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e Suquet」餐廳,位於「蘇給之丘」(Puech du Suquet;puech 在當地方言是「山丘」的意思)上,俯瞰著奧布拉克(Aubrac)的拉奇歐樂(Laguiole)地區。人們必須親自造訪這座用玻璃與花崗岩打造的餐廳,才能體會身在其中,會讓人感到茫然,有時間扭曲(distort time)的錯覺,以及它是如何用滿是當地風土特色的料理來顛覆空間的疆界,直達天際。而賓客有時會在用餐中途起身,為的是好好看看外頭美到驚人的自然景緻。

關於「來自 Le Suquet 餐廳的賽巴提恩」,我們知道些什麼呢?答案是「非常少」。他的個人簡介提供了一些摘要,但並未真正說明這個男人究竟是誰。他是一位出生於 1971 年 11 月 11 日的法國主廚。他熱愛各種植物,無論是本土的或來自更遠的地方,還好他可以透過採集和家族中超棒的菜園取得。2017 年時,他為了保有自己的創作自由和生活方式,退回米其林指南三星評價。

賽巴提恩創造了一款夾著焦化奶油(beurre noisette)霜,可以用手拿著吃的馬鈴薯鬆餅(是道很美味的甜點)、一種可以帶著、邊走邊吃的鬆餅(就像鄉間「路邊小吃」)和他的名菜—混合法義特色的義大利麵。他的父親米修.布拉斯(Michel Bras)生於 1946 年,米修的經典作品包括:意義非凡的「卡谷優」(gargouillou)田園嫩葉沙拉、一款已有數百萬人加以複製變化的甜點—岩漿巧克力蛋糕(the chocolate coulant),這些複製版本中,其中有些忠於原味,但額外添加個人色彩的居多;這道甜點也常被稱為「濕潤蛋糕」(moelleux)、流心巧克力蛋糕(molten chocolate cake)、楓丹巧克力蛋糕(chocolate fondant)和熔岩蛋糕(lavacake)。

對於賽巴提恩的菜式,我們知道的也很少;他每天供應的午餐和晚餐,菜色都不同,與其說是為了保持神秘,不如說是為了跟著大自然的腳步走。他的菜單靈感來自旅行—到非洲、南美和亞洲,且常在甜點部分(冷熱皆有)獲得啟發,然後他會把香料和其他調味品的配方帶回來(在布拉斯的烹飪世界裡,用「niac」一詞專指調味品),以和奧布拉克當地的果蔬香草混合應用。

Le Suquet 於 1999 年榮獲餐廳的第三顆米其林星星。直到 2017 年,透過一段影片以及新聞稿,賽巴提恩向大家公開宣布要「歸還」星星:「現在,我希望能在不受打擾也沒有壓力的情況下,自由地發展出生氣盎然的料理、款待及服務,展現我們的精神與在地化的理念。因此,Le Suquet 決定闔上這篇章、退出競賽了,但我們不會改變任何處事作風。」
米其林董事會接受了他的請求,所以餐廳不會出現在 2018 年的年鑑上。不過在 2019 年,他們再度把餐廳重新放回名單,並給了二星。即便如此,這些日子以來,賽巴提恩還是感覺比較自由。他的辦公室牆上掛著一幅孩子的畫作,上面寫著:「星星生來就在天上。」(Stars are made to be in the sky.)沒有什麼比這句話更能總結賽巴提恩的想法了。
本文內容節錄自 La Vie 出版書籍《美味的傳承:米其林家族的風土、詩意、靈感與真味》
出版日期|2023/12/30
位於風景如畫的法國奧布拉克地區、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餐廳之一,法國傳奇廚師米修 · 布拉斯(Michel Bras)與米其林名廚賽巴提恩 · 布拉斯(Sébastien Bras),邀請我們走進 Le Suquet 的大門,欣賞令人嘆為觀止的鄉村美景與具指標性料理,以及他們的動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