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身心打造新空間!擁有創新概念的公共區域設計作品榮獲iF設計獎

為身心打造新空間!擁有創新概念的公共區域設計作品榮獲iF設計獎

一個空間該具備什麼條件,才會讓大家喜歡齊聚一堂或感到安全自在?來自世界各地的設計師思考這個問題後,呈現出獲得iF設計獎肯定的室內建築作品。

有些人喜歡寬敞明亮、氣氛友善的環境,也有人極為重視空間裡的自然元素,譬如木材或綠色植物。研究指出,我們的大腦會對顏色產生不同反應,例如明亮色能讓人有安全感,而某些顏色能讓人感到愉悅,覺得這個空間生氣蓬勃。公共空間常使用黃色、藍橘色和土耳其藍,讓它更吸引群眾,而放置繪畫與雕塑也能創造一種認同感並將大家凝聚在一起。

不過,空間設計並非只考慮人的感受,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實用主義也顯得格外重要。舉例而言,2021 iF設計獎其中一件作品為模組式行動病房,能迅速拆解組裝且易於空運,同時也符合醫療安全標準,滿足疫情導致的健康照護需求。

iF設計獎評審審慎評估這些用不同角度切入室內設計的參賽作品後,選出展現「設計的創造力(The CreatiFe Power of Design)」的精彩設計,於2021年iF設計獎中接受表揚。一起來看看哪些作品獲獎吧!

KARE行動診所模組 備戰疫情造成的負壓病房需求

為身心打造新空間!擁有創新概念的公共區域設計作品榮獲iF設計獎

  ▲KARE : Mobile Clinic Module

由KARE MCM設計的充氣帳篷、功能性平板及負壓結構隔離病房,可迅速組裝使用,其模組化設計也能滿足實用性、成本效益。獨特的空氣流通結構能確保室內生物安全標準,同時維持病房內不同溫度區域的壓力。本作品由韓國科學技術院和Zoslee studio共同開發。了解更多作品資訊

綠色的聚會空間、口袋公園—富錦辦公室

為身心打造新空間!擁有創新概念的公共區域設計作品榮獲iF設計獎

 ▲Fujin office, A Pocket Park

1960年代,台北第一個都市計畫模範社區是民生社區。這個由亞圖設計操刀的富錦辦公室即位於此,該空間被設計成共享花園,成為一個公私場域的過渡區。建築師將私人庭院重新劃分,為社區創造出多功能公共空間,也是辦公室上班族的夢幻基地。了解更多作品資訊

透過建築穿越時間 「貴陽美的」帶你回到1958

為身心打造新空間!擁有創新概念的公共區域設計作品榮獲iF設計獎

 ▲Guiyang Midea · Back to 1958

此建築位於中國貴陽軸承廠原址,是廣州共生型態工程設計和美的置業控股的共同作品。工業區中有許多珍貴的都市印記與共同回憶,此專案挑選5個工業廠址保存並翻新,讓設計成為連接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橋樑。廠址搖身一變,成為房地產銷售中心、書店、咖啡廳、兒童遊憩室和樣品屋展示間。了解更多作品資訊

天人合一新地標—深圳市壩光文化體育中心

為身心打造新空間!擁有創新概念的公共區域設計作品榮獲iF設計獎

 ▲Shenzhen Baguang Culture and Sports Center

由深圳工業署、深圳歐博設計、深圳PONE設計共同負責的壩光文化體育中心,位於深圳龍崗區大鵬新區,目前已成為新地標,也是當地居民的集散地。空間設計強調大海的變幻莫測,同時也展現綠色與永續發展概念。了解更多作品資訊

未來在此誕生—東京自動化中心

為身心打造新空間!擁有創新概念的公共區域設計作品榮獲iF設計獎

 ▲AUTOMATION CENTER TOKYO

東京自動化中心由各自獨立的設施組成,主要示範工廠自動化並整合最先進科技,包括人工智慧、物聯網和機器人。製造業迅速轉變,這個由歐姆龍與松井亮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共同完成的作品,目標是要提供一個能與客戶共創客製化解決方案的空間。中心內各設施巧妙融合的設計原則與工業材料,在不同地區都能輕易複製。了解更多作品資訊

為不可或缺的角落帶來改變─新竹州廳盥洗空間新生計畫

為身心打造新空間!擁有創新概念的公共區域設計作品榮獲iF設計獎

 ▲Hsinchu Prefectural Hall Public Toilet Renovation

翻閱新竹州廳1927年的設計圖,洗手間未被納入設計;1932年州廳開始正式使用時,它被加在一個小角落;而後自2000年起,新竹州廳亦曾經歷多次結構整修與翻新設計。如今整修工程由工二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與新竹市政府共同規劃,目標是要翻新建築中最常被使用,也最不可或缺的一隅:洗手間。了解更多作品資訊

當代設計中的綠色生機—湖泊下閱讀

為身心打造新空間!擁有創新概念的公共區域設計作品榮獲iF設計獎

 ▲Reading Under the Lake

在過去,老樹下是村民交換日常資訊、聯繫感情的聚會地點,承載著大家的共同記憶。茶則是廈門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喝茶能放鬆心情、安撫精神,為好友煮水烹茶更是一種生活儀式。由水相設計與中南集團共同開發的「湖泊下閱讀」,為大眾在城市中打造一處靜謐僻所。來這裡品一口茶,愜意地與陽光、水流、樹影共享時間緩慢推移的節奏吧!了解更多作品資訊

疫情下實用主義當道!來自台灣的MAC模組化病床

為身心打造新空間!擁有創新概念的公共區域設計作品榮獲iF設計獎

 ▲MAC WARD

新冠肺炎疫情使醫療機構加護病房需求大增。這些病房必須使用最高規格的醫療等級材料,並配有專用系統以隔離病毒。小智研發替輔仁大學附設醫院研發MAC模組化病房,創造一系列可組裝的零件,易於被轉換或配置成不同形式的病房,也可提供具負壓功能的密閉式系統,以防污染室外環境。了解更多作品資訊

歡迎來到我的專屬世界!旭輝集團“Stagedive”樣板房

為身心打造新空間!擁有創新概念的公共區域設計作品榮獲iF設計獎

 ▲CIFI Showflat “Stagedive”

當代社會中,許多人將是否特立獨行視為衡量一切事物的標準,因為展現自我特色極為重要。房地產開發商旭輝集團了解現代人這種自我實現的需求,因此委託設計師打造樣板房,以特色與顏色呈現強烈的個人風格。本公寓由伊波利托福萊茨集團與Pfarré 燈光設計操刀,展現出公共生活空間與私人空間的智慧佈局,且不失其高品質規格。了解更多作品資訊

屋頂上的管弦樂團—空中「聲音」花園

為身心打造新空間!擁有創新概念的公共區域設計作品榮獲iF設計獎

 ▲Roof Top Orchestra - a Garden to play sound

東京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能讓民眾放鬆的公共空間有限。此作品不僅是個互動式裝置,同時也是一項實驗:嘗試如何有效運用所謂的「靜滯區」(例:屋頂)。Roof Top Orchestra這個聲音裝置出自HAKUTEN的創作,由銀座六號零售管理委託,成功在東京大廈叢林中創造出難得的新綠洲。了解更多作品資訊

地球事就是我的家務事!家務室環境友善計畫

為身心打造新空間!擁有創新概念的公共區域設計作品榮獲iF設計獎

 ▲Homework eco-friendly project

家務室發想自循環經濟的環境友善計畫,其將閒置工廠轉化為多功能空間。這裡展示著零廢棄的生活方式及商業模式。家務室的展示間由川彡志作團隊、加點設計和家務室環境友善計畫共同操刀,邀請大眾、商業夥伴與公家機關一同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永續發展。了解更多作品資訊

一個充滿詩意的地方 「無邊無際」為你帶來不一樣的美學體驗

為身心打造新空間!擁有創新概念的公共區域設計作品榮獲iF設計獎

 ▲Boundless

空間美學受Harvest集團委託,自作品周圍的大學城汲取靈感,企圖模糊實體邊界,創造一個充滿文化與詩意氛圍的共享空間。他們精選在地藝術家、作家所創作,與四周地景及文化相關的作品;內部設計則象徵在地連結、文化遺產傳承、友善分享及打破實體疆界等意義。了解更多作品資訊

歡迎您繼續至官網瀏覽「 2021 iF 設計獎九大獎項的得獎作品

亦可以使用全新上線的「 iF design app

Via | 德國 iF 設計獎

設計從來不是新鮮事:三世紀的 Villeroy & Boch,如何讓經典活在當下?

從歐洲皇室餐桌到現代人的衛浴日常,德國百年國寶品牌 Villeroy & Boch 早已是高品質生活美學的象徵。這個歷史悠久的品牌,不只延續近三世紀的工藝精神,也不斷嘗試與當代生活對話,讓設計的語言在時間與文化之間流動。

楠弘集團

當一個品牌走過近三百年,它所面對的挑戰不再只是市場競爭,而是如何持續回應生活的變化。對 Villeroy & Boch 而言,設計不僅承載歷史,更是連結文化與人的語言。亞太區董事總經理Sami Häikiö 長年觀察市場趨勢與文化轉譯,他認為唯有讓歐洲的設計語言能被在地文化理解與吸收,品牌才有可能真正進入當代生活的感知層面。

楠弘集團

品牌語言的歷史厚度,如何在當代被延續

創立於 1748 年的 Villeroy & Boch,不只是洛林地區的一間瓷器工坊,而是橫跨三世紀的生活美學符號;它的歷史不屬於博物館,而是一座持續運作的靈感資料庫。從梅特拉赫的修道院工坊起步,品牌從十八世紀走來,歷經歐洲美學、文化與日常實用性的交織淬鍊,逐步發展出專屬於 Villeroy & Boch 的設計語感與風格肌理,成為當代設計師創作的重要養分。對 Sami Häikiö 而言,V&B 的設計之所以與眾不同,是因為每一項作品背後,都承載著品牌數百年來對形式、比例與文化的長期思考。

楠弘集團

近年推出的 Antao 系列,靈感取自森林清晨露珠的形態,將微觀生命轉化為當代空間的有機曲線;而 1971 年問世、2020 年重返市場的 La Boule 球形餐瓷組合,則以精準比例與模組化結構,詮釋經典如何蛻變為當代生活的美感細節。「我們的設計從不模仿歷史,而是用歷史對話當代。」Sami 認為,這種再詮釋的能力,讓 Villeroy & Boch 同時保有優雅底蘊與面向未來的語言。

楠弘集團

當生活節奏轉變,設計也必須回應新的需求

觀察亞洲市場近年的變化,Sami 注意到一項關鍵趨勢:居家空間不再只是功能集合,而是成為情緒流動與風格展現的容器。特別是在衛浴領域,他提到消費者已不滿足於「風格」與「實用」,而是期待這個空間也能承載自我生活的投射。V&B 於是從使用情境出發,蔓延出自由的獨立式浴缸、智能馬桶、情境式淋浴等多樣化選擇,搭配自然材質與柔和色彩,讓每個角落都能營造療癒與儀式感。他強調,好的設計應該是「可感知」的,而非流於形式。亞洲市場對細節的敏感、對質感的要求,也反過來促使品牌持續在工藝精度與空間氛圍上下功夫;如此體驗式設計,也讓 Villeroy & Boch 成為全球高端空間的首選之一,不只在德國擁有 70% 的衛浴市佔率,更廣泛應用於香格里拉、文華東方、半島酒店等國際頂級酒店體系。

楠弘集團

與其複製歐洲生活,不如創造在地共感

當品牌邁向不同文化語境時,能否建立真正的情感連結,是成敗關鍵。對 Sami 而言,品牌與在地的關係從不是單向輸出,而是透過共創,描繪出能貼近人們生活習慣的嶄新場景。他以與楠弘合作的台中旗艦門市為例,從空間設計到動線配置,皆由熟悉台灣市場的團隊主導,V&B 則輸入品牌美學視角並提供完整產品支援;這樣的分工不只是尊重文化,也讓品牌精神以在地方式自然融入生活。他形容這間門市不只是銷售據點,而是一場關於「如何在日常裡體驗設計精神」的沈浸式提案;在這裡,歐洲的歷史不再只是背景,而是透過台灣的轉譯,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他說:「我們相信,真正有生命力的設計,從來不是複製,而是在對話中誕生。」

文 | 邵瀠萱  圖片提供 | 楠弘集團

Aesop把老台南裝進店中!揉謝宅日式老屋語彙、林百貨幾何輪廓,打造如家舒適的暖色調空間

把老台南裝進店中!Aesop新光三越小北門店空間以謝宅、林百貨為靈感打造

每走進一間Aesop店鋪,就像讀了一則街區故事。Aesop向來擅長將在地語彙融入店鋪,與品牌俐落、講求秩序的空間設計策略相互揉合,打造出理性與感性兼具的體驗空間。隨新光三越台南小北門店揭幕,Aesop新店亦同步開張,店鋪設計自兩座古色古香的城市地標「謝宅」及「林百貨」汲取靈感,再現府城獨有的懷舊氣息與生活感。

把老台南裝進店中!Aesop新光三越小北門店空間以謝宅、林百貨為靈感打造
(圖片提供:Aesop)

將古城記憶揉入空間設計

作為台灣歷史最為悠久的城市,台南建城400年來歷經無數蛻變,從大航海時代作為對外貿易的據點,逐漸演變為島嶼的政經中心,如今則是文化底蘊及當代創意激盪的古城。歷經時光淘洗,台南的歷史記憶沈澱於蜿蜒的街巷之中,烙刻在老屋的古木與磚瓦之間。

把老台南裝進店中!Aesop新光三越小北門店空間以謝宅、林百貨為靈感打造
(圖片提供:Aesop)

Aesop新光三越台南小北門店的設計靈感,正是來自乘載府城記憶的兩座地標。設計團隊對空間想像自「台南謝宅」啟程,這座修舊如舊的歷史老屋,優雅地保留了日治時期的建材語彙,也蘊藏著家的溫度與寧靜氛圍。格局靈感則源自「林百貨」由俐落幾何線條構築的氣派佈局。

把老台南裝進店中!Aesop新光三越小北門店空間以謝宅、林百貨為靈感打造
(圖片提供:Aesop)

呼應「謝宅」及「林百貨」的設計細節

店鋪汲取謝宅的日式設計語彙,融合貼近台灣人日常的自然元素,如編織竹簾、木製家等,以原木色調包覆整個空間,如夕陽在此永恆不墜。貫穿全店的六角形檯面,其造型呼應林百貨的空間佈局,幾何感強烈、輪廓典雅大器。天花板與牆面則以圓弧拱形構成,為空間形塑更加親密的尺度感。

把老台南裝進店中!Aesop新光三越小北門店空間以謝宅、林百貨為靈感打造
(圖片提供:Aesop)

花磚、掛畫藏在地風景

產品陳列櫃則以溫潤木質打造,下方櫃體層層堆疊的木片遠看如樹木紋裡,為店鋪注入有機氣息。店鋪中央具份量感的木造櫃檯,上頭鋪滿由台灣在地職人「爿爿花」手工打造的花磚,藉此向在地傳統工藝致敬,也展現了屬於台灣人的常民美學,為零售場域注入生活氣息。

把老台南裝進店中!Aesop新光三越小北門店空間以謝宅、林百貨為靈感打造
(圖片提供:Aesop)

牆上畫作《鑲金招牌》出自現居柏林的台灣藝術家柴喬軒之手,他以台南作為設計構想,抽象描繪出連排的土黃色老屋在陽光照耀下浮現金邊,將府城的街市印象和暖陽引入店中。

把老台南裝進店中!Aesop新光三越小北門店空間以謝宅、林百貨為靈感打造
(圖片提供:Aesop)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