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東京奧運競賽動態圖標、Nike 3D動態廣告的幕後操刀者!專訪日本動態設計師暨創意總監井口皓太

2020東京奧運競賽動態圖標、Nike3D動態廣告的幕後操刀者!專訪日本動態設計師暨創意總監井口皓太

2020東京奧運開幕典禮,讓許多觀眾想起日本老牌節目《超級變變變》的競賽動態圖標,以及在新國立競技場上空熠熠閃爍的無人機演出,幕後操刀者皆為井口皓太。這位 1984 年出生的動態設計師,已是 Nike、ISSEY MIYAKE、Disney 等國際品牌相爭合作的對象。他如何在時間裡賦予設計生命?對他而言什麼才是好的動態設計?

小檔井口皓太FOP_1600_c井口皓太將2020東京奧運的競賽圖標動態化,過程經過無數次的考證與修改。
井口皓太將2020東京奧運的競賽圖標動態化,過程經過無數次的考證與修改。

畢業於日本私立美術大學名門「武藏野美術大學基礎設計學系」,最初井口皓太的目標其實是成為平面設計師。點開基礎設計學系的網站,首頁開宗明義地寫著「設計無法被分割」,強調跨領域、不受既有框架束縛的教學理念。這也讓他在學期間接受科學、藝術與哲學思考訓練,由更為廣闊的視角俯瞰設計,萌生了離開平面藝術領域的念頭。「一來是因為時代趨勢改變,設計媒介由紙張逐漸轉向數位螢幕。二來是透過基礎設計學系的課程,讓我意識到比起走上前人開拓的道路,自己更適合挑戰新的局面。」他找到的解答便是動態圖像,為了探索影像體驗方式,還拿著廉價的投影機,到處投影自己的影像作品。「動態圖像由平面藝術延伸而出,在時間與空間維度上有更大的自由與可能性。」

小檔井口皓太kotaiguchi_202109
井口皓太

跳脫既有設計和公司組織框架

這股不安於室的心情也反映到校園之外。大學時期的他,看著同儕進入企業就職、在社會框架裡從事設計工作,時常對此抱持抗拒,產生了想要突破既有設計產業結構的念頭。他召集其他美術大學學生一起組成設計團隊,時而製作影像 DVD、時而擔任展覽總監,進而一同創業成立公司「TYMOTE」。不透過廣告代理商居中協調,井口皓太強調TYMOTE總是直接面對客戶,並且從多樣的角度進行設計與產出。例如2014年與ISSEY MIYAKE合作的企劃「message」,將三宅一生的限定商品排列組合成字母A到Z,並以此一主視覺延伸而出動態圖像、短片,甚至一手主導店面櫥窗設計。

2017年成員決意各自獨立發展後,TYMOTE也隨之解散。井口皓太說,TYMOTE的經驗讓他體悟到以固定成員執行設計企劃案的限制,「雖然TYMOTE試圖以多元觀點進行設計、產出,但真正需要的是突破公司體制,自由地串連起各種才能、技術的網絡組織。」因此在TYMOTE解散前,井口皓太成立了「CEKAI」,試圖解決他在TYMOTE感受到的矛盾。 

CEKAI網羅了執行設計企劃時所需的各種要角,除了設計師,製作人、經理人等角色亦活躍其中。人員配置上十分貼近業界現狀,但不同的是,CEKAI裡的成員並不受到組織制度束縛,各自因為不同的企劃一同集結,任務完成便分開。他說,彼此唯一的共通目標只有「提供好的設計、提供設計師好的環境」。目前CEKAI在日本和美國都有分部,不禁好奇他要如何領導這樣自由的組織?「我在裡頭並不扮演領導角色。我所做的只有拋出創 意發想、召集成員們集思廣益、埋頭做出讓人驚嘆的作品,並持續做好這些事而已。」他也提到,「CEKAI不是為了某個特定目的而集結的組織,而是每個創意人各自帶著不同的問題意識聚集在一起的場所。」

小檔井口皓太スクリーンショット 2022-07-17 11.30.50TYMOTE和時裝設 計師三宅一生合作的「message」 企劃;加入方塊、菱形等元素,將 三宅一生的手提包、圍巾、皮夾、 毛衣等限定商品排列組合成A到Z 獨創的字體。
TYMOTE和時裝設計師三宅一生合作的「message」 企劃;加入方塊、菱形等元素,將三宅一生的手提包、圍巾、皮夾、毛衣等限定商品排列組合成A到Z獨創的字體。

從文字設計到大型 3D 戶外廣告

在井口皓太的眾多作品中,「kanji city」是經常被提及的。4分鐘的動畫裡,不停向後流動的影像陸續出現「木」、「川」、「石」、「寺」等細長文字,這些漢字的象形文字化身為街景,拼湊出京都的城市樣貌。這部動畫同時詮釋了漢字的歷史底蘊及日本街道空間的構成,獲得英國D&AD及紐約ADC等獎項。他提到,D&AD的評審曾對他說:「亞洲設計師的作品都帶有一種美感,但對外國人而言,往往很難理解那些作品來自什麼文化背景、又具有什麼意義。不過透過『kanji city』這個作品,我第一次從視覺上領悟了漢字的美妙。」這番話帶給他相當大的衝擊,當時年僅20多歲的他一心力求表現,認為自己的設計「懂的人自然就懂」,但評審的評語讓他體悟到設計「簡單易懂」的重要。

有趣的是,「kanji city」雖然廣受海外好評,但報名日本國內設計獎項卻全軍覆沒。也就是說,同樣的作品放在熟悉漢字的國家之中,所接收到的驚喜與體驗感大幅被削弱。「什麼是讓日本人也信服的文字動態設計?」他拋出的回答是和字體設計師大原大次郎合作的音樂錄影帶「everything but the love」。影片從頭到尾皆由白底黑字的動態歌詞組成,舞動的文字與高速切換的畫面,讓人直觀性地感受到漢字的力與美,最終也獲得東京TDC賞肯定。

小檔井口皓太kanjicity_02378「kanji city」為健身房腳踏車電 子螢幕上所搭載的影像作品;作 品中可見「門」、「布」、「竹」 等漢字意象化為街景,隨著使用者 踩踏車輪,畫面中影像不斷向後 流動,彷彿奔走於以文字構築而成 的京都街道之中。
kanji city」為健身房腳踏車電子螢幕上所搭載的影像作品;作品中可見「門」、「布」、「竹」 等漢字意象化為街景,隨著使用者踩踏車輪,畫面中影像不斷向後流動,彷彿奔走於以文字構築而成的京都街道之中。

井口皓太長年來亦與許多品牌合作,其中Nike是CEKAI從創始初期合作至今的夥伴。從最一開始的動態Logo、短片製作、活動企劃,到近期甚至參與了Nike鞋款的設計。之所以能長期合作至今,他認為原因或許出於Nike「JUST DO IT!」的精神和CEKAI一拍即合。他說,在和Nike的會議中經常出現「work in progress」一詞,雙方比起成品更重視製作過程,也促成了日後「ateliair」企劃的誕生——在涉谷開設期間限定的工作室,邀請藝術家、音樂家在其中進行公開創作,讓「製作過程」本身成為一件作品、展演。

今(2022)年他更為Nike Air Max系列,首度嘗試了3D動態廣告,走出新宿車站東口,一抬頭便可看到巨大的鞋盒與繽紛的球鞋設計。對於3D戶外廣告所引起的熱烈討論,他認為這只是影像跳脫平面的過程之一。「LED螢幕未來會變得更加立體,甚至廣告螢幕本身會動起來也說不定。影像不再單純是有限區塊中被凝視的平面,會變得更物質性、更富有體驗性。」

小檔井口皓太3d_ooh_for_nike_airmax_day_2022._this_giant_display_is_located_in_shinjuku,_tokyo (1080p) (1)_00346井口皓太所製作的3D戶外廣告 「Nike/3DOOH for Nike Air Max Day 2022」。
井口皓太所製作的3D戶外廣告 「Nike/3DOOH for Nike Air Max Day 2022」。

在東京奧運展開動態設計維度

2020東京奧運又是截然不同的挑戰。在東奧籌備期間,他收到了競賽圖標的動態圖像設計委託。73 個競賽圖標由廣村正彰設計,向1964年東京奧運首次引入的靜態圖標致敬。為此,井口皓太重新研究1964東奧的圖標設計,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設計緣由後,以「出現」、「靜止」、「消失」3 個步驟,初步賦予靜止的圖標躍動的生命力。設計過程來回花費一年,他解釋,73個競賽圖標是一個群體,為了保持視覺一致性,若是改變其中某一個圖標的製作方法,就必須回頭調整所有已經完成的圖標;進入最終階段時,必須將作品交由各個競技團體逐一確認動作是否有不自然之處,收到修正後得再逐一反覆調整。「為了讓圖標的『個體』與『群體』皆能同時成立,整個過程從頭到尾不斷地修正、嘗試錯誤。」

小檔井口皓太kineticpictograms井口皓太以「出現」、「靜止」、 「消失」3個步驟賦予奧運競賽圖標生命力。
井口皓太以「出現」、「靜止」、「消失」3個步驟賦予奧運競賽圖標生命力。

而在東京奧運開幕式中他還有另一項挑戰——擔綱無人機演出的視覺總監。井口皓太臨時肩負下這個任務,他求教東京奧運會徽設計者野老朝雄後,最終決定讓無人機化身為120面體的球體,拼湊出大會會徽的「市松」紋樣後再變化為地球的形狀。他說,準備過程只能透過電腦CG模擬,很難實際想像現場的規模,到大會前一晚的彩排都懷抱著不安。最終無人機演出順利成功,感動之餘,井口皓太意識到這也是動態設計邁向下一個階段的關鍵瞬間。「我一直將動態設計定義為『伴隨時間體驗的設計』。也就是說,動態圖像不只是操作液晶顯示器裡的像素,而是伴隨著時間推移、具有動能的存在。無人機演出當然也是動態設計的一環,若把定義擴大到食衣住行等生活領域上,所有伴隨著時間的體驗,未來或許都可以稱為動態設計也說不定。」

小檔井口皓太MicrosoftTeams-image
井口皓太擔綱2020東京奧運開幕式無人機演出的視覺總監。

創造撼動人心的時間體驗

社群時代下,動態儼然成為相當吸睛的設計手法,也引人思考何謂好的動態設計。井口皓太說,自己在製作視覺圖像時,始終留意如何巧妙地運用「時間」。參與東奧競賽動態圖標時,廣村正彰曾形容井口皓太是在「瞬間冷凍」運動選手們的動作。他解釋,製作動態圖像時就像是在保持畫作的「鮮度」,稍作「解凍」後再進行「調理」,這也是動態圖像製作者獨有的思考模式。而他操刀的視覺圖像多數都是不停循環的動畫,「沒有起點、終點,觀眾可以在任何時候開始觀看或移開視線。也就是說視覺圖像本身伴隨了時間,是一個永無止息的動態。」他也說明,在這個大眾注意力分散的時代,透過動畫、影像完整地向觀眾敘事的難度確實日漸增加。但追求美、期待與刺激的心情是人類普世價值,設計師該關注的不是一味嚮往新穎科技、奇特表現方式,重要的是回歸本質,不畏失敗地創造出撼動人心的設計。

小檔井口皓太loopanimation井口皓太所製 作的動態圖像,當中包含和GU、 SOU ̇SOU等品牌合作作品。
井口皓太所製作的動態圖像,當中包含和GU、SOU ̇SOU等品牌合作作品。

井口皓太 Kota Iguchi 

1984年生,動態圖像設計師/創意總監,以紐約、東京兩地為據點從事設計活動。活躍於動態設計領域,身分包含動態圖像設計師、影像執導,善於組織團隊合作型的設計企劃案。曾獲東京TDC、英國D&AD Yellow pencil、紐約ADC金獎等。也擔任京都藝術大學客座教授、武藏野美術大學講師。 kotaiguchi.jp

企劃|張以潔

文|廖怡鈞

圖片提供|井口皓太 Kota Iguchi

更多精彩專題,請見 La Vie 2022/8月號《職人與他的工具》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延續Team Taiwan奪冠的感動!Bito設計運動部新Logo,致敬12強台灣隊「胸前比框」手勢

Bito設計運動部Logo!靈感來自12強棒球賽台灣隊「胸前比框」手勢

2024年是「體育」凝聚台灣人力量與氣勢的大年,前有巴黎奧運拳擊奪金、羽球雙打衛冕冠軍等傲人成績,後有世界棒球12強賽首戰擊敗韓國,徐展元主播那句「好想贏韓國」終不再是願望而是現實,到前進東京巨蛋擊敗美、日等棒球強權,用精彩的再見雙殺奪下世界冠軍——這些感動和驕傲,深植台灣人心中。

20259月,台灣運動部由教育部體育署改制後正式成立,其全新識別系統由曾獲D&AD黃鉛筆殊榮的台灣設計團隊Bito操刀,將台灣隊在球賽中「胸前比框」的手勢轉化為Logo,延續台灣人集體記憶中的感動和熱血,將這份精神化為日後台灣體育的標誌。

Bito設計運動部Logo!靈感來自12強棒球賽台灣隊「胸前比框」手勢
(圖片提供:Bito)

胸前那個框,我們都知道要填上「台灣」

Bito團隊表示,此次運動部全新LOGO的設計靈感,來自2024世界棒球12強賽中「台灣隊長」陳傑憲擊出全壘打後,在胸前「劃框」的手勢——雖然框裡沒有字,但我們都知道那是「台灣 Taiwan」。這個簡單而有力的動作,凝聚了全體國民的認同與情感。

字母「S」與「TT」暗藏的視覺戲法

在圖像上,Bito讓外輪廓與內部留白共構成字母「S」,象徵Ministry of Sports(運動部);雙層框線則是由雙層「T」字母所組成,展開後即為Team Taiwan,將台灣人的共同意識凝聚於識別中。

Bito設計運動部Logo!靈感來自12強棒球賽台灣隊「胸前比框」手勢
(圖片提供:Bito)
Bito設計運動部Logo!靈感來自12強棒球賽台灣隊「胸前比框」手勢
(圖片提供:Bito)

動態思維融入設計

擅長動態設計(motion design)的Bito,也將動態思維融入識別,當靜態Logo圖像向左右展開,即形成呼應12強棒球賽中選手們在胸前比出的框,不僅框出台灣人的驕傲,也象徵包容與開放、容納多元運動樣貌,更乘載著屬於台灣的榮耀。

Bito設計運動部Logo!靈感來自12強棒球賽台灣隊「胸前比框」手勢
(圖片提供:Bito)
Bito設計運動部Logo!靈感來自12強棒球賽台灣隊「胸前比框」手勢
(圖片提供:Bito)

延伸閱讀

RECOMMEND

2025國慶主視覺正式揭曉!同步盤點2016~2024年雙十主視覺設計

2025國慶主視覺正式揭曉!同步盤點2016~2024年雙十主視覺設計

2025年國慶主視覺設計揭曉,其以雙十圖樣為基礎,下方中央結合主題與國旗元素,展現出融合創新元素與傳統雙十意象,主色則取自國旗的青天、白日、滿地紅。而不論你是否喜歡今年的設計,都先跟著我們一起回顧2016~2024年國慶主視覺。

歷年國慶主視覺一次看

2025年

國慶籌備委員會分享,今年主視覺設計主要依主任委員韓國瑜所訂主題延伸創作,由一群充滿熱情與創意的年輕設計師共同完成,融合創新元素與傳統雙十意象,展現新一世代的想像力與設計語彙,同時延續過往國慶日家家戶戶懸掛國旗、喜迎國家生日的傳統情。

主視覺整體圖像以雙十圖樣為基礎,下方中央結合主題與國旗元素,筆觸自由奔放、揮灑有力,象徵臺灣人民直率、熱情與堅韌,主色取自青天、白日、滿地紅,則象徵中華民國的榮耀與堅定;設計核心理念為「以筆為刃,刻劃歷史;以筆為翼,書寫未來」,透過濃淡變化與動態筆勢,呈現旗幟飄揚的新樣貌,也展現創造未來的力量。

2025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國慶籌備委員會)
2025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國慶籌備委員會)

2024年

國慶籌備委員會指出,113年國慶主題為「中華民國 生日快樂」,主視覺設計為雙十形狀和梅花組合,強調團結和共榮的理念,著以紅、藍2色,並特別在線條裡融合文化傳承的梅花與現代感圖形,凸顯在尊重歷史與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創新與發展,追求更美好的未來。結合主題語句「A Beautiful Taiwan Today, A Better Taiwan Tomorrow」,傳遞出對臺灣土地的讚美與對未來的希望。另外,國慶籌備委員會說明,此次主視覺是由一群年輕設計師所共同創作,而他們選擇以匿名方式支持國慶活動。

2024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24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23年

2023年國慶主視覺設計,由以《八歌浪Pakelang》專輯奪下葛萊美獎最佳唱片包裝設計獎的李政瀚、于薇操刀,其以紅藍白「國旗三原色」為主,搭配代表海納百川的「海水藍」,加上廟宇的「磚牆紅」,以及傳統野台戲常見的「戲台紅」,象徵臺灣文化的深度與美學。整體色彩搭配與造型,呈現出「國旗在空中飄揚」時的反光效果與自信感,當國旗隨風飄揚時,隨著光影產生了不同深淺的色彩,象徵熱情多元、團結一致。

2023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23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23國慶主視覺出爐!葛萊美獲獎設計師李政瀚、于薇操刀,以國旗三原色展現「民主台灣 堅韌永續」

2022年

2022年國慶主視覺設計由大象設計操刀,其藉由平面構成的方式表現出立體視覺面相,多色凝聚的線段,代表臺灣人民多元的族群與來自各地的不同聲音,並在線段中隱含箭頭向內集中的意象,營造出你我同行的穿梭力道感。用色上,主視覺使用的「大地綠」與「海洋藍」,代表臺灣美麗的土地及我們所珍視的家園,「暖陽黃」與「天幕青」則表現並肩同行、無所畏懼,一起守護臺灣、捍衛民主,綻放璀璨的自由未來。

2022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22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22國慶主視覺亮相!向中心匯聚的多色線段,展現同行、前進的意象

2021年

由IF OFFICE創辦人馮宇操刀的2021國慶主視覺,以「金陽雙十」為設計核心,運用交織紐結的六條繩線做為呈現,既象徵著民主、自由、平等、人權、希望、和平6個元素,也展現出臺灣人民團結的緊密力量。色調上,馮宇以「陽光金」為主色,代表不放棄終會迎來的耀眼陽光;並以象徵熱情的「桃紅色」與自由的「明亮綠」為輔色,致敬每一位在動盪中仍努力不懈、堅守崗位的臺灣人。

2021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21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21國慶馮宇操刀主視覺!「金陽雙十」以6條繩線交織紐結搭配3種色彩設計

2020年

2020年國慶主視覺由「一件設計工作室」設計師曾國展操刀,其以「多元聲音」貫穿設計理念,象徵台灣大眾多元的聲音,都可以自由地表達,並且被聽見。色調上,主色以榮耀金和溫暖橘為主,展現臺灣這片土地民主榮耀,以及臺灣人熱情親切;輔色的湖水綠與優雅紫,則分別代表冷靜理性與沉穩高貴。

2020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20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20國慶主視覺設計!4種色彩、聲波線條設計象徵台灣多元聲音

2019年

由「O.OO工作室」設計師Pip、小肆設計的2019年國慶主視覺,特別將雙十的符號設計成如箭頭般往右上前進,象徵台灣追求進步的腳步不曾停歇,並以「大地綠搭配熱情紫」為主色調,繽紛的藍、靛、黃、橘等輔色,則意味著「就如同這片孕育我們的土地,包容多元聲音,造就無限可能。」

2019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19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19雙十國慶主視覺出爐!「台灣耀飛」大地綠搭配熱情紫、箭頭般雙十符號象徵不斷進步

2018年

由設計師葉忠宜負責的2018年國慶主視覺,以雙十字作為設計背景骨架,透過點的匯合,傳遞「台灣共好」團結意象。特別的是,葉忠宜也以電玩為發想打造動態視覺圖,他借鏡導演史蒂芬史匹柏在《一級玩家》裡所闡述「遊戲的真諦在於攜手共存,不在爭奪輸贏;在於合作分享,不在單打獨鬥」,葉忠宜將這樣的意涵,濃縮至電子般的動態logo裡,不同顏色的同心圓,象徵不同族群的集合體,一起突破當下,創造未來。

2018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18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18雙十國慶Logo主視覺曝光!透過點的匯合傳遞「台灣共好,Taiwan together」團結意象

2017年

2017年國慶主視覺由設計師鄭司維擔任藝術總監,紅、藍、綠三色編織交錯的色彩不僅看來熟悉,更滿溢濃濃「台味」,而其設計概念正源自於最能體現台灣在地精神的「茄芷袋」,盼望藉由這份交織、編織凝聚於一塊的意念,一同編織出美好台灣的想像。

2017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17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17雙十國慶主視覺台味十足!台灣在地「茄芷袋」為靈感用編織象徵團結

2016年

2016國慶大會主題為「台灣有你真好」,由設計師賴柏燁操刀,LOGO設計以繽紛華麗的顏色,象徵多元族群的人民,不同顏色緊密交疊,則象徵台灣人的和諧包容。

2016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16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