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街角遇見設計!7組團隊、17件作品的「厚臺北」主題展

自11月5日至12月5日於中正同安、中山雙連街區展開

臺北市正在推動一項「臺北街角遇見設計」計畫,2021年11月5日12月5日於中正同安和中山雙連,以「厚台北」為主題,邀請7組創作團隊、帶來17件街區策展作品,「同安街」變身文學街道,以插畫、聲音裝置、書寫藝術等裝點街區,「中山街」則結合潮流時尚,讓經典文學家出沒其中。另外還有3場導覽、4場知名作家追奇和須文蔚等講者帶來的體驗工作坊,帶大家一起體驗城市的文化厚度。


「厚台北」街角設計計畫亮點作品:

作品1|《記憶切片》三連幅

插畫家|凱蘿

地點|十普寺牆面

柔和鮮明的色彩中,第一幅可見新店溪畔遊船與休憩行業風行的熱鬧景色;第二幅則是前身為日式料亭的紀州庵古蹟;第三幅則走進文人書房,重現過往臺灣出版業興盛蓬勃的樣貌。


插畫家凱蘿選定經典文學出版刊物,繪製三連幅作品《記憶切片》重現同安街區與新店溪畔的舊日風光。記憶切片三連幅



作品2|文學不在書裡,在街景裡

手寫字藝術家|今晚我是手

地點|臺北聖道堂開始的同安街沿線

以其獨特的字跡,詮釋徐鍾珮、余光中、王文興、舒國治、房慧真等創作者描繪此地的經典段落,搭配不同材質,突顯手寫字的獨特質感,讓人駐足之餘不僅能感受書寫的溫度,亦能對此地深厚的文學底蘊有所感觸。


今晚我是手以獨特手寫字書法,在同安沿線寫下作家描繪此地的經典段落。臺北聖道堂

全景施洛德花園紅門

〈月光曲─  杜布西的鋼琴曲Claire de Lune(請協助裁切成近照)白雪洗衣店



作品3|吐司=讀詩

創作者|臺師大教授暨詩人須文蔚、臺師大噴泉詩社

地點|「TREES BREAD 古亭店」「啼岸Vegan Resort」

與在地店家合作,以「吐司=讀詩」的諧音趣味發想,「用一片吐司的時間,讀一首療癒的詩」為概念,邀請詩人和詩社,從生活百態中提煉詩意,化作一件件結合插圖的詩文作品,在兩店的玻璃門面進行《厚片讀詩》微改造創作,替氛圍內斂的同安、牯嶺街打造別開生面的文學窗景。聞著空氣中洋溢的麵包香,讀首櫥窗上的好作品,就像同時給身心靈一劑香甜溫暖的補給。


臺北街角遇見設計邀請詩人須文蔚與臺師大噴泉詩社,合作推出八款期間限定「厚片讀詩」包裝,讓民眾補充能量同時也能感受詩意。厚片讀詩包裝

全景2TREES BREAD古亭店

全景1啼岸



作品4|《87-1方櫃》

藝術家|張乃仁

地點|近同安街尾的施洛德花園

這是社區居民協力再造的成果,藝術機以戰後初期臺灣的常見的方櫃為外型取材,搭配輕盈柔和的色系打造出跑馬燈裝置,裝置跑動的文字呈現了工作坊、街坊鄰里的「同安」藏頭詩創作,洋溢著滿滿的在地人情。


張乃仁將民眾創作以「同安」為題的藏頭詩,製作為跑馬燈裝置,放置於社區居民交流的施洛德花園。87–1方櫃



作品5|《啟事》

藝術家|紀柏豪與融聲創意

地點|紀州庵古蹟館

這件以長廊為展演空間的聲音裝置,是從作家王文興的小說《家變》擷取靈感,並以街角工作坊的環境錄音、街區攝影成果和個人口白為骨幹,結合視覺、聽覺和物理空間的氛圍,重新詮釋小說中如詩歌般的重複句與雙線交錯倒敘節奏。


紀柏豪邀請民眾創作聲音與影像,打造結合不同感官的裝置《啟事》,在紀州庵古蹟內重新詮釋王文興經典小說《家變》。啟事(Notice)



作品6|街角文字

藝術家|字型設計師宋政傑

地點|心中山線形公園‧月光森林

設計師宋政傑以獨到的眼光捕捉此區的特色招牌文字,將採集成果結合詩作,製作成一個個燈光和煦的裝置《街角文字》。詩文內容邀請在地文化品牌小日子赤峰店、詩生活書店、春秋書店、浮光書店等擔任選詩人,讓字型、文學與街區彼此相應和,替年末的心中山公園增添療癒內心的一點光。


字型設計師宋政傑從中山區招牌、塗鴉擷取靈感,將在中山區文化品牌挑選的療癒詩作,幻化成溫暖明亮的文學招牌。街角文字



作品7|《文學家出沒中》

插畫家|Johnnp

地點|中山街頭

近年以人像作品見長的插畫家Johnnp,結合「書香」與「時尚」,刻畫臺灣文壇關鍵推手林海音、重量級詩人余光中。衣裝講究的他們以經典的旗袍、西裝造型,現身人氣麵包店、社區藥局、髮廊、尋常的民宅窗口,或燙頭髮、或來杯咖啡,品味尋常簡單的生活。走訪這裡,就有機會在街角與文學家來場洋溢書香的邂逅。


正面 (1)總是可以再愜意一些(Peekaboo)

正面喜歡坐在可以看到路人的位置

左:余光中戴耳機看書_1余光中戴耳機看書
右:林海音燙頭髮林海音燙頭髮




資料提供|臺北市文化局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