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老屋新生14選!走進昔日劇院、製糖工廠、富商豪宅等新舊時空相遇現場

2024台北老屋新生大獎揭曉!大稻埕AKA café、北一女中光復樓等14件得獎作品

老屋不僅保存了城市的歷史與文化,經修復、改造後,更凸顯其包容與開放性。而老屋新生,不只是硬體空間的轉變,更乘載了設計與經營團隊為老屋重賦使命、注入年輕靈魂的故事。台北有哪些值得一訪的老屋空間?不妨從「2024台北老屋新生大獎」共14件得獎作品看起,感受老屋活化的魅力。

沿岸 3.0|注重材質,富反差魅力的迷人辦公場域

創作領域橫跨平面與動態視覺、產品設計、策展、影像拍攝等的「沿岸制作」,在台北泰順街承租了一處雙層空間,與擅長運用原始材料的「一日一土建築空間計畫」合作規劃辦公場域。

2024台北老屋新生大獎揭曉!大稻埕AKA café、北一女中光復樓等14件得獎作品
(圖片提供:台北老屋新生大獎)

空間本身格局方正,沒有過多隔牆、隔間,得以做很靈活的運用,經改裝後,黑色系象徵沿岸低調、專注的個性,實木、金屬、水泥等原材料成為主角,訂製收納櫃也暗藏青磚等材質細節,而門口的大片金屬落地窗,白天陽光灑落時會形成倒影,意外成為空間的自然屏障。

規劃設計與經營管理單位|沿岸有限公司 陳彥安

規劃設計與營造施工單位|TUTAN 一日一土 王垣程 Tutan Wang

杉遍野 . 隨野家|都市中的永續農園

「隨野家 . 生活」為關渡平原農業區的友善放牧養雞場,年輕農家希望能守護都會中少有的綠地,並推廣食農教育。

2024台北老屋新生大獎揭曉!大稻埕AKA café、北一女中光復樓等14件得獎作品
(圖片提供:台北老屋新生大獎)

設計團隊規劃農場前,先實地體驗過務農生活,因此在設計上更能從友善自然的角度切入,他們以台灣柳杉的末段為主要材料,將其大量應用於空間,並將杉木切割的餘料細分,製作成不同尺度的家具,最後剩餘的小碎木則成了農場最佳的天然乾燥墊料,整根杉木末段無一絲浪費地永續應用。

規劃設計單位|曲墨建築師事務所

營造施工單位|曲墨建築師事務所、嚴得清

經營管理單位|隨野家 . 生活

AKA café|復刻大稻埕昔日上流生活

坐落於大稻埕的「AKA café」,不僅是一間咖啡廳,也是酒吧和香道、花道、茶道的體驗空間。這座老屋曾是富商郭烏隆的豪宅,他因開設「郭怡美商行」致富,過去常在宅內辦舞會、辦桌,然而隨著大稻埕沒落,宅邸不再風光,逐漸被人遺忘。

2024台北老屋新生大獎揭曉!大稻埕AKA café、北一女中光復樓等14件得獎作品
(圖片提供:台北老屋新生大獎)

時隔多年,建築設計師Neo在尋覓倉庫時偶然發現老宅,並攜手與AKA團隊翻新場域,在此舉辦音樂沙龍、攝影展、藝術拍賣會等活動,以精緻而隆重的方式重現百年前發生在這座宅邸的故事,帶訪客穿梭大稻埕的今昔之間。

規劃設計單位|AKA Design Studio

營造施工單位|筑園國際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經營管理單位|AKA Group

北一女中光復樓|一座流動的博物館

北一女歷史可追溯至日治時期,校園中於1933年竣工的「光復樓」,最初由臺北州土木課設計,為臺灣早期現代主義風格建築,外觀最大特色為曲尺形平面,且線條簡潔、強調水平線特徵。這座三層樓的鋼筋混凝土建築至今仍用作教室、行政、教師辦公室等,也是北一女校友們的集體回憶。

2024台北老屋新生大獎揭曉!大稻埕AKA café、北一女中光復樓等14件得獎作品
(圖片提供:台北老屋新生大獎)

此次光復樓修復,是台灣難得由校友會自主啟動的校園古蹟修復計畫,設計團隊長期關注老屋與古蹟復興並實踐,以古蹟調查研究知識系統、古蹟修復設計整備工程,呈現教育推廣的共伴共創,期待喚回更多校友們的生活記憶與情感,並增進師生瞭解文化資產保存再利用的重要。

規劃設計單位|何黛雯林雅萍建築師事務所

營造施工單位|鋼成營造股份有限公司

經營管理單位|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

照明設計單位|好喆照明設計有限公司

機電設計單位|宇宸設計有限公司

結構設計單位|施忠賢結構技師事務所

玉成戲院錄音室|災後重生為台灣音樂指標場域

1978年開幕的「玉成戲院」,設有金、銀二廳共600個座位,營業多年後,在2001年遇上納莉颱風大淹水,內部損失慘重而長期歇業荒廢。2008年,來自美國、現定居台北的錄音和混音師Andy Baker,正尋覓適合的空間打造錄音室,而廢棄的玉成戲院空間完美符合他所想,於是他在2016年展開浩大的改建工程,從規劃、設計、籌資、購置設備到施工都親力親為,歷時一年半完成改建。

2024台北老屋新生大獎揭曉!大稻埕AKA café、北一女中光復樓等14件得獎作品
(圖片提供:台北老屋新生大獎)

新生的玉成戲院錄音室,保留了舊戲院的售票口、古董放映機和佈告欄,錄音空間也以戲院原有的金廳、銀廳命名。特別的是,這是台灣首間為同步錄音設計的旗艦型錄音室,歷史空間再利用賦予了錄音室獨特的空間形式與音場效果,使其能夠同時容納多名樂手、管弦樂團和合唱團進行同步錄音,至今已與200組國內外音樂人合作,已成為台灣樂團及音樂圈的首選錄音室之一。

規劃設計與經營管理單位|玉成戲院錄音室

森³ sunsun-museum|老屋三階段翻新,建構台北美學據點

「森³ sunsun-museum」原為日常可見的老公寓民宅空間,經由打開立面,向室內迎入公園的綠,重新梳整空間的內外關係,作為老屋新生的第一步;2019年再以白色系展策場域公開,開啟未來多元展示的可能性,展開了一場又一場實驗式展覽與活動,透過設計思考、視覺藝術、生活體驗,為這個空白的載體填上各種顏色、注入靈魂。

2024台北老屋新生大獎揭曉!大稻埕AKA café、北一女中光復樓等14件得獎作品
(圖片提供:台北老屋新生大獎)

2022年,「Re:森³」以美好生活及知性體驗的雙棲場域重啟,透過實體空間營運,試圖匯聚視覺、空間、時尚、選品、展策等跨領域能量,為生活帶來更多向度的啟發,在繁忙城市中打造「設計 x 藝術 x 美學」新場域,希望設計不再是束之高閣的產物,而是來自於生活的美好細節。

規劃設計單位|格式設計展策 InFormat Design Curating、卵形 oval-graphic 平面設計工作室、WISDOM®

營造施工單位|自在創意整合有限公司、峻億不銹鋼工程行、朝田水電工程行、中展工程有限公司、泥作阿鴻、和楙室內裝修工程有限公司、新睿廣告科技有限公司

BEATA|校園食堂新生為師生交流之所

隱藏在山坡上的校內食堂,一向是陽明交通大學師生們飢腸轆轆時必定造訪之地,但食堂空間經多年使用,已略顯陳舊、動線規劃不符師生需求,校方希望空間使用上能多元延伸,並與校園周遭空間紋理及動線串連,成為校區中重要的生活及交流空間。

2024台北老屋新生大獎揭曉!大稻埕AKA café、北一女中光復樓等14件得獎作品
(圖片提供:台北老屋新生大獎)

設計團隊將原先的環境及食堂空間融為一體,透過開窗將周遭綠意融入空間經驗,並特別於三樓規劃「人良閣」,規劃共享廚房、人文講堂等多元空間,開放以來除了舉行師生交流活動,也有烘焙社、調酒社進駐,成為社團活動的理想場所。

規劃設計單位|許志維建築師事務所

營造施工單位|代木營造股份有限公司

經營管理單位|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Boven雜誌圖書館|在桃花源遇見老靈魂

專門收藏設計美學相關外文雜誌的「Boven雜誌圖書館」,位於台北東區地下室,是無對外窗的密閉室內空間。建築師在規劃時,引用陶淵明《桃花源記》概念,用設計手法製造一個又一個「懸念」,透過動線引導進入場域的過程,刻意讓訪客的視野先縮小,經過一個個轉折後一層層放大視野,就像走進別有洞天的桃花源。

2024台北老屋新生大獎揭曉!大稻埕AKA café、北一女中光復樓等14件得獎作品
(圖片提供:台北老屋新生大獎)

紙本雜誌是一種老派的閱讀形式,Boven雜誌圖書館的空間裡,也處處藏有老工匠的細膩手藝,如樓梯間的鐵扶手、鐵件、陳列雜誌需要的特殊角度書架,都由資深鐵匠師父打造。

經營管理單位|⼀本⽂創工作室

規劃設計單位|顧相璽建築師

營造施工單位|慕⽯設計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老布莊的共生

老屋內原為布莊、訂製西服公司,其搬遷後改由戶外裝備品牌「Kawas」進駐,延續了迪化街的時空發展。早年布市的榮景,顯露在室內裝修材料上,華麗的大理石從地板延伸至牆面;退縮無落柱的騎樓,提供了繁忙進出貨臨時的動線。

2024台北老屋新生大獎揭曉!大稻埕AKA café、北一女中光復樓等14件得獎作品
(圖片提供:台北老屋新生大獎)

設計團隊保留地坪與牆面石材,實木架以最小構件輕觸固著在牆體上,石材背景交疊著展示牆成為新舊融合的立面,並將舊布尺轉化成為入口門把,猶如進入老布莊的記憶軸。騎樓店鋪大門旁的公共梯廳門面也一併整修,共創友善鄰里關係;原地下室儲物空間轉化為共享講堂,供山友分享大自然與山岳故事。

規劃設計與營造施工單位|力口建築/力口室內裝修工程有限公司

經營管理單位|嘉瓦士有限公司

河神的丸子|官方宿舍化身社群共好基地

「河神的丸子」由一群重視環境永續、關注飲食生活的各領域工作者一同經營,在此之前,他們有感於推廣食育、療癒等內容的組織,常缺乏固定空間做為發揮據點,因此著手打造這處展覽選物空間,期待能在城市裡創造更友善此社群的共好基地。

2024台北老屋新生大獎揭曉!大稻埕AKA café、北一女中光復樓等14件得獎作品
(圖片提供:台北老屋新生大獎)

這座60年老屋曾是臺北市府員工宿舍,歷經歲月變遷閒置多年未使用。團隊接手後,秉持著「修舊如舊,卻帶新意」理念,在結構加固的基礎上,保留了原有的兩層樓前庭後院、大樹、磁磚、磨石子樓梯、浴缸、木窗等特色元素。

規劃設計、營造施工與經營管理單位|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規劃設計與營造施工單位|冰斗喫甜甜點工作室、蝸牛屋工作室、同行食旅

城市舞台|乘載台灣劇場黃金歲月

「城市舞台」自前身臺北市立社會教育館演變至今,一直是台北藝文活動及劇場演出的指標場域之一,設計團隊希望能夠透過建築設計方式,抓住、留下並再現過去數十年中劇場的黃金歲月。

2024台北老屋新生大獎揭曉!大稻埕AKA café、北一女中光復樓等14件得獎作品
(圖片提供:台北老屋新生大獎)

全案的整修標的分為「城市舞台」及「藝文大樓」兩棟建築物,除了劇場演出設備整體更新外,設計團隊更在意建築物外觀在都市環境中的自明性,於是以簡潔的矩形量體凸出於原建築外觀,並利用格狀金屬板/擴張網拼貼,呈現舞台的「走位」概念,巧妙將建築內部劇場空間立體化並轉譯至建築物外牆。

除了外觀以外,設計團隊也一併改造廣場景觀,先是取消既有的光塔電梯,將廣場及設施地景化、平面化;以緩坡取代樓梯、以草坡優化車道斷層死角,創造環狀步道,擴大入口樓梯,於樓梯中央開孔新植樹木,讓訪客行走於其中時暢通無阻,感受自然環境、季節交替不同時期的「城市舞台」之美。

規劃設計單位|莫國箴建築師事務所 莫國箴建築師

營造施工單位|應州工程有限公司、嘉隆國際有限公司、平安集成股份有限公司、明立科技有限公司

經營管理單位|臺北市藝文推廣處

昭和浪漫洗濯屋|延續洗衣店記憶的街頭冰店

昭和時期是最美好,也是最辛苦的年代。店名以冰店發想,結合建物前身洗衣店「洗濯屋」用途,於是有了希望讓大家留下美好回憶、欣賞老屋美好的「昭和浪漫洗濯屋」。

2024台北老屋新生大獎揭曉!大稻埕AKA café、北一女中光復樓等14件得獎作品
(圖片提供:台北老屋新生大獎)

建築為面寬窄身的房子,設計團隊將一樓設定為戰後蓬勃發展的昭和時代,有著時髦的明星海報、搖搖馬、繽紛的佈置,還有一台從日本運來的販賣機;原先是洗衣店家打地鋪睡覺的二樓,則以戰前的昭和時期為主題,以榻榻米、大書櫃、舊電視機、夏目漱石藏書及整修時發現的熨馬,創造出寂靜的空間氛圍。

規劃設計、營造施工與經營管理單位|點匯有限公司 林宏一

萬座曉劇場|工業遺跡變身草根實驗劇場

「萬座曉劇場」由「曉劇場」團隊營運,建物原是日治時期的蔗糖製造工廠,後由臺北市政府指定為市定古蹟,並藉「老房子文化運動」展開新生。

2024台北老屋新生大獎揭曉!大稻埕AKA café、北一女中光復樓等14件得獎作品
(圖片提供:台北老屋新生大獎)

命名以「萬」代表萬華,而「座」取自日本「劇場」之意,更象徵糖廍從日治時期至今的歷史意義,兩者組合而成的「萬座」,更蘊含未來萬人入座的期許,期待此處可以作為臺灣表演藝術的門戶,以民間共融、策展培育、實驗創作為概念,呈獻最具草根性的世界舞台。

規劃設計與經營管理單位|曉劇場

規劃設計與營造施工單位|呂大吉建築師事務所

恩寓公寓|三代家宅的記憶延續

✹ 整建維護特別獎

「恩寓公寓」由屋主的長輩自行興建,並於建築物入口,題字「恩寓」刻印於石材,極富紀念價值。第二代及第三代的家庭成員,為感念父親及祖父,決定進行整建維護,除了延長建築物的生命週期,也替未來老年生活做好準備。

2024台北老屋新生大獎揭曉!大稻埕AKA café、北一女中光復樓等14件得獎作品
(圖片提供:台北老屋新生大獎)

屋主們與設計團隊討論後,除了新增電梯,也增加外牆拉皮及部分結構,並為電梯外牆選用深棕色的德國皮紋氧化鋁合金板,輔以開窗,讓電梯化身全新的社區地標。建築物整體採用淺色系塗料以襯托電梯,並於西側新開窗,改善樓梯間的採光,讓平時使用電梯與樓梯更加安心。

面對外牆剝落及漏水問題,設計團隊剃除原有磁磚,確實做好防水工程後,使用耐候性的塗料來整新外牆,同時整合凌亂的管線,在滿足屋主所需的居住機能的同時,也讓建築外觀得以保持整潔。

規劃設計單位|王瑞婷建築師事務所 王瑞婷

營造施工單位|麗高營造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居住單位|恩寓公寓大廈管委會

都市更新整建維護單位|橙玨都市更新股份有限公司

臺中綠美圖視覺識別設計永真急制操刀!簡約線條呼應建築、藝術與閱讀

即將成為臺灣文化地標之一的臺中綠美圖,不僅因建築設計來自於普立茲克獎得主 SANAA 事務所的妹島和世、西澤立衛之手,其跳脫框架結合美術館與圖書館的藝術文化場域,也啟發激盪出藝文館所的無限想像。將於明年底啟用的臺中綠美圖,近日更搶先釋出來自永真急制操刀的視覺識別系統,由兩條簡約俐落的直線展開不受限的可能性,發展出呼應建築結構設計、場館本質,以及視覺美感的三組logo與視覺識別應用!

臺中綠美圖

既是建築型態,也是場館本質的 Logo 設計

不受限於地理場域「臺中」、名稱帶有與「綠」地、自然的連結,永真急制團隊選擇以「綠美圖」的建築本體為靈感,深入探索空間與功能的融合,將建築設計中的流動感與跨域特性,轉化為具備高度識別性與永恆性的圖像語言。在綠美圖的總體概念下,永真急制首先以兩條俐落線條 logo 定義,象徵複合場館的開放性與多元發展,以留白美學的設計,訴說自由發展的空間;臺中市立美術館則在這兩條線之內,以鋸齒的線條擬態藝術繪畫筆跡,表達藝術本質的感性、動作性與視覺性;而在臺中市立圖書館的 logo 中,兩條直線又暗示著書架的邊界,搭配中央數本書籍堆疊、傾倒的樣態,帶來簡明直觀的聯想。

臺中綠美圖
臺中綠美圖

而簡潔的 Logo 線條裡,其實隱藏著美術館與圖書館建築內部的重要結構。聶永真解釋,若將美術館、圖書館的 Logo 旋轉 90 度,其線條的轉折宛如兩大場館獨特的樓板規劃與斜坡層次設計,看見識別視覺,就猶如漫步於館內,體驗空間中的藝術文化內涵,同時又以聶永真設計師一貫的簡約調性,完美呼應 SANAA 建築的輕盈質感。

臺中綠美圖

細節滿點!深具脈絡的設計原則

事實上,在簡約識別的背後,其實蘊含著重要的方法理論與設計脈絡。對此,設計師聶永真為 logo 設計提出五大識別原則—— Distinctive(與眾不同的)、Memorable(可被記憶的)、Adaptable(適用性強的)、Simple(簡單的)及Timeless(超越時間的),並以此原則發展出六款設計提案,最終在 SANAA、專家學者與市府共同溝通討論,演變設計出如今所見之設計,為臺中市立美術館與臺中市立圖書館打造出相符的品牌形象。

臺中綠美圖

除此之外,仔細放大檢視 Logo 線條的收邊,也可看出轉折角度的設計細節其實較一般圓角更為平滑,聶永真指出,之所以選擇以羊角螺線詮釋曲線,能夠為 logo 整體帶來視覺穩定度,而非圓角單點站立的感受,而羊角螺線亦是蘋果產品經常選擇的曲線設計。另一方面,三款視覺識別在英文字選擇全小寫,一改過往在重要機構以大寫的方式呈現,不失為一種去權威化的做法,為綠美圖帶來輕鬆、親和力,切中了綠美圖在城市中所扮演的文化角色,而這也是國際場館視覺識別的設計趨勢之一。

臺中綠美圖

除了標誌設計,聶永真團隊還為綠美圖量身打造了「輕方體」字體,透過專屬字體將視覺識別系統的精緻感推向新的高度。字體的設計考量了數位媒介與實體應用的兼容性,無論是在大型看板、數位螢幕或印刷物上,都能與 Logo 保持比例與平衡,充分展現對於設計細節的嚴謹態度。

臺中綠美圖
臺中綠美圖

匯聚美學、知識與生活,成就跨域交融願景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長陳佳君強調,綠美圖不僅是兩大文化場館的匯聚,亦是藝術與知識的結合,將透過專精的跨領域合作,為市民創造全新的文化體驗。這一願景也在臺中市立美術館長賴依欣與臺中市立圖書館長曾惠君的共同推動下,進一步深化。美術館在開館前,將深入梳理中部藝術發展脈絡,包括典藏品研究與購藏,並陸續開啟系列講座、學習與推廣活動、出版品發行、國際論壇等計畫,從多元面向探索發展可能;而除了藝術展覽與跨域藝術計畫為開館一大亮點外,更將呈現半開放式典藏庫房,並藉由多種藝術推廣的形式,回應當代藝文發展及新型態美術館趨勢,美術館也將作為國際跨域交流的節點,回應場域特色,打造城市藝術地標,以藝術推動城市永續發展。圖書館則致力於打造智慧、便捷且具美學意識的閱讀空間,藉由紙本閱讀與線上數位體驗,實踐閱讀平權、知識平權,揉和大數據與AI技術,讓知識與藝術無縫融合。隨著綠美圖預計於 2025 年底落成,期待這座結合藝術、知識與數位閱讀的國際前瞻性文化場域,將與中央公園的綠意,一起為市民帶來嶄新的生活與文化體驗!

文/湯侑宸  圖片提供/臺中市立美術館

隱身山林,台電「萬大發電廠」絕美辦公室啟用!木構建築回應能源產業與大自然的關係

台電「萬大發電廠」辦公大樓啟用!木構造建築回應能源產業與大自然的關係

台電「萬大發電廠」坐落於南投仁愛鄉,周邊群山環繞、天然資源豐富,是台灣歷史悠久的水力發電基地,無論是所處環境或運作方式,都與自然環境互動緊密。2024年,台電在此啟用全新的木構造辦公大樓,以應對原先日治時期建築老舊難以應對氣候變遷等的問題,並透過木頭集成材技術、大跨度的建築設計,呈現台灣公共建築的新可能。

台電「萬大發電廠」辦公大樓啟用!木構造建築回應能源產業與大自然的關係
(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以木構建築回應能源產業與大自然的關係

萬大發電廠自1960年啟用以來,一直以水力發電為主要能源來源,不僅減少發電對化石燃料的依賴,也在長期的營運中成為環境教育的重要基地。台電營建處在此打造新辦公大樓,之所以選擇木構造,不僅是想回應萬大發電廠與自然環境的關係,也期待展現自然資源和產業共生的理念,透過建築傳達環境永續的理想。

台電「萬大發電廠」辦公大樓啟用!木構造建築回應能源產業與大自然的關係
(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台電「萬大發電廠」辦公大樓啟用!木構造建築回應能源產業與大自然的關係
(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台電「萬大發電廠」辦公大樓啟用!木構造建築回應能源產業與大自然的關係
(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這棟全木構造辦公大樓的設計與建造,標誌著台電在公共建築工程上的重要突破,其採用集成材技術,克服傳統木建築的結構限制。擊壤設計許浩銘建築師也強調,本作透過大跨度的設計,打破了傳統木構建築給人的陰暗、沉重印象,呈現輕盈、明亮的場域氛圍。

台電「萬大發電廠」辦公大樓啟用!木構造建築回應能源產業與大自然的關係
(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台電「萬大發電廠」辦公大樓啟用!木構造建築回應能源產業與大自然的關係
(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萬霧誌》專刊呈現萬大發電廠的多種面向

在台電的理想中,萬大發電廠不只是發電基地,而是環境教育的重要平台,期待透過這座全台灣首個通過環境教育設施認證的電廠,傳達水力發電的環保及永續價值,體現能源生產及生態保護間的平衡。

台電「萬大發電廠」辦公大樓啟用!木構造建築回應能源產業與大自然的關係
(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隨著辦公大樓啟用,台電特別邀請策展人許哲瑜及樸實創意團隊策劃《萬霧誌》專刊,其名源自「萬大溪」與「霧社溪」,呼應當地自然環境與產業文化的融合,並以「人與山林溪流共融之境」為核心,透過文字與影像交織,紀錄職人們的日常工作與發電廠的歷史,內容涵蓋地理人文的歷史溯源、發電工事、建築設計的自然啟發、生態電廠的教材、職人的生活體悟等,讓更多人了解萬大發電廠在能源、環境教育、自然資源保護等方面的價值。

台電「萬大發電廠」辦公大樓啟用!木構造建築回應能源產業與大自然的關係
(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台電「萬大發電廠」辦公大樓啟用!木構造建築回應能源產業與大自然的關係
(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資料來源|樸實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