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70年老傳統市場大改造!純白玻璃天棚、露天花園座席一掃陽春感

葡萄牙70年老傳統市場大改造!純白玻璃天棚、露天花園座席一掃陽春感2

回想印象中的傳統市場,潮濕、擁擠、外觀陽春,或許是許多人心中最直觀的形容,而現今購物渠道多元,上述原因也導致人們光顧市場的意願降低,轉至他處消費。位於葡萄牙法馬利康新(Vila Nova de Famalicão)的地方市場,也面臨因設施老舊、設計過時而流失客群的問題,因此鎮議會邀請建築師Rui Mendes Ribeiro著手進行改造,以對攤善更友善的設備、更具現代感的設計風格,為市場注入新意,盼藉此提高居民前往意願,也為在地增添嶄新生活據點。

FotoJet (12)_22
葡萄牙法馬利康新地方市改造後新貌

這座位於法馬利康新的地方市場,1948年由建築師Júlio José de Brito以四、五零年代在葡萄雅蔚為風潮的「Suave」風格打造,雖建築本身別具時代意義,但隨時序遞嬗難免顯得有些過時。不過在2020年的市場翻修計畫中,既有建物並未全被「打掉重練」,仍保留部分進行翻新、重新利用。

FotoJet (15)_9
該座市場於1948年啟用,至今已經73年歷史

純白三角圖樣天棚讓老市場煥然新生

改造計畫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Rui Mendes Ribeiro為市場加裝的全新天棚,以金屬結構、純白色調、三角圖樣構築的簡潔外觀,一掃市場原先了無生氣、陽春之感,為場域注入新意與現代氣息。

FotoJet (4)_56

FotoJet (16)_11
以純白色調、三角圖樣構成的天棚

Rui Mendes Ribeiro也特意在天棚中揉入與自然元素互動的設計巧思,一如在天棚上覆蓋玻璃面板,當陽光穿透三角孔洞流瀉而下,便會在牆面與地板形成幾何陰影,為空間視覺效果增色;若夜晚自上空俯視,市場燈光也會由內而外透出,看上去宛如點綴城鎮的一片小型夜景。白天自然光由外而內灑落、夜間人工燈自內向外發散,皆形成饒富趣味的視覺效果,光的雙向交流正是建築師埋下的詩意細節。除了出眾的外觀設計,當然也得兼顧天棚的實際效能,首先遮蔭是最基本的,再來多處穿孔可達到通風、散熱效果,確保市場在一年四季任何天氣條件下皆可運作。

FotoJet (7)_43
白天時,陽光自天棚流瀉而下,陰影為空間增添有趣視覺效果

FotoJet (17)_9

FotoJet (9)_31
夜晚時,燈光自市場內經天棚透出,呈現和日間截然不同的感覺

優化攤位設備、新設露天花園座席

Rui Mendes Ribeiro也稍加改變市場格局,新設攤位與露天座席,吸引攤商進駐、居民回流。因市場整體為開放式設計,新攤位被安排在具山形屋頂的獨立空間,並設有百葉簾面,未營業時將其拉下便可防止偷竊,並確保攤商所有物完整無缺。

FotoJet (13)_21

FotoJet (14)_18

FotoJet (10)_30
改造後的攤位

除了天棚下的用餐區域,Rui Mendes Ribeiro也另外規劃延伸屋頂形成一條隱蔽通道,將遮蔭區與露天景觀花園相連,後者設有獨立木椅座席、陽傘多人座供訪客用膳、休憩。不僅如此,除固定攤位與零售單位以外,廣場也留有不定期舉辦活動的額外空間,藉以將市場的作用延伸,使其不只是當地居民添購物資的消費場所,也是互動交流的社區場域,讓過氣的傳統市場,搖身一變為當地居民小聚、消磨時間的好去處。

FotoJet (11)_28
市場天棚下用餐區域

FotoJet (6)_41
市場露天用餐區域

資料|Rui Mendes Ribeiro

圖片|Ivo Tavares Studio

延伸閱讀

RECOMMEND

設計從來不是新鮮事:三世紀的 Villeroy & Boch,如何讓經典活在當下?

從歐洲皇室餐桌到現代人的衛浴日常,德國百年國寶品牌 Villeroy & Boch 早已是高品質生活美學的象徵。這個歷史悠久的品牌,不只延續近三世紀的工藝精神,也不斷嘗試與當代生活對話,讓設計的語言在時間與文化之間流動。

楠弘集團

當一個品牌走過近三百年,它所面對的挑戰不再只是市場競爭,而是如何持續回應生活的變化。對 Villeroy & Boch 而言,設計不僅承載歷史,更是連結文化與人的語言。亞太區董事總經理Sami Häikiö 長年觀察市場趨勢與文化轉譯,他認為唯有讓歐洲的設計語言能被在地文化理解與吸收,品牌才有可能真正進入當代生活的感知層面。

楠弘集團

品牌語言的歷史厚度,如何在當代被延續

創立於 1748 年的 Villeroy & Boch,不只是洛林地區的一間瓷器工坊,而是橫跨三世紀的生活美學符號;它的歷史不屬於博物館,而是一座持續運作的靈感資料庫。從梅特拉赫的修道院工坊起步,品牌從十八世紀走來,歷經歐洲美學、文化與日常實用性的交織淬鍊,逐步發展出專屬於 Villeroy & Boch 的設計語感與風格肌理,成為當代設計師創作的重要養分。對 Sami Häikiö 而言,V&B 的設計之所以與眾不同,是因為每一項作品背後,都承載著品牌數百年來對形式、比例與文化的長期思考。

楠弘集團

近年推出的 Antao 系列,靈感取自森林清晨露珠的形態,將微觀生命轉化為當代空間的有機曲線;而 1971 年問世、2020 年重返市場的 La Boule 球形餐瓷組合,則以精準比例與模組化結構,詮釋經典如何蛻變為當代生活的美感細節。「我們的設計從不模仿歷史,而是用歷史對話當代。」Sami 認為,這種再詮釋的能力,讓 Villeroy & Boch 同時保有優雅底蘊與面向未來的語言。

楠弘集團

當生活節奏轉變,設計也必須回應新的需求

觀察亞洲市場近年的變化,Sami 注意到一項關鍵趨勢:居家空間不再只是功能集合,而是成為情緒流動與風格展現的容器。特別是在衛浴領域,他提到消費者已不滿足於「風格」與「實用」,而是期待這個空間也能承載自我生活的投射。V&B 於是從使用情境出發,蔓延出自由的獨立式浴缸、智能馬桶、情境式淋浴等多樣化選擇,搭配自然材質與柔和色彩,讓每個角落都能營造療癒與儀式感。他強調,好的設計應該是「可感知」的,而非流於形式。亞洲市場對細節的敏感、對質感的要求,也反過來促使品牌持續在工藝精度與空間氛圍上下功夫;如此體驗式設計,也讓 Villeroy & Boch 成為全球高端空間的首選之一,不只在德國擁有 70% 的衛浴市佔率,更廣泛應用於香格里拉、文華東方、半島酒店等國際頂級酒店體系。

楠弘集團

與其複製歐洲生活,不如創造在地共感

當品牌邁向不同文化語境時,能否建立真正的情感連結,是成敗關鍵。對 Sami 而言,品牌與在地的關係從不是單向輸出,而是透過共創,描繪出能貼近人們生活習慣的嶄新場景。他以與楠弘合作的台中旗艦門市為例,從空間設計到動線配置,皆由熟悉台灣市場的團隊主導,V&B 則輸入品牌美學視角並提供完整產品支援;這樣的分工不只是尊重文化,也讓品牌精神以在地方式自然融入生活。他形容這間門市不只是銷售據點,而是一場關於「如何在日常裡體驗設計精神」的沈浸式提案;在這裡,歐洲的歷史不再只是背景,而是透過台灣的轉譯,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他說:「我們相信,真正有生命力的設計,從來不是複製,而是在對話中誕生。」

文 | 邵瀠萱  圖片提供 | 楠弘集團

Aesop把老台南裝進店中!揉謝宅日式老屋語彙、林百貨幾何輪廓,打造如家舒適的暖色調空間

把老台南裝進店中!Aesop新光三越小北門店空間以謝宅、林百貨為靈感打造

每走進一間Aesop店鋪,就像讀了一則街區故事。Aesop向來擅長將在地語彙融入店鋪,與品牌俐落、講求秩序的空間設計策略相互揉合,打造出理性與感性兼具的體驗空間。隨新光三越台南小北門店揭幕,Aesop新店亦同步開張,店鋪設計自兩座古色古香的城市地標「謝宅」及「林百貨」汲取靈感,再現府城獨有的懷舊氣息與生活感。

把老台南裝進店中!Aesop新光三越小北門店空間以謝宅、林百貨為靈感打造
(圖片提供:Aesop)

將古城記憶揉入空間設計

作為台灣歷史最為悠久的城市,台南建城400年來歷經無數蛻變,從大航海時代作為對外貿易的據點,逐漸演變為島嶼的政經中心,如今則是文化底蘊及當代創意激盪的古城。歷經時光淘洗,台南的歷史記憶沈澱於蜿蜒的街巷之中,烙刻在老屋的古木與磚瓦之間。

把老台南裝進店中!Aesop新光三越小北門店空間以謝宅、林百貨為靈感打造
(圖片提供:Aesop)

Aesop新光三越台南小北門店的設計靈感,正是來自乘載府城記憶的兩座地標。設計團隊對空間想像自「台南謝宅」啟程,這座修舊如舊的歷史老屋,優雅地保留了日治時期的建材語彙,也蘊藏著家的溫度與寧靜氛圍。格局靈感則源自「林百貨」由俐落幾何線條構築的氣派佈局。

把老台南裝進店中!Aesop新光三越小北門店空間以謝宅、林百貨為靈感打造
(圖片提供:Aesop)

呼應「謝宅」及「林百貨」的設計細節

店鋪汲取謝宅的日式設計語彙,融合貼近台灣人日常的自然元素,如編織竹簾、木製家等,以原木色調包覆整個空間,如夕陽在此永恆不墜。貫穿全店的六角形檯面,其造型呼應林百貨的空間佈局,幾何感強烈、輪廓典雅大器。天花板與牆面則以圓弧拱形構成,為空間形塑更加親密的尺度感。

把老台南裝進店中!Aesop新光三越小北門店空間以謝宅、林百貨為靈感打造
(圖片提供:Aesop)

花磚、掛畫藏在地風景

產品陳列櫃則以溫潤木質打造,下方櫃體層層堆疊的木片遠看如樹木紋裡,為店鋪注入有機氣息。店鋪中央具份量感的木造櫃檯,上頭鋪滿由台灣在地職人「爿爿花」手工打造的花磚,藉此向在地傳統工藝致敬,也展現了屬於台灣人的常民美學,為零售場域注入生活氣息。

把老台南裝進店中!Aesop新光三越小北門店空間以謝宅、林百貨為靈感打造
(圖片提供:Aesop)

牆上畫作《鑲金招牌》出自現居柏林的台灣藝術家柴喬軒之手,他以台南作為設計構想,抽象描繪出連排的土黃色老屋在陽光照耀下浮現金邊,將府城的街市印象和暖陽引入店中。

把老台南裝進店中!Aesop新光三越小北門店空間以謝宅、林百貨為靈感打造
(圖片提供:Aesop)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