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浮宮(Musée du Louvre)為造訪法國巴黎必去的藝術景點,然而這座世界上最著名的博物館,最近卻因一起珠寶竊案登上各大版面,顯現出警戒系統、監控設備不足等疑慮;事實上,為了解決博物館多年來待解的老舊問題,法國文化部早在2025年1月便宣布「羅浮宮 新文藝復興」(Louvre – Nouvelle Renaissance)翻修改建計畫,近期更從上百件國際建築競圖中,選出包含SANAA、藤本壯介、英國Amanda Levete Architectes等最終入選的5組建築團隊提案!
為什麼要啟動「羅浮宮新文藝復興」翻修計畫?
每年接待高達900萬名遊客的羅浮宮,其參觀人數早已超出現有建築的承載負荷,為了緩解這個問題,法國文化部決定興起「羅浮宮 新文藝復興」計畫,希冀透過涵蓋科學、文化、建築、環境與數位轉型的整體改造,將全球人流最高的博物館,重新定位為21世紀兼具賞析、體驗與永續的文化場域。
「羅浮宮新文藝復興」是繼1980年代建築大師貝聿銘 (I. M. Pei) 打造玻璃金字塔之後,羅浮宮迎來的最大規模改造。計畫共分為兩大主軸,第一部分為「羅浮宮 — 大柱廊」(Louvre – Grande Colonnade),將著重於改善參觀者動線與入口體驗,並將鎮館之寶《蒙娜麗莎》打造專屬展廳。
未來羅浮宮計畫,5組建築團隊角逐設計
第二部分則是名為「未來羅浮宮」(Louvre Demain)的長期總體規劃,聚焦翻修博物館基礎建設與技術系統,以確保整體建築能符合21世紀永續性與無障礙的標準。
「未來羅浮宮」工程將在歷史古蹟首席建築師 François Chatillon 監督下進行,力求在「保存原貌」與「未來化需求」之間找到平衡點;本次擴建計畫可說是延續並深化1980至1990年代「大羅浮宮計畫」(Grand Louvre project) 的構想,當時由貝聿銘操刀,以玻璃金字塔為核心的改造,雖重塑了拿破崙庭院(Cour Napoléon)與黎塞留翼(Richelieu Wing),但東側大柱廊與宮殿東立面並未納入。
「新文藝復興」正是要將這塊拼圖補上,把古典宮殿建築、城市脈絡與當代功能融為一體。計畫競圖自2025年6月啟動後,共吸引逾百件提案,幾經技術審查後,21位評審團最終選出5組具備建築、展覽陳列、都市與景觀整合能力的團隊,包括法國Dubuisson Architecture與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的SANAA、藤本壯介建築事務所團隊、英國Amanda Levete Architectes、法國Architecture-Studio與Diller Scofidio + Renfro,以及STUDIOS architecture與紐約Selldorf architects。
以下為5組入選團隊負責項目 (IG為各團隊歷年建築作品)
Amanda Levete Architectes(AL_A):NC Nathalie Crinière負責展演設計、Carole Benaiteau負責博物館展示設計,景觀設計由 VDLA 負責,都市規劃由 Atelier SOIL 負責。
Architecture Studio 與 Diller Scofidio + Renfro:展演設計由 Diller Scofidio + Renfro 與 Atelier Brückner 負責,博物館展示設計由 LAMAYA 負責,景觀設計由 Diller Scofidio + Renfro 與 TER 負責,都市規劃由 Architecture Studio 負責。
⭣Architecture Studio建築作品
⭣Diller Scofidio + Renfro建築作品
Dubuisson Architecture與 SANAA:共同負責展演、展示及都市規劃,景觀設計由 Dan Pearson Studio 負責。
⭣Dubuisson Architecture建築作品
⭣SANAA建築作品
藤本壯介建築事務所巴黎(Sou Fujimoto ateliers Paris)與藤本壯介建築事務所(Sou Fujimoto architects):展覽與展示由Ducks Scéno負責,景觀與都市規劃由Vogt paysage負責。
⭣藤本壯介建築作品
STUDIOS architecture與Selldorf architects: BASE負責都市規劃與景觀設計。
⭣STUDIOS architecture建築作品
⭣Selldorf architects建築作品
目前官方還尚未公開5組參與團隊鏡圖設計細節,不過能確定的是,羅浮宮本次翻修改造計畫,無疑是一場關於文化敘事、博物館體驗及城市關係的全面重塑,預計在2031年改造完工;至於工程期間羅浮宮會不會休館?答案是,不會,將維持原先博物館正常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