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斗六的「植曰手栽坊」由超過60年的老屋改建而成,170坪的植栽空間中,除擁有塊根、多肉、雨林觀葉等植物,也結合了藝術盆器與精釀啤酒,替新生老宅注入療癒且迷人的氛圍;而在經過約兩個禮拜的試營運後,植曰手栽坊正式於2021年9月26日開業。
位於雲林科技大學附近的植曰手栽坊,由超過一甲子屋齡的老屋改建而成,融合新與舊的空間,相當迷人且舒服。
60年老屋搖身一變成風格植物店
近年來,老屋新生的空間廣受歡迎,而前身為荒廢老屋的植曰手栽坊,自然散發出歲月的魅力。畢業於北藝大美術學系的植曰手栽坊主理人宥叡,回到家鄉雲林後,有了開植物店的念頭,因緣際會下,發現這間超過一甲子屋齡的老宅,便決定落腳於此,而他也將喜愛的藝術創作,延續至這間店的空間陳列、物品擺設、植物換盆上,每處角落是細節,也流露出放鬆的氣息。
牆面上的畫作,出自於植曰手栽坊主理人宥叡之手,有替空間畫龍點睛之效果。
老屋中也特別設置一個被植栽環繞的座位,人們可以坐在此處拍照留念。
揉合新舊元素的170坪空間
近170坪的植曰手栽坊,揉合了新與舊的元素,刻意保留的竹管厝、紅磚牆面與新砌的紅磚吧檯,達到絕妙的平衡;環顧四周,店裝也幾乎以石頭、鐵件、木頭為材,更加襯托出傳統老屋的韻味。除了植物,這裡同時融入精釀啤酒、老件、陶瓷盆器,宥叡笑說,店裡放酒,純粹是他愛喝,而由3組藝術家親手做的盆器,既獨一無二,也與植栽十分相搭。一旁擺放的老件,則是宥叡在整理老屋時找到的,還有從回收廠撿回來放的,竟也與這些盆器構成和諧風景。
老屋的竹管厝牆面與新打造的紅磚吧台,形成巧妙的平衡,也營造出懷舊的氛圍。
由宥叡撿回來的老件,與藝術家的手作盆器達到不衝突且具美感的平衡。(攝影:頂樓植男)
集結多肉、塊根、觀葉等多種植物
老屋中,主要擺放各式風格的盆器與多種土壤介質,另有一處手栽體驗空間,人們可在此體驗換盆,也能更加了解如何配土,進而珍惜自己親手種的植物,同時能請宥叡幫忙挑盆、配土、挑選鋪面,透過他顏色的搭配,使植栽更具美感。而屋外超過百種的植物,像是多肉、空氣鳳梨、塊根、仙人掌、觀葉植物等等,除了配合日照、通風來決定植栽擺放位置,因應其高低與角度的陳列方式,也營造出視覺層次感。
店中的每款盆器,皆是由宥叡親自挑選,當然介質也是自己混的。(攝影:頂樓植男)
坐在老屋中親自換盆,又是一種相當新鮮的體驗。
感受植物與其產生情感關係
回到店名本身,多數人可能看成「植日」,宥叡笑著解釋:「植曰取自子曰的諧音,有植物說話的意思,不過你要怎麼知道植物在說什麼?就是要去感受它、瞭解它,清楚何時澆水、餵肥料,因此我們店的英文是『Feeling plant』。」而這也呼應了踏入店內的人們與植物的關係,當你來買喜歡的植栽與盆器,甚至親自配土換盆,自然而然與植物產生情感連結。
植曰手栽坊植物分類區域清楚,像是有空氣鳳梨區與近來相當受歡迎的觀葉植物區。
盼未來吸引更多人造訪雲林
因為朋友在觀葉植物迷臉書社團的分享,植曰手栽坊在試營運期間,便吸引到來自外縣市的植友;宥叡說,起初開店的第一步目標,是希望有外地的客人特地來訪,他很意外如此快就達成了,但接下來他也考慮加入餐飲元素,比如假日時有餐車進駐店後廣場,讓不買或不愛植物的人也可以來這裡走逛,使植曰成為雲林景點般的存在。
溫室裡的植物為多肉與仙人掌,而這處空間也是從無到有、搭建起來。
穿過老屋,後頭以不同高低、角度陳列而成的植物,營造出層次感。
即便短時間就達到超乎預期的成效,宥叡謙虛地表示,店還需要時間的累積、繼續增加深度。而這或許正如同植物的生長,不疾不徐、依照自身的速度成長茁壯,相信再經過一段時間,植曰會隨著老屋長成獨特的姿態。
刻意保留的紅磚牆面,呈現出歲月痕跡的魅力,也與綠意植栽十分相搭。
植曰手栽坊擁有近170坪的空間,喜愛植物的人來到這裡,可以消磨一整個下午也不成問題。(攝影:頂樓植男)
植曰手栽坊
電話:0972-234-494
地址:雲林縣斗六市新昌街10號(近雲科大)
營業時間:上午9:30~下午6:30,週二休
臉書:植曰手栽坊
文字、攝影|Adela Cheng
圖片提供|頂樓植男 aka 榕樹葛格
※飲酒過量有礙身體健康,未成年請勿飲酒,喝酒勿開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