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老屋新生14選!走進昔日劇院、製糖工廠、富商豪宅等新舊時空相遇現場

2024台北老屋新生大獎揭曉!大稻埕AKA café、北一女中光復樓等14件得獎作品

老屋不僅保存了城市的歷史與文化,經修復、改造後,更凸顯其包容與開放性。而老屋新生,不只是硬體空間的轉變,更乘載了設計與經營團隊為老屋重賦使命、注入年輕靈魂的故事。台北有哪些值得一訪的老屋空間?不妨從「2024台北老屋新生大獎」共14件得獎作品看起,感受老屋活化的魅力。

沿岸 3.0|注重材質,富反差魅力的迷人辦公場域

創作領域橫跨平面與動態視覺、產品設計、策展、影像拍攝等的「沿岸制作」,在台北泰順街承租了一處雙層空間,與擅長運用原始材料的「一日一土建築空間計畫」合作規劃辦公場域。

2024台北老屋新生大獎揭曉!大稻埕AKA café、北一女中光復樓等14件得獎作品
(圖片提供:台北老屋新生大獎)

空間本身格局方正,沒有過多隔牆、隔間,得以做很靈活的運用,經改裝後,黑色系象徵沿岸低調、專注的個性,實木、金屬、水泥等原材料成為主角,訂製收納櫃也暗藏青磚等材質細節,而門口的大片金屬落地窗,白天陽光灑落時會形成倒影,意外成為空間的自然屏障。

規劃設計與經營管理單位|沿岸有限公司 陳彥安

規劃設計與營造施工單位|TUTAN 一日一土 王垣程 Tutan Wang

杉遍野 . 隨野家|都市中的永續農園

「隨野家 . 生活」為關渡平原農業區的友善放牧養雞場,年輕農家希望能守護都會中少有的綠地,並推廣食農教育。

2024台北老屋新生大獎揭曉!大稻埕AKA café、北一女中光復樓等14件得獎作品
(圖片提供:台北老屋新生大獎)

設計團隊規劃農場前,先實地體驗過務農生活,因此在設計上更能從友善自然的角度切入,他們以台灣柳杉的末段為主要材料,將其大量應用於空間,並將杉木切割的餘料細分,製作成不同尺度的家具,最後剩餘的小碎木則成了農場最佳的天然乾燥墊料,整根杉木末段無一絲浪費地永續應用。

規劃設計單位|曲墨建築師事務所

營造施工單位|曲墨建築師事務所、嚴得清

經營管理單位|隨野家 . 生活

AKA café|復刻大稻埕昔日上流生活

坐落於大稻埕的「AKA café」,不僅是一間咖啡廳,也是酒吧和香道、花道、茶道的體驗空間。這座老屋曾是富商郭烏隆的豪宅,他因開設「郭怡美商行」致富,過去常在宅內辦舞會、辦桌,然而隨著大稻埕沒落,宅邸不再風光,逐漸被人遺忘。

2024台北老屋新生大獎揭曉!大稻埕AKA café、北一女中光復樓等14件得獎作品
(圖片提供:台北老屋新生大獎)

時隔多年,建築設計師Neo在尋覓倉庫時偶然發現老宅,並攜手與AKA團隊翻新場域,在此舉辦音樂沙龍、攝影展、藝術拍賣會等活動,以精緻而隆重的方式重現百年前發生在這座宅邸的故事,帶訪客穿梭大稻埕的今昔之間。

規劃設計單位|AKA Design Studio

營造施工單位|筑園國際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經營管理單位|AKA Group

北一女中光復樓|一座流動的博物館

北一女歷史可追溯至日治時期,校園中於1933年竣工的「光復樓」,最初由臺北州土木課設計,為臺灣早期現代主義風格建築,外觀最大特色為曲尺形平面,且線條簡潔、強調水平線特徵。這座三層樓的鋼筋混凝土建築至今仍用作教室、行政、教師辦公室等,也是北一女校友們的集體回憶。

2024台北老屋新生大獎揭曉!大稻埕AKA café、北一女中光復樓等14件得獎作品
(圖片提供:台北老屋新生大獎)

此次光復樓修復,是台灣難得由校友會自主啟動的校園古蹟修復計畫,設計團隊長期關注老屋與古蹟復興並實踐,以古蹟調查研究知識系統、古蹟修復設計整備工程,呈現教育推廣的共伴共創,期待喚回更多校友們的生活記憶與情感,並增進師生瞭解文化資產保存再利用的重要。

規劃設計單位|何黛雯林雅萍建築師事務所

營造施工單位|鋼成營造股份有限公司

經營管理單位|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

照明設計單位|好喆照明設計有限公司

機電設計單位|宇宸設計有限公司

結構設計單位|施忠賢結構技師事務所

玉成戲院錄音室|災後重生為台灣音樂指標場域

1978年開幕的「玉成戲院」,設有金、銀二廳共600個座位,營業多年後,在2001年遇上納莉颱風大淹水,內部損失慘重而長期歇業荒廢。2008年,來自美國、現定居台北的錄音和混音師Andy Baker,正尋覓適合的空間打造錄音室,而廢棄的玉成戲院空間完美符合他所想,於是他在2016年展開浩大的改建工程,從規劃、設計、籌資、購置設備到施工都親力親為,歷時一年半完成改建。

2024台北老屋新生大獎揭曉!大稻埕AKA café、北一女中光復樓等14件得獎作品
(圖片提供:台北老屋新生大獎)

新生的玉成戲院錄音室,保留了舊戲院的售票口、古董放映機和佈告欄,錄音空間也以戲院原有的金廳、銀廳命名。特別的是,這是台灣首間為同步錄音設計的旗艦型錄音室,歷史空間再利用賦予了錄音室獨特的空間形式與音場效果,使其能夠同時容納多名樂手、管弦樂團和合唱團進行同步錄音,至今已與200組國內外音樂人合作,已成為台灣樂團及音樂圈的首選錄音室之一。

規劃設計與經營管理單位|玉成戲院錄音室

森³ sunsun-museum|老屋三階段翻新,建構台北美學據點

「森³ sunsun-museum」原為日常可見的老公寓民宅空間,經由打開立面,向室內迎入公園的綠,重新梳整空間的內外關係,作為老屋新生的第一步;2019年再以白色系展策場域公開,開啟未來多元展示的可能性,展開了一場又一場實驗式展覽與活動,透過設計思考、視覺藝術、生活體驗,為這個空白的載體填上各種顏色、注入靈魂。

2024台北老屋新生大獎揭曉!大稻埕AKA café、北一女中光復樓等14件得獎作品
(圖片提供:台北老屋新生大獎)

2022年,「Re:森³」以美好生活及知性體驗的雙棲場域重啟,透過實體空間營運,試圖匯聚視覺、空間、時尚、選品、展策等跨領域能量,為生活帶來更多向度的啟發,在繁忙城市中打造「設計 x 藝術 x 美學」新場域,希望設計不再是束之高閣的產物,而是來自於生活的美好細節。

規劃設計單位|格式設計展策 InFormat Design Curating、卵形 oval-graphic 平面設計工作室、WISDOM®

營造施工單位|自在創意整合有限公司、峻億不銹鋼工程行、朝田水電工程行、中展工程有限公司、泥作阿鴻、和楙室內裝修工程有限公司、新睿廣告科技有限公司

BEATA|校園食堂新生為師生交流之所

隱藏在山坡上的校內食堂,一向是陽明交通大學師生們飢腸轆轆時必定造訪之地,但食堂空間經多年使用,已略顯陳舊、動線規劃不符師生需求,校方希望空間使用上能多元延伸,並與校園周遭空間紋理及動線串連,成為校區中重要的生活及交流空間。

2024台北老屋新生大獎揭曉!大稻埕AKA café、北一女中光復樓等14件得獎作品
(圖片提供:台北老屋新生大獎)

設計團隊將原先的環境及食堂空間融為一體,透過開窗將周遭綠意融入空間經驗,並特別於三樓規劃「人良閣」,規劃共享廚房、人文講堂等多元空間,開放以來除了舉行師生交流活動,也有烘焙社、調酒社進駐,成為社團活動的理想場所。

規劃設計單位|許志維建築師事務所

營造施工單位|代木營造股份有限公司

經營管理單位|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Boven雜誌圖書館|在桃花源遇見老靈魂

專門收藏設計美學相關外文雜誌的「Boven雜誌圖書館」,位於台北東區地下室,是無對外窗的密閉室內空間。建築師在規劃時,引用陶淵明《桃花源記》概念,用設計手法製造一個又一個「懸念」,透過動線引導進入場域的過程,刻意讓訪客的視野先縮小,經過一個個轉折後一層層放大視野,就像走進別有洞天的桃花源。

2024台北老屋新生大獎揭曉!大稻埕AKA café、北一女中光復樓等14件得獎作品
(圖片提供:台北老屋新生大獎)

紙本雜誌是一種老派的閱讀形式,Boven雜誌圖書館的空間裡,也處處藏有老工匠的細膩手藝,如樓梯間的鐵扶手、鐵件、陳列雜誌需要的特殊角度書架,都由資深鐵匠師父打造。

經營管理單位|⼀本⽂創工作室

規劃設計單位|顧相璽建築師

營造施工單位|慕⽯設計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老布莊的共生

老屋內原為布莊、訂製西服公司,其搬遷後改由戶外裝備品牌「Kawas」進駐,延續了迪化街的時空發展。早年布市的榮景,顯露在室內裝修材料上,華麗的大理石從地板延伸至牆面;退縮無落柱的騎樓,提供了繁忙進出貨臨時的動線。

2024台北老屋新生大獎揭曉!大稻埕AKA café、北一女中光復樓等14件得獎作品
(圖片提供:台北老屋新生大獎)

設計團隊保留地坪與牆面石材,實木架以最小構件輕觸固著在牆體上,石材背景交疊著展示牆成為新舊融合的立面,並將舊布尺轉化成為入口門把,猶如進入老布莊的記憶軸。騎樓店鋪大門旁的公共梯廳門面也一併整修,共創友善鄰里關係;原地下室儲物空間轉化為共享講堂,供山友分享大自然與山岳故事。

規劃設計與營造施工單位|力口建築/力口室內裝修工程有限公司

經營管理單位|嘉瓦士有限公司

河神的丸子|官方宿舍化身社群共好基地

「河神的丸子」由一群重視環境永續、關注飲食生活的各領域工作者一同經營,在此之前,他們有感於推廣食育、療癒等內容的組織,常缺乏固定空間做為發揮據點,因此著手打造這處展覽選物空間,期待能在城市裡創造更友善此社群的共好基地。

2024台北老屋新生大獎揭曉!大稻埕AKA café、北一女中光復樓等14件得獎作品
(圖片提供:台北老屋新生大獎)

這座60年老屋曾是臺北市府員工宿舍,歷經歲月變遷閒置多年未使用。團隊接手後,秉持著「修舊如舊,卻帶新意」理念,在結構加固的基礎上,保留了原有的兩層樓前庭後院、大樹、磁磚、磨石子樓梯、浴缸、木窗等特色元素。

規劃設計、營造施工與經營管理單位|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規劃設計與營造施工單位|冰斗喫甜甜點工作室、蝸牛屋工作室、同行食旅

城市舞台|乘載台灣劇場黃金歲月

「城市舞台」自前身臺北市立社會教育館演變至今,一直是台北藝文活動及劇場演出的指標場域之一,設計團隊希望能夠透過建築設計方式,抓住、留下並再現過去數十年中劇場的黃金歲月。

2024台北老屋新生大獎揭曉!大稻埕AKA café、北一女中光復樓等14件得獎作品
(圖片提供:台北老屋新生大獎)

全案的整修標的分為「城市舞台」及「藝文大樓」兩棟建築物,除了劇場演出設備整體更新外,設計團隊更在意建築物外觀在都市環境中的自明性,於是以簡潔的矩形量體凸出於原建築外觀,並利用格狀金屬板/擴張網拼貼,呈現舞台的「走位」概念,巧妙將建築內部劇場空間立體化並轉譯至建築物外牆。

除了外觀以外,設計團隊也一併改造廣場景觀,先是取消既有的光塔電梯,將廣場及設施地景化、平面化;以緩坡取代樓梯、以草坡優化車道斷層死角,創造環狀步道,擴大入口樓梯,於樓梯中央開孔新植樹木,讓訪客行走於其中時暢通無阻,感受自然環境、季節交替不同時期的「城市舞台」之美。

規劃設計單位|莫國箴建築師事務所 莫國箴建築師

營造施工單位|應州工程有限公司、嘉隆國際有限公司、平安集成股份有限公司、明立科技有限公司

經營管理單位|臺北市藝文推廣處

昭和浪漫洗濯屋|延續洗衣店記憶的街頭冰店

昭和時期是最美好,也是最辛苦的年代。店名以冰店發想,結合建物前身洗衣店「洗濯屋」用途,於是有了希望讓大家留下美好回憶、欣賞老屋美好的「昭和浪漫洗濯屋」。

2024台北老屋新生大獎揭曉!大稻埕AKA café、北一女中光復樓等14件得獎作品
(圖片提供:台北老屋新生大獎)

建築為面寬窄身的房子,設計團隊將一樓設定為戰後蓬勃發展的昭和時代,有著時髦的明星海報、搖搖馬、繽紛的佈置,還有一台從日本運來的販賣機;原先是洗衣店家打地鋪睡覺的二樓,則以戰前的昭和時期為主題,以榻榻米、大書櫃、舊電視機、夏目漱石藏書及整修時發現的熨馬,創造出寂靜的空間氛圍。

規劃設計、營造施工與經營管理單位|點匯有限公司 林宏一

萬座曉劇場|工業遺跡變身草根實驗劇場

「萬座曉劇場」由「曉劇場」團隊營運,建物原是日治時期的蔗糖製造工廠,後由臺北市政府指定為市定古蹟,並藉「老房子文化運動」展開新生。

2024台北老屋新生大獎揭曉!大稻埕AKA café、北一女中光復樓等14件得獎作品
(圖片提供:台北老屋新生大獎)

命名以「萬」代表萬華,而「座」取自日本「劇場」之意,更象徵糖廍從日治時期至今的歷史意義,兩者組合而成的「萬座」,更蘊含未來萬人入座的期許,期待此處可以作為臺灣表演藝術的門戶,以民間共融、策展培育、實驗創作為概念,呈獻最具草根性的世界舞台。

規劃設計與經營管理單位|曉劇場

規劃設計與營造施工單位|呂大吉建築師事務所

恩寓公寓|三代家宅的記憶延續

✹ 整建維護特別獎

「恩寓公寓」由屋主的長輩自行興建,並於建築物入口,題字「恩寓」刻印於石材,極富紀念價值。第二代及第三代的家庭成員,為感念父親及祖父,決定進行整建維護,除了延長建築物的生命週期,也替未來老年生活做好準備。

2024台北老屋新生大獎揭曉!大稻埕AKA café、北一女中光復樓等14件得獎作品
(圖片提供:台北老屋新生大獎)

屋主們與設計團隊討論後,除了新增電梯,也增加外牆拉皮及部分結構,並為電梯外牆選用深棕色的德國皮紋氧化鋁合金板,輔以開窗,讓電梯化身全新的社區地標。建築物整體採用淺色系塗料以襯托電梯,並於西側新開窗,改善樓梯間的採光,讓平時使用電梯與樓梯更加安心。

面對外牆剝落及漏水問題,設計團隊剃除原有磁磚,確實做好防水工程後,使用耐候性的塗料來整新外牆,同時整合凌亂的管線,在滿足屋主所需的居住機能的同時,也讓建築外觀得以保持整潔。

規劃設計單位|王瑞婷建築師事務所 王瑞婷

營造施工單位|麗高營造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居住單位|恩寓公寓大廈管委會

都市更新整建維護單位|橙玨都市更新股份有限公司

「臺北郵局」都更大樓設計:Zaha Hadid、李祖原建築師事務所攜手,以「台灣蘭花」為靈感打造台北新地標

「臺北郵局」都更大樓設計:Zaha Hadid、李祖原建築師事務所攜手,以「台灣蘭花」為靈感打造台北新地標

由中華郵政主導的「臺北郵局公辦都市更新案」,其競圖評選結果由李祖原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與Zaha Hadid建築事務所聯手提出的建築方案拿下,預計47樓高的全新臺北郵局大樓(或暫稱中華郵政塔),將可望為台北西區的天際線再添上一處耀眼新風景!

為什麼臺北郵局周邊要都更?

臺北郵局公辦都更案在近年重新啟動,除了因基地地處西區核心、緊鄰台北車站六鐵共構樞紐,更是「西區門戶計畫」的重要拼圖。計畫總金額約新台幣278億元,由中華郵政攜手台灣證券交易所、期貨交易所、櫃買中心及集中保管結算所等多家國家級金融機構共同出資。

「臺北郵局」都更大樓設計(圖片來源:李祖原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IG)
「臺北郵局」都更大樓設計(圖片來源:李祖原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IG)

整體發展方向除配合台北市政府「西區門戶計畫」外,更對應國家「亞洲.矽谷2.0」產業政策,期望整合北門周邊的歷史古蹟群,形成「城市博物館園區」,並導入數位經濟與智慧產業能量,打造結合文化與科技的國際創新樞紐。

1930年興建落成的北門郵局,未來將透過修復轉型,讓古蹟活化為郵政博物館,重現北門的歷史地景與城市意象;而新建大樓則會結合智慧辦公與創新用途,使古蹟與現代建築共構共生,延續城市的歷史脈絡。

「臺北郵局」都更大樓設計(圖片來源:李祖原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IG)
「臺北郵局」都更大樓設計(圖片來源:李祖原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IG)

事實上,臺北郵局都更構想並非一夕之間誕生。早在10多年前,當時中華郵政便曾前往東京參訪日本郵政集團位於東京丸之內的「JP Tower」開發案。該案成功將百年郵政大樓保留外觀,並在其後方興建嶄新的高層辦公塔樓,成為結合歷史保存與商業開發的典範;而此次參訪經驗也成為北門郵局再開發的啟發來源,當時甚至希望將新建大樓命名為「CHP Tower 中華郵政塔」。

JP Tower(圖片來源:Mitsubishi Jisho Design)
JP Tower(圖片來源:Mitsubishi Jisho Design)

以台灣蘭花為靈感,結合古蹟與未來的建築設計

儘管目前新大樓名稱依舊待定,但初步建築設計規劃則搶先出爐。李祖原聯合建築師事務所透過IG發文,表示團隊將與Zaha Hadid建築事務所、台灣世曦工程顧問公司及數十家國內外專業顧問,共同攜手為臺北郵局規劃一棟地上47層的高層大樓,並希冀成為國家創新創意及金融中心。

「臺北郵局」都更大樓設計(圖片來源:李祖原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IG)
「臺北郵局」都更大樓設計(圖片來源:李祖原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IG)

從已曝光的示意圖看,建築以「台灣蘭花」為形象靈感,並從花瓣優美的姿態中提煉建築語彙。透過流線型結構展現自然生長的姿態,新舊建築之間則有弧形天篷銜接,承襲Zaha Hadid標誌的建築風格,也展現台灣的優雅與自信。未來大樓將結合商辦、展覽與郵政文化展示空間,並預留與北門廣場銜接的開放廊道。

目前臺北郵政公辦都更大樓預計2027年對外招標,2032年完工。屆時落成後,將會與鄰近的台北雙星大樓相映成趣,同連結古蹟立面、北門廣場到高樓曲線等景緻,重新定義「台北門戶」的形象。

「臺北郵局」都更大樓設計(圖片來源:李祖原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IG)
「臺北郵局」都更大樓設計(圖片來源:李祖原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IG)

(註:經編輯電話詢問,確定競圖評選由李祖原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與Zaha Hadid建築事務所的設計方案拿下,然而目前皆為初期規劃,建築樣式有可能再經調整。)

資料來源|中華郵政、李祖原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I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2025打開台北」11/22登場!雙北100+建築空間限時開放,5大活動亮點、必看場域整理

「2025打開台北」11/22登場!雙北上百座建築空間限期開放

「2025打開台北」將於11/22~11/23登場,以「傳承・創生」為年度主題,聚焦於城市記憶的保存與未來的創造。上百處城市空間將限時48小時開放,帶領人們走進日常難以接觸的建築場域,更深入拓展對台北的認識,藉此重新思考城市的發展脈絡與未來藍圖,並感受其中乘載的文化能量和時代脈動。

「2025打開台北」11/22登場!雙北上百座建築空間限期開放
「2025打開台北」打開空間:JCA生活實驗所。(圖片提供:打開台北)

2025打開台北」以4大主題串聯而成,從「城市記憶」、「永續韌性」、「創意飛地」到「居住生成式」,以多元角度展示台北的建築價值與生活能量。活動期間除了有上百座空間將敞開大門,其中臺北大巨蛋、天津大飯店首度參與,是本屆一大看點!另推出3條深度路線:花園新城、大稻埕老屋、城中街區,由建築師、文史工作者等專家領路,帶人們探索時光長廊般的街巷,領會各建築之於城市的時代意義。

「2025打開台北」11/22登場!雙北上百座建築空間限期開放
「2025打開台北」打開空間:新芳春茶行。(圖片提供:打開台北)

 「2025打開台北」5大亮點! 

亮點01|大巨蛋、天津大飯店首度參戰

臺北大巨蛋將推出私房導覽,打開演唱會和球賽舞台之外的後場空間,包括重訓室、藝人休息區、球員休息室、牛棚與打擊練習區。甫獲「台北老屋新生大獎」肯定的天津大酒店,則以70年代風華為引,帶領人們漫步於老旅館重生的空間,感受舊時風華與當代浪漫交會的氛圍。

「2025打開台北」11/22登場!雙北上百座建築空間限期開放
「2025打開台北」打開空間:臺北大巨蛋。(圖片提供:打開台北)
「2025打開台北」11/22登場!雙北上百座建築空間限期開放
「2025打開台北」打開空間:天津大酒店。(圖片提供:打開台北)

亮點02|4大主題 X 精選必看空間

Creative・創意飛地

集結設計師與創作者的工作室、棲所與實驗基地,展現他們用創意為生活注入動能、藉建築空間推動城市革新的無限靈光。你可以走進邱文傑建築師個人工作室環藝工程比鄰而居的創意聚落,感受建築與環境的深度對話,前者將現代理性注入在地情感,後者則將環境化為藝術創作的畫布;或推開十彥建築事務所大門,在建築工作現場一窺獲獎作品背後的設計脈絡。

「2025打開台北」11/22登場!雙北上百座建築空間限期開放
「2025打開台北」打開空間:邱文傑建築師個人工作室。(圖片提供:打開台北)
「2025打開台北」11/22登場!雙北上百座建築空間限期開放
「2025打開台北」打開空間:The Pub. House。(圖片提供:打開台北)
「2025打開台北」11/22登場!雙北上百座建築空間限期開放
「2025打開台北」打開空間:真真鑲嵌玻璃研究所。(圖片提供:打開台北)

亮點場域|邱文傑建築師個人工作室、環藝工程、十彥建築事務所、真真鑲嵌玻璃研究所、JCA 生活實驗所

Heritage・城市記憶

本區帶人們走進老屋和歷史建築,看城市記憶如何保存與轉化,自過去和現在延伸出對城市未來發展的想像和思考。像是柏成設計的184食堂不只是一間餐廳,也是潮州街上鄰里相聚和交流之地,曾隨時光褪色的老屋因改造而有了與當代生活的嶄新連結。位於林森北路的新興市場,則與公宅和旅館共織城市縮影,將透過場域導覽、市集和紀錄片放映,展現城市共生和老屋新生的多重樣貌。

「2025打開台北」11/22登場!雙北上百座建築空間限期開放
「2025打開台北」打開空間:新興市場。(圖片提供:打開台北)
「2025打開台北」11/22登場!雙北上百座建築空間限期開放
「2025打開台北」打開空間:樂埔町。(圖片提供:打開台北)

亮點場域|柏成設計(食堂)、新興市場、鐵道博物館、臺博鐵道部園區、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Sustainabilty・永續韌性

面對極端氣候,城市如何以設計回應挑戰?本區網羅多個以「韌性」思維為核心的場域,從公共設施到校園走廊,探索共生共存的可能。你將能走入辛亥生態公園地下,揭開滯洪池的神秘面紗,了解兼顧防洪安全與城市休憩的永續設計;或進入新莊裕民國小的「水生走廊」,近距離觀察瀕危淡水魚與生態復育現場,看城市校園如何打造兼具教育與永續的水域庇護所。

「2025打開台北」11/22登場!雙北上百座建築空間限期開放
「2025打開台北」打開空間:辛亥生態公園滯洪池。(圖片提供:打開台北)

亮點場域|文山滯洪池、新莊裕民國小水生走廊

Living.居住生成式

高齡化、移民與青年流動正重塑「家」的定義,未來的家不僅是居住空間,更是多元文化、世代交流與生活實驗的場域,本區引領人們思考跨世代共居的多元可能。你可以近距離探索淡海輕軌的運作祕密;或走進信義區廣慈社宅,感受藝術體驗、綠意農園和永續設計結合的社區樣貌。

「2025打開台北」11/22登場!雙北上百座建築空間限期開放
「2025打開台北」打開空間:淡海機廠。(圖片提供:打開台北)

亮點場域|淡海輕軌、廣慈社宅

亮點03|明日行動咖啡廳,集講座、工作坊和街區導讀

OPEN TALK|明日行動咖啡廳」邀請各領域專家與市民展開對話,從「記憶修復」講座到「水路還原」工作坊,並推出「戀戀建築巴士路線」,由銘傳大學建築系老師徐明松領路,帶人們走訪王大閎建築師的建築足跡。另外,打開台北延續過往「OPEN RIVER」和「OPEN HIGHWAY」等行動,今年將帶路解鎖「台北老樹圖鑑」,領參與者深入探索台北鮮為人知的角落。

「2025打開台北」11/22登場!雙北上百座建築空間限期開放
王大閎建築師設計的國父紀念館。(圖片來源:文化部 博物之島)

亮點04|明日城市攝影展,捕捉台北生活光景

打開台北與法國國際攝影藝廊在台據點Yellow Korner Taiwan攜手推出「明日城市攝影展」,以「傳承・創生」為主題,邀請攝影愛好者捕捉台北城中的建築語彙與生活肌理。

「2025打開台北」11/22登場!雙北上百座建築空間限期開放
「2025打開台北」打開空間:Yellow Korner Taiwan。(圖片提供:打開台北)

亮點05|國際論壇首登場,探討未來城市藍圖

首度登場的「亞洲四城國際論壇」,由打開台北與銘傳大學共同舉辦,串聯台北、大阪、首爾與香港4座城市,邀請各地OPEN HOUSE城市代表與建築專家,探討建築如何在未來城市中實踐「傳承與創生」。論壇將於11/3率先登場,為2025打開台北揭開序幕,開啟一場跨城市、跨文化的深度對談。

「2025打開台北」11/22登場!雙北上百座建築空間限期開放
「2025打開台北」主視覺。(圖片提供:打開台北)

2025打開台北

展期|11.2211.23

報名方式及活動詳情請見官方網站FBIG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