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辦公室就像一座博物館?限時3年的JINS東京新總部,以減法設計創造寬闊空間

如果辦公室就像一座博物館?探索限時3年的JINS東京新總部,以減法設計創造寬闊空間

日本眼鏡品牌JINS近期搬遷東京總部,進駐一棟預計在三年後拆除的大樓。在這個「限時總部」,設計團隊Fumiko Takahama Architects秉持著「以減法設計創造空間」「辦公室即博物館」的理念,透過拆除建築內部飾面、打通樓板,並將管線與空調設備外露,讓建造工程降至最低,一方面實踐減碳目標,另一方面也傳遞了非永久性空間的意涵。

如果辦公室就像一座博物館?探索限時3年的JINS東京新總部,以減法設計創造寬闊空間
日本眼鏡品牌JINS進駐一棟預計在三年後拆除的大樓。(攝影:Takumi Ota)

這些「未完成」的空間元素,鼓勵員工探索新的工作方式、激發自己的創造力,主動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為了強調「辦公室即博物館」的概念,JINS還邀請到金澤21世紀美術館館長長谷川祐子,在大樓內設計策展空間,並策劃開幕首檔展覽。

如果辦公室就像一座博物館?探索限時3年的JINS東京新總部,以減法設計創造寬闊空間
Fumiko Takahama Architects秉持著「以減法設計創造空間」和「辦公室即博物館」的理念進行設計。(攝影:Takumi Ota)

咖啡廳、圖書館對外開放

JINS總部一樓設置對外開放的「ONCA COFFEE」咖啡廳,半戶外空間形式打破辦公室的傳統印象,可完全打開的折疊門像是張開雙臂迎接當地居民與遊客。除了咖啡廳外,一樓還設有圖書館,所有人都能免費借閱書籍,也可以在此工作、讀書。

如果辦公室就像一座博物館?探索限時3年的JINS東京新總部,以減法設計創造寬闊空間
半開放式的設置與長桌,邀請員工及附近居民在此閱讀、工作。(攝影:Takumi Ota)
如果辦公室就像一座博物館?探索限時3年的JINS東京新總部,以減法設計創造寬闊空間
對外開放的「ONCA COFFEE」咖啡廳。(攝影:Takumi Ota)
如果辦公室就像一座博物館?探索限時3年的JINS東京新總部,以減法設計創造寬闊空間
一樓還設有對外開放的免費圖書館。(圖片來源:JINS)

從地板升起的會議室

二樓空間名為「原っぱ」,在日文中是「曠野」的意思,取自日本建築師青木淳的著作《原っぱと遊園地》,希望讓辦公室成為如田野一樣、包容多元可能的地方。200個特製的「種子椅凳」平時嵌入OA高架地板中,需要時可以輕鬆拉起使用,用於會議或休憩等,就像是種子從土壤發芽、萌生一般。

如果辦公室就像一座博物館?探索限時3年的JINS東京新總部,以減法設計創造寬闊空間
二樓是可彈性運用的「原っぱ」(曠野)空間。(攝影:Takumi Ota)
如果辦公室就像一座博物館?探索限時3年的JINS東京新總部,以減法設計創造寬闊空間
200個特製的「種子椅凳」平時嵌入OA高架地板中,需要時可以輕鬆拉起使用。(圖片來源:JINS)

創造力與商業點子在此相會

在踏入主要的辦公區域前,三樓策展空間「白立方」是創造力與商業點子的交會點。JINS總部啟用後,迎來第一個展覽《萬有引力》,由金澤21世紀美術館館長長谷川祐子策劃,邀請到立石義弘、松田正秀、安良夫三位藝術家創作錄像裝置作品,描繪杯子和碟子破碎後,其碎片在虛擬空間中重遇的故事。畫面中,漂浮在黑暗中的星光令人聯想到太空意象,伴隨著微弱而沉重的背景音。

如果辦公室就像一座博物館?探索限時3年的JINS東京新總部,以減法設計創造寬闊空間
策展空間「白立方」由金澤21世紀美術館館長長谷川祐子設計。(攝影:Takumi Ota)

長谷川祐子形容:「《萬有引力》所描繪的並不是毀滅,而是暗示著『在破壞的同時,也成為另一種全新的形式。』它不僅與這座以創造為理念設計的辦公室連結,也呼應了JINS不畏挑戰與改變的精神。」

如果辦公室就像一座博物館?探索限時3年的JINS東京新總部,以減法設計創造寬闊空間
《萬有引力》展覽作品。(圖片來源:JINS)

貫穿辦公區域的霓虹中庭

五樓至八樓為JINS員工的主要辦公區。雖然空間較舊辦公室小了一些,但設計團隊巧妙規劃,創造出舒適、寬敞的環境。其中一大特色,便是「中庭樓梯」的設計。建築團隊將原有的樓板打通,圍牆扶手以特殊稜鏡片打造,閃爍著彩虹光芒,隨著觀看角度而變化。

如果辦公室就像一座博物館?探索限時3年的JINS東京新總部,以減法設計創造寬闊空間
建築團隊將原有的樓板打通,創造開闊的中庭。(攝影:Takumi Ota)

是景觀也是空氣清淨機

中庭底部的綠植景觀,是義大利Pnat團隊所設計的「Fabbrica dell'Aria」。它不僅僅是一座觀賞用溫室,更擁有捕捉室內污染物、過濾與淨化空氣的功能,視覺上也整合了中庭偌大的垂直空間。

除此之外,辦公區域也充滿了各種靈感與創意空間,像是位於九樓的芬蘭桑拿室,讓員工在忙碌之餘放鬆身心;大多數部門每週都會輪換座位,鼓勵跨部門同事間的交流,激盪出意想不到的火花。

如果辦公室就像一座博物館?探索限時3年的JINS東京新總部,以減法設計創造寬闊空間
「Fabbrica dell'Aria」成為中庭垂直空間的視覺焦點。(攝影:Takumi Ota)
如果辦公室就像一座博物館?探索限時3年的JINS東京新總部,以減法設計創造寬闊空間
「Fabbrica dell'Aria」不只是一座觀賞用溫室,更擁有捕捉室內污染物、過濾與淨化空氣的功能。(攝影:Takumi Ota)

資料來源|JINSFumiko Takahama Architects

延伸閱讀

RECOMMEND

2025大阪世博「捷克館」:日本首座無金屬框架木造建築,螺旋玻璃外觀致敬傳統工藝

2025大阪世博「捷克館」:玻璃立面致敬傳統工藝,螺旋廊道隱喻通往理想生活的途徑

2025大阪世博將於413日揭幕,本屆「捷克館」由Apropos Architects操刀,落成後將成為日本首座無金屬框架支撐的木造建築,其外部以玻璃立面彰顯捷克歷史悠久的玻璃工藝,內部則藉螺旋廊道形成自由、活潑的觀展路徑,藉現代技術與傳統工藝的共融,描繪理想生活的未來藍圖。

2025大阪世博「捷克館」:玻璃立面致敬傳統工藝,螺旋廊道隱喻通往理想生活的途徑
(圖片來源:Apropos Architects)

以木材和玻璃為設計語言

Apropos Architects以捷克布拉格、瑞士蘇黎世、荷蘭海牙三城為根據地,在歐洲各地擁有豐富的建築作品。這次接下設計捷克館的任務,團隊以擅長的木造建築對答,企圖打造一座從外部看來通透、輕盈、彷彿在對抗地心引力的動態感建築,同時,這座建築要能適應當前或未來社會對美學、功能的要求,並適應地方環境,比如能對抗日本地震頻繁、基地位於風力強勁的海濱等劣勢。

2025大阪世博「捷克館」:玻璃立面致敬傳統工藝,螺旋廊道隱喻通往理想生活的途徑
(圖片來源:Apropos Architects)

綜合美學和功能性考量,捷克館結構以CLT(直交式集成板材)木材為主要支撐,能滿足抗震、防颱等需求,同時在視覺上達到建築團隊追求的輕盈感。外部立面採用通透的平板玻璃,向捷克引以為傲的玻璃工藝致敬,玻璃表面更經特殊處理呈現捷克玄武岩地形的有機紋理。

2025大阪世博「捷克館」:玻璃立面致敬傳統工藝,螺旋廊道隱喻通往理想生活的途徑
(圖片來源:Apropos Architects)

螺旋坡道,通往理想生活的路徑

場館內部以直徑長達15公尺的圓形多功能禮堂為中心,周圍螺旋坡道以禮堂為圓心向上延伸,沿途既是展覽空間、也是供訪客交流的廊道,並設有多個出入口供人們自由穿行。展覽內容將隨著螺旋向上的觀展路徑逐漸展開,隱喻通往理想生活的途徑。

2025大阪世博「捷克館」:玻璃立面致敬傳統工藝,螺旋廊道隱喻通往理想生活的途徑
(圖片來源:Apropos Architects)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寬度落在1.87公尺間不等的坡道,總共由36段組件拼組而成,便於施工期間運輸、組裝及事後拆卸。坡道不僅提供訪客多元的空間體驗,也引導人們邊看展、邊行至寬敞的觀景路台,這裡設有海景餐廳、酒吧可小憩片刻,也可在此透過玻璃天窗俯瞰場館中心禮堂,用不同角度欣賞捷克館。

2025大阪世博「捷克館」:玻璃立面致敬傳統工藝,螺旋廊道隱喻通往理想生活的途徑
(圖片來源:Apropos Architects)

2025大阪世博「捷克館」

展期|2025年4月13日至10月13日

資料來源|ArchDailyCzech & Slovak Leaders

2025大阪世博「荷蘭館」:冉冉升起的發光太陽探索永續創新技術、米飛兔擔任兒童大使

2025大阪世博「荷蘭館」:冉冉升起的發光太陽探索永續創新技術、米飛兔擔任兒童大使

2025大阪世博將在4月13日至10月13日舉行,荷蘭館以「共同點」(Common Ground)為參展主題,強調共享資源、創造新價值,並致力於與全球共同構築一個健康且幸福的社會。而誕生70週年的米飛兔(Miffy),更被任命為本次荷蘭館的「兒童大使」,將在世博期間陪伴孩子在荷蘭館內探險,引領他們探索展館的奇妙旅程!

找出共同點 邁向循環永續的未來

在思考如何呼應本屆2025大阪世博主題「生命閃耀未來社會的設計」時,荷蘭館提出了「共同點」(Common Ground),一個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人類們,都該取得共識的觀點——重新思考人類與地球資源的關係,並尋找更可持續的解決方案。

地球是一個封閉的系統,所有資源皆有限,當前世界正面對化石能源枯竭與物質資源短缺的急迫問題。藉由世博的展開,當來自不同背景的人們相互交融,更應該突破既有框架與隔閡,才能夠創造出顛覆性的解決方案,推動更永續、健康的生活方式。

荷蘭館以「共同點」(Common Ground)為參展主題,強調共享資源、創造新價值,並致力於與全球共同構築一個健康且幸福的社會。(圖片來源:AND BV & Plomp)
荷蘭館以「共同點」(Common Ground)為參展主題,強調共享資源、創造新價值,並致力於與全球共同構築一個健康且幸福的社會。(圖片來源:AND BV & Plomp)

冉冉升起的發光人造太陽

荷蘭為展館取了一個美麗的名稱 「A New Dawn—開啟新時代」(A New Dawn—新たな幕開け)。整座展館由 RAU Architects 操刀,以循環型概念打造,特別是那顆位居建築中央,極為搶眼的「人造太陽」發光球體,象徵著從海面冉冉升起的太陽外,也預示著一個充滿合作精神,發展清潔能源無限可能的新未來即將到來。

整座展館由 RAU Architects 操刀,以循環型概念打造。(圖片來源:AND BV & Plomp)
荷蘭館由 RAU Architects 操刀,以循環型概念打造。(圖片來源:AND BV & Plomp)
荷蘭館(圖片來源:AND BV & Plomp)
荷蘭館(圖片來源:AND BV & Plomp)

整座展館皆可拆卸重組,使用的所有材料皆註冊於材料護照系統,確保未來可以被回收或重複利用。而作為與水共存的國家,荷蘭館建築設計上也滿載水元素,無論是在外牆、屋頂等結構上,都能看見如水波紋的意象。

荷蘭館建築設計上也滿載水元素,無論是在外牆、屋頂等結構上,都能看見如水波紋的意象。(圖片來源:AND BV & Plomp)
荷蘭館建築設計上也滿載水元素,無論是在外牆、屋頂等結構上,都能看見如水波紋的意象。(圖片來源:AND BV & Plomp)
荷蘭館(圖片來源:AND BV & Plomp)
荷蘭館內部空間(圖片來源:AND BV & Plomp)

展覽聚焦氣候變遷、健康、食物、科技與文化等和人們生活密不可分的五大議題,並將展示荷蘭如何透過水來生成清潔能源的創新技術,可望成為全球可持續發展的新解方。荷蘭館盼望能形塑成一個開放的國際交流平台,促進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研究機構及企業共同探索未來的發展方向。

荷蘭館展場(圖片來源:Tellart)
荷蘭館展場(圖片來源:Tellart)
荷蘭館(圖片來源:AND BV & Plomp)
荷蘭館展場(圖片來源:AND BV & Plomp)

米飛兔擔任兒童大使、荷蘭館限定商品

聽起來議題相當艱深,不過為了讓訪客能夠以更易懂的方式理解,特別是還在各成長階段的孩童,為此,荷蘭館邀來米飛兔擔任「兒童大使」,將陪伴孩子們在展館中探險,並引導他們體驗館內的各種互動展覽。

荷蘭館邀來米飛兔擔任「兒童大使」,將陪伴孩子們在展館中探險,並引導他們體驗館內的各種互動展覽。(圖片來源:駐日オランダ王国大使館)
荷蘭館邀來米飛兔擔任「兒童大使」,將陪伴孩子們在展館中探險,並引導他們體驗館內的各種互動展覽。(圖片來源:駐日オランダ王国大使館)

米飛將巧妙地設計在展館各個角落,以適合孩子視線高度的方式呈現,確保小朋友能夠輕鬆看見。此外,米飛還會以朋友的身份,透過簡單的語言與圖像,在雙語(英語-日語)繪本中解說展覽的故事與概念,幫助孩子們更容易理解展館內容。

米飛兔將巧妙地設計在荷蘭館展館各個角落。(圖片來源:駐日オランダ王国大使館)
米飛兔將巧妙地設計在荷蘭館展館各個角落。(圖片來源:駐日オランダ王国大使館)

適逢米飛兔誕生70年,因此荷蘭館也將販售限定商品。館方與Mercis BV、Dick Bruna Japan合作,推出穿著荷蘭文化象徵鬱金香花洋裝,以及抱著荷蘭館發光太陽的玩偶,極具收藏價值。

適逢米飛兔誕生70年,荷蘭館也將販售限定商品。(圖片來源:駐日オランダ王国大使館)
適逢米飛兔誕生70年,荷蘭館也將販售限定商品。(圖片來源:駐日オランダ王国大使館)

2025大阪世博「荷蘭館」
展期:2025年4月13日至10月13日
更多資訊可至荷蘭館官網查詢

資料來源|Netherlands Pavilion駐日オランダ王国大使館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