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家久》展覽高雄駁二登場!集結各界創作者、設計師與設計品牌,打造人與動物共處的質感生活想像

《伴家久》展覽高雄駁二登場!集結各界創作者、設計師,與設計品牌,打造人與動物共處的質感生活想像

高雄市動物保護處推出的友善動物品牌:「伴bàn」,象徵人和動物分別為一半的個體,能彼此相遇成伴是很棒(bàn)的事!而「伴bàn」首度以《伴家久》展覽活動的形式在駁二亮相,展場內,透過知名插畫家陳姝里設計的品牌識別發展過程,探索未來的延伸應用,如友善動物空間認證機制、動保教材重新設計等,同時邀請設計師方序中、本事空間製作所、潮流服飾品牌WISDOM、寵物用品品牌SPUTNIK、擅長以電子聲響包覆著平凡日常的PUZZLEMAN等創作者,一同打造食衣住行等人與動物相伴的質感生活樣貌。

小檔伴家久-「伴bàn」友善動物品牌《伴家久》展覽主視覺_cover
高雄市動物保護處推出的友善動物品牌:「伴bàn」,並首度以《伴家久》展覽活動的形式在駁二亮相。(圖片提供:高雄市動保處)

展場外,則與駁二特區店家合作,讓人們可以帶著毛孩一起進到金工坊、選品店、咖啡館,感受友善動物空間生活圈,並與插畫家李瑾倫創辦的無尾香蕉動物學校合作辦理動物教育體驗,以及與在地導覽品牌港都認識王、小犬工作室共同合作開發的導覽遊程,期待讓「伴bàn」所提倡的「人與動物一起相伴,共享美好生活」的想法可以體現在不同空間與活動裡,並讓民眾也能藉機學習到更多與動物平等相伴共處的正確觀念。

小檔伴家久-「伴bàn」友善動物品牌展場戶外2( 攝影:陳李視物)
《伴家久》展覽即日起至12月10日在高雄駁二登場。(圖片提供:高雄市動保處、攝影:陳李視物)

從「吹狗螺」到「伴bàn」

品牌「伴bàn」與展覽《伴家久》背後的推手高雄市動保處,過往曾打造全台第一個走進動物收容園區舉辦的音樂節「吹狗螺音樂生活節」,從2019年起已舉辦3屆,甚至在2023年還將收容園區化身為「吹狗螺度假村」,把「吹狗螺」這個溝通「收容園區不只是如此」的品牌玩的淋漓盡致。而在榮獲日本 Good Design Best100 大獎後,高雄市動保處下一步的思考是:動保處還可以做什麼?

「吹狗螺」做的是透過音樂祭、市集、趣味闖關遊戲等活動顛覆大家對於收容園區的刻板印象,並將人們帶往偏遠的燕巢收容園區,但儘管每年來園人數從千來到萬、翻升十倍,卻還是不夠,動保處有著更遠大的夢想——有沒有可能,動物生命教育與認養,應該是發生在每天的日常生活裡,每個生活場域都可以是收容推廣的機遇?於是,動保處在2023年推出「伴bàn」這個友善動物品牌,試圖將友善動物與動保融入到日常生活裡,並找來過去攜手打造「吹狗螺」的叁捌地方生活共同策劃「伴bàn」品牌概念展。

小檔伴家久-「伴bàn」友善動物品牌展場空間7( 攝影:陳李視物)
《伴家久》展場空間(圖片提供:高雄市動保處、攝影:陳李視物)

本次展覽延續「人和動物分別為一半的個體,能彼此相遇成伴才是完整,並能陪伴長久生活」的「伴bàn」品牌核心精神,展覽名稱定為《伴家久》,也希望帶入「家」的概念,創造一個人與動物一起同住的質感生活,藉機打破人們對於養了動物就必須犧牲生活品質的刻板印象,並希冀創造更多跨界品牌合作,共同打造人與動物能夠一起享受的優質生活。

小檔伴家久-「伴bàn」友善動物品牌展場空間2( 攝影:陳李視物)
《伴家久》展場空間(圖片提供:高雄市動保處、攝影:陳李視物)

陳姝里以手感幾何與溫暖配色打造品牌識別

動保處找來曾獲英國V&A博物館插畫獎、入圍美國3X3插畫獎的陳姝里設計「伴bàn」的識別系統,在討論過程中,意外發現「伴bàn」的品牌精神與陳姝里2017年《一半一半》個展裡的創作理念不謀而和,都在強調「人與動物原本都是一半,只有相遇、相處過後才是圓滿」,這緣分與默契也讓雙方開啟一系列的品牌創作。

小檔伴家久-「伴bàn」友善動物品牌「伴」識別角色 IP and Color-ol-02
「伴bàn」友善動物品牌「伴」識別角色(圖片提供:高雄市動保處)

小檔伴家久-「伴bàn」友善動物品牌「伴」識別角色 IP and Color-ol-03
「伴bàn」友善動物品牌「伴」識別角色(圖片提供:高雄市動保處)

姝里以擅長的插畫風格及繽紛的配色選擇,透過半圓、圓、方形、三角形等簡單幾何元素出發,使用木刻版畫保留部分手感溫度,共創出「伴bàn」的品牌識別、標準色票、角色IP,以及後續延伸應用之認養資訊單、認養箱等。展覽也延續此識別,除製作「伴bàn」的品牌概念動畫影片,並重新設計動保教材、發展系列周邊商品、開發寵物用品如食碗、牽繩等,希望透過完整的品牌塑造與應用,逐步打造「伴bàn」為完整的動保品牌,提升人們對於動物友善或保護的印象分數。

小檔伴家久-「伴bàn」友善動物品牌展場空間_大禮包( 攝影:陳李視物)
展覽延續「伴bàn」的識別,除製作品牌概念動畫影片,並重新設計動保教材、發展系列周邊商品、開發寵物用品如食碗、牽繩等。(圖片提供:高雄市動保處、攝影:陳李視物)

動保處也藉機重新規劃高雄市的「友善動物空間認證制度」,鼓勵願意讓動物一起走進的店家,並分為1到3根骨頭的不同等級。除了請姝里重新設計認證標章外,也希望推展這樣的概念到更多生活空間,如餐廳、酒吧、藝廊、選品店⋯⋯,讓人們可以更自在地帶著自家毛孩到處生活,並得到友善空間的系統性支持。

小檔伴家久-「伴bàn」友善動物品牌「伴」識別應用_友善動物空間認證標章
「伴bàn」友善動物品牌「伴」識別應用(圖片提供:高雄市動保處)

以人與動物相「伴」為展覽主軸

而《伴家久》的展期自11月25日至12月10日,除了在大義倉庫C8-8空間展出外,亦延伸到鄰近空間與店家,這次展覽以人與動物相「伴」為核心理念,期望藉由建立「伴bàn」,讓生活在都市的寵物與飼主們都能更輕鬆地享受彼此相處時光。展覽分為4個部分,其中C8-8展間的「伴家久」主題展覽區完整說明品牌與識別發展概念,以及品牌的延伸應用,同時找來不同的設計品牌與設計師打造人與動物共同居住的質感生活空間,面向涵蓋食衣住行等各方面。

小檔伴家久-「伴bàn」友善動物品牌展場空間1( 攝影:陳李視物)
《伴家久》展場空間(圖片提供:高雄市動保處、攝影:陳李視物)

展出內容包含:由音樂創作者PUZZLEMAN打造「伴bàn」的品牌主題曲,邀你帶著狗貓一起聽音樂,並延伸作為品牌概念動畫片的配樂;家具設計則找來3組設計師共同打造:設計師方序中開發了一款可自由組合搭配的椅凳單位「窩凳 O-den」與貓咪好八共同使用;本事空間製作所則以IKEA Hacker之姿改裝IKEA的鞋櫃成為人貓共用的櫃式貓砂盒;擅長以回收家具重組的廢物救星,則是以重組木料打造出人狗共享的衣櫥,再搭配HANSCHIU友善動物的居家香氛,讓居家生活品質不因毛孩而打折。此外,這次也找來SPUTNIK與WISDOM攜手打造具有未來潮流感的人犬共同出遊機能服,並與高雄在地店家多野樂旅館合作開發4道可以同時烹煮給人與狗狗吃的料理,打造一起吃飯的溫馨想像。

小檔伴家久-「伴bàn」友善動物品牌展場空間_一起聽音樂2( 攝影:陳李視物)
由音樂創作者PUZZLEMAN打造「伴bàn」的品牌主題曲,邀你帶著狗貓一起聽音樂。(圖片提供:高雄市動保處、攝影:陳李視物)

小檔伴家久-「伴bàn」友善動物品牌作品_方序中_窩凳2( 攝影:方序中)
設計師方序中開發了一款可自由組合搭配的椅凳單位「窩凳 O-den」與貓咪好八共同使用。(攝影:方序中)

小檔伴家久-「伴bàn」友善動物品牌作品_本事空間製作所_櫃式貓砂盒_4( 攝影:本事空間製作所)
本事空間製作所則以IKEA Hacker之姿改裝IKEA的鞋櫃成為人貓共用的櫃式貓砂盒。(攝影:本事空間製作所)

在駁二打造「伴bàn」的微型友善動物生活圈

主展間之外,則與「無尾香蕉動物學校」合作「伴手土產店」,一同開發專屬「伴bàn」手禮,包含與長安製麵合作的「長伴bàn到老」拌麵、與路人咖啡合作的「一路相伴bàn」咖啡耳掛,以及面紙包、徽章、鑰匙圈等周邊商品。同時,也在無尾香蕉動物學校與展場開設動物教育與體驗課程,包含由本次主視覺設計師姝里親自帶領的「伴bàn」美術課、一起用手感拼貼出毛孩臉龐,獸醫師林子軒帶來的貓咪行為講座、方序中分享他與夥伴好八的故事,以及與多野樂旅館合作、結合認養活動的餐會,都是從不同面向打造友善動物的美好體驗。

小檔伴家久-「伴bàn」友善動物品牌「伴」識別延伸_周邊商品( 攝影:陳李視物)
「伴」識別延伸_周邊商品(圖片提供:高雄市動保處、攝影:陳李視物)

在展場外的還有與港都認識王合作的「伴遊聯誼社」步行導覽,結合動物友善店家創造出適合大眾的動保在地遊程體驗,包含由小犬工作室插畫家 Steffy 帶路她的遛狗散步路線的「小犬『伴bàn』遊散散步」,以及一同拜訪壽山動物保護教育園區、帶浪浪們出來放風散步的「收容所放風『伴bàn』玩日」。

此外,本次展覽串連駁二鄰近場域店家們組成「生活攪拌場」,這群經由展覽推動串連的動物友善空間認證店家「好伴bàn空間」,包含駁二大義服務台、繭裹子、路人咖啡、SPPPP、Kawas、言成金工坊等不同類型的店家,讓帶寵物出遊的毛孩家庭有更多一起相處的好選擇,展覽期間還可在這些空間搜集由三牲工作室拍攝的12款毛孩貼紙。

小檔伴家久-「伴bàn」友善動物品牌展場空間6( 攝影:陳李視物)
《伴家久》展場空間(圖片提供:高雄市動保處、攝影:陳李視物)

◖ 伴家久-「伴bàn」友善動物品牌概念展 ◗

☗ 展覽日期:112 年 11 月 25 日(六)至 112 年 12 月 10 日(日)

☗ 展覽時間:週一至週四 11:00 至 18:00;週五至週日 11:00 至 20:00

☗ 展覽地點:駁二藝術特區大義C8-8倉庫(高雄市鹽埕區大義街2-2號)

資料提供|叁捌地方生活

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2025高雄設計節「高潮指南」駁二登場!7大展區、60位創作者,帶你從不同視角認識高雄

2025高雄設計節「高潮指南」駁二登場!7大展區、60位創作者,帶你從不同視角認識高雄

由高雄市政府文化局主辦的雙年度盛事「高雄設計節」,於10月2日至11月2日在高雄駁二藝術特區P2倉庫隆重登場。本次展覽邀請高雄生長的旅日設計師林唯哲擔任總策展,以「高潮指南:你的主張 What is your voice」為題,顛覆傳統的城市行銷手法,將高雄視為一個具備街頭精神的潮流品牌,超過60位來自設計、藝術、街頭文化等領域的創作者共襄盛舉,邀請市民一起成為高雄潮流人,一同發聲,定義屬於自己的高雄態度。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重新詮釋高雄的城市個性

策展人林唯哲出生成長於高雄,現定居東京,長期關注亞洲城市的文化流動與視覺傳達,他將個人對街頭文化與設計語言的敏銳觀察,帶回熟悉的土地,以策展形式重新詮釋高雄的城市個性:「這份不爭並非消極,而是一種根植於產業底氣與庶民生活節奏的從容與自信。」高雄的態度,不是追求西裝筆挺的菁英形象,更像是一位穿著寬鬆 T-shirt、自在隨性的「街頭歐爸」。此次展覽正是要褪去城市的包袱,回歸最真實、最「Real」的街頭聲音,讓觀者用自己的方式重新定義這座城市。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打造跨界對話的創意平台

展覽視覺以「塗鴉覆蓋」為概念,呼應了街頭文化中最純粹的行動:發聲。策展團隊表示,塗鴉不是破壞,而是對現有框架不滿、對主流敘事反動的最直接表達。它象徵著將自己的聲音「覆蓋」上去、主張立場的行動。主視覺以「試噴頭、試手感」的隨性筆畫為元素,多彩的噴漆則象徵著多元主張的共存。這場展覽是一場鼓勵人們勇敢發聲的潮流運動,讓每個「我」都有話可說,自信地說出「這就是我的高雄態度」。展覽將串聯設計、時尚、塗鴉、建築、策展、表演與數位創作等領域,打造一個跨界對話的創意平台,讓高雄成為青年世代與創作者們表達態度的能量場。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從7大展區認識高雄

「高潮指南」展覽規劃了7大主題展區,透過互動裝置、影像訪談與原創作品,帶領觀者從不同角度認識高雄。另外,展覽期間,現場也有潮流賣店「你這個潮包」,販售高雄態度周邊商品。

態度的根源:由高雄街頭天王以AR影像再現潮流。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高潮字典:以巨型辭典的形式,解析高雄獨特的城市現象,沒有官方用詞,只有來自街頭的角度。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高雄腔:透過影音裝置,帶領觀眾學習來自街頭的聲音,探索高雄獨有的口音與態度。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蝦款?高雄款!:邀請50位設計師,以高雄態度為主題進行潮T創作,將主張穿戴在身上。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高雄左岸:展出藝術家眼中的高雄態度,探討高雄文化養分如何激發原創藝術創作。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高人指點:透過五位高雄出身的音樂創作者的一鏡到底行走訪談,跟隨他們的腳步一同走在最有態度的高雄街頭。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幫高調:集結藝術家眼中的高雄態度,展現高雄不同風格的想像樣貌,鼓勵觀者定調自己的「高雄式」風格。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 高雄設計節2025 ] 
展期:10.02 (四) - 11.02 (日)
地點:高雄駁二藝術特區 P2倉庫
門票:免費入場

資料提供|選選研、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2025台灣設計展「平安行」展區:走進古蹟「鹿港公會堂」,看見彰化人熟悉的歲時節慶與民俗文化

2025台灣設計展「平安行」展區:走進古蹟「鹿港公會堂」,看見彰化人熟悉的歲時節慶與民俗文化

2025台灣設計展中,位於鹿港公會堂的「平安行 Path of Pîng-an」展區,邀請觀眾走進彰化的稻田圳流,走進如祭品如山的普度場景,也走進自己內心最虔誠的祈願,在這趟平安之行裡,以心意為引,厚禮為獻,成為守候平安的行家。

從歲時節慶與民俗文化出發

「平安行 Path of Pîng-an」由創意團隊「平凡製作 studio ordinary」、在地文史團隊「發落文化」、空間團隊「三分之三設計 3/3 TRIO DESIGN」攜手打造,從彰化人生活中最熟悉的歲時節慶與民俗文化出發,帶領觀眾體會繁複厚禮中蘊含的殷切祈願與平安信念。展區位在1928年興建的縣定古蹟「鹿港公會堂」中,前身曾為奉祀蘇府王爺的「萬春宮」舊址,也曾作為鹿港八郊(指八個商會)之一的「廈郊」所在地,後轉作地方聚會場所「公會堂」,百年來始終承載著民俗與公共記憶。

「2025台灣設計展」展區「平安行 Path of Pîng-an」邀請觀眾展開平安之行,以心意為引,厚禮為獻,成為守候平安的行家。(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2025台灣設計展」展區「平安行 Path of Pîng-an」邀請觀眾展開平安之行,以心意為引,厚禮為獻,成為守候平安的行家。(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地方節俗化作討喜的當代符碼

為了讓節俗以更親切的姿態走進當代人生活之中,策展團隊邀請新銳設計師張翔與彰化出身的設計師「下一頁設計」聯手操刀展覽主視覺,以寄寓濁水溪的藍色調為主色調,搭配象徵歲時流轉的圓環線條;至於畫面上彷彿一躍而出,可愛龍虎形象則脫胎自虎型端午香包「虎仔香」及端午迎龍王的「龍王頭」靈感,將地方節俗化作鮮明討喜的當代符碼,也在飽滿視覺中寄寓滿滿的平安意象。

策展團隊邀請新銳設計師張翔與彰化出身的設計師「下一頁設計」聯手操刀展覽主視覺。(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策展團隊邀請新銳設計師張翔與彰化出身的設計師「下一頁設計」聯手操刀展覽主視覺。(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穿越「迎平安」廊道,看見對神明祈願的謹慎與講究

從此概念出發,當人們走進「平安行 Path of Pîng-an」,首先將穿越「迎平安」廊道,看見家戶如何成為祈求平安最小而真切的單位。當製作供品的職人身影在眼前開展,對照現場「頂桌」與「廈桌」上超過25件供品及圖文資訊,觀眾將發現,備齊香火的過程如何蘊含對神明祈願的謹慎與講究,以及為所愛之人祈求的真心實意。

展區以當代設計轉譯傳統藝師李奕興筆觸,打造出「迎平安」廊道。(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展區以當代設計轉譯傳統藝師李奕興筆觸,打造出「迎平安」廊道。(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展區呈現家戶如何成為祈求平安最小而真切的單位,並搭配超過25件供品及圖文資訊,彰顯備齊香火的過程如何蘊含對神明祈願的謹慎與講究。(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展區呈現家戶如何成為祈求平安最小而真切的單位,並搭配超過25件供品及圖文資訊,彰顯備齊香火的過程如何蘊含對神明祈願的謹慎與講究。(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循著信仰的軌跡,共行平安之路

循著信仰的軌跡走出家門,案桌旁的仙界工藝畫作,則以當代設計轉譯傳統藝師李奕興筆觸,營造出神祇視角的仙界氛圍,也邀請觀眾將視角拉升至神祇的高度,俯瞰彰化四時節慶景象,共行平安之路。此時,映入眼簾的是展區中央「歲時圓盤」,匯聚節俗故事、影像與地景模型,象徵歲月循環的脈動。循著圓盤向外延展,八大民俗節慶自「拜天公」至「謝下元」次第展開,以物件搭配圖文講解,節俗脈絡在眼前逐漸清晰,成為可感知的文化風景。

展場一隅(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展場一隅(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展區中央「歲時圓盤」,匯聚節俗故事、影像與地景模型,象徵歲月循環的脈動。(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展區中央「歲時圓盤」,匯聚節俗故事、影像與地景模型,象徵歲月循環的脈動。(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展開五感體驗,感受紮根於土地的日常

除了靜態觀賞,平凡製作與發落文化更邀請觀眾在此展開五感體驗:嗅聞巨型端午「虎仔香」散發出的艾草與菖蒲香氣;聆聽由鹿港出身、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親自誦唸的〈鹿港普度歌〉;並在互動設計團隊「馥谷餘」打造下,踏入沉浸式遊戲,親歷「南瑤宮笨港進香」回鑾橫渡濁水溪的「潦溪」場景;最後,更可於馥谷餘以科技轉譯「花壇迎燈排」的互動裝置中,輸入自己的姓氏,生成專屬「字姓燈」,體驗成為頭家爐主,與家族共享神祇護佑的榮耀時刻。

巨型端午「虎仔香」(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巨型端午「虎仔香」(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體驗完饒富意趣的互動設計後,接著別忘記抬頭仰望,彰化的真實模樣在眼前展開。六面懸掛於展區上方的大型圓弧投影,顯影出溪流邊的人群、家戶前的香案、普度時澎湃的「普肉山」,以及彰化在山河之間那最虔敬的模樣。此時,耳畔同時響起彰化出身的獨立樂團「農村武裝青年」為展覽量身打造的音樂,聲影交織之間,更深刻地感受到這些歷久不衰的習俗,至今仍緊緊紮根於土地的日常。

在全球「BenQ」的支持下,六面懸掛於展區上方的大型圓弧投影,顯影出彰化在山河之間那最虔敬的模樣。(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在全球「BenQ」的支持下,六面懸掛於展區上方的大型圓弧投影,顯影出彰化在山河之間那最虔敬的模樣。(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一字排開的平安小物,到鹿港童玩「葫蘆問」

最後,讓我們轉身走進「平安行」,此時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宛如傳統中藥櫃般的展櫃,整齊陳列著香包、香火袋、符令、石敢當、大符等各式祈福小物,呈現人們如何在日常裡寄託祈願、守護平安。

宛如傳統中藥櫃般的展櫃,整齊陳列著香包、香火袋、符令、石敢當、大符等各式祈福小物。(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宛如傳統中藥櫃般的展櫃,整齊陳列著香包、香火袋、符令、石敢當、大符等各式祈福小物。(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來到台上,鹿港傳統童玩「葫蘆問」化為色彩飽滿、造型討喜的「平安行葫蘆問」遊戲。觀眾更可在遊戲後抽取共26款獨家平安小卡,蓋上平安行限定集章,在趣味互動中一步步邁向平安的終點。從靜態凝視到身體參與,這趟涵蓋拜天公、慶上元、迎媽祖、安營、慶端午、贊中元、祭水圳、謝下元等民俗文化的彰化之旅,也在此緩緩落幕,留下平安的餘韻與祝福。

鹿港傳統童玩「葫蘆問」化為色彩飽滿、造型討喜的「平安行葫蘆問」遊戲。(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鹿港傳統童玩「葫蘆問」化為色彩飽滿、造型討喜的「平安行葫蘆問」遊戲。(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觀眾可在遊戲後抽取平安小卡,蓋上平安行限定集章,一步步邁向平安的終點。(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觀眾可在遊戲後抽取平安小卡,蓋上平安行限定集章,一步步邁向平安的終點。(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沉浸式遊戲讓人彷彿親歷「南瑤宮笨港進香」回鑾橫渡濁水溪的「潦溪」場景。(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2025台灣設計展「平安行 Path of Pîng-an」

展期| 10月10日(五)- 10月26日(六)週日至週四10:00-18:00;週五至週六10:00-20:00
地址|鹿港公會堂(彰化縣鹿港鎮埔頭街 72 號)
音樂演出|10月11日(六)15:00 - 15:30 文開國小・南音雅月
                  10月12日(日)15:00 - 15:30 華龍國小・北管新傳
文史導覽|10月18日(六)08:00 - 10:00 民俗愛好者黃雅君老師 X 拜天公平安採買
                  10月19日(日)15:00 - 17:00 民俗愛好者李宗學老師 X 找尋鹿港平安物

資料提供|平凡製作、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