比較舒服。」他另一個專門喝咖啡的房間,到了晚上只有一盞有氣氛的小燈,光是他現在有的客廳、酒吧、咖啡廳、攝影棚空間,到晚上光線的亮度、擺放位置都是花很多時間調出來的結果。

共同生活的可能
方序中家裡窗台旁的植物區,也出現在他的動森家客廳。

遊戲裡才是真實的我

李君慈是另一個大反差,我們造訪時,動森裡的她,是一個黃色長髮扎辮子、最近喜歡穿幼稚園圍兜,臉上掛著狗臉的女生,「如果像我就太無聊了,我覺得外表的我和內心真正的我是不一樣的,在遊戲裡我可以想幹嘛就幹嘛。」她動森的家也很妙,來參觀過的朋友,都會說她每個房間反差很大,客廳是空蕩蕩的沉思空間、有一間充滿遊戲機台的電動間、地下室是她精心設計可以殺人但陳設卻溫馨到不行的地方,「影集裡的殺人魔,都會把自己犯罪的地下室,布置得很舒服,這樣才能讓受害者沒有戒備。」她最自豪二樓坂本龍一的房間,她太喜歡這位日本音樂家,設計出幾乎參考紀錄片《坂本龍一:終章》裡房間的樣子,甚至有朋友來參觀時,她還會換上自己手繪設計的坂本龍一服裝。

共同生活的可能
李君慈動森家的地下室擺設溫馨的殺人房,故意處理光線,只要一關燈才會出現陰森感。

在島上,最多10位動物居民,身為島主的玩家,必須負責興建所有的公共建設,最好還要和島民們建立良好的鄰里關係,至於島民間的氣氛,每個島都不一樣,李君慈說:「我有測驗過島民間彼此的好感度是負1,他們很喜歡吵架,我就喜歡聽他們對話的內容很好笑,最近島上講話白目被排擠的熊,快搬家了。也有島民間的感情很好,每個玩家的狀況都不一樣。」方序中在遊戲裡,只想經營自己家,是個完全不理會島民死活、不做公共建設的島主,倒是因為室內無法養貓,把他最愛的好八也放進去,所以特別在戶外手繪一幅好八畫。

共同生活的可能
方序中為了愛貓好八,在動森家手繪很多與好八有關的裝飾。

虛擬空間也有現實意念的延伸

兩個反差極大的玩家有個共同點,大概都做設計工作使然,他們都特別設計了一個藝廊空間,方序中在這裡有一個延續實際生活的最新創作《不圓的圓》畫展,「每幅畫我都認真配色,仔細看每個圓和我現實的畫作一樣都不是正圓,展覽的入口還有放宣傳海報,之前邀請朋友來看展,還要求他要戴口罩才能進來。」真的打算開展,讓大家來參觀嗎?即使藝廊看起來完整度很高,他還是說:「我覺得還沒弄好啦,我知道日本有專門畫像素畫的設計師,在動森上辦展,不停做更新,每天開放固定時段讓大家參觀。」李君慈的藝廊,則是延伸自己Ladybug的主視覺,再向設計師好友們邀稿,「現在交稿的都是沒有在玩動森的人,有玩的朋友都拖稿到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交,但我完全能理解,所以沒催他們。」已經擴建到極致的李君慈,對遊戲已經沒興趣了吧?「他們會不定期更新,還有各種節日的限定活動,根本沒有盡頭,我還會一直玩下去。」你也是乖乖在家的防疫族嗎?只要打開遊戲,島上有忙不完的活,還能和朋友在遊戲裡交流,建立有別於現實生活的動森互動。

共同生活的可能
方序中與愛貓好八,在現實與動森家都要在一起

▶點此看更多防疫生活提案

方序中 

作品範圍涵蓋音樂專輯設計、活動策展、品牌規畫、裝置藝術等,並跨足活動策展。曾為張惠妹、孫燕姿、五月天、HUSH等歌手操刀專輯裝幀,並連續兩年擔任第54、55屆金馬獎視覺統籌。

李君慈

平面設計師。設計範疇涵蓋書籍裝幀、品牌視覺規劃、影像視覺字體字幕設計、藝文展覽活動主視覺平面設計。2018年底創辦了 Ladybug 致力於推廣「台灣女性設計」,近期與合作夥伴共同組織「平面室」。

文|詹筱苹

攝影|蔡耀徵、張藝霖

圖片提供|方序中、李君慈

欲知更多居家生活樣貌與公共場域的意義,請見La Vie 2020/5月號《共同生活的可能

延伸閱讀

RECOMMEND

設計從來不是新鮮事:三世紀的 Villeroy & Boch,如何讓經典活在當下?

從歐洲皇室餐桌到現代人的衛浴日常,德國百年國寶品牌 Villeroy & Boch 早已是高品質生活美學的象徵。這個歷史悠久的品牌,不只延續近三世紀的工藝精神,也不斷嘗試與當代生活對話,讓設計的語言在時間與文化之間流動。

楠弘集團

當一個品牌走過近三百年,它所面對的挑戰不再只是市場競爭,而是如何持續回應生活的變化。對 Villeroy & Boch 而言,設計不僅承載歷史,更是連結文化與人的語言。亞太區董事總經理Sami Häikiö 長年觀察市場趨勢與文化轉譯,他認為唯有讓歐洲的設計語言能被在地文化理解與吸收,品牌才有可能真正進入當代生活的感知層面。

楠弘集團

品牌語言的歷史厚度,如何在當代被延續

創立於 1748 年的 Villeroy & Boch,不只是洛林地區的一間瓷器工坊,而是橫跨三世紀的生活美學符號;它的歷史不屬於博物館,而是一座持續運作的靈感資料庫。從梅特拉赫的修道院工坊起步,品牌從十八世紀走來,歷經歐洲美學、文化與日常實用性的交織淬鍊,逐步發展出專屬於 Villeroy & Boch 的設計語感與風格肌理,成為當代設計師創作的重要養分。對 Sami Häikiö 而言,V&B 的設計之所以與眾不同,是因為每一項作品背後,都承載著品牌數百年來對形式、比例與文化的長期思考。

楠弘集團

近年推出的 Antao 系列,靈感取自森林清晨露珠的形態,將微觀生命轉化為當代空間的有機曲線;而 1971 年問世、2020 年重返市場的 La Boule 球形餐瓷組合,則以精準比例與模組化結構,詮釋經典如何蛻變為當代生活的美感細節。「我們的設計從不模仿歷史,而是用歷史對話當代。」Sami 認為,這種再詮釋的能力,讓 Villeroy & Boch 同時保有優雅底蘊與面向未來的語言。

楠弘集團

當生活節奏轉變,設計也必須回應新的需求

觀察亞洲市場近年的變化,Sami 注意到一項關鍵趨勢:居家空間不再只是功能集合,而是成為情緒流動與風格展現的容器。特別是在衛浴領域,他提到消費者已不滿足於「風格」與「實用」,而是期待這個空間也能承載自我生活的投射。V&B 於是從使用情境出發,蔓延出自由的獨立式浴缸、智能馬桶、情境式淋浴等多樣化選擇,搭配自然材質與柔和色彩,讓每個角落都能營造療癒與儀式感。他強調,好的設計應該是「可感知」的,而非流於形式。亞洲市場對細節的敏感、對質感的要求,也反過來促使品牌持續在工藝精度與空間氛圍上下功夫;如此體驗式設計,也讓 Villeroy & Boch 成為全球高端空間的首選之一,不只在德國擁有 70% 的衛浴市佔率,更廣泛應用於香格里拉、文華東方、半島酒店等國際頂級酒店體系。

楠弘集團

與其複製歐洲生活,不如創造在地共感

當品牌邁向不同文化語境時,能否建立真正的情感連結,是成敗關鍵。對 Sami 而言,品牌與在地的關係從不是單向輸出,而是透過共創,描繪出能貼近人們生活習慣的嶄新場景。他以與楠弘合作的台中旗艦門市為例,從空間設計到動線配置,皆由熟悉台灣市場的團隊主導,V&B 則輸入品牌美學視角並提供完整產品支援;這樣的分工不只是尊重文化,也讓品牌精神以在地方式自然融入生活。他形容這間門市不只是銷售據點,而是一場關於「如何在日常裡體驗設計精神」的沈浸式提案;在這裡,歐洲的歷史不再只是背景,而是透過台灣的轉譯,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他說:「我們相信,真正有生命力的設計,從來不是複製,而是在對話中誕生。」

文 | 邵瀠萱  圖片提供 | 楠弘集團

Aesop把老台南裝進店中!揉謝宅日式老屋語彙、林百貨幾何輪廓,打造如家舒適的暖色調空間

把老台南裝進店中!Aesop新光三越小北門店空間以謝宅、林百貨為靈感打造

每走進一間Aesop店鋪,就像讀了一則街區故事。Aesop向來擅長將在地語彙融入店鋪,與品牌俐落、講求秩序的空間設計策略相互揉合,打造出理性與感性兼具的體驗空間。隨新光三越台南小北門店揭幕,Aesop新店亦同步開張,店鋪設計自兩座古色古香的城市地標「謝宅」及「林百貨」汲取靈感,再現府城獨有的懷舊氣息與生活感。

把老台南裝進店中!Aesop新光三越小北門店空間以謝宅、林百貨為靈感打造
(圖片提供:Aesop)

將古城記憶揉入空間設計

作為台灣歷史最為悠久的城市,台南建城400年來歷經無數蛻變,從大航海時代作為對外貿易的據點,逐漸演變為島嶼的政經中心,如今則是文化底蘊及當代創意激盪的古城。歷經時光淘洗,台南的歷史記憶沈澱於蜿蜒的街巷之中,烙刻在老屋的古木與磚瓦之間。

把老台南裝進店中!Aesop新光三越小北門店空間以謝宅、林百貨為靈感打造
(圖片提供:Aesop)

Aesop新光三越台南小北門店的設計靈感,正是來自乘載府城記憶的兩座地標。設計團隊對空間想像自「台南謝宅」啟程,這座修舊如舊的歷史老屋,優雅地保留了日治時期的建材語彙,也蘊藏著家的溫度與寧靜氛圍。格局靈感則源自「林百貨」由俐落幾何線條構築的氣派佈局。

把老台南裝進店中!Aesop新光三越小北門店空間以謝宅、林百貨為靈感打造
(圖片提供:Aesop)

呼應「謝宅」及「林百貨」的設計細節

店鋪汲取謝宅的日式設計語彙,融合貼近台灣人日常的自然元素,如編織竹簾、木製家等,以原木色調包覆整個空間,如夕陽在此永恆不墜。貫穿全店的六角形檯面,其造型呼應林百貨的空間佈局,幾何感強烈、輪廓典雅大器。天花板與牆面則以圓弧拱形構成,為空間形塑更加親密的尺度感。

把老台南裝進店中!Aesop新光三越小北門店空間以謝宅、林百貨為靈感打造
(圖片提供:Aesop)

花磚、掛畫藏在地風景

產品陳列櫃則以溫潤木質打造,下方櫃體層層堆疊的木片遠看如樹木紋裡,為店鋪注入有機氣息。店鋪中央具份量感的木造櫃檯,上頭鋪滿由台灣在地職人「爿爿花」手工打造的花磚,藉此向在地傳統工藝致敬,也展現了屬於台灣人的常民美學,為零售場域注入生活氣息。

把老台南裝進店中!Aesop新光三越小北門店空間以謝宅、林百貨為靈感打造
(圖片提供:Aesop)

牆上畫作《鑲金招牌》出自現居柏林的台灣藝術家柴喬軒之手,他以台南作為設計構想,抽象描繪出連排的土黃色老屋在陽光照耀下浮現金邊,將府城的街市印象和暖陽引入店中。

把老台南裝進店中!Aesop新光三越小北門店空間以謝宅、林百貨為靈感打造
(圖片提供:Aesop)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