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打開台北全攻略!11/16、11/17限時探索城市客廳裡的共融角落,推薦空間、報名時間整理

2024打開台北全攻略!11/16、11/17限時探索城市客廳裡的共融角落,推薦空間、報名方法整理

2024打開台北(Open House Taipei)將於11/16至11/17登場,以「入場:共融」為主題,用48小時的時間、8大主題解鎖城市中不同的共融面貌,像是在自家客廳一般自由走動、自在感受,看見台北的多元包容力。本篇精選介紹14個打開場域,將於11/1 21:00開放參觀報名。

今年,「打開台北」揭開不同市民心中對宜居生活的需求,拆解城市「共融」議題,探討世代、文化、自然、族群互融的可能性、都市空間的公共性,以及創造交流場域的社會性。本屆從三大重點出發,策劃8種共融主題場域,讓參與民眾真實體驗城市各個角落的共融溫度。

2024打開台北全攻略!11/16、11/17限時探索城市客廳裡的共融角落,推薦空間、報名方法整理
2024打開台北主視覺。(圖片提供:打開台北)

▞ 2024打開台北 預約報名方式

11月1日21:00,將於活動官網開放各空間預約場次報名,並同步開放「共融大客廳」活動報名,除此之外部分空間亦有現場排隊名額。

▞ 共融入場,體驗多元共生

01 自然交會所

走入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築空間,以最低干擾的方式連結自然,享受遠離塵囂的寧靜感。

▸ 推薦空間:裏山
藏在山裏的古物植栽專門店「裏山」,結合板橋merci咖啡廳帶來的咖啡與餐點,以及吳書原、陳元慶兩位景觀造園設計師的作品,另還有一個特別的小植物溫室,收集了異國的塊根植物和多肉植物,也持續思考空間的更多可能性,共同演繹裏山美學。

2024打開台北全攻略!11/16、11/17限時探索城市客廳裡的共融角落,推薦空間、報名方法整理
裏山。(圖片提供:打開台北)

▸ 推薦空間:好人好室X雙連大溝
雙連63年屋顏下的日甜雨晴歲老風好,可見老屋美麗的構造,展現巷弄生活感,再走到社區所維護的雙連大溝,體會台北巷弄裡的生態與文化。

2024打開台北全攻略!11/16、11/17限時探索城市客廳裡的共融角落,推薦空間、報名方法整理
好人好室X雙連大溝。(圖片提供:打開台北)

02 世代遊樂場

走進青銀共居、老幼共學的場域,讓世代間對話自然而然地交會流通,感受跨世代的交流與共融與空間渴望創造的通透感。

▸ 推薦空間:伯大尼兒少家園
位於台北文山區木柵的伯大尼兒少家園,是台灣第一所嘗試以「夫妻」為照顧者的「家庭式安置」機構,除了庇護失依兒童和青少年,亦推展社區關懷、弱勢兒少扶助、心理諮商、家庭講座、志工教師培訓、復原課程等服務。建築外觀以積木般的量體堆疊來對應機能分佈,入口處打造下沉式開放階梯廣場,內部空間導入小家住宅單元,主題牆面則以不同的抽象開口,組成「來」字排列。

2024打開台北全攻略!11/16、11/17限時探索城市客廳裡的共融角落,推薦空間、報名方法整理
伯大尼兒少家園。(圖片提供:打開台北)

▸ 推薦空間:COZU Lab.客製玻璃杯實驗室
COZU Lab.推廣獨家手作體驗課程,將傳統玻璃工藝融入現代創意,賦予原本僅用於量產的玻璃花紙全新生命。學員可以自由挑選花紙,從0開始揮灑創意,亦可搭配已經設計好的插圖、字母與特色圖像,拼貼出專屬於自己的玻璃杯。

2024打開台北全攻略!11/16、11/17限時探索城市客廳裡的共融角落,推薦空間、報名方法整理
COZU Lab.客製玻璃杯實驗室。(圖片提供:打開台北)

03 社群共聚場

進入多元族群的空間,理解性別處境、無障礙空間設計、導盲犬訓練教育和毛孩共享空間,並從中看見、理解並擁抱彼此的差異。

▸ 推薦空間:惠光導盲犬學校
惠光導盲犬學校是臺灣第一間導盲犬培訓機構,以本土培育導盲犬及訓練導盲犬、免費提供視障朋友申請導盲犬、推廣導盲犬正確觀念為服務宗旨的合格導盲犬機構,本次打開台北活動特別設置導盲犬互動區,讓民眾直接與導盲犬互動。

2024打開台北全攻略!11/16、11/17限時探索城市客廳裡的共融角落,推薦空間、報名方法整理
惠光導盲犬學校。(圖片提供:打開台北)

▸ 推薦空間:樂活共生實驗基地
樂活共生實驗基地是新北市政府城鄉發展局青年社會住宅計畫中,嘗試的新形態空間實驗,民眾透過「揪伴計畫」及「當我們駐在一起計畫」,免費借用空間舉辦共享活動,持續探索空間、人與人之間的無盡可能。

2024打開台北全攻略!11/16、11/17限時探索城市客廳裡的共融角落,推薦空間、報名方法整理
樂活共生實驗基地。(圖片提供:打開台北)

▞ 打開限制,探索城市紋理

空間不僅是實體存在,更是人與城市情感交流的場域。什麼樣的空間更讓人不自覺地想要停留?城市的公共性如何向所有人展開?歷史與文化如何獲得新的價值?

04 文化新生地

走進承載時代記憶的老屋,見證它們蛻變成新的樣貌重生,感受文化與情感如何以現代的模樣被延續。

▸ 推薦空間:十禾建築師事務所
十禾建築師事務所有系統地對台北老舊的四、五層公寓以及演進過程進行研究,希望從本質來改造老屋,同時保有對城市既有紋理的尊重,並提出具有可持續性的配套方案,讓實際使用者共同參與,開啟自下而上的改變。

2024打開台北全攻略!11/16、11/17限時探索城市客廳裡的共融角落,推薦空間、報名方法整理
十禾建築師事務所。(圖片提供:打開台北)

▸ 推薦空間:shakyflkoor by 草率季
「shakyfloor」是草率季公共性嘗試的實驗計劃,為開放工作室與展覽空間的複合式經營。在這裡,藝術創作不再需要特定的機構、場合、規則,審美全然的開放,乍看之下荒唐草率的多元並置是對「社會共好」最為大膽的嘗試。

2024打開台北全攻略!11/16、11/17限時探索城市客廳裡的共融角落,推薦空間、報名方法整理
shakyflkoor by 草率季。(圖片提供:打開台北)

05 跨域相談室

邀請建築師、設計師與民眾面對面,打開空間也打破專業的藩籬,,理解作品背後的思量,深入了解理念融入設計之精妙。

▸ 推薦空間:沿岸制作
沿岸制作運用設計、影像、藝術、哲學思辨專長,致力於以社會為基礎研究,考察當代種種現象,建立不同面向的見解剖面。開放的工作場域期待容納更多的可能性,從空間設計的巧思中放入對生活的態度、事物的察覺與設計思維,讓創造力無限制於場域中激盪而出。

2024打開台北全攻略!11/16、11/17限時探索城市客廳裡的共融角落,推薦空間、報名方法整理
沿岸制作。(圖片提供:打開台北)

06 時光停駐所

古蹟與老建築是城市歷史的見證者,斑駁的牆面、古老的物件,都在訴說著歲月的故事。2024打開台北邀請大家一同認識這些珍貴的文化資產,肩負起使命感,傳承老地方與老物。

▸ 推薦空間:新興市場
新興市場與公宅建物於1973年落成,地下1樓至地上2樓為市場攤位,3至5樓則為教師住宅,現部分改為社會住宅。新興公宅因建物縱深較深、採光不易,因此多戶有特殊天井設計,可從樓頂一路往下望,看到其他住戶日常生活,是非常特殊的風景,市場部分也如同迷宮一般令人著迷。

2024打開台北全攻略!11/16、11/17限時探索城市客廳裡的共融角落,推薦空間、報名方法整理
新興市場。(圖片提供:打開台北)

▸ 推薦空間: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
鐵道部園區曾是臺灣鐵道系統的行政管理中樞,戰爭時期是敵方攻擊的主要目標,為避免全島鐵路指揮中心落入癱瘓,故建置防空洞於園區。其內部空間設計較其他辦公廳舍狹小、且陡峭,平時不開放入內參觀。

2024打開台北全攻略!11/16、11/17限時探索城市客廳裡的共融角落,推薦空間、報名方法整理
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圖片提供:打開台北)

▞ 幕後解密,感受城市脈動

深入建築的幕後,看見城市的運轉與活力,是什麼樣的空間在默默維持與建構這座巨大的城市機器呢?

07 創意雙舞台

打開表演藝術與設計公司的台前幕後,解密互相尊重、彼此串連的共生關係。

▸ 推薦空間:THE R3寓所
THE R3寓所是一個非典型的生活美學推廣平台,透過舉辦各種藝文活動與展演,建立藝術美學與大眾的連結。空間設計上,從俐落的旋轉鐵件、質感的B&O音響,以及複合材質的應用,不僅讓展覽與活動以更加多變的樣貌呈現,更鼓勵到來的訪客發掘空間的秘密與驚喜。

2024打開台北全攻略!11/16、11/17限時探索城市客廳裡的共融角落,推薦空間、報名方法整理
THE R3寓所。(圖片提供:打開台北)

08 城市運轉基地

城市的運轉,仰賴無數默默付出的運輸系統與基礎設施;看似平凡的日常,卻是城市運轉的命脈,為居民生活提供安全感。

▸ 推薦空間:貓空纜車貓空站儲車區
貓空纜車儲車區位於貓空站,是供纜車車廂停放之儲車空間,週日晚上營運結束的時候,纜車車廂會被收進儲車區,以便週一維修日進行檢修清潔及維護保養。儲車區也會不定時舉辦活動,如跨年派對及音樂會等,讓參加民眾有不一樣的體驗。

2024打開台北全攻略!11/16、11/17限時探索城市客廳裡的共融角落,推薦空間、報名方法整理
貓空纜車貓空站儲車區。(圖片提供:打開台北)

▸ 推薦空間:交通部公路局
公路局辦公大樓結合屋頂垂直綠化,讓大樓成為高綠覆率建築,頂樓更有菜園供員工休息時活動;一樓的臺灣公路博物館則展出自創立以來推動公路工程、監理、運輸之相關文物及故事,提供民眾易於親近臺灣公路的專屬空間。

2024打開台北全攻略!11/16、11/17限時探索城市客廳裡的共融角落,推薦空間、報名方法整理
交通部公路局。(圖片提供:打開台北)

「2024打開台北」城市主題走讀

打開台北「Insider種子導覽培訓計畫」迎來第三年,這次透過精心設計的三條主題路線,帶來深度導覽、提問與討論,解鎖城市新觀點。

2024打開台北全攻略!11/16、11/17限時探索城市客廳裡的共融角落,推薦空間、報名方法整理
(圖片提供:打開台北)

「2024打開台北」共融大客廳

除此之外,2024打開台北也舉辦「共融大客廳」議題沙龍活動,安排公路巴士以城市移動沙龍朝聖台北的城市建築,並舉辦建築對談沙龍邀請專家與民眾一起暢談建築議題。

「2024打開台北」打開流域計畫

為展現對於環境議題的重視,2024打開台北特別以水路為主題,除了帶民眾從城市中挖掘隱藏的水路,找尋過去與水共存的痕跡,到為城市發展與水爭地的影響。

2024 打開台北 OPEN HOUSE TAIPEI

活動日期|2024.11.16–2024.11.17
參加方式|11/01 21:00 預約場次與「共融大客廳」同步開放報名,亦有現場排隊名額

更多活動詳請請見打開台北官方網站FB粉絲專頁IG帳號

延伸閱讀

RECOMMEND

走進大阪百年古蹟看展!《魔幻臺灣-臺灣文學展》以6大主題呈現多時代的文學樣貌

走進大阪百年古蹟看展!《魔幻臺灣-臺灣文學展》以6大主題呈現多時代的文學樣貌

走進大阪市中央公會堂(Osaka City Central Public Hall)的三樓特別室,彷彿踏入一個時空交錯的劇場。挑高的格局裡,華麗的拱形窗景與天花板壁畫交相輝映,而在這座承載百年歷史的建築空間中,一場關於台灣文學的魔幻之旅正在上演。《魔幻臺灣-臺灣文學展》選在盂蘭盆節期間於此登場,彷彿呼應著東亞文化中對於靈異世界的共同想像。即日起至8月20日,展覽將台灣文學中那些充滿神魔色彩的故事,帶到這座紅磚與白色飾帶交織的典雅建築裡。

設計靈感來自臺灣傳統宗教中的酬神戲臺,基座運用鏡面材質,映射出漂浮的視覺效果。(圖片提供:宜東文化)
設計靈感來自臺灣傳統宗教中的酬神戲臺,基座運用鏡面材質,映射出漂浮的視覺效果。(圖片提供:宜東文化)

戲臺上的文學劇場

策展團隊以3組戲臺作為主要展示結構,這個設計巧思來自台灣傳統民俗中的酬神戲臺概念。每座戲臺雙面展開不同主題內容,層層疊疊的構圖營造出劇場般的空間感。觀眾在觀展時,能隔著戲臺看見對面的人影,形成若隱若現的對望之感,這種空間安排本身就充滿了魔幻氛圍。

透過翻閱文字、觀賞影像,都能在多重感官的交錯中,重新認識臺灣文學的神秘面貌。(圖片提供:宜東文化)
透過翻閱文字、觀賞影像,都能在多重感官的交錯中,重新認識臺灣文學的神秘面貌。(圖片提供:宜東文化)

戲臺基座更運用鏡面材質,映射出漂浮的視覺效果;頂部則展示角斯角斯的畫作《怪生島》,與特別室天花板描繪的日本創世神話壁畫在色彩與構圖上形成奇妙呼應。現實與幻想在此交錯,建築本身成為了作品的一部分。

頂部展示插畫家角斯角斯的畫作《怪生島》,與特別室天花板描繪日本創世神話的壁畫在色彩與構圖上形成奇妙呼應,讓現實與幻想交錯。(圖片提供:文化部)
頂部展示插畫家角斯角斯的畫作《怪生島》,與特別室天花板描繪日本創世神話的壁畫在色彩與構圖上形成奇妙呼應,讓現實與幻想交錯。(圖片提供:文化部)

6大主題「戲演」原住民神話到當代小說

展覽設定6大主題,完整呈現台灣多族群、多時代的文學樣貌。「原住民文化」單元展現了島嶼最初的神話世界;「日本文化的影響」則回望殖民時期文學的複雜面貌;「台灣民俗再發掘」挖掘在地傳統中的靈性力量。在「當代通俗文學」單元中,司馬中原的鬼故事集、軍中鬼故事,以及臺大醉月湖女鬼等膾炙人口的校園傳說,帶著濃厚的時代氣息與在地色彩。這些故事長年在坊間流傳,承載著集體記憶中的恐懼與想像。

「臺灣民俗再發掘」展區,展出許丙丁1931年發表的《小封神》,描寫臺南各大寺廟的神怪趣談。(圖片提供:文化部)
「臺灣民俗再發掘」展區,展出許丙丁1931年發表的《小封神》,描寫臺南各大寺廟的神怪趣談。(圖片提供:文化部)
《魔幻臺灣—臺灣文學展》展出日治時期日本作家佐藤春夫的《女誡扇綺譚》,作品中等待未婚夫的千金所說「汝哪毋較早來咧」,恰巧與展覽意象「爾來了」巧妙對應。(圖片提供:文化部)
《魔幻臺灣—臺灣文學展》展出日治時期日本作家佐藤春夫的《女誡扇綺譚》,作品中等待未婚夫的千金所說「汝哪毋較早來咧」,恰巧與展覽意象「爾來了」巧妙對應。(圖片提供:文化部)

「小說的魔幻與寫實」單元則聚焦當代台灣知名小說,包括已譯為日文的《鬼地方》與《天橋上的魔術師》。展場設計了互動裝置,讓觀眾拍攝與書籍封面結合的照片,寓意「閱讀文學,映照自己」——文學不只是文字,更是一面反映內心世界的鏡子。

小圖015. 「小說的魔幻與寫實」單元則呈現當代臺灣知名小說,包括已譯為日文的《鬼地方》與《天橋上的魔術師》,並透過互動裝置,讓觀眾拍攝與書籍封面結合的照片,寓意「閱讀文學,映照自己」。(圖片提供:文化部)
小圖015. 「小說的魔幻與寫實」單元則呈現當代臺灣知名小說,包括已譯為日文的《鬼地方》與《天橋上的魔術師》,並透過互動裝置,讓觀眾拍攝與書籍封面結合的照片,寓意「閱讀文學,映照自己」。(圖片提供:文化部)

展覽不僅展出文學作品,更跨界融合多種藝術形式。角斯角斯的《怪生島》畫作以濃烈色彩與奇幻造型,描繪出神祕的島嶼意象;土偶藝術家陳瑋軒帶來充滿怪誕氣息的精靈土偶,與文學中的神魔世界相映成趣。現場的環場音效設計也別具巧思,《鬼地方》、《夜官巡場》等著作的封面圖像與聲響交織出沉浸式氛圍。觀眾在視覺與聽覺的包覆中,能更深刻感受台灣文學所蘊含的情感與能量。

土偶藝術家陳瑋軒所創作的充滿怪誕氣息的精靈土偶,與文學中的神魔世界相映成趣。(圖片提供:文化部)
土偶藝術家陳瑋軒所創作的充滿怪誕氣息的精靈土偶,與文學中的神魔世界相映成趣。(圖片提供:文化部)
觀眾可點選螢幕中的文學作品,藉由影像與文字,認識臺灣文學的神秘面貌。(圖片提供:宜東文化)
觀眾可點選螢幕中的文學作品,藉由影像與文字,認識臺灣文學的神秘面貌。(圖片提供:宜東文化)

百年建築中的文化對話

選擇大阪市中央公會堂作為展場,本身就是一個富有象徵意義的決定。這座建築見證了大阪的歷史變遷,而今成為台灣文學與日本觀眾對話的橋樑。在「We TAIWAN臺灣文化in大阪.關西世博」的大框架下,這場展覽不只是文化展示,更是一次深度的文化交流。

從山林、海洋到街弄巷道,從民俗、傳統到宗教儀式,這些生活元素在創作者的轉化下,化為小說、詩歌等作品中的靈性力量,構築出獨屬於台灣文學的神祕魅力。而在這座百年建築的氛圍中,觀眾將與人、與鬼、與歷史展開對話,體驗一場專屬於台灣的文學盛宴。

台灣文學作品中的「妖、魔、鬼、怪、神、靈」齊聚大阪中央公會堂,邀請民眾在盛夏來場具有「寒意」的臺灣神怪聚會。(圖片提供:文化部)
台灣文學作品中的「妖、魔、鬼、怪、神、靈」齊聚大阪中央公會堂,邀請民眾在盛夏來場具有「寒意」的臺灣神怪聚會。(圖片提供:文化部)

《魔幻臺灣臺灣文學展》

展覽日期|2025810日(日)~820日(三)
展覽地點|大阪市中央公會堂3F特別室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大師筆記本公開!Moleskine巡迴展《Detour》在日本,看見塩田千春、nendo佐藤大、隈研吾等人的創意軌跡

Moleskine筆記本巡迴展《Detour》大阪、東京接力開展!塩田千春、隈研吾、nendo佐藤大等大師參展

一件驚艷世界的藝術品、一道銷魂的菜、一幀絕美的電影畫面,在真正被實現之前,或都只是紙上的飛舞字跡和隨筆草圖。筆記本乘載了私密的日常點滴、偶發的創意靈光,是記憶和靈感的結晶。義大利文具品牌Moleskine有感於此,策劃《Detour》國際巡迴展,蒐羅藝術家、建築師、主廚、電影導演、設計師、音樂家、作家……各領域名人的筆記本,邀觀者在被填滿的紙頁上,探索他們的創作歷程。

Moleskine筆記本巡迴展《Detour》大阪、東京接力開展!塩田千春、隈研吾、nendo佐藤大等大師參展
(圖片來源:Moleskine)

適逢2025大阪世博,《Detour》現正巡迴至大阪世博義大利館,將展至8/23;其後將移師東京21_21 DESIGN SIGHT,自9/10展至9/23

Moleskine筆記本巡迴展《Detour》大阪、東京接力開展!塩田千春、隈研吾、nendo佐藤大等大師參展
Moleskine筆記本巡迴展《Detour》於大阪、東京展開。(圖片來源:Moleskine)

大玩「紙上策展」的文具品牌Moleskine

相信文具迷對Moleskine都不陌生,這個來自義大利、全球知名的文具品牌,前身其實是一間米蘭小型出版社「Modo&Modo」,其出產的筆記本據說曾受梵谷、畢卡索、海明威等藝術家及文豪愛用。1997年,出版社將這款原版筆記本帶回市場,並註冊了「Moleskine®」商標,從那時起逐漸擴展產品線,從筆記本、日誌、行李包袋、書寫及閱讀工具等,建構起以傳遞知識、激發創意為核心的品牌宇宙。

Moleskine筆記本巡迴展《Detour》大阪、東京接力開展!塩田千春、隈研吾、nendo佐藤大等大師參展
(圖片來源:Moleskine)
Moleskine筆記本巡迴展《Detour》大阪、東京接力開展!塩田千春、隈研吾、nendo佐藤大等大師參展
(圖片來源:Moleskine)

致力傳承印刷及裝幀工藝的同時,Moleskine亦與時俱進,開發數位工具「Moleskine Smart」將紙頁與螢幕連結,讓創作與工作流程更能無縫銜接。品牌旗下的Moleskine基金會,則致力推動創意教育,深入社會各角落,啟發並教導年輕人掌握創意技能,鼓勵他們運用所學推動社區甚至是社會的改變,本篇介紹的《Detour》巡迴展覽即是基金會自2006年起推動至今的長期計畫。

Moleskine筆記本巡迴展《Detour》大阪、東京接力開展!塩田千春、隈研吾、nendo佐藤大等大師參展
(圖片來源:Moleskine)

《Detour》公開名人筆記本創意軌跡

Detour》所選的筆記本展品,多出自Moleskine基金會中超過1,600件館藏,當中除了有藝文、設計、影視、建築、飲食等領域名人親自填寫和裝飾的筆記本,包含普立茲克建築大師伊東豊雄、《雲端情人》電影導演Spike Jonze等人都曾響應;另有來自全球各地學生、文化團體和新銳創作者的捐贈。目前《Detour》已巡迴過倫敦、上海、巴黎、紐約和米蘭,最新站點則是大阪和東京;每到新的展覽地點,館方都會依當地文化脈絡挑選適合的作品展出,將多元視角冶於一爐。

Moleskine筆記本巡迴展《Detour》大阪、東京接力開展!塩田千春、隈研吾、nendo佐藤大等大師參展
(圖片來源:Moleskine)

有趣的是,《Detour》展出的每一本筆記本都經歷了繪畫、剪裁、拆解、重構等使用和創作過程,有的充滿字跡和豐富插畫,有的甚至跳脫書型原貌,轉化為如同雕塑般的立體作品,迎來嶄新生命。無論表現形式為何,它們都具象化了創作者們的所思所想。

Moleskine筆記本巡迴展《Detour》大阪、東京接力開展!塩田千春、隈研吾、nendo佐藤大等大師參展
《Detour》參展作品:塩田千春。(圖片來源:Moleskine)

《Detour》日本站陣容華麗,塩田千春、隈研吾、佐藤大⋯⋯都在列

Detour》日本大阪、東京雙站接力開展,選品聚焦於日本和義大利創作者,日本多位大師級人物如建築界的伊東豊雄、隈研吾、SANAA組合妹島和世及西澤立衛、青木淳,設計界代表深澤直人、nendo佐藤大、原研哉、川崎和男,及知名藝術家塩田千春、蜷川実花,再到名導押井守等人,都參與其中,陣容十分華麗。若想一睹這些創意人的創作軌跡,近日造訪日本不妨多安排一站!

Moleskine筆記本巡迴展《Detour》大阪、東京接力開展!塩田千春、隈研吾、nendo佐藤大等大師參展
2025大阪世博義大利館/《Detour》於2024米蘭設計週展出。(圖片來源:Moleskine)
Moleskine筆記本巡迴展《Detour》大阪、東京接力開展!塩田千春、隈研吾、nendo佐藤大等大師參展
《Detour》參展作品:伊東豊雄、隈研吾。(圖片來源:Moleskine)
Moleskine筆記本巡迴展《Detour》大阪、東京接力開展!塩田千春、隈研吾、nendo佐藤大等大師參展
《Detour》參展作品:塩田千春、MuSuHi。(圖片來源:Moleskine)

Moleskine《Detour》日本站

大阪|即日起至2025.08.23,大阪世博義大利館,將展至8/23;

日本|2025.09.10-09.23,東京21_21 DESIGN S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