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CA台北當代藝術館2024展覽整理!川堂打桌球、AI黑盒大爆發等14檔多元形式展演

2024台北當代藝術館展覽《你好,人類Hello, Human! 》

2024年也相約去當代館看展吧!台北當代藝術館公布2024年展覽計畫,除了首度開放與校園相鄰的建築立面,也分別從AI科技、人權關懷、影像環境等主題策劃形式多元的4檔展演,以及10檔匯集國內外藝術家的實驗型展覽,串聯起令人期待的當代藝術視野。

▎2024台北當代藝術館 一年計劃  ▎

到當代館的《川堂》打桌球

接下來的一年,當代館將化為桌球場!作為台灣第一座古蹟改建而成的美術館,當代館即將揭幕未曾公開的空間,由藝術家賴志盛進駐當代館與建成國中相連處,將原先的空置區域轉化為開放式的川堂,打造一座充滿互動性的桌球場地,將美術館與學校融合,發掘古蹟建物意想不到的另一面。

2024台北當代藝術館一年計劃《川堂》
賴志盛《川堂》(圖:藝術家提供)

《川堂》

藝術家|賴志盛
展覽日期|2024/01/27-2025/01/05

▎2024台北當代藝術館 主展覽  ▎

《你好,人類Hello, Human! 》AI自主演化時代來襲

AI浪潮的當代,人類是否能夠建立起真正開放、可信任、共享的AI人工智慧系統?抑或是AI已經如無限套疊的俄羅斯娃娃,朝向自主高速演化進程?彷彿AI正冷酷地向「舊物種」人類切割告別,一邊衝出層層黑盒、一邊嘶吼著「Hello, Human! 你好,人類!」

2024台北當代藝術館展覽《你好,人類Hello, Human! 》
列夫. 曼諾維奇〈美學碎片〉(圖:藝術家提供)
2024台北當代藝術館展覽《你好,人類Hello, Human! 》
超維度〈生態池〉(圖:藝術家提供)
2024台北當代藝術館展覽《你好,人類Hello, Human! 》
江戶未來世〈屋台系列〉(圖:藝術家提供)
2024台北當代藝術館展覽《你好,人類Hello, Human! 》
楊雨樵〈回.口〉(圖:藝術家提供)

《你好,人類Hello, Human! 》

展覽日期|2024/01/27-2024/05/12
策展人|林欣傑、蔡宏賢 
參展藝術家|莫雷辛.阿拉亞⾥Morehshin Allahyari、傑森.艾倫Jason 
Allen、喬納森.班迪克森Jonas Bendiksen、爆炸理論Blast Theory、超維度Dimension Plus、fuse*、江戶未來世Hello Edo!、馬里奧.克林格曼Mario Klingemann、真鍋大度Daito Manabe、列夫.曼諾維奇Lev Manovich、松尾公也Koya Matsuo、onformative、安娜.里德勒Anna Ridler、孫詠怡Winnie Soon、魏廷宇Tim Wei、楊雨樵Yu-Chiao Yang

《關係人》在情境中探索平等關係

年中將登場的《關係人》以「平權」作為策展核心,透過藝術感性重新發現多樣關係,並尋求關係中的平等對待,探索#MeToo運動、性別壓迫、數位性別暴力等問題的治本之道。

《關係人》於高雄岡山樂群村進行前期創製,藉此重探家與眷之關係;在當代館的展覽則從探索、回應、修復3個主題切入,將場館化身為劇場、遊戲室與電影院,讓藝術作品帶領觀眾探索身體與情感,從中辨認權力藏匿的縫隙,並在安全的情境練習回應,同時尋找自我與彼此修復之道。此外,也同步舉辦系列論壇、影展與工作坊等交流活動。

2024台北當代藝術館展覽
《關係人》(圖:藝術家提供)

《關係人》

展覽日期|2024/06/01-2024/09/08​​
策展人|蔡佩桂
參展藝術家(暫定)|洪鈞元、余彥芳、高俊宏、廖建忠+女性團、曾靖雯、吳俞萱、游恩恩、何睦芸、走路草農/藝團、倪祥、李奧森、李慈湄、鄒欣寧、市村美佐子、林正偉、花慈璐、羅昭婷、跨藝桌遊小組

▎2024當代館青年藝術計畫  ▎

當代館推行的「青年藝術計畫」邁入第四年,為年輕的藝術創作者提供專業展覽平台,今年也將帶來2檔展覽,和大家一起展開對於當代藝術未來前景的想像!

《Beta+》與藝術家直接交流的即時動態展演

有別於傳統的靜態展覽型態,《Beta+》透過即時性的動態展演,回應當代視覺⽂化中的挑戰。策展人與藝術家們將於現場進行作品組構、展現思考過程,邀請觀眾見證這場時時刻刻都在變化的「展覽」,並與藝術家、現場作品展開即時性的交流。在當代館戶外廣場,也將設置一座移動性的建築裝置,舉辦觀眾⼯作坊,拓展藝術創作更多可能性與實驗性。

2024台北當代藝術館展覽《Beta+》
〈電⼦傳送⾨:朱銘〉(圖:藝術家提供)
2024台北當代藝術館展覽《Beta+》
〈箱構3.0:巴斯卡箱 演算之所I〉(圖:藝術家提供)
2024台北當代藝術館展覽《Beta+》
〈Chalco-peïa〉(圖:藝術家提供)

《Beta+》

展覽日期|2024/09/28-2025/01/05
策展人|邱杰森、莫珊嵐
藝術家|超級浪、鍾興賦、鄧雯馨、楊⼦強、Munkhbolor Ganbold、林育正、⿈萱、Marie Havel、Clément Philippe

《熱影像》影像作為一種新時代數據與行動

《熱影像》以網路世界中的影像環境為主題,探討各種資訊所塑造出的想像世界與社會價值觀,以及它們是如何影響著大眾對於世界的認知。展覽從不同面向的議題深入,包含生存、性別、身體和社會身份等,將影像看作一種數位資本主義形塑的「數據」,思考影像如何成為新時代的行動。

2024台北當代藝術館展覽《熱影像》
《熱影像》計畫書(圖:藝術家提供)

《熱影像》

展覽日期|2024/09/28-2025/01/05
策展人|陳韋綸
參展藝術家(暫定)|丹尼爾・卡諾加Daniel Canogar、吳宜曄、李亦凡、莊培鑫、許哲豪、馬修・格里芬Mattew Griffin

▎2024 MoCA Studio & Video  ▎

MoCA Studio & Video旨在推動實驗性當代藝術與影像藝術創作,開放國內外藝術家申請報名,今年共將展出10檔展覽。

《PHANTOMS》抵抗爪哇傳統精英文化

2021年「LOOP錄像藝術製作獎」得獎者、印尼藝術家Timoteus Anggawan Kusno個展《PHANTOMS》透過與爪哇傳統舞者合作,探索時間的循環感知,及對爪哇精英封建圈為核心的文化觀念展開抵抗。

2024台北當代藝術館展覽《PHANTOMS》
Timoteus Anggawan Kusno 'Phantoms Terra Incognita'(圖:藝術家提供)

《轉運站》從轉運站觀看貧窮人的台北

由窮學盟策劃的《轉運站》致敬步行距離當代館僅10分鐘的台北轉運站。不同世代、群體都在此搭乘長途列車進出城市,但是新自由主義之下的經濟變遷與不平等加劇了貧富差距、階級流動停滯,城市並未成為底層者的應許之地,然人們仍駐於此搏鬥、生根,期盼下一次機會到來。

2024台北當代藝術館展覽《轉運站》
〈貧窮人-都市裡的Talu_an〉(圖:藝術家提供)

《未境之域—林書楷個展》窺探城市文明的樣貌

以「未」及「境」二字出發,《未境之域》從佈展狀態呼應藝術家林書楷的創作歷程,窺探、探索「展板內城市文明」,放眼城市未來的樣貌想像及考古現場。

2024台北當代藝術館展覽
〈陽台城市文明-齊物誌系列Ⅱ〉(圖:藝術家提供)

《反覆演練》討論女性經驗與性別空間

由嚴淳齡策展,邀請李秀芬、林佩瑤、程時雍、馬洛書、劉馨檜、趙曼君參與展出,主題將圍繞在「女性經驗的操演體現」和「空間作為性別結構」兩個方向。

2024台北當代藝術館展覽《反覆演練》
〈排演人生〉(圖:藝術家提供)

MoCA Video的部分,則依序推出韓國藝術家Jaewook LEE的《Re-imagine Human-Nature》,挑戰觀念並為歷史藝術實踐注入新生命;陳省聿、林怡平聯袂展出《居家符號學》,以廢棄物回收廠作為隱喻,探討意義與價值體系如何在語言、空間及社會系統中被建構、解構及重構;李勇志《過期霓虹─戶外放映》以現今街道少見的霓虹燈招牌作為主要的「臨摹」對象,不僅是對歷史圖像的蒐集及拼貼(collage),同時也觸及觀眾的個人記憶及經驗;毛友文《歷史的例外狀態》尋訪七星山傳說中的金字塔,透過影像的時間性與寫實虛幻的建構性,展開對於記憶、歷史與自然之探究;魯志楷《懸停記憶》錄像作品以空拍機的視角與人機連結關係,發掘空拍機的不同可能,更帶出常民生活與信仰傳說背後關於「人」的記憶面貌。

2024台北當代藝術館展覽《Re-imagine Human-Nature》
Jaewook Lee 'Ana Mendieta if'(圖:藝術家提供)
2024台北當代藝術館展覽《過期霓虹─戶外放映》
李勇志〈過期霓虹轉場〉(圖:藝術家提供)
2024台北當代藝術館展覽《歷史的例外狀態》
毛友文〈歷史的例外狀態〉(圖:藝術家提供)
2024台北當代藝術館展覽《懸停記憶》
魯志楷〈雲端勞力士〉(圖:藝術家提供)
2024台北當代藝術館展覽《居家符號學》
陳省聿 林怡平〈Semiotics of the Home居家符號學〉(圖:藝術家提供)

延伸閱讀

RECOMMEND

2025大阪世博指南:門票購買、展館預約、交通方式、建築亮點等資訊一次看

2025大阪世博指南:門票購買、展館預約、交通方式、建築亮點等資訊一次看

2025大阪世博(大阪・関西万博、Expo 2025 Osaka, Kansai, Japan)將於4月13日至10月13日在大阪夢洲登場。本篇文章除將介紹本屆世博會的Logo、吉祥物脈脈(ミャクミャク,MYAKU-MYAKU)、藤本壯介設計的大屋根等亮點,也將整理購票資訊及交通方式。

世界博覽會(簡稱世博會、世博、萬博)為具國際規模的盛大活動,將有世界各國、國際組織、企業參加,透過展示科技、藝術、文化等內容,加深國際間的交流。而1970年,日本首次舉辦大阪世博,這不僅是亞洲的第一場世博會,更成為日本高速經濟成長的象徵;2025大阪世博則是繼2005愛知世博後,相隔20年再次於日本登場的世界博覽會,本屆則約有160國家、9個國際組織參與。

2025大阪世博將於4月13日至10月13日在大阪的「夢洲」人工島登場。©Expo 2025
2025大阪世博將於4月13日至10月13日在大阪的「夢洲」人工島登場。©Expo 2025

世博過去也催生了許多創新技術與產品,讓人們的生活更加便利,比如:1853年紐約世博展示的電梯、1876年費城世博的電話、1970年大阪世博的無線電話、電動車,以及2005年愛知世博的內建IC晶片的入場券、AED(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

而本屆世博主題為「生命閃耀未來社會的設計(いのち輝く未来社会のデザイン)」,並以「Saving Lives(拯救生命)」、「Empowering Lives(賦予生命力量)、「Connecting Lives(連結生命)」為副題,全力打造以「未來社會的實驗場」為概念的會場。

©Expo 2025
©Expo 2025

2025大阪世博LOGO

2025大阪世博Logo由「TEAM INARI」團隊設計,TEAM INARI代表シマダ タモツ曾在受訪時表示,由於此次世博主題是「生命閃耀未來社會的設計」,他希望創作出一個充滿動態、讓人能感受到生命力,甚至看起來像是隨時都會開始躍動的設計。一開始,他們的核心發想是「連結」與「共創」,希望呈現出人們相聚、彼此連結、形成一個圓圈的意象,後來團隊提出了「細胞(CELL)」的概念,也才讓整個設計定調。配色上,紅色代表了「生命之紅」,藍色則是致敬了1970年大阪世博的Logo顏色,而細胞核的數量也特別設定了5個,象徵著承襲1970年大阪世博的精神。

2025大阪世博Logo設計以「細胞(CELL)」為概念。©Expo 2025
2025大阪世博Logo設計以「細胞(CELL)」為概念。©Expo 2025

2025大阪世博吉祥物「脈脈」

由繪本作家山下浩平設計的2025大阪世博官方吉祥物「脈脈(MYAKU-MYAKU)」,最初的發想來自於「能不能直接將Logo變成吉祥物?」,並以大阪是「水之都」為靈感,使吉祥物如水一般能變換形態;他將Logo拆解成不同部分,設計出各式吉祥物角色造型,同時確保吉祥物保有原有的活力與生動感。

2025大阪世博官方吉祥物「脈脈(MYAKU-MYAKU)」,如水一般能變換形態。©Expo 2025
2025大阪世博官方吉祥物「脈脈(MYAKU-MYAKU)」,如水一般能變換形態。©Expo 2025

而在大阪世博的官方介紹中,脈脈是由細胞與水結合而誕生的神秘生物,紅色的部分代表「細胞」能夠分裂、繁殖;藍色象徵「純淨的水」,可以像流水般自由改變形狀。另外,官方也推出許多脈脈的特色周邊商品,有興趣者也可至官方網路商店查看

脈脈是由細胞與水結合而誕生的神秘生物,紅色的部分代表「細胞」能夠分裂、繁殖;藍色象徵「純淨的水」。(攝影:Adela Cheng)
脈脈是由細胞與水結合而誕生的神秘生物,紅色的部分代表「細胞」能夠分裂、繁殖;藍色象徵「純淨的水」。(攝影:Adela Cheng)

藤本壯介操刀環形大屋頂

由藤本壯介設計的「大屋根RING」(環形大屋頂),為2025大阪世博會場中的象徵性建築,體現了世博「既有多樣性,又融為一體(多様でありながら、ひとつ)」的理念。設計上,藤本壯介以日本神社與寺廟建築中使用的「貫(ぬき)」接合技法,再結合現代技術,打造出堅固且壯觀的結構。大屋根RING除是能提供遮風避雨與日曬的休憩場域,人們也能登上屋頂,360度欣賞整個會場、遠眺大阪景觀,享受獨特的世博體驗。

由藤本壯介設計的「大屋根RING」(環形大屋頂),為2025大阪世博會場中的象徵性建築。©Expo 2025
由藤本壯介設計的「大屋根RING」(環形大屋頂),為2025大阪世博會場中的象徵性建築。©Expo 2025

值得一提的是,大屋根RING一圈約2公里,建築面積為61,035.55平方公尺,也在2025年3月獲得金氏世界紀錄認證,成為「世界最大的木造建築」。

普立茲克建築獎日本建築師作品在大阪世博

在大阪世博中,各大展館建築更是一大看點,以下我們整理出曾獲普立茲克建築獎的日本建築師所設計的展館。

▸ 坂茂:BLUE OCEAN DOME

以「海洋資源的永續利用與海洋生態系的保護」為主題的BLUE OCEAN DOME,邀請到享譽國際的建築師坂茂操刀展館,其以紙管、竹材、CFRP(碳纖維強化聚合物)3種重量輕、高強度且可回收的材料,打造出既堅固又輕的創新建築。另外,大阪世博結束後,BLUE OCEAN DOME展館預計移至坂茂參與設計的馬爾地夫海洋度假村開發項目內繼續使用。

(圖片來源:BLUE OCEAN DOME)
(圖片來源:BLUE OCEAN DOME)

▸ 伊東豐雄:EXPO HALL 

用來舉辦音樂、戲劇、傳統與現代表演藝術、未來型娛樂等舞台活動的EXPO HALL,由建築大師伊東豐雄操刀設計,其金色閃耀的圓形大屋頂,以及帶有自然紋理與粗獷質感的牆面,展現出強烈的生命力,讓人聯想到1970年大阪世博的「太陽之塔」;觀眾席與舞台融為一體的圓形劇場設計,營造出象徵「生命閃耀的未來(いのち輝く未来)」的慶典空間。

(圖片來源:EXPO HALL)
(圖片來源:Expo 2025官網)

▸ 妹島和世、西澤立衛(SANAA):Better Co-Being

2025大阪世博集結各領域的大師打造8大主題館(Signature Pavilions),其中,以「いのちを響き合わせる(生命共鳴)」為主題的「Better Co-Being」,由慶應義塾大學醫學部教授宮田裕章策劃,並由建築師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共同創立的建築事務所SANAA,打造出與會場中央的「靜謐之森(静けさの森)」融為一體、沒有屋頂與牆壁的展館。另外,Better Co-Being也透過與國內外的藝術家策劃「共鳴體驗」,讓人們在彼此交流的過程中,共同想像並描繪未來。

© SANAA
© SANAA

2025大阪世博門票怎麼買?

2025大阪世博的門票目前可在官網購買,流程為:註冊大阪世博ID → 購票 → 預約入場時間 → 預約展館參觀 → 出示QRcode入場詳細流程可點此參考。

2025大阪世博門票購買指南(圖片來源:截自Expo 2025官網)
2025大阪世博門票購買指南(圖片來源:截自Expo 2025官網)

大阪世博提供好幾種類型的門票,以下就購買期間做區隔。(票種年齡以2025年4月1日時為基準,3歲以下兒童免費)

購買期間:〜4/12(開幕前)

開幕券:開幕日~4/26可以入場一次

大人(18歲以上):4,000日圓
青少年(12-17歳):2,200日圓
小孩(4-11歳):1,000日圓

前期券:開幕日~7/18可以入場一次

大人(18歲以上):5,000日圓
青少年(12-17歳):3,000日圓
小孩(4-11歳):1,200日圓

早鳥一日券:世博期間可以入場一次

大人(18歲以上):6,700日圓
青少年(12-17歳):3,700日圓
小孩(4-11歳):1,700日圓


購買期間:4/13~10/13(會期中)

平日券:世博期間的平日可以入場一次

大人(18歲以上):6,000日圓
青少年(12-17歳):3,500日圓
小孩(4-11歳):1,500日圓

夜間券:世博期間,17點後可以入場一次

大人(18歲以上):3,700日圓
青少年(12-17歳):2,000日圓
小孩(4-11歳):1,000日圓

一日券:世博期間可以入場一次

大人(18歲以上):7,500日圓
青少年(12-17歳):4,200日圓
小孩(4-11歳):1,800日圓

除了上述票券,官網另有販售夏季通票、全期通票、提供給身心障礙人士的特別折扣票、團體票,詳細票券資訊可點此查詢。

不過,根據日本媒體報導,由於購票手續複雜,目前預售票的銷量僅達目標的一半左右,因此官方預計推出「當日票」,讓旅客可以在入場的東、西門的服務窗口直接購買門票。但若是當天人潮過多,當日票也可能會暫停銷售,並於前一天在官網等其他管道公告相關資訊。

另外,官方也預計推出「簡單入場預約門票(暫稱)」,讓人不需註冊世博ID,可以直接在專屬網站輕鬆購買,該門票預計於4月13日開始販售,詳細資訊請以官方最新公告為主。

買完票如何預約大阪世博展館與活動?

買完票、註冊完世博ID,可先預約入場日期與時間,並根據預計搭乘的交通工具,選擇入場大門。若是預計搭乘地鐵到「夢洲站」者,可選擇東門;若是搭乘巴士、船的人,請選擇西門入場。

預約完入場時間,即可申請抽選展館。大阪世博部分展館與活動不需預約也可直接參觀,不過為避免排隊久候,建議好好把握入場之前的3次機會詳細預約抽籤指南請點此

▸ 兩個月前抽選:預約到場時間的3個月前到2個月前的前一天。比如預計4/13入場,最晚必須於2/12完成抽籤,依此類推。(官方會在開始抽選時寄信通知,「我的門票」中也有註記最晚何時要申請抽籤)

▸ 7日前抽選:預約到場時間的1個月前到8日前。

上述兩種抽選方式,可依照排志願的方式,排5個想去的展館或活動,最多會中一個(越想去的展館或活動要往前排),不過若是預約的選項都非常熱門,也有可能全部落選。

另外,排志願時也請留意展館及活動會場之間的移動時間。若當選,大阪世博將會寄出當選通知至你註冊世博ID的電子信箱,或可至電子門票中查詢抽選情形。

展館活動的抽籤申請有「2個月前抽籤」和「7天前抽籤」。(圖片來源:截自Expo 2025官網)
展館活動的抽籤申請有「2個月前抽籤」和「7天前抽籤」。(圖片來源:截自Expo 2025官網)

▸ 空檔預約:3天前~前一天上午9點前受理。採先預約先得制。

▸ 當天預約:當天進場後10分鐘可預約。

若展館與活動還有空位,即可透過上述兩種方式預約。

展館活動的預約時間是2個月前、7天前的2次抽籤,和3天前開始的先到預約。(圖片來源:截自Expo 2025官網)
展館活動的預約時間是2個月前、7天前的2次抽籤,和3天前開始的先到預約。(圖片來源:截自Expo 2025官網)

大阪世博交通方式

旅客可透過搭乘地鐵、巴士、船等方式抵達大阪世博會場,各式交通詳細方法請點此

在這之中,編輯較為推薦的是搭乘Osaka Metro大阪地鐵中央線至「夢洲站」,一出站即達大阪世博會場東門(東ゲート),轉乘方式請見下圖。

搭乘Osaka Metro中央線至「夢洲站」路線圖。(圖片來源:截自Expo 2025官網)
搭乘Osaka Metro中央線至「夢洲站」路線圖。(圖片來源:截自Expo 2025官網)

▸ 若你是搭JR新幹線,轉乘方式請見下圖。

搭乘新幹線至大阪世博會場轉乘路線圖(圖片來源:截自Expo 2025官網)
搭乘新幹線至大阪世博會場轉乘路線圖(圖片來源:截自Expo 2025官網)

▸ 若你從關西機場出發,轉乘方式請見下圖。

從關西機場出發至大阪世博會場轉乘路線圖(圖片來源:截自Expo 2025官網)
從關西機場出發至大阪世博會場轉乘路線圖(圖片來源:截自Expo 2025官網)

▸ 若你是要從關西機場搭乘高速巴士至大阪世博會場,可點此參考時刻表及相關資訊

©Expo 2025
©Expo 2025

大阪世博注意事項

▸ 大阪世博因安全的考量,禁止攜帶大型行李(W600mm×D900mm×H400mm)、有輪子的行李箱入場,建議民眾先將行李寄放至地鐵站置物櫃或旅館,詳細資訊請點此。 

▸ 基於SDGs(永續發展目標),大阪世博會場將不會免費發放官方地圖,有需要者可自行下載列印。另外,無障礙資訊官方地圖除可在官網下載,屆時東門、西門諮詢處也將會免費發放。

2025大阪世博官方地圖

A3尺寸日文版本請點此

A3尺寸英文版本請點此

A4尺寸日文版本請點此

A4尺寸英文版本請點此

無障礙資訊官方地圖請點此(目前僅有日文版本)

▸ 2025大阪世博將採用無現金支付方式,屆時可以透過信用卡、交通IC卡、掃描QR code支付等無現金交易。詳細可使用的支付方式請點此。

▸ 禁止攜帶任何酒類、瓶裝與罐裝飲料

2025大阪世博(2025大阪萬博)
展期:2025年4月13日至10月13日,早上9點至晚上10點

以上資訊如有異動,請以官網最新公告為主

延伸閱讀

RECOMMEND

2025大阪世博「荷蘭館」:冉冉升起的發光太陽探索永續創新技術、米飛兔擔任兒童大使

2025大阪世博「荷蘭館」:冉冉升起的發光太陽探索永續創新技術、米飛兔擔任兒童大使

2025大阪世博將在4月13日至10月13日舉行,荷蘭館以「共同點」(Common Ground)為參展主題,強調共享資源、創造新價值,並致力於與全球共同構築一個健康且幸福的社會。而誕生70週年的米飛兔(Miffy),更被任命為本次荷蘭館的「兒童大使」,將在世博期間陪伴孩子在荷蘭館內探險,引領他們探索展館的奇妙旅程!

找出共同點 邁向循環永續的未來

在思考如何呼應本屆2025大阪世博主題「生命閃耀未來社會的設計」時,荷蘭館提出了「共同點」(Common Ground),一個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人類們,都該取得共識的觀點——重新思考人類與地球資源的關係,並尋找更可持續的解決方案。

地球是一個封閉的系統,所有資源皆有限,當前世界正面對化石能源枯竭與物質資源短缺的急迫問題。藉由世博的展開,當來自不同背景的人們相互交融,更應該突破既有框架與隔閡,才能夠創造出顛覆性的解決方案,推動更永續、健康的生活方式。

荷蘭館以「共同點」(Common Ground)為參展主題,強調共享資源、創造新價值,並致力於與全球共同構築一個健康且幸福的社會。(圖片來源:AND BV & Plomp)
荷蘭館以「共同點」(Common Ground)為參展主題,強調共享資源、創造新價值,並致力於與全球共同構築一個健康且幸福的社會。(圖片來源:AND BV & Plomp)

冉冉升起的發光人造太陽

荷蘭為展館取了一個美麗的名稱 「A New Dawn—開啟新時代」(A New Dawn—新たな幕開け)。整座展館由 RAU Architects 操刀,以循環型概念打造,特別是那顆位居建築中央,極為搶眼的「人造太陽」發光球體,象徵著從海面冉冉升起的太陽外,也預示著一個充滿合作精神,發展清潔能源無限可能的新未來即將到來。

整座展館由 RAU Architects 操刀,以循環型概念打造。(圖片來源:AND BV & Plomp)
荷蘭館由 RAU Architects 操刀,以循環型概念打造。(圖片來源:AND BV & Plomp)
荷蘭館(圖片來源:AND BV & Plomp)
荷蘭館(圖片來源:AND BV & Plomp)

整座展館皆可拆卸重組,使用的所有材料皆註冊於材料護照系統,確保未來可以被回收或重複利用。而作為與水共存的國家,荷蘭館建築設計上也滿載水元素,無論是在外牆、屋頂等結構上,都能看見如水波紋的意象。

荷蘭館建築設計上也滿載水元素,無論是在外牆、屋頂等結構上,都能看見如水波紋的意象。(圖片來源:AND BV & Plomp)
荷蘭館建築設計上也滿載水元素,無論是在外牆、屋頂等結構上,都能看見如水波紋的意象。(圖片來源:AND BV & Plomp)
荷蘭館(圖片來源:AND BV & Plomp)
荷蘭館內部空間(圖片來源:AND BV & Plomp)

展覽聚焦氣候變遷、健康、食物、科技與文化等和人們生活密不可分的五大議題,並將展示荷蘭如何透過水來生成清潔能源的創新技術,可望成為全球可持續發展的新解方。荷蘭館盼望能形塑成一個開放的國際交流平台,促進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研究機構及企業共同探索未來的發展方向。

荷蘭館展場(圖片來源:Tellart)
荷蘭館展場(圖片來源:Tellart)
荷蘭館(圖片來源:AND BV & Plomp)
荷蘭館展場(圖片來源:AND BV & Plomp)

米飛兔擔任兒童大使、荷蘭館限定商品

聽起來議題相當艱深,不過為了讓訪客能夠以更易懂的方式理解,特別是還在各成長階段的孩童,為此,荷蘭館邀來米飛兔擔任「兒童大使」,將陪伴孩子們在展館中探險,並引導他們體驗館內的各種互動展覽。

荷蘭館邀來米飛兔擔任「兒童大使」,將陪伴孩子們在展館中探險,並引導他們體驗館內的各種互動展覽。(圖片來源:駐日オランダ王国大使館)
荷蘭館邀來米飛兔擔任「兒童大使」,將陪伴孩子們在展館中探險,並引導他們體驗館內的各種互動展覽。(圖片來源:駐日オランダ王国大使館)

米飛將巧妙地設計在展館各個角落,以適合孩子視線高度的方式呈現,確保小朋友能夠輕鬆看見。此外,米飛還會以朋友的身份,透過簡單的語言與圖像,在雙語(英語-日語)繪本中解說展覽的故事與概念,幫助孩子們更容易理解展館內容。

米飛兔將巧妙地設計在荷蘭館展館各個角落。(圖片來源:駐日オランダ王国大使館)
米飛兔將巧妙地設計在荷蘭館展館各個角落。(圖片來源:駐日オランダ王国大使館)

適逢米飛兔誕生70年,因此荷蘭館也將販售限定商品。館方與Mercis BV、Dick Bruna Japan合作,推出穿著荷蘭文化象徵鬱金香花洋裝,以及抱著荷蘭館發光太陽的玩偶,極具收藏價值。

適逢米飛兔誕生70年,荷蘭館也將販售限定商品。(圖片來源:駐日オランダ王国大使館)
適逢米飛兔誕生70年,荷蘭館也將販售限定商品。(圖片來源:駐日オランダ王国大使館)

2025大阪世博「荷蘭館」
展期:2025年4月13日至10月13日
更多資訊可至荷蘭館官網查詢

資料來源|Netherlands Pavilion駐日オランダ王国大使館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