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南國生活節恆春登場!集結在地品牌、全台風格餐飲與樂團演出

2023南國生活節恆春登場!集結恆春在地品牌、全台風格餐飲與樂團演出

2023南國生活節將於5月26日~28日在恆春古城門草地盛大舉辦,除恆春在地風格品牌與全台料理職人出席,演出也升級為雙舞台呈現,邀請鄭宜農、露波合唱團、南西肯恩、冰球樂團、JADE、怕胖團、無妄合作社等多組獨立樂團,此次更特請韓國、泰國音樂人至現場演出,邀請大家前進南國,感受恆春款的夏夜晚風。

小檔2023 南國生活節現場照片 07
2023南國生活節將於5月26日~28日在恆春古城門草地盛大登場。(圖片提供:LA RUE 文創設計)

2023南國生活節亮點一次看

藝術家劉正堃Abei Liu操刀南國主視覺

此次主視覺邀請人氣插畫家劉正堃 Abei Liu操刀,他印象中的南國總是熱情,以炙熱的陽光迎接所有旅客,除了光照留下的身體印記,也帶回滿滿的美好回憶。設計裡除了插畫裡的南國男孩女孩、小鎮、古城、山海、曬黑都是今年的設計元素,邀請大家開車一路向南,乘風一起回春。

小檔2023 南國生活節16X9橫式_car_RGB
2023南國生活節主視覺(圖片提供:LA RUE 文創設計)

✷音樂雙舞台登場

今年活動升級三天,主副舞台音樂演出不間斷,邀請近期新興樂團「露波合唱團」教授們至恆春北門現場授課、療癒系樂團「南西肯恩」、「凹與山」一起擁抱南國夏夜晚風、台灣少見英倫雙人樂團「JADE」釋放自由奔放靈魂、善於談述夜晚浪漫心動的「icyball冰球樂團」斯文巨樂部南國分店限定開張、散發金黃色光芒帶給大家溫暖「鄭宜農」與人氣樂團「怕胖團」還有「無妄合作社」將現身一同嗨翻恆春夜晚。

此外,今年南國生活節也特別邀請韓國人氣韓劇OST主人翁O3ohn、掀起泰國慵懶復古旋風的HYBS至現場演出,誠摯邀請民眾一同到現場享受屬於南國的夏日盛會,更多關於演出資訊在活動官網陸續解密中。

小檔2023 南國生活節南國|演出節目表
2023 南國生活節演出節目表(圖片提供:LA RUE 文創設計)

✷半島特色店家限定出攤

此次邀請眾多半島風格店家出席,品牌主理人不一定都是恆春在地土生土長,但對恆春的情感絕對比海還深,比山還壯闊,此次共設計「南國之味」「南國之物」「南國之選」3大主題:

#南國之味

坐落在恆春老街上70歲的老屋咖啡麵包廳「伯虎在二樓」,麵包總是散發著恆春風和日麗的香氣。恆春東門城門邊的小食堂「好好吃飯」,嚴選屏東各鄉鎮裡的在地食材,以創意的家常台菜打造出家鄉的味道,期待能用一頓飯介紹記憶裡的屏東。還有恆春在地專營肉類料理的迷你小店「肉Meat」、融入不同在地元素呈現不一樣麵包甜點的「覓Man」、屏東火車站前日式老宅「驛前大和咖啡館」,以及恆春半島東岸,滿洲鄉白色連綿小屋的經典旅行餐車「日日海霧」,首次出攤將以在地風情的霜淇淋隆重呈獻。

小檔2023 南國生活節伯虎在二樓
伯虎在二樓(圖片提供:LA RUE 文創設計)

小檔2023 南國生活節日日海霧 04
日日海霧(圖片提供:LA RUE 文創設計)

#南國之物

以植物精油療癒日常的「泥沼 Morass」,從嗅覺打開身體的覺知,氣味引導向內探索,提升生活雅緻與平靜。「尾巴甩甩」擅長以傘繩製作飲料提繩,利用海洋產物如漂流木結合植物手作作品,希望用作品帶來不同的環境反思。起源於小琉球,最後落在台灣最南端恆春的「藍綠藻」,以手作植物分享海邊生活的藍與綠。來自屏東獅子鄉內獅的「珠室惠社」,是一個排灣族族人為多數的部落,將拼布藝術、丹寧再生、部落刺繡文化加以延伸,創造每一個獨一無二的日常單品。

小檔2023 南國生活節現場照片 01
2023南國生活節邀請眾多半島風格店家出席。(圖片提供:LA RUE 文創設計)

#南國之選

搜集歐洲日本古物與古道具,也做著陶,穿梭各地的古董市集間的「古董小姐」。位於恆春的「野器」展售台灣日常民具及台灣工藝者制品、古物雜貨,與國內外具永續設計思維產品,著重於傳遞制品的手作溫度及理念精神,讓用者有意識的做出消費選擇。「遊牧號」是一間四處擺攤,沒有店面的雜貨店,從一台老吉普、一對小夫妻、兩隻狗,以老吉普車遊牧於各城市之間,賣著波希米亞設計與民族風格選品。「Mewsarei」是恆春專職於渲染服飾選品的生活風格品牌,希望透過著穿,感性認知半島生活中的紋理溫度。

小檔2023 南國生活節野器 Gallery nn
野器(圖片提供:LA RUE 文創設計)

✷一起齊踏入國「淨」之南

今年首次舉辦《國淨之南 - 淨灘活動》,號召大家踏上恆春半島,一同感受陽光曬暖的白沙。此次淨灘活動除可深入恆春的萬里桐海灘,體驗恆春沿海的夏日風情,完整參與淨灘行動,更可獲得2023南國生活節限定周邊禮包及市集限定餐飲兌換券,從視覺、觸覺、味覺等各方面豐富你的南國之旅。

淨灘行程搭配一日旅遊專車,參與民眾可以輕鬆抵達萬里桐沙灘,投入更多心力在淨灘活動中,享受與海比鄰的感覺,發掘海廢背後獨特的魅力;結束淨灘活動後,更可接續參加恆春古城導覽,親海的同時也不忘探索古城之跡,帶領民眾全身心沉浸半島的萬種風情。另外,此次邀請環保餐具品牌「青瓢」,現場將提供可重複使用餐具,餐飲品牌皆不提供一次性餐具,也鼓勵民眾自備餐具,讓永續精神融入活動裡。

小檔2023 南國生活節現場照片 02
2023南國生活節首次舉辦《國淨之南 - 淨灘活動》,號召大家踏上恆春半島,一同感受陽光曬暖的白沙。(圖片提供:LA RUE 文創設計)

✷推出南國限定周邊

一年一度恆春半島盛事,南國生活節,今年度主視覺以恆春印象,SUNTAN MEMORIES炙熱的太陽在皮膚留下了印記,作為出發,延伸設計屬於南國的周邊商品:夏天必備涼扇、聽團必備快乾毛巾、暖暖太陽香氛別針、寄出美好夏天回憶明信片、恆春專屬漁夫帽、哪裡都貼貼紙、你最辣妹白Tshirt、露出胸膛Boy黑Tshirt、全部帶走斜背包等多款周邊商品。

小檔2023 南國生活節南國|周邊宣傳圖all_方形
2023南國生活節限定周邊商品(圖片提供:LA RUE 文創設計)

✸ 2023南國生活節 Nánguó Festival

◍ 活動日期:05.26 Fri. - 05.28 Sun.

◍ 活動時間:16:00 - 21:00

◍ 活動地點:恆春.北門廣場

資料提供|LA RUE 文創設計

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用設計翻轉地方,商圈美學再進化:新北平溪、桃園中原、彰化小西、高雄旗山商圈新面貌亮相!

由經濟部商業發展署主辦、台灣設計研究院執行之「商圈美學設計加值計畫」,自去年開始將美學設計導入商圈發展,成功改造台南「國華友愛商圈」、「孔廟商圈」,以及今年剛舉辦完台灣設計展的彰化「小西商圈」。除了商圈識別、指引的重塑,商圈改造也從空間擺設、商品陳列與包裝設計等全面向切入,結合地方文化特色,打造完整的商圈品牌。

今年經濟部商業發展署攜手台灣設計研究院,持續推動「商圈美學設計加值計畫」,以「形塑商圈品牌,創造地方經濟活力」為核心,透過設計導入,協助商圈轉型與美學升級。

2025年選定新北平溪、桃園中原、彰化小西及高雄旗山等四處商圈作為示範案例,從商圈品牌重塑到與地方空間美學,引導商圈與店家建立設計思維與經營能力,打造兼具深度與旅遊魅力的地方商圈新風貌。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位於高雄旗山商圈的老饕店家「101包子」,透過計畫輔導,統一品牌視覺,量身打造店面展示空間與服務動線。(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新北平溪商圈|祈願文化再詮釋,推動慢遊散策路線

以天燈聞名的平溪,透過符號重塑商圈品牌識別,於平溪火車站一帶起梳理老街立面、掛起寫著「平溪」商圈識別的燈籠,展現地方特色。現地採集的植物——大菁,是製作藍染的原料,設計團隊將藍染應用於商圈的公共空間傢俱設計,並透過微型策展、工作坊策劃,期待未來能透過共同維護街道的藍染家具凝聚社區意識。融入地方美學的同時,也讓平溪的藍染文化能被延續。希望帶給商圈的發展不只是原有天燈的延伸,更多是在地文化的挖掘,推動平溪獨有的深度旅行。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新北平溪商圈將祈願文化轉譯設計語彙,老街入口成為商圈品牌新門面。(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現地採集在地藍染原料應用於街道傢俱設計,增加遊客停留的休憩空間。(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同時,編輯策劃地方刊物《平溪好評》,以「祈願文化 × 慢遊體驗」為主題,串聯自然景觀、人文故事與在地日常,形塑可閱讀的地方風采。透過設計導入,讓平溪商圈在熟悉的旅遊印象中表達新意,開啟山城緩行新篇章。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平溪好評》地方刊物,串連老街周邊自然景觀與歷史軌跡,增添旅遊體驗層次。(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桃園中原商圈|從品牌到場域,打造學區與商圈共構的生活街景

位於桃園中壢區的中原商圈,以校園與商圈共生為背景,聚焦「商學共融」的設計策略,改造商圈門面的停車場出入口立面,打造兼具動線導引的大面積商圈品牌裝置,強化旅客感受;並整合店家雨遮帆布與設計公共電箱設施色彩,將品牌視覺延伸至街道,使整體街區空間更具可識別性,傳達中原商圈學區共榮、生活共構的當代城市風貌。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桃園中原商圈重塑品牌識別,結合停車場立面作大面積商圈品牌裝置亦為動線導引,強化旅客體驗。(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推動57家達成共識更新雨遮,街區視覺全面升級。(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高雄旗山商圈|建立區域品牌,延伸文化體驗觀光半徑

識別以旗山區域總體品牌為發展概念,取老街在地符號的紅磚與拱門為題材,將公共設施運用圓弧線條與沉穩色系,讓導引系統融入街景,也呼應旗山深厚的人文底蘊;並為延伸旅客於旗山區域遊憩時間,利用大溝頂空間打造「無人旅客中心」的導覽概念,以旗山老街為起點,導引旅客深入探索在地景點,延伸旅遊半徑,帶動人潮與商圈品味。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停車場入口增設地圖標示,從抵達的第一步開始,望向指標旗尾山,作為認識品牌的起點。(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高雄旗山商圈以無人旅客中心概念翻轉大溝頂空地,設置景點介紹化為深度體驗的起點。(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彰化小西商圈|賦能組織經營力,創造消費新體驗

彰化小西商圈首年將布業與在地吉祥物「錢鼠」融入設計概念,第二年持續深化改造,於街區增加「金幣」元素,強化商圈入口與走逛點位串聯,營造獨特街區辨識度。針對商圈軟體經營與組織賦能部分,經濟部商業發展署輔導成員創設《小西有囍》商圈刊物,作為地方故事的平台與對外品牌傳播的重要工具。同時策劃主題式消費活動,串聯在地店家推出限定商品,展現創新設計與地方風俗融合的魅力,其中更邀請世界麵包冠軍陳耀訓及精品甜點品牌法朋跨界合作,進一步提升商圈的吸引力與辨識度。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彰化小西商圈街區牆面變身拍照熱點,彩繪成為旅人與商圈品牌互動的介面。(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實現商圈刊物自主編輯,成為地方文化記憶與商圈品牌傳播的新平台。(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設計導入商圈店家!更新街區風貌外深入品牌經營

在平溪商圈,「平安嚴選」以在地農產與祈福傳統結合,打造具祝福意象的選物品牌;「美玉天燈製作所」延續手工製燈職人工藝,讓天燈文化成為富含儀式感的手作體驗;「六扇門」優化空間動線與商品陳列,營造自在品茗氛圍;「覓石底」整合品牌識別與門面設計,描繪地方特色;「碳場咖啡」保留洗選煤場結構語彙,成為旅人休憩新地標。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菁桐店家輔導:百年建築地標咖啡廳「碳場咖啡」的招牌及店內空間一隅再設計。(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旗山商圈則以設計帶動商家店面改造,「枝仔冰城」以品牌統一視覺、重整動線聚焦冰品形象;「101手工包子」以木質與暖色營造品牌氛圍,梳理顧客動線;「鮮緹香蕉蛋捲」以裂葉造型與亮色設計體現品牌活力;「迷路麋鹿糖藝舖」融合糖藝工法與琥珀色調,呈現甜而不膩的手作質感。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高雄旗山店家輔導:老街指標店家、百年老店「枝仔冰城」整併空間動線,以中島平台強化主視覺、聚焦品牌核心,聚焦商品展示。(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串連地方商圈與日常生活的風景

隨著設計導入商圈,商圈不再只是消費的場所,更是連結人文底蘊、生活與城市精神的公共平台。經濟部商業發展署與台灣設計研究院將持續攜手,推動「商圈美學設計加值計畫」,期望透過設計與組織賦能,打造更多具品牌識別、觀光體驗與永續經營力的地方典範,讓臺灣商圈能展現自我特色,成為國內外旅客必訪的景點。

資料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延伸閱讀

RECOMMEND

2025高雄設計節「高潮指南」駁二登場!7大展區、60位創作者,帶你從不同視角認識高雄

2025高雄設計節「高潮指南」駁二登場!7大展區、60位創作者,帶你從不同視角認識高雄

由高雄市政府文化局主辦的雙年度盛事「高雄設計節」,於10月2日至11月2日在高雄駁二藝術特區P2倉庫隆重登場。本次展覽邀請高雄生長的旅日設計師林唯哲擔任總策展,以「高潮指南:你的主張 What is your voice」為題,顛覆傳統的城市行銷手法,將高雄視為一個具備街頭精神的潮流品牌,超過60位來自設計、藝術、街頭文化等領域的創作者共襄盛舉,邀請市民一起成為高雄潮流人,一同發聲,定義屬於自己的高雄態度。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重新詮釋高雄的城市個性

策展人林唯哲出生成長於高雄,現定居東京,長期關注亞洲城市的文化流動與視覺傳達,他將個人對街頭文化與設計語言的敏銳觀察,帶回熟悉的土地,以策展形式重新詮釋高雄的城市個性:「這份不爭並非消極,而是一種根植於產業底氣與庶民生活節奏的從容與自信。」高雄的態度,不是追求西裝筆挺的菁英形象,更像是一位穿著寬鬆 T-shirt、自在隨性的「街頭歐爸」。此次展覽正是要褪去城市的包袱,回歸最真實、最「Real」的街頭聲音,讓觀者用自己的方式重新定義這座城市。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打造跨界對話的創意平台

展覽視覺以「塗鴉覆蓋」為概念,呼應了街頭文化中最純粹的行動:發聲。策展團隊表示,塗鴉不是破壞,而是對現有框架不滿、對主流敘事反動的最直接表達。它象徵著將自己的聲音「覆蓋」上去、主張立場的行動。主視覺以「試噴頭、試手感」的隨性筆畫為元素,多彩的噴漆則象徵著多元主張的共存。這場展覽是一場鼓勵人們勇敢發聲的潮流運動,讓每個「我」都有話可說,自信地說出「這就是我的高雄態度」。展覽將串聯設計、時尚、塗鴉、建築、策展、表演與數位創作等領域,打造一個跨界對話的創意平台,讓高雄成為青年世代與創作者們表達態度的能量場。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從7大展區認識高雄

「高潮指南」展覽規劃了7大主題展區,透過互動裝置、影像訪談與原創作品,帶領觀者從不同角度認識高雄。另外,展覽期間,現場也有潮流賣店「你這個潮包」,販售高雄態度周邊商品。

態度的根源:由高雄街頭天王以AR影像再現潮流。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高潮字典:以巨型辭典的形式,解析高雄獨特的城市現象,沒有官方用詞,只有來自街頭的角度。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高雄腔:透過影音裝置,帶領觀眾學習來自街頭的聲音,探索高雄獨有的口音與態度。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蝦款?高雄款!:邀請50位設計師,以高雄態度為主題進行潮T創作,將主張穿戴在身上。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高雄左岸:展出藝術家眼中的高雄態度,探討高雄文化養分如何激發原創藝術創作。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高人指點:透過五位高雄出身的音樂創作者的一鏡到底行走訪談,跟隨他們的腳步一同走在最有態度的高雄街頭。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幫高調:集結藝術家眼中的高雄態度,展現高雄不同風格的想像樣貌,鼓勵觀者定調自己的「高雄式」風格。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 高雄設計節2025 ] 
展期:10.02 (四) - 11.02 (日)
地點:高雄駁二藝術特區 P2倉庫
門票:免費入場

資料提供|選選研、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