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SUGAS流石」五金選物店新裝登場!工二建築攜手Mo_&_A打造金屬工藝展間與轉角快閃店

「SASUGAS流石」五金選物店新裝登場!工二建築攜手Mo_&_A打造金屬工藝展間與轉角快閃店

在一般空間裝修的過程中,鮮少人會留心五金零件的選擇,更別提撥出一定預算在這些物件上;然而一組適當的質感五金,不僅以美感細節點亮空間的生命力,更能帶出空間主人的獨到品味。位於台北的「SASUGAS流石五金」成立九週年,持續選入世界各地的個性五金品牌,近期更找來工二建築重新裝修空間、開設街角快閃店!

世界質感五金的集散地 

SASUGAS流石五金成立於2015年,其品牌名稱源自日文「さすがっす」,意思是「眼光獨到,果不其然」。命名不僅傳達了對美好事物的欣賞,也傳達了五金零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品牌創辦人李明強調,五金雖然細小,卻是連結人與空間的核心元素,「五金如同人體的重要器官,是日常空間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SASUGAS流石」五金選物店新裝登場!工二建築攜手Mo_&_A打造金屬工藝展間與轉角快閃店
五金雖然細小,卻是連結人與空間的核心元素。(圖片提供:SASUGAS)

SASUGAS流石五金致力於選入世界各地的質感五金,為品味人士打造和諧且獨具個性的生活細節。販售品牌包含日本JIMBO神保電器ZOLBONNEAizara黑皮鐵、英國Buster & Punch,以及台灣在地品牌Unipapa等。未來,SASUGAS流石五金也計畫開發自有產品,並期待與更多設計品牌合作,打造充滿美感細節的環境。

「SASUGAS流石」五金選物店新裝登場!工二建築攜手Mo_&_A打造金屬工藝展間與轉角快閃店
SASUGAS流石五金選入世界各地的質感五金,如義大利METALSISTEM、英國Buster & Punch等。(圖片提供:SASUGAS)
「SASUGAS流石」五金選物店新裝登場!工二建築攜手Mo_&_A打造金屬工藝展間與轉角快閃店
一件獨具個性的五金配件,就能為環境增添許多美感細節。(圖片提供:SASUGAS)

工二建築運用金屬元素,將店鋪升級為工藝展間 

此次重塑店面空間,SASUGAS流石五金攜手工二建築,將店面昇華成體驗豐富的工藝展間。成立十年以來,工二建築秉持著「人」為設計核心的理念,專注於都市景觀、建築室內設計及物件策展,發掘設計與空間的多元可能性。

「SASUGAS流石」五金選物店新裝登場!工二建築攜手Mo_&_A打造金屬工藝展間與轉角快閃店
SASUGAS流石五金攜手工二建築,將店面昇華成體驗豐富的工藝展間。(圖片提供:SASUGAS)

本次合作,工二建築從「建築實踐、空間製作」出發,將店鋪重新定位於城市街角,期望以新面貌與現代都市從建築立面的角度彼此對話,透過調整商品展示、內部空間的分配,搭配金屬質感的變化表現,讓它成為兼具商業與工藝展示功能的空間。

「SASUGAS流石」五金選物店新裝登場!工二建築攜手Mo_&_A打造金屬工藝展間與轉角快閃店
這次,工二建築將店鋪重新定位於城市街角,並調整店內商品展示、內部空間的分配。(圖片提供:SASUGAS)

在建築轉角處,工二建築將其重新打造為POP-UP Store空間,設置對外開放的吧台窗口。建材選用上,攜手金屬產品設計品牌Mo_&_A,運用鈑金工藝轉譯ORIGAMI(折り紙)的概念,使鈑金量體如同摺紙般立起,營造視覺立體感,也將金屬工藝提升到建築尺度。建築外立面以及室內吧台部分,則將不鏽鋼方管切割堆疊,建立具有秩序感的視覺語言,回應實用機能與美學兼具的品牌新面貌。

「SASUGAS流石」五金選物店新裝登場!工二建築攜手Mo_&_A打造金屬工藝展間與轉角快閃店
吧台的設計上,運用了類似於摺紙的概念,使鈑金量體折疊、立起。(圖片提供:SASUGAS)

除此之外,Mo_&_A也以鋁擠型材料打造店內中島裝置,運用圖學中的剖面填充概念,以不鏽鋼封蓋做為剖面加工的切面,而拆解式設計與階梯形狀的高度,也讓產品擺放更具彈性;特別選用金屬軌道窗,也是為了讓原本的店鋪從銷售空間延展出更多實際策展可能性,展開窗戶與空間關係的多元想像。

「SASUGAS流石」五金選物店新裝登場!工二建築攜手Mo_&_A打造金屬工藝展間與轉角快閃店
鋁擠型材料打造的中島裝置,運用了圖學中的剖面填充概念。(圖片提供:SASUGAS)

開幕限定POP-UP Store!攜手S.C Lab仃杉茶酒推出限量酒款

為慶祝重新開幕,SASUGAS流石五金還於9/13、9/20兩日舉辦快閃活動,與S.C Lab仃杉茶酒合作推出限量酒款,以台灣茶葉為基底,創造出三款特色飲品,包括「Teazy.1 Ether鐵觀音蘋果氣泡茶」、「S.2 Odin炭焙龍眼紅茶酒」及「S.1 Emotional AF.萬壽鐵觀音茶酒」。

「SASUGAS流石」五金選物店新裝登場!工二建築攜手Mo_&_A打造金屬工藝展間與轉角快閃店
為慶祝重新開幕,SASUGAS流石五金與S.C Lab仃杉茶酒合作推出限量酒款。(圖片提供:SASUGAS)

S.C Lab仃杉茶酒由雙溪第四代有機茶農Mikey於2020年成立,品牌將傳統茶藝與現代釀酒技術相結合,與本土茶農及釀酒師Pouria合作,強調自然與環境的共鳴。品牌重視每一個製作細節,從茶葉採收到酒瓶封裝,都秉持著對自然的尊重,融入公平交易與ESG理念。

「SASUGAS流石」五金選物店新裝登場!工二建築攜手Mo_&_A打造金屬工藝展間與轉角快閃店
S.C Lab仃杉茶酒將傳統茶藝與現代釀酒技術相結合,並與本土茶農、釀酒師Pouria合作。(圖片提供:SASUGAS)

這次推出的三款酒品充分展現了台灣風土文化特色,無酒精款「Teazy.1 Ether鐵觀音蘋果氣泡茶」將木柵自然農法鐵觀音茶結合南投蘋果,採用冷萃工藝保留茶葉的天然風味;「S.2 Odin炭焙龍眼紅茶酒」原料皆於夏天採摘,添入馬祖金銀花蒸餾而成的紅茶酒,口感帶有炭焙木香及紅茶尾韻;「S.1 Emotional AF.萬壽鐵觀音茶酒」則融合三種不同的蒸餾技術,從甘蔗中提煉出原酒基礎、利用蒸氣萃取鐵觀音香氣、最後熔入新鮮的萬壽菊,賦予甘甜和草本薄荷的層次。未來,SASUGAS流石五金的POP-UP Store也將迎接各領域品牌跨界進駐與聯名,以不同形式延續並呼應品牌精神。

「SASUGAS流石」五金選物店新裝登場!工二建築攜手Mo_&_A打造金屬工藝展間與轉角快閃店
這次快閃活動共推出三款特色飲品。(圖片提供:SASUGAS)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學美.美學6.0」首波改造案例亮點!打破框架的生態行動博物館、猶如營地的童軍學習基地

「學美.美學6.0」首波改造案例亮點!打破框架的生態行動博物館、猶如營地的童軍學習基地

由教育部指導、台灣設計研究院主辦的「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邁入第6年,今年依教學目標與場域功能分為5大主題:「創意舞台」、「支援與關懷」、「開放與在地」、「多元探索」與「教師成長」。而本篇介紹的臺北市西湖國小與新北市青山國中小,為「支援關懷」及「多元探索」兩大主題的學習現場改造,一同見證設計如何支持教學創新的實踐。

隨著教育部「美感教育中長程計畫」邁向第三階段,教育現場與設計共創也逐步深化的當下,空間不再只是學習的容器,更可以是激發教與學不斷循環互動的媒介。由教育部指導、台灣設計研究院主辦的「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自108年起即致力改造兼備美感、機能,以及具有「賦能」潛力的創新學習環境,讓老師得以發展教育的多元型態,學生能夠伸展學習的多重樣貌。從課程設計、教學活動、教材工具到使用行為,逐一拆解後轉化為環境設計具體元素,打造未來學習場景。

青山國中小改造後的童軍教室(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青山國中小改造後的童軍教室(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今(114)年計畫邁入第六年,改造案例呈現更多樣的核心議題,依教學目標與場域功能分為五大主題:「創意舞台」、「支援與關懷」、「開放與在地」、「多元探索」與「教師成長」等,除了回應教育現場所面對的變化,也進一步反映未來的教育趨勢。尤其近年來校園輔導諮商與特殊教育的需求不斷攀升,如何提供更溫暖、適切的「支援與關懷環境」是亟需面對的課題;同時因應108課綱的推動發展,更強調不同專業學科在創新場域的「多元探索學習」。

改造後的西湖國小教室(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改造後的西湖國小教室(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而首波改造案例的現場直擊於5月8日(四)實地走訪臺北市西湖國小新北市青山國中小,深入探訪「支援關懷」及「多元探索」兩大主題的學習現場改造,見證設計如何支持教學創新的實踐。

改造後的西湖國小教室(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改造後的西湖國小教室(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青山國中小改造後的童軍教室(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青山國中小改造後的童軍教室(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臺北.西湖國小:以可移動的展示牆,打造「生態行動博物館」

臺北市西湖國小鄰近金面山、大溝溪與基隆河,擁有豐富生態資源,不僅長期耕耘生態教育,也致力於發展相關資優課程。然而原本作為資優班生態教學基地的專科教室因格局與設備老舊、管線混亂,影響視覺與收納功能,不僅無法滿足孩子們的特殊學習需求,也讓老師的創新教學無法盡情施展。

臺北市西湖國小教室改造前(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臺北市西湖國小教室改造前(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臺北市西湖國小教室改造前(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臺北市西湖國小教室改造前(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設計團隊「Theout Studio無制設計」以「行動博物館」為概念核心,建構「一道可移動的展示牆」打破空間內外的界定劃分。原本制式的教室透過櫃牆的位移切換空間分區,讓小組討論、生態營隊、團體發表更能彈性、自由地進行。為櫃體量身打造的可調式旋轉層板,師生也可依照作品成果與教學情境調整不同呈現角度,創造豐富的視覺體感,並結合後方標本燈箱與洞洞板,展現學習成果也提升空間儲納功能。

無制設計打造可移動的展示櫃,可陳列學生作品。(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無制設計打造可移動的展示櫃,可陳列學生作品。(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可移動的展示櫃將教室空間一分為二。(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可移動的展示櫃將教室空間一分為二。(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展示櫃上方搭配感應式燈具系統(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展示櫃上方搭配感應式燈具系統(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教室的外部,則利用金屬沖孔板與洞洞板,統合天花與走廊兩側的視覺與機能,形成從室內展牆連貫延伸至室外環境的展示舞台。不僅回應資優教學的特殊需求,也成為融合自然知識、展現學生自信與研究力的「百變學習場景」。

教室入口處(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教室入口處(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重新規劃教室廊道空間打造不一樣的端景(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重新規劃教室廊道空間打造不一樣的端景(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新北.青山國中小:把後山森林帶進學校,建構沉浸式童軍學習基地

位於新北市汐止區的青山國中小積極發展童軍課程,師生們一直期待能擁有一間兼具教學、實作訓練與交流功能的特色教室。由於當地多雨,許多野外求生、搭帳與團康活動等須轉移至室內進行,但受制於空間侷限、收納不足、家具笨重等問題,難以完整體驗童軍教育所強調的自我探索、實作行動與團隊精神。

青山國中小童軍教室改造前(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青山國中小童軍教室改造前(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青山國中小童軍教室改造前(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青山國中小童軍教室改造前(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設計團隊「317studio易其設計」以「青山森林」為構想主軸,將童軍教室打造成一座沉浸式探索基地。走進教室就像抵達營地般,映入眼簾的是以營繩纏繞天花板木作構造,一繩到底、拉攏而成的一頂大營帳,同時天花與牆面上也鑲嵌多組由學生參與製作的壓克力植物標本,將戶外自然景致引入室內,營造專屬童軍文化的空間語境。

「青山森林」教室外立面(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青山森林」教室外立面(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一繩到底纏繞而成的天花室內營帳(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一繩到底纏繞而成的天花室內營帳(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展演、大型器材教學(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展演、大型器材教學(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透過設計轉化空間語言,改造後的童軍教室不再只是靜態授課的傳統場域,而是一個能支持團康、實作、社團或校際交流等多元活動的沉浸式體驗基地。

移動便利、組裝彈性之課桌椅(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移動便利、組裝彈性之課桌椅(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童軍繩結練習情境(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童軍繩結練習情境(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層板區可收納、展示教具(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層板區可收納、展示教具(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植物壓克力板展示(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植物壓克力板展示(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活動推車方便擺放教具、童軍課程材料等(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活動推車方便擺放教具、童軍課程材料等(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學美場景 Action!」年度成果展覽登場

另外,教育部及台灣設計研究院將自5月27日至7月27日在台灣設計館(位於臺北市松山文創園區內)推出「學美場景 Action!」年度成果展覽,透過更多的校園美感設計改造案例,探索教育與設計的對話與共創,呈現學習環境更豐富、多樣的可能。

改造後的西湖國小教室(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改造後的西湖國小教室(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青山國中小改造後的童軍教室(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青山國中小改造後的童軍教室(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學美場景 Action!
展覽期間:2025/5/27 (二) – 2025/7/27 (二)
展覽地點:台灣設計館 03 展間(松山文創園區)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18:00(週一及端午節休館)
免費參觀

資料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英國百年哥德式教堂化身共享辦公室!舉辦野餐、交流聚會,打造創意人專屬的靈感基地

英國百年哥德式教堂化身共享辦公室!舉辦野餐、交流聚會,打造創意人專屬的靈感基地

建於1822年的巴斯聖三一教堂,是維多利亞時期的哥德式建築的代表之一,近兩個世紀來一直是當地居民的精神地標。然而,由於難以負擔龐大的維護成本,教堂於2011年被迫關閉,這座歷史建築也因此逐漸沉寂。

英國百年哥德式教堂化身共享辦公室!舉辦野餐、交流聚會,打造創意人專屬的靈感基地
(圖片來源:Gather Round)

最近,這座教堂終於迎來了新生命。共享辦公空間品牌Gather Round攜手在地設計與工程團隊,將古老教堂變身成為創意人量身打造的工作場域,也為這座歷史建築注入了當代活力。

英國百年哥德式教堂化身共享辦公室!舉辦野餐、交流聚會,打造創意人專屬的靈感基地
(圖片來源:Gather Round)

當代辦公空間 ✕ 歷史建築的融合實驗

整體空間設計由Westworks主導,在挑高的教堂空間中,增設夾層作為主要辦公區域,視覺上宛如漂浮在拱頂之間,功能上則大大提升彈性與流動性;對於需要安靜專注的使用者,則於下層空間規劃較隱密的會議室與多功能室,滿足不同需求與工作模式。至於原本的祭壇區,則化為演講、放映與展演的場地,閒暇時提供大家自由交流與休息使用。

英國百年哥德式教堂化身共享辦公室!舉辦野餐、交流聚會,打造創意人專屬的靈感基地
(圖片來源:Gather Round)
英國百年哥德式教堂化身共享辦公室!舉辦野餐、交流聚會,打造創意人專屬的靈感基地
(圖片來源:Gather Round)
英國百年哥德式教堂化身共享辦公室!舉辦野餐、交流聚會,打造創意人專屬的靈感基地
(圖片來源:Gather Round)

除此之外,團隊也精心保留挑高木梁、彩繪玻璃與石雕等教堂建築的原有細節,並搭配相互呼應的溫潤材質與現代設備。像是為了在寬敞挑高的空間裡永續供暖,便引入Herschel的紅外線加熱系統,在不破壞建築完整性的前提下,提供舒適宜人的室內溫度。整體呈現出的,不只是工作空間,更像是一處結合當代與歷史元素、充滿創造力的靈感基地。

英國百年哥德式教堂化身共享辦公室!舉辦野餐、交流聚會,打造創意人專屬的靈感基地
(圖片來源:Gather Round)
英國百年哥德式教堂化身共享辦公室!舉辦野餐、交流聚會,打造創意人專屬的靈感基地
(圖片來源:Gather Round)

工作日常的全新想像

重啟的聖三一教堂不只是辦公室,更期望建立起一個專為創意工作者而生的社群。Gather Round定期舉辦講座、聚會等各式活動,也發起許多合作計畫,讓會員有機會彼此交流、挖掘全新可能。

英國百年哥德式教堂化身共享辦公室!舉辦野餐、交流聚會,打造創意人專屬的靈感基地
(圖片來源:Gather Round)

目前,Gather Round推出彈性化的小型團隊方案,提供2至4人的工作室或新創品牌進駐,而兼職或流動成員也能自在使用共享空間。更棒的是,這裡鼓勵使用者打造屬於自己的工作氛圍,不論是擺設盆栽園藝、掛上畫作,甚至是帶毛小孩一起上班都沒問題。

英國百年哥德式教堂化身共享辦公室!舉辦野餐、交流聚會,打造創意人專屬的靈感基地
(圖片來源:Gather Round)

而隨著夏天到來,聖三一教堂的戶外空間也即將整理完畢,準備迎接更多陽光、綠意與野餐活動。Gather Round希望打造的不只是一個舒適自在的工作空間,更是一個可以持續對話、共同成長的創意社群。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