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LIFE
-
生活2014/07/22
2014年最值得期待的新酒店 西歐最高酒店!
在經過漫長的等待,坐落於倫敦知名地標碎片大樓(The Shard)34到52樓層的Shangri-La酒店於本月正式開幕!這絕對是2014年最值得期待的新酒店,碎片大樓是西歐第一高建築,Shangri-La將成為西歐第一高酒店,202間房間都將擁有無盡的倫敦市景觀。因碎片大樓本身特殊的設計結構,酒店裡每個房間的形狀,傢俱成列和動線都將是獨一無二,位於39層僅規劃三間經典套房,每間都擁有180度的景觀, 從大笨鐘到金融重鎮Canary Wharf讓旅客可以一次看到。坐落於52樓的酒吧—Gong,由香港設計師André Fu親自操刀,Gong的旁邊就是無邊際游泳池,夜裡游泳池將變身為酒吧,並以高科技且戲劇化的方式驚豔到訪的旅客。
-
生活2014/07/22
周育如 選擇做能改變社會的設計
總會有這種時候,在獨自居住的城市裡閒逛,街廓看來沒什麼奇特,倒是有些小小礙眼的事物會偷偷露出真面目。抬頭一望公寓陽台參差不齊地外推,地上的柏油路面坑坑洞洞、違章建築彆扭地蔓生,或是各式宣傳文宣再度使用了並不可愛的可愛卡通風格。
-
-
創意行銷2014/07/22
Old is New 老傳統,新創意
當現代設計走到一個極簡的盡頭,設計師開始從文化與傳統中學習,無論是來自古典的概念,或是流傳百年的工法技藝,透過設計重新詮釋,從老傳統中看見新創意!
-
創意行銷2014/07/22
經典品牌指觸數位春燕 快,還要創新!
於2006年,BURBERRY前CEO Angela Ahrendts第一次於總部召開策略會議,她驚訝發現,置身倫敦典型灰暗、濕冷氣候,從世界各地飛來的品牌高層主管裡,竟然沒有一個人穿著BURBERRY風衣外套─品牌創立至今最經典的單品。她心想,連能以優惠價格買到的人都沒下手,何況是時尚市場中,那群眼光精準的顧客們!以此為鏡,Angela於《哈佛商業評論》自敘她如何在接下來的7年,扭轉情勢。「普遍存在(Ubiquitous)殺死了奢華。」她這麼相信。當時,每個市場各自擁有自己的設計團隊,消費者可以在香港店內買到五花八門格紋衣物;飛至美國,就能以英國的半價購入一件「Made in USA」風衣。
-
生活2014/07/21
打造專屬童話世界
紙品設計公司Rifle Paper Co.的產品以富有童趣的手繪風格而著名,販售許多如信封、卡片、便條等紙類相關的設計品或是文具,而日前他們與美國壁紙品牌Hygge & West合作,推出一系列風格壁紙,包括了四款Rifle Paper Co.的人氣圖樣以及兩款特別創作的新設計,每款圖樣各有三至四種的顏色供大家選擇,精緻的手繪圖覆以成熟穩重的配色,不用擔心壁紙太過稚氣,輕鬆轉換空間氛圍。
-
生活2014/07/21
為何是夢之國度?─東京迪士尼堅定存在的品牌價值
在談論東京迪士尼樂園的入園人次如何從零成長到一千萬之前,我想先談談東京迪士尼樂園本身的存在價值。為什麼呢?因為乍看之下雖無關聯,但若無法確立事物的存在價值,便無法打動人心。本章將介紹一件事情從無到有,為何確立存在價值並堅定概念會如此重要。迪士尼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地方呢?
-
生活2014/07/21
哥本哈根時尚高峰會 慢時尚的快意未來?
「你真的需要生產那麼多系列嗎?」Eco Age Ltd.創意總監暨Green Carpet Challenge創辦人Livia Firth在時尚未來高峰會上質問。快速時尚龍頭之一H&M的永續發展總監Helena Helmersson正當回答:「消費者有期待⋯」Livia忍不住開炮:「你該讓消費者斷奶了!我的小孩每天吵著吃糖,但他們可以吃嗎?當然是不。」
-
生活2014/07/21
Timeless Classic 經典之所以不敗
1908年Carl Hansen向銀行貸款了500丹麥克朗,在丹麥Odense創立了個人家具工房,開啟了Carl Hansen & Son品牌之路。走過106年歷史,Carl Hansen & Son幾乎成為全世界最受歡迎的北歐家具品牌,而在第四任經營者Knud Erik Hansen接手之後,老品牌將再次羽化,展現新活力。Hansen接手之後,老品牌將再次羽化,展現新活力。
-
生活2014/07/21
如果圖書館是一間獨立書店Not Only, But Also
如果以空間大小來看,「不只是圖書館」大約是一間獨立書店的規模,而原有的名稱「設計圖書館」,就像是某些獨立書店會為自身存在做出的錨點座標。無論是圖書館或書店,其實都是人們對於匯集與交換知識最熟悉也最古老的所在。以特定知識領域為核心的空間來說,也曾見過極為傑出的旅行書店、童書繪本書店、料理書店,選書人就像是專門領域的知識策展人,以獨到的蒐書能力(或更甚者並不拘於實體書的形制)為磁石,使得匯聚於此的不只是書或知識,而更是對特定知識領域擁有熱情的人們,於是,從這最基礎、也最重要的立身點開始,一座「不只是什麼」的圖書館或書店才因而成立。這是曾經造訪過原名為「設計圖書館」而現改名為「不只是圖書館」的我的一點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