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James Dyson設計獎台灣得獎作品!聽障騎士專用安全帽、寓教於樂音樂盒、遠距教學最佳工具

2022 James Dyson設計大獎台灣冠軍與優異獎作品名單出爐

2022 James Dyson設計大獎台灣冠軍與優異獎作品名單出爐,而本次台灣有3件作品挺進決賽,將與28國好手角逐國際冠軍,而決賽將由Dyson創辦人暨首席工程師James Dyson親自選出國際冠軍,並於11月16日公布最終評選結果。

▷2021 James Dyson設計獎台灣優勝作品!

James Dyson設計大獎台灣得獎作品揭曉

Dyson於今(9/7)日公布今年度James Dyson設計大獎台灣冠軍以及優異獎作品。為了激發設計與工程領域學子的潛力,James Dyson設計大獎從2005年首屆舉辦以來,以「設計能夠解決問題的發明」為核心,期待參賽者透過設計改善潛伏日常生活中的疑難雜症。看重台灣科技競爭力及人才軟實力,James Dyson設計大獎至今已連續9年在台徵件,今年賽制更有別於過往,由多名業界權威與Dyson工程師組成的評審團隊,評選出前三名優勝作品,代表台灣進入下一個階段賽事,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好手同台較勁,國際冠軍不僅將獲得高達英鎊3萬元(約新台幣106萬)獎金,更有望讓自身發明真正的商化落地。

Dyson於今(7)日公布今年度James Dyson設計大獎初賽結果,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系陳岳峯以專為聽障朋友量身打造的安全帽,成功奪得今年度台灣地區賽冠軍。
Dyson公布今年度James Dyson設計大獎初賽結果,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系陳岳峯以專為聽障朋友量身打造的安全帽,成功奪得今年度台灣地區賽冠軍。

台灣3作品挺進決賽與各國好手角逐冠軍

而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系陳岳峯以專為聽障朋友量身打造的安全帽,從超過百件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成功奪得今年度台灣冠軍,抱回英鎊5千元(約新台幣17萬元)獎金;另外兩件優異獎作品,得主分別為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學系何奕劭、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系王妤文及林宗誼雙人組合,其皆從教學角度出發,致力運用創新科技讓學習過程更生動、有趣。參與評選的四位評審一致認為,獲勝作品不僅具體指出尚待滿足的生活需求,更借助精巧構想解決問題,期盼透過設計對整體社會產生實質的影響力。各地冠軍、優異獎作品將晉級複賽,與來自全球28個國家的設計好手共同角逐國際冠軍寶座,於世界級舞台爭取能見度,以及有助於設計進一步發展的商業資源。

冠軍|摩西 - 聽障感官替戴安全帽

設計者|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系陳岳峯

結合神經學研究以震動傳遞聲音資訊,大幅降低聽障騎士心理門檻

在台灣,聽障人士駕駛機車的門檻相對較低,無論任何聽損程度皆可考取大型重機駕照,即便如此,許多聽障朋友仍會顧慮無法聽見道路的警示聲,因而對騎車上路望之卻步。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系學生陳岳峯洞察此需求,從周遭聽障朋友為靈感,其作品「摩西 - 聽障感官替戴安全帽」結合神經學研究,透過震動方式,將完整的聲音資訊傳遞給聽障騎士。透過這樣的設計,為聽障者帶來安全感,不再因心理壓力阻礙了行動自由。此外,令人倍感貼心的小巧思更是其中亮點,這款安全帽的束帶經過特別設計,得以讓助聽器不易輕易掉落,從細節就能觀察出設計者對於弱勢族群的關懷。

2022 James Dyson設計大獎台灣冠軍與優異獎作品名單出爐James Dyson設計大獎台灣初賽冠軍「摩西 - 聽障感官替戴安全帽」,從聽障騎士需求出發,結合神經學研究,賦予聽障者騎車上路的勇氣。
James Dyson設計大獎台灣初賽冠軍「摩西 - 聽障感官替戴安全帽」,從聽障騎士需求出發,結合神經學研究,賦予聽障者騎車上路的勇氣。

優異獎|課本。課本。音樂盒

設計者|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學系何奕劭

鼓勵多元學習的新型態教育,實現寓教於「樂」的理念

現今的教育型態多半採分科形式進行,不同課程之間的連結度甚低,不易激發兒童多元思考的潛能。若模糊各科目的界線,便可以帶來不一樣的教育體驗,更能藉此培養他們對於其它領域的興趣。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學系何奕劭以此為理念,其作品「課本。課本。音樂盒」透過電腦科學結合藝術及音樂課程,設計出一個由電子零件及紙板組成的簡易樂器。這個作品使得原先抗拒不同領域的學童,有機會透過巧妙融合各科目的教材,接觸到未來可能感興趣的領域,有望提升多元學習的意願,更讓音樂教育更加普及化、趣味化。

2022 James Dyson設計大獎台灣冠軍與優異獎作品名單出爐「課本。課本。音樂盒」將電子零件、紙板以及無版權教材做結合,除學習音樂外,同時透過由電子零件與紙板所組成的樂器,接收不同領域的資訊,實現寓教於樂的理想。
「課本。課本。音樂盒」將電子零件、紙板以及無版權教材做結合,除學習音樂外,同時透過由電子零件與紙板所組成的樂器,接收不同領域的資訊,實現寓教於樂的理想。

優異獎|Class Corner

設計者|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王妤文與林宗誼

投影搭配手勢偵測模擬實體場域,提升遠距離學習品質與效率

受到疫情影響,台灣學生的學習表現、閱讀能力皆呈現下降趨勢。為解決此情況,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王妤文與林宗誼以「改善遠距離教學」為出發點,其作品「Class Corner」藉由手勢偵測的設計,可完成包括簽到、舉手提問及投票等行為,上課前還有鈴聲提醒,彷彿身處實體教室之中。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只讓師生之間有更多互動,也為學習帶來樂趣。投影功能輔以手勢操作,讓學生更加專注於教學內容上,還可以輕鬆截圖、分享螢幕畫面,即使是遠距離教學也能維持良好的學習品質及效率。

2022 James Dyson設計大獎台灣冠軍與優異獎作品名單出爐Class Coner結合投影與手勢偵測,模擬課堂簽到、舉手提問等行為,彷彿置身實體的授課環境,於遠距離教學模式下維持良好學習品質與效率。
Class Coner結合投影與手勢偵測,模擬課堂簽到、舉手提問等行為,彷彿置身實體的授課環境,於遠距離教學模式下維持良好學習品質與效率。

資料提供|Dyson

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2025新北製造:打開城市工廠!從城市走進工廠,讓製造走出產線。

新北市,是台灣傳統製造的重要重鎮。新北市擁有一萬八千多家製造業工廠,其中將近40%的印刷與紙業職人集中在中和區,形成密集的產業聚落。新北市設計中心2025年以紙及印刷業為主題,策劃「新北製造:打開城市工廠」系列活動,透過捷運雙展覽、六大見學路線、三家工廠改造及三場系列講座,讓產業的多元樣貌被更多人看見。

走進中和區的巷弄,機器規律的運作聲、裁切紙張的刷刷聲、工人們操作堆高機的引擎聲——交織成這座城市最真實的背景音。儘管這些印刷品如此貼近生活,大多數人卻從未踏進過工廠一步。新北市設計中心策劃「2025新北製造:打開城市工廠」,串連15家印刷及紙業工廠,為的是讓大眾重新認識城市與產業之間密切的關係,看見屬於新北的製造力。

工廠改造 | 導入設計思維進行改造優化。

長久以來,工廠是一個專注於技術與品質的場所,空間美學從不是首要任務。如今,新北市設計中心媒合優.視覺溝通與Jhenying Design,攜手為金漾印刷、金緻印刷、千記紙器三間工廠進行改造。

新的指標系統讓工廠動線、場域分工更為清楚,而品牌識別的導入,則賦予了嶄新的對外形象。透過設計的導入,讓整體空間體驗提升,員工也對此更有歸屬感。當工廠開始思考「希望被看見的樣子」,設計力便成為了產業升級的催化劑。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廣告

工廠見學 | 走訪新北市的製造聚落,感受產業最真實的脈動。

六條見學路線,集結了十五家印刷與紙業工廠,帶領實際走訪製造聚落,透過職人的解說與觀摩,感受產業最真實的一面。

在統文科技印刷、祥和印刷、泳鑫紙品與台鼎鐳射刀模中,體驗從設計到成品的完整工序;而卡騰印刷、千記紙器與同一裝訂,展現印刷、包裝與裝訂緊密連結的分工。富綱印刷、瀧漢印刷、莫卡企業、金漾印刷、金緻印刷則呈現出印刷技術的多元應用,令人耳目一新。此外,東煦色研所專注於色彩的精準管理、信記紙器展示瓦楞紙的數位印刷加工、采憶紙業則傳達紙張對設計的關鍵影響,這一場場深入產業的學習體驗,每一站都展現不同的可能性。

印刷業的黃金時代似乎已經過去,但走進這些工廠,你會發現這裡的故事還在持續進行。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廣告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廣告

捷運雙展覽 | 讓產業故事走進日常通勤的風景。

如果你搭捷運環狀線,可能會在某一天突然發現,列車變得不太一樣了。將印刷產業化為移動式展覽,隨列車穿梭於城市間,由吉祥物「工點點」作為領航員,引領大家重新想像城市與製造的關係。

「不是每個人都有時間去工廠參觀,那就讓展覽走進他們的日常吧。」捷運中原站的特展,從印刷知識淺顯易懂的解說到職人工具、印刷成品的近距離呈現,讓產業知識變得輕鬆有趣。「新北製造」的故事,也就真正走進了每個人的生活。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廣告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廣告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廣告

新北製造,不只是產地標示,更是一種產業精神的象徵。代表著新北在地生產的實力與品質,也是面對時代變化仍能持續創新的產業韌性與堅持。更多活動資訊請關注新北市設計中心粉絲專頁 (https://reurl.cc/axk0bD),邀請大家一同感受新北製造的魅力!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廣告

巴黎世家、COS都選用的「蕉麻紙紗」有何魅力?樹火博物館《歸根》特展揭秘這款永續材質的3大潛力

巴黎世家、COS都選用的「蕉麻紙紗」永續材質有何魅力?樹火紙博物館《歸根》特展揭秘

坐落於台北長安東路的「樹火紀念紙博物館,數十年來致力於「紙材」的推廣和研究,透過展覽和工作坊等形式,展現紙的實用性、藝術性、工藝價值及文化內蘊。

樹火博物館新推出的《歸根-樹火參拾,回自根源》特展,以古老的天然纖維「蕉麻」為核心,展示台灣如何透過先進技術,成功將其轉化為可穿、可洗的機能性紙紗與織品。蕉麻紙紗不僅具備快速排濕、高透氣性等效能,且能經生物分解後融入土壤、化為有機肥料,其兼具機能和永續思維的特質,受國際時尚品牌Balenciaga(巴黎世家)、COS及義大利經典家具品牌Gervasoni青睞應用於產品,揭示循環經濟的新可能。

巴黎世家、COS都選用的「蕉麻紙紗」永續材質有何魅力?樹火紙博物館《歸根》特展揭秘
(圖片提供:樹火紀念紙博物館)

從紙博物館到實驗室,樹火不懈研究「紙材」

《歸根》為樹火博物館30週年大作,由「FENKO鳳嬌催化室」擔綱策展。FENKO為樹火鑽研紙材的重點實踐之一,不僅具備藝術紙、修復紙等專業知識供諮詢,提供客製化製紙服務,更藉豐厚的紙張實驗室資源,推動各種跨界實驗空間策展,近年代表作包含2022年於北美館展出的《崎》,展覽透過紙張再造、重塑技藝搭配燈光設計,建構一處可隨意穿繞、漫步的奇山異域,展演紙材的萬千姿態。

巴黎世家、COS都選用的「蕉麻紙紗」永續材質有何魅力?樹火紙博物館《歸根》特展揭秘
2022年於北美館揭幕的《崎》特展。(圖片來源:臺北市立美術館)
巴黎世家、COS都選用的「蕉麻紙紗」永續材質有何魅力?樹火紙博物館《歸根》特展揭秘
2022年於北美館揭幕的《崎》特展。(圖片來源:臺北市立美術館)

「蕉麻」演繹從紙到衣服的突破性轉化

《歸根》顧名思義乘載著樹火「重回根源」的意圖,藉展覽重新梳理構成紙張的脈絡、技藝和精神,讓存於歷史檔案中的文化資產不只被收藏,更被「生活化」,得以再次被看見、轉化甚至使用,這也成了古老天然纖維「蕉麻」作為敘事主角的脈絡。這場展覽要讓觀者看見,蕉麻如何透過台灣精湛的紙工藝和獨步技術,實現從「一張紙」到「一件衣服」的突破性轉化。

巴黎世家、COS都選用的「蕉麻紙紗」永續材質有何魅力?樹火紙博物館《歸根》特展揭秘
(圖片提供:樹火紀念紙博物館)

「蕉麻紙紗」3大潛力點!兼具機能和永續思維

蕉麻被譽為「纖維中的黃金」,自16世紀起便廣泛應用於航海與貿易,常被用來製造船帆、繩索與漁網等;如今依然隱身於紙幣、茶包與工業濾紙中,默默影響著全球經濟與生活。FENKO創辦人兼《歸根》策展人李依耘表示,蕉麻纖維更進一步在台灣特有的和紙工藝脈絡下,被應用於「紙紗」領域,是目前亞洲規模化應用蕉麻紙紗的極少案例之一。

巴黎世家、COS都選用的「蕉麻紙紗」永續材質有何魅力?樹火紙博物館《歸根》特展揭秘
(圖片提供:樹火紀念紙博物館)

▌韌性佳,適合加工為高強度紙紗

蕉麻纖維無需化學或石化添加物,憑藉自身韌性,經製紙過程即可撚製成高強度的紙紗,這項技術讓紙不再是平面的書寫載體,而是可觸摸、可水洗、可穿著的衣物與生活用品,顛覆了人們對紙材的想像。

巴黎世家、COS都選用的「蕉麻紙紗」永續材質有何魅力?樹火紙博物館《歸根》特展揭秘
(圖片提供:樹火紀念紙博物館)

▌機能性高,滿足當代生活需求

讓我們再進一步了解蕉麻紙紗的特性:它所織成的布料,質地柔軟卻強韌,經測試具備持續性天然抗菌、除臭、抗紫外線等效能,符合當代生活對舒適和機能的需求。

巴黎世家、COS都選用的「蕉麻紙紗」永續材質有何魅力?樹火紙博物館《歸根》特展揭秘
(圖片提供:樹火紀念紙博物館)

▌可生物分解成有機肥料

更重要的是,蕉麻紙紗符合當代對循環經濟的追求:蕉麻可以在無農藥的環境中快速生長,且蕉麻纖維使用後可生物分解,它所製成的織品得以在生命週期結束後,於50天至6個月內達到96%的分解率,最終完全融入土壤,化為有機肥料。

巴黎世家、COS都選用的「蕉麻紙紗」永續材質有何魅力?樹火紙博物館《歸根》特展揭秘

巴黎世家、COS都將「蕉麻紙紗」融入製程

蕉麻紙紗的優異性能吸引國際品牌投入開發,並將其應用於產品當中,如Balenciaga(巴黎世家)利用100%蕉麻紙紗製作「Triple S」老爹鞋鞋面;以極簡風格著稱的時裝品牌COS,使用73%蕉麻紙紗為簡約單品注入材質新意;義大利百年家具品牌Gervasoni經典的「Ghost 05」沙發,則採用超過40%蕉麻紙紗布料製作椅套,呈現這項永續新材質融入生活的多樣可能。

巴黎世家、COS都選用的「蕉麻紙紗」永續材質有何魅力?樹火紙博物館《歸根》特展揭秘
(圖片提供:樹火紀念紙博物館)

此外,展覽現場也同步展出以紙紗開發的日常服飾,包含日本太空人山崎直子曾帶上太空的紙紗襪、嬰兒友善的各式織品、貼身衣物等,邀請觀眾親身感受紙紗源自自然的純粹魅力。

巴黎世家、COS都選用的「蕉麻紙紗」永續材質有何魅力?樹火紙博物館《歸根》特展揭秘
(圖片提供:樹火紀念紙博物館)

前人智慧與當代技術的結晶

蕉麻紙紗體現了職人如何援引前人的智慧,並透過先進技術實踐當代對零廢棄和循環經濟的追求。樹火紀念紙文化基金會執行長陳瑞惠進一步分享:「環保永續不只是回收,應從製造端就開始思考材料,蕉麻紙紗在台灣已有成熟技術可推廣發展,也能實際運用於生活之中。」她深信,唯有循著自然的原生規律,與其節奏同頻,人類才能找到與自然共存之道。

巴黎世家、COS都選用的「蕉麻紙紗」永續材質有何魅力?樹火紙博物館《歸根》特展揭秘
(圖片提供:樹火紀念紙博物館)

《歸根-樹火參拾,回自根源》

展期|2025.10.182026.05.09

開放時間|09:3016:30 (週日、一休館)

地點|樹火紀念紙博物館(台北市中山區長安東路二段68號)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