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臺北詩歌節亮點!《寶藏莊巖》聲響詩實驗、10小時不斷電讀詩馬拉松、音樂開幕詩等跨域行動

2022臺北詩歌節亮點!《寶藏莊巖》聲響詩實驗、10小時不斷電讀詩馬拉松、音樂開幕詩等跨域行動

2022臺北詩歌節將於9月24日~10月9日登場,本屆以「詩,全境擴散」為主題,呼應後疫情時代心靈療癒的渴求與想望,策展人鴻鴻、楊佳嫻挪用了描寫病毒蔓延的詞彙,期盼詩歌節就像飛散風中的蒲公英種籽般,讓詩的美好和勇氣在城市中擴散。今年邀請多位知名詩人與藝術家,帶來開幕詩演出、創作演唱會、詩人講座、讀詩馬拉松、聲響詩實驗、紀錄片播放等豐富活動,透過詩歌帶領人們飛越界限、體驗想像。

296554446_2604088516392028_670307509827653377_n
2022臺北詩歌節於9月24日~10月9日登場

為部落發聲:焦點詩人卜袞.伊斯瑪哈單.伊斯立端

本屆焦點詩人邀請到布農族重量級創作者卜袞.伊斯瑪哈單.伊斯立端(Bukun.Ismahasan.Islituan)擔任,他長期致力於部落文化事務,實踐族語研究與文學創作,為現任臺灣布農族語言協會理事長,著有雙語詩集《山棕・月影・太陽・迴旋──卜袞玉山的回音》。

FotoJet
卜袞.伊斯瑪哈單.伊斯立端(攝影:林秀妹)

卜袞的格言是「沒有文學的語言,是死亡的語言」。卜袞的詩,是原創性強大的原生文本,對臺灣原住民族的文化主體再生運動產生精神領航作用,也對漢語的語言空間進行了有力的劈破與展延;他所呈現的布農族神話傳說與社會規範、山林經驗與部落生活,給讀者帶來強烈衝擊與啟發。詩歌節期間,卜袞將從高雄那瑪夏部落北上參加2場焦點詩人專場講座,透過自身山林與部落生活經驗,談談詩如何成為他的靈魂圖騰。

焦點詩人卜袞.伊斯瑪哈單.伊斯立端朗誦作品〈臺北的詩〉
卜袞.伊斯瑪哈單.伊斯立端於2022臺北詩歌節記者會現場朗誦詩作〈臺北的詩〉

⭔ 講座一《只有詩能理解我》

時間|9月25日(日)14:30

地點|紀州庵文學森林2F多功能空間

主持|陳芷凡

與談|卜袞、黃璽 Temu Suyan


⭔ 講座二《在月影與太陽下迴旋》

時間|9月25日(日)19:30

地點|紀州庵文學森林2F多功能空間(臺北市同安街107號)

主持|黃粱

與談|卜袞、撒韵・武荖 Sayum Vurow

開幕詩《滾動,擴散,全境詩放》:3組音樂人以創作回應社會

延續詩歌節的混合與跨越精神,今年開幕詩演出特邀3組風格大膽創新、取材無遠弗屆的青年世代音樂人,以聲音創作傳達對於自身、社會重要議題的關切。Wednesday與壞透樂團以魔性詩意的演譯方式,創作出獨樹一幟的Art Rock暗黑藝術搖滾魅力;臺灣饒舌先驅老莫,從事中文饒舌創作超過20年,將與音樂夥伴們帶來日本時期臺灣詩人的創作;恆月三途以民謠金屬樂風與本土文化作為創作基調,演出以戰後臺灣社會為背景的創作,將塵封於記憶深處的過往故事,化為無盡惆悵的哀婉詩歌。

03_開幕詩演出《滾動,擴散,詩放全境》—Wednesday與壞透樂團
Wednesday與壞透樂團

04_開幕詩演出《滾動,擴散,詩放全境》—老莫 and Friends
老莫與朋友們

05_開幕詩演出《滾動,擴散,詩放全境》—恆月三途 (攝影:邱律銘)
恆月三途(攝影:邱律銘)

⭔ 活動資訊

時間|9月24日(六)19:30

地點|中山堂中正廳

索票方式|即日起開放索票,每人限索2張,數量有限,索完為止。活動當日將依現場情況開放候補

詩的精神力量展現:小地方不斷電讀詩馬拉松

本活動以藝文酒吧「小地方SEAMS」為基地,透過朗誦、創作分享、音樂、聲音藝術、影像紀錄等多種形式,呈現出詩如何作為一種精神資源,源源不絕地點亮各個創作領域。屆時將邀請22位中、新生代的臺港詩人,帶來每組20分鐘的詩意接力馬拉松,從下午2點至午夜12點,不間斷的親密聚會與不斷電的網路直播;現場也將結合網路詩籤活動,邀請觀眾抽出屬於自己的心靈詩籤,為生活灌注詩意。

304947066_2636966573104222_7162036266866428226_n
小地方不斷電讀詩馬拉松共有22位中、新生代的臺港詩人參與

⭔ 活動資訊

時間|10月1日( 六)14:00~24:00

地點|小地方SEAMS

轉播放映地點|UNI CAFÉ

參與詩人|ㄩㄐ、小令、伊格言、宋尚緯、吳鈞堯、吳緯婷、孫梓評、崔舜華、陳柏煜、曹疏影、曹馭博、煮雪的人、黃柏軒、黃潤宇、詹佳鑫、鄧小樺、鄭茜馨、鄭琬融、鄭順聰、顏嘉琪、關天林、騷夏

當文學遇上科技:《寶藏莊巖》聲響詩實驗

詩歌節邀請聲響藝術家許雁婷,以詩人鴻鴻書寫臺灣歷史的實驗性組詩《寶藏莊巖》為文本,打造人聲、錄音及電子聲響沉浸體驗,創造文學與科技結合的前衛嘗試。

07_跨領域詩行動 聲響詩實驗《寶藏莊嚴》(請註明:©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
《寶藏莊巖》(圖片提供: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

⭔ 活動資訊

時間|10月5日(三)19:00、19:30、20:00、20:30

   10月6日(四)19:00、20:30

   10月7日(五)19:00、19:30、20:00、20:30

講座|10月6日(四)19:30

地點|C-LAB臺灣聲響實驗室立體聲場

詩歌的旋律想像:創作歌手王榆鈞、張心柔獻唱

《活著寫詩。活著歌唱:王榆鈞+張心柔》演唱會是2位具強烈詩性的創作歌手的降靈夜,包括近來以紀錄片《甘露水》主題曲〈暝尾的祈禱〉令人迷醉的王榆鈞,在詩與歌的脈絡裡找到一種文化對話的方式;音樂科班出身的「吟遊詩人」張心柔,她寫詩言志、唱歌詠言,此次將邀跨足多領域的周意紋(大提琴)、楊騰佑(吉他)同台,豐富詩與歌的可能性。

06_跨領域詩行動 演唱會《活著寫詩。活著歌唱:王榆鈞+張心柔》
《活著寫詩。活著歌唱》演唱會將由王榆鈞與張心柔演出

⭔ 活動資訊

時間|10月8日(六)19:30

地點|中山堂光復廳

索票方式|9月21日(三)12:00開放線上索票,每人限索 2 張,數量有限,索完為止。活動當日將依現場情況開放候補

詩人之於當代的意義:紀錄片《掬水月在手》臺灣首映

今年特別放映陳傳興導演的紀錄片《掬水月在手》,片中娓娓道來古典詩詞家暨知名漢學家葉嘉瑩的傳奇人生,直面這個時代最本質的問題——我們為什麼需要詩,為什麼要有詩人?此作為陳傳興繼「他們在島嶼寫作」文學紀錄片系列拍攝鄭愁予及周夢蝶之後的最新作品,將首度在臺灣正式公開播映。

08_跨領域詩行動 紀錄片《掬水月在手》特別放映劇照
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劇照

⭔ 活動資訊

放映時間|10月9日(日)13:00、16:10

放映座談|10月9日(日)15:10

放映地點|光點台北電影院

2022臺北詩歌節──詩,全境擴散

時間|2022年9月24日~10月9日

除了跨領域的展現,臺北詩歌節也設計了4場不同面向的講座,並與各特色書店、網路書店合作主題書展。各項活動內容與參加方式請見臺北詩歌節官網社群

資料、圖片|臺北市文化局

文字整理|izzie pa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莫內《睡蓮》即將登台!富邦美術館「印象派—從莫內到美國」6月開展,集結52件大師真跡

莫內《睡蓮》即將登台!富邦美術館「印象派—從莫內到美國」6月開展,集結52件大師真跡

以莫內《睡蓮》為首的印象派名作即將登台!富邦美術館「印象派從莫內到美國:光、跨越海洋」將於611日揭幕,展覽由美國印象派收藏名家伍斯特美術館(Worcester Art Museum)策劃,集結莫內、雷諾瓦、塞尚、哈薩姆等40位印象派大師作品真跡,爬梳印象派顛覆傳統、從巴黎走向世界的完整發展軌跡。

莫內《睡蓮》即將登台!富邦美術館「印象派—從莫內到美國」6月開展,集結52件大師真跡
(圖片提供:富邦美術館)

50+印象派名作真跡來台

創立於19世紀末的伍斯特美術館,在創館初期便收藏當時尚未廣受歡迎的印象派,成為全美國第一座購藏莫內《睡蓮》系列的美術館。後來印象派日益壯大,館內豐富的法國、美國印象派作品吸引許多藝術迷慕名參觀。

莫內《睡蓮》即將登台!富邦美術館「印象派—從莫內到美國」6月開展,集結52件大師真跡
伍斯特美術館。(圖片來源:Worcester Art Museum)

此次富邦美術館與伍斯特美術館合作,將52件印象派真跡空運來台,從法國印象派巨擘莫內(Claude Monet)、雷諾瓦(Pierre-Auguste Renoir)、塞尚(Paul Cézanne)、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到美國印象派大師卡薩特(Mary Cassatt)、哈薩姆(Childe Hassam)等,帶領觀眾回溯印象派的誕生與擴展之路。

莫內《睡蓮》即將登台!富邦美術館「印象派—從莫內到美國」6月開展,集結52件大師真跡
Camille Pissarro〈The Duquesne and Berrigny Basins at Dieppe, Overcast Weather〉, 1902, Stoddard Acquisition Fund in memory of Mr. and Mrs. Robert W. Stoddard, 1999.67

3大焦點帶看印象派,一場撼動傳統的視覺革命

展覽將聚焦於印象派繪畫的3大關鍵特色:捕捉眼睛所見的瞬間印象、走出畫室進行戶外寫生、運用明亮色彩與鬆散筆觸展現光與空氣的流動感。策展敘事從印象派的革命性起源與對傳統繪畫的顛覆,到巴黎作為印象派的中心、印象派在歐洲的擴展、美國畫家利用印象派技法描繪美西風景的獨特手法等,看藝術家們如何撼動傳統,及印象派如何改變人們觀看的方式。

莫內《睡蓮》即將登台!富邦美術館「印象派—從莫內到美國」6月開展,集結52件大師真跡
Childe Hassam〈The Breakfast Room, Winter Morning, New York〉, 1911, Worcester Art Museum, Museum Purchase, 1911.29

盤點莫內《睡蓮》等3大亮點作品

52件展品中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莫內經典的《睡蓮》,這是他晚年最重要的創作之一,透過層層疊疊的筆觸、流動的色彩,捕捉水面上瞬息萬變的光線,展現對光與色彩的終極追求,是印象派走向現代抽象藝術的重要橋樑。

莫內《睡蓮》即將登台!富邦美術館「印象派—從莫內到美國」6月開展,集結52件大師真跡
克勞德.莫內(Claude Monet),《睡蓮》,1908年,油彩、畫布,94.8×89.9公分,Worcester Art Museum, Museum Purchase, 1910.26

有「美國莫內」之稱的哈薩姆,則以《在法式庭園中採花》一作為代表,畫作色彩繽紛、清新脫俗,完美融合印象派對光影的獨特詮釋與美國本土精神。

莫內《睡蓮》即將登台!富邦美術館「印象派—從莫內到美國」6月開展,集結52件大師真跡
柴爾德.哈薩姆(Childe Hassam),《在法式庭園中採花》,1888年,油彩、畫布,71.1×55.1公分,Worcester Art Museum, Theodore T. and Mary G. Ellis Collection, 1940.87

美國印象派最重要的女畫家之一——卡薩特,是當時極少數能打入法國印象派圈子的女性藝術家,有別於其他印象派畫家鍾情於塞納河畔風光,她選擇描繪母親與孩子之間的親密時刻,經典作品《母與子》精準捕捉親情的真摯與溫暖。

莫內《睡蓮》即將登台!富邦美術館「印象派—從莫內到美國」6月開展,集結52件大師真跡
瑪麗.卡薩特(Mary Cassatt),《雷娜.勒費弗抱著裸嬰(母與子)》,1902-1903年,油彩、畫布,68.1×57.3公分,Worcester Art Museum, Museum Purchase, 1909.15

「印象派從莫內到美國:光、跨越海洋」預售票即日起販售至6月10日,門票詳細資訊整理如下:

「印象派從莫內到美國:光、跨越海洋」

Frontiers of Impressionism: Paintings from the Worcester Art Museum

 

展覽期間|2025.06.1109.29(週二休館)

展覽時間|11:0018:0017:30停止售票入場)

展覽地點|富邦美術館(台北市信義區松高路79號)

 

門票資訊詳細如下|購票請點此

 

預售票,販售至2025.06.10

單人票 $220

雙人套票禮品組(下滑有產品圖)

微光睡蓮組 $440,含2張展覽票及1件《睡蓮》3D光柵磁鐵

光映睡蓮組 $990,含2張展覽票及1件《睡蓮》隨行杯

 

展期間

全票 $450

愛心票 $220

› 12年國教票暨教師票 $100

莫內《睡蓮》即將登台!富邦美術館「印象派—從莫內到美國」6月開展,集結52件大師真跡
(圖片提供:富邦美術館)

資料提供|富邦美術館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史上最大David Hockney展覽現身巴黎!400+作品齊聚路易威登基金會,一次看盡70年創作軌跡

史上最大David Hockney展覽現身巴黎!400+作品齊聚路易威登基金會,一次看盡70年創作軌跡

史上規模最大的David Hockney登陸巴黎路易威登藝術基金會(Fondation Louis Vuitton),匯聚近70年藝術生涯、超過400件作品,從加州時期以泳池為題的一系列作品,到近年以iPhone與iPad創作的數位繪畫,展現David Hockney對於創作與創新的執著不懈。

史上最大規模的David Hockney特展

這場展覽由David Hockney親自參與策劃展覽敘事與空間配置,並與他的伴侶兼工作夥伴Jean-Pierre Gonçalves de Lima共同構思。展覽除了聚焦其過去25年的創作,也同時回顧David Hockney早期的代表性作品,帶領觀眾走進他多元且持續進化的藝術世界。他表示:「《David Hockney 25》是我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展覽,連我現在正在創作的畫作也會展出,我想這一定會非常精彩。」

史上最大David Hockney展覽現身巴黎!400+作品齊聚路易威登基金會,一次看盡70年創作軌跡
《David Hockney 25》展覽現場(圖片來源:Fondation Louis Vuitton)

持續帶來創新與驚喜的藝術旅程

自1960年代初嶄露頭角以來,David Hockney一直是英國當代藝術的重要代表。活躍藝壇至今超過六十年,他的創作生涯豐富且多產,無論媒材或技法皆持續創新,從未停下腳步。

史上最大David Hockney展覽現身巴黎!400+作品齊聚路易威登基金會,一次看盡70年創作軌跡
David Hockney(圖片來源:Fondation Louis Vuitton)

David Hockney著迷於各種風格的藝術語言,並從自身的觀察、記憶與想像中汲取靈感。《David Hockney 25》首先以1950至1970年代的重要創作揭開序幕,像是1960年代David Hockney移居美國洛杉磯,以當地明媚的陽光、泳池與自由氛圍創作出的《更大的水花》與《藝術家的肖像(泳池與兩個人像)》等作品,以及《我父親的肖像》、雙人肖像系列如《克拉克夫婦與貓》等。

史上最大David Hockney展覽現身巴黎!400+作品齊聚路易威登基金會,一次看盡70年創作軌跡
Portrait of an Artist (Pool with Two Figures)(圖片來源:David Hockney)
史上最大David Hockney展覽現身巴黎!400+作品齊聚路易威登基金會,一次看盡70年創作軌跡
Christopher Isherwood and Don Bachardy(圖片來源:David Hockney)

1980至1990年代,David Hockney轉而描繪自然景觀,並持續挖掘風景畫的可能性。本展將呈現該時期代表作如《更大的大峽谷》等。

展覽的重點部分,則聚焦David Hockney近25年回到英國,於約克郡、諾曼第與倫敦的創作。在這段時期,他以色彩明亮、視角大膽的自然主題畫作為主,像是描繪春日山楂叢盛開的《五月的白花灌木》,以及巨幅冬景《沃特附近較大的樹》等,都展現了他對季節與光線變化的敏銳觀察。

史上最大David Hockney展覽現身巴黎!400+作品齊聚路易威登基金會,一次看盡70年創作軌跡
May Blossom on the Roman Road(圖片來源:David Hockney)

這些畫作後來也成為David Hockney數位創作的基礎。新冠疫情期間,他以iPhone與iPad捕捉春日與重生意象的景色,透過科技筆觸描繪生活的希望,持續為人們帶來充滿驚喜的作品如《220 for 2020》系列。同時,他也持續以iPad和壓克力媒材為親友繪製肖像,並以傳統畫框裝裱數位畫作,產生時空交錯的視覺效果。

史上最大David Hockney展覽現身巴黎!400+作品齊聚路易威登基金會,一次看盡70年創作軌跡
Full Bloom, 27th March 2020, No. 1(圖片來源:David Hockney)

來到展覽的尾聲,則將揭曉David Hockney自2023年7月搬至倫敦後的最新作品,其創作過程深受孟克與布萊克等人啟發,畫中結合天文、歷史、地理等元素。除此之外,David Hockney更將在此帶來他最新的自畫像,為這場規模空前的回顧之旅收尾。

史上最大David Hockney展覽現身巴黎!400+作品齊聚路易威登基金會,一次看盡70年創作軌跡
After Munch: Less is Known than People Think(圖片來源:David Hockney)
史上最大David Hockney展覽現身巴黎!400+作品齊聚路易威登基金會,一次看盡70年創作軌跡
Bigger Trees near Warter or/ou Peinture sur le Motif pour le Nouvel Age Post-Photographique(圖片來源:David Hockney)

David Hockney 25

展覽日期|2025.4.9 - 2025.8.31
展覽地點|Fondation Louis Vuitton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