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島人權藝術季!以藝術發掘更多綠島的多元樣貌

綠島人權藝術季

旅遊令人遠離日常的生活模式,卻也得到親炙他方生活的機會,特別是透過藝術的轉化與引導,我們能別具隻眼,看見更深刻的風景。今年的綠島人權藝術季,正是透過藝術的媒介,令人們能體驗到在觀光與監禁之外,更多元的綠島,一窺島嶼的本來面目。

綠島人權藝術季邁入第三年,今年以「假如綠島是一面鏡子」為題,匯集22件國內外藝術家的作品,表述「監禁」與「離散」兩大主題,在宏大沉重的題旨下,年輕藝術家自有舉重若輕的回應方式,自然地展現綠島特殊的人文與自然紋理。


黃奕捷與廖烜榛共同創作出《向赭石講講你的事》,名為屋,看起來卻是一座未完成的,以屋為造型的裝置。兩人參考大量文獻紀錄、口述歷史、建築田野調查等資料,仿效70年前,被送往綠島的政治受難者以咾咕石、茅草等天然材料所搭建的克難房,採取原件製作的方式,建造了一個空間。


小屋,蓋一棟房堆疊前人的歷史

作品為屋,但值得探索的還有成屋的歷程。1950年代的政治受難者得自行到海岸邊鑿打、搬運咾咕石作為材料,胼手胝足,卻是為著打造監禁自己的居所而勞碌,想來是辛勞又悲傷的過程。如今藝術家重新詮釋這段歷程,同樣歷經辛勞,但箇中滋味自是不同。


為了造屋,藝術家委請建築師與造屋團隊協助,造屋團隊來自台東,成員有懂得蓋石板屋的魯凱族人,以及擅長搭建茅草屋的卑南族與阿美族人。模擬克難房所打造的茅草屋頂與石頭牆壁,技法都來自成員們本已熟悉的家屋工法,但事件本身卻是新奇的。


一方面,擁有造屋技術,也有汽車輔助載運的團隊尚且對於搬運沉重的咾咕石略感吃力,更何況是當初的政治犯們,想像著前人的身體感就成了造屋過程中鮮明的況味;另一方面,如今在部落裡,現代房屋才是主流,搭建傳統家屋經常是為了傳承民族技藝,這一次卻是為了再現其他種族的文化記憶而做。


「克難屋不是原民的傳統,而是當時政治受難者與綠島人蓋房子的方式,然而現在綠島已經沒有人在蓋了。」黃奕捷表示,造屋團隊本身也感到好奇,原民蓋屋的技術能夠嘗試抽離自身的文化脈絡,成為一種建築方式,在別的文化上使用。


赭石02


「做建築空間,就是各種事物的聚集。」黃奕捷認為完成作品的過程就像作品本身,蘊含多種隱喻。考慮到現今法規,團隊不能採集石頭,而是得到處尋覓廢棄的咾咕石屋,向屋主們借來咾咕石。於是,團隊不能將這些石頭黏起來,而是必須以堆疊的方式來造屋。


「不斷地找尋合適的碎片與石塊,或者稍作鑿打,以合適的角度疊放、嵌合,每個位置都是不可取代。要做完第一步,才會知道第二步該怎麼做,沒有辦法控制。」準備得再多,每一步仍是充滿機遇與未知,過程可謂相當有機,無法以現代建築的概念,或藝術家過去完成計畫的模式來管理進度。


吳克威、蔡郁柔《聖地_火燒島旅遊指南》2


前往燕子洞,通往自由的廊帶

「這件作品很大程度是受到地景啟發。」廖烜榛指出,作品所處的環境也值得玩味。這件裝置位於綠島知名景點燕子洞內,從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外圍的海灘走向燕子洞,這段15分鐘的路程,沿途經過的地景貌似自然環境,卻帶有許多歷史鑿痕,例如岩石上寫著的愛國標語、政治受難者們鑿打岩石的痕跡等,行走其間有如穿梭在紀念碑中,最終來到燕子洞。


「大概只有在綠島,你才會看到人類歷史是如何與自然地景反覆地糾纏在一起。」黃奕捷說,這段戶外的海邊路程猶如在一座座紀念碑引導下,走向舞台。1950年代的政治受難者來到綠島,接受監管與思想改造,需自行打造監禁自我的場所,也需親自打造舞台,從事愛國戲劇表演。這座舞台就位於燕子洞內,如今藝術季期間,上面放置的正是藝術作品《向赭石講講你的事》。「雖然表演也是被迫的,但是表演讓他們感覺到了一點點的自由,這點很吸引我。」


明明風光明媚,卻存留沉重痕跡的廊帶,終點放置了似屋非屋的裝置,想要表達什麼?「這件裝置既是像是克難房,也像是舞台佈景。我們希望這座無人的劇場,能讓穿越廊帶的觀眾意識到前人的行跡,讓這段歷史在觀眾的想像中再一次上演。」廖烜榛說。


火燒島遊程,用故事帶你穿越老綠島人的往事

另一組藝術家吳克威與蔡郁柔則是創作了一套遊程「聖地:火燒島旅遊指南」,在遊程裡的每個地名後面,都是雜揉著綠島歷史、在地傳說、軼事的故事。


吳克威、蔡郁柔《聖地_火燒島旅遊指南》1


「一提到綠島,大家很直觀的想像,要不是陽光沙灘比基尼,就是白色恐怖,我們想要打破這兩種刻板印象。」蔡郁柔說,觀光與監禁是綠島鮮明的兩大意象,但是綠島人有自己的生活脈絡。她與吳克威耗時半年,經由田野調查的方式,採訪在地居民且實地踏查綠島每個角落;再以文學創作的方式,將考掘所得內容,轉化為承載著故事的遊程。


在藝術季期間,他們將新生訓導處的兩座守衛亭改造為「旅遊服務中心」,提供中寮、南寮、公館、溫泉等四個綠島現存村落的介紹小卡,讓遊客可以帶著小卡,沿著上面的路線及 QRcode 提供的故事,走讀綠島。


IMG_1293


「談綠島的轉型正義,往往會去談政治犯,但當時的綠島居民也捲進了白色恐怖裡,綠島人在這個脈絡裡應該要有位置。」吳克威說明,這份遊程不是不談白色恐怖,而是談綠島人與白色恐怖交織的歷史。這樣說,聽起來很抽象?沒關係,故事的元素很具體。


例如,在1951至1970年間,在綠島上的政治受難者們,他們服勞務的類型與範圍,如今聽來簡直超乎想像,不但必須到海邊鑿石,自行打造監禁自己的居所;也要上山砍柴、種田,甚至是由官兵帶著,到街上採買物資,因此當時他們與綠島人的生活有許多交集。


黃奕捷、廖烜榛《向赭石講講你的事》2


「一開始當地人覺得自己很衰,和重刑犯當鄰居,後來漸漸發現這些政治犯不像想像中惡行惡狀,甚至會教當地人種植、捕魚的技術,還能幫小朋友補習,提高綠島的升學率。」

不只是與囚犯之間的互助與交往,老綠島人命名地名的方式,也充滿了生活感。


撕去暗黑標籤,讓綠島展現自己的模樣

田調過程中,他們看過一份由李義財先生繪製的古地圖,記載綠島許多舊地名,「像是『跌死牛』,那是一個陡坡,有多陡?陡到把牛牽上去,牛還是會摔下來;還有像『挵破懶趴』,那也是陡坡,可想而知有人在那邊發生了……還蠻遺憾的事(眾人大笑)」透過這些軼事、地名,彷彿能窺見綠島人過去在島嶼上生活的樣子。如此興味盎然的綠島生活,與白色恐怖的歷史之間,不該是兩種斷裂的敘事,吳克威希望透過遊程的規劃,加上故事,讓眾人就算是要討論轉型正義,也可以更複雜、更多元地思考。


談到故事,白色恐怖歷史影響所及,令許多綠島景點流傳著似是而非的暗黑故事,來到島上的藝術家們當然聽過。「在google map上面,燕子洞旁邊還標註『昔日刑場』,很多人也這樣說,其實這根本沒有歷史根據,我提報了三次,想修正那些錯誤評論。」廖烜榛苦笑道。除了燕子洞被形容為槍決地,園區內的醫務所也被謠傳成洗屍地,然而事實卻是沒有政治犯在綠島遭受槍決,而是送回台灣本島審判、行刑。


《假如綠島是一面鏡子》主視覺|劉克韋


許多故事經不起查證與推敲,卻能夠流傳,往往是因為紮根於消費上。「一般來說,觀光是在地人當主人,外來者是客,可是如今綠島到處都是賣炸雞的,都是潛店和民宿,也就是說,觀光客已經改變了綠島。」吳克威形容他與蔡郁柔的創作像是一個逆向工程,既然觀光客引導了此地生成的模樣,那麼,改變觀光客理解此地的方式,也許能再回過頭,引導綠島展現更多真正屬於它自身的模樣。


文|賴韋廷 

攝影|汪正翔 

圖片提供|均勻製作、黃奕捷、廖烜榛、吳克威、蔡郁柔

「We TAIWAN」臺灣光譜展覽8月登場!以視覺藝術、傳統工藝、聲音創作等元素,展現島嶼的多元文化與創意

「We TAIWAN」 臺灣光譜展覽8月登場!以視覺藝術、傳統工藝、聲音創作等元素,展現文化創意

「We TAIWAN臺灣文化in大阪.關西世博」即將在8月正式登場,而位於大阪梅田Grand Green Osaka內的當代展演場所VS.空間的核心展覽,以「臺灣光譜」為主題,策展內容結合視覺藝術、傳統工藝、聲音創作及科技創新元素,向全球觀眾展示臺灣這座奇蹟之島無限的創造潛力。

文化部辦理的「We TAIWAN臺灣文化in大阪.關西世博」將在日本大阪登場,活動橫跨了線上的「遊戲能力」、VS.空間的「混融色彩」、大阪市中央公會堂的「跨域創造」、中之島「萬變氣場」4大場域及4大主題。而「臺灣光譜」選擇以去(2024)年才開幕的「Grand Green Osaka」區域,由安藤忠雄操刀設計的「VS.空間」內規劃策展。

→ 臺灣文化魅力現身大阪!「We TAIWAN」主視覺、超Q彈角色「a-We」公開

「VS.空間」展覽場域的獨特性,發展出本次對光影和聲音策展的各種想像。(圖片提供:文化部)
「VS.空間」展覽場域的獨特性,發展出本次對光影和聲音策展的各種想像。(圖片提供:文化部)

3大主題區呈現臺灣文化

在這個融合藝術、商業、都市發展的場域,內部挑高15公尺、專為投影與沈浸式展演等新媒體為主的空間,對於策展團隊來說就是一個相當「混融」的挑戰,也正如同臺灣這座島嶼,歷經多元族群融合與歷史轉折,孕育出獨特且豐厚的文化內涵。「臺灣光譜」即是在這樣的獨特空間及理念下,規劃臺灣本色光織自然島嶼聲譜3大主題區,期盼以跨越邊界的文化與創意,讓世界看見臺灣的自信與韌性。

「We TAIWAN臺灣文化in大阪.關西世博」活動將在梅田新地標Grand Green Osaka內「VS.」空間、大阪市中央公會堂、中之島及線上線下虛實整合4大場域,分別以「混融色彩」、「跨域創造」、「萬變氣場」、「遊戲能力」為策劃核心,從當代展演地標到百年古蹟建築、線上到線下,跨越時空邊界,將臺灣文化魅力帶到世界眼前。(圖片提供:文化部)
「We TAIWAN臺灣文化in大阪.關西世博」活動將在梅田新地標Grand Green Osaka內「VS.」空間、大阪市中央公會堂、中之島及線上線下虛實整合4大場域。(圖片提供:文化部)

展區一:臺灣本色

融合光影、色彩與聲音的沉浸式視覺劇場《臺灣本色》,以「寫生的人」為主角,取材自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的藝術家作品,由跨域創作團隊豪華朗機工主導視覺創作、柯智豪的音樂、夢想動畫的動態影像設計、瓦豆的燈光規劃,利用影像技術演繹藝術家筆觸與色彩,帶領觀眾走進陳澄波、廖繼春、林惺嶽、郭雪湖、陳進、林玉山、許深州等藝術家的彩色世界,從日治、戰後到當代,涵蓋臺灣玉山、蘭花、建築、城鎮、戰爭記憶與山海地貌等色彩與土地深情的作品中。

融合光影、色彩與聲音的沉浸式視覺劇場《臺灣本色》投影示意圖。作品取材自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畫作,以「寫生的人」為主題,將經典畫家風格透過影像技術再度演繹為全新影像。(圖片提供:文化部)
融合光影、色彩與聲音的沉浸式視覺劇場《臺灣本色》投影示意圖。作品取材自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畫作,以「寫生的人」為主題,將經典畫家風格透過影像技術再度演繹為全新影像。(圖片提供:文化部)
三金音樂人柯智豪以豐富且細緻的聲音設計,將臺灣日常生活中多樣且真實的聲音,交織成一幕幕動人的聲音劇場。(圖片提供:文化部)
三金音樂人柯智豪以豐富且細緻的聲音設計,將臺灣日常生活中多樣且真實的聲音,交織成一幕幕動人的聲音劇場。(圖片提供:文化部)

展區二:光織自然

「光織自然」展區聚焦臺灣的染織文化、山海記憶與工藝實踐,展現人與自然共織的創作智慧。《臺灣色譜牆》集結國家工藝成就獎得主陳景林與馬毓秀,多年來從臺灣植物中研究天然染料的成果,以手工染布與植物攝影交錯排列,彷彿一幅震撼的活色票牆,引領觀眾踏上一場色彩溯源之旅;《染織工藝牆》記錄陳景林踏尋臺灣各地,從大自然取材、製作染料的過程,作品也是一份工藝教學的行動筆記,將手藝轉化為可視、可感、可思的敘事;藝術生涯中第一件巨幅藍染山水創作,也是陳景林「為自己、為臺灣所創作」的新作《臺灣母親河》也將首度曝光;國家工藝獎一等獎得主楊偉林的《洄遊》,深入揭示藝術家如何從自然環境中汲取靈感與觸感,透過纖維藝術,優雅描繪島嶼生活與自然環境之間微妙而動人的連結。

國家工藝獎一等獎得主楊偉林的作品《洄遊》,深入揭示藝術家如何從自然環境中汲取靈感與觸感,透過染織藝術,優雅描繪島嶼生活與自然環境之間微妙而動人的連結。(圖片提供:文化部)
國家工藝獎一等獎得主楊偉林的作品《洄遊》,深入揭示藝術家如何從自然環境中汲取靈感與觸感,透過染織藝術,優雅描繪島嶼生活與自然環境之間微妙而動人的連結。(圖片提供:文化部)

展區三:島嶼聲譜

踏入「島嶼聲譜」展區,聲音將成為帶領觀眾穿梭記憶的引路人。三金音樂家柯智豪《臺灣聲場》,以豐富且細緻的聲音設計,將臺灣日常生活中如廟宇祭典的鑼鼓聲、颱風過境的風雨聲、田野中的鳥鳴與城市市場的喧囂,交織成一幕幕動人的聲音劇場;藝術家李育昇的《臺灣特有種》神獸裝置,巧妙地融合視覺與聲音藝術,營造出充滿神秘與靈性的臺灣信仰場域;豪華朗機工創作的《很難很難|臺日交流版》,則以精妙的聲光語言,深刻觸及每位觀眾的情感與記憶,喚起內心深處的共鳴。

藝術家李育昇的《臺灣特有種》神獸裝置,巧妙地融合視覺與聲音藝術,營造出充滿神秘與靈性的臺灣信仰場域。(圖片提供:文化部)
藝術家李育昇的《臺灣特有種》神獸裝置,巧妙地融合視覺與聲音藝術,營造出充滿神秘與靈性的臺灣信仰場域。(圖片提供:文化部)
豪華朗機工創作的《很難很難|臺日交流版》,以精妙的聲光語言,深刻觸及每位觀眾的情感與記憶,喚起內心深處的共鳴。(圖片提供:文化部)
豪華朗機工創作的《很難很難|臺日交流版》,以精妙的聲光語言,深刻觸及每位觀眾的情感與記憶,喚起內心深處的共鳴。(圖片提供:文化部)

We TAIWAN臺灣文化in大阪.關西世博
日期:2025年8月2日(六)至8月20日(三)
會場:線上、VS.(at GRAND GREEN OSAKA)、大阪市中央公會堂、中之島
官網:https://wetaiwan.tw
Instagram:@wetaiwan.tw

資料提供|文化部、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哆啦A夢巡迴特展登陸台北華山!重現藤子・F・不二雄工作室、集結百隻各式造型哆啦A夢等亮點一次看

哆啦A夢巡迴特展6月登陸台北華山!重現藤子・F・不二雄工作室、打造沉浸式微型劇場、上百隻各式造型哆啦A夢等亮點搶先看

在台北華山東2館四連棟展出的《100%哆啦A夢&FRIENDS巡迴特展 台北站》,展覽佔地近千坪,完整呈現豐富多元的展品內容,包括首次登場的秘密道具「100%朋友召喚鈴」、經典的巨幅漫畫場景,以及近百座哆啦A夢立體雕塑全員到齊。

繼2024年7月由AllRightsReserved在Fujiko Pro協力下創作的《100%哆啦A夢&FRIENDS巡迴特展》在全香港掀起一股「哆啦旋風」,引起巨大討論與迴響後,在主辦單位聯合數位文創與協力單位AllRightsReserved、Fujiko Pro、Animation International共同協助並配合台北展場作相應規劃,終於將把這個人氣特展引進台北華山。

《100%哆啦A夢&FRIENDS巡迴特展 台北站》即將於6月28日登陸台北華山。(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100%哆啦A夢&FRIENDS巡迴特展 台北站》即將於6月28日登陸台北華山。(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秘密道具「100%朋友召喚鈴」登場

《100%哆啦A夢&FRIENDS 巡迴特展 台北站》不僅帶來滿滿驚喜,也公開神秘道具「100%朋友召喚鈴」,而背後更藏有一段與「胖虎」息息相關的祕密故事。在「100%微型劇院」展區中,將獨家放映由日本Shin-Ei Animation團隊專為本次展覽製作的原創短篇動畫《胖虎世界巡迴演唱會》,在動畫中熱愛唱歌的胖虎,竟夢想成真舉辦了個人演唱會,甚至首次在台灣登台演出。至於「100%朋友召喚鈴」究竟扮演了什麼關鍵角色?為什麼會拿出這個秘密道具?答案藏在「100%微型劇院」展區中,等你進場揭秘。

哆啦A夢秘密道具空間 親身體驗哆啦A夢的四次元口袋(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哆啦A夢秘密道具空間能親身體驗哆啦A夢的四次元口袋。(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1:1比例復刻藤子・F・不二雄工作室

展中也將完整呈現傳奇漫畫家的創作空間—「藤子・F・不二雄老師工作桌」,展區以1:1比例復刻老師的工作室實景,書桌上將擺放鋼筆、原稿紙、墨水、羽毛刷等慣用繪圖工具複製品。透過這些細節,讓觀眾得以一窺老師的創作日常,親身感受創作背後的故事。

「藤子・F・不二雄老師工作桌」將以1:1比例復刻老師的工作室實景。(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藤子・F・不二雄老師工作桌」將以1:1比例復刻老師的工作室實景。(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藤子・F・不二雄老師曾說過:「我一直以來都把『喜歡』放在最優先位置。」他將自己兒時所熱愛的西部片、科幻電影等奇幻題材融入創作之中。其中,他對恐龍的狂熱,更可從書桌上陳列的恐龍模型、動植物科學圖鑑窺見端倪,這些「喜歡」的事物不僅成為了創作靈感的關鍵養分,更促成了哆啦A夢後續《哆啦A夢:大雄與小恐龍》等大長篇故事作品的誕生。

「藤子・F・不二雄老師工作桌」將以1:1比例復刻老師的工作室實景。(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藤子・F・不二雄老師工作桌」將以1:1比例復刻老師的工作室實景。(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沉浸式展區 × 經典漫畫場景重現

此次展覽將藤子・F・不二雄老師筆下的經典漫畫世界,以嶄新方式回到大家眼前。現場規劃多個漫畫相關展區,從放大比例的經典漫畫頁面、珍貴黑白復刻原畫,到沉浸式的閱讀體驗空間,帶領大小朋友重溫看漫畫時的感動。以45本漫畫單行本為靈感打造的「漫畫單行本展區」,精心挑選出5幕經典漫畫場景,透過放大比例與立體化設計生動呈現,讓觀眾彷彿在現場被照射了哆啦A夢的縮小燈,走進巨型漫畫書世界,感受故事情節就在眼前的震撼。在「黑白作品展區」更展出了17幅珍貴的藤子・F・不二雄老師黑白漫畫復刻原畫,其細膩的線條記錄著不同年代的畫風演變及《哆啦A夢》多樣的藝術風格。

以放大比例的經典漫畫頁面、珍貴黑白復刻原畫,到沉浸式的閱讀體驗空間,帶領大小朋友重溫看漫畫時的感動。(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以放大比例的經典漫畫頁面、珍貴黑白復刻原畫,到沉浸式的閱讀體驗空間,帶領大小朋友重溫看漫畫時的感動。(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若想感受沉浸式的漫畫魅力,不能錯過「大雄的漫畫閱讀房間」,本區將大雄的房間打造成一個舒適的漫畫閱讀空間,房間中央的哆啦A夢愜意地躺在巨大銅鑼燒上,彷彿邀請觀眾一同放鬆欣賞,四面展牆以3D光雕投影,呈現出45本漫畫單行本的精選章節,打造數位與紙本漫畫的交錯與共構,讓不同世代的觀眾重新感受漫畫所傳遞的溫度與連結。

「大長篇展區」展現了藤子・F・不二雄老師自1979年開始創作的大長篇作品。(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大長篇展區」展現了藤子・F・不二雄老師自1979年開始創作的大長篇作品。(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緊接著登場的「大長篇展區」,則聚焦於藤子・F・不二雄老師自1979年開始創作的大長篇作品,以10面巨型漫畫牆、30幅大長篇復刻原畫,與7座立體雕塑,重現大家熟知的漫畫章節。例如:《哆啦A夢:大雄與小恐龍》中,白堊紀時代壯闊景觀下的驚險旅程,以及《哆啦A夢:大雄的宇宙開拓史》中,登陸外星球的冒險奇遇,每一部作品都是每一趟充滿想像力的探險旅程。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集結近百座哆啦A夢創意立體雕塑

最後是「100%哆啦A夢造型樂園」,集結了來自電影的13款造型,與來自漫畫及動畫原創故事的23種哆啦A夢,包括「變成紫薯的哆啦A夢」、「貍貓裝」、「狼人面霜」、「雪人機器人」以及「德古拉道具組」等各種創意裝扮。而近百座哆啦A夢立體雕塑更將散佈在展場各個角落,等著觀眾們邊拍邊尋寶,一次蒐集哆啦A夢造型宇宙!

近百座哆啦A夢立體雕塑更將散佈在展場各個角落,等著觀眾們邊拍邊尋寶(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近百座哆啦A夢立體雕塑更將散佈在展場各個角落,等著觀眾們邊拍邊尋寶(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12米高的巨型充氣哆啦A夢

展覽外的設計物同樣極具巧思,售票亭以哆啦A夢標誌性的藍色為主色,搭配漫畫格構圖,兩側更設置了巨型「100%朋友召喚鈴」展覽入口以及拍照牆,大家來到華山就能立刻享受被哆啦A夢環繞的夢幻合照!此外,更不能錯過烏梅劇院前廣場矗立著高達12米高的巨型充氣哆啦A夢,戴著畫家帽、手握畫筆的哆啦A夢,象徵著藤子・F・不二雄老師透過創作帶來的童趣、想像與感動,無論大人還是小孩,都能在這裡被滿滿的療癒與愛包圍。

哆啦A夢經典漫畫頁面再重現。(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哆啦A夢經典漫畫頁面再重現。(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在「100_星光大道」展區中,哆啦A夢與大雄等角色將穿上正式禮服,踏上以哆啦A夢主題色「藍色」為設計靈感的藍地毯登場。(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在「100 星光大道」展區中,哆啦A夢與大雄等角色將穿上正式禮服,踏上以哆啦A夢主題色「藍色」為設計靈感的藍地毯登場。(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哆啦A夢商店正式開張

展覽期間限定的哆啦A夢商店也驚喜登場!現場不僅引進多款香港站人氣周邊商品,如畫家造型的哆啦A夢爆米花桶、壓扁哆啦A夢的造型地墊、超精緻麻將組及身戴100%朋友召喚鈴的哆啦A夢小夜燈等各式商品,還有推出台北站限定商品。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100%哆啦A夢&FRIENDS 巡迴特展 台北站
時間:2025.6.28 (六) - 2025.10.6 (一)
地點: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東2館四連棟(台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1號)

資料提供|聯合數位文創、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