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斯安德森回顧展亮相倫敦設計博物館!「布達佩斯大飯店」拍攝模型、「犬之島」木偶等600+展品

魏斯安德森回顧展亮相倫敦設計博物館!「布達佩斯大飯店」拍攝模型、「犬之島」木偶等600+展品

倫敦設計博物館將於2025年11月推出導演魏斯安德森(Wes Anderson)作品回顧展,走入其至今創作三十年來的道具蒐藏庫,展出超過600件原始分鏡、筆記、草圖、戲服、微縮模型、繪畫與道具,其中《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最具代表性的粉紅色飯店模型也將登場。

直擊Wes Anderson的拍攝道具與製作過程

《Wes Anderson: The Archives》由倫敦設計博物館和法國電影園(la Cinémathèque française)共同策劃,魏斯安德森本人也參與設計。本展已於今年3月在法國電影園首展,而巡展第二展來到倫敦,規模更將擴大,新增超過100件展品,並更著重呈現獨特的魏氏美學,以及他與長期合作夥伴的創作歷程。

魏斯安德森回顧展亮相倫敦設計博物館!「布達佩斯大飯店」拍攝模型、「犬之島」木偶等600+展品
《Wes Anderson: The Archives》由倫敦設計博物館和法國電影園共同策劃,魏斯安德森本人也參與設計(圖片來源:the Design Museum)

展覽依照線性時間軸,依序以物件場景回顧魏斯安德森自1990年代以來的作品,從早期短片、首部長片《脫線沖天炮》(Bottle Rocket)到近期作品《亨利·休格的神奇故事》(The Wonderful Story of Henry Sugar)等作。值得一提的是,自第二部長片《都是愛情惹的禍》(Rushmore)起,魏斯安德森便親自保存拍攝後的每件道具,確保電影所建立的世界能夠延續下去;而本展許多物件更是自電影拍攝後首度公開亮相。

魏斯安德森回顧展亮相倫敦設計博物館!「布達佩斯大飯店」拍攝模型、「犬之島」木偶等600+展品
(左)Swiss Army knife from RUSHMORE(右)Miniature model and sign of the train from THE DARJEELING LIMITED, and blackboard depicting the Solar System from ASTEROID CITY(圖片來源:the Design Museum)

《Wes Anderson: The Archives》展覽必看亮點

1/ 「布達佩斯大飯店」實體模型展出,造就「魏氏美學」的那些物件

魏斯安德森向來堅持,電影中所見的道具必須使用實體物件,即使鏡頭只帶到短短幾秒,他也會親自參與道具的構思與製作。展覽將帶來多本導演的靈感筆記本,直擊他從角色構想、劇本初稿到場景配置等發想與實踐過程。

魏斯安德森回顧展亮相倫敦設計博物館!「布達佩斯大飯店」拍攝模型、「犬之島」木偶等600+展品
魏斯安德森的工作筆記本(圖片來源:the Design Museum)

觀眾將能看到許多熟悉的物件現身,包含《小行星城》(Asteroid City)裡的自動販賣機、《天才一族》(The Royal Tenenbaums)中Gwyneth Paltrow所穿的FENDI毛皮大衣,還有《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The Grand Budapest Hotel)那幅「無價的文藝復興畫作」《蘋果少年》(Boy with Apple),其實是魏斯安德森委託當代英國藝術家Michael Taylor所繪製的畫作;這幅畫將與Ralph Fiennes的飯店制服、Tilda Swinton的戲服與飾品一同展出。

魏斯安德森回顧展亮相倫敦設計博物館!「布達佩斯大飯店」拍攝模型、「犬之島」木偶等600+展品
(左)Vending machines from ASTEROID CITY(右)Boy with Apple(圖片來源:the Design Museum)

其中最吸睛的展品,就是2014年電影《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所登場的粉紅色飯店模型。這座模型寬逾三公尺,用於拍攝電影中飯店立面的畫面,是本次展覽中最大、也最具代表性的展品之一。

魏斯安德森回顧展亮相倫敦設計博物館!「布達佩斯大飯店」拍攝模型、「犬之島」木偶等600+展品
Model of THE GRAND BUDAPEST HOTEL(圖片來源:the Design Museum)

2/ 初版《脫線沖天炮》短片首次曝光

對影迷而言,一大亮點還有魏斯安德森於1993年拍攝的《脫線沖天炮》短片(後改編為1996年版本的電影長片),將於本展首度完整放映。這部短片不僅是魏斯安德森的電影首作,也是也是Owen Wilson與Luke Wilson兄弟的首個演藝作品。

魏斯安德森回顧展亮相倫敦設計博物館!「布達佩斯大飯店」拍攝模型、「犬之島」木偶等600+展品
《脫線沖天炮》電影海報(圖片來源:IMDb)

3/ 《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法蘭西特派週報》等數十套經典戲服回顧

此外,數十套戲服也將同步展出。除了前述《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中由Milena Canonero設計、獲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獎的作品外,還有《法蘭西特派週報》(The French Dispatch)中的藝術家造型、《都是愛情惹的禍》裡的學校制服、《海海人生》(The Life Aquatic with Steve Zissou)的代表性藍色造型等。

魏斯安德森回顧展亮相倫敦設計博物館!「布達佩斯大飯店」拍攝模型、「犬之島」木偶等600+展品
《都是愛情惹的禍》劇照(圖片來源:IMDb)

4/ 再現《超級狐狸先生》、《犬之島》製作過程

展覽也特別策劃定格動畫專區,帶觀眾深入《超級狐狸先生》(Fantastic Mr. Fox)與《犬之島》(Isle of Dogs)的迷你世界。展品包括各式尺寸的人偶模型與微型場景,還可以一窺草圖與傳統手工技術的製作過程,完整呈現魏斯安德森世界背後的深厚工藝。

魏斯安德森回顧展亮相倫敦設計博物館!「布達佩斯大飯店」拍攝模型、「犬之島」木偶等600+展品
(左)Miniature washing machines from ISLE OF DOGS(右)Tracy's puppet from Arch Model Studio, ISLE OF DOGS(圖片來源:the Design Museum)
魏斯安德森回顧展亮相倫敦設計博物館!「布達佩斯大飯店」拍攝模型、「犬之島」木偶等600+展品
(左)Miniature motorcycle of Mr. Fox(右)Rat puppet from FANTASTIC MR. FOX(圖片來源:the Design Museum)

Wes Anderson: The Archives

展覽日期|2025年11月21日–2026年7月26日
展覽地點|the Design Museum

延伸閱讀

RECOMMEND

《識別-捷克平面設計的故事》松菸登場!從郵票、電影海報等日常符號,看設計如何回應動盪時局

《識別 – 捷克平面設計的故事》松菸登場!從郵票、電影海報等日常符號深入認識捷克

首都布拉格古典的城市風貌、精湛的水晶玻璃工藝、流傳數百年的波希米亞文化,捷克擁有燦爛的人文遺產,是無數旅人嚮往的旅遊目的地。宏觀之外,現在你可以在台灣藉「設計」微觀這個東歐國度——現於松菸展出的《識別:捷克平面設計的故事》特展,從日常可見的符號切入,像是國徽、郵票、紙鈔、電影海報、公路標誌等,集結捷克具代表性的設計作品,爬梳其國家身份的構成脈絡。這些設計如何誕生?又是由誰創作?背後有何歷史背景和含義?這場展覽帶你一探究竟!

《識別 – 捷克平面設計的故事》松菸登場!從郵票、電影海報等日常符號深入認識捷克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識別 – 捷克平面設計的故事》松菸登場!從郵票、電影海報等日常符號深入認識捷克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設計反映社會氛圍、對抗時局的力量

日常中的設計符號伴隨人們一生,但鮮少有人了解其背後的故事。對捷克(含捷克斯洛伐克)而言,20世紀初以來的平面設計歷程始終與時局緊密相連,從爭取建國、歷經兩次世界大戰與極權統治,到由社會主義計畫經濟轉向市場經濟,設計不僅反映社會氛圍,更在自由受限時成為文化抵抗的媒介。

《識別 – 捷克平面設計的故事》松菸登場!從郵票、電影海報等日常符號深入認識捷克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識別 – 捷克平面設計的故事》松菸登場!從郵票、電影海報等日常符號深入認識捷克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捷克的平面設計在國際上享有盛譽,其代表人物如新藝術運動(Art Nouveau)巨擘慕夏(Alfons Mucha)、藝術家卡雷爾·泰吉(Karel Teige)、字體暨平面設計師茲德內克·齊格勒(Zdeněk Ziegler)等,都是足以成書立傳的大師級人物。

《識別 – 捷克平面設計的故事》松菸登場!從郵票、電影海報等日常符號深入認識捷克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爬梳150年來捷克的平面設計發展脈絡

為系統性地梳理捷克的平面設計發展脈絡,捷克Musea Kampa博物館啟動《識別》(IDENTITY)計畫,以展覽、出版、紀錄片與影集等形式,梳理捷克平面設計自19世紀末至今逾百年的演變。《識別:捷克平面設計的故事》作為計畫的一環,透過經典海報、書籍設計、標誌系統等的視覺語言,呈現捷克平面設計的發展脈絡,並挖掘當中承載的集體記憶,及其所映照的時代精神。

《識別 – 捷克平面設計的故事》松菸登場!從郵票、電影海報等日常符號深入認識捷克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識別 – 捷克平面設計的故事》松菸登場!從郵票、電影海報等日常符號深入認識捷克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識別:捷克平面設計的故事》由捷克平面設計領域具代表性的策展人Filip BlažekLinda Kudrnovská共同策劃。談及策展理念,Filip Blažek表示,《識別》計畫橫跨多樣媒材,在許多機構的協助下、並歷經募款才得以完成,娓娓道出捷克的平面設計在不同時期如何回應社會、政治與文化挑戰。對他而言,這次展覽有個鮮明且貫穿的敘事主軸:自由與民主,而這樣的追尋也一直反映在捷克的平面設計中。

《識別 – 捷克平面設計的故事》松菸登場!從郵票、電影海報等日常符號深入認識捷克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識別 – 捷克平面設計的故事》松菸登場!從郵票、電影海報等日常符號深入認識捷克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識別:捷克平面設計的故事》

IDENTITY – The Story of Czech Graphic Design  


展覽期間|2025.08.1910.12,週一休館

開放時間|10:0018:00

展覽地點|松山文創園區 台灣設計館 02展間

展覽票價|50元/團體票 40元/優待票 免費

登陸跨越現實與幻想的島嶼!高美館《快樂島—日常的史詩》登場,集結奈良美智、鹽田千春、宮島達男等25位藝術家作品

登陸跨越現實與幻想的島嶼!高美館《快樂島—日常的史詩》登場,集結奈良美智、鹽田千春、宮島達男等25位藝術家作品

高雄市立美術館推出全新展覽《快樂島-日常的史詩》,匯聚來自日本、韓國的25位重要當代藝術家作品,展期自8月30日至11月30日。

本次展覽靈感源自法國印象樂派作曲家德布西1904年創作的鋼琴獨奏曲《快樂島》,以音樂營造的夢境、自由與渴望為主軸,透過繪畫、雕塑、裝置等多元媒材,探索奈良美智、鹽田千春、宮島達男、金昌烈等藝術家如何描繪現實與幻象之間的情感歸屬。

高美館《快樂島-日常的史詩》展出奈良美智以孩童視角反映成人世界疏離與脆弱的作品。(圖片提供:高美館)
高美館《快樂島-日常的史詩》展出奈良美智以孩童視角反映成人世界疏離與脆弱的作品。(圖片提供:高美館)
展場一隅,圖為鹽田千春作品《生存的狀態(洋裝)》。(圖片提供:高美館)
展場一隅,圖為鹽田千春作品《生存的狀態(洋裝)》。(圖片提供:高美館)

「我們都在尋找,並建構自己的快樂島。」高美館館長顏名宏表示,在科技高速發展、資訊不斷湧入導致變動與裂隙叢生的當代社會中,人們開始思考如何航向屬於自己的快樂島。藝術如同一艘小船,承載著藝術家的記憶、夢境、物質、身體與精神狀態的詩性探索,朝著心中的庇護所航行,也為觀眾帶來重新感知世界、理解自身、啟動想像的契機。

《快樂島-日常的史詩》透過繪畫、雕塑、裝置等多元創作媒材,展開藝術家對記憶、夢境、身體與精神狀態的詩性探索。(圖片提供:高美館)
《快樂島-日常的史詩》透過繪畫、雕塑、裝置等多元創作媒材,展開藝術家對記憶、夢境、身體與精神狀態的詩性探索。(圖片提供:高美館)

探索亞洲藝術家多元的視覺語彙

高美館同檔期的研究型展覽《眼球世代藝術奇譚》呈現臺灣藝術家如何將動畫、漫畫及電玩元素轉化為當代美學語言。而《快樂島-日常的史詩》作為平行展覽,以日韓當代藝術為對照,探索跨世代亞洲藝術家多元的視覺語彙,邀請觀眾在藝術的流動中暫時迷航,遇見心中那座尚未命名的快樂島。

展場一隅,圖為西澤千晴的彩繪陶雕作品《父親的每一天》。(圖片提供:高美館)
展場一隅,圖為西澤千晴的彩繪陶雕作品《父親的每一天》。(圖片提供:高美館)

匯集25位藝術家作品

《快樂島-日常的史詩》策展人暨高美館展覽部主任曾芳玲指出,本展匯聚天野喜孝、崔大衛、日野之彥、稻葉友宏、金玄植、金昌烈、金准植、權奇秀、李容德、李東起、松浦浩之、三島喜美代、宮島達男、三宅一樹、村上早、奈良美智、西野康造、西澤千晴、吳蓮花、大橋博、朴成泰、鹽田千春、高木紗惠子、土屋仁応、山本麻友香等25位大師作品。這些作品透過童幻視角回應成人世界的矛盾與脆弱、以物質雕塑書寫記憶與時間的流逝,或藉由動漫與流行文化反思當代社會,共同建構出一座詩意而多元的「快樂島」。

展場一隅,圖為朴成泰以鋁絲網為媒材創作的《天界之花》系列作品。(圖片提供:高美館)
展場一隅,圖為朴成泰以鋁絲網為媒材創作的《天界之花》系列作品。(圖片提供:高美館)

另外,9月27日、10月25日、11月29日下午2時將舉辦專家導覽,分別由高美館策展團隊與胡氏藝術執行長胡朝聖主講,帶領觀眾放下日常框架,在藝術引領下探索當代社會的焦慮、希望、夢境與未來。

高美館《快樂島-日常的史詩》匯聚25位日韓當代藝術家之作,以多元藝術語彙探索當代社會不同面向。(圖片提供:高美館)
高美館《快樂島-日常的史詩》匯聚25位日韓當代藝術家之作,以多元藝術語彙探索當代社會不同面向。(圖片提供:高美館)

快樂島–日常的史詩
展覽日期|2025.08.30-11.30
展覽開幕|2025.08.30 (六) 15:00
展覽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 104-105 展覽室

資料提供|高美館、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