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
BUILDING
-
建築師2023/03/08
2023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David Alan Chipperfield!回歸建築本質,保存城市演進的豐富面貌
2023普立茲克建築獎得獎者於3月7日晚間正式出爐,本次由英國建築師Sir David Alan Chipperfield CH摘下此殊榮,其回歸本質、極簡而歷久彌新的建築風格,不僅充分展現對歷史、自然環境的敬意,更能持續回應瞬息萬變的氣候問題與社會關係,為都市注入復甦的能量。
-
建築2023/02/20
法國古樸小鎮中的美感停車塔QPark Ravet!弧形通透立面、鮮紅雕塑感瞭望台形成趣味對話
對於空間有限的城市而言,利用垂直向度容納過多的車輛是司空見慣的手法,而立體停車塔雖不比地下停車場常見,卻也不時在生活中客串一場。一旦暴露於地表,建築外觀與市容的契合度便會面對考驗,這座由法國Hérault Arnod Architectes建築師事務所與荷蘭藝術家Krijn de Koning共同打造的「QPark Ravet」便帶來了富含美感的示範。
-
建築2023/02/17
2023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6大關鍵字解析!聚焦農業地景,重構「建成地景」與「真實土地」的對話
2023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地景中未完成的協議-台灣改裝》透過在臺灣不同高度、緯度的農業地景踏查,呈現人們運用各自的科學知識,為馴服環境所帶來的多元建築風貌,試圖藉此重構「建成地景」與「真實土地」之間的對話,引領人們重新向鄉村學習。
-
建築2023/02/16
MAD「中國長春龍嘉國際機場T3航廈」亮相!以羽毛流線結構打造寒帶中的花園
中國吉林省的長春龍嘉機場即將迎來第三座機場航廈,該建築由馬岩松領軍的MAD建築事務所與*聯合團隊操刀,宛如一片羽毛降落在北方大地,以輕盈的流線外型、獨特的扇形結構,試圖打造整合使用體驗、陸空交通以及環境地景的花園機場設施。
-
建築2023/02/10
小建築大改變!從震災、COVID-19到烏俄戰爭,建築面對社會議題的新提案
從國際注目的烏俄戰爭、COVID-19 的回顧到建築介入公共空間, 我們嘗試探索建築如何以「小」的規模與概念,承接起逐漸急迫的社會需求、 提出新解方,並讓人人都有機會平等享受建築的美好。
-
建築2023/02/06
坐落荷蘭鹿特丹Rijnhaven的「水上辦公樓」!漂浮於舊碼頭水域、能源自給自足的永續建築
住在水上、工作在水上,是什麼樣的新奇感受?不妨到荷蘭建築公司Powerhouse Company位在鹿特丹的「漂浮辦公室」 一探究竟,隔海想像打開大門就面向港口、在河面上的木階梯與同事腦力激盪的有趣日常。
-
建築2023/02/06
日本隱身丘壑的「地中圖書館」!可納8000本藏書、實踐晴耕雨讀的私密閱讀場域
透過閱讀獲取知識,就好比在名為心靈的土地上澆灌養分。建築師中村拓志將此意象化為「地中圖書館(地中図書館)」,在繁茂的植被下,以豐富的藏書空間、舒適隱密的閱讀角落,打造出孕育智慧的安棲之所。「地中圖書館」預計2023年2月16日開幕。
-
建築2023/02/02
究境建築操刀新竹市水源國小活動中心!打開校園動線、與四季為伍的室內彈性場域
新竹市水源國小地處市、郊區的交界,受寬闊的田園圍繞,擁有與自然貼近的校園環境,卻長期缺乏室內多功能活動場館。終於,在創校40幾年的現下,由究境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操刀的活動中心落成,其壯觀的斜屋頂、醒目的紅柱子一舉成為水源國小中獨特的新景緻。
-
建築2023/02/01
用剛剛好的容器,承裝日常的悠緩時光:建築師張景堯以「適度哲學」,打造簡單卻不單調的理想住居「草間漫漫」
比起磅礴華麗、氣勢萬鈞的建築,更能觸動內心的或許是那以恰到好處的設計,打造出的舒心住居。關於這一點,建築師張景堯在其新作「草間漫漫」裡,可說是做了最貼近人心的回應。
-
建築2023/02/01
日本建築師牛島隆敬的琵琶湖私宅「U-House」!以木材和混凝土打造兩層式防洪結構
在氣候變遷之下,面對天災的未知,許多人們開始透過各式專業途徑,嘗試預防及應變。秉持這一概念,日本建築師牛島隆敬於琵琶湖周邊地區打造了類干欄式的私宅「U-House」,使用大量防潮木材搭配混凝土建造,為當地的洪災隱憂做足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