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金點設計獎、金點概念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入圍名單出爐!日本廢棄貝殼再製安全帽、國美館精品店等亮點作品

2024金點設計獎、金點概念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入圍名單出爐!日本廢棄貝殼再製安全帽、國美館精品店等亮點作品

2024金點設計獎、金點概念設計獎,繼日前公布標章得主後,今(9/26)日公布「年度最佳設計獎」入圍名單!金點設計獎最終選出138件入圍作品,金點概念設計獎則有6件出線,這些來自台灣、中國、香港、澳門、美國、日本、英國、泰國、波蘭、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12地的優異之作,將競逐獎項最高榮耀。

今年金點設計獎決審,邀請15位多元領域專家組成重量級評審陣容,包括:韓國設計大師安尚秀、日本GK工業設計社長朝倉重徳、日本知名平面設計師色部義昭、Bito甲蟲創意創辦人劉耕名、洋蔥設計總監黃家賢、NIUTRON新能源資深設計副總裁劉傳凱、阿里巴巴首席工業設計師李劍葉、仁寶電腦設計長暨資深副總經理陳禧冠、遠東巨城購物中心副總經理兼營運長游欣宜、劉培森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劉培森、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張清華、URBANUS都市實踐建築設計事務所創建合夥人劉曉都、十彥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林彥穎、漣漪人基金會共同創辦人朱平、編集者新聞社總編輯李取中等人,從通過複審、獲得金點標章的得獎作品中,進一步選出「年度最佳設計獎」或「年度特別獎」得主。而今年度頒獎典禮訂於12月13日在臺灣戲曲中心舉辦,將揭曉備受矚目的年度大獎得主!

2024金點設計獎入圍亮點作品

產品設計類

Throne X - All-in-One Musicians Throne

Cooler Master的「Throne X - All-in-One Musicians Throne」,是一款專為音樂家設計的創新椅凳,利用聲波振動讓表演者自然感受節奏,提供沉浸式的音樂體驗,並支援作為節拍器或根據音樂振動等多種模式,幫助提升表演效果。

2024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入圍作品:「Throne X - All-in-One Musicians Throne」(Cooler Master Technology Inc./台灣)
2024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入圍作品:「Throne X - All-in-One Musicians Throne」(Cooler Master Technology Inc./台灣)

日出長凳

伍偉廷建築師事務所為品茶愛好者設計的「日出長凳」,融入東方「天圓地方」的哲學,偏心圓盤既是座位,亦可作茶盤;整體結構採用無釘榫卯技法,椅腳則參考木造建築屋架設計,逐漸退縮形成簡潔支撐,展現了融合建築工法與現代美學的獨特創意。

2024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入圍作品:「日出長凳」(伍偉廷建築師事務所/台灣)
2024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入圍作品:「日出長凳」(伍偉廷建築師事務所/台灣)

SHELLMET

日本TBWAHAKUHODO與甲子化學工業攜手開發的「SHELLMET」,將北海道當地的廢棄扇貝殼,重新製成美觀且對環境友善的安全帽,外型採用仿生設計,模擬扇貝外殼結構,達到高強度與耐用性,為海廢處理提供了嶄新解方。

2024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入圍作品:「SHELLMET」(TBWAHAKUHODO Inc./日本)
2024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入圍作品:「SHELLMET」(TBWAHAKUHODO Inc./日本)

傳達設計類

災害應變參考程序手冊

教育部於2023年重新編修的「災害應變參考程序手冊」,JIASUI STUDIO針對過去版本內容龐雜的問題,重新設計分類系統,並搭配豐富插圖減少閱讀負擔,此外亦透過色彩規劃對應不同災害,結合手冊可拆組使用的「VVV」特殊裝訂,讓使用者能依據災害類型迅速查找應變措施,為學校及社會防災教育提供更實用的工具。

2024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入圍作品:「災害應變參考程序手冊」(JIASUI STUDIO/台灣)
2024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入圍作品:「災害應變參考程序手冊」(JIASUI STUDIO/台灣)

raingo 共享傘

形容事物所為「raingo 共享傘」設計的品牌識別,將傘具開展的圓化為圓餅圖,透過其半圓與扇形的分離、組合與旋轉,展現共享與永續的概念,並搭配不同天氣條件下皆易於辨識的清新色彩計畫,展現晴雨無阻、自在隨行的品牌價值。

2024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入圍作品:「raingo 共享傘 」(形容事物所設計事業有限公司/台灣)
2024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入圍作品:「raingo 共享傘 」(形容事物所設計事業有限公司/台灣)

《燈虹酒綠——香港餐飲霓虹燈招牌手稿》

香港Studio Nous為《燈虹酒綠——香港餐飲霓虹燈招牌手稿》一書設計,精心運用八色印刷和螢光油墨,在昏暗環境下以隨書附贈的小手電筒照射,即能逼真重現霓虹燈招牌的視覺效果,不僅為讀者帶來新穎的互動體驗,也細膩紀錄了香港50至70年代霓虹文化的歷史與美學。

2024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入圍作品:「《燈虹酒綠——香港餐飲霓虹燈招牌手稿》」(Studio Nous/香港)
2024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入圍作品:「《燈虹酒綠——香港餐飲霓虹燈招牌手稿》」(Studio Nous/香港)

空間設計類

水脈

CPD interiors改建國美館精品店的「水脈」,呼應原址為河流蜿蜒的都會綠廊帶,以水脈意象貫穿空間,串聯起咖啡餐飲、親子共讀等多樣機能,跳脫過往純零售商店模式,提升商店的靈活性和公共性,再搭配以展覽佈局的商品陳列方式,為大眾帶來觀展般的遊逛體驗。

2024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入圍作品:「水脈」(CPD interiors/台灣)
2024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入圍作品:「水脈」(CPD interiors/台灣)

北京城市圖書館

由挪威建築事務所Snøhetta操刀的「北京城市圖書館」(Beijing City Library),從北京的自然遺產汲取靈感,以銀杏樹狀的支撐結構為設計亮點,交錯構成樹冠般的透光屋頂,亦兼具氣候控制、雨水收集的機能;室內則以階梯式座椅及閱覽區,建構出山谷般的意象,將自然景觀巧妙融入建築與內部空間。

2024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入圍作品:「Beijing City Library」(Snøhetta/香港)
2024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入圍作品:「Beijing City Library」(Snøhetta/香港)

Uncloud Coffee

由泰國Unknown Surface Studio操刀的「Uncloud Coffee」咖啡店,從極光靈動的線條汲取靈感,打造出優雅的流線型外觀,並流暢連貫內外空間,綴以自然採光與景觀綠意,帶來獨特的視覺與空間體驗。

2024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入圍作品:「Uncloud Coffee」(Unknown Surface Studio/泰國)
2024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入圍作品:「Uncloud Coffee」(Unknown Surface Studio/泰國)

蓋亞

新加坡RSP雅詩柏設計事務所與伊東豊雄建築設計事務所合作的六層樓木結構建築「蓋亞」,是為南洋理工大學打造的全新校舍大樓,採用層壓膠合實木(MET)作為主要建材,並以環保材料與節能系統降低碳排放,結合被動式位移通風系統與太陽能發電技術,產生綠色能源及提升運用效能,為兼具美學與永續發展的建築實踐。

2024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入圍作品:「蓋亞」(伊東豊雄建築設計事務所、RSP雅詩柏設計事務所/新加坡)
2024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入圍作品:「蓋亞」(伊東豊雄建築設計事務所、RSP雅詩柏設計事務所/新加坡)

整合設計類

YY System

日本AISIN CORPORATION為聽力障礙者開發的「YY System」,源於自家聽障員工在疫情期間及嘈雜工廠中的溝通困難,是一套能將語音及環境音即時視覺化為文字或圖示的應用程式,並具備抗噪及詞彙庫功能,能幫助人們順暢溝通,促進聽力障礙者的社會參與和情感交流,打造更包容的無障礙環境。

2024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入圍作品:「YY System」(AISIN CORPORATION/日本)
2024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入圍作品:「YY System」(AISIN CORPORATION/日本)

2024嘉義草草戲劇節-《當青春》

阮劇團策劃的「2024嘉義草草戲劇節-《當青春》」,將設計與策展手法導入地方,透過富創意的互動裝置與地景規劃,展現主題「青春」的多面向,並結合在地文化與實驗性手法,為觀眾創造跨媒體的藝術饗宴,體現了設計創意與地方特色的深度結合。

2024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入圍作品:「2024嘉義草草戲劇節-《當青春》」(阮劇團/台灣)
2024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入圍作品:「2024嘉義草草戲劇節-《當青春》」(阮劇團/台灣)

2024金點概念設計獎亮點入圍作品

今年金點概念設計獎複審階段共選出47件作品獲得標章,其中10件可晉級決審,親自向評審團說明設計提案,爭取僅3名的「年度最佳設計獎」殊榮及新台幣30萬元獎金。評審團最終選出6件入圍之作,以下為其中3件入圍作品:

湍流-溯溪鞋模組

張彥暉的「湍流-溯溪鞋模組」,針對戶外運動中因應不同地形的穿著需求,以模組化設計可快速更換外底的鞋款,幫助減少裝備負擔與損耗,延長鞋子的使用壽命。

2024金點概念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入圍作品:「湍流-溯溪鞋模組」(張彥暉/台灣)
2024金點概念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入圍作品:「湍流-溯溪鞋模組」(張彥暉/台灣)

Cattern

王威、趙小炫、李若然、上官文馨的「Cattern」,為一款安裝簡易的貓窩設計,可利用社區地燈系統,為流浪貓提供溫暖的臨時庇護所,簡約的造型設計,能自然地融入社區景觀。

2024金點概念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入圍作品:「Cattern」(王威、趙小炫、李若然、上官文馨/中國大陸)
2024金點概念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入圍作品:「Cattern」(王威、趙小炫、李若然、上官文馨/中國)

Let's Play! 格拉斯哥的重生與連結之旅

耿馨悅的「Let's Play! 格拉斯哥的重生與連結之旅」設計提案,以英國格拉斯哥為背景,將廢棄的克萊德河高架橋,轉化為具互動性的文化空間,透過街頭藝術、雨水劇場與水上漂浮劇院等創意設計,重新連結起城市兩岸、促進社區參與,期為當地文化與社會生活帶來新的活力。

2024金點概念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入圍作品:「Let_s Play! 格拉斯哥的重生與連結之旅」(耿馨悅/美國)
2024金點概念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入圍作品:「Let_s Play! 格拉斯哥的重生與連結之旅」(耿馨悅/美國)

2024金點設計獎、金點概念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完整入圍名單可至官網查詢

延伸閱讀

RECOMMEND

為退休生活準備理想衛浴!簡任欣建築師以優雅細緻風格 X 無障礙機能入主改造老屋浴廁

隨著都市發展,房價日益高漲,在換新屋的難度增高時,老屋改造的話題更為熱議,從居家到風格店舖皆可見老屋改造的空間設計案例,也受到廣泛的歡迎。在台灣,老屋改造的屋齡大致落在 20 至 50 年,撇除屋齡,老屋所處區位開發密度低,也較鄰近於市中心,機能發展完善成熟,地理優勢強,相較新成屋的坪數也有著較舒適的空間尺度,透過空間設計師將機能重新調整,更溢注生活美學於其中。

翻玩材料解決空間問題

位於台北的源務工事室內設計,由新生代建築師簡任欣創辦,試圖以材料作為設計核心,建構出一幢幢舒適簡潔的居家生活空間。對簡任欣而言,每種材料皆散發出不同的質感氛圍,「像是常見材料,我們會認為木材質溫潤,石材表現出堅硬,金屬擁有細緻、堅固的質感。」,簡任欣接著解析每種材質的特性如何影響其實用性機能,他指出每種材料的力學表現不同,因此認識材料是設計師非常重要的基礎,如:木質帶點軟、石材在堅硬中帶脆,若使用在錯誤的地方,將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金屬同時兼具堅硬與韌性,各材質的使用量或厚度也帶來迥異的表現形式。

TT

玩轉材料的他,對於各材質的解讀並非一成不變,簡任欣建築師也以老屋獨有的內部材料舉例,「老屋有時可能會有一些窗花、木構造,甚至較為質樸的磨石子地坪, 這些材料都散發著現代材料難以取代與複製的美感,是我們在老屋翻新的過程中,會想要保留加以再利用的材質元素。」更進一步提出,「建築師或設計師的任務與趣味所在,便是如何整合運用、搭配材料於建築外觀、室內空間內部,使材料各司其職、發揮優點,建構出建築物的外觀與內部,達到美感比例和諧,且機能完善的狀態。」言談中,可看出建築師對於以設計解決空間挑戰的熱愛與成就感。

TT

老屋翻修首重衛浴空間

當前以住宅作品為多的簡任欣建築師坦言,老屋翻修的需求於台灣不在少數,理性的他優先處理實務層面,「過往的管線材質大多選用易於生鏽的鐵、鍍鋅,使水滲入牆壁間,而數十年前施作的防水層可能已失去效果,進而造成老屋漏水或壁癌;另一方面,老屋以往的電力需求不比如今各式電器的用電量,在翻新老屋的過程中,我們就會需要將這些因素納入考量,例如電線可能會需要用到較高負荷的規格。」

TT

值得注意的是,不僅止於兼顧空間的實用機能,當代人的生活習慣、使用偏好與情感需求也應在老屋翻修時被照顧,「現代人看待衛浴空間已經不單單只是一個如廁淋浴的場域,更是淨化自己心靈、獨處面對自己的療癒所在,所以衛浴空間改造對老屋翻修來說,是我們非常重視的設計。」簡任欣建築師道出時代趨勢的變化,並揉合裝修設計的經驗,帶來具體建議,「因為衛浴空間牽扯水、電、公共管線的因素較客廳、主臥室複雜得多,一但施作後不易更動,因此衛浴空間的改造是老屋翻新的首要重點,才能在後續得以達到實用性與美觀兼具的效果。」

退休宅的理想衛浴

在陳公館住宅設計案裡,簡任欣便針對浴廁空間做了大幅度的改造,「屋主是一對即將從醫院退休的夫婦,孩子皆成年離家,內部空間有了餘裕,希望能夠藉由這次裝修的過程調整格局,讓房屋內部空間達成健康、安全、舒適的目標,亦期望為未來老後準備無障礙浴廁。」為此,簡任欣建築師拓大了衛浴基地空間、以磁磚型排水孔取代門檻設計,避免絆倒風險,也加大門寬至 90 公分,使得未來屋主即使需要使用助行器或輪椅進出廁所也無虞,並改良為拉門的設計方便進出。在空間的設計上,淋浴區與馬桶之間設有半牆體,一方面在淋浴時可以阻擋水氣噴濺至乾區,也提供了一個穩固的結構,讓未來安裝扶手時有立面基礎,沐浴、如廁都能夠安全的使用。

TT
TT

「這次格局的更動同時也會移動馬桶位置,影響原有管線走向,為配合新馬桶管線,通常需要墊高地板,我們這次選用的是 TOTO 壁排式的馬桶,特色在於其排水走在牆壁內,因此就可以達到不用墊高地平的做法,讓淋浴間、馬桶到主臥室的地坪沒有高低落差。」壁排式馬桶尤其考驗設計師對於工程施作的掌握度與設計精度,相較於一般馬桶會複雜許多;除此之外,本案在陳公館其實改造了兩間衛浴,由空間平面圖可知兩間廁所彼此比鄰交錯,建築師發揮巧思,將兩座壁排馬桶設計為共用管線與牆體,因而大大地節省了空間佔用比例,甚至得以在馬桶上方規劃壁龕收納空間,藉此也可看出簡任欣建築師的功力所在。

TT
TT

機能到位,美學不可或缺

陳公館住宅設計案視覺則以素雅為基調,在牆體與地坪選用近似的大地色調防滑磁磚,透過分割磁磚為不同尺寸後排列,展現磁磚材料的獨有特色,而非轉換磁磚或跳色增加視覺效果,期望帶來內斂優雅的變化性,也產生延伸、放大空間感。TOTO 馬桶的選用也不只實用性考量而已,「這款馬桶外觀造型圓潤,呼應整體空間的溫和舒服調性;也因壁掛式馬桶不會與地接觸的優勢,使得它就如同即將降落在地,但又還沒降落的懸浮感,塑造出輕盈的視覺。」

以退休宅為出發點的老屋翻修,更以匠心獨運的創新做法在機能與美學間取得平衡,簡任欣建築師以新時代的設計觀點回應生活需求,成為樂齡族群的理想衛浴新佳作!

TT

文字 / Diane Tang

攝影 / 李明宜

圖片提供 / 源務工事室內設計

在人造丘陵上「實測」露營用具?日本KiKi建築事務所操刀Snow Peak新店:木構支撐混凝土坡面,藏回歸自然3大寓意

在人造丘陵上「實測」露營用具?日本KiKi建築事務所操刀Snow Peak新店:木構支撐混凝土坡面,藏回歸自然3大寓意

由日本KiKi建築事務所操刀的Snow Peak蘇州新店,以高低木構結合混凝土坡面,在逾180坪寬闊空間中「掀起」一角、向上構築丘陵地景,賦予室內購物行程「回歸大地,置身林野」之感。本篇帶你認識KiKi雙人團隊及其創作理念,同步揭開3個埋藏設計圖裡的人地共生寓意。

日本高端露營用具品牌Snow Peak近期於蘇州開設全新多功能實體門市,從有如大型斜坡的獨特外觀到多樣商品的展示方式皆引人注目。店鋪選址當地古城區核心商圈美羅百貨新區店,攜手同樣來自日本的KiKi建築設計事務所(KiKi ARCHi)進行空間設計。團隊主力關佳彥以品牌核心理念「野遊人生」為題,透過極簡、抽象的設計語言勾勒山林地形。並在販售露營裝備、戶外服飾和野遊工具的同時,融入Snow Peak Cafe專屬咖啡角落,打造集體驗、休憩與購物機能於一體的複合空間。

Snow Peak蘇州美羅百貨新區店門市。(圖片提供:KiKi ARCHi)
Snow Peak蘇州美羅百貨新區店門市。(圖片提供:KiKi ARCHi)
集多種機能於一體的複合空間不僅提供購物與場景體驗,更設有Snow Peak Cafe專屬咖啡角落。(圖片提供:KiKi ARCHi)
集多種機能於一體的複合空間不僅提供購物與場景體驗,更設有Snow Peak Cafe專屬咖啡角落。(圖片提供:KiKi ARCHi)

兼備理性和感性,KiKi建築設計事務所何以得名?

KiKi建築設計事務所由建築師關佳彥(Yoshihiko Seki)與穐吉彩加(Saika Akiyoshi)在2013年創立。其名「KiKi」日文發音釋義為一種判斷美感與價值的敏銳直覺,指向對各領域事物的精通、造詣與獨到見解,且啟發了KiKi建築設計事務所邏輯思考與抒情韻味兼備的創作——將外界感性經驗與自身知識體系結合,內化為和而不同的人文理念,繼而滲透至空間的精神、形態、結構、肌理等亦虛亦實的維度之中。辦公室設於東京、北京和上海,作品足跡遍及日本、中國、美國等國諸多城市,從建築、造園、室內設計、裝置到新媒體藝術等項目類型均有涉獵,亦曾獲日本JCD商業空間設計獎、iF設計獎等大獎肯定。

關佳彥(左)與穐吉彩加(右)共同創立KiKi建築設計事務所。(圖片提供:KiKi ARCHi)
關佳彥(左)與穐吉彩加(右)共同創立KiKi建築設計事務所。(圖片提供:KiKi ARCHi)

拆解「人造丘陵」3大寓意

#01 回歸大地,感受腳下世界

Snow Peak蘇州新店坐落於商場一樓,建設總面積達628平方公尺。然四周圍繞高奢品牌、中央貫穿既有通道和電梯等難以排除的因素卻為整體規劃帶來多重挑戰:如何首先保持空間完整性,進而組織流暢動線回應商業環境調性,以確保品牌定位的準確表達?KiKi建築設計事務所反過頭來汲取靈感自上述特殊場地條件中,從自然界不斷變化的地貌發想,援引「高低差」概念,利用混凝土鑄造人工坡度,彷彿在平地掀起丘陵般為商場注入生機,同時激發新鮮感和探索性,提醒人們適時回歸大地,感受腳下世界。

基地中央貫穿商場主通道是設計上的一大考驗。(圖片提供:KiKi ARCHi)
基地中央貫穿商場主通道是設計上的一大考驗。(圖片提供:KiKi ARCHi)
團隊需通過設計聯繫兩側動線,並盡可能保持空間的整體感。(圖片提供:KiKi ARCHi)
團隊需通過設計聯繫兩側動線,並盡可能保持空間的整體感。(圖片提供:KiKi ARCHi)
店鋪總面積達628平方公尺,居高俯視相當壯觀。(圖片提供:KiKi ARCHi)
店鋪總面積達628平方公尺,居高俯視相當壯觀。(圖片提供:KiKi ARCHi)
開放坡面與散置其上的木製展台、坐具引發自然劇場想像。(圖片提供:KiKi ARCHi)
開放坡面與散置其上的木製展台、坐具引發自然劇場想像。(圖片提供:KiKi ARCHi)

#02 互為表裡,在傾斜中體現平衡哲學

當起伏的坡面已然構成開放、自由而通透的基礎,陳列部分便依循「木」元素開展,寫意呈現山間林木、露營柴火意象。高低錯落的木樁既扮演展台、坐具任消費者隨機使用,坡地下方支撐亦可見其直立身影;它們自上而下穿過坡地,成為連結人、商品、空間與自然的載體,於一片靜態之中帶動無形的交流。

高低木構穿過坡地,成為連結人、商品、空間與自然的載體。(圖片提供:KiKi ARCHi)
高低木構穿過坡地,成為連結人、商品、空間與自然的載體。(圖片提供:KiKi ARCHi)

坡地與密林於是形塑出擁有許多「面」與「線」交叉的主體結構,在縱向視覺上化為「表」與「裡」兩層語境——表,為面向大眾的體驗場域,造就有別於他的選購路徑;裡,僅作景觀空間,以碎石和燈光點綴。外在形式看似不同的兩者,實際上彼此貫通,相輔相成。從特定角度望去有如地質斷層的切面,體現了時間與空間的錯雜、色彩與肌理的碰撞,以及人工介入自然並從中尋得的平衡哲學。

面向大眾的體驗場域裡側以碎石和燈光點綴,延伸為景觀空間。(圖片提供:KiKi ARCHi)
面向大眾的體驗場域裡側以碎石和燈光點綴,延伸為景觀空間。(圖片提供:KiKi ARCHi)

#03 詮釋「都會健行」野趣,還原天地萬物共生

而散置、不固定的陳列體系,則為品牌提供了日常營運方面高度靈活的使用策略,讓工作人員得以快速更換商品,隨時調整店鋪陳設。尤具巧思的是,Snow Peak產品全集中在坡面、立柱和側牆上,休閒座席順勢安排於平地,頗有「攀峰得美景,山腳停自在」的自然節奏。在露具、咖啡香與仿丘陵地景的共同演繹下,每位到店的消費者都能切身感受品牌所提倡的極致戶外美學。這一刻,既詮釋了「都會健行」的野趣與詩意,也還原了天地間,物與物的平等共生。

產品集中展示於坡面、立柱和側牆上。(圖片提供:KiKi ARCHi)
產品集中展示於坡面、立柱和側牆上。(圖片提供:KiKi ARCHi)
留出平地空間擺放休閒座席,「攀峰得美景,山腳停自在」的自然節奏應運而生。(圖片提供:KiKi ARCHi)
留出平地空間擺放休閒座席,「攀峰得美景,山腳停自在」的自然節奏應運而生。(圖片提供:KiKi ARCHi)

深入瞭解KiKi建築設計團隊

▪關佳彥 Yoshihiko Seki

日本神奈川縣出身,曾就職於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2013年創立KiKi建築設計事務所。從神奈川、東京、倫敦到北京和上海,多元文化所觸發的感悟通過其獨有敘事被轉譯輸出至不同類別的項目實踐中。他以覺知細節見長,尋求每個建築脈絡的原點,並將情感與邏輯合為原點的延長線,提煉出符合客體特徵的概念基調,令設計承載新的節奏序列與空間力量。

▪穐吉彩加 Saika Akiyoshi

日本長崎縣出身,於美國和日本成長並接受教育,曾旅居不同國家的生活經驗成就其個性中的開放與隨性;她常站在「旁觀者」的角度看待事物,以適度的距離感理性處理問題,發掘微不可察之處,從而獲得面對設計時的靈光。相信可觸及的真實體會,大於單一化的視覺呈現,因此習慣藉由不同比例的手工模型來構想空間,梳理人、建築、自然之間的尺度關係。此外,她亦注重連續性的營造,透過弱化不同場景之間的邊界,表達張弛有度的起承轉合。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