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奧斯卡最佳紀錄電影《第四公民》艾德華史諾登真實揭密

LaVie 2015奧斯卡最佳紀錄電影《第四公民》艾德華史諾登真實揭密

-榮獲英國奧斯卡 最佳紀錄片
-榮獲國家影評人協會 最佳非虛構電影
-榮獲美國剪輯工會 最佳剪輯紀錄電影
-榮獲美國聖塔芭芭拉國際影展 最佳導演獎


勇奪本屆奧斯卡最佳紀錄電影的《第四公民》(Citizenfour),是真真實實發生的一部懸疑傑作。引領著觀眾,跟著身陷風暴的前美國中情局CIA高級雇員艾德華史諾登(Edward Snowden),看他如何應付波濤不斷的媒體風暴,又如何當機立斷、掌握正確形勢,每一秒都扣人心弦。該片導演蘿拉柏翠絲(Laura Poitras)領獎時,語重心長表示:「在人們不知道的地方有一隻看不到的手,正在用它的力量去影響我們的生活」。


此片是震撼全球「史諾登事件」的現場直擊。艾德華史諾登為揭露美國政府的監控醜行,想要交給英美媒體有關政府非法監控全民臉書、雅虎甚至私人郵件的絕對機密文件,因此遭到英美的全面通緝。蘿拉柏翠絲與【衛報】記者葛倫格林華德,一同拍下了史諾登從進入美國國安局以來所得知的真相,並將他們的監控醜聞-「稜鏡計劃」(PRISM)公諸於世,兩人還因此榮獲普立茲新聞獎。


這部片不僅揭露了政府監控下的人權危害,還讓人們都能感受到遭人監控的恐懼。該片在美國上映迄今已超過五個多月,被【華盛頓郵報】及【時代雜誌】雙雙選為「年度十大佳片」,並狂掃全球電影獎項,總計獲得包括奧斯卡等超過41項大獎。片中神秘、帥氣又具正義感的主角艾德華史諾登,目前雖正在俄國政治庇護中,魅力卻早已橫掃全球。有趣的是,導演蘿拉柏翠絲和美國發行商溫斯坦(Weinstein),卻在該片提名奧斯卡前,被一名美國退休軍官以「洩漏國家機密文件牟取暴利」一狀告上了法院,更讓該片話題風暴再添一樁。


劇情介紹
攝影師蘿拉正在拍攝一部有關911事件後、美國情報監控的影片,為此她還莫名遭到美國海關刁難,多次將她在機場攔了下來,但她始終不肯屈服。有天,蘿拉突然收到許多署名「第四公民」的匿名郵件提醒她:這些事件背後的真正原因,其實遠超乎她的想像,而她的名字也早被列在美國國安局的監測黑名單上。


「第四公民」自稱真實身份是前美國中情局高級雇員,意圖揭發國安局的全面監控。幾個月後,「第四公民」飛到了香港,將美國政府上達各國高官、下至學生庶人無一倖免遭到監控的許多絕對機密檔案,一一洩露給英美媒體,隨後便遭到英美政府雙雙通緝。其真實姓名-艾德華史諾登,也因此曝了光。


蘿拉決定提著攝影機、飛往香港和艾德華史諾登碰面,但此時他已身陷波濤洶湧的媒體風暴。美國同時也威逼香港交出史諾登。史諾登為保護自己及家人,一邊拋出更多勁爆內幕,一邊轉向各國申請庇護。他能在攻守之際,順利遠離香港嗎?誰又會對他伸出最後援手呢?一場驚天動地、匪夷所思的監控風暴即將登場…。


圖文資料提供 / 海鵬影業

 

日本藝術家TORU ISHII的「現代浮世繪」!融500年友禪染技法、漫畫風格描繪當代日常

日本藝術家TORU ISHII的現代浮世繪!用古老「友禪染」技法描繪日本當代日常

來自日本靜岡的藝術家TORU ISHII(石井亨),在社群介紹自己為「染色家」。他以絲綢為畫布,運用日本傳承近500年的「友禪染」技法,揉和漫畫風格、街頭文化語彙等,描繪日本當代社會,創作題材大至自然災害、小至上班族的悲慘生活。想用有別以往的視角看日本?TORU ISHII個展6/27將登陸台北藝廊奇想會Whimsy Works。

日本藝術家TORU ISHII的現代浮世繪!用古老「友禪染」技法描繪當代日常
(圖片提供:TORU ISHII)

「友禪染」新生:傳統技藝化為當代創作手法

母親擅長裁縫、父親從事珠寶工作,TORU ISHII自小耳濡目染,對工藝和裝飾性圖像萌生興趣,進入東京藝術大學鑽研染織技藝。創作生涯早期,他就嘗試將「友禪染」技法從傳統服飾中抽離,轉而應用在純視覺構圖上,讓它不只是傳統文化,更蛻變為一種當代創作方式。

日本藝術家TORU ISHII的現代浮世繪!用古老「友禪染」技法描繪當代日常
(圖片提供:TORU ISHII)

「友禪染」歷史可追溯至江戶時代,因扇子畫師宮崎友禪齋而出名,其將澱粉混入染料以防沾染,運用繽紛色彩在扇面、日本傳統服裝「小袖」上,繪出花草、雲霞、器物等精美圖樣,透過逐層上色、蒸布、清洗,賦予線條與色彩更鮮明的層次。依地域不同,又分為華麗的「京友禪」、寫實的「加賀友禪」、簡約的「東京友禪」等。

日本藝術家TORU ISHII的現代浮世繪!用古老「友禪染」技法描繪當代日常
(圖片提供:TORU ISHII)
日本藝術家TORU ISHII的現代浮世繪!用古老「友禪染」技法描繪當代日常
(圖片提供:TORU ISHII)

染出「現代浮世繪」?

TORU ISHII並非複製友禪染既有派系的風格,而是取其工藝本質,化為創作工具。他以絲綢為畫布,將友禪染結合浮世繪的線條、野獸派的色塊,及漫畫與街頭文化的拼貼感,再添點時下生活的流行符號,描繪當今日本社會所面臨的大小問題,以傳統技藝為當代記實。

日本藝術家TORU ISHII的現代浮世繪!用古老「友禪染」技法描繪當代日常
(圖片提供:TORU ISHII)

他也嘗試將傳統圖像拆解、重組,像是作品《Peony and Security Guard Pattern》即以浮世繪師歌川國芳之作《宮本武藏》為基礎,疊加現代漫畫語彙,探索著「現代浮世繪」的視覺邏輯。此外,TORU ISHII也汲取玩具、嘻哈、遊戲、時尚等多元符號,為絲綢染上多重圖層,形成傳統與新潮交織、刺激觀者感官的色彩組合。

日本藝術家TORU ISHII的現代浮世繪!用古老「友禪染」技法描繪當代日常
(圖片提供:TORU ISHII)
日本藝術家TORU ISHII的現代浮世繪!用古老「友禪染」技法描繪當代日常
(圖片提供:TORU ISHII)

TORU ISHII Solo Exhibition @ 台北

展場|奇想會 Whimsy Works(台北市大安區安和路一段21巷7號)展期|2025.06.27-07.20

開放時間|13:00-19:00,週二、三公休

入場資訊|低消一杯飲品

延伸閱讀

RECOMMEND

Olafur Eliasson新作亮相芬蘭海岸!「長日光亭」融天文學於建築,詩意光環對應夏至太陽軌跡

藝術家Olafur Eliasson總以靈感源自自然的詩意創作,喚起人們對自然環境的關注,他著手造懸浮太陽、人工瀑布,藉水霧與光線共織七彩光譜,也將冰川碎冰帶至城市,透過藝術實踐拉近人們與大自然間的距離,邀請觀者重新感知周遭環境。

在台灣,北美館迎來Olafur Eliasson國際巡迴大展《你的好奇旅程》。世界另一頭的芬蘭赫爾辛基,也正迎接Olafur Eliasson全新創作《Long Daylight Pavilion》落地,這座名為「長日光亭」的公共藝術裝置,透過高低錯落的鋼柱,描繪出當地夏至太陽運行的軌跡,入夜後則化身海濱燈塔,點亮城市一隅。

Olafur Eliasson
(圖片來源:Helsinki Art Museum)
Olafur Eliasson
(圖片來源:Helsinki Art Museum)

城市鄰海地帶,「光之藝術」特區正成形

Long Daylight Pavilion》設於赫爾辛基沿海地區Kruunuvuorenranta,這裡曾是石油庫及港口的所在地,現正轉型為海濱住宅區。與此同時,赫爾辛基美術館(Helsinki Art Museum)正與市政府聯手推動公共藝術計畫,致力將當代藝術融入城市紋理及大眾生活,而Kruunuvuorenranta被規劃為聚焦「光之藝術」的據點,Olafur Eliasson這回發表的新作即是行動之一,將於當地永久展出。

Olafur Eliasson
(圖片來源:Helsinki Art Museum)

藝術、建築與天文學相遇,引領人們「逐日」

佇立於鄰海岩岸的《Long Daylight Pavilion》,不僅是一件藝術裝置、一場小型的建築干預,更是一座對大眾開放的「天文設備」。Olafur Eliasson利用24根鋼柱構成環形結構,並根據每年日照最長日(6/21)太陽運行的軌跡,精算鋼柱的高度和安裝位置,其中最短與最長的鋼柱,分別位於裝置北、南兩端,呼應太陽當天在空中的至低與至高點。在這裡,日照軌跡從無法觸及轉化為實體物件,觀者得以直接透過裝置本身的結構,「讀取」太陽行蹤。

Olafur Eliasson
(圖片來源:Helsinki Art Museum)
Olafur Eliasson
(圖片來源:Helsinki Art Museum)

日夜不同的光影律動

白天,隨著日照移動,鋼柱的陰影悄悄流轉,象徵著時間流動。夜晚,鋼柱亮起燈,當光線透過菱形玻璃流瀉而出,將形成一圈微微傾斜的光環,如星辰閃爍。若從遠方赫爾辛基市中心看過來,裝置就像是座海上燈塔,為晚歸的人們指引方向,也替城市樹立獨特的視覺標誌。《Long Daylight Pavilion》雖是件靜態裝置作品,卻引導著人們與天體運行的節奏建立聯繫,延續Olafur Eliasson一貫的創作語彙,以寧謐不張揚的姿態,邀請人們靜心感受天地萬物。

資料來源|Helsinki Art Museum