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身眷村後院的咖啡書報攤:屏東「方根發」以常民生活打造勝利星村新日常

隱身眷村後院的咖啡書報攤:屏東「方根發」以在地文化、常民生活打造勝利星村新日常

最近,屏東勝利星村出現了一座書報攤,人們在後院的戶外空間或站或坐,手拿一杯咖啡或一本書,彼此暢談交流,偶爾還舉辦活動。

「方根發」由四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好友共同打造,同樣生長於屏東的他們,有人是書店老闆、有人是攝影師、有人以文化統籌為專業,還有從事建築與空間設計的「拾五設計」團隊。對他們而言,以書報攤樣貌面向大眾的方根發,不僅僅是間咖啡廳、活動場域,更是整合多方資源的在地文化品牌。

隱身眷村後院的咖啡書報攤:屏東「方根發」以在地文化、常民生活打造勝利星村新日常
「方根發」不僅僅是間咖啡廳、活動場域,更是整合多方資源的在地文化品牌。(圖片提供:拾五設計)

一座書報攤凝聚社區能量

為什麼以書報攤作為包裝呢?拾五設計說,團隊始終相信實體書存在之必要,報紙則是「打開世界的第一扇窗」;然而,書報攤作為美好的一道街邊風景,近年卻也逐漸消逝在大眾生活中。

由於方根發需要一個對外開放的空間,又跟書籍相關,便決定選址於主理人之一所經營的「繫本屋書店」後院。掛滿報紙的牆面像是每天更換的社區佈告欄,所有人都能自由進出;你可以買一本書坐在戶外座位閱讀,也可以點一杯咖啡倚著牆面讀報。「這就像馬來西亞的茶室文化,」拾五設計解釋,「周圍幾家攤販,共用中央房東提供的餐桌。房東除了提供場地,也販賣飲料和涼水,所有人都聚集在此。」

隱身眷村後院的咖啡書報攤:屏東「方根發」以在地文化、常民生活打造勝利星村新日常
掛滿報紙的牆面像是每天更換的社區佈告欄,所有人都能自由進出這個場域。(圖片提供:拾五設計)

融入在地眷村文化

看似小巧簡單的方根發,其實是縝密設計思考下的產物。為了融入周遭環境,建築外觀像是兩道樸實的牆面,卻又蓋得不高,「圍牆在以前的眷村是很重要的元素,除了治安和隱私考量外,這些低矮的圍牆還兼顧了鄰居間彼此交流的溫暖人情。」這樣的概念,也被拾五設計融入其中。

隱身眷村後院的咖啡書報攤:屏東「方根發」以在地文化、常民生活打造勝利星村新日常
過往眷村生活的特色,也被融入方根發的設計之中。(圖片提供:拾五設計)

運用高度落差的特殊工法,拾五設計還巧妙地把方根發的屋頂藏起來,乍看之下只有單純的兩道牆,由內到外延展開來;從正面看入點餐窗口,還能同時看見戶外綠意與室內工作空間,中間牆壁切面則以不鏽鋼材象徵斷裂概念。

隱身眷村後院的咖啡書報攤:屏東「方根發」以在地文化、常民生活打造勝利星村新日常
從正面看入點餐窗口,還能同時看見戶外綠意與室內工作空間。(圖片提供:拾五設計)

巧用天然材料與既有常民物件

擁有材料專業背景的拾五設計,當然也不放過方根發的各種細節。牆面以碳化過的軟木板鋪設,「酒瓶用的軟木塞,加熱後就會逼出黏著劑,是很天然的材料,質感和紋理都很好。」團隊解釋,在屏東炎炎的熱帶夏日,軟木板完全不會吸熱、也不吸水,是對抗氣候的絕佳材質。有趣的是,碳化軟木板的顏色還會隨著日曬而變淺,每隔一段時間拜訪方根發,都將是不同的面貌。

隱身眷村後院的咖啡書報攤:屏東「方根發」以在地文化、常民生活打造勝利星村新日常
在屏東炎炎的熱帶夏日,軟木板完全不會吸熱、也不吸水,是對抗氣候的絕佳材質。(圖片提供:拾五設計)

一旁水塔上貼著方根發的Logo,以注音符號呈現,拉近與民眾的距離。「那座水塔好用是好用,但是很醜。既然沒有理由移除它,就好好運用它吧!」因為一般的招牌師傅不能做弧面,拾五設計就找來電影美術團隊,在水塔上完整呈現Logo的線條、角度與手感。

隱身眷村後院的咖啡書報攤:屏東「方根發」以在地文化、常民生活打造勝利星村新日常
水塔上貼著方根發的Logo,以注音符號呈現,拉近與民眾的距離。(圖片提供:拾五設計)

不僅如此,就連傳統常見的白鐵圓椅,也被善用在方根發的戶外座位區;流水席圓桌所使用的剪刀桌腳,因為收合方便,也在這裡用作咖啡桌的底座,結合露營用具「豬尾巴」,還能輕鬆擺放花器。「我們想讓大家習以為常、覺得不好看的東西展現價值。」透過乘載歷史文化,同時朝向現代美學,這些物件得以以不同面貌被重新看見。

隱身眷村後院的咖啡書報攤:屏東「方根發」以在地文化、常民生活打造勝利星村新日常
傳統常見的白鐵圓椅、剪刀桌腳,也被善用在方根發的戶外座位區。(圖片提供:拾五設計)
隱身眷村後院的咖啡書報攤:屏東「方根發」以在地文化、常民生活打造勝利星村新日常
有了露營用具「豬尾巴」,還能輕鬆擺放花器。(圖片提供:拾五設計)

交流發生、點子萌生

去年夏天開幕的方根發,至今已舉辦過大大小小的活動,集結了多元領域、多種面向的新鮮事。許多遊客特別從外縣市造訪;附近學校的老師帶學生們來參加講座;更多是在地居民隨性地聚集在這裡喝咖啡、彼此交流。訪談最後,團隊告訴我們:「當不同的想法和點子被帶到很日常的屏東、匯聚在方根發,這裡就不再是一個『沒有資源的鄉下』了。」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探索夜的嘉義!《森林夜遊》城市藝術計畫9/22登場:穿梭老屋和街巷,探索木都隱匿的微光

嘉義《森林夜遊》城市藝術計畫9/22登場!穿梭老屋和街巷,探索隱匿於城市的微光

跟著嘉義在地創意團隊「諸羅設計塾」夜遊木都!第三屆《森林夜遊》將於9/2210/6開跑,以「光的藏身處」為題,挖掘嘉義入夜後藏於城市各處的微光。這場夜遊串連舊城9大場域,並首次開箱5棟戰後現代主義建築,透過展覽、講座、工作坊、表演、走讀等體驗,邀人們穿梭街巷傾聽城事,感受夜之嘉義的生活脈動,探索光所乘載的文化意涵。

嘉義《森林夜遊》城市藝術計畫9/22登場!穿梭老屋和街巷,探索隱匿於城市的微光
(圖片提供:諸羅設計塾)

不只阿里山,嘉義還有這座「城市森林」

以嘉義為基地的「諸羅設計塾」是由建築、設計及藝術人共組的創意平台,強調開放參與、平行且彈性的合作模式。團隊深入探索城市的文化脈絡,以建立在地觀點,透過多維度的空間實驗及游擊行動,串接人與人、人與城市間的互動;自2023年起舉辦的《森林夜遊》即是諸羅設計塾的創意實踐之一。

嘉義《森林夜遊》城市藝術計畫9/22登場!穿梭老屋和街巷,探索隱匿於城市的微光
(圖片提供:諸羅設計塾)

《森林夜遊》靈感源自嘉義在地的「兩座森林」——坐擁壯麗自然景致的阿里山,以及遍佈約6,000棟木造建築的城市街區。諸羅設計塾以「城市是森林」為意象發起這場夜間行動,藉藝術與設計串連創作者和在地社群,在夜幕降臨這規則微微鬆動、想像力馳騁、靈感來敲門的時分,邀人們探索城市森林。

嘉義《森林夜遊》城市藝術計畫9/22登場!穿梭老屋和街巷,探索隱匿於城市的微光
(圖片提供:諸羅設計塾)

9組作品亮點搶先看!循藝術探索嘉義隱匿的微光

第三屆《森林夜遊》以「光的藏身處」為題,邀集來自台灣、美國、德國、瓜地馬拉等地的9組創作者,探索隱匿於城市表象下的微光。在嘉義,這些「微光」是乘載信仰的火燭、鐵花窗唯美的倒影、候診室裡閃爍的檯燈、騎樓下為晚歸人點的燈……它們乘載著城市的生活記憶,也悄悄安撫無數人心。

嘉義《森林夜遊》城市藝術計畫9/22登場!穿梭老屋和街巷,探索隱匿於城市的微光
(圖片提供:諸羅設計塾)

本屆展場橫跨嘉義舊城各種不同形式的場域,從老診所、清代街巷、廟埕辦桌,到5棟首次對外開放、建於上世紀中期的現代主義街屋,都是創作者發想創意的起點,這就來看各組藝術家如何回應各個空間所乘載的生活軌跡。

首先,擁有瓜地馬拉、台灣雙重文化背景的孫丹妮(Daniela Dávila,以童年記憶中的伸縮黏黏手玩具為靈感創作,藉「永保赤心」回應曾開業50年的「滎陽小兒科」診所舊址。

嘉義《森林夜遊》城市藝術計畫9/22登場!穿梭老屋和街巷,探索隱匿於城市的微光
滎陽小兒科。(圖片提供:諸羅設計塾)

德國跨域藝術家賴魯犇(Ruben Rübe以燈光改造「林信義內兒科診所」的候診室與舊醫療器械,並透過聲音與互動裝置打造《診所樂園》,反思兒時看病的記憶與恐懼。

嘉義《森林夜遊》城市藝術計畫9/22登場!穿梭老屋和街巷,探索隱匿於城市的微光
林信義內兒科診所。(圖片提供:諸羅設計塾)

表演藝術家林筠喬戴上面具,透過一人分飾多角的表演搭配即興遊戲,詮釋作品《下一位,請來給醫生看》,召喚診所近百年不同時空的身體經驗。

嘉義《森林夜遊》城市藝術計畫9/22登場!穿梭老屋和街巷,探索隱匿於城市的微光
(圖片提供:諸羅設計塾)

劉景昀以台灣辦桌文化為靈感的跨國行動展演計畫《來坐》,第一站於紐約展開,第二站行至嘉義「慈龍寺」。透過重新設計桌子的形狀與佈局,劉景昀挑戰辦桌的既定印象,並重新思考「坐」的文化意義與城市關係。除了視覺上的呈現,也邀請大眾在不同桌子上共享食物、聊天、聽音樂,感受辦桌帶來的連結與溫度。

嘉義《森林夜遊》城市藝術計畫9/22登場!穿梭老屋和街巷,探索隱匿於城市的微光
慈龍寺。(圖片提供:諸羅設計塾)
嘉義《森林夜遊》城市藝術計畫9/22登場!穿梭老屋和街巷,探索隱匿於城市的微光
(圖片提供:諸羅設計塾)

前太陽馬戲團表演者陳星合串連馬戲社群的江侑倫共同創辦「星合有限公司」,此次工作坊《玩球之外-雜耍工作坊》呼應醫界守護神「仁武宮」,特別將五穀雜糧融入拋接道具,寓意神明庇佑的祝福,也延續傳統民俗中的傳承儀式。

嘉義《森林夜遊》城市藝術計畫9/22登場!穿梭老屋和街巷,探索隱匿於城市的微光
仁武宮。(圖片提供:諸羅設計塾)

嘉義在地藝術家陳彥富的作品《有名字的藍色方盒》,回應「葉天祐律師」建築招牌被颱風摧毀後的空缺。

嘉義《森林夜遊》城市藝術計畫9/22登場!穿梭老屋和街巷,探索隱匿於城市的微光
葉天祐律師建築。(圖片提供:諸羅設計塾)

古伊琳之作《夢的日記:她從森林走來》以輕盈姿態穿梭諸羅城老巷弄,與「西門交誼創新所」對話,將巷弄與建築歷史融入創作脈動。

嘉義《森林夜遊》城市藝術計畫9/22登場!穿梭老屋和街巷,探索隱匿於城市的微光
西門交誼創新所。(圖片提供:諸羅設計塾)

黃昱凱陸奕純在「林森漫步1907」帶來作品《熱點》與工作坊,以雲霄厝失傳的香腳花為造型基礎,回應傳統製香工藝在現代的式微,映照光的文化意涵。

嘉義《森林夜遊》城市藝術計畫9/22登場!穿梭老屋和街巷,探索隱匿於城市的微光
林森漫步1907。(圖片提供:諸羅設計塾)

辰冶行林佩璇共同呈現的《珖》,在甜點店「餘」的半戶外空間搭建僅能容納一人的棚子,透過閱讀繪本牽起光與在地氣息。

嘉義《森林夜遊》城市藝術計畫9/22登場!穿梭老屋和街巷,探索隱匿於城市的微光
餘。(圖片提供:諸羅設計塾)

林均翰近年探究台灣原生種山茶,藉工作坊《源林計畫-微雅茶席》將符號書寫於銀杏葉上,插上文明珠,在北回歸線的微風下探討自身、家鄉與世界的共通性,藉由茶席裝置與萬物共鳴。

嘉義《森林夜遊》城市藝術計畫9/22登場!穿梭老屋和街巷,探索隱匿於城市的微光
(圖片提供:諸羅設計塾)

開幕遊行、實驗市集9/22起陸續登場

《森林夜遊》也同步推出講座、工作坊、演出、城市走讀等多元活動:開幕遊行 「星火行動」 與嘉義城隍夜巡同日登場,以慶典為夜遊揭幕;「野作集」則匯聚獨立品牌與創作者,共構狂放、富實驗性的創作場域。此外,超過20間在地店家亦以「衛星展場」之姿共同響應,讓藝術蔓延到城市各處。

嘉義《森林夜遊》城市藝術計畫9/22登場!穿梭老屋和街巷,探索隱匿於城市的微光
(圖片提供:諸羅設計塾)

《2025森林夜遊:光的藏身處》

活動時間|09.22 城隍夜巡 - 10.06 中秋月圓

展演場域 | coffee PANTRY、滎陽小兒科、林信義內兒科診所、餘、葉天祐律師、慈龍寺、林森漫步1907、西門交誼創新所、仁武宮、諸羅設計塾、田裡磚屋

參觀資訊|所有《森林夜遊》裝置皆免費開放,部分演出與工作坊需事先報名並酌收費用。完整節目與報名方式,請見此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嘉義二通圈生活節10/10登場!「淑芬」帶你走進老字號真珠大飯店、循街區走讀探訪二通生活記憶

嘉義二通圈生活節10/10登場!隨「淑芬」一窺中正路今昔生活記憶

嘉義市中正路又稱「二通」,這裡曾是熱鬧商圈、也是政經要道,見證了嘉義隨時代更迭的城市變遷。即將於10/1010/12登場的「2025嘉義二通圈生活節」,邀請人們跟著導遊「淑芬」的腳步探索中正路,走進老字號「真珠大飯店」一窺1960年代的在地生活記憶,造訪30間精選在地店家、循街區走讀,感受好吃、好看又好玩的二通。

嘉義二通圈生活節10/10登場!隨「淑芬」一窺中正路今昔生活記憶
(圖片提供:嘉義二通圈生活節)
嘉義二通圈生活節10/10登場!隨「淑芬」一窺中正路今昔生活記憶
(圖片提供:嘉義二通圈生活節)

「大通」與「二通」,見證嘉義城市發展的核心街區

嘉義市中山路被當地人稱為「大通」,鄰近的中正路則是「二通」,這裡是各種傳統產業的聚集地,包含山產行、針車行、香業、神像雕刻等,洋溢著濃厚的在地生活氣息,因此又被喚作「本島人街」,乘載著一代嘉義人的集體記憶。

嘉義二通圈生活節10/10登場!隨「淑芬」一窺中正路今昔生活記憶
(圖片提供:嘉義二通圈生活節)
嘉義二通圈生活節10/10登場!隨「淑芬」一窺中正路今昔生活記憶
(圖片提供:嘉義二通圈生活節)

跟著「淑芬」玩二通!她是誰?又有何涵義?

2025二通圈生活節由嘉義市政府攜手辵辵計画Plan Ground策劃,囊括一系列城市體驗活動。「淑芬」是貫穿本次企劃的主軸,她是誰?又有何涵義?原來「淑芬」是內政部統計多年來長居前位的菜市場名, 令人備感熟悉,就像你我身邊總有那麼一位接地氣又熱情的好朋友。因此策展團隊特別交由「淑芬」擔任生活節「大使」,引領人們探索二通!

嘉義二通圈生活節10/10登場!隨「淑芬」一窺中正路今昔生活記憶
(圖片提供:嘉義二通圈生活節)

亮點01. 老字號「真珠大飯店」藏在地生活記憶

「真珠大飯店」創立於1947年,位在二通中央第二商場內,全盛時期住客絡繹不絕;雖隨時代變遷而沒落,飯店彩色的壓克力門面、磨石子地板、房內的小方磚浴缸,皆保有濃厚的懷舊氛圍與在地風格,成了人們探索老二通的窗口。

嘉義二通圈生活節10/10登場!隨「淑芬」一窺中正路今昔生活記憶
(圖片提供:嘉義二通圈生活節)
嘉義二通圈生活節10/10登場!隨「淑芬」一窺中正路今昔生活記憶
(圖片提供:嘉義二通圈生活節)

生活節期間,真珠大飯店將設置3個「淑芬的房間」,分別呈現青年、中年及老年「淑芬」的生活樣貌,以古早味零食、卡帶、懷舊金曲、長輩圖等串起敘事,帶觀眾重返1960年代再回到今日的二通。

嘉義二通圈生活節10/10登場!隨「淑芬」一窺中正路今昔生活記憶
(圖片提供:嘉義二通圈生活節)
嘉義二通圈生活節10/10登場!隨「淑芬」一窺中正路今昔生活記憶
(圖片提供:嘉義二通圈生活節)

亮點02. 隨走讀探索街區,伴手禮打包二通特色小物

「淑芬」也將化身在地嚮導,透過3場走讀活動,帶人們深入探索二通。參與走讀將能了解在「台灣錢淹腳目」的輝煌時代,建築上留下了哪些屬於「台灣感性」的元素,一探構成二通街景的牆與窗暗藏的學問;還能跟著插畫家haha sarah繪製的遊程地圖,探訪在地小吃、咖啡廳、甜點店及特色建築。

嘉義二通圈生活節10/10登場!隨「淑芬」一窺中正路今昔生活記憶
(圖片提供:嘉義二通圈生活節)
嘉義二通圈生活節10/10登場!隨「淑芬」一窺中正路今昔生活記憶
(圖片提供:嘉義二通圈生活節)
嘉義二通圈生活節10/10登場!隨「淑芬」一窺中正路今昔生活記憶
(圖片提供:嘉義二通圈生活節)

「淑芬」也特別為走讀準備伴手禮,把傳統童玩咚咚鼓、林聰明沙鍋魚頭泡麵、阿潘肉包蛋黃酥、永昌行堅果、嘉義針車行布包裝袋,為旅人打包二通的溫暖款待和生活記憶。

嘉義二通圈生活節10/10登場!隨「淑芬」一窺中正路今昔生活記憶
(圖片提供:嘉義二通圈生活節)

亮點03. 店家串連邀「淑芬」暢遊二通

這場由「淑芬」領頭的生活節,熱烈歡迎全台各地的「淑芬」前來共襄盛舉!活動期間祭出「淑芬同名優惠串連」,在地店家崇文嘉義涼麵、興義發記玩具行、一銀仙草、高興紅豆湯、大益糖菓行、七彩冰果室……皆熱情響應。只要你也叫「淑芬」,或是名字裡有「淑」或「芬」字,在二通圈生活節期間造訪30間活動店家,都能享有限定優惠。

嘉義二通圈生活節10/10登場!隨「淑芬」一窺中正路今昔生活記憶
(圖片提供:嘉義二通圈生活節)
嘉義二通圈生活節10/10登場!隨「淑芬」一窺中正路今昔生活記憶
(圖片提供:嘉義二通圈生活節)
嘉義二通圈生活節10/10登場!隨「淑芬」一窺中正路今昔生活記憶
(圖片提供:嘉義二通圈生活節)
嘉義二通圈生活節10/10登場!隨「淑芬」一窺中正路今昔生活記憶
(圖片提供:嘉義二通圈生活節)

2025嘉義二通圈生活節

展期|2025.10.1010.12

地點|嘉義市中正路一帶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