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日本設計師佐佐木俊:我只想做出更好玩的設計!紅白歌合戰Logo到個人小誌的持續創作歷程

專訪日本設計師佐佐木俊。(圖片提供:Shun Sasaki)

舉辦70餘年的日本NHK紅白歌合戰,2021年換上由佐佐木俊設計的全新漸層Logo,讓許多台灣人注意到這位作品氣場獨特的設計師,從平面視覺、書籍設計到展場空間策劃,總能在鮮豔大膽色彩裡保有俐落平衡。但他不只做設計案,私下更不間斷地投入個人獨立創作,透過創作反覆確認自己身為設計師的資質、興趣與潛力。

設計的居所collage
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設計的居所》展覽海報,網路上亦可見動態海報的版本,文字和色塊不規則平移營造趣味。(圖片提供:Shun Sasaki)

2010年佐佐木俊從多摩美術大學平面設計系畢業,進入廣告設計公司工作數年後,於2016年成立設計工作室「AYOND」。作為備受矚目的設計新星,2020年獲得日本平面設計師協會(JAGDA)新人賞,從145位新銳設計師中脫穎而出,獲得當年度評審的最高票支持。受聶永真邀請,他於5月來台擔任今年高雄「青春設計節」視覺傳達設計類的評審,並為系列講座主講人之一,以「持續創作」為題,和青年學子分享自身投入設計工作以來的心路歷程。

poster-1collage
左:展覽《HUM人N》海報視覺。右:官山蔦屋書店於2022年夏天舉辦的書祭《POP-DAIKANYAMA TSUTAYABOOKS 2022 SUMMER-》活動視覺。(圖片提供:Shun Sasaki)

自稱「不是菁英」的日本設計超新星

乍看之下擁有亮眼且一帆風順的經歷,他卻形容自己「不是菁英」。佐佐木俊提到,在大學畢業後,他以進入知名的廣告代理商為目標,卻未能獲得青睞,最終只進入了中型的廣告設計公司。他說:「許多獲得知名廣告代理商、企業錄取的同班同學立刻在業界大放異彩,當時看著他們,我的內心焦躁不已。」為了粉飾這樣的焦慮感,在工作空檔或休假時,他持續不懈地動手創作「無意義的圖像」,並將這些個人創作投稿於網路平台。

日復一日積累之下,開始從網路上收到一些設計委託案件,也是在這個時期有機會和日本著名詩人最果夕日(最果タヒ)合作,才終於逐漸累積自身知名度,在30歲得以辭去廣告公司的工作,成立設計工作室。之後,他第一次將作品投稿於JAGDA所發行的設計年鑑「Graphic Design in Japan」,一舉獲得2020年的新人賞。他提到:「當時感受到身為平面設計師的經歷陷入瓶頸,為了打破現狀才報名了JAGDA新人賞,沒想到順利獲選。」

poster-3collage
左:2020年獲JAGDA新人賞的佐佐木俊,為2022年在大阪舉辦的《JAGDA新人賞展》設計海報。右:角川武藏野博物館展覽《我不懂現代藝術》海報,以各種對於現代藝術的質問文字組成視覺。(圖片提供:Shun Sasaki)

從Logo到書封 跳脫框架與刻板印象的設計

任職於廣告設計公司、頻繁地將個人作品投稿於Tumblr平台時,有一天收到了出版社編輯來信,詢問他是否願意擔任詩人最果夕日新作《致瀕死系的我們》(死んでしまう系のぼくらに)的書封設計。這成為日後與最果夕日長年合作的開端,也是讓當時默默無名的佐佐木俊受到注目的轉捩點之一。佐佐木俊提到,那是他第一次收到書封設計的委託,抱著十分緊張的心情著手設計。「也因為是初次挑戰,從最一開始就決定不要受限於『詩集』的框架。」設計書封時,他特別重視書名與設計的相互呼應,讓設計的作用不單止步於闡釋書名的字義,而是將兩者成為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存在。這些理念也反映到作品上,可見他巧妙地融合鮮明的色彩圖形與複雜變形的字體,讓書名本身也成為書封設計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問及他是如何形成此一獨特設計風格,他解釋:「我只是發揮了在美術大學所打下的平面設計基礎,特別重視包含色相的運用、構圖的疏密程度等部分。」

和詩人最果夕日的合作,在2021年的《最果夕日展》時跳出平面,佐佐木俊擔任了展場空間與周邊商品的設計。在展場中,佐佐木俊與最果夕日將詩作從書中解放,不僅只是放大印刷詩詞,而挑戰了唯有立體空間才能成立的展示方式。包含從天花板垂吊單行詩,讓人們穿梭往來時,構築各自獨有的詩篇;抑或是在圓錐體上纏繞詩句,創作出沒有起點亦沒有終點的循環詩作。佐佐木俊說:「與其讓大家在展場讀詩,我們更希望讓觀眾『感受』詩的存在。」

poster-2collage
左:搖滾樂團通心粉鉛筆(マカロニえんぴつ)的10週年紀念展海報。右:英國搖滾樂團THE 1975東京巡迴演出海報。(圖片提供:Shun Sasaki)

佐佐木俊另一個為人熟知的作品,則是他在2021年替日本NHK紅白歌合戰新設計的紅白漸層Logo。NHK紅白歌合戰迄今舉辦70餘年,長年來以性別將歌手分為紅組、白組相互競賽歌藝,承襲已久的節目Logo也是以紅白圓圈為主軸,以示雙方抗衡之意。為了回應大眾對於以男女分組的質疑聲浪,2021年的NHK紅白歌合戰以「多樣性」(COLORFUL)為主題,取消過往紅、白組主持人分立的設定,委託佐佐木俊設計新的節目Logo,並擔任整體視覺總監。「當收到這個邀請時,我知道我唯一需要做的只有模糊紅白兩色之間的界線。只要在中間交疊漸層,就可以明確地傳達節目想要強調的訊息。」佐佐木俊說,最初其實準備了較為保守的設計,在提案時半試探地提及漸層概念時,沒想到受到節目方肯定,也才有最終紅白漸層Logo的誕生。

96dpi_01_紅白歌合戦_logo_2021
為打破過往紅、白組以性別區分、互相抗衡的意味,2021年日本NHK紅白歌合戰換上新Logo,佐佐木俊以紅白漸層模糊兩者界線。(圖片提供:Shun Sasaki)

個人創作是一種自我審視的過程

作為專業設計師之餘,佐佐木俊定期參與亞洲最大規模的藝術書展《TOKYO ART BOOK FAIR》,在商業設計外,亦投注精力於個人獨立創作之中。其中以「車子」為主題的小誌(Zine)《SUPER DUPER PAPER DRIVER》,描繪了形狀與顏色不一的車子在紙上奔馳的模樣,讓讀者翻看的同時,心情也隨之躍動起來。佐佐木俊說他其實沒有駕照,所以才將這本刊物雙關命名為「PAPER DRIVER」,同時意指紙上創作與日文中「徒有駕照卻不會開車的人」之意。他對車子亦沒有概念,但也正因為沒有抱持著特殊情感才能夠自由地發揮,創作出獨一無二的世界觀。獨立刊物日後發展為在代官山蔦屋書店的主題個展,更受到福音館書店的邀請,在2022年出版了《BURUBABIBUN 車子的繪本》(ぶるばびぶーん くるまのえほん)一書。

collage
佐佐木俊在設計案之外,一直保有個人獨立創作,常以車為元素建構獨一無二的世界觀,也發行小誌《SUPER DUPER PAPER DRIVER》。(圖片提供:Shun Sasaki)

問及他是抱著什麼樣的心境製作個人創作時,他回答道:「我認為個人創作是一種再確認的過程。從創作中釐清自身作為設計師的資質、自己的興趣所在、還能夠發揮什麼可能性。」他也提到,因為少了他人的優劣評斷,從事獨立製作比起商業委託案還要來得痛苦許多,也得花上更大量的時間才能完成。

96dpi_burubabi_1H+
《BURUBABIBUN 車子的繪本》封面。(圖片提供:Shun Sasaki)

佐佐木俊曾在代官山蔦屋書店多次舉行個展,也因為這個緣分,2022年底蔦屋書店桃園藝文店開幕時,邀請了佐佐木俊進行展售。今年5月,他亦獲邀擔任高雄「青春設計節」視覺傳達設計類的評審而首次造訪台灣。問及對台灣的印象,他回答:「我是聶永真的粉絲,最初在IG上收到他的邀請時,內心十分開心。其實在台期間剛好是我的生日,沒想到台灣設計師們替我準備了生日驚喜,其他的評審老師們也都非常開朗、很好相處,讓我立刻喜歡上了台灣。」

96dpi_burubabi_18-19
喜歡以車子為創作元素的佐佐木俊,私下連駕照都沒有,但正因為對車沒有特殊情感反而能自由發揮,圖為《BURUBABIBUN 車子的繪本》內頁。(圖片提供:Shun Sasaki)

從平面的Logo、書籍、展覽與樂團公演海報設計,近年佐佐木俊更開始挑戰動態視覺、展場空間設計與繪本創作。儘管已獨立開業、作品獲獎肯定,更在海外累積起一定的知名度,佐佐木俊卻像個大男孩似地,持續將目光放在創作一事上。他說:「我不是一個好的經營者,如果我有那個手腕的話,我會更努力地賺大錢,但我總是滿腦子只想著如何做出更好玩的設計⋯⋯」他的這番話,讓我們更期待這位設計界的新星,未來會帶來更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繽紛、迷幻設計。

96dpi_★01_thc_ASA_art
嘻哈團體TOKYO HEALTH CLUB單曲《ASA》的封面。(圖片提供:Shun Sasaki)

佐佐木俊(Shun Sasaki)

平面設計師、藝術總監。2010年畢業於多摩美術大學平面設計學系,2016年成立工作室「AYOND」(アヨンド)。負責詩人最果夕日《夜空總有最大密度的藍》等作品的書封、展場空間設計。擔任2019年《設計的居所》展(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2021年《爬梳200年歷史》展(秋田市文化創造館)、2021年NHK紅白歌合戰節目Logo的視覺設計與藝術總監。近年也投入Zine獨立出版與繪本創作。獲獎紀錄包含2014年的「GOLDEN BEE AWARD」、2020年的「JAGDA新人賞」。 網站:ayond.jp

企劃|張以潔 文|廖怡鈞

圖片提供|Shun Sasaki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La Vie 2023/6月號《男裝訂製術》

台灣觀光品牌3.0重塑登場!Bito以波動流線帶出島嶼地景、設計專用字型「台灣體」

「台灣觀光」品牌3.0版重塑登場!Bito以波動流線帶出島嶼地景、設計專用字型「台灣體」

隨著疫情後旅遊業復甦,交通部觀光署正式啟動台灣觀光品牌3.0版「TAIWAN– Waves of Wonder」計畫,邀請Bito設計全新品牌識別、打造專用字型「台灣體」(TAIWAN SANS),更首度以動態圖像呈現識別系統,為台灣觀光旅遊開創嶄新願景。

全新品牌識別+觀光主題曲

台灣是座充滿能量的島嶼,豐富地貌隨著四季變化展現不同的美麗,全新的識別形象扣緊「WAVES OF WONDER」的概念,波動直覺的線條不僅象徵與世界連結的願景,也代表台灣之旅一波波令人驚奇的風景。全新的台灣觀光3.0視覺識別將在紐約時代廣場、倫敦地鐵海報牆、東京澀谷街頭等地現身,期待能成為被世界各地人們認識的國際符號。

除了品牌識別設計外,台灣觀光3.0還推出宣傳歌曲,由金曲、金馬、金鐘三金大滿貫的資深音樂人侯志堅(紅格子工作室)第三度為台灣觀光主題歌作詞譜曲,匯聚各產業頂尖高手為台灣發聲發光。

波動線條展現島嶼多變地形

台灣腹地雖小但地形多變,短短一天內可以遊歷美麗的花東山脈、起伏的湛藍海洋、環島公路與鐵路。Bito緊扣觀光署「親山、親海、樂環島」的行銷主軸,以波動的線條帶出台灣山巒起伏、海岸線曲折的流線氣勢,轉譯為現代的視覺語彙。

「台灣觀光」品牌3.0版重塑登場!Bito以波動流線帶出島嶼地景、設計專用字型「台灣體」
Bito緊扣觀光署「親山、親海、樂環島」的行銷主軸,以波動的線條帶出台灣山巒起伏、海岸線曲折的流線氣勢。(圖片提供:Bito)

標準字「TAIWAN」一上一下、綿延不斷的線,是台灣山海的縮影、是旅行時的澎湃心情、也是一波接一波的驚喜體驗;此外,全大寫的英字展現更加自信、有力量的個性。配合識別翻新,Bito團隊還特別設計一套專屬字型「TAIWAN SANS」,簡練大氣的造型十分具有識別度,讓識別系統更加完整。

「台灣觀光」品牌3.0版重塑登場!Bito以波動流線帶出島嶼地景、設計專用字型「台灣體」
配合識別翻新,Bito團隊還特別設計一套專屬字型「TAIWAN SANS」,並以全大寫呈現標準字。(圖片提供:Bito)

量身訂製字體「TAIWAN SANS」

「TAIWAN SANS」是一套俐落、對稱的英文字型,融合台灣的山脈、海洋、蜿蜒公路與鐵道等意象,在轉筆尖角處呼應視覺標誌,呈現具有波浪感的線條設計,兼具裝飾性與易讀性。

「台灣觀光」品牌3.0版重塑登場!Bito以波動流線帶出島嶼地景、設計專用字型「台灣體」
「TAIWAN SANS」融合台灣的山脈、海洋、蜿蜒公路與鐵道等意象,在轉筆尖角處呼應視覺標誌。(圖片提供:Bito)
「台灣觀光」品牌3.0版重塑登場!Bito以波動流線帶出島嶼地景、設計專用字型「台灣體」
「TAIWAN SANS」呈現具有波浪感的線條設計,兼具裝飾性與易讀性。(圖片提供:Bito)

溫暖橘色象徵亞熱帶活力

至於品牌色彩,則保留台灣觀光上一代的標誌性橘色,加以調整彩度與明度,反映出亞熱帶地區陽光充足、活力四射的溫度,也象徵台灣旅遊未來的發展性;輔助色則以四季為靈感,創造出代表四季主題旅遊的不同色彩,傳遞「台灣四季,都是觀光季」的訊息。

「台灣觀光」品牌3.0版重塑登場!Bito以波動流線帶出島嶼地景、設計專用字型「台灣體」
台灣觀光3.0色彩保留上一代的標誌性橘色。(圖片提供:Bito)

首創動態識別系統

不僅如此,台灣觀光3.0也打破過去既定的靜態呈現,加入Bito團隊擅長的Motion Graphic思維,以動態圖像傳遞台灣山海的波動特色,也在不同數位載體介面上展現更生動多元的樣貌。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探尋動態設計的推動演進路徑!專訪白輻射影像、MixCode共同創辦人

探尋動態設計的推動演進路徑!專訪白輻射影像、MixCode共同創辦人

為OPPO、KKBOX、台北電影節、故宮、國家兩廳院、原住民電視台、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等客戶,提出煥然一新的品牌識別與視覺包裝,白輻射影像今年為第34屆金曲獎打造典禮主視覺及視覺統籌,從音樂人的指尖、聲帶與耳窩,擴散交流;跨足平面設計、品牌識別、廣告動畫、活動展演等,以成熟詮釋與創新策略,參與金曲和金馬設計,並替Gogoro操刀主視覺與影片製作的MixCode。這次由白輻射影像創辦人洪鈺堂、創意總監曾傑,及MixCode共同創辦人李孟栩(TuBo)為我們揭曉在動態設計這條路上的闖關攻略。

金曲34由白輻射影像擔任視覺統籌。(圖片提供:白輻射影像)
金曲34由白輻射影像擔任視覺統籌。(圖片提供:白輻射影像)

 白輻射影像 
想問MixCode對動態設計的創新有什麼看法?

 MixCode 
我們公司會運用各種不同媒材做表現,動態設計對我們來說是一種製作方式,無論是平面到立體,或比較概念式到風格鮮明的,都在動態設計的範疇,技術上會跟著需求去走,我們目前也逐漸開始導入AI應用,在前期提案中,提供客戶一些圖像刺激,有助於對方了解創意的實際內容,或是運用演算法來製作素材,設計師再去進行組合搭配。這部分也牽涉到設計師本身如何巧妙融合及工具選擇,有些人習慣用有豐富模組的Stable Diffusion,有些人偏好Midjourney,根據使用方式不同,運用上也還滿有趣的。現在大家會比較聚焦於思考AI到底可以應用在哪裡,深入到哪種程度才不會讓我們喪失原本工作的意義等等。

由MixCode 操刀設計的金曲 33 主視覺製作。(圖片提供:MixCode)
由MixCode 操刀設計的金曲 33 主視覺製作。(圖片提供:MixCode)

 MixCode 
那白輻射影像對動態設計的創新有什麼看法?

 白輻射影像 
我們比較多是應用在視覺探索上,因為動態的門檻還是比較高一點,會有不少需要客製化的地方,但是我們就開始思考AI對這個產業的啟發是什麼,試圖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動態, 它不僅僅是動畫或媒體,在內容呈現上,我們更想要討論「為什麼需要動?」這個問題。 尤其近幾年,許多客戶都開始注重或提出動態主視覺的設計需求,以我們前陣子替日月光半導體製作的品牌形象影片為例,原本永續報告書是放在企業官網上,針對的讀者受眾都是投資人為主,但改以動態影像來溝通科技產業的永續政策,更能生動傳遞品牌願景,讓大眾更理解相關議題,除了淺顯易懂之外,看起來也更生動,因此,能帶來生命力應該是動態設計最大的魅力。

2023日月光ESG品牌形象片。(圖片提供:白輻射影像)
2023日月光ESG品牌形象片。(圖片提供:白輻射影像)

 白輻射影像 
能否分享最近讓你們印象深刻的案子或客戶?

 MixCode 
前陣子參加澳洲知名的商業創意活動「2023 Pause Fest & Awards」,他們每年都會有不同的命題邀請大家一起玩,包括探討人性或對社會現象提出反思,今年則是以探索2050年的世界樣貌為題,於是我們從近年在全球被廣泛使用的「無人機遙控植樹」找到靈感,創造出一位在廣闊荒野上執行造林任務的孤單機器人,在遙遙無期的造林任務中,與「神祕古代遺產」的意外接觸,如何引發了充滿綠意與尖叫聲的離奇事件。這部以詼諧視角呈現的〈植木奇蹟〉,之後也將登上位於洛杉磯的WOW Media大型看板。

(圖片提供:MixCode)
(圖片提供:MixCode)

 MixCode 
從創立之初到現在,感受到最大的產業改變是什麼?

 白輻射影像 
現在大學畢業生,出社會第一件事是想自己接案,第二是想自己創業,第三才是進入公司上班,以整個設計產業的現況來看,大家都很盡力拓展興趣成為工作的一部分,包括我們在選擇專案標的時,也希望能先和客戶的價值觀接軌,或是考量案子本身的趣味性是否值得推進。與其想要成為把經驗傳遞給別人的人,或是當所謂的教育者,我們更希望從新世代的同事、實習生、學生中,了解他們的生活樣貌,我們更想要的是被他們教育,面對客戶亦若是,如何更務實地理解他們正在面對的風險和壓力,是很必要的。

第25屆台北電影節主視覺。(圖片提供:白輻射影像)
第25屆台北電影節主視覺。(圖片提供:白輻射影像)

 白輻射影像 
迎向下一個階段,MixCode希望能挑戰哪些任務及正在進行的調整?

 MixCode 
我們從今年開始進入兒童動畫影集的前期開發,其實也跟前面提到的Pause Awards創作有關,包括對故事的構思和想像,加上我的小孩在去年出生,希望等他長大後,可以在電視上看到爸爸做的動畫。至於公司組織架構上,MixCode成立10年左右,近期才逐漸形成主管層,算是比較慢,主要是因為我們的個性特質,想要每一步踩好,再往下一步走。那主管會怎麼運行、需要帶領的人會有多少、工作流程的優化,或各專案的人員配置,都是接下來得思考的。陸續上軌道之後,我和另一位partner KG就可以往上或往後拉,更專注於 營運面向,以免陷在創作裡太深,而疏忽該看見的大方向。

(圖片提供:MixCode)
(圖片提供:MixCode)

 MixCode 
公司方向往往會隨著經驗累積而改變,你們期待自己是怎麼樣的品牌、想達到哪些目標?

 白輻射影像 
過去,當設計公司直面品牌方,會發現他們往往不了解設計或看不懂設計,應該說他們也不需要懂,只要知道這個設計可以幫助他們什麼就好。因此我們必須很清楚了解,自己能為各行各業帶來哪些不一樣的價值,還要掌握商業語言,在溝通上才不會困難重重。當公部門都已經開始把設計當成標配,或是把得設計獎視為年度重要的KPI,還是有很多行業是離設計很遠的,如何拉近這個距離會是我們比較著重的。或是也會看到B2B的品牌,尚未重視設計,除了「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和「DEI」(多元共融)這些新興價值,要如何運用設計讓論述得以傳播,是設計業的挑戰,更是機會。

2023日月光ESG品牌形象片。(圖片提供:白輻射影像)
2023日月光ESG品牌形象片。(圖片提供:白輻射影像)

 profile/MixCode
創立於2013年,創辦人們非科班出身,為了說故事一頭栽進動畫製作的世界,擅長混合各式媒材與人才,以好奇心、幽默感、電腦般精準的判斷,透過直擊人心的故事與撼動眼球的執行,挑戰當代視覺美學,曾榮獲ADC Awards銅獎和Telly Awards銀獎,及2022金點設計獎等。

(圖片提供:MixCode)
(圖片提供:MixCode)

 profile/白輻射影像 
創立於2016年,服務產業橫跨文化、流行音樂、藝術、商業與科技,為客戶提供視覺設計、動態影像至品牌顧問的完整解決方案。榮獲多項德國紅點傳達設計獎、iF Design Award、金點設計最佳設計獎、香港DFA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獎等肯定。

(圖片提供:白輻射影像)
(圖片提供:白輻射影像)
 

 

採訪整理|張瑋涵 圖片提供|MixCode、白輻射影像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La Vie 2023/12月號台灣創意力100《Human Ident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