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台北市中心、捷運站旁的熱鬧地帶,竟會在巷弄尾端隱匿著一個古樸風霜的老磚房!這裡是木嬉地工作室,兩個年輕人,一個是土生土長的台灣木藝師阿展,一個是留美歸國的建築師Constance,原本沒有交集,卻源於同樣對木頭的熱愛,四年前他們相遇在台灣著名的木工私塾-- 懷德居木工實驗學校,像是酒逢知己般,詹志展與陳宣如發現彼此對木作堅持的頻道是如此相通,於是便把兩人的名字Constance 和A-Dan 各取C 和D,加上木的主調,開啟了他們的品牌之境-- 木嬉地。
適合的設計就是好設計
建築系出身的陳宣如與任職建築系木工助教的詹志展,對比例與尺寸有特殊的堅持,談到設計,他們說:「以"人"為主,做出適合的設計就是好設計!」,不曲高和寡擺姿態,木嬉地重視的,是讓作品走入人群、讓人與物的互動賦予作品生命;甫獲2010 台灣工藝競賽獎的「解碼長凳」,就是察覺到在公共空間等待的現代人彼此疏離、沒有交流,所以設計了這張長凳,目的是要讓人把視線從手機螢幕拉開、拿起方塊,透過簡單的遊戲或是改變排列,和朋友或陌生人共同參與一場集體的溝通與創造。不過,阿展偷偷招認:「原本很怕做不出來,哈哈!」,因為整個作品全部都用榫接來完成,兩三百個搭接處非得精準計算不可,再透過胡桃木、白臘木、山毛櫸等材料表現出不同的木色與紋路,340 個方塊都要一一手工精製,好險兩人頭皮都很硬,經過兩個月的一番寒徹骨總算完成,成為年度木工藝的吸睛之作。
透明的正義
木嬉地非常重視材料的來源,因為追求永續,所以不選用伐木業管理黑幕重重、並擁有雨林的非洲和東南亞,材料來源主要來自北美洲或歐洲,因為管理的透明化,每一個木材的來源都在保護地球的範圍下進行,而使用到台灣木料時,也只用回收品,這與木嬉地以人為中心的精神是連貫的: 不特別追求典故、也不強調特定風格,製作出適合人體與環境的作品。談到未來,陳宣如提起偶像Alvar Aalto,她說:「希望能將建築、室內空間、家具,三種設計整合在一起」,對人、物與空間的洞悉,用木頭串聯想像力,就是木嬉地最感動人的地方。
獲2010 台灣工藝競賽獎的「解碼長凳」
詹志展 A-dan
1981 年生,國立台東農工職業學校木工科,華梵大學工業設計系,全國技能競賽家具木工職類銀牌、副國手,懷德居木工實驗學校助教,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助教,木嬉地工作室
陳宣如 Constance
1981 年生,美國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建築學士,曾任象設計集團建築設計景觀規劃設計師暨監造,現任抗設計個人工作室設計師,鍾昇遠建築師事務所專案建築師,懷德居木工實驗學校學員,木嬉地工作室
http://cdwood.pixnet.net/blog
文|許睿詅 攝影|林政億 圖片提供|木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