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artier聚焦鐘錶創作、積極培育後進的年度大獎「卡地亞明日製錶人才獎」,即日起至2025年10月31日持續接受世界各地製錶師的設計草圖投遞,並將由5位持以不同專業的錶界名家組成評審團,共同選出12名決賽入圍者前往品牌位於瑞士的藝術大師工坊發表作品。隨本文縱覽Cartier為推動工藝傳承,從辦學到設獎的一貫式舉措。
資訊化時代,指針跳動更帶來時間感知
在這個手機螢幕一亮就能讀時的年代,鐘錶指針的分秒跳動反倒提醒著人們「感知」、而不僅僅只是「得知」時間,為資訊化世界存續那乘載工藝、涵養人文的感性刻度。法國珠寶鐘錶世家Cartier近期正式揭幕品牌旗下興辦已有30年歷史的「卡地亞明日製錶人才獎」第28屆競賽,著眼「重置平衡:以不同方式閱讀與感知時間」年度主題,廣邀「明日製錶師」探索當代看待時間有別於過往的視角,拓展與時間之間更深遠對話的可能。

► 競賽宗旨:延承品牌工藝傳統,號召下一代提出顛覆性詮釋
自1847年創立以來,Cartier便致力推動工藝知識的傳承與保存,一面延承卓越傳統,一面隨時代脈動不斷開發新技術與技能。1993年,為培育下一代製錶師,品牌選址世界鐘錶工業重鎮瑞士成立製錶學院,向學徒和自家工匠開放多元課程。其內容涵蓋製錶、拋光、微工程及機械領域,至今已培育近200位學徒,每年亦有約百名員工透過課程與實習愈加精進專業,使學院成為全球發掘並支持製錶新秀的基地。隨後緊接於1995年延伸設立卡地亞明日製錶人才獎,每年圍繞特定主題,引各方年輕製錶師重新演繹品牌機芯,不僅肯定技術實力,更嘉許大膽創意,將創新精神置於製錶傳統的核心;表彰對象以現就讀第三、四年初階職業培訓的學徒製錶師,以及瑞士、法國、比利時、德國高階職業製錶課程一、二年級的學生為主。
「30年來,卡地亞明日製錶人才獎體現了品牌對培育未來人才的承諾,為製錶愛好者提供展現願景與傳承卓越的舞台。本屆主題『重置平衡』號召參賽者提出顛覆性的時間詮釋。延續品牌的先鋒精神,這是一個自由表達的平台,技術、創新與創意在此交匯,共同塑造明日的製錶。」
——Cartier高級副總裁暨營運長Karim Drici

► 競賽方式:專家決選全球12名入圍者,限於80小時完成原型作品
2025年作為品牌欲獻給「變革」的一屆,除規定須以Cartier經典座鐘機芯(Pendulette)為創作基礎外,全然秉承主題宗旨,鼓勵參賽者突破傳統讀時方式,為世家積累百年的豐厚底蘊注入個人美學,進而打造結合既有機芯、卻脫出慣常詮釋的作品,闢建時間新境界。


參賽者得於即日起至2025年10月31日的徵件期間內,透過網站提交簡介影片、專案說明和設計草圖等資料。12月初,品牌將匯聚5位業界專家組成評審團(成員分別為瑞士古董錶經銷商Roy & Sacha Davidoff SA聯合創辦人Roy Davidoff、卡地亞典藏館館長Pascale Lepeu、國際鐘錶博物館助理館長Nathalie Marielloni、高級鐘錶基金會副總裁Pascal Ravessoud及獨立製錶師Kari Voutilainen),一同評選出6位技術人員、6位學徒共12名決賽入圍者。他們可獲Cartier外部專家擔任一對一導師、給予專屬指導,於3個月內投入最多80小時發展,最終完成原型作品及包含草圖和照片在內的紀錄,並前進2014年創立於瑞士拉夏德芳(La Chaux-de-Fonds)的卡地亞藝術大師工坊(Maison des Métiers d’Art)向評審團發表成果,另預計2026年春季舉行頒獎典禮。

呼應日內瓦鐘錶展新作,盡展「技術服務於設計」理念
本屆主題事實上也與Cartier在製錶領域的最新動態有所呼應,甫於今年4月份W&W「鐘錶與奇蹟」日內瓦鐘錶展上推出的Cartier Privé系列新作「Tank à Guichets」錶款,正汲取1928年款式為靈感,然取消傳統指針與錶盤的巧思亦同時將「技術始終服務於設計」的品牌理念嶄露無遺;其鏤空機板與雙視窗機制,尤提供配戴者前所未有的數位化讀時體驗——小時以「跳顯」手法呈現,分鐘則以「滑顯」形式推進,完美交融幾何化、流線感與神祕氛圍,使獨特而前衛的時間閱讀方式應運而生。
Cartier以開放視野與好奇精神見稱,從珠寶、腕錶乃至香氛、皮具與配件,蘊含非凡工藝與精湛設計的各項作品,近200年間持續為世人揭示美的無數面貌。
>> 點此至Cartier官網活動專頁了解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