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多麗亞中秋獻禮【I’M@LF】VALRHONA巧克力月餅禮盒

【I’M@ LF】VALRHONA巧克力月餅

la FESTA義大利餐廳米其林主廚 Igor Macchia
與法國經典巧克力品牌VALRHONA合作
推出【I’M@ LF】VALRHONA巧克力月餅
以六款經典手工巧克力風味 創造頂級奢華的中秋獻禮

維多麗亞酒店今年中秋節給你最頂級的巧克力月餅選擇!以甜點師傅出身的維多麗亞酒店la FESTA義大利餐廳米其林主廚Igor Macchia這一次與法國經典頂級巧克力品牌VALRHONA合作,推出【I’M@ LF】VALRHONA巧克力月餅禮盒,由Igor主廚研發六款風味獨特的手工巧克力月餅並與法國技師技術合作,每款均使用不同品種之高品質VALRHONA巧克力原料,採全程低溫手工製作,以六款經典純手工巧克力風味,創造頂級奢華的中秋獻禮。


品味義式星級純手工的雋詠 典藏法式經典巧克力的深邃
【I’M@ LF】月餅禮盒即意指 I am(Igor Macchia)at la FEST義大利餐廳,是Igor Macchia首度中秋節的代表作,六款月餅巧克力風味月餅以義大利代表色「綠」、「白」、「紅」及維多麗亞「紫」呈現出優雅繽紛的奢華質感,禮盒則是以兩款不同色系的風格走向,紅黑色系「奢華紅」以紅色皮質禮盒和黑色皮繩綁帶表現出頂級奢華風,奢華紅(6入裝)內含柑橘阿庇諾、海鹽橄欖油白巧克力、咖啡巧克力珍珠米、綜合果乾榛果巧克力、草莓陳年酒醋、紅酒無花果。而另一款白金色系「經典白」則是以白色皮質禮盒和咖啡色皮繩綁帶表現出白金經典質感,經典白(3入裝)內含柑橘阿庇諾、海鹽橄欖油白巧克力、咖啡巧克力珍珠米及三款Greenfield精選茶包(此款適用訂購70盒以上)。


柑橘阿庇諾 (綠色)
以VALRHONA吉瓦那牛奶巧克力和阿庇諾純苦巧克力為主,吉瓦娜牛奶巧克力有著輕柔口感,帶點可可香味及香草和麥芽清香,加上與純苦與甜味交錯的阿庇諾純苦巧克力混合,內餡可嚐得到柑橘果乾的清香與杏仁膏濃郁的杏仁果香與焦糖香的口感。
海鹽橄欖油白巧克力 (白色)
VALRHONA歐帕莉絲白巧克力有著濃郁奶香,加上VALRHONA加勒比純苦巧克力以及VALRHONA孟加里巧克力純苦巧克力帶有些許莓果的微酸芬芳以及輕微可可苦澀,並使用義大利進口之特級初榨SABINA橄欖油來讓整體口感更為滑順,而法國鹽之花則增加些許鹹度來平衡巧克力的甜,番茄乾則提升了酸度口感,讓整體呈現酸、甜、鹹、香的多層次表現。
咖啡巧克力珍珠米 (紅色)
VALRHONA加勒比純苦巧克力有著濃郁可可香味及果香的甜味,品嚐時會散發出微妙的杏仁風味與烘焙過的咖啡香味。加上選用義大利經典LAVAZZA咖啡迷人的清香以及VALRHONA珍珠巧克力米的香脆,來增加口感。
綜合果乾榛果巧克力 (紫金)
此為最能代表義大利風味的巧克力月餅,吉安杜佳(Gianduja)榛果巧克力最早是源自於義大利西北部,VALRHONA選用來自羅馬最高等級的榛果與可可豆分開烘焙讓口感與香氣更盛,而其中的VALRHONA榛果醬則將榛果浸泡焦糖經過長時間熬煮而成,因而帶有濃郁的堅果香與焦糖香氣,再加上杏仁、櫻桃乾、開心果等綜合果乾,使得整體風味更上一層。
草莓陳年酒醋 (紫銀)
VALRHONA象牙白巧克力萃取天然香草混合牛乳及砂糖所精心調製而成,甜度適中、質感柔順並帶有雅緻的新鮮牛奶和香草風味為其特有風格。草莓風味的內餡加入不同口味的水果果泥(覆盆子、芒果、萊姆等)調和而成,並使用義大利陳年酒醋Balsamic,增加香氣與酸度,口感絕佳。
紅酒無花果 (紫色)
VALRHONA愛爾帕蔻擁有豐富且具力道的可可香氣,口感濃郁且持久,入口後立即展現出細緻的茉莉花與柳橙花香,與橡木風味香的交錯展現。此款特別加入義大利Danzante曼波舞者紅酒,此款葡萄酒帶有玫瑰與紫蘿蘭芳香以及草莓和櫻桃的香氣,平易近人與風格獨特的酒質風味與巧克力的香甜意外合襯,再加上浸泡紅酒三天之久的無花果,更增加了整體風味。
(以上酒款由Fresobaldi Danzante 獨家贊助)

◎奢華紅 6 入裝 每盒NT$1180
柑橘阿庇諾Citrus Abinao            (綠色)
海鹽橄欖油白巧克力Olive Oil Ivoire   (白色)
咖啡巧克力珍珠米Coffee Crunch      (紅色) 
綜合果乾榛果巧克力Cherry Gianduja  (紫金)
草莓陳年酒醋Strawberry Balsamic     (紫銀)
紅酒無花果Red Wine Figs            (紫色)
 經典白(三入裝+三款Greenfield精選茶包)  NT$680  限購70盒以上
柑橘阿庇諾Citrus Abinao            (綠色)
海鹽橄欖油白巧克力Olive Oil Ivoire  (白色)
咖啡巧克力珍珠米Coffee Crunch     (紅色)
三款Greenfield精選茶包

資料、圖片提供:維多利亞酒店
 


一碗好冰的風味構成式!專訪金雞母Jingimoo、八時神仙草

一碗好冰の風味構成式!專訪金雞母Jingimoo、八時神仙草

一碗好吃的刨冰,不只是把配料堆疊上去那麼簡單,而是關於冰體質地的講究、不同淋醬濃淡的拿捏、配料之間的搭配平衡,以及每一口風味層次的精心設計。

(圖片提供:八時神仙草)
與嘎哩咖啡合作推出的限定「麵茶奶蓋布蕾雪花冰」,以奶蓋調出順口甜感,搭配布蕾點綴,讓仙草與麵茶多了年輕又可愛的表情。(圖片提供:八時神仙草)
(圖片提供:八時神仙草)
一口冰涼的仙草雪花冰,一口溫熱的芋圓,是一年四季都最剛剛好的味覺旋律。 (圖片提供:八時神仙草)

金雞母|從季節果香到奶酪陷阱,讓人整碗喝光光的風味遞進術

在觀光人潮穿梭不息的永康商圈,一碗碗盛裝當季風味的冰,靜靜地述說著金雞母的初心——讓台灣本地食材與甜品文化,從這個街角延伸到世界的另一端,被更多人看見。創業初期的店面不大,他們從薏仁、愛玉等簡單的甜湯起步,嘗試將信義鄉的梅子釀成梅酒,再與自製愛玉結合,開啟了金雞母的冰品風味實驗之路。就這樣,一步一腳印,從幾顆湯圓、一盅茶凍開始,成長為今天這間讓人們頻頻為一碗冰駐足的甜品店。

(圖片提供:金雞母)
曾經出過的限定「出雲玄米抹茶」搭配烤鳳梨與起司奶霜,雖然是個相對不大眾化的口味,但偶爾團隊也想單純分享一碗自己喜歡的冰。(圖片提供:金雞母)

「我們心目中的好冰一定要符合一個標準:不能膩,希望客人從第一口到最後一口都能喝光光。」金雞母從傳統台式剉冰出發,改以日式刨冰機調整刀片細度,削出綿密且帶黏性的冰體,讓醬料能包覆其中、層層釋放風味,並結合台灣人「愛吃料」的咀嚼習慣,大量使用當季食材或手工配料——他們堅持「純天然、無添加」的原則,茶凍、紅豆、玉米等配料皆於店內親自熬製;即便少數原料來自市場,也會實地拜訪原產地,親自確認來源與成分。

( 攝影:鏡好映像工作室_林家賢)
金雞母的冰體細緻綿密,讓醬料能更均勻地融入每一口裡。從製作到出餐力拚3分鐘內完成,因為好冰真的等不起太久!( 攝影:鏡好映像工作室_林家賢)
(圖片提供:金雞母)
金雞母的凍類配料皆由原始食材手工製作,確保送入顧客口中的每個細節都天然、安心。(圖片提供:金雞母)

曾在「Le Mout 樂沐」餐廳學習的團隊創辦成員之一,更將法式料理中對醬料的講究引入冰品之中——不只依賴外層淋醬,中層也會藏入自製果醬或奶酪,創造風味遞進的驚喜,而不是從頭到尾只品嚐一種味道。以「燒冰紅茶」為例,上層是烤布蕾與紅茶醬交融出的奶香茶韻,而當湯匙深入中層,藏在冰體裡的檸檬醬悄然釋放,從濃郁滑順轉為清爽酸香,彷若從奶茶過渡到檸檬紅茶的雙重奏。這樣的層次設計背後,離不開對甜度與風味強度的反覆調整。他們希望盡可能地兼顧大眾口味,不追求濃重,而是保有純粹、舒適的尾韻——若客人覺得不夠甜,也提供能自行斟酌添加的蜂蜜和醬料。

(圖片提供:金雞母)
頂部放上自製布蕾、桌邊炙燒的「燒冰」與搭配季節冰品口味的「金銅燒」,都是金雞母自豪的招牌甜品。(圖片提供:金雞母)

在冰品的風味搭配邏輯上,金雞母格外講求食材間的「協調性」——茶要保有回甘卻不能過澀;咖啡苦韻不能過重,否則會壓過甜味與層次;水果的酸甜比例因產地與熟度而異,因此他們會根據實際狀況調整配方,不設定死板比例。至於酒感,則著重讓風味留於冰中,而非讓「吃冰像在喝酒」。例如提拉米蘇冰將咖啡酒與煉乳融合,僅保留微醺香氣;抹茶適合搭奶酒,紅茶、焙茶與琴酒相得益彰;果香濃郁如芒果,則宜搭配厚實的威士忌。這些細膩調和都來自一次次實驗後的味覺平衡,目標不只是創新組合,而是讓每一口都溫潤順口,並自然地完成風味遞進。吃冰這件事,在金雞母眼中,是一場溫柔、講究節奏的日常練習。

(圖片提供:金雞母)
今年春季限定的「白葡萄蜜柑」搭配自製紅茶醬與鐵觀音奶茶醬,為清爽果香增添濃郁風味。(圖片提供:金雞母)

蜜桃初夏の風味構成式

香氣飽滿的紅鈴水蜜桃色澤粉嫩、酸甜平衡,熬煮出濃稠的果膠質地,牢牢地扒在冰體上,就像夏天的顏色一樣討喜!中層偷偷藏了自製的茶莊紅茶醬與滑順奶酪,當冰慢慢化開時,蹦出一種像「蜜桃奶茶」的驚喜口感。原本曾想過讓蜜桃跟紅茶各占一半,但後來想想,大家心裡期待的,是一整碗充滿水蜜桃感的夏日幻想吧!於是最後讓蜜桃當主角、紅茶作為配角增添風味。配料則搭配Q彈有存在感的茉莉茶凍,讓口感更有變化,也不會太甜膩。製作時外層冰要刨得夠薄,蜜桃醬才滲得進去;紅茶醬則要藏得剛剛好,才不會太快沉到底。吃的時候從上往下挖,每一層都有不同小驚喜等著你發現!

選用紅鈴品種的蜜桃冰,酸甜剛好,果醬煮起來還透出漂亮的粉紅色,是今年初夏的必吃甜品。( 攝影:鏡好映像工作室_林家賢)
選用紅鈴品種的蜜桃冰,酸甜剛好,果醬煮起來還透出漂亮的粉紅色,是今年初夏的必吃甜品。( 攝影:鏡好映像工作室_林家賢)
(圖片提供:金雞母)
開店初期推出的「春暖大花玫瑰冰」,是金雞母認為最能代表品牌精神的品項。以屏東玫瑰熬煮花醬,搭配萬丹紅豆與煉乳,讓記憶中的台式刨冰有了新的樣子。(圖片提供:金雞母)

八時神仙草|我們想要的,是堅持做好一碗「真正的」仙草冰

「為什麼古早味冰店一定要是鐵皮桌、舊鋼椅,再搭配PM2.5、鬆動的柏油路?」八時神仙草不只想讓人吃到記憶裡的那碗仙草,更希望打破傳統冰店給人的刻板印象。他們堅持不加鹼、不用添加物,以最傳統的方式慢煮出天然仙草的甘香與微苦——這樣的原味,在速成為主的市場裡成了少見之選。「很多年輕人以為仙草本就該是加料後的味道,覺得我們這種才是假的。」創辦人藍俊麟回憶,創業初期在逢甲夜市擺攤時,幾乎只有年長顧客會停下腳步。直到搬進門市,開始研究冰品的擺盤與結構,仙草才從單一凍狀,轉化為清新順口的雪花冰,成為吸引年輕世代入門的第一步。

(圖片提供:八時神仙草)
從台中逢甲的攤販出發,八時神仙草一路走到台北與香港,把「原味仙草」的記憶分享給更多人。(圖片提供:八時神仙草)

比起市面上為了定型與節省工序而加入鹿角菜膠、吉利丁等添加劑的仙草製品,八時選擇繞遠路,以純粹的食材與時間堆疊風味。草本熬煮需歷時8小時以上,僅靠仙草本身釋出的天然膠質凝結成凍,帶出牽絲而入口即化的口感。為了讓這份質地延伸進冰品中,他們將仙草凍直接冷凍為冰磚製成雪花冰。與一般液態基底的大型冰磚不同,凍狀仙草水分不易流動,冷凍時間更長,成形過程也較不穩定。為此,他們改以單人份冰磚製作,雖然提高了成本,但也提升了操作效率與品質一致性,讓每一口冰維持乾淨、可靠的狀態。

(圖片提供:八時神仙草)
原型澱粉接觸冰品後容易老化,因此內用時將冰體與配料分開盛裝;建 議交錯享用,風味更剛好。(圖片提供:八時神仙草)

這種對於「食材原味、安全與乾淨」的堅持,也延續到八時的配料設計上。以廣受歡迎的芋圓為例,他們以高達8成比例的真實芋頭自製,並依季節選擇不同產區——冬天來自大甲,夏天則選用屏東品種,尊重食材的天然差異,不為求全年一致而使用添加物;不採用能與冰共存的修飾澱粉,而是選擇口感更真實的原型澱粉,因此建議消費者將冰與配料分開享用——一口冰、一口溫熱的芋圓,是創辦人心目中最理想的組合吃法。

(圖片提供:八時神仙草)
八時堅持保留食材的「原味」,芋圓、薯圓皆以真實食材與原型澱粉製成,還原最自然的口感。(圖片提供:八時神仙草)

在冰體與配料之間,八時始終講究風味的平衡。天然仙草略帶草本苦味,因此多以甜感或奶香元素中和,讓入口更圓潤滑順;他們也不走噱頭式創新,而是透過微幅調整,觀察每一口的回饋。草莓、麵茶奶蓋等限定新品,一年只推出一次,為的不是製造話題,而是作為從熟悉口味出發的「半嘗試」,希望讓原本不吃仙草的消費者願意跨出第一 步。「我們選擇堅持做仙草,也是一種實驗——我們能不能像日本那樣,在台灣也開一間『職人』的傳統甜品店?不只東西好吃,空間也很乾淨、舒服。這是除了食物以外,我最想讓大家感受到的事。」

(圖片提供:八時神仙草)
八時自家熬煮的紅豆紫米粥甜潤綿密,帶點復古日式甜點的氣息,入口不膩,與仙草冰的草本香氣自然交融。(圖片提供:八時神仙草)
(圖片提供:八時神仙草)
八時從仙草起家,與其什麼都賣,他們選擇把一件事慢慢做到最好。(圖片提供:八時神仙草)

芝麻糰子仙草雪花盛盤の風味構成式

主角仙草雪花冰質地柔軟、像棉花糖一樣絲滑,入口會帶一點淡淡的草本香氣,牽絲的口感吃起來很輕盈、舒服。搭配的芝麻糰子是這碗冰的靈魂角色——芝麻內餡濃郁香醇,外皮Q彈,入口時的溫熱與冰涼形成強烈對比,是香氣與口感的高點,同時搭配帶有苦韻與茶香的抹茶糯米餅,作為充滿「大人味」的清新轉折。接下來可以單吃一些芋圓和薯圓,感受台灣芋頭、地瓜的自然香甜,加上珍珠讓咀嚼節奏更豐富;紅豆煮得鬆綿但不會太甜,紫米則保留穀物香氣,吃起來比較沉穩。吃到最後,把所有喜歡的配料加入冰裡一起拌開,口感多了分隨性,也讓每一口都能吃出不同風味。

(圖片提供:八時神仙草)
(圖片提供:八時神仙草)

文|葉欣昀 攝影|鏡好映像工作室 林家賢 圖片提供|金雞母、八時神仙草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La Vie 2025/6月號《2025大阪世博設計攻略》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台北巷弄藏南美風景!「Fon-Cé」當代拉丁美洲料理揉台灣風土,6道式精緻菜單輕鬆入門

台北「Fon-Cé」餐廳新開幕!揉台灣風土入當代拉丁美洲料理

拉丁美洲料理正席捲亞洲!翻開日本、港澳、泰國、越南及台灣的《米其林指南》,可見越來越多拉美餐廳入選和摘星。旗下坐擁亞洲50最佳餐廳百強常客「MUME」、預約困難燒鳥「fumée」等餐廳的MMHG餐飲集團,攜手曾於世界最佳餐廳「Noma」、「Central」歷練的哥倫比亞新銳主廚Leonardo Fonseca Celis,乘著這波浪潮,於台北共同打造新餐廳「Fon-Cé」,主打當代拉美料理。

台北「Fon-Cé」餐廳新開幕!揉台灣風土入當代拉丁美洲料理
(圖片提供:MMHG)

Fon-Cé」隱身於東區巷弄,質樸的磚紅牆面圍起小徑引訪客入內,室內由大地色系交織砂岩、陶土等自然質地,重現Chef Leo記憶中的哥倫比亞風景。菜單亦乘載主廚對家鄉文化的記憶,以拉美料理語彙為基礎,結合台灣在地時令食材,經Chef Leo紮實的當代料理經驗轉譯,端出不拘一格的拉美風格菜色。開幕期間,「Fon-Cé」特別規劃精緻的6道式短菜單,領人們輕鬆入門。

台北「Fon-Cé」餐廳新開幕!揉台灣風土入當代拉丁美洲料理
(圖片提供/攝影:Izzie Pang)
台北「Fon-Cé」餐廳新開幕!揉台灣風土入當代拉丁美洲料理
(圖片提供/攝影:Izzie Pang)

世界頂級餐廳Noma、Central出身新銳主廚掌舵

開展料理生涯之前,Chef Leo是名主修機械工程的大學生。18歲時,他因父親驟逝決定輟學返家照顧家人,期間收看大量美食頻道並自學料理,自此踏上廚藝之路。Chef Leo的履歷十分精彩,以2013年離鄉遠赴丹麥聞名全球的「Noma」餐廳實習為始,曾歷練的餐廳都具世界級水準,如秘魯「Central」 、西班牙「Disfruta」都曾位居世界50大餐廳榜首;待了5年的斯洛維尼亞「Hiša Franko」也獲米其林三星肯定。

台北「Fon-Cé」餐廳新開幕!揉台灣風土入當代拉丁美洲料理
「Fon-Cé」主廚Leonardo Fonseca Celis。(圖片提供:MMHG)

2023年,Chef Leo轉而以「自由廚師」身份展開巡迴客座,足跡遍及倫敦、曼谷、米蘭等城市,也受Noma時期夥伴MMHG創辦人林泉(Richie)主廚邀約,來台舉辦快閃餐會,將拉丁風味帶往世界各地,亦埋下在台北開餐廳的種子。

台北「Fon-Cé」餐廳新開幕!揉台灣風土入當代拉丁美洲料理
(圖片提供/攝影:Izzie Pang)

「Fon-Cé」延伸家庭情感,空間復刻哥倫比亞風景

2025年,「Fon-Cé」的想法正式成形。作為Chef Leo人生第一間餐廳,「Fon-Cé」一名取自主廚父母的姓氏——FonsecaCelis,既展現家族情感,也象徵料理初心。餐廳空間也延續「家」的命題,將拉丁美洲地景中常見的磚紅、橘黃色系,融合砂岩、陶及富手工紋理的牆面,復刻主廚記憶中的家鄉風景。此外,主廚也親選多件畫作、台灣工藝家的陶作妝點空間,並安排半弧形卡座、圓桌座位,搭配可分食的主餐規劃,營造「團聚」的溫馨用餐氛圍。

台北「Fon-Cé」餐廳新開幕!揉台灣風土入當代拉丁美洲料理
(圖片提供:MMHG)

首季菜單最大亮點!富食趣的「鮪魚骨髓」

首季菜單以「Senda 小徑」為題,Chef Leo將心中具代表性的拉美佳餚,融合近幾個月在台灣的生活經驗、對在地食材的個人見解,創造獨特的餐桌體驗。令編輯印象最深刻的一道是「鮪魚骨髓」,必須加點!這道吃法像吃生蠔,一口吃下感受骨髓綻放的鮮味與柔潤口感。特別之處在於Chef Leo將略帶魚肉的骨頭也納入盤中,為其賦予迷你芭樂、香菜、水芹菜、辣椒萊姆汁⋯⋯酸甜與辛辣交織的風味,經香煎和炙燒後上桌,無論是滋味或吃法都充滿食趣,令人驚喜。

台北「Fon-Cé」餐廳新開幕!揉台灣風土入當代拉丁美洲料理
鮪魚骨髓/西洋菜/奇異果水/西洋梨。(圖片提供:MMHG)

「共食」主餐創造溫馨氛圍,台灣人熟悉的米飯、芭樂入菜

主菜設計以「共食」為核心,西班牙豬肩胛肉淋上香茅醬,點綴酥炸豬耳朵增添口感;另有拉美餐桌不可或缺的燉扁豆,與台灣人愛吃的米飯搭配上桌。

台北「Fon-Cé」餐廳新開幕!揉台灣風土入當代拉丁美洲料理
西班牙豬肩胛肉/香茅醬/濃郁燉扁豆。(圖片提供:MMHG)

湯品融入亞馬遜特產的Tucupi醬,由發酵樹薯、牛骨、香菇、煙燻辣椒奶油⋯⋯堆疊出溫潤帶點野性的風味;一旁的玉米餅填入墨西哥傳統醬料Pipián,綠色蔬菜與堅果香交織。Chef Leo特別點綴新竹迷你芭樂製成的果膠,為高湯及餅創造味覺轉場,也將拉美及台灣風味揉於一盤。

台北「Fon-Cé」餐廳新開幕!揉台灣風土入當代拉丁美洲料理
風味高湯/玉米餅/Tucupi/迷你芭樂。(圖片提供:MMHG)

金盞花油,南美記憶與台灣風土的聯繫

台灣人常涼拌、入湯或炒來吃的茭白筍,Chef Leo選擇將其以香蕉葉包裹烤製,搭配外皮煎得酥脆的熟成金目鯛,佐香菜及南瓜籽風味醬汁,點綴金盞花油,堆疊出層次分明的風味。金盞花入菜的靈感,源自一次Chef Leo造訪台灣農場,發現金盞花的葉子外型與秘魯常見的印加孔雀草(huacatay)非常相似,風味也很接近,但金盞花生吃味道太過刺激,於是轉而以油的形式為料理注入柔和芳香。

台北「Fon-Cé」餐廳新開幕!揉台灣風土入當代拉丁美洲料理
茭白筍/金目鯛/金盞花油。(圖片提供:MMHG)

Chef Leo期待每位來到「Fon-Cé」客人都能感受到料理中蘊含的快樂、真誠和情感,「希望人們吃完後是滿足、放鬆,甚至是療癒的,在這裡放慢腳步,體會『被好好對待』的款待之情。」

台北「Fon-Cé」餐廳新開幕!揉台灣風土入當代拉丁美洲料理
(圖片提供:MMHG)

Fon-Cé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一段233巷15號(忠孝敦化站步行5分鐘)

電話|02-27110528

營業時間|週三至週日 17:30-22:30/7月中旬後將開放週五至週日12:00-15:00

套餐價位|「Senda 小徑」六道式饗宴 $2,680+10%/位

餐酒搭配|3杯 $1,280/4杯 $1,580/5杯 $1,880,皆另+10%服務費

訂位請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