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隨著程式碼躍動——極微輸入:演算音像集

當我們隨著程式碼躍動——極微輸入:演算音像集

「算法銳舞」一詞在台灣特別新奇,原文「algorave」實為2011年由電腦音樂家艾力克斯.麥克林(Alex McLean)與友人在前往英國諾丁漢的一場演出中發明的詞,要構成以此為名的派對,演出的藝術家往往必須現場編寫程式碼或利用自製的程式即時生成音樂與圖像。

連續三晚的現場派對,為臺灣首見的大型算法銳舞活動

在 Instagram 貼了算法銳舞 (algorave) 影片,水泥牆上投影出一串串行雲流水的程式碼,藝術家隱身於後,電子聲響一陣陣掃來,隨著程式碼編輯即時變化節奏。

工程師朋友回我,「哇,怎麼會想看人現場寫code?」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在7月1日辦了場算法銳舞,作為「極微輸入:演算音像集」三日藝術節的前哨戰。不單單是台灣第一場算法銳舞,更像是酷小孩們口耳相傳的秘密派對。「算法銳舞」一詞在台灣特別新奇,原文「algorave」實為2011年由艾力克斯.麥克林(Alex McLean)與尼克・柯林斯(Nick Collins)兩人在前往英國諾丁漢的一場演出中發明的詞,要構成以此為名的派對,演出的藝術家往往必須現場編寫程式碼或利用自製的程式即時生成音樂與圖像。

02
「算法銳舞」的重要推動者Alex McLean,從英國透過遠端連線做現場編碼演出。

由程式生成的音樂聽起來份外冷漠,但仔細思索發現這興許是媒介和文化上的變化。過去的銳舞派對DJ刷盤和運用合成器創造聲響誘使我們跳動;然而在算法銳舞中,藝術家將系統往前一推,由機械式的系統表現音樂,自己則躲在後面偷偷觀望,傳統上我們對於藝術家即為創作主體的想像在這一刻被鬆動,創作音樂的任務似乎轉移到系統身上,藝術家更像是造物者,遠遠敲打鍵盤指點派對運行。

即便如此我們仍舊能從縫隙窺看藝術家的身影,正因為算法銳舞強調技術透明,當日的藝術家如張晏慈+蔡寧、艾力克斯.麥克林、岡千穂、林育德+劉東昱與瑞尼克.貝爾(Renick Bell)皆不吝將自己正在編寫的程式赤裸袒露在大眾面前,熟悉程式的人們輕而易舉地藉此摸索彼此思考過程,技術與思想藉由符碼變換隔空交匯,甚至還有人當場拿出筆記本抄寫,宛如一堂大型課堂演示,而其社群儼然也在一場場的演出中持續進化茁壯。

01
藝術家Renick Bell以他自行開發的Konductiva程式語言進行演出。

作為程式小白,如何體驗前衛影像和聲音的碰撞

不過作為一個毫無程式編寫經驗的小白如我,又該如何從中參悟並愉悅呢?在細細觀察了程式碼數分鐘後,我赫然發現程式碼和參數的調控和耳邊節拍與聲響的轉換有其關連性,順藤摸瓜即能理解當下的聲音如何透過模組操作,剎那間體悟人生之門又開了一扇的狂喜。甚至也發覺即便都是系統運作著音樂,人類的思考模式仍然曝露無遺。有的藝術家邏輯簡練,音樂鋪排明確地像篇起承轉合具足的文章,而有的藝術家狀似冷淡但默默在演算法中埋入其欲傾吐的心情,好似嘻哈派對中的MC,只是並非由麥克風而是以宛如電子告示般傳達於觀眾。這時也才察覺到策展團隊日前指出黑白變化主視覺暗藏何種端睨——主視覺即是瑞尼克.貝爾的編碼而生成的圖像,那些不規則的空白正是藝術家作為造物者暗藏程式碼之中、電腦程式卻無法辨識的話語。

03
臺灣電子音樂家林育德,與藝術家劉東昱合作的現場編碼音像表演。

有別於通常銳舞派對中人人跳得猖狂,算法銳舞場景裡人們儘管身軀循音樂晃動,視線依舊無法自拔地死盯著程式碼不放,彷彿在閱讀一本錯過不再來的書籍,這無非也是一種場景特色。算法銳舞那獨特的知性魅力,不斷地引誘人們將思緒從純粹的身體享樂中抽離,然而當程式碼產生的訊號流經聲響系統,那些飽含思想的音樂被喇叭放大後卻又震動我們身軀,邏輯與感官兩種動能在人體衝撞,使得人人走出舞池皆不免深吸口氣。

06
放映單元中Software2050(鳳漢玉)的單頻道錄像作品。

好在策展團隊體諒我們跳得實為不容易,三日藝術節白天皆是工作坊與講座,想要深入精研文化與技術的人們請往該處移動,而想要獲得些冷卻時刻的人們則往放映單元走。本次放映單元共精選八支影片探討演算藝術,分別在中正堂與美援大樓中播映。美援大樓的影片同時具備擾動身體與休息站功能,威廉・費爾斯(William Fields)、澤維爾.柯克羅斯基(Ksawery Kirklewski)、Software2050(鳳漢玉)和艾利.霍普(Ale Hop)的錄像部部以生成藝術出發,無論是像素圖案、日常迷因或是流動扭曲的風景,皆帶著沈浸式音像的況味。另一頭中正堂展示的錄像則從理查 ·賽德斯(Richard Sides )以電子音樂家身份藉由演算法回看早年銳舞並重新拆解與組織開始,而林其蔚則操作寫有羅馬拼音的帶子、將穆札克實驗人聲團體(Musarc)實驗人聲團體幻化發生機器,最後到鄭先喻與堤方.瑞斯(Tivon Rice)分別利用機械學習生成的虛構的末日與城市預言。放映螢幕兩側是中正堂殘存的斗大標語寫著「以國家興亡為己任,置個人死生於度外」,份外有種超現實的氛圍。

05
藝術家張方禹的燈光設計,將舊空總的軍事空間改造為頹廢又前衛的聲光場域。

站在舊空軍總司令部改造的水泥間中四下張望,當強調共創與透明的派對文化被移植到曾為威權象徵的場館時,藝術家與演算法正合作謀畫音像,驅使我們身體跳動的音樂蹦蹦作響,派對動物們在其中穿梭遊走,場館那因歷史積累而形塑的那既冷漠又斑駁軀體,也在前衛影像和聲音的碰撞下一點一滴被解放,讓人不禁期待C-LAB未來持續發展的演算法相關活動與展覽。
 

(本文與臺灣生活美學基金會合作)

文 | Elanor Wang   攝影 | 陳藝堂,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提供

「第76屆NHK紅白歌合戰」Logo、主視覺亮相!大阪世博設計系統創意總監引地耕太操刀,以圓與圓環致敬過去、演繹未來

「第76屆NHK紅白歌合戰」Logo、主視覺亮相!大阪世博設計系統創意總監引地耕太操刀,以圓與圓環致敬過去、演繹未來

2025年「第76屆NHK紅白歌合戰」主視覺與Logo,由2025大阪世博設計系統的創意總監引地耕太操刀,其將今年的主題「つなぐ、つながる、大みそか。(連結、相連、除夕)」,以圓與圓環的意象呈現,既保有紅白歷史所象徵的傳統與經典感,也融入能展現未來紅白可能性的現代、洗鍊設計。

隨著先前NHK公布今年紅白主題與主持人將由女演員綾瀬遙、搞笑藝人有吉弘行、女演員今田美櫻,以及NHK主播鈴木奈穂子擔任後,近日最新亮相的主視覺與Logo設計,也讓人再次對這場日本跨年盛事充滿期待。而關於背後的設計理念,設計師引地耕太也在X社群平台進一步分享他的創作想法。

紅白以「連結、相連、除夕」為主題

引地耕太提到,今年的紅白是為「NHK放送100年」畫下句點的節目,同時也是「大阪世博之年」的收尾,能在如此重要且具里程碑意義的一年,被指派這樣的重責大任,他感到非常榮幸。而今年正逢「戰後80年」,國內外依然面臨各種隔閡與分裂。因此,紅白歌合戰希望成為跨越時代、世代、性別、語言、人種界線的節目,讓彼此能「連結、相連」。這也與今年大阪世博、世博設計系統的「こみゃく」概念相呼應,引地耕太也透過設計將這份理念傳遞給大家。

編註:こみゃく(Co-MYAKU)是在大阪世博的設計系統中,作為象徵「生命」的ID元素而誕生的暱稱。原本它只是設計系統的一部分,但在網路上逐漸被自然地稱作「こみゃく」,並受到眾多創作者與藝術家的喜愛。每一個「こみゃく」都有不同的外形與姿態,在大阪世博會場的各個角落,也能看到它們的身影,為空間注入生命力。

更多完整內容 → 2025大阪世博設計系統解析!專訪創意總監引地耕太,以生命為中心聯動會場設計、藝術與聲音景觀

從連結中誕生的嶄新未來

而這次紅白Logo的設計概念是「從連結中誕生的嶄新未來」,並向過去紅白的傳統Logo致敬。透過紅與白、世代、性別、語言、人種等多元的不同事物彼此相連、共同合作,從而創造新的未來。看似是由圓與圓環組成的Logo,也代表地球、世界與未來的永續循環。這個簡約卻具延展性的全新Logo,將成為未來紅白的象徵。

「第76屆NHK紅白歌合戰」的主題為「つなぐ、つながる、大みそか。(連結、相連、除夕)」,並由創意總監引地耕太操刀本屆Logo與主視覺。(圖片來源:NHK)
「第76屆NHK紅白歌合戰」的主題為「つなぐ、つながる、大みそか。(連結、相連、除夕)」,並由創意總監引地耕太操刀本屆Logo與主視覺。(圖片來源:NHK)

事實上,引地耕太起初也考慮過更奇特、更搶眼,或帶有「強烈設計感」的提案,但他最終認為,這不適合紅白這個歷史悠久的國民節目,更不適合NHK放送100週年這個特別的時刻。因此,他選擇呈現更為正統、王道感的風格,以明確的概念,盡可能抑制設計師的自我、避免過度設計,追求簡潔且具備概念性的作品。這不僅是對紅白傳統的致敬,也是進一步構思該如何演繹接下來一百年的未來樣貌。

本屆紅白Logo的概念是「從連結中誕生的新未來」,並向以往紅白的Logo 致敬。(圖片來源:引地耕太 X@kouta_hikichi)
本屆紅白Logo的概念是「從連結中誕生的新未來」,並向過去紅白傳統的Logo 致敬。(圖片來源:引地耕太 X@kouta_hikichi)

致敬過去,也孕育未來

他進一步補充,這次的設計靈感來自經濟學家熊彼得(Schumpeter)對「創新本質」的思考,也就是把從未組合過的事物相互結合的「新結合」(New Combination)概念。紅與白象徵彼此不同的存在,包括時代、世代、性別、語言、人種……,它們各自獨立、互相尊重;但正因為這些差異能相互連動、協作,新的未來才有可能誕生。另外,日本自古以來,也擅長將自身文化與外來文化相互融合,創造出新的面貌。他也希望在NHK放送100週年的此刻,以紅白的設計傳遞「致敬過去,也孕育未來」的理念。

充滿活力的主視覺設計

而這次的紅白主視覺則以Logo元素為背景,在保留經典正統感的基調下,希望觀眾第一眼便能感受到紅白特有的歡樂與期待。因此,引地耕太採用了更具流行感的視覺風格。在攝影師宮原夢画的鏡頭下,主持人們的燦爛笑容,加上富有躍動感的畫面,也讓整體氛圍更加鮮明有活力。

本屆紅白主視覺以Logo元素為背景,打造出主持人們洋溢著生命力、彷彿為光輝未來獻上祝福的主視覺。(圖片來源:NHK)
本屆紅白主視覺以Logo元素為背景,打造出主持人們洋溢著生命力、彷彿為光輝未來獻上祝福的主視覺。(圖片來源:NHK)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微軟Office圖標新設計!流動線條、明亮漸層營造動態感,呼應人與AI流暢合作的產品體驗

微軟Office圖標迎新版設計!流動線條、鮮亮色彩共織動感視覺,呼應人與AI流暢協作的產品體驗

最近使用WordExcelPowerpointOutlook等程式,有沒有發現它們悄悄換上了新圖標(icon)?近日微軟(Microsoft)針對旗下10個主要Office應用程式,進行了2018年以來首次的圖標再設計,其保留原版大致架構,融入流暢曲線、鮮明的漸層色調,並簡化視覺元素,透過微小卻精妙的調整,呈現更易辨識、更具彈性和親和力的新形象。

微軟Office圖標迎新版設計!流動線條、鮮亮色彩共織動感視覺,呼應人與AI流暢協作的產品體驗
(圖片來源:Microsoft Design)

AI如何影響設計?微軟用這組圖標回應時代

電腦上的軟體圖標(icon)雖小,卻是完整使用者體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設計精良的圖標,不僅得以將產品/服務功能、品牌識別等要素化繁為簡,更能在使用者心中留下難忘的視覺印象。然而隨科技飛速發展,人們生活及工作模式變動之快,圖標能否貼合時代脈動及使用者需求,也考量品牌及設計者的策略和功底。

微軟Office圖標迎新版設計!流動線條、鮮亮色彩共織動感視覺,呼應人與AI流暢協作的產品體驗
(圖片來源:Microsoft Design)

微軟Office上回推出新圖標已是2018年,距今推出的2025最新版已過7年。這期間AI技術發展極快,大大改變人們的工作模式,微軟也從中觀察到使用者對Office產品體驗的期待有所轉變,因此於2023年推出AI智能助理「Copilot」,提供內容協作、跨應用程式整合等服務,盼能透過人與AI之間流暢合作,達到提高生產力、激發創意等目標。時隔兩年再推Office新版圖標,則可視為將「人與AI流暢合作」此概念視覺化的設計行動,藉此反映出AI對設計及產品開發的實質影響。

微軟Office圖標迎新版設計!流動線條、鮮亮色彩共織動感視覺,呼應人與AI流暢協作的產品體驗
(圖片來源:Microsoft Design)
微軟Office圖標迎新版設計!流動線條、鮮亮色彩共織動感視覺,呼應人與AI流暢協作的產品體驗
(圖片來源:Microsoft Design)

以「連結」為設計關鍵字

作為微軟Office宇宙中的「串連者」,CopilotLogo以彩色環帶般的視覺,象徵流動、整合、連結等特質,其有機線條及繽紛色彩,也成了Office圖標再設計的一大靈感來源。在新版圖示中,微軟汲取Copilot Logo意象,並以「連結」為關鍵字發展設計,其不僅意指視覺之間相互「連結」所達成的一致性,更體現了微軟Office體系無縫「連結」人與AI及各軟體,所帶來的流暢使用體驗。

微軟Office圖標迎新版設計!流動線條、鮮亮色彩共織動感視覺,呼應人與AI流暢協作的產品體驗
(圖片來源:Microsoft Design)
微軟Office圖標迎新版設計!流動線條、鮮亮色彩共織動感視覺,呼應人與AI流暢協作的產品體驗
(圖片來源:Microsoft Design)

弧線 X 曲面 X 鮮亮漸層共組動感圖標

設計團隊秉持「進化,而非革命」的設計精神,不對圖標做大幅調整,而是透過精妙微調傳遞理念。2025新版圖標保留了原版既有的字母區塊,如代表WordWExcelX等,以確保即刻辨識度;並沿用原版大致架構,巧妙做了點「減法」,像是把Word圖標中原有的4個矩形調整為3個,減少視覺上的干擾。

微軟Office圖標迎新版設計!流動線條、鮮亮色彩共織動感視覺,呼應人與AI流暢協作的產品體驗
(圖片來源:Microsoft Design)
微軟Office圖標迎新版設計!流動線條、鮮亮色彩共織動感視覺,呼應人與AI流暢協作的產品體驗
(圖片來源:Microsoft Design)

相對容易觀察到的改變在於「線條輪廓」和「色彩」。新版圖標以曲線取代銳利邊角、將形狀邊緣柔化,用曲面代替原先厚重且靜止的形體,讓整體視覺變得更加俏皮可親。用色方面,每個軟體沿用其代表色,像是Word的藍、Powerpoint的橘、Excel的綠等,但色彩變得更加飽和鮮亮,並擅用漸層創造視覺上的靈動感和立體度。透過這組動感又俏皮的新icon,微軟向世界遞出一封邀請函,邀人們打開Office一同激盪腦力和創造。

微軟Office圖標迎新版設計!流動線條、鮮亮色彩共織動感視覺,呼應人與AI流暢協作的產品體驗
(圖片來源:Microsoft Design)
微軟Office圖標迎新版設計!流動線條、鮮亮色彩共織動感視覺,呼應人與AI流暢協作的產品體驗
(圖片來源:Microsoft Design)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